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自比蜗牛坚信奋斗改变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敏洪:自比蜗牛坚信奋斗改变命运
“如果总认为别人抓住机会,是因为他有什么社会关系,是因为世道太黑暗,那么我这辈子肯定不可能坐在这里。
”
俞敏洪50年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励志大片。
这个当年从江苏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插过秧,开过拖拉机,求学北大任教北大又决然离开北大,从手拎糨糊桶到处贴小广告的个体户干起,最终将新东方送到美国纽约证交所上了市。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和信念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不断达到新的人生巅峰?近日,在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上,俞敏洪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大人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孩子的命运
在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中,3次高考是他命运的第一个关键点。
前两次高考落榜后,俞敏洪想考第三次。
这样的想法当时一般的农村家庭可能都不会接受,毕竟,考一次就要花一年,太耽误时间了。
没想到,父亲同意了,说咱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上大学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现在你自己想学,就再给你一年的时间。
不仅如此,母亲还同意他可以不干农活儿,全心全意地复习。
兴高采烈的俞敏洪跑去找曾和自己一起考过两年的伙伴,伙伴却被自己的母亲拦住了,那位母亲说:考什么考,都考了两年了。
我们的命就是农民,好好回家来干活儿,早点娶媳妇给我生孙子。
时隔30多年,今天,俞敏洪已经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而那个少年时代的伙伴依然待在江苏农村。
两个孩子的命运,在早期曾是那样的相似,却因为家长的一句话,从此后,出现分叉,最终越离越远,难以相交。
回忆起这段往事,俞敏洪对母亲充满崇敬,心怀感念。
“一个人的远见,跟文化知识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妇女,自己不认字,但却充满了远见。
”这位农村老太太执拗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未来就应该有一个更大的舞台。
所以,她一直就对俞敏洪讲一句话,“我们农村人太苦了,你长大以后,就当个先生吧。
”在母亲眼中,当老师农忙时不用干活儿,每个月都可以拿着粮票,到国家的粮店去领
1
二十几斤粮食;而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底粮食还不够吃。
所以母亲抱定这个
想法:拔掉农根当一个老师,是俞敏洪最好的结局。
就这样,每年,母亲都要给俞敏洪重复几十遍这句话。
“她像念咒语一样的,念念念,最后就把我给念出来了。
”尽管现已执掌着一家上市公司,但俞敏洪认为,自己在本质上还是没有挣脱母亲的“咒语”,依然是一名老师。
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除了母亲,俞敏洪生命中的“贵人”还有一位英语老师。
这位老师最令俞敏洪钦佩之处在于,对于学生,即便知道没有希望,他也“能够鼓励你,推动你往前发展”。
第一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俞敏洪在一个由破庙改造成的中学里上学,全班虽有
30多个同学,但没有一个人想参加高考,大家都觉得,农村的孩子考也考不上。
当时,他们的班主任是位英语老师。
这位老师是南京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原来在南京
翻译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农村教书。
有一天,班主任走进教室,让全班同学都参加高考,同学们都说考不上。
这位
英语老师当时说了一段话:“我要求全班同学参加高考。
我知道一个都考不上,但是我还是要求你们参加高考,因为当你们高考完了,回到农村去干活儿的时候,当你
们干得很累的时候,当你们拿着锄头,仰天叹息的时候,当你们看着天上白云飘过
的时候,你一定会记得你曾经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奋斗过一次,尽管这是一次失败
的奋斗。
”
这段话极大地震撼了俞敏洪,以至于30多年后,俞敏洪依然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这段话。
因为老师讲的这段话,他决定,“第一我要考,第二我要考上,等我考上了,我要让老师知道他的预言是错的。
”
后来,俞敏洪他们这个班还真有不止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前年,高中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俞敏洪专门开着车,从南京把已经70多岁班主任老师接到了家乡江阴,跟全班同学见面。
考上大学的几个人都向他表示感谢。
“所以,看到我们的学生流着鼻涕调皮捣蛋的时候,你要相信有可能他二三十年
后会成为中国的栋梁之材,因此,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
唯有奋斗能改变命运
2
俞敏洪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命运,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
而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
那些成天梦想着撞大运的人,永远只会抱怨。
但是他
可能从来没想过,别人“撞上了大运”,有可能是因为他身上的某种能力和努力,而不仅仅是运气好。
“如果总认为别人抓住机会,是因为他有什么社会关系,是因为世道太黑暗,那
么我这辈子肯定不可能坐在这里。
”俞敏洪以自己的人生经历驳斥了这种论调。
在北大上学时,他的同学有部长的孩子,有大学教授的女儿,所有人都比他占
有的社会资源多。
他引以为傲的高考英语成绩也没带给他太长时间的优越感——刚
入校,俞敏洪被分到A班,过了一个月,这个典型的哑巴英语学习者就被调到了C 班,后来又从C班调到英语听说障碍班。
但谁也没想到,多年后,这个当时在班里非常不起眼的江阴农村男孩,会比他
们都更有出息。
“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一个词,奋斗”。
俞敏洪曾经讲过一个雄鹰和蜗牛的故事。
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
还有另外一种动物,那就是蜗牛。
蜗牛
肯定只能是爬上去。
