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3.2)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年6月9日上午,麦可思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这是就业蓝皮书的第五年度发布,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
2013年度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培养质量”。
麦可思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已经调查了2006届~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
从2010年开始,麦《中可思对之前调查过的全国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
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2013年报告是第五次年度报告。
注:本书唯一作者是麦可思研究院,并非由社科院主编,请记者发稿时不要误提社科院!发布下述数据请指明数据来源于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以使数据具有可信度和可追究责任,谢谢!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1、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9%名词解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0.9%)比2011届(90.2%)略有上升。
其中,本科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90.8%)略有上升;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90.4%)比2011届(89.6%)略有上升。
华北电力大学XXX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

华北电力大学XXX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研究生就业办公室﹒北京二○一〇年十月主编:郝英杰赵冬梅李林编委:周华李杰王召旭杨天明李笑霏魏笑然吴迪张煜蔡明明杨璐卞青胡亚军白云霄引言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全校各院系、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2010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圆满终止。
2010届毕业研究生共905人,就业率98.45%。
其中,考取博士研究生、出国留学深造有35人。
在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中,研究生院(筹)、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各院系坚持以教育客观规律为动身点,完善全过程、全员化就业体系。
通过研究生工作例会、座谈会、就业动态调研、社会实践、素养拓展、理论研究等方式,各院系全面建立健全专业化、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针对优秀党员、学生骨干、家庭经济困难以及意向去西部、城乡基层、自主创业的重点人群开展重点指导与帮扶,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三支力量,尽量关心学生解决学业、职业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全校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院系紧密配合、导师积极参与”的良好就业工作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靠,搭建学生多层次就业新平台。
党委研工部通过就业形势教育中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奉献祖国建设相结合,推出“校友沙龙”、“2010届优秀毕业研究生体会介绍会”、“研究生创业大赛”等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和校内外专家作专题讲座,关心树立科学、连续、和谐进展的长效就业观。
2010年,党委研工部通过举行研究生专场聘请会、企业宣讲会、聘请会等多种形式累计提供就业、实习岗位1600余个。
坚持以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载体,突出我校校企合作共建优势,搭建研究生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我校依靠研究生工作站和研究生培养协作单位,建立30家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云南电网、河南许继电气公司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使更多研究生有机会深入企业和现场,提高研究生交流、合作以及竞争能力,学生就业层次日趋提高,就业去向日渐理性,不断提升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
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就业分析报告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二零一四年二月一、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我校2013年共有毕业生7599人,其中本科生3669人,研究生3930人(硕士生3205人,博士生725人)。
(二)、就业情况我校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50%。
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7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50%,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6.83% 。
表1-1、就业去向分布统计表学历国内升学出国(境)签约就业灵活就业本科1723 46.96%399 10.87% 1330 36.25% 96 2.62%硕士156 4.87% 91 2.84% 2854 89.05% 56 1.75%博士111 15.31% 15 2.07% 548 75.59% 28 3.86%注:1、就业率=(国内升学+出国+签约就业+灵活就业)/毕业生总人数*100%2、灵活就业=签劳动合同+单位用工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三)签约毕业生就业流向1、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流向表1-2、2013届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流向统计表图1-1、2013届本科生签约单位性质统计图图1-2、2013届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图图1-3、2013届博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图2、就业地域分布情况我校本科生在陕西省就业的人数占29.59%。
其他分布较多的省份依次为:广东省11.41%、上海市6.03%、江苏省5.71%、浙江省5.19%、北京市5.13%、山东省4.42%、四川省4.17%。
毕业研究生在陕西省就业的占38.91%。
其他分布较多的省份依次为广东省7.64%、江苏省6.86%、山东省6.66%、上海市5.10%、北京市4.70%、河南省4.56%、四川省4.50%。
图1-4、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图图1-5、2013届研究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图二、主要工作及特点我校坚持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以“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方式。
2013年电光院10级硕士毕业生去向统计表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女 男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升学 派遣 升学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不分 不分 不分 不分 不分 不分 派遣 升学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升学
叶丽婷 李园园 谢佳辰 王小锋 王赵淮 李彤 郝广辉 邹盼 秦震宇 陈中钱 蔡华丽 高宇 王帅 冯英岭 金睦淳 杨静 黄承亮 袁梦笛 翟传蒙 王睿智 郑奇 姚良涛 马力 孙英恺 周游 任济双 黄诗丰 冯杰 何睿清 曹丹 史芪纬 孔丁祥 周健 马凯元 李枭 张新龙 薛龙兆 程煜 彭晓梅 袁光 王杰 郭庆贺 葛恒阳 李俊钦 徐达龙 李云腾
