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藤黄叶片角质层的酶分离技术生态学杂志
j hazard mater影响因子

j hazard mater影响因子随着纳米二氧化钛材料(nTiO2)在各种工业产品中的广泛生产和使用,人们日益关切其对环境造成的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
研究表明,nTiO2在紫外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对微生物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但也有报道指出,在黑暗中长期接触nTiO2可诱导细菌细胞壁增厚和生物膜形成,促进微生物适应环境。
因此,nTiO2对微生物造成何种影响,需要深入而细致的探讨。
2022年3月,来自湘潭大学的张鹏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 14.224)上发表题为”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nd phosphoproteomics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nanostructured TiO2-stimulated biofilm formation”的文章,该研究整合蛋白质组学与磷酸化修饰组学探讨微生物适应纳米材料的分子机制。
本研究发现,nTiO2显著改变活性污泥中菌群结构,其中大肠杆菌可通过形成生物膜适应亚致死的nTiO2。
中科新生命为其提供了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修饰组学技术服务。
研究材料nTiO2,Escherichia coli K12技术路线步骤1:nTiO2选择性富集细菌病原体并增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步骤2:nTiO2胁迫下大肠杆菌蛋白质组学及磷酸化修饰组学分析;步骤3:nTiO2通过增强铁的吸收促进生物膜的生成;步骤4:nTiO2通过增强转录和翻译过程提高大肠杆菌对抗菌剂适应性;步骤5:nTiO2通过CsgD的去磷酸化增加了生物膜的生成。
研究结果 1. nTiO2选择性富集细菌病原体并增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人员向活性污泥中分别添加0、5、50 mg/L nTiO2,30h后观察胁迫条件下生物膜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膜生物量逐渐增加,并且暴露于nTiO2的活性污泥具有更高的细菌丰度和群落多样性。
一种快速分离检测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

一种快速分离检测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王大威;张健;姜伟;张凤久【摘要】脂肽(Lipopeptide)是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较强表面活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枯革杆菌磷酸泛酰巯基转移酶基因(afp)是枯草芽孢杆菌中参与脂肽代谢的功能性基因.采用sfp基因PCR对从环境中得到的一组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进行筛选,结合Tricine-SDS-PAGE电泳对PCR结果呈阳性的菌蛛的代谢粗初提物进行检测,初步鉴定得到两株枯草芽孢杆菌.进一步利用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这两种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利用TLC、HPLC鉴定其产物为脂肽类表面活性剂,从而建立了一套快速分离检测产生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枯草芽孢杆菌方法.【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5页(P142-146)【关键词】脂肽;枯草芽孢杆菌;sfp基因;Tricine-SDS-PAGE;电泳【作者】王大威;张健;姜伟;张凤久【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7;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100027;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脂肽(Lipopeptide)又名脂酰肽(Acylpeptide),是由亲水的肽键和亲油的脂肪烃链两部分组成的小肽,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和两亲型分子结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显示了十分优良的特性,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环境治理和微生物采油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1] 。
大多数脂肽来源于微生物,而其中以来源于细菌的脂肽居多。
目前发现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有10余种,主要包括Surfactin、Lichenysin、Iturin和Fengysin等[2] 。
大叶藻提取活性物质对仿刺参“腐皮综合症”病灶优势菌及白脊藤壶幼体附着抑制的研究(可编辑)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叶藻提取活性物质对仿刺参“腐皮综合症”病灶优势菌及白脊藤壶幼体附着抑制研究姓名:刘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遗传学指导教师:姜国良20090601.、提取活性物质对仿刺参大叶藻“腐皮综合症’’病灶优势菌及白脊藤壶幼体附着抑制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叶藻提取物对仿刺参/“腐皮综合症’’致病菌及病灶优势菌、、的抑菌活性及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的抑制作用。
大叶藻采自青%岛海域,将大叶藻洗净、阴干、粉碎、过目筛绢得大叶藻粉末,用的乙醇提取大叶藻粉末得粗提物,粗提物经乙酸乙酯及去离子水萃取得提取液水相及提取液乙酸乙酯相,配制./溶液用于继续研究。
提取液水相及乙酸乙酯相对仿刺参“腐皮综合症”致病菌及病灶优势茵、、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经双碟法抑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液水相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而提取液乙酸乙酯相没有抑菌活性。
实验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受试菌对照,同时选取甲氧苄啶和磺胺异恶唑为提取相阳性对照。
大叶藻提取液水相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经薄层层析纯化分析,提取液水相得到六条条带。
比较提取液水相与提取液水相活性组分之间的抑菌结果表明,菌对提取液水相各组分的抑菌活性是仿刺参四种受试菌中最敏感,而对提取液水相最不敏感,证实活性组分之间互相拮抗,所以单一活性组分的抑菌活性比大叶藻提取液水相的抑菌活性强。
本文继续研究了大叶藻的提取液水相对白脊藤壶幼体的附着抑制效果。
实验藤壶为常见白脊藤壶金星幼体。
冯丹青建立的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抑制实验中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只/;附着基,聚苯乙烯。
研究通过建立的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实验模型研究大叶藻提取液水相对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抑制结果,实验设立了大叶藻提取液水相四个浓度梯度:、、、和/.。
小时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童/体系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附着率为.%;/体系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附着率为.%;/体系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附着率为.%;/体系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附着率为.%:/体系东方小藤壶金星幼体的附着率为%,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附着率为%。
论文简介模板定稿

大青叶SRAP扩增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专业名称:制药工程学号:08580208 姓名:王亮指导教师:杨中铎职称:副教授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大青叶的SRAP-PCR扩增体系。
方法:先对单因素(酶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进行筛选,然后用正交实验确立最优体系。
结果:在5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 酶的浓度为 4 U, dNTP的浓度为 0.20mmol/L,引物的浓度为 0.60μmol/L,Mg2+的浓度为1.0 mmol/L 时SRAP-PCR反应体系带型清晰,稳定性好。
本研究建立的反应体系将为大青叶的种质资源鉴定及筛选与4(3H)喹唑酮含量相关的基因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青叶;基因组DNA; SRAP分子标记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optimize the SRAP amplification system of Folium . methods : First, to design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 enzyme concentration , dNTP concentration , primer concentration of Mg2 + concentration) , and then using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to establish the optimal system . Results: in total 50μL reaction system , the Taq enzyme concentration is 4 U , dNTP concentration is 0.20mmol / L ,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rimer is 0.60μmol / L and Mg2 + concentration is 1.0 mmol / L . Under this condition , the amplification pattern with rich polymorphism and clearband is obtained, and have a good stability. Establish the the Folium Optimizational amplification system , and the success of this experiment wil make the foundation for Folium the germplasm and screening and 4 ( 3H) quinazolinone high content related gene.Keywords: Folium Genomic DNA SRAP markers Orthogonal Optimization一、综述1.1 实验研究的背景大青叶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松墨天牛化学生态学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态学杂志! 第 .= 卷! 第 = 期!
