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1)ppt课件

人教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1)ppt课件
优质课件
优质课件
补全歇后语 1、周瑜打黄盖 2、关公面前耍大刀 3、刘备借荆州 知识抢答: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自不量力 有借无还
张飞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罗贯中 2、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 刘备 关羽
第16课
三国鼎立
优质课件

成都
洛阳
建业


优质课件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优质课件
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 大的袁绍
政治: “挟天子以令诸侯”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经济:
军事: 积极练兵,战术得当
曹操招揽人才,任人纳谏; 人才使用: 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天下形势示意图
优质课件
优质课件
你能说出右图三国故 事中的人物吗?这里 面还有一个成语故事, 你能说出来吗?
诸葛亮
三顾茅庐
刘备
关羽
张飞
曹操 20多万大军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优质课件
赤 赤 壁 之 壁 战 之 前 的 战 形 势
刘 备
刘备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以少胜多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操 5万军队
孙 权
孙权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统一全国的条件还不成熟 (根本原因)
优质课件
曹操的一胜一败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汉 发





济,





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

海外贸易。(卫温到夷洲)

东 袁绍 汉 末 年 官渡 军 之战 阀 割 据 曹操
曹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立蜀

曹操 历真阴粉细在白史的险白眉脸色上就疑脸长谱象的是诈目中征曹一的。,操个奸 臣阴吗险?疑诈
《龟虽寿》
曹操
(jì) (lì)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 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官渡之战 曹操
赤壁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
令诸侯招贤纳士 兵多将广
经济:实行屯田,
--骄傲轻敌
奖励农耕
孙、刘
袁绍
天时
骄傲轻敌,听不 人少力弱 地利
进正确意见
人和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 D) A、东汉 B、魏 C、蜀 D、吴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
到达夷州即 今天的( B )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共26张PPT)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共26张PPT)

2、经济上: 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 又筹集了军粮。
目的:
二、发动战争目的:
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兵多粮足,实力很大
袁绍
VS
曹操
三、官渡之战 时间: 200年 地点:
以少胜多
官渡
双方:袁绍 VS 曹操 声东击西 战术: 结果:
各个击破
曹操迅速歼灭
了袁军的主力
结果
袁绍失败
影响
曹操奠定了统 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三 国鼎立局面形 成的关键
200年 袁绍、曹操 208年 曹操、孙权 刘备
赤壁 之战
曹操失败
赤壁之战中优势明显的曹军遭到失败的原因? 曹 1.北方官兵,不习水战 军 2.连环战船,战术失误 劣 3.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势 孙 刘 优 势
1.利用气候,巧借东风 2.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3.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蜀(汉)
220年 曹丕 221年 刘备
洛阳 成都
建业

222年 孙权
三国时期的发展
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翻 车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 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 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二、孙吴开发江,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三国鼎立
势力的扩张
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 统一。
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 取四川、云南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 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国鼎立的形成
阅读书,然后把该表完成。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三国鼎立 (新人教版) (共38张PPT)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三国鼎立 (新人教版) (共38张PPT)

曹操
讨论:
曹操为什么能迅速壮大?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 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 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 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 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 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曹操
讲故事
《三顾茅庐》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赤 壁 之 战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 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 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 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基 础,又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三四 万人