性别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毕业去向 单位名称 派遣 中共泰兴市委济川街道工作委员会 派遣 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派遣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派遣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派遣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派遣 不分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升学 派遣 不分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派遣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南京军区政治部 苏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菲尼萨光电通讯(无锡)有限公司 扬州拓普人才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无锡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泰州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湖南省教育厅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教育厅 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 宿迁市人才服务中心 江苏无线电厂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分行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江苏无线电厂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升学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第四总体设计部 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 无锡加视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江苏科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宿迁市人才服务中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 徐州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总体设计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南通市人才事务所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1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是始终按照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方略,坚持就业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和“内修,外联”的方针,按照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依托船舶、立足国防、服务两化、面向国民经济,对内,以培养具有工程大学特色与优势的“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为目标,以努力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构建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突出特色、强化服务、求真务实;对外,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依托科研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充分发挥“东北五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的载体功能,优势互补,共享优质资源,努力提高学校在用人单位中的知名度,打造哈尔滨工程大学就业工作品牌,确保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和强就业竞争力,扎实推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前进。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2013年,我校就业形势凸显严峻。
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影响巨大,多家中小型船企倒闭,大型船企因订单不足等原因纷纷减招、停招毕业生,或提高毕业生招聘门槛。
受日本福岛事件的影响,我国对核能行业的战略调整仍在继续,核电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对毕业生需求减少。
在通信类、电子类行业中,中兴、华为等知名企业是我校通信、电子类毕业生的重点就业单位,由于经济、国际环境等诸多原因,需求急剧萎缩。
我校传统优势行业表现就业困难的同时,我校经管、人文、外语等传统弱势专业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院系及学校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保持着哈尔滨工程大学特有的就业工作品牌特色“四高一低一符合” ,即“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升学率高”、“就业满意度高”、“违约率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1.1 就业率高2013年我校本、研就业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本、研一次性就业率连续7年位居黑龙江省榜首,见表1-1-1。
华北电力大学某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

华北电力大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研究生就业办公室﹒北京二○一〇年十月主编:郝英杰冬梅林编委:周华杰王召旭天明笑霏笑然吴迪煜蔡明明璐卞青胡亚军白云霄引言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全校各院系、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2010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圆满结束。
2010届毕业研究生共905人,就业率98.45%。
其中,考取博士研究生、出国留学深造有35人。
在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中,研究生院(筹)、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各院系坚持以教育客观规律为出发点,完善全过程、全员化就业体系。
通过研究生工作例会、座谈会、就业动态调研、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理论研究等方式,各院系全面建立健全专业化、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针对优秀党员、学生骨干、家庭经济困难以及意向去西部、城乡基层、自主创业的重点人群开展重点指导与帮扶,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三支力量,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学业、职业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全校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院系密切配合、导师积极参与”的良好就业工作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搭建学生多层次就业新平台。
党委研工部通过就业形势教育中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奉献祖国建设相结合,推出“校友沙龙”、“2010届优秀毕业研究生经验介绍会”、“研究生创业大赛”等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和校外专家作专题讲座,帮助树立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长效就业观。
2010年,党委研工部通过举行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企业宣讲会、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累计提供就业、实习岗位1600余个。
坚持以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载体,突出我校校企合作共建优势,搭建研究生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我校依托研究生工作站和研究生培养协作单位,建立30家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电网、许继电气公司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使更多研究生有机会深入企业和现场,提高研究生交流、合作以及竞争能力,学生就业层次日趋提高,就业去向日渐理性,不断提升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
华北电力大学概况

华北电力大学基本情况酒泉新能源职业学院提供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七日一、华北电力大学简介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由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后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5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