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
而且,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掉下来、再爬。
但是,蜗牛只要爬到金
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而他自己,其实就是那只蜗牛。
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发现所有的机会都是
以失败为前提的:考上北大是因为高考考了3年,英语培训厉害是因为连续4年想
出国,却拿不到全奖只好给别人辅导课程;办新东方是因为偷偷在外兼课被北大记
过处分,“臭名昭著”,只能离开……
所以,俞敏洪鼓励大家,一定不要放弃“寻找自己的生命和生命可能存在的机会”,但他同时强调,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大学期间,尽管是班上学习最刻苦的人之一,但是每次期末考试,俞敏洪都稳
居全班倒数几名,加上没有女孩跟他谈恋爱,俞敏洪的大一大二过得很苦闷。
大三时,一次严重的肺结核令俞敏洪必须休学静养一年,因祸得福,这个经历让俞敏洪
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的心态由此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回到北大后,他不再强迫自
己跟同学在成绩上较劲儿,大三、大四就活得很愉快。
3
从北大毕业时,俞敏洪讲了一番话,现在还在北京大学流传,成了“北大落后分
子最骄傲的语言”:同学们我追赶了你们5年,加上病一年,一直没有赶上大家,但是请同学们不要放弃我。
你们5年做到的事情,我做10年,你们10年做到的事情,我做20年,你们20年做到的事情我做40年,如果这辈子实在是赶不上大家,我会保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到了80岁以后,把你们一个一个都送走了,我再走。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头顶着各种头衔,身兼着各种职务,但俞敏洪还是最喜欢被人称为“俞老师”。
俞老师常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按照俞敏洪的理解,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渴望。
真就是
求真知,真求知;善就是顽强人格,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对众生的宽容。
美在于什么?在于内心的喜悦,在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俞敏洪看来,在审美世界徜徉,剥开日常琐碎,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烂掉的皮内是美丽的心。
我们应该将这份美感和审美能力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有一次,俞敏洪带着当时9岁的女儿,在海边上,看着月亮从海上升起。
9岁的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但是她看着月亮从海中冉冉升起,整整一个小时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俞敏洪跟她说,咱们回去吧,海
边有点凉了。
她说,不,爸爸,我还想看月亮再进一步升到天空上去。
“什么感觉?对自然美的感觉,和对美的敬畏的感觉,我们的孩子的心灵就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但令俞敏洪遗憾的是,现在能够领悟到这些的老师似乎并不多。
“试问我们有多少老师,曾经带着学生看朝阳东升、夕阳西落,或是晚上欣赏
满天繁星,沐浴如水月光?恐怕不多,甚至没有。
”俞敏洪担心,没有这些对真善美的追求,孩子们就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没有了在面对世界上紧张的竞争中,
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能力。
尽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纠错能力,但俞敏洪认为,这个纠错是要有代价的,
它可能暂缓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也可能会带来某种社会动荡,有的时候,纠错的
代价是一个人付不起的。
所以,所有的老师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
4
【名人读书法】给所有爱读书的孩子
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还取决于怎样读。
八个名人读书方法,给爱读书
的你。
1、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
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2、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
细细分析它……。
‘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
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
3、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
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
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
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
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
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
经
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
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4、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
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
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
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
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
之中。
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5、白寿彝的“研读”法:
