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

山西大学附中2015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必修四,温馨提示:1、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纸上,写在试题等非指定位置不得分。
2、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3、自信专心用心细心祝您最佳发挥!一、基础知识题(18分,每小题3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角.色(jué楔.子(xiē本分.(fèn敲诈.(zhàB.堤.防(dī伺.候(cì惊愕.(è喘.气(chuǎnC.脚镣.(liào战栗.(lì觊.觎(jì暮霭.(ǎiD.国粹.(cuì给.予(gěi自诩.(yǔ脑髓.(suǐ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弥补贤惠谛听阴险毒辣B.枯燥蓑衣罪孽礼尚往来C.吝啬窒息揭露冠缅堂皇D.神州经典诡计残羹冷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国王队与小牛队经过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大比分取得胜利。
B.2012年2月4日,坚守雪域高原12年的义务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入选央视“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他们却没想到获得这么高的不虞之誉....。
C.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已经展开,民主党和共和党相互争夺选位的拉锯战愈演愈烈,已成掎角之势....。
D.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发言人4月16日就黄岩岛事件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敦促菲方立即将所有船只撤离黄岩岛海域,恢复该海域的和平安宁,一时间中菲局势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B.“毒胶囊”事件曝光后,有患者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自行打开胶囊,只服用里面的药粉。
对此,有关人士表示,服用胶囊类药品一定要遵照医嘱,千万不可自作主张。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 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总第三次)月考 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 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
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2月)高一语文命题人:张宇校对:张宇张林霞一、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
诩年十二,能通《尚书》。
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
诩辞曰:“祖母年九十,非诩不养。
”相乃止。
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
骘曰:“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
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
”议者咸同。
诩闻之,乃说李修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
先帝开拓土宇,劬①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
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外单。
此不可之甚者也。
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
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修曰:“吾意不及此。
微子之言,几.败国事。
然则计当安出?”诩曰:“今凉土扰动,人.情.未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
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政,防其邪计。
”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
于是西州豪杰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注】①劬(qú):辛苦,勤劳。
1.下列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辟:征召B.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举:拿来C.微子之言,几.败国事几:几乎D.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卒:通“猝”,仓猝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国相奇之,欲以为..不安..吏 B.今凉土扰动,人情C.窃忧卒然有非常..之..之变 D.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3.对原文的叙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虞诩十二岁便已通晓《尚书》。
他幼年失去了父亲,非常孝敬自己的祖母。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大学附中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考试题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40分钟) (考查内容:与高考一致)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来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古代印章是形使和授受国家机构权利、证明个人身份的凭信物,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十三世纪之后,篆刻家开始选用石材代替金属并亲自动手刻制印章,这一技艺的改变,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催生了自明清以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流行印风等多种流派和风格,篆刻艺术界也出现了吴昌硕、齐白石以及当代的刘江、石开等诸多大师。
这些艺术家将这门古老而又弥新的传统艺术传承、发展并创造至今。
上石的书法功底、巧妙的布局能力、精湛娴熟的刀功,共同构成篆刻艺术的技艺内涵。
篆刻艺术借用契刻古代文字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阴阳的审美,具有抽象和神奇之美。
今天也有用简化字入印的印章了。
篆刻艺术融多种传统文化于一身作者要在很小的尺寸中表现中国诗、书、画并且真实、准确地表达其思想、情感、学养,追求布局和刀法的精微妙趣,风格各异,可谓 “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
篆刻作品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天然石材、精制钮雕和篆刻技艺“三美”的。
目前,篆刻艺术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专业社团有300多家,著名的有成立于年前的西泠印社“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D.因为篆刻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展现出了新的风貌,所以北京奥运会的徽标“中国印”用的就是这种艺术形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列传第八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大学附中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题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40分钟) (考查内容:与高考一致)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
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
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
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
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
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
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
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
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
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
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会员独享】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
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
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
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
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
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
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
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山西大学附中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3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形具快乐生 张保振 一个时期以来,谈论快乐的话题愈来愈多。
工作上有“快乐工作”说,生活上有“快乐生活”说,竞技场上有“快乐足球”说,学校有“快乐学习”说,研究领域有“快乐经济学”说,等等。