摘" 要 " 松墨天牛 ( !"#""$%&’( %)*+,#%*’( ) 是危害针叶树的重要蛀干害虫, 而且是松材线 虫病 ( -’,(%.$+)+#/$’( 01)".$2)’() 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本文综述了松墨天牛与寄主植物之 间、 松墨天牛种内及松墨天牛与松材线虫之间的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在松墨天牛与寄主 植物相互关系中, 寄主植物中的萜烯类挥发物在松墨天牛选择取食和产卵寄主时发挥重要 的调节作用, 这些挥发物常常因寄主危害与否而发生改变, 并对天牛表现出性别差异; 寄主 中的化学物质如碳水化合物、 氨基酸、 甾醇、 磷脂和黄酮等能够刺激或驱避天牛的取食和产 卵行为。松墨天牛种内通讯过程中, 两性天牛的吸引、 求爱和交尾等生殖行为由性信息素 所引起; 雌天牛分泌的产卵忌避信息素能够调节产卵刻槽的空间分布, 有助于卵的分散, 避 免下一代幼虫对生存空间和食物的竞争。松墨天牛与松材线虫之间化学生态关系的物质 )*# 及不饱和脂肪酸, 它们调控线虫向蛹室的聚 基础为寄主植物、 天牛及线虫产生的单萜、 集、 进入虫体和脱离虫体等行为。最后, 展望了松墨天牛化学生态学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藤本植物+改良型厚层基材喷播植生复合技术在矿山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藤本植物+改良型厚层基材喷播植生复合技术在矿山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分析作者:罗忠行何安良张永海张东东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32期摘要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大。
对于矿区而言,矿山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是整个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
而采用藤本植物和改良型厚层基材喷播植生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边坡生态修复的质量。
本文简单阐述了藤本植物的选择原则,并结合实例分析矿山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施工要点,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藤本植物;改良型厚层基材喷播植生技术;边坡生态修复引言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采。
而此过程中因为矿山开采所导致的噪音、粉尘污染、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在矿山边坡生态修复过程中,采用藤本植物可以显著的解决矿山特殊环境下植被不易生长的问题。
因此,研究分析藤本植物和改良型厚层基材喷播植生复合技术在矿山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矿山边坡生态修复藤本植物的选择(1)藤本植物选择的原则。
矿山因为开采施工,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矿山边坡少土或无土,坡面很难保留水分和养料。
在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必须选择耐干旱、耐贫瘠等生存能力强的植物。
因此在选择藤本植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尽可能选择本地的藤本植物品种,本地植物本身已经适应了矿山所属地区的环境,即便是遇到较为极端的气候变化,也能保持较高的成活率。
②尽量选择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藤本植物。
③选择吸附类或缠绕类的藤本植物,能够较好的攀附在矿山边坡上,实现对边坡生态环境的修复。
(2)矿山边坡生态修复常用的藤本植物。
①爬山虎:爬山虎本身属于落叶类藤本植物,每个小枝上都有着多个吸盘,能够吸附于矿山边坡的岩石上。
同时爬山虎本身对环境的要求较低,且生长快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边坡的绿化,1年生的爬山虎就能够生长到8米左右,基本能够完成矿山边坡50%左右的覆盖,是当前矿区边坡生态修复、绿化的主要选择之一。
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52卷第3期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Vol.52No.32024年3月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Mar.20241)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9FY100505)㊂第一作者简介:李一,男,1997年11月生,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㊂E-mail:li13772449244@163.com㊂通信作者:穆立蔷,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㊂E-mail:mlq0417@163.com㊂收稿日期:2023年9月1日㊂责任编辑:段柯羽㊂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1)李一㊀潘立本㊀赵雯㊀穆立蔷韩文静㊀(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㊀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㊀㊀㊀摘㊀要㊀为明确不同物候期叶片功能性状,揭示叶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资源分配及生态适应策略,以黑龙江小北湖自然保护区的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物候期其叶片功能性状特征及各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㊂结果表明: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在不同物候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㊂展叶期,叶片含水率㊁比叶面积㊁总酚质量分数㊁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最大值;花期,叶绿素质量分数㊁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㊁淀粉质量分数㊁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果期,叶干质量㊁叶厚达到最大值;变色期,可溶性糖质量分数㊁总黄酮质量分数㊁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㊂蒙古栎叶片不同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㊂比叶面积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淀粉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㊂总酚质量分数与叶片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㊂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淀粉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㊂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叶绿素㊁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㊁-0.830;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6(P<0.01)㊂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叶片含水率㊁总酚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㊂月累计降水量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最大,贡献率为52.1%,其次为月平均温度及月累计日照时间,贡献率分别为21.8%及21.0%㊂蒙古栎叶片各功能性状间存在相互作用,且其顺应自身发育并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㊂关键词㊀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物候期;气候因子;冗余分析分类号㊀S792.18FunctionalTraitVariation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ingFactorsofQuercusmongolicaLeaf//LiYi,PanLiben,ZhaoWen,MuLiqiang(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P.R.China);HanWenjing(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2024,52(3):10-15.Toclarifythefunctionaltraitsofleavesduringdifferentphenologicalperiodsandrevealtheresourceallocationandec⁃ologicaladaptationstrategiesofleavesduringgrowthanddevelopment,theQuercusmongolicaintheXiaobeiLakeNatureReserveinHeilongjiangProvincewas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Thefunctionaltraitsofleavesandtheirrelationshipswithclimaticfactorswereanalyzedduringdifferentphenologicalperiods.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functionaltraitsofQ.mongolicaleavesduringdifferentphenologicalperiods(P<0.05).Duringtheleafexpansionstage,leafmoisturepercentage,specificleafarea,totalphenoliccontent,andcatalaseactivityreachedtheirmaximumvalues.Duringthefloweringstage,chlorophyllcontent,carotenoidcontent,starchcontent,andperoxidaseac⁃tivitywerehighest.Duringthefruitingstage,leafdrymassandleafthicknessreachedtheirmaximumvalues.Duringthecolor⁃changingstage,solublesugarcontent,totalflavonoidcontent,andsuperoxidedismutaseactivitywerehighest.ThereweresignificantcorrelationsamongdifferentfunctionaltraitsofQ.mongolicaleaves.Specificleafareawassignificantlynegativelycorrelatedwithsolublesugarcontentand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starchcontent(P<0.05).Totalphenoliccontentwashigh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leafmoisturepercentage(P<0.01).Solublesugarcontentwashighlynegativelycorrelatedwithstarchcontent(P<0.01).Totalflavonoidcontentwashighlynegativelycorrelatedwithchloro⁃phyllandcarotenoidcontent,withcorrelationcoefficientsof-0.946and-0.830,respectively,andhigh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solublesugarcontent,withacorrelationcoefficientof0.816(P<0.01).Catalaseactivitywashigh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leafmoisturepercentageandtotalphenoliccontent(P<0.01).Monthlycumulativeprecipitationhadthegreatestimpactonthefunctionaltraitsofleaves,withacontributionrateof52.1%,followedbymonthlyaveragetempera⁃tureandmonthlycumulativesunshineduration,withcontributionratesof21.8%and21.0%,respectively.Therewerein⁃teractionsamongthevariousfunctionaltraitsofQ.mongolicaleaves,andtheyrespondedtotheirowndevelopmentandwereinfluencedbyexternalenvironmentalchanges.Keywords㊀Quercusmongolica;Leaffunctionaltrait;Phenologicalperiod;Climatefactor;Redundancyanalysis㊀㊀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植物对内部资源分配及其对外界环境适应策略存在差异㊂叶片作为植物获取资源的重要器官,与外界环境接触面积大㊁对气候条件变化敏感[1]㊂因此,学者们多以叶片形态及其生理特征作为研究环境对植物影响的切入点[2]㊂有研究发现,叶龄增长对叶片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叶厚整体呈先变厚再变薄的趋势[3],叶片含水率及比叶面积在展叶期最大[4],叶绿素质量分数在变色期时最小[5]㊂然而,这些研究多以经济作物或灌木草本为研究对象,且聚焦于植物在单一物候期的叶片功能性状特征[4-6],缺乏全物候期叶片功能性状变化及在不同物候期叶片功能性状间差异性的研究㊂不同叶片功能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7],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淀粉呈显著负相关[8],这表明叶片内部资源存在相互转化的过程㊂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叶片通过差异化的资源分配来实现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9],且不同气候因子对植物的影响程度不同[10]㊂高温时,叶片抗氧化酶活性㊁酚类及黄酮类质量分数有所升高[11];光照增加㊁降水量减少时,植物通过叶片变厚㊁比叶面积降低的方式,最大程度保存水分,以确保其在该环境条件下维持生存[10]㊂目前,多数研究侧重于探讨单一气候因素(光照㊁温度㊁降水量等)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但在自然环境中,叶片功能性状往往同时受多种气候因子的共同影响㊂因此,综合考虑不同气候因子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响应机制㊂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又称蒙栎㊁柞树,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L.)落叶乔木,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主要分布于辽宁㊁吉林㊁黑龙江等地[12]㊂蒙古栎具有耐干旱㊁耐贫瘠㊁耐寒等优良特性,树形优美,叶色变化丰富,果实独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㊂蒙古栎叶片提取物中含有抗炎活性的酚类物质,可用于治疗痤疮[13]㊂目前,对于该树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苗生长发育特征㊁光合特性和病原菌等方面,其叶片功能性状变化特征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机制尚不清楚㊂因此,我们以蒙古栎叶片为材料,测定不同物候期叶片功能性状指标,明确其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功能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冗余分析研究气候因子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㊂本研究旨在明确蒙古栎在不同物候期的叶片资源分配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为合理开发利用蒙古栎资源提供参考㊂1㊀试验区概况试验地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 小北湖保护区 ),地理坐标为128ʎ33ᶄ7ᵡ 128ʎ45ᶄ48ᵡE㊁44ʎ3ᶄ16ᵡ 44ʎ18ᶄ59ᵡN,占地面积20834hm2㊂土壤类型为暗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㊂小北湖保护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ħ,年平均降水量650mm,降水分配不均,集中在7 8月,占全年降水的60% 70%,无霜期90 100d[14]㊂2㊀研究方法2.1㊀试验材料样树选取:2022年4月 2022年10月下旬,在小北湖保护区蒙古栎天然林中,选择地势平坦㊁地力相对均匀的20mˑ20m地块,从中选取树龄为10a㊁生长状况良好且长势基本一致的10株蒙古栎作为固定取样树,进行标号㊁物候观测及叶片采集㊂物候期观测:为准确掌握植物物候现象,每7d观测1次,每次观测于上午10:00进行㊂经观测,蒙古栎物候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展叶期㊁花期㊁果期㊁变色期㊂展叶期为枝条嫩叶露出,叶面积增大,叶片厚度逐渐加厚,第一㊁二片叶片完全平展的阶段(2022年5月4日 5月25日);花期为树体中部枝条上花序轴明显,花药饱满并有花朵开始开放的阶段(2022年6月2日 6月17日);果期为树体中部枝条上壳斗和种子逐渐增大的阶段(2022年7月15日 8月19日);变色期为树体中部叶片逐渐由绿变红再变黄,枝条由灰绿变为红褐色的阶段(2022年9月9日 2022年10月7日)㊂叶片采集:分别在展叶期(5月13日)㊁花期(6月10日)㊁果期(8月8日)㊁变色期(9月26日)进行叶片采集(图1)㊂从每株植株冠层中部的东㊁南㊁西㊁北4个方位,分别采集完整㊁无病虫害的叶片各4片,每株采集16片,共采集10株作为1个混合样,带回实验室㊂将采集好的叶片放入自封袋中,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㊂图1㊀不同物候期的蒙古栎叶片2.2㊀叶片功能性状指标测定本研究从形态特征㊁生理指标质量分数㊁抗氧化酶活性3个方面,共计选取了13个功能性状指标㊂叶片形态指标测定:在每个物候期采集的样品中选择30片蒙古栎叶片(3组,每组10片),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每组叶片上㊁中㊁下部的厚度,取3个部分的平均值为该组叶片厚度,各物候期的单叶厚度为该时期3组叶片厚度的平均值㊂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并计算每组单叶鲜质量后,将样品放入烘箱105ħ杀青10min,之后在60ħ下烘48h至恒质量,测量并计算该组单叶干质量,各物候期单叶鲜质量㊁单叶干质量均为3组数据的平均值㊂用NIKONZ50相机拍摄每组叶片图像,采用ImageJ软件计算各组的总叶面积,再结合叶片数量计算单叶面积,各物候期的单叶面积为3组单叶面积的平均值㊂叶片含水率及比叶面积计算公式为:叶片含水率=[(单叶鲜质量-单叶干质量)/单叶鲜质量]ˑ100%;比叶面积=单叶面积/单叶干质量㊂叶片生理指标质量分数测定:光合色素质量分数测定采用Arnon法[15],用UV 1750型分光光度计测量665㊁649㊁470nm波长下的吸光度(Aλ)值,再依据公式计算叶绿素a㊁叶绿素b㊁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㊂可溶性糖及淀粉质量分数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16]㊂11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一,等: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叶片总酚及总黄酮质量分数依据周香辉等[17]的方法加以修改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㊂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采用紫外吸收法,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采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18]㊂2.3㊀气候因子获取研究区气候资料观测点位为宁安市气象观测站,站点距离研究区直线距离62.9km㊂于中国历史天气网站(https://rp5.ru)获取研究区2022年5月(展叶期)㊁6月(花期)㊁8月(果期)㊁9月(变色期)的日平均气温㊁日降水量后,计算各月份平均气温和累计降水量㊂累计日照时间于中国气象资料服务中心(https://data.cma.cn/)获取㊂降水量在花期最大,果期最小;气温在果期最高,展叶期最低;各物候期日照时间相近,展叶期日照时间略高,果期略低(表1)㊂表1㊀2022年研究区各物候期累计降水量㊁累计日照时间和平均气温月份月平均气温/ħ月降水量/mm月日照时间/h513.932392.300237.724618.262460.900210.346820.157264.200183.962915.774352.200209.8852.4㊀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事后多重比较(LSD)检验不同时期蒙古栎叶片指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显著性;消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的辨别结果为0.29,故采用冗余分析(RDA)探究气候因子对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㊂使用Excel2013㊁SPSS25.0和CANOCO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㊂3㊀结果与分析3.1㊀不同物候期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的动态变化3.1.1㊀不同物候期蒙古栎叶片形态特征的动态变化蒙古栎叶片形态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2)㊂展叶期时植株叶厚显著低于其他时期,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其他3个时期间叶厚及叶片含水率无明显差异㊂叶干质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果期时达到最大值,为0.56g㊂果期的叶干质量显著高于花期和展叶期(P<0.05),但与变色期时无显著差异㊂比叶面积从展叶期到变色期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展叶期的比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花期及果期的显著高于变色期(P<0.05),展叶期时比叶面积约是变色期的2倍㊂表2㊀不同物候期叶片形态特征物候期叶干质量/g叶厚/mm叶片含水率/%比叶面积/m2㊃kg-1展叶期(0.13ʃ0.01)c(0.21ʃ0.02)b(0.72ʃ0.00)a(25.52ʃ1.34)a花期(0.34ʃ0.01)b(0.27ʃ0.02)a(0.59ʃ0.03)b(20.02ʃ2.61)b果期(0.56ʃ0.06)a(0.30ʃ0.02)a(0.60ʃ0.01)b(17.51ʃ2.46)b变色期(0.48ʃ0.06)ab(0.27ʃ0.02)a(0.57ʃ0.03)b(12.51ʃ2.60)c㊀㊀注:表中数据为 平均值ʃ标准误 ,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㊂3.1.2㊀不同物候期蒙古栎叶片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蒙古栎叶片中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3)㊂叶绿素质量分数在花期达到最大值,为4.65mg㊃g-1,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在变色期达到最小值,为0.09mg㊃g-1,显著小于其他时期(P<0.05)㊂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在花期及果期时显著高于展叶期及变色期(P<0.05),约是展叶期及变色期的3倍㊂如表3所示,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在花期时最低,为98.04mg㊃g-1,变色期时显著升高,达到最高值,展叶期及果期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其他物候期时差异不显著㊂淀粉质量分数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在花期时达到最高值,为68.59mg㊃g-1,果期时出现显著降低,变色期的淀粉质量分数也较低㊂蒙古栎叶片总酚质量分数呈先降低后略微升高的趋势(表3)㊂展叶期总酚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约是其他时期的1.5倍;花期㊁果期㊁变色期的总酚质量分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㊂蒙古栎叶片总黄酮质量分数在变色期时达到最高值,为32.62mg㊃g-1,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展叶期的总黄酮质量分数虽高于花期及果期的,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㊂表3㊀不同物候期叶片生理指标质量分数物候期叶绿素质量分数/mg㊃g-1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mg㊃g-1可溶性糖质量分数/mg㊃g-1淀粉质量分数/mg㊃g-1总酚质量分数/mg㊃g-1总黄酮质量分数/mg㊃g-1展叶期(1.67ʃ0.13)c(0.21ʃ0.03)b(115.22ʃ12.59)ab(58.72ʃ3.56)a(118.82ʃ9.85)a(23.09ʃ1.21)b花期(4.65ʃ0.07)a(0.59ʃ0.01)a(98.04ʃ12.39)b(68.59ʃ6.27)a(74.75ʃ0.28)b(17.46ʃ0.42)b果期(4.11ʃ0.02)b(0.58ʃ0.01)a(127.96ʃ4.60)ab(20.05ʃ4.93)b(87.95ʃ8.72)b(19.51ʃ0.13)b变色期(0.09ʃ0.04)d(0.18ʃ0.04)b(159.67ʃ11.50)a(20.99ʃ7.12)b(92.17ʃ5.25)b(32.62ʃ1.07)a㊀㊀注:表中数据为 