学校校本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学校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备,并与高等成人教育协调发展。
已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
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电力节能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北京市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文科);设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点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52个硕士点专业、54个本科专业、4个二学士学位专业,有MBA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现占地1609亩,建筑总面积100万平方米,总资产27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近3亿元,图书馆藏书150万册。
师资总况:华北电力大学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年轻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1610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256人,副教授407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
拥有“长江学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博士生导师108人。
2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1)

孟津县会盟路中段 河南省滑县道口镇 郑州市陇海东路187号 河南省范县新区 商丘市虞城县 郑州市陇海西路65号 商丘市
13733822685 15896638036 13532255869 0376-7771926 13837745365 13803773086 0370-4168266
新郑市 孟津县会盟路中段 周口市郸城县 淮滨县金谷春大道教育园区 南阳市内乡县 淅川县金河镇 商丘市虞城县
0907114004 0907114007 0907114014 0907114018 0907114031 0907114032 0907114033 0907114035 0907114039 0907114040 0907114044 0907114047 0907114050 0907114051 0907114053
0907114056 0907114066 0907114069 0907114074 0907114104 0907114108 0907114112 0907114113 0907114114 0907114144 0907114146 0907114147 0907114151 0907114154 0907114157 0907114163 0907114168 0907114169 0907114177 0907114180 0910314077 0907114111
教务主任 党委副书记 主任 主任 主任 校长 书记 主人 校长 科长 主任 副校长 副校长 校长 13613857516 18637310980 13938224963 13839448288 13839448288 13949052539 15346486286 13598279446 13938058723 15836288788 13937377832 13513820260 13513820260 13333892758 郑州市陇海路65号 新乡市建设东路85号 新郑市学院路新郑一中 周口市邯郸县教体局 周口市邯郸县教体局 郑州市兴华北街十号 汝阳市风穴路与向阳路交叉口 西峡县龙乡路1号 周口市商水县行政路东段 沈丘县槐店镇县府街 封丘县教育局 焦作市碧莲路1号 焦作市碧莲路1号 洛阳市嵩县永安街33号
表1二级学院(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责任单位

表1:二级学院(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责任单位表2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院)系党总支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表表 4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二级院(系)科研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一、指导思想为深化和完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单位以及广大教师、科研工作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校科研层次和水平,根据《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目前我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本办法。
二、考核对象以各二级教学院(系)为考核对象,科研工作的计算为当年(自然年)各院(系)全体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取得的科研工作之总和。
三、考核内容及方法对二级院(系)自然年的科研工作考核实行量化考核,考核内容分为科研项目(课题、平台、团队、人才)申报数及立项数、取得的科研成果(论文、专著、教材、专利、科技成果、研究咨询报告或调研报告)、各类科研成果奖励、开设学术讲座等4个方面,满分为10分,考核方法如下:(一)设定各类科研工作权重分1.科研项目(课题、平台、团队、人才)申报数及立项数权重分.2.(1)论文发表权重分(2)其他成果权重分3.4.(二)二级院(系)(三)根据二级院(系)排名按下表折算成科研工作标准得分。
四、相关事项1.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科研成果的认定均必须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名义并且是第一负责人。
2.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科研成果的认定不得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行为,一经查实,取消申报单位该项权重分。
3.本办法解释权归产学研与继续教育处。
表5 2016年度治安综合治理暨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考评细则(教学单位)注:考评分计入学生管理工作考评表7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院(系)团委工作考评标准注:按每年统计分值计入学生管理考核表8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院(系)资助工作考评标准每院(系)基本分100分注:1.返工后超过截止时间,按返工与推迟提交双重扣分 2.按每年统计分值×2/100计入学生管理考核备注:1、考核标准以每年招生就业工作责任目标要求为依据。
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就业质量评价重点关注与劳动者个体就业状况相关的内容要素,包括工作质量、社会福利保障、个人成长与就业稳定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范文【一】一、学校概况商洛学院是陕西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
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563632平方米。
学校总资产7.3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有专业实验室96个,语音实验室7个,多媒体教室47个,学术报告厅5个,教学用计算机1948台。
有馆藏纸质图书89.5万册,电子图书47.06万种,收藏有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
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2个教学部。
现开办36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在校生12000余人。
学校以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已成为一所培养高层次综合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就业工作遵循“学校统筹,以院为主,全员参与,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双提高”为工作目标,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要点,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将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二、2016届毕业生基本情况我校2016届40个本专科专业共有毕业生2999 名,其中本科2474名(含专升本243名),专科525名;师范类1486名,非师范类1513名;陕西省内生源2670名,其他26个省市自治区生源329名;男生1257名,女生1742名;汉族2980名,少数民族19名。
以省内生源为主、本科专业多于专科专业是本届学生的基本特点。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1.总体就业情况2016届毕业生一次性综合就业率为92.20%,就业人数共2765人,其中签约就业2398人,升学367人,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86.73%和13.27%。
