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糖尿病辩证分型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水平及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SHEN Ya n, TANG Ho n g
型糖尿 病 患者 1 2 0例 , 其 中 阴虚 热 盛组 、 湿热 困脾 组 、 气 阴两虚 组 及 血瘀 络 脉 组 各 3 0例 , 分 别记 录体 重
指 数 及 中 医证 候 积分 , 并检 测 空腹 胰 岛素 、 餐后 2 h胰 岛 素 、 血 脂 。 结果 : 各 组 间 高胰 岛素 血 症所 占比例 的差 异有 显 著性 意 义( P< 0 . 0 1 ) , 以湿 热 困脾型 高胰 岛素 血症 所 占比例 最 高; 各 组血 脂异 常 患者所 占比
2 0 1 4年 1月第 3 1 卷 第 1期
Vo 1 . 31 , No . 1 , J a n . 2 0 1 4
中
医
药
信
息
I n f o r ma t i o n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例 有 显著 性差 异 ( P< 0 . 0 1 ) , 以湿 热 困脾 型 血脂 异 常所 占比例 最 高 ; 四组肥 胖 患 者所 占比例 有 显著 性 差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文献标 识 码 : A
要: 目的 : 研 究 2型糖尿 病 中医辨证 分 型与体 重指 数 、 血胰 岛素 水平 及 血脂 的 相 关性 。 方法 : 选择 2
清楚 , 本 实 验用 免疫 组 化 法 检 测 透 骨 草 提 取 物 对 S K —
中医辩证解读内科疾病

中医辩证解读内科疾病中医对于一些常见的内科疾病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疗效满意,对身体伤害小,治疗彻底,中医治疗讲究辨证分型,即相同的疾病需要根据发病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进行辨证治疗:一、感冒辨证分型1、风寒感冒,多表现为恶寒,流清鼻涕,咳白色痰,无汗等。
首先最常用的方法是内服中药,方子很多,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等都适合。
其次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取手太阴经、手阳明经和足太阳经穴为主,常用的穴位有列缺、风门、风池、合谷等。
再次,可以煎煮生姜汤,用生姜、红糖煎煮水来喝,可以温肺散寒。
最后,还可以用热水泡脚。
2、风热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流黄鼻涕,咳黄稠痰,出汗等。
首先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内服中药,方子很多,现在都制作成了中成药,如银翘丸,银翘解毒颗粒等。
其次也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取手太阴经、手阳明经、手少阳经穴为主。
常用的穴位有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等。
3、暑湿感冒,多在夏季天气炎热时,口干口渴,精神疲倦,胃口差等常见的表现。
由于暑湿粘滞,治疗上往往很棘手,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还是吃中药,新加香薷饮,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清热解暑祛湿的方子效果都是不错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中医的药膳来辅助治疗,薏苡仁、山药、冬瓜皮,玉米须、茯苓等都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可以用来煲汤。
4、体虚感冒,多表现为反复感冒,精神疲倦,气短等。
这种感冒,需要标本兼治,扶正与驱邪同时进行。
如气虚感冒,则用参苏饮和玉屏风散治疗,如阴虚感冒,则用加减葳蕤汤治疗。
感冒好了,还要积极进行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来调和气血阴阳,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腹泻辨证分型1、风寒型腹泻。
对于风寒型腹泻,我们应该服用疏风散寒化湿止泻的中药进行调理,比如藿香,生姜,陈皮,白树,茯苓等,除此之外,藿香正气丸、小儿腹泻贴等中成药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湿热型腹泻。
湿热型腹泻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它是由于肠胃积热而造成的,对于这种腹泻,我们可以使用安肠止泻,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葛根黄橙,茯苓,木香等,以尽快的控制病情的发展。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探讨

•临床应用窑糖尿病新世界2016年11月DOI:10.16658/ki.1672-4062.2016.22.092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探讨刘冰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吉林吉林132013[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该院近期手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其主观 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西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 法。
结果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治疗效果两方面,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所得结果均更为 理想。
如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85%和9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1(b)-0092-02糖尿病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健康威胁最大的并发症之一[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对 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些急性的并发症致死率逐年降低,但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提高程度却不明显,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尤 其对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在其自身机体功能严重下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进一步降低了治疗效果[2-3]。
为了有效减轻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痛苦,该院中医科从中医诊疗的角度出发,对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2月一2016年8月期间,选择在该院人院接受治疗的87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该次治疗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W H 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属于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制定的《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范畴》[4],患者年龄均大于60周岁。
排除标准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 脏等脏器重度疾病和严重精神类疾病等。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

方法
• 按照国际临床实践指南编制办法 • 基于循证医学评价对糖尿病中、日、英文文献以及中国古
代医籍进行全面的查询检索和评价 • 每个建议: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证据分级采用刘建平针
对传统医学的证据分级方法,推荐强度参考美国国家临床 指南交换所建议分级划分标准)
广安门医院
方法
• 研究方法:专家共识法。深入访谈、调查问卷、专家共
生医疗行为,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服务质量
广安门医院
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约1.139亿人) 中国糖尿病前期(IGT)患病率50.1%(糖尿病后备军)
JAMA. 2013;310(9):948-959.