平均值ʃ标准误 ,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㊂2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3.1.3㊀不同物候期蒙古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蒙古栎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呈 上升-下降-上升 的趋势㊂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花期时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之后下降,在果期出现显著低于其他时期的最低值,为33.33U㊃g-1㊃min-1;随后在变色期再次上升㊂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仅在果期时显著低于其他时期(P<0.05),且其他时期间无显著差异㊂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仅在展叶期具有较高的活性水平,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约是其他时期的3倍(表4)㊂3.2㊀蒙古栎叶片不同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叶片不同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5)㊂比叶面积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淀粉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㊂总酚质量分数与叶片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㊂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淀粉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㊂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叶绿素㊁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㊁-0.830;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6(P<0.01)㊂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叶片含水率㊁总酚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㊂表4㊀不同物候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物候期过氧化物酶活性/U㊃g-1㊃min-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U㊃g-1过氧化氢酶活性/U㊃g-1㊃min-1展叶期(62.67ʃ4.69)b(292.55ʃ21.41)a(164.00ʃ9.71)a花期(84.67ʃ5.00)a(310.62ʃ11.53)a(48.40ʃ1.83)b果期(33.33ʃ7.37)c(217.01ʃ16.02)b(29.50ʃ5.32)b变色期(53.33ʃ6.66)b(324.65ʃ3.28)a(45.25ʃ9.78)b㊀㊀注:表中数据为 平均值ʃ标准误 ,数据后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㊂表5㊀叶片各功能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相关因素各相关因素间的相关系数LDWLTLWCSLACHLCARLSSLSTPATFPODSODCATLT0.799∗∗1.000LWC-0.817∗∗-0.738∗∗1.000SLA-0.828∗∗-0.581∗0.866∗∗1.000CHL0.1210.421-0.1510.2691.000CAR0.3770.602∗-0.3870.0160.962∗∗1.000LSS0.5210.183-0.303-0.663∗-0.710∗∗-0.5161.000LS-0.765∗∗-0.5310.4290.676∗0.3540.149-0.777∗∗1.000TPA-0.531-0.758∗∗0.792∗∗0.426-0.536-0.673∗0.1290.0421.000TF0.165-0.176-0.162-0.548-0.946∗∗-0.830∗∗0.816∗∗-0.5180.3071.000POD-0.605∗-0.3460.1270.4010.1730.038-0.5660.854∗∗-0.208-0.2451.000SOD-0.360-0.326-0.035-0.111-0.484-0.5020.1700.363-0.0040.4550.631∗1.000CAT-0.884∗∗-0.889∗∗0.915∗∗0.739∗∗-0.326-0.548-0.2230.4990.828∗∗0.0230.2290.2151.000㊀㊀注:LDW为叶干质量;LT为叶厚;LWC为叶片含水率;SLA为比叶面积;CHL为叶绿素质量分数;CAR为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LSS为可溶性糖质量分数;LS为淀粉质量分数;TPA为总酚质量分数;TF为总黄酮质量分数;POD为过氧化物酶活性;SOD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CAT为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示显著相关(P<0.05);∗∗表示极显著相关(P<0.01)㊂3.3㊀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冗余分析前2轴的累计贡献率为80.47%,其能够解释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图2)㊂月累计降水量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最明显,贡献率为52.1%,月平均温度及月累计日照时间的影响程度相近,贡献率分别为21.8%㊁21.0%(表6)㊂月累计降水量及日照时间与叶干质量㊁叶厚㊁叶绿素质量分数㊁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㊁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负相关,且与叶片形态指标的相关程度大;与叶片含水率㊁比叶面积㊁淀粉质量分数㊁总酚质量分数㊁总黄酮质量分数㊁过氧化物酶活性㊁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㊁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且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程度大㊂月平均气温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向与月累计降水量㊁月累计日照时间的相反㊂LDW为叶干质量;LT为叶厚;LWC为叶片含水率;SLA为比叶面积;CHL为叶绿素质量分数;CAR为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LSS为可溶性糖质量分数;LS为淀粉质量分数;TPA为总酚质量分数;TF为总黄酮质量分数;POD为过氧化物酶活性;SOD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CAT为过氧化氢酶活性;TM为月平均温度;MS为累计降水量;MPr为累计日照时间㊂图2㊀叶片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31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一,等: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表6㊀气候因子对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的贡献率气候因子贡献率/%F值P月累计降水量52.110.90.002月累计日照时间21.07.00.006月平均温度21.833.70.0104 结论与讨论植物在生长发育各阶段,叶片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均有较大差异,这与外界环境条件和叶片结构建成资源投入有关[19]㊂叶厚度㊁叶干质量㊁叶片含水率㊁比叶面积等形态指标能够反映叶片生长状况及植物获取及利用资源的能力[20]㊂本研究中,叶片含水率㊁比叶面积在展叶期达到最大值[21],且展叶期与其他时期时存在显著差异㊂展叶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叶片代谢速率高,故含水率高[4],同时,该时期叶片迅速展开,叶面积增大,因此比叶面积大㊂展叶期完成后,叶片面积增速减缓,而骨架支撑结构[22]及营养物质增多[23],所以比叶面积开始减小㊂在荒漠植物叶片(合头草(Sympegmaregelii)㊁荒漠锦鸡儿(Caraganaroborovskyi)等)的研究中,为减少水分散失,细胞扩张由纵向转为横向,导致叶片厚度增大[24]㊂本研究中果期气温最高,植物蒸腾作用最强,故叶厚值最大㊂此外,果期时叶干质量最大,该时期叶片需要为果实的形成准备充足的营养物质[25]㊂在叶片生理指标方面,光合色素在花㊁果期时质量分数高,在变色期时质量分数急剧下降到最低㊂受植物体养分回收策略等因素的影响[26],变色期光合色素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因此叶片内光合色素质量分数降低㊂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花期时最低,这是因为花芽的分化和成花过程会消耗大量的可溶性糖[27]㊂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变色期时最大,这与唐生森等[28]的研究不一致,其原因是该时期淀粉会转化为可溶性糖以调解渗透压来抵御低温[8]㊂淀粉质量分数在果期时最低,原因是该时期淀粉分解,以为果实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29]㊂总酚质量分数在展叶期时最高,之后降低[30]㊂变色期蒙古栎叶色逐渐发生转变,黄酮类代谢途径增强,总黄酮质量分数出现显著升高[31],并达到最大值㊂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总体呈一定的协同趋势㊂然而,与红树莓叶片研究结果不同[32],本研究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果期时最低,这说明该时期蒙古栎叶片内部环境稳定㊂蒙古栎叶片内部环境稳定是由于叶片生长已达到一定程度,生长速率减缓,且果期时叶片受外界环境胁迫程度相对较小㊂展叶期蒙古栎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且与其他时期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展叶期叶片生长迅速,细胞内自由基代谢失衡,从而诱导酶活性上升,以维持膜系统在生长发育中的正常功能[33]㊂植物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功能性状间相互影响,以形成特定的资源分配和生态适应策略[34]㊂研究发现,叶片功能性状在不同类别(形态特征㊁生理指标㊁抗氧化酶活性)间存在显著相关性㊂比叶面积与可溶性糖㊁淀粉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是因为可溶性糖和淀粉作为主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参与了叶片骨架的构建[22],从而影响叶片形态㊂叶片含水率高时,叶片生长迅速,产生大量过氧化氢,此时需要过氧化氢酶㊁总酚等抗氧化物质及时清除过氧化氢以维持稳态[11],因此,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酚质量分数与叶片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㊂此外,叶片功能性状指标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叶厚㊁叶干质量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㊂在程雯等[35]对喀斯特高原峡谷植物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植物将更多干物质投入叶片构建以提高抗逆性㊂可溶性糖与淀粉之间相互转化[8],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㊂总黄酮与叶绿素㊁类胡萝卜素㊁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这验证了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叶色变化息息相关[36]㊂本研究不仅探究了叶片功能性状间的内在关联,还为深入了解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部资源分配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蒙古栎等植物的生态适应策略㊂叶片作为植物地上部分获取资源的主要器官,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其功能性状也受环境因子影响㊂本研究中,月累计降水量对叶片功能性状的贡献率最大,为52.1%,这是因为降水量过高会造成水涝胁迫,抑制植物生长,导致叶片厚度㊁叶干质量有所下降㊂水涝胁迫导致植物体内活性氧等物质升高,使抗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11],因此,叶片含水率与过氧化氢酶活性㊁总酚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㊂平均气温及日照时间对叶片功能性状的贡献率相对较小,这是因为研究区内平均气温和日照时间在叶片生长发育阶段(5 