以少胜多
思考:
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
①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 侯”招贤纳士,并虚心采纳正确意见;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军事 上以守为攻,伺机而动,烧毁袁军 粮草。 ②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不同意 见。
翻 车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 丰足,仓库盈 溢” 。
蜀汉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 南地区的发展 蜀
国 的 丝 织 业 兴 旺 , 蜀 锦 行 销 三 国 。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9张PPT)
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 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 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 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史 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你眼里的曹操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 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 正地评价,要看他一生的 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 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绍VS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也是曹操统 一北方的措施或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2、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 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3、军事上: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 也在不断增强。
(200年)
袁绍中计,大军西 调,欲堵击曹军。
曹操声东击西, 佯攻延津。
袁绍不受教训,令全
军渡河,直扑延津南,
追心下动,摇与,曹不军战在而 乱官,渡7万僵人持全。军覆没。袁 绍带800骑兵逃回。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 验教训呢?
历 1、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自满
史 必然失败;
使 人
2、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智 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慧 4;、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4、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曹操 200年 和袁 绍 曹操和 208年 孙刘联 军
以 史 为 鉴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 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 人等。
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
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讲述蒋干盗书、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并阅读教材76页问题思考,思 考并回答其中问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 双方
曹军VS孙刘联军
20万 5万
战争过程 阅读教材,观察教 材赤壁之战形势图 ,且根据自己搜集 的资料,复述赤壁 之战的经过。
结果
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获胜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 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 )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 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 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 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 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 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 “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 一场。
问题1
观察教材三 国鼎立形势 图,请说出 图中三国的 名称、建国 时间、建国 者和都城。 并在图中找 出来三国势 力范围,都 城所在地。
220年,曹 丕自称皇 帝,国号 魏,定都 洛阳。
221年,刘备 称帝,国号汉 229年,三国鼎 ,史称蜀汉, 吴 定都成都。 立局面最终形



222年,孙 权称王。 229年,孙 权称帝, 吴国建立 。定都建 业。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从这个形势 图中你能看到什 么问题?
曹操势力最强大, 孙权次之,刘备最 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

草船借箭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史学著作 《三国志》的记载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 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 箭,箭均船平,乃还。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 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三国志》 “……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 3、曹操自持兵强,骄傲轻敌 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翻车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3、蜀汉
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 都成都,国号汉 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

诸葛亮
“三顾频频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吴国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 的最早记录。

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后定都建业 (南京),国号吴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了造船业、海外 贸易;230年,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 洲(台湾) 影响: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 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3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3张PPT)

东汉末年
1.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2.经济衰微 3.人口锐减
三国时期
局部统一


魏 吴
蜀 经济恢复发展
人口增多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草船借箭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类的文学作品?
《三国志》的记载
《三国演义》的描述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 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 箭,箭均船平,乃还。
2019/ 1/ 11
谢 谢 大 家
220 年, 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它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 战的局面,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21 年, 刘备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都 成都。
孙权称帝,国号吴, 229 年Fra bibliotek 定都 建业。
魏国
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大 力兴修水利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 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 性,也便于我们理解,会适 当地进行创作。所以我们要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注意 辨别。
要以正规的史学著作为依归。
三国鼎立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公元208年赤壁 之战
曹操
三 国 鼎 立 蜀 221年 刘备
220年 曹丕 洛阳 魏
吴 229年 孙权
孙权刘备联军
成都
建业
1.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 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刘备与孙权 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

