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合集下载

岳麓版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岳麓版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标要求:1 了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 以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重点:生活巨变;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难点: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原因课内探究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一)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的体现(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城市化的定义(二)城市化进程探究一:材料一、1978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全国城市化率只有17.9%。

1978年到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1%。

材料二、材料三、80年代前、80年代后和如今“四大件”的变化请回答:⑴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原因。

⑵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与前两段材料有何联系?三、进入互联网时代探究二、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全球杂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四、新的时尚和生活方式探究三:课本P98 “解析与探究”达标练习A组1.1978-1995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C.亚太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D.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2.现在社会上“帅呆了,酷毙了”、“粉丝”、“菜鸟”、“骨灰级”等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语言,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D市场意识带来的影响3.“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旅游、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4.“过去手中的票证(见下图)是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是为了解决温饱的,而现在的票证是有价证券(如股票),是日子好了以后用来投资的,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了。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思路导图
答案 C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考向2】 在“2011年度上海书展”上发现
一本汇集近千个如“达人”、“杯具”、
“云计算”等新词的“潮词语录”,被媒
体称为“新新文明现象”。与此现象关联
密切的是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3.有人把互联网称为“魔幻的第七大洲”,认为“每个人 只需敲击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请你 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提示 (1)集其他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其他媒介能办 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价格低廉。(2)互联网可 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 发表自己的意见。(3)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 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3)途径:①大力招商引资。②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③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④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不断提高效益。 ⑤农业的大力发展。⑥人民群众日常消费的增长。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பைடு நூலகம்练
(4)影响 ①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缩小了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 距。到2006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 ②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 量的显著提高上,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③城乡家庭的最高追求的变化:由传统的“老四大件”转变 到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新四大件”;如今, 住房、家用电脑、汽车等则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活活动的最终成果。

目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1.从GDP的变化看发展(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新中国经济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人均GDP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2.经济增长的影响(1)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

(2)经济巨变的成就,最终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上,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3.下一步目标:2002年,十六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力争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

2007年,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建国以来GDP增长的原因①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③中国社会环境的安定及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等。

△我国建国以来GDP增长的影响①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

②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向全面小康迈进。

③城乡家庭消费的变化:住房、电脑、汽车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1.建国以来城市化的历程:曲折(1)改革开放前,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3)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我国城市化的道路(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4单元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选择题1.“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答案】 A【解析】改革开放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2.“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A.翻一番B.翻二番C.翻三番D.翻四番【答案】 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

3.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的奋斗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争取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C.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答案】 D【解析】与“改善人民生活”最为相关的是D项。

4.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C.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答案】 C【解析】C项所述是“文革”时期的典型事物和现象。

5.2002年政府提出积极的城镇化战略,内容包括()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②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③全力扩大城市规模④加大城镇的开放力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6.它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

如果将一个人视为地球上的一点,那么,它就是把所有的点贯穿起来的连线,它把整个地球构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

这种传媒是() A.电话B.报刊C.影视D.互联网【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连线”“一体化”可判断这种传媒是互联网。

7.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它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包括...()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答案】 C【解析】当今世界,多种传媒共同发展,不能用一种传媒代替全部。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孔夫子旧书网()汇集全国各 伴随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上银行也提供了 各类便捷服务,图为中国工商银行网站主页。 地3000多家书店。
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中国的传统生活方式,还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 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由于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如何 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2)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和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的发展.
2.国民经济增长的成效
(1)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 ,经济 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迅速提升.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人民 的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
1.城市化的概念
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 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 的重要指标之一.
2.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十分缓慢 (1)改革开放前,城市化进程_________. 加快 (2)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_________. 高速发展阶段 (3)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入_____________.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 (2)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走向小康; (3)城市化进程加快; (4)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1.下列有关中国GDP增长情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GDP是衡量我国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B.到1978年,我国的人均GDP仍位列于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C.到2001年,我国经济总量居发展中国家第一 D.经济巨变的成就,最终体现在GDP增长上
3.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我国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 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中国经济腾飞:1、原因:①中国实行;②中国科技水平提高;③中国所处的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2、表现:(1)、人均GDP快速增长:GDP指国内生产总值;GNP指国民生产总值,GDP小于GNP。

