嵌入式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1背景及意义 (1)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
1背景及意义
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相对应。
嵌入式系统也被称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的是,一般嵌入式系统只是运行平台,不能独立作为开发平台。
通常只有程序开发人员才可以对其编程,一般不允许普通用户对其编程,但是可以为用户提供一定的输入输出接口。
比如“电子表”、“手机”、“微波炉”、“汽车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都可以被归为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一般由嵌入式硬件和软件组成,且软件与硬件紧密集成。
硬件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集成存储器和系统专用的输入输出设备;软件包括初始化代码及驱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这些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特定的一体化软件。
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涉及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如数字通信、信息家电、航空航天、工业过程控制及军事电子等。
嵌入式技术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越来越紧密,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嵌入式系统再度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嵌入式系统的出现和兴起,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人们对嵌入式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嵌入式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
为了满足应用需求,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4位、8位、16位嵌入式微处理器也逐步让位于32位嵌入式处理器。
目前,嵌入式处理器主要有Am186/88、386EX、SC-400、PowerPC、68000、MIPS、ARM系列。
采用ARM 技术知识产权(IP)核的微处理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无线系统各个领域,基于ARM技术的微处理器约占32位RISC微处理器75%以上的市场份额。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的核心,负责嵌入式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的分配、调度、控制、协调。
早期的嵌入式系统,多半是执行特定功能的设备,强调的是性能稳定,只需搭配简单的应用程序,是一个专属的封闭式的系统架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升高,实时操作系统成为主流,系统开始具备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多任务、图形用户界面等功能,是一种开放式架构。
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通用操作系统也进入嵌入式领域,与实时操作系统共同竞争新兴的信息家电市场。
目前,嵌入式操作系统需要支持各种网络通信协议,而且程序对编程接口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根据实时性差别,应用在嵌入式系统可以分为:
实时操作系统:国际上较为知名的有Wind River的“VxWorks”、QNX的“NeutrinoRTOS”、以及TimeSys的“TimeSys Linux/Real Time”其产品主要应用在航天、国防、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
通用型操作系统:目前较为著名的有Microsoft的“Windows CE”,Embedded Linux版本有Metrowerks的“Embedix”,其产品主要应用在手持设备、网络设备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