9月)相对稳定,植物生长受温度胁迫和光胁迫的程度较小㊂研究认为,降水量是影响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的关键气候因子㊂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适用于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内部资源分配的调整,还适用于气候环境对其的影响㊂本研究中,平均气温与叶厚㊁叶干质量㊁比叶面积显著相关,这与槭树等应对夏季高温时的生态策略一致[37]㊂深入研究气候因子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有助于全面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态适应策略㊂本研究为预测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对蒙古栎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为及时制定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东㊀北㊀林㊀业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相应的人为干预措施以实现对植物管理和保护奠定了基础㊂本研究从叶片形态特征㊁生理指标质量分数㊁抗氧化酶活性3个方面选取了13个指标,通过对各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发现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在不同物候期间存在显著差异㊂展叶期,叶片含水率㊁比叶面积㊁总酚质量分数㊁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最大值;花期,叶绿素㊁类胡萝卜素㊁淀粉质量分数㊁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果期,叶干质量㊁叶厚达到最大值;变色期,可溶性糖㊁总黄酮质量分数㊁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㊂研究进一步探究了植物自身及外界环境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发现蒙古栎叶片的不同功能性状间相互影响且降水量是影响叶片功能性状的关键气候因子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徐倩,李华雄,黄文沛,等.GA3和Spd对杜鹃开花期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27(4):439-445.[2]㊀黄庆阳,谢立红,曹宏杰,等.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3(2):81-89.[3]㊀SCHMITTS,TRUEBAS,COSTES,etal.Seasonalvariationofleafthickness:anoverlookedcomponentoffunctionaltraitvaria⁃bility[J].PlantBiology,2022,24(3):458-463.[4]㊀彭仲韬,郭嘉兴,王艺璇,等.不同生长期小兴安岭3种槭树叶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J/OL].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12[2023-05-31].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32.1161.s.20230530.1431.004.html.[5]㊀赖玖鑫.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叶色季节性变化及常彩叶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0.[6]㊀尚小娇,王迪海.不同物候期枣树细根和叶片可溶性糖㊁蛋白和C㊁N㊁P含量的变化[J].园艺学报,2016,43(11):2243-2250.[7]㊀李琴,王磊,张雪,等.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23,36(4):173-182.[8]㊀王睿照,毛沂新,云丽丽,等.氮添加对蒙古栎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22,41(7):1369-1377.[9]㊀WANGCY,ZHOUJW,XIAOHG,etal.VariationsinleaffunctionaltraitsamongplantspeciesgroupedbygrowthandleaftypesinZhenjiang,China[J].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17,28(2):241-248.[10]㊀杨永,黄玥,卫伟.西北旱区典型灌草叶片性状沿气候梯度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21,40(12):3769-3777.[11]㊀YANGJ,CUIJY,CHENJX,etal.Evaluationof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inthreeraspberries(Rubusidaeus)atfiveripeningstagesinNorthernChina[J].ScientiaHorticulturae,2020,263.doi:10.1016/j.scienta.2019.109146.[12]㊀李春明,赵丽芳,李利学.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和零膨胀模型方法的蒙古栎林分水平枯损模型[J].林业科学,2019,55(11):27-36.[13]㊀KIMM,YINJ,HWANGIH,etal.Anti⁃acneVulgariseffectsofpedunculaginfromtheleavesofQuercusmongolicabyanti⁃in⁃flammatoryactivityand5α⁃reductaseinhibition[J].Molecules,2020,25(9).doi:10.3390/molecules25092154.[14]㊀项凤影,孙继旭,关艳辉,等.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3):136-138,146.[15]㊀ARNONDI.Copperenzymesinisolatedchloroplasts.polyphe⁃noloxidaseinbetavulgaris[J].PlantPhysiology,1949,24(1):1-15.[16]㊀董涵君,王兴昌,苑丹阳,等.温带不同材性树种树干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径向分配差异[J].植物生态学报,2022,46(6):722-734.[17]㊀周香辉,莫晓宁,凌楠,等.广西产 桂桑优 桑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及降糖活性分析[J].食品科技,2022,47(12):193-199.[18]㊀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㊀RENLA,HUANGYM,PANYP,etal.Differentialinvest⁃mentstrategiesinleafeconomictraitsacrossclimateregionsworldwide[J].FrontiersinPlantScience,2022,13.doi:10.3389/fpls.2022.798035.[20]㊀朱济友,于强,徐程扬,等.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叶经济谱对硬化地表的响应[J].农业机械学报,2019,50(3):204-211.[21]㊀姚婧,李颖,魏丽萍,等.东灵山不同林型五角枫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随发育阶段的变化[J].生态学报,2013,33(13):3907-3915.[22]㊀NIINEMETSÜ,PORTSMUTHA,TENAD,etal.Doweunder⁃estimatetheimportanceofleafsizeinplanteconomics?dispropor⁃tionalscalingofsupportcostswithinthespectrumofleafphysiog⁃nomy[J].AnnalsofBotany,2007,100(2):283-303.[23]㊀RÖMERMANNC,BUCHERSF,HAHNM,etal.Plantfunc⁃tionaltraits⁃fixedfactsorvariabledependingontheseason?[J].FoliaGeobotanica,2016,51(2):143-159.[24]㊀李善家,苏培玺,张海娜,等.荒漠植物叶片水分和功能性状特征及其相互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2013,49(2):153-160.[25]㊀高鹏,南志标,吴永娜,等.新疆阿勒泰地区8种生态型罗布麻光合生理及生长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0):2069-2077.[26]㊀BRANTAN,CHENHYH.Patternsandmechanismsofnutri⁃entresorptioninplants[J].CriticalReviewsinPlantSciences,2015,34(5):471-486.[27]㊀董晓晓,别沛婷,袁涛.3个牡丹品种花芽分化过程形态及叶片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7):34-39.[28]㊀唐生森,陈虎,覃永康,等.枫香秋季变色期叶色变化及其生理基础[J].广西植物,2021,41(12):2061-2068.[29]㊀赵世荣,齐延巧,周伟权,等. 冬杏 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总糖㊁淀粉含量与淀粉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6,39(5):353-359.[30]㊀MIKULICPM,STAMPARF,VEBERICR.Seasonalchangesinphenoliccompoundsintheleavesofscab⁃resistantandsuscepti⁃bleapplecultivars[J].CanadianJournalofPlantScience,2009,89(4):745-753.[31]㊀SHENJZ,ZOUZW,ZHANGXZ,etal.Metabolicanalysesrevealdifferentmechanismsofleafcolorchangeintwopurple⁃leafteaplant(CamelliasinensisL.)cultivars[J].HorticultureRe⁃search,2018,5.doi:10.1038/s41438-017-0010-1.[32]㊀范青,李程,李明,等.红树莓叶片生长代谢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J].食品科学,2023,44(8):238-246.[33]㊀WRIGHTIJ,ACKERLYDD,BONGERSF,etal.Relation⁃shipsamongecologicallyimportantdimensionsofplanttraitvaria⁃tioninsevenneotropicalforests[J].AnnalsofBotany,2007,99(5):1003-1015.[35]㊀程雯,喻阳华,熊康宁,等.喀斯特高原峡谷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分析[J].广西植物,2019,39(8):1039-1049.[36]㊀GEW,WANGXX,LIJY,etal.RegulatorymechanismsofleafcolorchangeinAcerpictumsubsp.mono[J].Genome,2019,62(12):793-805.[37]㊀刘阳,许丽颖,魏统超,等.4种槭树叶功能性状及其关系对季节变化的响应[J].植物研究,2023,43(2):242-250.51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一,等:蒙古栎叶片功能性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苗期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