变化原因: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②中国科技水平提高③中国社会环境稳定④中国所处和平国际环境(2)城乡居民迈向小康:①提出目标:中共“”(2002年)提出了的奋斗目标;力争在和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②确保建成:中共“”(2007年)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意义:(1)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2)经济发展的成就,最终体现在的显著提高上,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迈进。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1、定义:又称城镇化,是指、和、模式由型转向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指标之一。

2、发展过程:(1)改革开放之前:进程十分缓慢(2)改革开放之后:进程加快,水平提高,21世纪以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推动因素:、、等政策。

3、城市趋势(倾向):出现的倾向,形成的雏形。

有以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为中心的北京城市群等,发挥作用,为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4、目标: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和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5、存在问题:6、解决措施: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995年)1、条件:随着时代的到来,中国逐渐进入了互联网(因特网)时代。

它的出现标志是世界由进入走向的象征。

2、影响:(1)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打破了常规的、限制,使信息知识等更迅速、更便利的传递和共享。

(3)改变着中国人的、、、方式。

(4)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5)也要看到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要正确识别和运用,防止网络犯罪和被侵害。

高一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PPT课件

高一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PPT课件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样板戏” 那时的流行言
“粉丝”、 “美眉”、
“ 现MM在”、的“时P尚K语”、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6
生活巨变:
7
生活巨变:
8
生活巨变:
9
(三)新时期的建设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提出是在 十六大上
2、小康社会实现的基础是 优化结构 提高效益
3、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到2020年国内生产 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
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 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 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那时的自行车王国
那时的人们排队购买当家菜—大白菜
那时的小人书摊
那时的首都北京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现在的多彩服饰
饭馆里人们吃的津津有味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现在城市的车水马龙
首都北京美丽的夜色
2008年8月8日北京--百年奥运梦想成真
2008年9月25日--神七飞天
“志愿军”、
“克隆”、“知识经济”、
城镇化进程: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到60%, 进入城市时代。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了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B案【课前自主预习】【使用说明】上课前预习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C案【课堂合作探究】【使用说明】利用C案,课堂上深化对学习目标的落实,并利用创设的情景和问题将课本相应知识活化。

探究、阅读下列材料: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变化最大的城市。

试观察下列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开埠之前——“舳舻相接,帆樯栉比”,这里已不再是渔村材料二:20世纪初——坚船利炮庇护下的冒险家乐园一二材料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风美雨中的万国建筑博览材料四:浦东开发开放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三四材料五:今天——璀璨夺目的东方明珠:两个世纪的对话【当堂巩固】1、2001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和在发达国家中排名分别是()A、第十、第五B、第六、第一C、第十、第四D、第二十、第五2、如今,我国家庭消费的“四大件”是()A、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B、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C、DVD、手机、家用电脑、汽车D、彩电、汽车、冰箱、家用电脑3、中国共产党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是在下列哪会议()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4、下列有关城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又称城市化B、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C、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D、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5、中国的因特网日益普及,因特网技术在中国的出现是()A、中国改革经济体制的结果B、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C、中国科技进步的结果 D 、中国人民生活巨变的结果6、下面是对中国当前社会生活的描述,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组是()①农业社会②工业化时代③信息化社会④城市化⑤知识化社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A案【课后拓展练习】一、课后利用自主时间对课堂内容进行记忆和反思,并构建知识体系。

第4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4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我国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1)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

(2)到2019年,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

(3)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2)2019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2019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1.含义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进程(1)改革开放前,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

(2)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19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3.趋势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主要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等。