人生来具有趋乐避苦的本性。
追求快乐,享受快乐,为人之常情。
问题是什么叫快乐,怎样才能求得快乐。
快乐是感觉,如何求之呢?马克思主义者对快乐有着自己的感受。
谢觉哉在谈到长征中的艰苦与快乐时说,“不可能有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快乐来给你享受”,“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就告诉我们,形具快乐才生。
形具快乐生,首要在“形”。
形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形体。
无“形”,快乐就成了无本之木。
毫无疑问,凡变化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无形难变,更难转化为快乐。
这种形,具体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
这些工作,或决策,或管理,或科研,或操作等,都是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对创造新生活的奉献。
这些工作,因我参与、我奉献而快乐。
因为说到底,形为快乐之质,快乐为形器之用。
形与快乐,犹如刀之刃、山之峰,形存快乐存,形谢快乐灭。
形具快乐生,重要在“具”。
具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潜台词叫“足”,同义语为“办”。
一件事情与工作之“形”,做起来会有难易,论起会有高下,但不论是非凡或是平凡,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困难脚下踩,快乐心头生。
如果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事不“具”不“办”,或是三心二意,少“具”缺“足”,东一榔头西一棒,又怎么能享受经过劳作、奋斗、拼搏而取得成功后的快乐呢? 形具快乐生,关键在“生”。
山西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总第三次)月考

山西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总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内容:相互作用);一、本题共14小题,共50分.在1-10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11-14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以下的几种分析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到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沿斜面的分力B.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就是斜面对它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D.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反作用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2、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弹力必有摩擦力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C、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受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B.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C.受重力的物体对地球也有吸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力必小于合力B.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C.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D.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5、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物块B、C间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斜面体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 .水平面对C 的支持力与B 、C 的总重力大小相等D .不论B 、C 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7、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壁上,在力F 的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此时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8、如图所示,重力均为G 的两条形磁铁分别用细线A 和B 悬挂在水平的天花板上,静止时,A 线的张力为F 1,B 线的张力为F 2,则( ) A .F 1 =2G ,F 2=G B .F 1 =2G ,F 2>G C .F 1<2G ,F 2 >G D .F 1 >2G ,F 2 >G 9、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 、B 、C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弹簧C 水平,则弹簧A 、C 的伸长量之比为( )A4 B ..4.. 1∶2 D .2∶1 10、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体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斜面上,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恒定的拉力F 作用于小木块,拉力在斜面所在的平面内绕小木块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斜面体和木块始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小木块受到斜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mgsin θC .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D .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cos θ11、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 、B 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 、B 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 作用在小球A 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 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 )A.F 1B.F 2C.F 3D.F 41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连接A 、B 两物体,A 放在水平地面上,B 的上端通过细线挂在天花板上;已知A 的重力为8N ,B 的重力为6N ,弹簧的弹力为4N .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和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可能是( )A .18N 和10NB .4N 和10NC .12N 和2ND .14N 和2N 13、两个共点力F l 、F 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 ,则( )(A)F 1、F 2同时增大一倍,F 也增大一倍 (B)F 1、F 2同时增加10N ,F 也增加10N (C)F 1增加10N ,F 2减少10N ,F 一定不变(D)若F 1、F 2中的一个增大,F 不一定增大14、质量为m 的木块在拉力F 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A 、μmgB 、μ(mg+Fsin θ)C 、μ(mg -Fsin θ)D 、Fcos θ 二、实验题(每空2分。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会员独享】

高一语文12月月考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罹.难(lì)平仄.(zè)溘.死(kè)含情脉.脉(mò)B.混.沌(hún)伫.立(zhù)靓.妆(liàng)夙.兴夜寐(sù)C.名媛.(yuán)罪愆.(qiān)渐.染(jiān)所向披靡.(mǐ)D.喑.哑(àn)彳.亍(chì)猗.郁(yī)载.歌载舞(zǎ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惦记袅娜同仇敌忾信誓旦旦B、陨落圜球欲盖弥彰既往不究C、落寞斑驳言笑晏晏急不遐择D、渺茫婆娑弱不经风鸠占鹊巢3.填在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1)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2)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了。
(3)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边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
A.化装标致反映 B.化妆标致反应C.化装风致反应 D.化妆风致反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天的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大坝。
C.只要看一看史学家们为历史分期使用的一些字眼,如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铁器时期等,就可以明白工具与人类文明进步是休戚相关....的。
D.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同日而语....。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山 西 大 学 附 中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必修2(12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知识:(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辩别 脍炙人口 煤屑(xiè)píng) B.烟霭 蓊蓊郁郁 涸辙(hé) C.宛然 横槊赋诗 模型(mó ) 数见不鲜(shuò) D.觊觎 委屈求全 混沌(dún) 夙兴夜寐( sù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落在山西晋中大地上的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气势雄伟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石雕、砖雕艺术精品。
