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生字词整理3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课件出示2】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3】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出示课件4】(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

标题:翻地耙地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汇总(已整理 可直接打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汇总(已整理 可直接打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3 古诗词三首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

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师指导: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口语交际习作例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等)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口语交际习作例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等)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9.《竹节人》教案及反思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及反思11.《故宫博物院》教案及反思《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语文园地三9.《竹节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并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的喜悦和满足,同时通过对老师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并且为我们的竹节人能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快乐。

作者范锡林作为少年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本文洋溢着少年武侠的潇洒与秀美,特别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理。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兼有初中生和小学生的特点,有着简单、纯洁的童真童趣,本文的情境与他们的心境特别相近。

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应该问题不大。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叙述、说明和描写性语言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3.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学法:诵读法、思考法、讨论法、质疑法教学方法:熟练诵读,尤其精彩段落,多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情。

在熟练区分五种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把握说明和描述性语言的区别。

联系生活实际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记叙文中为了情感表达上的需要而采用的描写、叙述和说明性语言。

2.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课前准备:1、初读,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你有没有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讲一讲你与它的故事。

(有的讲玩具得来不易,有的讲玩得入迷,有的讲失去之痛。

)今天来学习范锡林的《竹节人》,看作者的玩具得来还算容易,但也玩得超级入迷,也有失去时的短暂沮丧,但却很快化为乌有。

让我们一起走进“竹节人”的世界。

二、自学检测站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尤其本文中成语较多,要求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掌握,可用造句或写一段话的方式进行。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 优质版教案

课题6狼牙山五壮士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语言运用: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思维能力:通过快速的阅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审美创造: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敌人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诱敌上山,痛歼敌人,最后壮烈地跳下悬崖的故事,表现了这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关注背景:本单元选取的课文均为革命题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将学生带入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犯中国领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

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

关注读写之间的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狼牙山五壮士》中,既有对五壮士群体形象的描写,也有对每个人的细致刻画。

关注插图:课文插图是当代画家詹建俊的油画作品,描绘的是五壮士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据险抵抗,直至弹尽援绝,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

这幅画把人物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具有纪念碑式的效果。

画中五位壮士的姿势威武雄壮,表情严峻果敢,与课文的文字描述相互交融,让人感受到壮士们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优秀9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中所讲的“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

2、在朗读中,对照译文,理解词义、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朗读1、教师将课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领会如何停顿与断句。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指导读准“蜀、僧、恃、钵”字音)、齐读。

重点是断好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停顿是: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二、猜读1、投影出示注释语:告诉。

欲之南海:想去南海。

之,去。

子: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何恃:恃何,凭借什么。

买舟:租船。

买,这里是租、雇的意思。

犹:尚且。

越:至、到去:距离。

至:到。

2、对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先默读思考,自己说一说,再分小组互相说一说,最后在全班说。

(老师及时赞扬善于理解的同学,鼓励大胆试说意思。

)3、小结方法:把注释的字词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读懂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对读1、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2、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读错一句译文就让对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用古文说故事a、用古文讲故事有什么要求?b、学生准备c、学生试讲第一句,教师强调有没有讲的味道?d、教师边说现代故事,引导学生讲对应的古文故事e、指名学生用古文讲故事5、小结方法:在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译文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准确一些。

部编版《草原》第一课时六年级(上)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草原》第一课时六年级(上)教案优秀版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一单元《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草原》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草原》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主要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及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主要写蒙古族人民迎接远客的情景。

第三部分为第4、5自然段,主要写蒙古族人民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

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进而产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受,并且想“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

如,把绿色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写景中融入了想象,使观察对象活灵活现,使想象神奇、新颖、真实。

二、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学生真正见过大草原的不多,教学中借助《敕勒歌》以及影视作品,可以增进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兴趣。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因此,本课教学可以基于这个基础展开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的学习,学生在“想开去”的角度会比较单一、匮乏,教师要尽量设计活动,打开思路,留足阅读的时间,帮助学生体味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生字表组词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生字表组词

2024 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生字表组词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生字表组词10 竹节人凛lǐn:凛冽凛若冰霜正气凛然疙gē:疙瘩鸡皮疙瘩珍宝疙瘩瘩 da:土疙瘩面疙瘩疙瘩汤棍gùn:棍棒木棍铁棍裁cái:裁判裁断裁决总裁筹chóu:筹备筹划一筹莫展橡xiàng:橡胶橡皮橡树橡胶树雕diāo:雕刻雕工雕琢雕虫小技跺duò:跺脚搓手跺脚咬牙跺脚颓tuí:颓废颓败颓丧沮jǔ:懊丧愤沮神情懊丧丧sàng:丧礼丢失吊丧趴pā:趴下趴着趴窝屉tì:抽屉笼屉屉柜11 宇宙生命之谜谜mí:猜谜灯谜谜底谜面尚shàng:高尚风尚时尚氧yǎng:氧气吸氧有氧运动倾qīng:倾斜倾城滂沱大雨揭jiē:揭穿揭开揭秘斑bān:斑点雀斑劣迹斑斑燥zào:干燥枯燥口干舌燥漠mò:沙漠荒漠冷眼旁观磁cí:磁场磁盘磁铁抵dǐ:反抗抵达抵制御yù:防卫抵挡御车素sù:朴实素净素雅盗dào:盗窃偷盗鸡鸣狗盗培péi:培训培育栽培第三单元学问要点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纳(nà) 蹲(dūn) 磕(kē) 趴(pā)(2)难写的字嵌:上小下大,留意与“崁”字的区分。

