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以“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为教材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切身感受家乡变化,增强学生的感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能听懂老师讲述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句子,并进行理解•能正确使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能进行口语交流,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变革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通过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经验和感受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3.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法治概念•掌握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静心领悟故事内容,理解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学生能正确运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来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2.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学生能够展现自己对家乡变革的感性认识四、教学策略•通过互动展示、自由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授课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讲解、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所引导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气质五、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利用教师展示授课时韩寒的访谈,并让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2. 情境设计•展示一组自己的老家、家乡建筑、物产等照片,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展示照片引导,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的变化,比如建筑的变化、工业医疗都市的发展等方面3. 具体实践•以学生所在城市为例讲解当地的某个法规,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这个法规将会对家乡的未来带来哪些好处和影响4. 总结整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让整个班级对其感受以及分析进行讨论六、教学评估1. 形成性评估•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通过口语交流进行对话式的互动作业2. 总评及反馈•通过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或者小型课程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地调查: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实地调查。调查家乡的变化,了解背后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家乡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详细解释概念)。了解家乡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关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家乡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变化,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入课堂,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5.学习参与家乡建设、保护家乡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6.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变化,增强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地调查和小组讨论,发现家乡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家乡新变化》为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核心素养目标】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用无人机喷洒农药(2)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16.素材:学生说家乡的变化17.文本学习: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可以通过翻看老照片、走访长辈、参观博物馆、查阅资料、实地拍照等方法了解家乡的变化。
18.文本学习:自己练习说一说大家好,我是小小播报员(),我发现家乡的()变了,以前是(),现在是()。
我是通过()知道的。
教学环节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1..图片+文本学习:仿照下面的剪贴报,和你的伙伴设计一份家乡变化的剪贴报吧!2.图片展示:剪贴报大展示3.文本学习:儿歌诵读——赞家乡草儿绿油油,果儿挂枝头,处处像花园,桑枣换新颜。
修宽大马路,盖起新高楼,温泉酒店多,舒服又健康。
骑着自行车,锻炼好身体,修养好举止,时代新风尚。
4.文本学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文本学习观看视频了解文本填写括号观看图片文本学习了解文本独立完成检查反馈指名汇报补充汇报集体订正图片学习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诵读文本指名诵读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文本学习记等表达方式。
鼓励教学创新,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本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新变化。
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分享机会,及时帮助学生归类;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发现家乡的变化。
了解家乡的变化并不是本环节最终的目标。
在学生交流之后,应引导学生表达调查和交流过程中自己的收获;引领学生自然地表达为家乡发展而欣喜、自豪的情感;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生活,形成初步的公民意识。
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变化,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故事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家乡的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图片。
2.故事:收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
3.讨论话题:制定一些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家乡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故事结束后,提问学生:“故事中讲述了家乡哪些变化?你们觉得这些变化对家乡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家乡的变化。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精美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世纪90年代重庆,图为石板坡长江大桥。
20世纪八十年代航拍渝中半岛图,可谓是渝中半岛的首张航拍图,最前端的朝天门码头一直以来都是重庆的地标之一。
朝天门开放了重庆人的世界,重庆人的生活成就了朝天门的繁荣。
每一个重庆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对朝天门的印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本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
计。
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4.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4.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册第4单元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道德与法治二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家乡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和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家乡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家乡变化的兴趣。
2.展示家乡变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乡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发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家乡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发展的背后因素。
4.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变化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课时
1.行为习惯:尊重家乡传统,关心家乡发展,愿意主动接触、学习、传承。
2.知识与技能:知道家乡特色,了解家乡变化,主动参加家乡建设。
3.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等能力。
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本课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16课。本单元在学生了解了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扩大生活空间,进入“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家乡这一社会空间。
4.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3.评价:老师点评剪贴报。
总结提升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调查分享,发现了常熟的变化,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咱们的家乡变美了,我们为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
学生活动
观察课本图片
说说自己的发现
说说自己的理解:
人们重视生活的质量,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生活。
参照课本图片,说说自己家以前是怎样祭拜祖先的,现在又是如何祭拜的。
师:嗯,你们找到的图片都很好,老师看了图片,确实感觉到了我们现在的服装变得更好看了。
(3)谁来说说“食”的变化?