1.条件(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政府的大力支持。

(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2.概况(1)2019年中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

(2)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

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49 1978 10.6%
36.1%
城镇化率
17.9% 2000
思考: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化发展 较为迅速是在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
(1)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
(2)改革开放以来,进程加快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城市区域化,形成城市群雏形
建国后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图(美元)
根据上图,指出我国国民收入从1949年到 1998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说明原因?
4
人民币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78 1982 1986 1992 1996
700 600 500
GDP
增长率
300 200 100 0
17
目前已初具规 模的城市群
2013-4-16
18
(3)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1世纪以来)
1、因特网的迅猛发展
从1995年开始,我国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 由于政府大力支持,因特网发展极其迅猛。
截至2003年,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达 到了2572万台,上网用户总数为6800万,是 1997年的109.7倍。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活
2、因特网的影响 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认识世 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商务
生活
学习
四、时尚中国
22
1、促进了思想观念的变化
2、衣食住行的变化 3、语言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情况
根据上图中,说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的情况,请在课本中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
5
(二)、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2001年世界GDP排名前7位: 1990年世界GDP排名前10位: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文]PPT课件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文]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9
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40
35
30
25
36.1%
20
15
10
5
17.9%
0
194190.6%1978
2000
城镇化率
思考: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化发展较 为迅速是在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
2020年9月28日
20
(三)城镇化的道路 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3、城市区域化,形成城市群雏形
灌 水 (上网留言) 886 (拜拜了)
2020年9月28日
29
1、根据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的资料,1990年 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 )
A、第一 B、 第五 C、第十 D、第三十
2、2001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和在发 展中国家中排名分别是( )
A、第十、第五 B、 第六、第一
C、第十 、第四 D、第二十、第五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 巨变
2020年9月28日
1
导入
解放前北京的街道和街道旁的住房
现在北京三环路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 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引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而 经济腾飞又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
2020年9月28日
2
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巨变 (一)经济巨变的原因
2020年9月28日
21
目前已初具规 模的城市群
2020年9月28日
22
宁波广州Biblioteka 城 市杭深州圳区 域



珠海

2020年9月28日
23
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复习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复习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考其特色及各自时代背景是什么?
1、近代中国:特色: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原因:西方文明冲击、民间效仿、政府推动。 2、六七十年代 特色:“文革”军装为主,鲜艳被指为资本主义情调。政 治色彩浓厚,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原因: 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开始,国际形势趋于紧张。 中国文革,军人在人们心目中地位高,捍卫社会主义需要。 3、改革开放后 特色:时尚新潮,鲜明的个性,与国际接轨。 原因: 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改变,进一步开放。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
3、发展过程 ①改革开放前:十分缓慢 1949 10.60%
②改革开放后:进程加快 1978 17.92 %
③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 2003 40.53%
4、城市化道路(途径): A.城市区域化,形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北京城市群等,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 用,以大城市为依托, 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 展。—集约型城市化道路。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小 城镇迅速崛起。 5、战略目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 样化城市,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6、主要任务: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节约资源型、 生态型城市
(3)食: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凭票供应;改革后应有尽 有。政府提倡“菜篮子工程”。
住:由拥挤简单到环境改善及装修热。1995国家启 动“安居工程”
(5)行:从骑自行车到开私家车,铁路高铁发达,飞机。 (6)生活方式:休闲娱乐,体锻,娱乐,电影电视网络。 (6)婚嫁、丧葬、礼仪 (7)语言文明:流行语言变化等。(8)节假日增多。
请铭记和尊重这个为社会进步、城市繁荣默 默付出的群体!
建 800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 引言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强,各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本文将探讨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2. 经济腾飞的原因经济腾飞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迅速的现象。

它可以源自多个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的推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投资基础设施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从而推动经济腾飞。