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6张PPT)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 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 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 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国鼎立形成于: 229年
220年,曹丕自称 皇帝,国号魏,定 都洛阳。
课堂练习:
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 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
人物应是( D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2、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基础的是( A )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 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 ,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 备。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
经济: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好提议!你 来负责屯田 制度实行
将无主农田收归国家 所有,让流民、士兵开 垦耕种,由国家和屯田
的农民按比例分收成,
这样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
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
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就建议曹操利用这
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 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
蜀汉在丞相诸受葛任亮于的治败理军下之,发际展, 经济,改善民族关 (2)蜀汉 系,加速了西奉南命地于区的危开难发之。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共19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
知识运用 材料一:公元196年,汉献帝从长安的董卓残部 处逃回洛阳,曹操到洛阳朝见献帝,因洛阳残败 不堪,迎献帝到许(河南许昌)。 材料说明了什么? 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二:“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 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 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石)于是州郡例置 田官,所在积谷。片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 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材料说明了什么? 曹操在经济上开荒屯田.
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讴歌 的历史人物是( C )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杜甫 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 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 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D )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 湾地区的联系
课堂小结
军 阀 割 据
袁绍 官渡之战 曹操 统一北方 (曹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魏 三 国 鼎 立 蜀 吴
巩固提高
1.图1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B ) Α. 魏、吴、蜀 B. 魏、蜀、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2.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 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D )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2009年12月2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 阳县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研究, 确定为曹操高陵,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下 列与曹操有关的是( B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220年建立魏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材(人教版)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材(人教版)
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 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思考:曹操的势力何以发展壮大?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 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 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 优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
旁白: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割据称雄的 军阀,他们之间相互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在战争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势力强大的军阀, 一位是占据河北的袁绍,兵强马壮,财大气粗; 一位是占据河南的曹操,足智多谋,善于用人。 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一场大战就要上 演了。
历史短剧——官渡之战
(曹军大营) 兵士甲:不好了,不好了主公,袁绍率领十万大 军杀过来了。
曹操:袁绍果然出手了,十万大军把你吓成这 样,有我曹操在,二十万大军我也不怕。传令 下去,明日起兵迎战袁绍,我要和他在官渡决 一雌雄。
历史短剧——官渡之战
(袁绍大营)
袁绍:明日我就要迎战曹贼了,以我的实力, 曹操根本不是我的对手,传令下去,明日活 捉曹贼者,重重有赏。
许攸:主公不可大意,曹操虽然人少,但是 他阴险狡诈,一定要小心提防才是。 袁绍:行了,我知道了。这里没有你的事了, 下去吧。 许攸:(下去后偷偷的自言自语)“气死我 了,不听我的妙计,袁军必败,……,我投 曹操去 !
全军覆没。
曹鉴曹军于操故敌得意强知将我袁辎弱军重,粮丢草弃在道 旁曹乌。操巢袁决,军定率纷诱五纷敌千争深轻抢骑财,物。 曹入伪操,装趁撤成机退袁发至军起官,攻渡直击达,乌终 于一巢击线,败设烧袁防毁军。袁。军粮草。
历史短剧——官渡之战
人物:曹操 袁绍 许攸 兵士甲 兵士乙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6课三国鼎立(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6课三国鼎立(共31张PPT)

吴国船只
有人认为,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时期局部统一,是历 史的进步,这是为什么呢?
东汉末年
1.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2.经济衰微 3.人口锐减
三国时期
局部统一


魏 吴
蜀 经济恢复发展
人口增多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草船借箭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类的文演义》的描述
割据江东的孙权
周 瑜
鲁 肃
赤 壁 之 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曹操VS 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
材料一: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 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材料二: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 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材料三: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 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 3、曹操自持兵强,骄傲轻敌 脑”。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日益黑暗; 东汉末年,灾害连年,大量农民衣食无着
184年,黄巾大起义
政权名存实亡
豪强地主
“千里无人烟” “白骨蔽平原”
战役名称 战役名称 官渡之战
时间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战争特点 曹操和袁 曹操战胜 基本统一 以少胜多 绍 袁绍 北方
结果
意义 意义
2018/ 11/ 17
谢 谢 大 家
要以正规的史学著作为依归。
三国鼎立

人教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1)ppt课件

人教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1)ppt课件

优质课件
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刘备与孙权 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2.下列哪一次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A.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D.赤壁之战
3.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优质课件
4.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之战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 备统一全国 的条件
卫温到达夷洲
台湾
优质课件
公元 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一万去开发夷洲。 从吴国开发夷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 经过充分准备,卫温和诸葛直组成了一支有三十余艘船的队伍,带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万,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开始去 寻找夷洲。
他是什么人,他 做了什么事情,他做 的这些事情对当时或 后来的社会有什么影
优质课件
提示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 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不可否认曹操的性格有凶残、 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 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 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合作交流
优质课件
动脑筋: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顺应民心。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 ①思想上: 现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政治上: ③经济上:垦荒屯田。 ④军事上: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志在千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优质课件
208年
赤壁之战
曹操

