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对XXX的明君的怀念和对现实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

不同点:前者表现了对古代圣君的崇敬和缅怀,后者则表现了对未来明主的期待和渴望。

同时,前者强调了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沉淀,后者则强调了现实的残酷和自己的孤独。

文章已经清理,以下是修改后的内容:两篇诗中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

第一篇诗中的“不见古人”和第二篇诗中的“不见来者”都指像XXX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不同的是,第一篇诗是感怀历史,第二篇诗则对未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由古及今递进。

XXX然而涕下”是一种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独”这个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

作者在高处观景,会“怆然”是因为内心的悲哀与苦闷。

站在高处俯瞰大地,感受到了自己微不足道的渺小和无助,加上对时代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让作者感到无比悲愤。

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是因为幽州台原名黄金台,是XXX招贤纳才之地。

这暗示了诗人登临的是XXX招贤纳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在,贤才无举,让诗人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登幽州台歌》描绘了一幅孤独的画面,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黄鹤楼》中“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与《登幽州台歌》中的“XXX然而涕下,XXX何时眷予”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悲愤。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练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20.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二、望岳/杜甫三、登飞来峰/王安石四、游山西村/陆游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解析】D、“涕”解释为“眼泪”。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解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

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木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当今的英主。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经典考题及标准答案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作者介绍】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全文翻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经典中考考题及标准答案】
1、《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标准答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标准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标准答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字词解释。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登幽州台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梓州射洪(现四川)人。

唐代诗人。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背景】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七年级下 语文古诗五首检测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 语文古诗五首检测题附答案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的贤明君主。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看这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广袤天地,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悲伤地落下泪来。

3.本诗直抒胸臆,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副词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

诗人俯仰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独”字凸现了诗人生命短暂、自己渺小、壮志难酬,孤独惆怅的悲愁。

4.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形容词---天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袤,写出了天地的空旷辽阔与亘古绵长,面对茫茫的天宇与原野,置身无穷的宇宙,个体生命渺小且短暂,使人产生苍茫的孤独感。

《望岳》1.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拔地而起,参天耸立高大形象的2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品析“钟”“割”二字好在何处?动词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的特点。

“钟”:聚集,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割”:分,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昏晓分明的奇丽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形象,表诗人赞美之意。

3.请用“/”划出“阴阳割昏晓”的朗读节奏,说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阴阳/ 割 /昏晓”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描绘了一幅泰山昏晓分明的奇丽画面。

4.描述5、6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人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人之心胸为之荡漾;时已日暮,“我”睁大眼睛凝望,鸟儿投林还巢。

初一年下古诗词鉴赏练习答案(上)

初一年下古诗词鉴赏练习答案(上)

初一年(下)古诗词鉴赏练习答案(上)《登幽州台歌》二、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解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

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木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当今的英主。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解析】C,反衬的表现手法,以空间的广阔反衬诗人的孤独。

三、赏析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4、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和“来者”指的是什么人?( )A.像陈子昂一样直言进谏的人B.像武则天一样不听忠言的人C.像燕昭王一样礼遇贤士的人D.像陈子昂一样游山玩水的人3.“独怆然而涕下”的“涕”,与以下哪个“涕”,意思相同?( )A.痛哭流涕.B.涕.泪交加C.感激涕.零D.泣涕.涟涟4.“幽州台”在战国时期,又名什么?( )A.梳妆台B.黄金台C.元宝台D.断头台5.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来者指的是作者自己。

B.全诗的朗读节奏划分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C.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D.“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E.全诗句式长短结合,前两句短平急促,后两句增加了虚词“之”“而”,音节一样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答案1.B (文人,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C(礼遇贤士的人,正确)3.C(眼泪)4.B(黄金台)5.A D (A. 来者指的是作者自己。

错。

D. 采用间接抒情的,错,直接抒情)试题2: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含答案)目录《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望岳》杜甫《登飞来峰》王安石《游山西村》陆游《己亥杂诗》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登楼远眺书写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8.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____ 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__ 的爱国情感。