广安门医院
治疗策略的反思
• 现有治疗手段:并没有阻止病程进展 • 血糖失控与ß细胞功能下降相平行,与所用药
情况,测量实施临床指南和干预措施效果,随时反馈信息
广安门医院
更新
• 中医药发展已有3千多年历史,没有统一的标准,文献证据 级别较低,如何形成推荐建议,明确推荐强度,需要在梳 理推荐强度的演进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 指南定期修订:对新出现证据进2010
广安门医院
编写人员
• 汇集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文献 学、统计学等专业人员
• 著名糖尿病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
广安门医院
制定步骤
• 成立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 • 确定指南的主题和目的; • 开发循证指南; • 临床指南的起草; • 指南的修改、评审及定稿
广安门医院
证候相兼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辨证论治
中成药
降糖药物
心理疏导
针灸等 非药物疗法
广安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消渴病的护理评估

中医内科学消渴病的护理评估
消渴病,也被称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
中医内科在消渴病的护理评估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询问和观察: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患病时间、病情发展过程、既往病史等。
观察患者的体型、体重、面色、舌苔、脉象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病情及病机。
2.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随机血糖等指标,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和饮食控制。
3. 营养评估: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体重变化、饥饿感和饱腹感等,以确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进行营养补充。
4. 睡眠评估: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以及可能存在的睡眠障碍,如多梦、失眠等。
合理的睡眠对于血糖控制和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5. 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焦虑、抑郁、应对能力等方面。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
因此需要关注和支持患者的心理健康。
6. 运动评估:了解患者的体育锻炼习惯、运动能力和运动耐受性。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血糖控制和减轻症状非常重要,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7. 并发症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等。
及早发现并管理这些并发症可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在消渴病的护理评估中,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情况,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护理措施,达到控制血糖、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中医内科学消渴病

治则治法选择依据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针对上消证型,治宜清热润肺、生津 止渴,以缓解烦渴多饮等症状。
滋阴固肾,润燥止渴
针对下消证型之肾阴亏虚证,治宜滋 阴固肾、润燥止渴;阴阳两虚证则以 温阳滋肾固摄为治则。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针对中消证型,治宜清胃泻火、养阴 增液,以改善多食易饥、口渴等症状 。
03
0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洗澡,注意个人卫生,避 免皮肤破损。
中药外敷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功效的中药进行外敷,如金银
花、连翘等。
内服清热解毒药
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清热解毒 中药内服,以缓解症状。
避免搔抓
避免用手搔抓患处,以免加重 感染。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
定期进行心脑血管检查
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
与他人交流
积极与家人、朋友交流沟 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 历,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和孤独感。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血糖
预防并发症
遵医嘱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和饮食结构。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感染;定 期检查身体各部位功能状况,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遵医嘱用药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不要随意 更改剂量或停药。
房室不节
房劳过度可损伤肾精,导致肾阴亏虚,虚火内生,上灼肺胃阴津,下伤肾阴,发 为消渴。
阴虚燥热基本病机探讨
阴虚为本
消渴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则热盛,热盛则阴更虚,两者互为因果。消渴病的病变脏 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 消谷,下劫肾阴则肾燥阴亏。
中医消渴病浅析

[] 李珍. 尿病 的 中医 辨证 与治 疗[] 江西 中 医药 ,07 42 2 :1 3 糖 J. 20 ,(9) 5
—
5 2
[] 王晖 , 尿病 辨证 新 识[] 中 医杂志 ,99 85 7 4 糖 J. l 9 , :0 [ ] 张廷群 , 5 消渴 定义 及辨 证分 型规 范 化探 讨口] 山东 中 医学院 学报 。 .