第44卷第8期2024年4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4,No.8Apr.,2024基金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AAC03086);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JR7RA760);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2019NYYZ0401)收稿日期:2022⁃11⁃14;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24⁃01⁃30∗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zhulinscience@126.comDOI:10.20103/j.stxb.202211143278张杨,曹靖,李广,姜世腾,于倩,聂豪杰,李林傲,朱林.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苗期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生态学报,2024,44(8):3540⁃3549.ZhangY,CaoJ,LiG,JiangST,YuQ,NieHJ,LiLA,ZhuL.MetabolomicsanalysisofrootexudatesinEchinochloafrumentaceaseedlingstageundersaline⁃alkalistress.ActaEcologicaSinica,2024,44(8):3540⁃3549.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苗期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张㊀杨1,2,曹㊀靖3,李㊀广2,姜世腾2,于㊀倩2,聂豪杰1,李林傲4,朱㊀林1,∗1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银川㊀7500212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兰州㊀7300303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兰州㊀7300304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㊀750021摘要:盐碱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物包含丰富生化信息并具有重要生态作用㊂为了探讨耐盐碱牧草湖南稷子(Echinochloafrumentacea)在盐碱胁迫下根系分泌物组成,揭示其在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及生态作用,以湖南稷子为试验对象,在人工气候室开展水培试验,并在苗期分别进行中性盐(NaCl+Na2SO4100mmol/L)㊁碱性盐(NaCl+NaHCO3100mmol/L)和碱(Na2CO3+NaHCO350mmol/L)处理㊂在处理3d后,利用液质联用仪(LC⁃MS/MS)检测对照组和处理组根系分泌物的化合物成分㊂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共有334种化合物㊂依据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㊁|DA),重要值(VIP)得分及t检验的P值,发现对照比SaSo100(碱性盐处理100mmol/L),对照比Soda50(碱处理50mmol/L)和对照比Salt100(中性盐处理100mmol/L)分别有22㊁15和21个差异根系分泌物㊂其中碱性盐和碱处理下根系分泌物组成相近,包括脂质㊁酚酸,生物碱,苯酞类,氨基糖,萜类,醌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中性盐处理下有脂质㊁酚酸,生物碱,苯酞类,萜类㊂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注释及富集发现,盐碱胁迫下根系分泌物不仅含有三羧酸循环代谢产生的碳水化合物㊁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类脂和维生素等物质,而且与瓦博格效应㊁膜运输,信号传导以及遗传信息处理等途径有关㊂研究表明,湖南稷子通过根系分泌物渗出,调节自身代谢物浓度,加强或改变碳同化㊁呼吸作用㊁信号传导等提高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性㊂关键词:盐碱胁迫;湖南稷子(Echinochloafrumentacea);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MetabolomicsanalysisofrootexudatesinEchinochloafrumentaceaseedlingstageundersaline⁃alkalistressZHANGYang1,2,CAOJing3,LIGuang2,JIANGShiteng2,YUQian2,NIEHaojie1,LILinᶄao4,ZHULin1,∗1Schoolof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NingxiaUniversity/BreedingBaseforStateKeyLab.ofLandDegradationandEcologicalRestorationinNorthwesternChina/KeyLab.ofRestorationandReconstructionofDegradedEcosystemsinnorthwesternChinaofMinistryofEducation,Yinchuan750021,China2GansuAnalysisandResearchCenter,Lanzhou730030,China3SchoolofEcology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30,China4SchoolofAgricultureNingxiaUniversity,Yinchuan750021,ChinaAbstract:Rootexudatesofplantsundersaline⁃alkalistresscontainabundantbiochemicalinformationandplayanimportantecologicalrole.Inordertoexplorethecompositionofrootsecretionsofsalt⁃tolerantpasturegrassEchinochloafrumentaceaundersalt⁃alkalistress,andtorevealitsphysiologicalandecologicalfunctionsundersalt⁃alkalistress.AhydroponicexperimentwascarriedoutonEchinochloafrumentaceainanartificialclimatechamber,withneutralsalt(NaCl+Na2SO4100mmol/L),alkalinesalt(NaCl+NaHCO3100mmol/L)andalkali(Na2CO3+NaHCO350mmol/L)treatmentsattheseedlingstage.After3daysoftreatment,thecompositionofcompoundofrootexudatesinthecontrolandtreatmentgroupswasdetectedbyLC⁃MS/MS.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334compoundsinrootexudatesofEchinochloafrumentaceaundersalt⁃alkalistress.AccordingtotheVIPscoreofOPLS⁃DAandthePvalueoft⁃test,22,15and21differentialrootexudateswerefoundforcontrol⁃vs⁃saso100,control⁃vs⁃soda50andcontrol⁃vs⁃salt100,respectively.Thecompositionsofrootexudatesunderalkalinesaltandalkalitreatmentsweresimilar,includinglipids,phenolicacids,alkaloids,phthalides,aminosugars,terpenoids,quinones,aminoacidsandtheirderivatives;Therearelipids,phenolicacids,alkaloids,phthalides,terpenoidsunderneutralsalttreatment.KEGGannotationandenrichmentshowedthatrootexudatesundersaline⁃alkalistressnotonlycontainedcarbohydrates,nucleotides,aminoacids,fattyacids,lipidsandvitaminsproducedbytricarboxylicacidcyclemetabolism,butalsowererelatedtoWarburgeffect,membranetransport,signaltransductionandgeneticinformationprocessing.StudieshaveshownthatEchinochloafrumentaceaimproveditsadaptabilitytosaline⁃alkalistressthroughexudationofrootexudates,regulatingitsmetaboliteconcentration,enhancingorchangingcarbonassimilation,respiration,andsignaltransduction.KeyWords:saline⁃alkalistress;Echinochloafrumentacea;rootexudates;metabonomics盐碱胁迫制约植物的正常生长,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1]㊂为了适应环境胁迫,植物根系通过释放种类繁多的分泌物调节自身或与根际环境建立联系抵御逆境[2]㊂根系分泌物是根系释放多种化合物的生理现象,各种生物或非生物胁迫都会改变根系分泌物种类和含量,这是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3]㊂因此学者们对植物根系分泌物抵御环境胁迫进行了广泛研究[4 5]㊂已有研究显示,盐胁迫促使植物根系分泌糖类㊁有机酸㊁酚酸以提高其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氨基酸㊁脂质等化合物的分泌具逆境信号传导作用[6]㊂而且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数量和种类变化是植物在碱胁迫的主要反应,根系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提高耐碱性[7]㊂此外,盐碱胁迫下植物可能启动多种代谢途径,如碳水化合物代谢㊁氨基酸代谢㊁三羧酸循环等[8 9];上调或下调各种代谢物浓度,如碳水化合物㊁氨基酸㊁甜菜碱㊁脂肪酸和多胺等[10 11]㊂但是,盐碱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物相关的代谢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广泛筛选出植物代谢产物,便于了解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应激代谢网络,对研究植物如何通过根系分泌物来适应盐碱胁迫并抵御逆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㊂湖南稷子(Echinochloafrumentacea)是一年生禾本科牧草,耐盐性强,有良好经济和生态效益[12]㊂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栽培利用[13 14],近些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15 16]和生理特性的影响[17],另外生产栽培以及盐碱地生物改良也有相关研究[18 