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

合集下载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第_ 十__册_语文_(科目)教案设计课题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读8个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能力目标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以及“园子”对我蕴含的精神意义。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2)汇报交流: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材解读:《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3、体会祖父的爱,感悟园子在作者心中的精神意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率性之美。

三、教学过程:一、读好课题,认读词串。

1、读题,介绍作者。

(萧红,三十年代文坛上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

)2、认读词串。

出示:蜂子蝴蝶蜻蜓蚂蚱韭菜谷穗倭瓜黄瓜(谎花)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读,正音。

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的说法),黄瓜开谎花就是开假花不结瓜。

——三组词串有规律,你们发现了吗?(1)第一组:动物(昆虫)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第三组:农活(2)第一、二组:园子里有什么。

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过渡:那么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园子?哪几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尝试给文章分分段。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泰兴市古溪小学汪育香教学目标:1、能将课文中生字词读准,理解“倭瓜、谎花”等词语,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2、通过第2、13自然段的朗读感悟,感受这是一个美丽的、充满生机的、自由快乐的园子,读出感情。

3、感悟第二自然段动静结合抓颜色、形态写园子的方法;学习第13自然段反复、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迁移仿写。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第2、13自然段,感受这是一个美丽的、充满生机的、自由快乐的园子,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写法。

教学过程:课前:聊聊我们的童年一、导入:童年的记忆总令人难忘。

它像一首诗,像一曲歌谣回荡心间。

今天我们一起读一篇描写童年的课文——揭题,齐读。

质疑。

预设:“我”是谁?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干什么?二、介绍作者:课题中的“我”是——萧红,她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写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茅盾先生评价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一篇叙事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节选自《呼兰河传》。

再读课题。

三、读课文,了解文章层次,理解相关词语。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不懂的词语做记号。

2、提问,解决疑难。

倭瓜、谎花:让知道的学生解释。

狗尾草、芒针:看图片3、检查:出示“溜平”句,指名读,纠正“溜”读音liù,联系句子、做动作理解“溜”4、哪些段落写祖父的园子的?哪些段落写我在园里的活动的?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园子的美丽、生机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

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从哪儿读出来?1、出示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说说:这是个()的园子2、指名说,读出相关语句谈感受。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A、丰富多彩B、有趣C、生机勃勃D、热闹3、小作者是怎样写让我们有这么多的感觉?讨论交流:抓住蜂、蝶等四种小动物,重点写蝴蝶和蜂子;写蝴蝶抓色彩,写蜂抓形态老师小结:作者留意抓住色彩、形态写,使动静结合。

色彩美、形态也有趣,真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祖父园子》读后感(通用5篇)

《祖父园子》读后感(通用5篇)

《祖父园子》(通用5篇)《祖父园子》(通用5篇)。

《祖父园子》篇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吗?我很喜欢这篇文章,那么你呢?先看看下面的概述,也许就有同感了吧!《我和祖父的园子》讲了“我”和祖父在我们家的园子中发生的快乐的事情:“我”和爷爷住在呼兰河这个小城里,我们家有个大园子,园子里不仅种了瓜、玉米等很多种植物,而且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我”和祖父天天在园子里“忙乎”着。

呵呵!可“我”并不是在忙乎,而是在到处瞎闹!园子里的蔬菜都自由地成长着,蝴蝶、蜜蜂、小鸟也都自由地飞翔着,而“我”更是自由的: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找个阴凉的地方就睡着了……看了动物、植物们的自由成长和“我”无拘无束的美妙生活后,那么你的心中应该产生羡慕之情了吧!是啊,同他们相比,我们如今的童年时代虽然有豪华的房子住,吃得饱,穿得好,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但却是一只“笼中之鸟”,没有自己自由的空间,哪里有文中小女孩那样快乐自由呢?再看看我们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吧:我们从早上7点开场上学,一直到晚上9点多作业完成后才可能有自由的时间。

好容易盼到周末,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后已没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了,还要参加父母安排好的补习班、兴趣班、培训班。

假期两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

唉!你看教室里近视的占到一大半,并且总是弱不禁风。

而农村的孩子们那么不同,他们学习压力小,虽然功课可能不如我们,但却尽情地享受了快乐和自由。

每当清晨我睁开朦胧的双眼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窗外那一群群自由自在地翱翔的小鸟,听到的是它们那快乐、清脆的欢叫。

每当这时,我多么想从“笼”中飞出,成为它们中间的一员啊!我想飞,想飞得更快乐、更自由!想飞得更高、更远!在天空中自由快乐地翱翔!《祖父园子》篇2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度过童年,童年一定是无比快乐的,就像萧红写的《祖父的园子》,它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萧红家有一个大花园,她小的时候经常在那里玩耍。