华电各专业简介

1、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是根据电力工业市场化发展而带来的人才需求所设置的新专业,其目标是培养既掌握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技能,又具备从事电力技术经济与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经济管理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电力行业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电力工程与管理的主要课程有:电力市场概论、电力市场运营理论与技术、电力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原理、财务会计、金融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分析、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机学等。
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
毕业去向:1.电力及相关企业从事电力市场运营和管理、电力交易谈判或报价、交易策略制定、电价管理、电力规划和投资规划等工作;2.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从事电力市场规划、建设、运营和监管等工作;3.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电力系统和电力经济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开发。
主要就业单位有电网公司、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以及电气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公司、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制四年。
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和门类齐全的选修课外,主要的必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等。
【免费下载】2013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汇总

2013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汇总
2013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编制发布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近日,全国20所高校按规定扎堆发布了首个就业质量报告,对各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就业趋势等做出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首批公布就业质量报告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
20所高校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出炉就业率均达90%
北京大学2013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4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16%
湖北6所部属高校发布2013年就业率均达90%以上
兰州大学201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9.29%
武汉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1.82%
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5.9%
山东大学2013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1.62%
2013年陕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8%
电子科技大学25个研究生专业就业率100%
2013年上海交大本科生就业比例不到四成
电子科大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就业率为95.58%
浙江大学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89%
华中师范大学2013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复旦毕业生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85%。
2013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拟录取专业
考生编号 100793001000002 100793002000006 100793002000001 100793100790001 100793003000007 100793003000001 100793004000002 100793004000013 100793004000012 100793004000010 100793004000009 100793004000003 100793004000011 100793100790002 100793100790003 100793005000028 100793005000018 100793005000020 100793005000010 100793005000014 100793005000012 100793005000029 100793005000024 100793005000011 100793005000015 100793006000003 100793006000001 102483121311393 100303020110312 100313055101087 100793100790004 101833130108268 102843212112584 100553333306040 100083210003956 100803004000014 100793010000002 100793010000003 100073000009570 100563016013545 102843212212796 102843212212620 102843212212788 100553333307746 100553333306208 100793100790005 100793100790006 100793013000006
华电出来的牛人们

分享•••当前分享[转]从华电出来的牛人们!来源:下面是部分保定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生:他们掌控中国电力系统半壁江山。
他们的年薪和收入只能用天文数字来形容。
史玉波(国家电监会副主席)李小鹏(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舒印彪(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曹志安(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良友(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辛保安(中国华电集团副总经理)王日文(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袁德(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刘文成(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永干(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张丽英(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健(东北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安全监管局局长)蒋晓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华北监管局局长)孙正运(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凤山(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岳曦(武警水电二总队总队长)张成杰(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王颖杰(国家电网公司政工部主任)陈栋才(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文毅(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北京大唐国际发电公司总经理)崔继纯(国家电网公司新源控股公司总经理)林刚(华能集团公司东北分公司总经理)覃章高(中国民航总局司长)范继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国跃(华能国际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蒋锦峰(国家电监会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徐玉华(中电联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中心主任)薛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信息部主任)徐松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主任)李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