科技进步也是经济腾飞的重要驱动力,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创新。

此外,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便捷,为经济腾飞提供了机遇。

3. 经济腾飞对生活的影响经济腾飞对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就业机会增加经济腾飞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增长,很多新的企业和产业得以兴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现有企业也会扩大规模,增加员工数量。

这些就业机会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2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腾飞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经济的增长意味着人们的收入增加,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他们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休闲设施。

此外,经济腾飞也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人们可以创业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3.3 社会变革加速经济腾飞加速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动,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新的技术和思想进入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经济的腾飞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的加大和环境污染的增加。

4. 生活巨变的驱动力生活巨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腾飞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除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变革也是生活巨变的重要原因。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2020/7/28
22
农村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的推动
城镇化的另一面:
农民失地 房屋被拆
城镇化的另一面:
水质的污染
城镇化的另一面:
交 通 堵 塞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
1.定义 又叫城镇化,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
模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 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进程 ①改革开放前,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 ②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 3、城镇化的道路 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②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2、发展情况 ①199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10,发展中国家第2; ②2001年,经济总量世界第6,发展中国家第1; ③2006年,经济总量世界第4,超过了法国和英国。
3、经济发展的成就,最终体现在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上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四大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四大件
现阶段的四大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3、根据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的资料,1990年我国
C 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 )
A.第一 B.第五 C.第十 D.第三十
4、2001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和在发展中
B 国家中排名分别是( )
A.第十、第五
B.第六、第一
C.第十 、第四 D.第二十、第五
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
C 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
A.国际形势的缓和 B.美国等国的支持
C.改革开放的决策 D.工业基础雄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有了极大
B 提高,其原因包括(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社会和谐”——2006年4月30日,江苏淮安市第一届 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自行车巡游,群众打出“社会和 谐”标语。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 后,“和谐社会”成为这几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
活学活用
1、1982年1月5日,FOLLOW ME第一次在中 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 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恢复高考制度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对外开放的实行 D、广电事业的发展
2、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 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 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才能轮到一张。这反映了 上海当时实际情况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C、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 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 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 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3)、特点:
出现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
三、社会生活的转变
-----进入互联网时代
(1)发展: 1995年因特网业务全面开展后,发展迅பைடு நூலகம் (2)影响: ①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因特网
②因特网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 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③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人们认识 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 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 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 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 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 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妇观的哪些内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新妇女观产生的原因?列举近代中国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6分)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问题思考2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示:①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概况 (1)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1995年中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 务。 (2)应用领域更广,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信息 社会的一个缩影。 2.影响 (1)打破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快传递、共享。 (2)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 (3)改变着传统生活方式和人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 法。
|体系建构|
创新课堂 互动探究 史论结合· 深入理解 主题一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特点 【史料应用】 材料 1949~2000年的中国城镇化水平表
根据以上表、图,请你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过程出 现的变化。
[提示] 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道路呈现多样性;小城 镇崛起;乡镇企业作用突出;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大城市的辐 射带动作用增强。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裙装:超短裙。在国际时 装潮流趋势影响下,北京等大型城市出现了频繁的时装表演 秀,而国际一线品牌也开始走向中国。品牌专卖店出现在城市 街头,超短裙正式进入中国,并很快受到时尚女子的喜爱。 (2)超短裙在中国的流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 势?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影响中国服饰变迁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
问题思考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你认为中国应该特别注意 什么问题?