人教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1)ppt课件

人教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1)ppt课件

3、目的: 统一南北
4、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5、作用: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奠定了基础
优质课件
战术:上失误 心理上:骄傲轻敌 地理上:将士水土 不服,传染病盛行
优质课件
优质课件
220年
曹丕

洛阳

刘备 221年 成都

孙权 222年 建业
优质课件
曹丕

曹操是不是三国 220年洛阳 时期的历史人物?
蜀 刘备
221年成都
吴 孙权
222年建业
优质课件
曹魏重视农耕、兴修水利
优质课件
吴船远航夷洲
优质课件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8
优质课件
三国鼎立优质课件优质课件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
重用人才 经济上: 实行屯田 奖励农耕
优质课件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袁绍
曹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优质课件
1、时间: 公元200年
2、交战双方: 曹操 袁绍
3、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作用: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优质课件
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表现找
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优质课件
袁绍:兵多粮多,出兵 10万,但骄傲轻敌,听 不进部下意见。
曹操:兵力只有三四万, 但善于用人,精于谋略。
优质课件
官渡之战后的天下形势示意图
优质课件
赤壁之战
曹操 20多万大军
优质课件
赤壁 之战
孙刘联军
5万人
优质课件
火烧赤壁
优质课件
赤壁之战
1、时间: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2、交战双方:曹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共17张PPT)
4.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曹军一败涂地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军全部军粮
5.“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
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 B. 三国相对独立的区域发展形成均势 C. 赤壁之战结局的影响 D.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延续 7.据《三国志》记载,230年,孙权遣某将军率领 万人船队远航台湾。这位将军是
的大败。其战败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
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兵多势强,曹操兵少势
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军习水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
趋势的是 A.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的局面 D. 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况?答: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 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原因是东汉末年地方势力佣兵割据、
战乱不断。
(2)材料二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 是什么? 答:“壮心指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没 有实现。原因是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 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A. 黄盖 B. 周瑜 C. 张骞 D. 卫温
10.材料一: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 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 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 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 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 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ppt精品课件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3)曹操战术得当 (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官渡之战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 战役,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 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诸葛亮 正可谓:势弱只因多算胜,
兵强却为寡谋亡。
• 4、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 因)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奠定基础。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赤 壁孙权——巩固江南三方 Nhomakorabea不 具备统一

全国的条

刘备——巩固与发展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许攸: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 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 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 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 路击之。
袁绍: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许攸: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 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 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 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 成就大业。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 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曹 操 像
曹曹操操取率胜军,约 率2万军驻向扎北于追 击官渡
2袁00绍年战,败袁, 绍向率北1方0万撤大退 军南下
曹操率5官渡之战形势图 千骑兵偷 袭乌巢
赤壁之战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32张PPT)

篇章二
三国鼎立渐统一
刘备 221年 成都
曹丕 220年 洛阳

孙权229年
建业(南
蜀吴
京)
三国建立后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 那么三国的情况一样吗?
三国各具特色。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的丝织 业兴旺,特色产品是蜀锦,加速了西南地区 的开发,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流 和融合;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 易。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曾到达 夷洲(台湾),这是首次内地和台湾地区的 联系。
材料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 才能的人。在其诗词《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求贤若渴, 广纳人才,以翼成大业的心情。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 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政治方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占有政治优势。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 D)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句话有没有 错误? 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人才方面:善于任用人才
经济方面:采用屯田制,恢复了 农业生产,赢得了民心
曹操壮大后,北方袁绍嫉妒曹之壮大,遂集 雄兵10万压境,抵达官渡。而曹操屯兵3-4 万,与进犯者展开对峙。
快速在书上找出此次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 双方、经过、结果
官渡之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19张PPT)

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三国志》的记载:
(孙)权乘大船来

观军,公(曹操)