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一、《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分)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分)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6、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二、《望岳》赏析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

(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2.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杜少陵集》。

杜甫,字,自称、,世称。

诗人,尊称“”,与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6.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7.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详解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详解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详解与练习(附参考答案)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译诗】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我独自感伤,泪水流下!练习与答案一、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分)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3.这是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分)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答案: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4(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意思答对即可给分)二、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爱国情感。

答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七年级语文《登幽州台歌》 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登幽州台歌》 测试题(含答案)

《登幽州台歌》测试题一、单选题(共3道,每道2分)1.“幽州台”在建设初始的时候的用处是( )A.军事用地B.君王议政C.招贤纳士D.娱乐场所答案:C解题思路: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2.“古人”和“来者”具体指代的是( )A.古代的人,未来的人B.古代的不被重用的官员臣子,未来那些不被重视的官员臣子C.古代的招贤的圣君,后世的求才的贤明君主D.走过去的人,走过来的人答案:C解题思路:“古人”指的是: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来者”指的是: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词语释义3.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借古代诉说今天的形式,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答案:D解题思路:《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

本诗借幽州台抒发登台感慨,语调苍劲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二、填空题(共2道,每道2分)4.诗中渲染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的一个字是____。

答案:独解题思路:末句的“独”字,与前两句相呼应,进一步点明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辛酸,深化了意境,又突出了诗人卓然特立的孤傲,强化了诗的风骨。

这种强烈的情怀,也代表了封建时代众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曲,具有令人一唱三叹的感染力。

试题难度:知识点:诗文理解5.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____,____。

答案: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解题思路:想到天地的伟大,自己觉得空落留下眼泪。

试题难度:知识点:诗文理解。

20《登幽州台歌》练习(含答案)

20《登幽州台歌》练习(含答案)

20《登幽州台歌》练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20《登幽州台歌》练一、词语解释1、幽州台:指燕山山脉上的一座高台,位于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区。

2、前:指过去的时间。

3、古人:指古代的人物。

4、后:指未来的时间。

5、来者:指未来的人物。

6、念:思念,思考。

7、悠悠:广阔无边,无穷无尽。

8、怆然:悲伤,凄凉。

涕:泪水。

二、填空1、《登幽州台歌》选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作者是陈子昂,字元亮,人称“陈元方”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怆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凄凉。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时间和空间的广阔无边,从而表现诗人孤独无助的心情。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后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了对于战乱的感叹。

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和未来的人物,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深刻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叙述抒情,它的语言风格是简练明了。

9、本诗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

三、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C)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七年级下册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2017人教版七下课内诗歌中考鉴赏阅读试题一、登幽州台歌中考试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2分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6、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二、望岳赏析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2.文学常识填空;选自杜少陵集;杜甫,字,自称、 ,世称 ; 诗人,尊称“”,与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6.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7.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9.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8.理解性默写;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 , ;5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 ;9.选择题;1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2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三、登飞来峰赏析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1分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4.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5、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6、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9、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10、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1、12、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13、14、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15、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16、四、游山西村阅读训练中考题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6.7.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8.9.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11.五、己亥杂诗赏析题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 ;4“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的思想感情;5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方法和马致远的有异曲同工之妙;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7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的精神;2.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怎样的复杂心情3.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4.这首诗加线是怎样写“离愁”的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6.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9.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10.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11.1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12.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1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15.15.选择题;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6.理解性默写;1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是: , ;2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 ,”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4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 , ;5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 ,;参考答案一、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4、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5、“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6、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7、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二、1.1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2参天耸立,对祖国山河的热爱;3由远望到近望;2.子美,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少陵,唐代,诗圣,李白;3.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5.这两句诗的意义是:我终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观看那群山的矮小;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义,既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6.①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②“钟”是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6.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7.①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②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③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8.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1D,2B三、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3.4.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5.,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6、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7、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8、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9、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0、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1、“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12、千寻见日升,铺垫13、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四、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示例一:“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示例二: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3.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4.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5.“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6.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7.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8.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五、1.1继续忠心报国的志愿或“志向”2诗人的马鞭3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4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浩荡离愁7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2.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3.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4.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5.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6.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7.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或: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8.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9.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10.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1.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12.答: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思想感情;13.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或者: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或者: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14.“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15.1B,2C;16.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浩荡。

