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中期报告cl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行为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编号:JXXWYJ17A0030主持人:大庆市林甸县花园镇中心小学陈立志
研究目标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效果的实践研究,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观察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旨在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效果的优化。
(1)引起对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重视,树立有效提问观。
(2)在对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内涵,揭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特征。
(3)在理解有效提问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力求从实践出发,总结教师有效提问的经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效果优化策略。
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观察提问的各个环节,如问题设计、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反馈等,并对教师进行访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度分析。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通过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对一定数量的“同课异构”、“同课异教”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与授课教师共同探讨提问的效果及可行的优化方案,
深化对有效提问内涵的认识,总结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特征。
3、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提问效果的策略研究
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提问理念的研究,主要研究教师对提问的目的及其功能的认识,关注教师提问理念的合理性;
(2)问题设计的研究,主要研究问题设计的目的、类型和思维水平等,关注如何提高问题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准确性;
(3)提问方式的研究,主要包括问题如何提出,如何叫答,如何使用提问语言、提问范围和频率的研究等,关注提问方式的合理性;(4)提问反馈的研究,即研究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如何回应,关注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方式;
(5)提问反思的研究,关注教师课后对自己提问行为的反思。
研究原则
1、“对话”原则。
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中要牢牢把握“对话教学”理念,不能出于研究的关系而忽视本课题最根本的一个基础理论;另一方面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也要践行“对话”理念,要相互积极商讨求同存异,要与各类文献资料“对话”,充实理论知识,要反思研究的过程及时改进。
2、“差异性”原则。
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同年级而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包括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
相同的教学行为在不同学
生的身上取得的效果很可能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差异性”原则,探寻能让处于同一认知水平阶段的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且有效果的有效教学行为。
3、“个体反思”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对自己向学生所施加教学行为而产生的效果更有深刻的体验,这是旁人通过观察等方法是很难体验到的。
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强调教师的个体反思,作为研究的主要资料。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了形式较为丰富的研讨活动。
①展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
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由李连合和段福金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五年级第九册的《莫高窟》一课。
他们对课堂提问的切入点做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段老师抓住文章的写作特色,围绕读写结合的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李老师主要是围绕课文中的关键句设问,由此辐射全文。
他们的课堂提问设计,彰显了教师教学的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也让其他课题组教师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提问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
“同课异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②展了学术沙龙。
为了提升我们课题组成员研究本课题的理论素养,
上学期和本学期我们都开展了学术沙龙。
课题组成员学习笔记的摘抄,可以说学习的范围比较宽泛,但为了提升我们课题研究的水平,还必须要有中心、有重点。
为了营造学术研究氛围,拓展学术研究范围,我们开展了学术沙龙研讨活动,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构建了平台。
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讨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人生舞台,是学生
生命成长的摇篮。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生命灵动起来,做教师的除了自己学习、反思、磨练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外,更主要的是和大家一起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教学设计、研究课程标准,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为了提高研讨质量,我们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一定要认真上好一堂研讨课。
每节课要提前两周备课,并在年级组里集体备课,在修改教案后才能上课。
课后利用一节课时间紧紧围绕课题进行研讨,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更着重讨论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逐渐探索总结出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一些策略。
每次研讨都能调动集体的力量,不但让上课教师在课堂有效提问的操作上有所提高,更促进了全体课题组教师对有效提问的
认识。
我们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1、课堂提问的误区:“以师为主”的自我问、“复杂深刻”的艰涩问、“越俎代庖”的独角问、“漫无目的”的满堂问、“简单肤浅“的是非问。
2、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策略一:观念先行,奠基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二:人文性和工具性合一,寻找有效提问的“支点”;策略三:端正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追寻有效提问的平衡;策略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策略五: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有效提问的立体式。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部分教师的研究热情不足,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利用学习研究得来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存在一定的应付倾向;
2、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不高,探究创新精神还不够;
3、在所发表和获奖的论文中,省级以上获奖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较少,紧紧围绕课题的作品不多;
4、不能妥善处理课题研究与其他工作的时间冲突;
5、虽然平时按计划开展了很多研究活动,但是材料的积累和存在滞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