19]㊂然而目前关于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研究较少,代谢网络缺乏系统和深入研究㊂所以用湖南稷子开展水培试验收集根系分泌物,有利于在较少干扰下全面解析㊂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和分析不同浓度混合盐碱处理对苗期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的影响,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及关键代谢通路,探讨根系分泌物在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及生态作用,揭示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的生理学意义,为利用耐盐碱作物对盐碱地进行生物改良提供理论依据㊂另外,也可为进一步理解根系分泌物驱动根际组装机制,及其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方面奠定基础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与设计湖南稷子(Echinochloafrumentacea)海子一号种子由宁夏西贝农林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㊂水培试验在宁夏大学科技楼人工气候室进行,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至5月18日,分别将10粒饱满的种子埋入盛满陶粒的两个种植篮中,然后放入配套水培盒加2L纯水培养㊂种植篮规格7cmˑ8cm,水培盒规格26cmˑ12cmˑ10cm㊂气候室温度设定为(22ʃ0.1)ħ,湿度40%,光照14h/黑暗10h,光照强度180μmolm-2s-1㊂1453㊀8期㊀㊀㊀张杨㊀等: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苗期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㊀245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本试验根据湖南稷子的耐盐碱阈值[20]设计3种不同类型盐碱处理,分别为NaCl+NaHCO3100mmol/L(SaSo100),NaCl+Na2SO4100mmol/L(Salt100)以及Na2CO3+NaHCO350mmol/L(Soda50),处理浓度按物质的量浓度1ʒ1配制,共3组处理,每组3次重复,对照不进行处理㊂待出苗后每盒定苗16株,之后换1/2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培养,期间每天用泵增氧12h,保持3d更换一次营养液㊂待植株生长26d后(平均株高49cm,茎粗4.22cm,叶长32.7cm,叶宽1.54cm),换1/4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并进行盐碱胁迫处理,3d后收集溶液过滤并浓缩至50mL,净化后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㊂1.2㊀代谢物测定数据采集仪器系统主要包括超高效液相色谱(ShimpackUFLCSHIMADZUCBM30A)和串联质谱(AppliedBiosystems6500QTRAP)㊂液相条件:色谱柱:WatersACQUITYUPLCHSST3C181.8μm,2.1mmˑ100mm;流动相:水相为超纯水(加入0.04%的乙酸),有机相为乙腈(加入0.04%的乙酸);洗脱梯度:0min水/乙腈(95ʒ5体积分数),11.0min为5ʒ95体积分数(即用11min让乙腈相达到100%并平衡1min),12.1min流动相调整为95ʒ5体积分数,15.0min为95ʒ5体积分数(即平衡5min);流速0.4mL/min;柱温40ħ;进样量2μL㊂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温度500ħ,质谱电压5500V,帘气,帘气压(CUR)25psi,碰撞诱导电离(CAD)参数设置为高㊂在三重四级杆(QQQ)中,每个离子对是根据优化的去簇电压(DP)和碰撞能(CE)进行扫描检测[21]㊂1.3㊀数据处理基于基迪奥公司自建代谢物数据库,在液质联用仪工作站对正㊁负离子模式所检测的代谢物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每个化合物的离子对(Q1/Q3)㊁保留时间(RT)㊁去簇电压(DP)等信息进行物质定性,去除同位素信号含K+㊁Na+㊁NH+4的重复信号,最后导出数据至Excel软件进行整理㊂通过R语言(http://www.r⁃project.org/)对所有归一化数据进行处理并作图,主要包括中心化格式化处理㊁主成分分析(PCA)㊁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㊂并依据以上数据处理结果对差异根系分泌物作重要值(VIP)图和富集图,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https://www.kegg.jp/)数据库比对并注释㊂2㊀结果2.1㊀代谢组数据质量控制检测以对照和3种处理的混合样品为质控样品(QC),通过对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了解样本之间的整体代谢物差异以及组内样本之间的变异度[22]㊂结果显示(图1),QC样本密集分布,说明数据可靠㊂根系分泌物对照组在PC1得分上与其他3种处理之间差异度较大,同时3种处理间在PC1和PC2得分上差异也都较大(分别是40%和28.6%)㊂PCA得分所反映出来的差异说明湖南稷子对照组和盐碱胁迫处理组之间根系分泌物组成不同,而且盐㊁碱胁迫对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不同㊂2.2㊀盐碱胁迫对根系分泌物中化合物总量的影响检测表明(图2),盐碱胁迫处理后共提取到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总量为334种,包含脂质㊁酚酸类㊁黄酮㊁生物碱㊁核苷酸及其衍生物㊁氨基酸及其衍生物㊁萜类㊁有机酸㊁糖类等15类物质,其中脂质㊁酚酸㊁黄酮㊁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数量较多,是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的主要组分㊂2.3㊀盐碱胁迫下根系分泌物中差异代谢物的鉴定及分析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VIP值和单变量统计分析t检验P值分析比较不同处理间根系分泌物的差异[23]㊂差异的阈值为:OPLS⁃DA模型中VIPȡ1,且t检验P<0.05㊂图3显示了对照与不同处理间根系分泌物数量的差异,可以看出对照比SaSo100和Soda50处理差异根系分泌物数量相近,SaSo100与对照相比上调的差异代谢物有3个,下调的差异代谢物有19个;Soda50与对照相比上调的差异代谢物有1个,下调的有20个;而对照比Salt100分别比SaSo100和Soda50处理,差异根系分泌数量减少6个和7个,其中上调的根系分泌物有1个,下调的有14个;总体来看盐㊁碱胁迫处理与对照相比,下调差异根系分图1㊀对照和不同处理间根系分泌物PCA得分图Fig.1㊀PCAscoresofrootexudatesbetweencontrolanddifferenttreatmentsPC:主成分;PCA:主成分分析;QC:质量控制;T⁃Salt100:中性盐处理100mmol/L;T⁃Soda50:碱处理50mmol/L;T⁃SaSo100:碱性盐处理100mmol/L图2㊀根系分泌物数量/个及种类Fig.2㊀Quantityandspeciesofrootexudates泌物数量远大于上调的数量㊂以上结果说明盐㊁碱胁迫下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差异代谢物主要表现为下调,并且盐胁迫对湖南稷子差异根系分泌物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㊂图4显示了每个处理组中差异VIP值前15的根系分泌物所对应的VIP结果㊂该图说明变量的重要程度3453㊀8期㊀㊀㊀张杨㊀等: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苗期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㊀图3㊀差异根系分泌物数量统计图Fig.3㊀Statisticalplotofthenumberofdifferentrootexudates图中t检验结果:P<0.05以及它们在样本区分中的贡献㊂VIP值越大说明它们在样本区分中贡献越大,默认VIP大于1的代谢物具有显著性差异㊂由图4可知,对照比SaSo100上调和下调的根系分泌物包含脂质㊁酚酸,生物碱,苯酞类,氨基糖,萜类,醌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其中脂质(十八烷酸,16⁃甲基十七烷酸)和氨基糖(D⁃氨基葡萄糖)在图4㊀差异根系分泌物重要值图Fig.4㊀VIPmapofdifferentrootexudates图中∗表示此物质存在同分异构体SaSo100处理中表现为上调,其余表现为下调㊂由图4可知,对照比Salt100上调和下调的根系分泌物包含脂质㊁酚酸,生物碱,苯酞类,萜类,其中只有萜类(榄香醇)在Salt100处理中上调,其余为下调㊂由图4可知,对照比Soda50上调和下调的根系分泌物包含脂质㊁酚酸,生物碱,苯酞类,氨基糖,萜类,醌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其中仅有氨基糖(D⁃氨基葡萄糖)在Soda50处理中表现为上调,其余为下调㊂上述结果表明,盐㊁碱胁迫对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有差异,碱性盐和碱胁迫下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的种类相近,但比445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中性盐胁迫化合物种类丰富,碱胁迫分别对根系分泌物数量和种类的上调㊁下调影响较大㊂2.4㊀盐碱胁迫下根系分泌物KEGG注释与富集根据根系分泌物定性结果,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中对应分类并进行通路注释,如表1所示,根系分泌物渗出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涵盖物质和能量代谢㊁膜运输㊁信号传导以及遗传信息处理等过程,表明根系分泌物是响应胁迫的重要途径㊂表1㊀根系分泌物KEGG统计表Table1㊀KEGGstatisticaltableofrootexudatesKEGG分类KEGGclass代谢通路Metabolicpathway数量Count代谢Metabolism氨基酸代谢35其他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39碳水化合物代谢26能量代谢3全局和概述图谱178类脂物代谢41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14其他氨基酸代谢5萜类和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4核苷酸代谢13环境信息处理膜运输19Environmentalinformationprocessing信号传导2遗传信息处理Geneticinformationprocessing遗传信息转译7㊀㊀KEG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将各处理组的差异根系分泌物富集并进行代谢物富集分析(MetaboliteSetEnrichmentAnalysis,MSEA)分析[24],可以帮助确定和解释一些重要的生物学通路中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图5显示了显著富集的前25个代谢集㊂对照比SaSo100(图5)中富集较高的有三羧酸循环㊁糖酵解,葡萄糖异生,戊糖磷酸途径,核苷酸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类脂代谢,线粒体脂肪酸延伸,瓦博格效应等通路㊂对照比Salt100(图5)富集了三羧酸循环㊁磷酸肌醇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与代谢,线粒体脂肪酸延伸,戊糖磷酸途径,瓦博格效应,维生素代谢,磷脂酰胆碱生物合成等通路㊂对照比Soda50(图5)富集较多的包括三羧酸循环㊁糖酵解,葡萄糖异生,核苷酸代谢,乳糖生物合成和降解,氨基酸代谢,瓦博格效应,戊糖磷酸途径,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代谢,类脂代谢,线粒体脂肪酸延伸,磷酸肌醇代谢等通路㊂以上结果说明盐碱胁迫对根系分泌物渗出的影响并非单一途径而是多种途径和机制交互作用,涉及植物碳同化㊁呼吸作用,次生代谢物合成以及信号传导等适应机制㊂3㊀讨论植物根系在受到逆境胁迫后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改变根系形态和分布㊁调整代谢途径和方向㊁改变碳同化产物的分配比例和方向,在基因表达上进行时间和空间调整等[25]㊂有研究表明,盐碱胁迫使植物光合和呼吸速率降低,产生渗透㊁活性氧胁迫及离子毒害,在生理和生化水平上影响许多重要代谢过程[26 