5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认为,“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贴读碑之读,画家
读画之读,而不是一般的阅览或诵习。
”
冯亦代说:“我在看书时,每逢看到好处,不免自己的身心也进入书中的‘角色’。
好像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演到好处,不由得为所饰剧中人的‘角色’左右”。
6、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
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
尽量减少与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
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
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
史记马高潮列传
马公高潮者,南阳新野人也,国朝十三年生,姓马氏,名平之,以字行。
父马松,官郡组织部长,休声美誉布于四方。
高潮为独子,父母宠渥爱溺,逮非一日,
遂致纨绔刁顽,遐迩闻名。
马公幼而虎头豹目,长而豺声。
弱冠之年,有中州相士
过其门,讶然曰:“此儿乱世之活阎王,治世之杀人狂也。
”
及壮,学业技艺一无所成,依父得官,渐至郡检查院批捕科长。
当是时也,其
为人,酒烟不沾,深沉峻急,专以聚敛为务。
富商大贾名谱,高潮熟记于心,按谱
构陷,以获货输。
一时贿赂盈门,宝玩奇货,山集于庭。
少不如意,讼诸司衙,所
诬者服,所告者输,倾家荡产者,虽罄南山之竹难以书尽也。
一郡百姓,闻高潮之名,无不深恶痛绝。
和谐八年,精简机构,高潮提前致仕。
遂投身非法集资团伙,为业务员,以期
猗顿陶朱之富。
甲午秋,非法集大曝于天下,主事者逸,追债者盈于马公之门,公不胜其扰,
计无所出,终日惶惶,夜夜惆怅。
乙未冬,公乃决意报复社会。
丙申春,寒假甫讫,公驱汽车入郡庠,逡巡冲撞无所回避。
时诸生就午餐,人
流涌动,所过碾压,惊叫血流,惨不忍睹。
公意未释,驾车出泮,盘桓十字口,伺
众生穿道,肆意冲撞,死伤甚伙。
霎时间,神州闻名,中外震惊。
公有子若干,或妻生,或小蜜生。
其一求学澳洲,居别墅,驾豪车,夏锦衣,
冬轻裘。
太史公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贪官酷吏横行,如高潮辈者不可胜数。
然高潮贪
酷成常,一朝反被,心理失衡,报复社会,岂不谬哉!况黔元黎民,冤怨似海,谁
6
其报与?况高潮所为,实生平高潮也,莫非欲坐实其名之谶欤。
其惊天骇事,若为
踏平靖国神社,若为炸毁五角大楼,岂不名垂后世流芳千古哉。
退而求次,刺贪杀虐,纵身楼跳,利器抹颈,缓步入河,亦无不潇洒快意,奈何碾压无邪诸生,世所
不齿之甚也。
导语:南阳通报轿车冲撞学生事件
2016年2月29日中午,南阳市一中门前,一辆比亚迪越野车突然冲向放学的学生人群,当场造成11名学生受伤,其中一名不治身亡。
经查犯罪嫌疑人马高潮,男1956年1月出生,系南阳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其作案动机,初步认定为非法融
资商户报复社会。
一
马高潮是政法系统检察官出身,这太震撼,大毁三观。
众所周知,检察官又名
控方律师,是法律工作者,无论是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检察官均是进行刑事追
诉的主导者,在一些法制中,检察官也是公众利益、国家利益的代表人,代表公众
利益、国家利益的法律工作者,却无视法律,无视民众安全,危害公众生命,真是
莫大讽刺!
更可悲的是,坊间竟有同情起马高潮的论调,声称“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说马高潮是用自己的方法向法律控诉,干了他们一直想干的事。
他们说:“我们被
骗子害苦了,有苦无处诉,找公安,说公安不管;找法院,说法院不受理;找信访
部门,又被截了回来,政府总是一个劲地拖,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社会关注。
”
你们投资失败,被人带进庞氏骗局的坑里,完全归咎于社会不公、法治不彰,这种
固定思维,实在是难以恭维,貌似我们社会欠你们一个巴菲特一般。
恕我直言,你们这帮人啊,真是一群蛆而已,思想尚未进化到人类的层次。
你
们投资失败,又跟无辜的学生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学生们逼着你们去借钱放贷的吗?说句不应该的话,要报复你们怎么不去撞骗子的家属去?要报复你们怎么不去跟逼
你债的人拼命?终究是懦夫,认为骗子后面的势力惹不起,学生没啥可怕的。
如此是这样的想法,岂不是典型大象欺负了你,就专找蚂蚁来捏弥补你变态的
心理吗?典型的边角料废渣!活脱脱鲁迅笔下的人物纷纷复活了:“勇者愤怒,抽
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
专向孩子瞪眼,这些孱头们!”
有理没理了,你们利令智昏已经到何种程度:赔了钱,你就怨政府不管,就报
复社会了;那么你们挣了钱,是否谢政府关心,想到回馈社会了?你们这种人品连
7
一个烂赌徒都不如,赌徒尚且知道愿赌服输,你们想发财,我们没人挡你们的路,
更没有人拿着枪顶着你们前去,但请尊重一点规则好不好,投资风险要自我承担。
难道你们被骗了,还想用我们纳税人的钱来填你们的损失?个个都想着做包赚不赔
的买卖,让我们每个人做你们的冤大头,你们啊,失心疯至此,早已无可救药!
二
还是回到马高潮这个人,还不是想一夜暴富,用东拆西借的钱放贷给南阳大新
实业公司,结果放贷的钱要不回来了,自己“每天被亲戚朋友堵在家里”,被逼得
走投无路了,政府又不闻不问,于是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就选择将车撞向了无辜的
学生。
说来起真是可笑,堂堂正处级检察院退休干部,这正处级啊倒不如说是正畜级了,一个多年工作在政法战线上的检察官,有着足够在社会上活得游刃有余的法律
知识储备,有着不像陈水总、郑民生们那样相对匮乏的物质生活条件,应知非法集
资的于法不符,知法犯法,要罪加一等的;驾驶车辆故意撞死撞伤无辜学生,更是
罪加一等。
然而,利令智昏到何种程度?法律背景已然不能克制他的欲望,无辜的
学生已然阻止不了他人性的变态!竟然还好意思向警方说你不满,你厌世!
你的不满,不就是你没发成大财才不满的吧?你的厌世,不就是你被人带进坑
里赔不起才厌世的吧?像你这样的智商和情商的人,竟然能在政法系统里待到退休,实在是件咄咄怪事。
笔者无心贴身份标签进行批判,其实,这种报复社会的人,是不是官员身份并
不重要,是不是法律工作者也不重要,主要是都有一颗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外加
一颗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
结语
当然,我们动不动对这种报复社会的极端个案归罪于社会本身,这也是相当可
笑思维定逻辑。
马高潮这样边角料在任何社会、于任何身份都有可能会出现,只不
过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多一点而已。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