根据 大 量 现 代 研 究 , 尿 病 的 中 医 证 型 基 本 按 照 阴 虚 燥 热 ~ 糖 气 阴 两 虚 一 阴 阳 两 虚 的 律 动 态 演 变 。 机 是 一个 动 态 演 变 过 程 , 病 证 型 也 一 样 , 应 拘 泥 某 一 种 不 变 , 具 体 症 型 具 体 分 析 , 到 真 正 不 要 达 的辩 证 论 证 。 综 上 所 述 , 代 中 医 对 糖 尿 病 已 经 做 了 大 量 的 研 究 , 经 建 立 现 已 了相 当统 一 的 诊 断 、 型 , 分 期 分 度 认 识 病 机 的 思 路 指 导 下 . 分 在 开 展 症 候 学 研 究 。 在 疗 效 的 量 化 指 标 上 缺 少 客 观 性 、 复 性 . 着 但 重 随 研 究 的深 入 , 量 临 床 实 践 经 验 与 实 验 相 结 合 , 将 使 中 医 特 色 更 大 必 加 突 出 , 高 中 医药 防 治 糖 尿病 的 临 床 和研 究 水 平 , 索 出 中 医 药 提 探 治疗糖尿病 的新途径 。
尿病 比较妥 当。 2 消 渴 病 的 病 因 病 机
《 医 内 科 学 》根 据 三 多 症 状 的程 度 轻 重 不 同 而 有 上 中 下 三 消 中 之 分 , 中 上 消 包 括 肺 热 津 伤 证 , 消 包 括 胃 热 炽 盛 证 、 阴 亏 虚 其 中 气 证 , 消包 括 肾阴 亏 虚 证 、 阳 丽 虚 证 。 者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研 究 得 下 阴 学 出 不 同 的 分 型 如 : 军 []把 消 渴 分 为 阴 虚 热 盛 、 阴 两 虚 、 阳两 李 1 气 阴 虚 、 热 伤 肺 、 燥 津 伤 、 阴 亏 虚 、 胃气 虚 和 、 气 郁 结 、 血 内 燥 胃 肾 脾 肝 瘀 阻 , 邪内 盛和痰 瘀互 结等 证 ; 剑 [ 湿 汪 ]通 过 整 理 运 用 六 经 来 辨 治 消 渴 , 三 阳 消 渴 、 阴 渴 ; 珍 [] 为 传 统 的 中 医 治 疗 糖 尿 病 是 即 三 李 s认 根 据 l 症 状 进 行 三 消 论 治 。 般 将 糖 屎 病 分 为 阴 虚 型 、 阴 两 虚 临床 一 气 型 和 阴 阳 两 虚 型 ; 晖 等 E] 为 肝 脏 是 糖 尿 病 的 病 变 中 心 , 机 王 4认 气 失调是糖 尿病 的基 本病 机并将 糖 尿病分 为三 期 九型 , 早期 : 即 气 郁燥热期 , 要有 肺郁燥 热型 、 郁 燥热 型、 郁燥热 型 ; 期 : 主 肝 脾 中 气 阴 双 亏 期 , 要 有 肺 虚 型 、 虚 型 、 虚 型 、 肾 亏 虚 型 、 肾 亏 损 主 脾 肾 肝 心 型 ; 期 : 阳两 虚 型 ; 张 延 群 [] 代 表 的 气 阴 辨 证 较 为 优 越 而 后 阴 以 为 实用 。 消渴病分 为气 阴两虚 、 虚火 旺、 虚血瘀 、 热入血 、 将 阴 气 燥 阴 阳两虚型五型 ; 普 宏[ 李 ]根 据 患 者 的 主 要 临 床 特 征 , 合 兼 症 、 结 舌 脉 等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 为 肝 肾 阴 虚 、 肾 阳 虚 和 胆 胃 湿 热 三 种 辨 脾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海南省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林玉 570102 【摘要】:目的:糖尿病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各具有各的临床特点,对不同的症型进行辨证施护。
结果:身体康复快,病情得到控制,住院平均日、医疗经费及周转率较前下降16%。
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有很大的优势,因人施护,将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相互贯通,对患者的病情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辨证施护糖尿病,中医俗称消渴,消渴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消渴。
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渴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近年来在中医护理方面的体会探讨如下。
中医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各具有各的临床特点,《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5]针对不同的症型特点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即辨证施护,往往对消渴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病人368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男性174例,女性194例;年龄52岁~98岁;1型糖尿病53例,2型糖尿病315例;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158例,低血糖43例,视网膜病变26例,皮肤感染6例,糖尿病足12例,其他123例。
其护理体会有以下方面:2护理2.1情志护理情志失调是消渴病的病因之一。
消渴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病人往往没有毅力坚持治疗,而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临床上常采用以下几种情志护理方法:1.说理开导法:是对消渴病病人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心理疗法。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脏疾患 t②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
③H L P E L 综合征。
1 . 5治疗方法
1. . 1西医疗法 5
①镇静 :绝对 卧床休息 , 左侧 卧位 ;安定2 ,每 日 次 ;②解 .mg 5 3 痉 :首次 以2 %硫酸 镁2 mL 15 萄糖2mL 5 0  ̄2%葡 ; 1 0 ,缓慢静脉 注射 ( ≥ 1 n 0mi);继 以2%硫 酸镁6mLJ1%葡萄糖 10mL 脉滴注 ,每 5 0 J 0 I l 00 静 日1 ;用 药 期间检 查 电解 质及 镁 离子浓 度 ; ③降压 :甲巯 丙 脯酸 次 2 - 0 ,每 日3 ,④饮 食 :给 予高蛋 白、高维 生素 、高钙饮食 ; 5 5mg 次
16 例疗效分析【 . 8 J武汉大学学报( ] 医学版) 07 83: 740 , 0 , () 9 —0 . 2 2 3