小学语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理解,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体味“我” 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 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淡忘的“精神家园”。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走进园子,感受园子里一切都活了。

1、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一学生读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记录了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如此恋恋不忘呢?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个园子,打开课本即将回来。

指名说(2和13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的美景)2、让我们去园子里散步,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教师范读第二小节)3、你们宛然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指名学生读本小节。

这个同学给读活了,我们读书不仅需要边读边想象,还要边读边思量,读出疑问来。

你读这一自然段时有疑问吗?5、这里,萧红为什么把白胡蝶、黄胡蝶都写进来了,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小结:这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园子,好看的不好看的都有。

(板书:自然之园)6、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学生读。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来形容这个园子?同学们,你们的感受就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

(出示第13小节)教师领读红色部份。

7、同学们,这小节中哪些语句你最能感到自由,用笔划下来,指名说。

A、(倭瓜……也没有人管。

)这几个自由的句子还很特殊呢,咱们来看看。

你有什么发现?不要小看这个“就”字,一个小小的“就”,自由就全出来了,不相信我们就来配合配合,你读“愿意”部份,我读“就”的部份, 指名读,读后问有什么样的感觉?(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谁愿意和老师配合一下?同桌配合读。

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邮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赵凤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听一首歌。

(播放《童年》)。

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童年》)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让我们难忘。

2、大作家萧红也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她最难忘的是她和祖父的园子。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板书课题)二、布置要求,引导预学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初学课文后,你又产生了那些疑问?三、预习反馈,诊断查学1、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四、目标引领,探究导学过渡:为什么一个园子能让她如此留恋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还可以作批注,写下所感所想。

(一)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园中景物的呢?(2和13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个自然段,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为什么?(好大—园子大;好多—动物种类多;好看—颜色多而且鲜艳;好玩—有趣……)(2)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吧。

(出示课件)。

(3)漂亮吧,这一段主要是写园子里面的什么呢?(小动物)请喜欢小动物的同学一起有感情地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13自然段。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园子里的小动物,那13自然段主要写的是园子里的什么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13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园子里的什么?(庄稼)(3)这一段里出现了两个词“倭瓜”和“谎花”分别指什么?(“倭瓜”是北方方言,其实就是我们吃的南瓜。

祖父的园子说课

祖父的园子说课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祖父的园子》,对于这篇文章我将从说教材及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孩子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2、学生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成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我将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施展特长的机会。

3、教学目标分析根据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及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指导精神,我拟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认知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找出文中富有生趣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反复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二、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读为主,整体感悟,借助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综合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教学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一)课前谈话回到童年围绕“在你的心中童年是什么?”我用一段“童年是一幅画,如画里五彩斑斓,童年是一首歌,如歌有喜悲快乐”童年小诗进行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童年中,学生在美美童年回忆中等待课的开始。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特点。

3、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些文章的阅读分析能力,对于文章的字词理解,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

对于进一步领悟作者的情感及文章表达方法,学生们有能力通过多读、引领、讨论而掌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引带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复习导入
1、鲁迅曾称赞一名女作家为“最有出息的女作家”,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萧红。

2、萧红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呼兰河传》,在这个作品里,她着重描写的是她家的园子,她亲切地称它为“祖父的园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

齐读课题。

2【讲授】品读院中之景,感受“美”
二、品读院中之景,感受园中的“美”
朗读课文,找找哪几小节是描写园子的景物的?(第二小节)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
2、欣赏蜂子,蝴蝶等昆虫的图片,感受院子美(板书:美)
3【讲授】品读园中之景,感受“自由”
三、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科:语文课时:第二课时教前准备:萧红的自传体《呼兰河传》读本、课件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材分析:《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本文的写作特点: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教学难点: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教学方法:设计理念1、扣题导入,走近萧红引用课后“作家卡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起学生思维活力2、整体阅读,梳理文路自读,走进园子,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与文本、作者对话,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抓住重点词句赏读,看景物之自由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反复朗读,尊重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与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才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4、说、议、读相结合,品读,解“我”之自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使得学生与作者、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这样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5、拓展联想悟祖父之爱这部分教学采用老师拓展、学生默读、圈划词句、写出感悟、观看插图、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多方位,多视角地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6、引读、概括悟作者表达特点学生从文本阅读中领悟了作者表达特点以及写作手法,使学生明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就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能写好自己我们的习作,这样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上,课堂学生所得就丰厚多了.7、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愿望结尾回归课题,拓展配乐出示《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激发学生再次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稚拙之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原著和她的其他作品的愿望,使得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这符合新课标指出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过程:一、走进萧红,初步感受亲情。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及反思(精选2024)(2024)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及反思(精选2024)(2024)
《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案及反思(精选 2024)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探讨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30
3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选取理由
本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 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5
学习者特征分析
01
02
03
学生年龄特征
本课程面向小学三年级学 生,年龄在9-10岁之间。
2024/1/30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 读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 对家庭生活也有一定的了 解和体验。
了解学生,关注差异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 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分层 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 己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27
06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探讨
2024/1/30
28
家长参与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 他们积极发言、交流看法,培 养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活动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任 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反思活动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 成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建议。
2024/1/30
12
03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 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 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 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 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 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 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写出了“我”的淘气和祖父对我的宽容)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 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 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 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 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 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 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 真像狗尾巴。
(写出了“我”的天真、可爱,以及祖父的耐心教导)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 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 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 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 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 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 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著名作家 茅盾称《呼兰河 传》是“一篇叙 事诗,一幅多彩 的风土画,一串 凄婉的歌谣”, 课下同学们感兴 趣的话可以找来 读一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 难以忘却……