主任)赵庆波(国网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张运洲(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万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曹景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总经理工作部主任)张志厚(国家电网电通中心党委书记)刘永奇(华北电网公司总工程师)魏兆龙(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马纯良(中国计量出版社社长)吴建宏(海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徐达明(广东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晁剑(贵州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孙渝江(重庆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庆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庆军(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昕(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主任)丁扬(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副主任)张广宇(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华北分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刘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财务有限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冯树臣(国家电网公司环保集团党委书记)方国元(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魏善淇(南网超高压公司副总经理)石生光(南方电网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钛星(山西省地方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贾伟(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谢进(华能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温绪廷(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新闻信息中心主任)王继业(国家电网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魏建国(国家电网公司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总经理)陈秋安(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公司副总经理)陈栋才(中国电力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毛迅(北京国华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陈景东(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俊(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沙亦强(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叶伟芳(中国国电龙源环保公司总经理)阮大伟(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生产部副主任)曹焰(中电投市场营销部副经理)解松凌(大唐集团公司总经部副主任)殷力(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发展部副主任)杜大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办公厅副主任)秦建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张文建(中国国电集团场营销部副主任)刘广峰(中国电力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靳东来(中电投集团公司江西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树东(中电霍煤董事长)刘晓田(水利部水电局总工程师)邱凌(北京大唐国际发电公司总经济师)王绪昭(四方集团公司总经理)朱顺通(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雷晓蒙(中国长江电力股份公司总工程师)马秀国(中电投电能成套设备公司副总经理)刘江(中电投电能成套设备公司副总经理)任民(中电投电能成套设备公司总工程师)佟义英(北京大唐国际发电公司总工程师)谢春旺(中国华电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宋畅(北京国华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庆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方彬(中国电力报社副总编辑)方庆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计划与投融资部主任)郑福生(国家电网信通中心副主任)武俊(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永香(江西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张谦(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浙江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国荣(南瑞继保电气公司总经理,国家工程院院士)。
【免费下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免费下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1世纪教育研究院]](https://img.taocdn.com/s3/m/ce7da3adb0717fd5360cdc95.png)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1世纪教育研究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该报告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学校网站上发布的2013年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内容完备性、信息公开化及公信力做出的评价。
其中,其中,重庆大学综合得分最高,为72.4分;北京邮电大学得分最低,为37.9分。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情况与其社会声誉并不相称,部分被认为是国内顶尖名校的高校却排名靠后,这可能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
报告如下:【评价排名榜单】注:以下表格分为两栏,阅读顺序为先左后右。
并列高校按学校名称以字母顺序排列,不分先后。
表1 “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综合排名鉴于《通知》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在2014 年2 月底前……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本报告的评价时间跨度从2月10日起,截至3月27日;评价覆盖了全部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观察团队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信息公开”项目调查研究团队。
排名的计分方法为:某小项内容缺失得0分;具备某小项内容得3分;具备某小项内容且其数据来自第三方评价得5分。
内容评价满分为50分,信息公开评价满分为8分,共计满分为58分;为方便参阅,本报告在以下评价排名表中将得分转换为百分制。
详细计分办法请参见后文“评分标准”。
【主要发现】1. 部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情况整体不达标21世纪教育研究院观察、研究发现,75所部属高校于2014年2月至3月首次对社会发布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在内容完备性、公信力和信息公开方面总体有待提高,其综合平均得分为56.8分(百分制,以下同此)。
其中,重庆大学综合得分最高,为72.4分;北京邮电大学得分最低,为37.9分。
参见表1。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情况与其社会声誉并不相称,部分被认为是国内顶尖名校的高校却排名靠后,这可能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
高等教育作为各级教育中享有最大力度财政投入的公共部门,高等学校,尤其是占有资源最多的名校,均肩负对公众的社会责任,理应向纳税人及至整个社会汇报其独占的信息;并且就业信息作为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至公众的关注聚焦点之一,尤需保证其知情权,藉此也有利于督促高校自身提高培养质量及治理水平。