预设1:奶奶告诉我,以前家里做饭,用的是土灶头,要烧草把和柴火,很呛人;但是现在,有燃气灶、电饭锅、电磁炉、微波炉,各种各样的新装备,做法方便多了。
预设2:爸爸妈妈小时候,家里招待亲戚朋友的时候,就在家里做饭吃,现在城里有很多大饭店,除了可以在家吃,也可以去饭店,多了一个选择。
师:是呀,城市道路交通不断完善,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于是道路便拥挤了,尾气的排放量也大了,造成了空气污染,雾霾天更多了,马路上外卖小哥越来越多,他们肆意地穿行在大街小巷,这都是家乡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议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关注不多。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此外,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介绍家乡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家乡的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三、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观看视频《快乐暑假巧安排》
四、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安排。
一、让学生意识到了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按计划执行暑假安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让学生明白暑假生活应该怎么做才算有意义和充实,让他们杜绝一些坏习惯,做到按计划行事,劳逸结合健康快乐的过暑假。
暑假计划有长期的,也有详细到每天的,有一个合理可行的计划是很重要的。
讨论:那么你的暑假是怎么安排的,每天都做哪些事?
每天的事情很多,你是怎么合理安排时间的?
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对我们的暑假生活有什么好处?
如果不按作息时间表执行原有计划,可以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
视频《暑假计划》
暑假作息时间表的制定,有助于于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回忆小时候的家乡面貌
对家乡的旧貌和新貌产生年家乡的变化可真不小,我家门前就有不少新事呢!
1.穿戴升级—衣
从前衣服破旧,现在美美的衣服数不胜数。
2.尽享美味—食
从前饥一顿饱一顿,现在大鱼大肉,有时还会浪费。
3.街道道路综合整治改造—住
改造前,破旧的小路承载着父辈们的希望,改造后,宽敞干净的街道满载孩童的嬉闹欢笑。
课堂小结
快乐的暑假已经过去了,只要小朋友用心学习,相信我们的学习生活会更快乐!
板书
假期有收获
用心过 收获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假期有收获》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
假期有收获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
2.启发学生反思假期生活的质量,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与发展,了解家乡的重要性。
2)能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及其与家乡的联系。
3)能够理解在家乡生活时需要遵守的规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人民的感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拓展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视频,让学生们先了解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重点(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描述家乡变化,让学生们能够列举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地区的新发展。
3.学习任务(15分钟)以小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然后回答如下问题:1)你所了解的家乡有哪些变化和发展?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家乡?3)我们要如何为家乡做贡献?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全班讨论交流。
4.学习扩展(15分钟)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与发展家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础,而发展家乡是我们的责任。
带领学生发现家乡问题并解决家乡问题,例如发现乱扔垃圾、交通拥堵等问题。
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活动设计(15分钟)请学生们在课后,到家乡的周围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家乡存在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
包括乱扔垃圾、道路不平等等。
这个活动需要进行一周以上的实地考察。
6.教学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并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着家乡的变化展开,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国情怀。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对家乡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学生能够发现家乡的变化,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爱家乡、爱国情怀,树立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发现家乡的变化,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变化;对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家乡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变化,对比过去和现在,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家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实例分析:通过观看视频或展示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加深学生的认识。
5.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激发爱家乡、爱国情怀。
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3.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家乡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家乡变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气候等,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家乡的发展。
(2)家乡的人文环境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如民俗风情、历史遗迹、文化传承等,以及这些人文因素如何塑造家乡的特色。
(3)家乡的经济建设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等,以及这些经济建设成果如何改变家乡的面貌。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白板或黑板
-教学挂图或海报
-纸张和书写工具
-学生分组合作的桌椅
课程平台: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
-教学PPT或PDF教材资料
信息化资源:
-互联网上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注意版权问题)
-地图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激发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但他们对于家乡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激发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2.情感教学法: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图片:收集家乡的风景、建筑、人物等图片。
2.视频:制作家乡变化的短视频。
3.故事:准备与家乡变化相关的故事。
4.调查表:制作家乡变化调查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风景、建筑、人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
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
调查结束后,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家乡的变化。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以及如何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这些变化?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的变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鼓励学生为家乡的未来努力奋斗。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难点: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一)教学材料《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变化?变化有哪些?”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