[] 范 朝 华 . 灵 汤 对 改 善 2 糖 尿 病 胰 岛 素 抵 抗 的临 床 疗 效观 3 芪 型 察【] D . : 中医药大 学 , 0 . 上海 上海 2 7 0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
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结合舌脉象分成4 型。①肺热津亏型。症见烦渴
多饮 ,口干 舌燥 ,尿频量多 ,舌边 尖红 ,脉洪数 。治宜 清热润肺 ,生 津 止渴 。予 以消渴方 加减 。② 胃热津 亏型 。症 见 多食易 饥 ,大便 干 燥 ,形体 消瘦 ,口渴尿 多,苔 黄燥 ,舌干红脉细数 。治 宜清 胃泻火 , 养 阴增液。方用玉女煎 加减。③肾阴亏虚型 。症见 尿频 ,尿如脂膏 , I干多饮 ,善饥多食 ,腰酸腿软 ,五心烦热 ,舌 红少津 ,脉细小数 。 ; 3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糖尿病作为一种复合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综合征,临床上早期常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无力等症候群。
结合我国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历史、现状及中医认识,现从中医辩证的角度分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辩证分型,并对中医对糖尿病的辩证论治进行浅析。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
该病的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
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以下类型,现将对各型糖尿病应如何进行中医辩证论疗进行阐述。
一、无症状期证候:一般没有突出的临床表现,食欲旺盛,而耐劳程度减,化验检查一般血糖偏高,但常无尿糖。
应激情况下血糖明显升高,出现尿糖。
治法:滋阴养肾。
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减二、1.阴虚燥热期(1)上消(肺热津伤证)证候:烦热多渴,口干舌燥,尿量繁多,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减。
(2)中消(胃热炽盛证)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多尿,体形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而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3)下消(肾阴亏虚证)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味有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证证候:口渴引饮。
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辩证分型研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辩证分型研究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病情分级,并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方法釆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对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200例DPN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进行研究。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进行一般资料及四诊资料的收集,同时进行病情分级及中医辨证,应用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理论得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分布特点。
统计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
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各证型的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阳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阴虚血瘀证。
结论阳虚血瘀证型在DPN患者中最常见。
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方向提供了参考。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证分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史延长及病情进展,它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形成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率日益增加。
对DPN进行病情分级,各级DPN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釆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论证。
1 研究对象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200例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并除外排除标准的患者。
1.1入选病例标准1.1.1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依据: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所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1.2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者;②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单侧或双侧ABI≤7.0。