雕:左右等宽,右部是“隹”不是“住”。

娥:左窄右宽,右部“我”字中间一横贯穿。

磁:左窄右宽,右部“兹”字上部不是“艹”。

(3)多音字攒哄奔似模2.词(1)必需驾驭的词威严凛凛疙瘩疲乏呆头呆脑冰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跺脚大步流星怒气冲天暴露无遗懊丧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足足轻手轻脚发达仍旧理论恒星类似揣测起源紧密适当供应能源倾角昼夜封冻揭开神奇视察拍摄斑点枯萎干燥抵挡因素考察系列测试检测陨石(2)近义词嵌入~镶入懊丧~颓丧疲乏~疲乏怨恨~嫉恨威严凛凛~八面威严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技高一筹~棋高一着大步流星~昂首阔步怒气冲天~大发雷霆心满足足~得偿所愿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尚未~还未仍旧~依旧类似~相像起源~来源紧密~亲密适当~合适视察~观测枯萎~干枯抵挡~反抗测试~测验检测~检验揣测~猜想考察~考查壮美~壮丽美丽~美妙宽广~宽敞井然有序~井井有条耸立~矗立排列~陈设精致~精致(3)反义词懊丧→愉快怨恨→感谢簇新→陈旧喧闹→宁静威严凛凛→萎靡不振别出心裁→如法炮制大步流星→步履维艰怒气冲天→喜气洋洋念念有词→缄默寡言类似→相反紧密→松散适当→过分枯萎→旺盛抵挡→倒戈揣测→确定干燥→潮湿揭开→隐藏精致→简陋独特→一般宽广→狭窄仰视→俯视迥然不同→大同小异井然有序→一塌糊涂严丝合缝→漏洞百出(4)词语归类①ABCC式词语:威严凛凛怒气冲天得意扬扬类似的词语:生气勃勃当心翼翼风尘仆仆②AABC式词语:兴致勃勃念念有词赫赫战功类似的词语:活灵活现斤斤计较勃勃朝气③ABAC式词语:轻手轻脚呆头呆脑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无声无息百发百中④含有数字的词语:沧海一粟一无所获一模一样类似的词语:一穷二白三三两两四面八方⑤含有夸张的词语:泰ft压顶类似的词语:日理万机寸步难行完美无缺⑥含有四种事物的词语:亭台楼阁类似的词语:风花雪月锅碗瓢盆笔墨纸砚⑦量词:一道裂缝一根冰棍棒儿一绺红丝线一套纸盔甲一颗行星⑧动词:风靡全班存在生命揭开面纱拍摄照片重建太和殿⑨修饰词:叱咤风云的古战场纵横的黑色线条雄伟的建筑群二、佳句积累1.比方句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当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通过阅读“词句段运用”,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和正侧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3.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和正侧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是哪三篇呢?《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

通过学习这三篇文章,我们学会了怎样的阅读方法呢?2.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交流平台1.学习了《竹节人》,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讨论归纳:知道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联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

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如: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了《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讨论归纳: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如:带着“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3.总结,谈收获。

我们要养成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4.学以致用:读《死海不死》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二)词句段运用:1.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片段,探讨句子特点。

总结描写人物方法。

探讨归纳明确:(1)第一个片段,作者抓住“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气氛。

(2)第二个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4个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观战人入迷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综合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综合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综合复习课》教学设计
主题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综合复习课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借助字形字义,正确书写本单元易错字词。
2.通过复习课文内容,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3.复习习作时能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1.翻开单元导语,齐读: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2.分享本单元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3.(1)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交流《桥》结尾的作用。
(4)展示交流《穷人》的小练笔
4.阅读材料,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1.完成课后作业,能正确听写本单元易错字词。(目标1)
2.小组交流印象深刻的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并说出作用。(目标2)
3.借助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目标2)
4.阅读习作、思考版、选材,习作时能把故事写完整,能恰当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目标3)
【学习内容】
孩子屏住呼吸,一丝不苟,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3.[语文要素]句子通过对孩子母亲的描写,塑造了她的形象。句子②是描写,这句话侧面反映出小男孩练习打弹弓的时间,从中可以体会到小男孩的精神。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本单元的主题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它由三篇课文组成,分别是《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

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

第一个是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每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例如,《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和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第二个重点是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每篇课文都有作者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的例子,我们也要研究这种写法。

内容教学要点9.竹节人本课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竹节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的事实。

重点是明白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建议将学生分组,分别带着不同的任务去读课文,然后小组汇报。