提示: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加快发展,控制人口增 长,节约能源,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 1.含义: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 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2.进程 (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缓慢。 (2)改革开放以来进程加快。 (3)进入21世纪,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4)2002年提出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 3.趋势:出现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主 要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四 大件
新四 大件
新新四 大件
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1)、定义: 又称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 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2)、发展道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3)、特点:
出现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
答:(1)内容: ①破除缠足陋习; ②提倡女子学文化; ③摒弃旧 式结婚礼俗; ④婚姻自主. (2)原因: ①外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②内因:政治:中国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或政府的推动。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 事件: ①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 ②反封建革 命:辛亥革命.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 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 以我国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 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 变化。
高一DP)的变化
趋势: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5、概述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过程及原因
1)过程: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2)原因:
政治局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影响;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 政治
经济
思想
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外因
商务
生活
学习
四、时尚中国
• • • • • 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 服饰的变化 居住条件的改善 流行语言的变化 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开放观 念、终生学习 • …………
1、着装 80年代前
80年代后
90年代
21世纪
2、居住条件的转变
50年代:草房 60 年代:土房 70 年代:砖房 80 年代:楼房
4、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深深地影响着 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的出现就是一个缩影。 像“喜欢”叫做“稀饭”、“不吃饱哪有力 气减肥啊?”甚者更是直呼新华文化运动又 来了。下面有关对此的评价错误的是 A、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 式和质量的变化 B、网络语言极大地方便人们语言交流,必将 是文学领域的重大变革 C、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 D、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最好坚持“网络语言 有风险,使用须谨慎”的态度
新旧上海的对比
旧上海
新上海
新旧北京的对比
旧北京
新北京
宁波 广州 杭州 深圳
珠海
城 市 区 域 化 示 意 图
(4)城市化的战略目标: 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 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三、社会生活的转变
-----进入互联网时代
1、发展: 1995年因特网业务全面开展后,发展迅速 2、影响:①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因特网 ②因特网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 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③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人们认识 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 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 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 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 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 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妇观的哪些内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新妇女观产生的原因?列举近代中国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6分)
“把心交给党”——1958年,南京高 校知识分子“反右”后在游行中表忠
“公共食堂是我们的大家庭”——1959年,无锡市和平区 居民食堂。“人民公社”年代为解放劳动力提倡吃饭食 堂化。
“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1958年国庆节, 天安门前由钢铁工人组成的游行队伍。当年8月, 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从此全国 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2、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 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 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才能轮到一张。这反映了 上海当时实际情况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C、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 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 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 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原因:进行改革开放;科技水平的提高;安定的 社会环境及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等
影响: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向小康 迈进等。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怎样的 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什么叫小康社会? 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率、 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等系列指标;民主 法制健全、科教文化进步、人民生活提高、可 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90 年代:小洋房
个 性 化 装 修
3、流行语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毛主席万岁 走资派 路通财通,做大做强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
大包干
一大二公
3、语言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毛主席万岁
走资派
大包干
一大二公
伊妹儿 美 眉 (发邮件) (相貌可爱的女性) (歌迷) (上网的新手) (拜拜了)
改革开放后: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
粉 丝 菜 鸟 886
标语口号虽小,却承载了历史。透过60年 来的中国式标语,可以窥见中国社会的变迁, 也可反思社会发展中那些需要不断完善、不 断改进的制度和观念。综观古今中外,用标 语达到宣传目的的做法可能不是“中国特 色”,但将标语口号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而 又能覆盖众多领域并不断与时俱进,绝对是 中国人的创举。60年来,标语口号以其独特 的形式和影响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渗入听觉、视觉和记忆的全方位通路中。它 以其时间性、阶段性和空间性的特点,表现 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重点。
“三面红旗”——1963年,南京举办歌颂三面 红旗群众歌咏会。“三面红旗”分别是“总路 线”、“大跃进”及“人民公社”。
“我们应该谦虚、 谨慎、戒骄、戒躁, 全心全意地为中国 人民服务——毛泽 东”—— 20世纪70 年代的全家福合影 上印有毛主席语录。
“三个代表”——2002年,海南岛陵水龙门村, “三个代表”标语下的儿童合影。2000年2月,江 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
“社会和谐”——2006年4月30日,江苏淮安市第一届 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自行车巡游,群众打出“社会和 谐”标语。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 后,“和谐社会”成为这几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 之一。
活学活用
1、1982年1月5日,FOLLOW ME第一次在中 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 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恢复高考制度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对外开放的实行 D、广电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