现有足部溃疡或坏疽者;③合并有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④要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症,排除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糖尿病中医辨治

2. 糖尿病前期人群血压和血脂目标值同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前期者体重应减轻5%-10%,并长久维持;
3. 推荐低脂、适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富含膳食纤维饮 食;
4. 高危糖尿病前期患者除生活方式干预之外可考虑药品干 预,首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
糖尿病中医辨治
第22页22
1.脏腑病机论
津液代谢正常确保则需要肝之疏泄正 常、心之神宁脉畅、肺之通调有道、 脾之运化有权及肾之气化开合有司共 同协调完成。
《灵枢·五变》所言“五脏皆柔弱者,善 病消瘅”, 消渴病病机复杂,但总属阴 虚燥热、五脏病变造成精微津液代谢 失常,是水精失布、五经不行结果。
糖尿病中医辨治
糖尿病中医辨治
第1页
负责主持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研究10余项, 均到 达了我国领先水平, 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 奖两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 先后在
全国关键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主编《中西 医结合内科手册》、《急症医学》等6部著作。 招收培养中医内科学博士、硕士硕士60余名。
糖尿病中医辨治
第15页15
糖尿病指南解析:
现行降糖治疗模式下经过主动有效降糖治疗难以有效降低糖尿病 患者大血管事件危险性。所以当前糖尿病防治策略主要应集中在 两个方面:
第一、在平稳适度降糖治疗同时综合干预糖尿病患者所并存其它 危险原因(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吸烟等);
第二、力争在糖尿病前期阶段主动干预,努力延缓甚至防止糖尿 病发生。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治疗性生活方式改进是最经济有 效干预办法。不过对于许多患者仅仅经过生活方式改进并不能获 取满意效果,所以需要给予必要药品干预。在常见降糖药品中,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被推荐为干预糖尿病前期理想药品。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辨证论治作者:陆永攀闫旭张希劲林建鹏杨冰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1期陆永攀闫旭张希劲林建鹏杨冰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1级,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 中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与病情,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首先回顾了消渴这种疾病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其次从病因和病基两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其辩证分为肾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胃热炽盛型、气阴亏虚型、肺热津伤型等5种类型。
该研究还认为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上虽有优于西医的地方,但也有不足,应该中西结合,相互补充。
[关键词]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中图分类号] R2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5)01(a)-0119-01[作者简介] 陆永攀,(1993-),男,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在读,中医学专业,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后又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2]。
中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与病情,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历史沿革与发展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而“消渴”又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疾病,备受历代医家重视。
《黄帝内经》比较早的记载了此病,并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之论,其中《素问·奇病论》中提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此有专篇讨论,记载有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等。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论述其并发症。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对本病认识较前又有进步,《外台秘要》对消渴的临床特点做了明确的论述。
从宋代开始用上中下三焦分型来指导该病的辨证论治。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在《三消论》中提出三消燥热学说。
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

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患者,男,56岁。
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2个月,在当地县医院检查诊断Ⅱ型糖尿病,服用清热养阴中药汤剂40天,无明显效果。
刻诊: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舌质淡胖有齿印,舌苔白腻,脉濡缓。