B. 面对金融风暴的袭击,来自生产一线的20名职工代表直抒胸臆,各行其是,畅谈对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以及后勤服务、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C. 新课标高考的命题模式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抓住根本,不能只偏重做题,个别地方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将会使不少考生在高考中吃亏。
D.阳光、地热、风等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环保、安全,但由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成本低廉,所以长期以来新能源少人问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夏天甘肃舟曲再次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B.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动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目前,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和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42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
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之。
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
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
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①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
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称职。
”寻监吴郡。
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
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②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
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注】①臧盾:人名。
②仗身: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属文:写文章B.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雅:平素,向来C.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狼藉:纵横散乱D.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徒:只,仅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B.乃脱所著襦遗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言论必以《诗》、《书》具以沛公言报项王【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B.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C.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D.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阕”是终了的意思。
山西省太原市2014-2015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扫描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测评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2分)A (“中国古代”范围太大,还有原文表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也与本项表述不同)2. (2分)C (应该是“同姓不一定意味着同祖”)3. (2分)B (没有依据)4、(2分)C (“论”,判罪)5、(2分)D6、(2分)B(没有批准对石彪施以重法)7.(6分)(1)上奏揭发巡按李杰的罪状,李杰也揭发李侃。
审查李杰的案件,其罪行得到验证,削除了他的名籍。
(“发”“按”各1分,大意1分)(2)李侃性格刚强正直,极力整肃作风法纪,贪污的人都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贪墨”“屏”各1分,大意1分)8.(3分)相如考虑到秦王只是用欺骗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其实不可能得到。
(“度”“特”各1分,大意1分)9.(3分)①因战乱而流亡天涯,形势已与昔时不同,因而心情落寞;②年事已高却对国家难有所为,心情伤感。
(答出一项给1分,答出两项给3分)10.(3分)想象。
(1分)想象祭奠的酒水今晚流入湘江。
(1分)意境更加开拓,暗示了词人对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的敬仰,或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1分)虚实结合。
(1分)浇酒桥下凭吊屈原是实,想象酒水今晚流入湘江是虚。
(1分)暗示了词人对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的敬仰,或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1分)11.(5分)(1)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闲来垂钓碧溪上12.(16分)(1)(4分)A C(B“他并不在意那床被子”没有依据;D舅舅认为“养贼比贼还可耻”说明舅舅并不相信父亲的话;E“含蓄地批评了现代化发展中人性堕落的现状”没有依据)(2)(3分)①善良:热情好客;收养野狗,理解狗回主人家的行为。
②宽容:没有追究“贼”的行为。
③勤劳(或有责任心):带病辛劳奔波,支撑着让“我”念中学。
(每项1分,不举例不得分)(3)(4分)①突出人物形象:收养野狗并理解狗回去找旧主人,显示出人物的善良宽厚。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山大附中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首次蝉联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
C.不怕你笑话,这东西是我自己做的,虽然有些旧了,也敝帚自珍,不舍得丢弃呢。
外来词本无可厚非但是中文夹杂洋文的所谓洋泾浜则令人担忧。
见燕使者咸阳宫。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下列加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两次B、? 飨:C、? 卒:D、当:、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晋军函陵C、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 言文刻深: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
洗沐:沐浴,借指假日,又叫“休沐”。
汉时规定,官员每五日一休息,用于沐浴等事。
A.参微时,与萧何善 ?微:地位低 B.及为将相,有 C.一遵萧何约束? 约束:束缚,限制 D.陛下言之是也 是:正确 8.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孰与君少长 B.参免冠谢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大礼不辞小让 D.?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若属皆且为所虏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参当官后,曾与萧何不和,但萧何却不计前嫌,推荐曹参接自己的接班丞相:事实证明,曹参当政后的一系列举措,顺应时代要求,很受后人称道。
B.曹参任丞相后,不仅自己无所事事,日夜喝酒,而且在下属来办事时也叫人喝酒,使人开不了口,办不成事。
C.曹参的行为引起了惠帝的担心,私下要曹参的儿子加以劝谏。
不料其儿子却被曹参严厉教训了一番。
D.曹参与惠帝的一席对话打消了惠帝的疑虑,认可了曹参的做法:但曹参最终还是被惠帝体面地罢了官。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4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分)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月月考(语文).doc

山西省山大附中10-1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罹.难(lì)平仄.(zè)溘.死(kè)含情脉.脉(mò)B.混.沌(hún)伫.立(zhù)靓.妆(liàng)夙.兴夜寐(sù)C.名媛.(yuán)罪愆.(qiān)渐.染(jiān)所向披靡.(mǐ)D.喑.哑(àn)彳.亍(chì)猗.郁(yī)载.歌载舞(zǎ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惦记袅娜同仇敌忾信誓旦旦B、陨落圜球欲盖弥彰既往不究C、落寞斑驳言笑晏晏急不遐择D、渺茫婆娑弱不经风鸠占鹊巢3.填在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1)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2)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了。
(3)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边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
A.化装标致反映B.化妆标致反应C.化装风致反应D.化妆风致反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天的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大坝。
C.只要看一看史学家们为历史分期使用的一些字眼,如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铁器时期等,就可以明白工具与人类文明进步是休戚相关....的。