10.宇宙生命之谜本课作者先介绍了一些天体知识,提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然后讲出了人类生存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科学家在排除了好多行星之后,认为火星上可能有生命,但经过科学探索之后,这个可能也排除了。

本课重点是XXX探究不同的问题,要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

11*.XXX本课为了详细介绍XXX,共提供了四份材料。

这四份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

重点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

1)师先介绍一些生字,并让学生跟读、认读。

2)师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生词,并尝试理解故事大意。

三、深入阅读,探究文本。

1)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文本中的幽默诙谐和夸张色彩,并尝试找出相关的语言表现。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课程名称: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识字的主要内容;- 理解字词的基本含义和写法;- 掌握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使用;- 提高识字水平,扩大词汇量。

2.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运用学到的字词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能够理解语文课文中的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友谊;- 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提高对汉字的尊重和热爱;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识字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常用词汇的识别与运用;2. 词义辨析和造句练习;3. 生字词的理解和拼写;4. 课外拓展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插画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识字的思考。

2. 识字教学(30分钟)- 选择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以课文为基础进行词汇教学;- 结合动画、多媒体等教具,生动地呈现字词的形状、发音和意义;-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互动,积极参与词汇的学习。

3. 练习与巩固(40分钟)- 利用课堂练习册、板书等方式进行词义辨析和造句练习;- 组织小组合作,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活动(30分钟)- 利用课外材料、游戏等方式进行拓展活动;- 编排小组活动,如剧本表演、双语故事分享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扩大词汇量。

5. 总结与反馈(1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检查答案;- 针对学生表现优秀的点进行表扬和鼓励;-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体会,启发学生对今后识字学习的思考。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活动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 在课堂中进行随堂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识别和拼写能力;3. 收集学生的作业,对课后拓展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二、本单元重点:(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②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由南向北)出示:【课件4】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二)介绍一两处景物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10.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认读理解“挨揍、俨然、一绺、盔甲、鏖战”等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0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

2.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重难点)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1.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

(1)导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学习有哪些要求呢?(2)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小结: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有目的地阅读”。

2.揭示课题。

出示竹节人图片,导入:谁知道这是什么玩具?(竹节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竹节人的课文。

二、聚焦阅读任务,学习阅读策略1.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1)过渡:《竹节人》一文,我们要根据哪些阅读任务来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呢?(板书:阅读任务)(2)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2.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内容。

(1)过渡:这节课,我们先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课文。

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哪些内容?预设:“写玩具制作指南”要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2)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作上记号。

(3)交流指导:竹节人制作方法(第3自然段);竹节人玩法(第8~18自然段)。

3.细读重点,完成阅读任务。

(1)细读重点段落,写玩具制作指南。

①过渡: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还要重点研读找到的内容。

②默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完成表格。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学设计3篇

六班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学设计3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六班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学设计3篇》,快快拿去用吧!六班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秀丽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1、品读秀丽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育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力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预备课件: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_情导入1、(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很多花草树木都被赐予某种品德,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日,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赐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到底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书:丁香结)3、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诞生,女,原名冯钟璞,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诞生字词,留意把课文读通顺。

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板块教案16夏天里的成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教学重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2.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相关植物的照片和影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梁容若的《夏天》原文,并打印。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理解文中引用的谚语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表中的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过程板块一兴趣引导,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们为什么喜欢夏天吗?(板书:夏天)古语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般是指农作物春天萌生,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都有什么会在夏天里成长呢?(在这里学生只要能列举出在夏天里成长的动植物即可,不必拘泥于课内课外以及是不是在当地生长。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一下“夏天里的成长”。

(补充课题并板书)3.齐读课题。

操作指导:设计这一环节时,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初步感知夏天,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热情。

板块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活动1初读正音1.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展示:(1)学生自读课文,把不认识或难写的字标记下来。

(2)借助工具书,正确标注生字读音,同桌之间互相听读,检查字音。

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蔗”读zhè,不读zhé;“增”是平舌音;“缝”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fènɡ。

3.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卡片。

课件展示:棚架苔藓草坪甘蔗瀑布增加缝隙谚语尽量活生生软绵绵农作物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字词认读比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字最多。

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完整)三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完整)三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共3课时)【正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1课的文章。

六年级的同学属于小学高段的最后一年,整体上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学、合作探究、集体讨论等方式达到学习目的。

本篇文章属于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内容较多,行文上有两条线索,人物的心理方面也有多重变化,想达到知识理解并情感共鸣的效果,需要花费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三组课文要求要学习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

由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设置上。

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生字词和课文整体感知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习之后通过分享、讨论、修正等方式达到学习效果。

在分析主要人物方面,以老师引导抓关键词、关键句,再采取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讨论,组内出结果,再在班级分享讨论,教师引导,以达到学习效果。

评价手段方面,采取随堂检测的题目,课后写读后感作文的方式,检测学生收获。

二、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隆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认识作者落雪,原名郑振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5.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6.引导学生多方讨论“我”成功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学生学习本课之前,需要提前预习,预习要求:课文至少读三遍;生字注音,抄写一遍。

2、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提琴演奏曲《月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一)师生共赏小提琴曲《月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