使弓弩乱发,箭著

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

面受箭,箭均船平,

乃还。
借 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三国鼎立
魏国小档案
国名
魏国
建立者
曹丕
建立 时间
国鼎立局面形成。
6.三国时的台湾称为(夷洲 ),吴国大将(卫温 )率万人船队到达
台湾,加强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Biblioteka 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 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 为援而不可图也。 材料三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 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艨艟斗舰十艘,载燥 禾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 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耳!
生子当如孙 仲谋!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8年
地点
赤壁
作战双方 孙刘联军VS曹军
兵力对比
5万VS20余万
结果
曹操大败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
为三国鼎立局面 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兵多将广,曹操骄傲轻敌。 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 3.孙刘联军团结抗敌,战略得当;采用火攻, 战术正确。
优质课件
以 史 为 鉴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 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 人等。
C蜀
D吴
台湾当
1、最早派人到达台湾的是: 时叫: 夷洲 2、建立魏国的是:
吴国
曹丕
3、三国建立的顺序是:魏蜀吴
优质课件
识图:A的建立者是 曹丕 B的都城在 成都 C的国号是 吴
A B C
优质课件
辨析题: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他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错误:
三国时期
理由: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 错误:
官 官 渡 千 白 兵多粮足,实 之 渡 白马 里 骨 袁 绍 力强大 战 之 无 露 前 曹 延津 操 的 战于 《鸡 蒿 形 里鸣 野 曹 操 行 势
——
。,
曹 操

3-4
官 渡 之 战
时 间
优质课件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影响
③三国鼎立: 魏蜀吴
④四个人物: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优质课件
基础巩固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 是( B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优质课件
知 识 巩 固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 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 的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赤壁之战
理由: 曹操是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2.三国时期开始于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3.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是
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
优质课件 4、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 A诸葛亮 B曹操 C孙权 D刘备 5、下列朝代的统治区域主要在 黄河流域的是
A东汉
动 手 测 试
B魏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优质课件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
孙权
刘备
优质课件
资料:《隆中对》节选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 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 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 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 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 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1、根据《隆中对》节选部分,分析诸葛亮给刘备提 出哪些建议? 2、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刘备有没有更好的出路? 3、与诸葛亮有关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哪些?
优质课件
优质课件
赤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优质课件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结果
影响
优质课件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 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杜牧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孙权便利,赤壁之战 曹操就有可能获胜,你是否同意他是说法,为什么?
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优质课件
曹操
刘璋
刘备
孙权
曹丕 220年 洛阳
优质课件
魏 魏
刘备 221年 成都
蜀 蜀


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 孙权 222年 建业 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 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优质课件
因为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黑暗;东汉政权名存 实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魏、蜀、吴统治者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 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 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促进了民族的 融合。 从这些史实看,这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 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因此, 我们说这是历史的进步。
优质课件
天下大势,分久必 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第16课
三国鼎立
优质课件

成都
洛阳
建业


优质课件
第一篇章
群雄逐鹿说战争
优质课件
材料:
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

政治上: 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 许,“挟天子以令诸 侯”,处于有利地位。
经济上:

优质课件
曹操 》 采用屯田的措施。 曹操…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手,企图躲在汉献帝的 公元200年 组织农民垦荒 ,兵士 官渡之战 … 以少胜多 背后完成作皇帝的一切准备。 他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 耕田 ,实力不断增强。 里面。 倒履相迎 万 ——翦伯赞 许攸献计 军
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
优质课件
小结:
战争 官渡之 战 时间 交战双 战争特 方 点 以少 胜多 以少 胜多 结果 曹操 战胜 袁绍 孙刘 战胜 曹操 意义 为统一北 方打下基 础 奠定三国 鼎立局面 的基础
赤壁之 战
曹操 200年 和袁 绍 曹操和 208年 孙刘联 军
优质课件
第二篇章
三国鼎立天下分
三国的经济发展
优质课件
优质课件
•魏:兴修水利,北方生产得到 回复和发展 •蜀:丝织业行销三国 •吴:造船发达,加强了内地和 台湾的联系
优质课刘备
221年

成都

建业
孙权
222年
三国鼎立示意图
依据本课内容概括总结 : 优质课件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