检查:尿糖++++,空腹血糖13mmol/L。
辨证: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治法:健脾和胃,燥湿化痰。
方用四君子汤合平陈汤加减。
处方:台参20g、苍术15g、白术10g、厚朴10g、半夏10g、陈皮10g、云苓12g、佩兰叶12g,6剂。
服完上述药后患者口渴多饮等症状明显好转,较前感觉有力,舌苔见薄白,药已有效,效不更方,继前方连服28剂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复查尿糖+,空腹血糖6.8mmol/L。
嘱患者改服六君子丸,并节制过食辛辣及肥厚等食物,以巩固疗效。
按: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根据辨证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其病机非脾胃躁热伤阴之证,而是属脾虚痰湿内蕴之证候。
因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承则口渴,因脾虚湿困,运化失职,水谷之精微物质不循常道而随小便下流则成糖尿,因精微物质不能输送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消瘦乏力。
张景岳在《求本论》中说“直取其本,则生诸病,无不皆退”,因此治疗一反俗套,而取之无效,辨证未用健脾燥湿化痰之法,用四君子汤合平陈汤加减已取卓效。
2 肾气(阳)不足,固摄失职患者,女,49岁,患者有糖尿病史2年,经常服用治疗糖尿病的中西药,病情未见好转。
患者主要表现口干多饮,每日饮水量6000ml左右,尿多混浊,食量增多,消瘦,腰酸腿软,四胶发凉,大便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检查:尿糖阳性(++++),酮体阳性,空腹血糖19mmol/L,辨证:肾气(阳)不足,固纳气化无权而致消渴。
治法:补肾温阳固脱,处方用金匮肾气方加减,处方: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20g、龙眼肉12g、云苓12g、肉桂6g、熟附子6g、菟丝子10g、构杞子15g、草薢10g、覆盆子10g、益智仁10g。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发表时间:2015-11-16T13:21:58.7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王永中[导读]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中医治疗糖尿病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而且治疗效果明显明显比西医治疗优胜很多,值得推广应用。
王永中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中医内科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可以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有效的方法与措施。
方法:将2012年1月—20l4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20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100例治疗组和100例对照组。
其中,对治疗组我们采用中医治疗,而对照组例采用西药治疗方法,现察并记录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于糖尿病治疗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医更有优势,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3%。
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而且治疗效果明显明显比西医治疗优胜很多,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如今,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更新,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人们尽情享受生活的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随之诞生,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就有糖尿病。
目前,全世界拥有1.3亿名糖尿病患者,我国约有4OO万,每年新增可达120万人次,它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上喜食肥甘厚腻、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失调等外因作用而发病,常涉及肝、胆、肾、脾、胰等脏腑。
中医在治疗时讲究整体性、辨证论治,同时还注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强调整体调节、阴阳平衡可以说是“天人合一”[1]。
我院为了探索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开展了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l4年5月在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成100例治疗组和100例对照组。
糖尿病四大类型

糖尿病四大类型长期以来,糖尿病的分型分类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更新。
过去的分类法虽然有一些缺陷,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
较为合理的方法还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拟定的分型法。
那么糖尿病四大类型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来看看吧!糖尿病四大类型:一、按病因分类1、原发性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其中2型糖尿病就占95%以上,可以说凡找不到具体病因的都称为原发性糖尿病。
这一类型包括成年型糖尿病,也包括幼年型糖尿病。
2、继发性糖尿病所谓继发性糖尿病,都有病因可循,就是在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糖尿病,如肢端肥大症,因脑垂体肿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拮抗了胰岛素,据统计肢端肥大症病人中有40%的人可继发糖尿病。