华北电力大学2015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〇一五年十二月注:1、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截至日期为2015年10月31日。
2、因数据的小数位数问题,加总百分比可能有0.1%以内的误差。
3、数据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4、本报告最终解释权归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目录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1)第二部分毕业生基本情况 (3)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3)二、毕业生去向情况 (3)三、毕业生就业流向性质情况 (4)四、毕业生就业流向地区情况 (4)五、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就业情况 (4)第三部分就业工作特点 (11)一、工作体系健全高效、联动协调 (11)二、指导体系特色鲜明、注重实效 (12)三、服务体系全面细致、科学创新 (13)四、帮扶体系体贴入微、突出重点 (14)五、市场体系开放包容、一体多元 (15)六、就业创业实践形式丰富、精准高效 (16)七、创新创业扎实推进、效果明显 (18)第四部分就业质量分析 (19)一、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情况 (19)二、用人单位招聘及校企合作反馈 (19)三、2016届毕业生就业状况预测 (23)第五部分对招生、教育教学的反馈 (24)一、结合就业形势,合理制定招生计划 (24)二、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24)三、持续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紧缺人才 (25)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5)第一部分学校概况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教育部与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华北电力大学九家单位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全面构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秉承“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的理念,积极总结经验、凝练特色,不断促进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〇一四年二月目录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1)第二部分基本情况 (2)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2)二、毕业生去向情况 (2)三、毕业生就业流向性质情况 (3)四、毕业生就业流向地区情况 (3)第三部分就业工作特点 (5)一、健全高效的就业工作体系 (5)二、特色鲜明的就业指导体系 (5)三、全面细致的就业服务体系 (6)四、开放包容的就业市场体系 (7)五、体贴入微的就业帮扶体系 (7)六、注重实效的创业指导体系 (8)第四部分就业质量分析 (9)一、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情况 (9)二、用人单位满意度分析 (9)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12)四、发展趋势 (12)第五部分下一步工作思路 (13)第六部分对招生、教育教学的反馈 (14)一、持续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 (14)二、持续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紧缺人才 (14)三、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 (15)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教育部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全面构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秉承“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理念,积极总结经验、凝练特色,不断促进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协调发展。
学校荣获首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首批“河北省高校就业示范中心”称号,被教育部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屡次获得“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学校人才培养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毕业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学校入选“2012年中国百强企业最爱的十所高校”。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表1:2011届—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情况注:数据统计截至当年12月31日。
二、毕业生去向情况表2:2011届—2013届本科生毕业去向情况表3:2011届—2013届研究生毕业去向情况注:数据统计截至当年12月31日。
三、毕业生就业流向性质情况表4:2011届—2013届本科生就业流向性质情况表5:2011届—2013届研究生就业流向性质情况四、毕业生就业流向地区情况表6:2011届—2013届本科生就业流向地区情况表7:2011届—2013届研究生就业流向地区情况注:分子为各项中实际学生人数,分母为已落实就业的学生总数。
东部就业比例包含京津沪就业比例。
第三部分就业工作特点一、健全高效的就业工作体系学校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就业工作校领导为副组长,负责招生、培养、就业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院系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负责教学、学生工作院系领导为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毕业班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为成员的院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相互配合,就毕业生工作进行协商,全力做好就业工作。
二、特色鲜明的就业指导体系学校组建了由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各院系就业工作负责教师、校内外兼职教师组成的就业指导导师团,开设了贯穿大学生涯的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就业彩虹工作坊”、“就业指导服务月”、“职业导航月”等系列活动,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累计举行就业指导活动100余场,实现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全覆盖。
学校分别与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风电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了英才俱乐部,邀请了一批曾长期工作在企业一线,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担任我校职业生涯发展兼职教授,帮助在校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为学生提供择业就业的相关资源;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数百个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基地,搭建贴近实际的就业实践平台,持续开展就业见习、联合培养、暑期职业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行业企业,找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就业准备。
以“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的形式,通过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平台,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013年,学校《大学生生涯规划与择业》课程被评为“北京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被评为“河北省普通高校职业指导示范课程”,学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项目》获北京市教委批准立项。
三、全面细致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通过设立专项经费,不断加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为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完善信息化招聘平台的建设,重视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建成包含8000余家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库,搭建信息发送平台,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将就业信息发送给学生,使学生能及时获取就业信息。