D.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同日而语....。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语文12月月考题

山西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考查时间:9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又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
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
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而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
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
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
在今天是如此之野蛮,在当时则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也正因如此,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
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
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沉没的历史力量。
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崇高的美。
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
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
这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成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不绝,不正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这如同给人以恐怖效果的希腊悲剧所渲染的命运感,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而成为美的艺术一样。
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总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综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习家池的修禊习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
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景。
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
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
曲水流觞,大家各赋诗一首。
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
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景。
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
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
此处藏气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
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
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
他们的逸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
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1.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的。
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已经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的。
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亭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由名士主持,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
2.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很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修禊习俗。
B.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禊活动。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仪式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还是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踏青等高雅趣事的习俗。
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成为主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C.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一次文人名士集会,别无他由。
D.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
二、古诗文阅读。
(33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韩镛,字伯高,济南人。
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
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
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
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
”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
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
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
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
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
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
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
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
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
独镛无预。
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
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
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击奸暴,黜贪墨..贪墨:贪官污吏B.所至郡县,为之肃然..肃然:恭敬的样子C. 无加..镛者无加:没有人超过D.往往腾谤..于朝腾谤:肆意诽谤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B.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C.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D.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以进士的身份做官,韩镛却是个例外。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往往贪得无厌,以致于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
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糙的米饭,他们回去之后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2)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安郡晚秋①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
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8.颔联和颈联分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5分)答:9.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三)名句默写(错一空,扣一分,扣完为止,共6分)10.在横线上写出空缺的句子。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5)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东坡居士林语堂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
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
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
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
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
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
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
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
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
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
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