《我和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案(精选)

《我和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案(精选)

《我和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案(精选)•课程介绍与背景•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目录•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01课程介绍与背景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与祖父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选取教材分析《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篇充满童趣和温情的课文,通过描述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劳作的情景,展现了家庭亲情的深厚和美好。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进行阅读和感悟。

教材选取本课选取的是《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精彩片段,通过对这些片段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程面向的是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形象化的描述比较感兴趣。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深入分析和感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学习风格学生喜欢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02教学内容与方法了解作者萧红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理解其与祖父的情感纽带。

知识点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蜜蜂”、“蝴蝶”、“倭瓜”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知识点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知识点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所表达的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知识点4知识点梳理与归纳重点难点解析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品味其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选择及依据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

依据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祖父的园子》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19、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园子的自由、生机。

3、结合“我”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感受其中的“趣”,体会园子带给了我自由和快乐,祖父给予了“我”爱。

以此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1、结合“我”在园子里学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感受其中的“趣”,体会园子带给了我自由和快乐,祖父给予了“我”爱。

以此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破题入手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3、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我”主要回忆了什么?——我和祖父的园子——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4、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在这个园子里究竟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让“我”时隔那么多年都难以忘怀。

让我们先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一起走进“我”魂牵梦绕的园子,去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去欣赏作者自然质朴的语言。

二、进入文本,品味“生机”与“自由”*园子里的生机、自由【第二自然段】1、过渡:先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这园子的?2、自由读一读这第二节,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园子?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3、汇报交流(出示):“我家有一个大圆子……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五彩缤纷的(美丽的)园子(1)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园子?(2)——五彩缤纷、多姿多彩……(3)从哪儿体会到它的多彩?(读读颜色的词语)【美在哪儿?】这么多的颜色,真美!想到那个四字词语?老师奖励你把这个词语写到黑板上。

(4)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极其简单的语言,就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园子。

@充满生机的园子(1)你还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园子?你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的呢?——昆虫多:蝴蝶、蜻蜓、蚂蚱、蜂子“样样都有”师:这么多昆虫飞舞其间的园子多么热闹,真是生机勃勃。

5下18《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5下18《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大家知道课文的作者吗?(生齐答:萧红。

)对,著名作家萧红。

谁来介绍一下萧红?生:萧红是一位女作家,写过《呼兰河传》。

师:对,课文就是从《呼兰河传》节选出来的。

生:萧红31岁就死了。

生: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师:大家介绍的这些在作家卡片里,我们一起打开书,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生:(朗读课本103页作家卡片——萧红)师: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

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

可是她的童年却是在阴影中度过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

他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

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

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度过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充满乐趣的后园。

【教师以开门见山的形式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氛围,并利用名人效应,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介绍作家的童年,为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好铺垫。

】二、明确学习目标师:(出示)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生: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情感。

【明确目标,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三、初读课文师:请大家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出世生字词)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谁来大声读?生:蝴蝶帽子瞎弄铲子韭菜麦穗抛出师:还有一个,生:倭瓜。

师:对了,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蝴蝶帽子瞎弄铲子韭菜麦穗抛出倭瓜。

师:会读了,还要会写,仔细看一下,哪些生字词比较难写?想什么办法来记住它们?(生小声交流)师:还有不会写的吗?好,请大家选择难写的生字书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子:充满生机 自由自在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我戴一顶小草帽 。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菜,我就溜平;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就“下雨”……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 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 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 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 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 尾巴。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 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 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 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 不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 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 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 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 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 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 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 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 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 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在园子里还可以做些什么? 请大家借 助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等句式,发挥想象写 出作者的快乐、幸福和自由。
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很多趣事?选一件 讲给同学们听,然后写下来。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18
我: 快乐 祖父:慈祥
我和祖父的园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