学校建成就业信息查询室,方便学生查阅本专业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为学生求职决策做参考;引进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和创业模拟实训系统,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通过就业信息网发布企业信息,使学生明确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坚持为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的招聘服务,全面提升就业服务的水平。
凭借出色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学校入选2012年“中国百强企业最爱的十所高校”。
四、开放包容的就业市场体系学校在保持与两大电网、七大电源、中广核、中核、中能建、中电建、地方能源集团等大中型企业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与苏州市人民政府,济南市高新区管委会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五家国有银行,中国浪潮集团、中国中天科技集团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实习实践、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了“大市场—大基地—大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模式;细化市场分类,形成“分行业、分专业、分区域、分季节、分集团”的“五分法”校园招聘模式。
加强引导,积极参加各种国家就业专项计划,组织实施“村官计划”、“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应征入伍”等就业项目。
2013年学校共吸引1983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
五、体贴入微的就业帮扶体系学校以就业帮扶“四全”为目标,努力做到就业需求全掌握、就业进展全了解、就业帮扶全方位、就业政策全落实。
实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计划”,对有意向就业的困难学生提供帮助。
对学业困难毕业生开展深度辅导;建立“华北电力大学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资金”,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经济援助;关心重视其它有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工作,积极为困难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六、注重实效的创业指导体系学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与服务,为创业团队提供场地、设备等基础保障和全程化的创业指导。
学校累计投入200万元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建成创业指导与服务专用场地1000余平米。
2013年,学校获得500万元创业基金扶持,用于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创业团队累计获得专利10余项,目前有24个学生创业团队的项目正在进行孵化,有7个创业项目成功注册成立公司。
创业团队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为本校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100余个,以创业带动就业初见成效。
第四部分就业质量分析一、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情况2013年,学校共吸引进校招聘用人单位1983家,发布各类就业信息8154条。
进校用人单位数和发布就业信息数均创历年新高。
表8:2011届—2013届用人单位招聘情况注:供需比指来校和未来校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数∕毕业生人数。
二、用人单位满意度分析学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涵盖电网公司、电源公司、电力设备制造及服务企业、私企、外企等200余家用人单位。
调查问卷涉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人才培养、录用毕业生时主要考虑因素、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专业素养六个指标。
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综合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人才培养两个指标的满意度达到100%。
其他方面的评价参见以下数据:(一)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主要考虑因素图1 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主要考虑因素数据显示,毕业生综合素质、所学专业、学习成绩成为用人单位的重点关注因素,其次为我校社会声誉、学历层次、仪态仪表和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图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1图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2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普遍认可我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在专业基础、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执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评价图4 用人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评价数据显示,在毕业生职业素质方面,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为人诚信、有责任感、积极主动和严谨踏实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养的评价图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评价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评价较高,在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机构和知识、专业应用能力方面给予了较高评价。
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学校通过问卷方式对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满意度调查。
总体来看,我校毕业生对自身的评价总体比较积极,对自身工作满意、对发展前景感到乐观的比例约为95%。
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比较相关的约为90%,对自身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较高,约有97%的毕业生认为在这两方面的能力较强。
四、发展趋势我校2014届毕业生共有7053人,截止2014年2月,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情况与往年相当,毕业生签约情况与往年持平,预计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与往年相比,将基本持平。
第五部分下一步工作思路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是社会检验、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做好下一阶段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需要立足国家、社会、行业发展和需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切实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继续围绕社会需求,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管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继续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三、继续推进电力人才招聘基地建设,推进校企联合培养,进一步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
四、继续提升京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推进电力人才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五、继续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创业资助体系,加强创业指导理论研究,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