2.讲故事(10分钟)请学生仔细阅读《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解。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家乡的变化,并探讨发生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思考问题(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和文化?5.表演(20分钟)请学生组织表演,展示在生活中怎么样保护环境和文化。
6.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设计一张测验来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2.分组讨论和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交流;3.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保护环境和文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4.在评估和反思中发现,个别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问题上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教材还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视野。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听讲解、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感受和理解家乡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家乡的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3.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16家乡新变化》2.图片: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3.实践活动材料:如地图、图片等4.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家乡的变化、讨论家乡的变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家乡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六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掌握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表达的方式,提高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公民意识。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掌握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表达的方式,展现自己对家乡新变化的感受和看法;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公民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查和采集信息;2.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家乡新变化的相关资料和调查表;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并为每组分配一个调查任务;3.教师准备表达方式的相关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家乡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发展历程。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变化。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变化有哪些呢?”老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变化有哪些?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预设:“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知和认知情况。
”二、探究(20分钟)老师介绍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询问、记录等。
老师说:“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新变化,我们需要通过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些方法包括观察、询问、记录等。
”学生自由组队,调查家乡最近的一项新变化,采集信息并记录下来。
老师说:“现在,我给大家分组,每组选择一项家乡最近的新变化,通过观察、询问和记录等方法,采集相关信息,并记录在调查表上。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让其他同学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最新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16.家乡新变化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16.家乡新变化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天津城市的新貌图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6 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2.情感与态度(1)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3.行为与习惯制止破坏家乡环境的人和事,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
4.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2.难点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歌曲《南泥湾》、《谁不说咱家乡好》,学校门口变化前后的照片。
2.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师:孩子们,今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大家上课,老师忍不住想给你们放两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播放第一首歌曲《南泥湾》。
3.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4.指名回答。
5.播放第二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6.提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呢?你们听出来了吗?7.学生自愿起立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新变化》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我家门前新事多
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活动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河北”、“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农村的变化发展”、“农村发展”。
)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
二、家乡特色代代传
活动三:家乡探宝
老师:家乡变化真大啊?那家乡有没有什么一直没变呢?我们一起找找吧!
学生:分小队汇报“家乡探宝”活动成果。
示例:
1、家乡的文化艺术
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2、家乡的风味小吃
四大名点: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香气袭人。
烘糕用的是比较厚一点的方片糕,经过烘烤,外面焦黄,入口松脆绵甜。
而寸金糖是类似于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点在于入口香脆,里面的面糖极其甜蜜;寸金还含有“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
白切是用糖稀与白芝麻混合,搅拌均匀了,入锅烘炒到将要熟透,出锅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两寸见方的薄片。
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3、家乡的传统工艺
羽毛扇:羽毛扇是合肥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折扇、苏州团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而合肥羽毛扇又以三河镇的制作工艺最好。
三河羽毛扇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羽毛扇了。
那时的三河四面环湖,是一个岛屿,人们以捕鱼为生,同时还养殖鹅、鸭等作为副业。
后来,人们将成熟的鹅毛拔下来,晒在沙滩上,发现鹅毛会随风自然飘起来。
”自此,人们就想到将轻柔的鹅毛扎起来,用来扇风纳凉。
小结: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代代相传。
三、我的家乡会更好
活动四:展望家乡的未来
1、你能大胆设想一下家乡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后在组内说一说。
2、学生畅谈明天的家乡。
如: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加美丽,家乡的道路会更加宽阔,家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等等。
3、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未来家乡的美好,如果能把她画下来,就更好了。
你能把她画下来吗?(学生画未来的家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努力!
略。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