登幽州台歌》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XXX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诗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感慨古人已逝,未来也未可知,只有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XXX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XXX、XXX、XXX、XXX、XXX都从中受到启迪。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XXX写下这首诗的背景是在696年,契丹XXX、XXX等攻陷营州。

XXX委派XXX率军征讨,XXX在XXX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XXX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XXX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XXX又向XXX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题包括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和简答题。

在理解性默写中,要求学生默写出表达XXX怀才不遇的诗句和表达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

在选择题中,要求学生判断有误的一项是“涕”解释为“鼻涕”,正确答案是“涕”解释为“眼泪”。

在简答题中,要求学生简要阐述诗人的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正确的解析如下:这首诗通过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的第三句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而诗的第四句则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登幽州台歌》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登幽州台歌》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登幽州台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木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当今的英主。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三、赏析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登幽州台歌》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陈子昂是武后时期崭露头角并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的诗人,他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传统。

2、代表陈子昂诗歌创作最杰出成就的诗歌是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即为其中的一首。

3、《登幽州台歌》含有的与本诗主旨表达有关的一个典故是()4、与《登幽州台歌》所含孤独之叹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有()5、《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6、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他起到了振起一代诗风的作用,所以他被后人誉为()7、《登幽州台歌》语言风格是()二、简答1、为什么说《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内涵丰厚?2、《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主旨在封建社会有何普遍意义?三、论述1、试述《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2、学了《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思想得到了丰富,你认为该怎样对待人生的孤独与渺小?3、为什么说《登幽州台歌》的风格是“沉郁悲壮”的?一、填空1、风雅2、感遇诗3、燕昭王纳贤4、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等5、直接抒情6、唐诗之祖7.苍凉二、简答1、因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命运之叹,又含人生孤独渺小的哲思2、反应出大多数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因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压抑人才,有远大抱负的士子们没有更多的途径实现人生价值,只能通过仕途实现人生之价值,而此又是险途,故多坠入怀才不遇之境遇三、论述1、景藏情中、沉郁悲壮、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意象对比强烈。

2、积极进取的精神、善良的情怀追求人生的成功、应对一切,化解孤独与渺小,不等而已。

3、所取“时空”意象宏大,所发感慨人生孤独渺小是超越时空的千古之叹,表现的是博大的情怀。

《登幽州台歌》中考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中考题及答案阅读古诗《登幽州台歌》完成1——6题。

登幽州台歌XXX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愿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从写景角度说说诗歌前三句的作用。

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独怆然而涕下”的“独”字。

4.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感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这首诗仅二十二字,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请从运用对比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6.《登幽州台歌》与《赤壁》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诗,请分析两首诗的诗人分别是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借古抒怀的?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的判断。

ACD.正确;B.有误,“古人”指现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故选:B。

2.前三句描述了诗人登高登楼远眺的情景,以迷茫宽阔的宇宙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勾勒艰深壮美的背景画面,营造出凄凉悲壮的气氛,衬托下文抒情主人公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为下文直抒胸臆奠定基础。

3.一个“独”字,突出了诗人形单影只,登上高台的寂寞感伤,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4.XXX: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

情感: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

5.示例一:古与今的对比,“前”与“后”、“古人”与“来者”,用两个“不见”相连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中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作者】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梓州射洪(现四川)人。

唐代诗人。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背景】
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习题及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
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选择题:
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解析】D、“涕”解释为“眼泪”。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解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

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木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当今的英主。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解析】C,反衬的表现手法,以空间的广阔反衬诗人的孤独。

三、赏析简答题:
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