糖尿病四大类型:二、按体重分型1、肥胖型糖尿病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者称为肥胖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病人中肥胖者占70%~80%。
2、体重正常型糖尿病这型糖尿病病人的体重正常或接近标准体重,在糖尿病病人中约占10%~15%,临床症状较轻,血糖一般容易控制。
3、消瘦型糖尿病凡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20%的人称为消瘦型糖尿病,多数为幼年发病,成年人中大约也有10%~20%属消瘦型。
糖尿病四大类型:三、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肺热津伤型: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胃热炽盛型: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肾阴亏虚型:尿频量多、浑浊如膏。
口干唇燥、舌红、脉沉细数。
阴阳两虚型:小便频数、浑浊如膏。
面色黧黑、耳软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糖尿病四大类型:四、国际通用分型法1、1型糖尿病幼年型糖尿病基本上都属此型。
据文献报道,在1型糖尿病中,40%在15岁以前发病,30%在15~34岁发病,30%在35岁以后发病。
因为成年人中也有发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不管是幼年起病还是成年起病,只要胰岛β细胞受免疫损伤,统称为1型糖尿病。
中医医案——糖尿病(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养阴清热汤加食疗治愈消渴病病案:汤某,男,60岁。
初诊:1985年3月16日。
主诉及病史:素体肥胖,近月来纳食增多,食后饥嘈,形体反见消瘦,头昏目糊,神疲乏力,口渴引饮,小便清白起泡,夜尿尤多。
诊查:尿糖(++++),血糖318mg%,脉滑、苔黄腻而燥,质偏红,边有齿痕。
辨证、治法:此乃肺、胃、肾三脏积热伤阴,治拟养阴清热。
处方一:杞子50g 鸡内金15g 怀山药250g上药焙干研成细粉,每次25g,每日2次吞服。
处方二:制首乌10g 制玉竹10g 麦冬10g 葛根10g 元参10g 生石膏15g 生地10g 7剂二诊:服药后口渴已减,夜尿已少,仍头昏目糊,神疲乏力。
尿糖(++)。
续服前方药。
服药1个月后复查尿糖均阴性,血糖降至120mg%,续服前方药半月而停药,情况良好。
按语消渴之因,主要是由于肾阴虚亏,肺胃火旺所致,患者因肺热而津耗口渴,胃热则消谷善饥,肾虚则不能制水而多尿。
治以滋水治本,制火治标,取得较好效果。
其中以怀山药、杞子等研粉吞服,能起到食疗作用。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239,盛循卿医案。
盛循卿,1917年生。
浙江省杭州市人。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初受业于杭州名中医杨仰山先生门下,复得皖五世儒医汪清白先生精心传授,凡医籍经典,皆悉心研习,博汲精要。
弱冠时尽得师传,旋于杭城悬壶设诊。
每每扶危救厄,屡起沉疴;且免费义诊,赠药于贫病者,自此远近闻名,医誉鹊起。
解放后,致力于卫生保健事业,为浙江省和杭州市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临床对中医内科、儿科殊有研究,更善于将仲景学说灵活施用;对四逆散古方的应用阐发,造诣尤深。
对医治中风、情志病、高血压、糖尿病、泌尿系疾病及小儿泄泻、疳积等病也皆有经验。
曾在《浙江中医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糖尿病五十例治疗小结》、《悬饮》、《盛循卿医师治高热急症案例》等论文十几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燥热炽盛此型多见于疾病初起,来势较急。
多食,消谷善饥,或胃脘嘈杂,口渴多饮,甚则渴饮无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色黄。
大便秘结或干燥。
舌苔薄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带芒刺,脉滑数或弦滑。
2.气阴两虚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
三多症状明显,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尿频色黄,大便干。
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
3.阴虚火旺此型多见于病久迁延不愈。
咽干口燥,口苦,口渴多饮;或牙龈肿痛,牙宣口臭,或口舌生疮,消谷善饥,脘痛如灼,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或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或溺赤,大便干燥或秘结。
舌苔薄白或无苔、花剥,或薄黄,舌质干少津,脉细小数或滑数。
4.阴阳两虚此型多见于疾病后期。
三多症状迁延日久,形寒肢冷,面色眺白或黧黑,浮肿,皮肤毛发干枯无华,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现象。
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5.脾肾阳虚此型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
三多症状不明显,畏寒怕冷,尤其腹部怕凉,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滑精或阳瘘,自汗,小便频数量多或清长,或失禁,或如脂膏,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
舌苔白润,舌质淡胖或淡红,脉关尺沉细弱。
6.瘀血内阻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
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
舌紫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来细涩。
根据本病的症状,舌苔,脉象,将本病演变临床上归纳为五个阶段,即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脾肾两虚型。
瘀血内阻型则大都为本病的并发症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