27]㊂还有研究显示,植物可以通过控制源/库过程或表达和调节外溢载体改变代谢物浓度,因此,根系分泌物的渗出,调节了源/库间代谢物平衡,这些代谢物可以作为植物适应逆境的传感器和调节器[28]㊂所以本试验发现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代谢通路如三羧酸循环㊁碳水化合物代谢㊁脂类代谢㊁氨基酸代谢㊁核苷酸代谢㊁萜类㊁酚类和生物碱代谢㊁膜运输㊁信号传导㊁遗传信息转译都表现出显著响应,说明湖南稷子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物调节代谢过程抵御盐碱胁迫环境㊂5453㊀8期㊀㊀㊀张杨㊀等: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苗期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㊀645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Fig.5㊀Enrichmentanalysisofdifferentialrootexudates盐害对光合作用造成打击,影响糖类物质合成即碳同化过程,使光呼吸消耗增多[29]㊂研究表明,耐盐甜高粱通过保护光系统组装㊁增强蔗糖的生物合成和抑制其降解,从而保持地上部高糖含量[30]㊂本研究发现,盐碱胁迫下淀粉和蔗糖代谢㊁乳糖合成和代谢㊁葡萄糖异生等碳水化合物代谢富集程度较高,而且差异代谢物D⁃氨基葡萄糖上调,这表明湖南稷子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调节糖类物质的代谢浓度,使自身提高光合效率和渗透调节㊂较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强度可以增加光合产物从源(叶)向库(根)运输,从而提高碳同化效率降低光呼吸,增加光合效率,提高根系渗透调节能力,进而增强植物对盐碱胁迫的抵御能力㊂另外碱的存在还会在盐胁迫基础上产生高pH胁迫,危害程度远高于盐胁迫[31]㊂三羧酸循环作为枢纽,将糖类㊁脂类㊁蛋白质,核酸代谢联系起来,其中形成的有机酸代表固定碳的短暂或储存形式,并通过苹果酸和柠檬酸的作用为氨基酸合成提供基质,以及细胞外间隙的酸化[32]㊂本研究中,在盐碱胁迫下观察到根系分泌物KEGG注释统计中与三羧酸循环有关的碳水化合物代谢㊁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等数量较多,而且差异根系分泌物富集分析显示三羧酸循环富集程度最高㊂这与郭瑞等对小麦根系的研究[27]㊁郭家鑫等对棉花的研究[11]一致㊂并且植物需要线粒体呼吸和三羧酸循环提供三磷酸腺苷(ATP)和还原剂,以进行离子排斥㊁溶质合成和活性氧解毒等适应性过程[33]㊂说明三羧酸循环的显著富集利于增强湖南稷子碳同化和呼吸作用,同时抵抗细胞间高pH胁迫㊂盐胁迫使植物体内活性氧增加,脂质分子,尤其是不饱和脂质,对活性氧(ROS)氧化敏感㊂因此,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可以说明自由基对细胞膜造成严重氧化应激[34]㊂由于脂质的疏水内部,细胞膜作为一个屏障调节大多数离子和大分子的运输㊂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35]㊂有研究表明,盐胁迫下花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会引发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的光抑制,最终导致ROS不能有效清除[36]㊂检测表明,盐胁迫导致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中脂类物质下调,并且KEGG富集中脂肪酸代谢㊁线粒体脂肪酸延伸㊁磷脂合成富集程度较高㊂因此,盐胁迫可能使湖南稷子根系减少脂肪酸等脂类物质向外界分泌,有助于植物体内积累,以便减少ROS对细胞和光系统的伤害㊂另外,脂质分子作为次级信号能够参与逆境信号的传导及应答㊂植物通过膜上受体感知胞外应激信号,经信号转导,转录调控,最终诱导抗盐碱相关基因表达应对盐碱胁迫[37]㊂盐㊁干旱等非生物胁迫能够触发磷脂酸的产生[38]㊂Jiang等通过筛选拟南芥突变体,得出植物细胞表面特异性糖基磷脂酰肌醇神经酰胺(GIPC)鞘脂感知盐触发Ca2+内流[39]㊂渗透胁迫和温度胁迫引起各种脂质信号的形成,包括磷脂酸㊁磷酸肌醇㊁鞘脂类㊁N⁃酰基乙醇胺等,通常这些脂质分子与蔗糖非发酵相关的蛋白激酶(SnRK)或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结合并影响后者的活性和膜定位[40]㊂本研究显示在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差异根系分泌物中包含大量脂质,同时富集了较多磷酸肌醇代谢㊁鞘脂类代谢,磷脂酰乙醇胺生物合成,由此说明根系分泌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磷脂酸㊁磷脂酰肌醇,鞘脂,N⁃酰基乙醇胺等脂质信号分子感应盐碱胁迫并参与传导及应答帮助植物适应逆境㊂根系分泌的萜类㊁酚类和生物碱是植物次生代谢物,他们可以合成各种酶来介导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防御,并增强与植物抗性机制相关的各种基因表达[41]㊂例如盐胁迫使棉花植株中鞣酸㊁黄酮类化合物和棉酚的水平增加[42]㊂盐逆境下较高的生物碱和酚类含量有助于清除有害ROS[43 44]㊂有研究报道,盐胁迫条件下培养的三色苋菜色素㊁β⁃胡萝卜素㊁维生素C㊁总多酚含量(TPC)㊁总黄酮含量(TFC)㊁总抗氧化能力(TAC)㊁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这些化合物在中度和重度盐胁迫下的增量均较高[45]㊂在本研究结果中湖南稷子在盐碱胁迫下根系分泌物酚酸㊁生物碱㊁醌类等次生代谢物下调,次生代谢物可能被用于在植株中积累以增强对盐碱胁迫的抗性㊂4㊀结论综上所述,通过试验分析,全面认识了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种类,发现盐碱胁迫对根系分泌物渗出有所影响㊂1.脂质㊁酚酸㊁黄酮㊁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是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主要成分;2.盐㊁碱胁迫下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显著,代谢物多为下调;3.中性盐胁迫下湖南稷子糖类㊁脂类,氨基酸以及次生代物代谢较活跃,使碳同化㊁渗透调节,ROS清除,信号传导得到有效保障㊂而碱性盐和碱胁迫下湖南稷子除了需要调节物质和能量供给,改变高渗条件,还需要应对高pH胁迫,因此三羧酸循环得到加强,有利于呼吸作用和碳同化,同时积累大量有机酸以抵抗高pH㊂这说明盐碱胁迫对根系分泌物渗出是多途径和交互作用,它的分泌能启动和联动植物自身调节代谢平衡和反应,感受和传递胁迫信号,以适应盐碱胁迫㊂所以从根系分泌物角度理解植物耐盐碱的生理机制,将有助于结合更多方法帮助植物抵抗盐碱胁迫㊂而且在以后的研究中也可以将根系分泌物与根际环境的互作和生理机制整合到一种策略中,以实现耐盐碱植物对盐碱地的生物改良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李建国,濮励杰,朱明,张润森.土壤盐渍化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热点.地理学报,2012,67(9):1233⁃1245.7453㊀8期㊀㊀㊀张杨㊀等: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苗期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㊀8453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4卷㊀[2]㊀LuPN,YangT,LiLJ,ZhaoBP,LiuJH.Responseofoatmorphologies,rootexudates,andrhizospherefungalcommunitiestoamendmentsinasaline⁃alkalineenvironment.PLoSOne,2020,15(12):e0243301.[3]㊀Vives⁃PerisV,López⁃ClimentMF,Pérez⁃ClementeRM,Gómez⁃CadenasA.Rootinvolvementinplantresponsestoadverseenvironmentalconditions.Agronomy,2020,10(7):942.[4]㊀BaetzU,MartinoiaE.Rootexudates:thehiddenpartofplantdefense.TrendsinPlantScience,2014,19(2):90⁃98.[5]㊀张治宏,杨诗卡,韩超,许笛,王兆德,柯凡,申秋实.环境胁迫对水生植物根系分泌小分子量有机酸(LMWOAs)的影响特征.湖泊科学,2020,32(2):462⁃471.[6]㊀毛梦雪,朱峰.根系分泌物介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29(10):1649⁃1657.[7]㊀李月明,杨帆,韩沛霖,周万里,王竞红,阎秀峰,蔺吉祥.植物根系分泌物响应非生物胁迫机理研究进展.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28(5):1384⁃1392.[8]㊀高龙飞,贾斌,张卫华,李爱,李天杰,靳丹丹,刘颖,刘海学,吴颖.盐胁迫下蓝莓叶片生理特性与代谢组学分析.植物生理学报,2022,58(1):155⁃164.[9]㊀李焕勇,杨秀艳,唐晓倩,张华新.盐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根代谢组学分析.植物生理学报,2020,56(7):1617⁃1626.[10]㊀LiMX,GuoR,JiaoY,JinXF,ZhangHY,ShiLX.ComparisonofsalttoleranceinSojabasedonmetabolomicsofseedlingroots.FrontiersinPlantScience,2017,8:1101.[11]㊀郭家鑫,鲁晓宇,陶一凡,郭慧娟,闵伟.棉花在盐碱胁迫下代谢产物及通路的分析.作物学报,2022,48(8):2100⁃2114.[12]㊀万力生,姜文奎,刘升林,丁有仁,耿本仁.海子1号湖南稷子高产性能的研究.草业科学,1991,8(1):13⁃18.[13]㊀周瑞霞.湖南稷子引种试验.内蒙古草业,1999,11(2):51⁃52.[14]㊀海宝,双全.湖南稷子的栽培及利用.内蒙古草业,1997,9(4):48⁃49.[15]㊀兰艳,朱林,王甜甜,荆庆芳,张杨,赵学琳.混合盐碱胁迫对3种稗属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2022,41(3):37⁃44.[16]㊀杨迎月,毛桂莲,麻冬梅,张峰举,许兴.四种牧草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或NaHCO3胁迫下的萌发特性.草地学报,2022,30(3):637⁃645.[17]㊀陆安桥,张峰举,许兴,王学琴,姚姗.盐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草业学报,2021,30(5):84⁃93.[18]㊀贾晓辉,张峰举,谢小伟,王斌,王腾飞,倪旺,陈月娟,许兴.施用不同氮肥对盐碱地湖南稷子生产性能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草地学报,2023,31(1):272⁃279.[19]㊀景宇鹏,林春野,赵沛义,李秀萍,赵强,刘宇杰,刘梅,妥德宝,王丽君,杨晓.5种植物改良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效果研究.土壤与作物,2020,9(2):114⁃125.[20]㊀兰艳.三种稗属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性评估[D].银川:宁夏大学,2022.[21]㊀ChenW,GongL,GuoZL,WangWS,ZhangHY,LiuXQ,YuSB,XiongLZ,LuoJ.Anovelintegratedmethodforlarge⁃scaledetection,identification,andquantificationofwidelytargetedmetabolites:applicationinthestudyofricemetabolomics.MolecularPlant,2013,6(6):1769⁃1780.[22]㊀DunnWB,BroadhurstD,BegleyP,ZelenaE,Francis⁃McIntyreS,AndersonN,BrownM,KnowlesJD,HalsallA,HaseldenJN,NichollsAW,WilsonID,KellDB,GoodacreR.Proceduresforlarge⁃scalemetabolicprofilingofserumandplasmausinggaschromatographyand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tomassspectrometry.NatureProtocols,2011,6(7):1060⁃1083.[23]㊀SaccentiE,HoefslootHCJ,SmildeAK,WesterhuisJA,HendriksMMWB.Reflectionsonunivariateandmultivariateanalysisofmetabolomicsdata.Metabolomics,2014,10(3):361⁃374.[24]㊀XiaJG,WishartDS.MSEA:aweb⁃basedtooltoidentifybiologicallymeaningfulpatternsinquantitativemetabolomicdata.NucleicAcidsResearch,2010,38(WebServerissue):W71⁃W77.[25]㊀李德华,贺立源,刘武定.土壤中非生物逆境胁迫与根系有机酸分泌.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19(6):497⁃507.[26]㊀丁小涛,何立中,张红梅,金海军,周强,余纪柱,朱红芳.不同浓度盐胁迫对甜椒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子植物育种,2023,21(9):3042⁃3050.[27]㊀郭瑞,周际,杨帆,李峰.小麦根系在碱胁迫下的生理代谢反应.植物生态学报,2017,41(6):683⁃692.[28]㊀CanariniA,KaiserC,MerchantA,RichterA,WanekW.Rootexudationofprimarymetabolites:mechanismsandtheirrolesinplantresponsestoenvironmentalstimuli.FrontiersinPlantScience,2019,10:157.[29]㊀HuangLY,LiZZ,LiuQA,PuGB,ZhangYQ,LiJA.Researchontheadaptivemechanismofphotosyntheticapparatusundersaltstress:newdirectionstoincreasecropyieldinsalinesoils.AnnalsofAppliedBiology,2019,175(1):1⁃17.[30]㊀YangZ,LiJL,LiuLN,XieQ,SuiN.Photosyntheticregulationundersaltstressandsalt⁃tolerancemechanismofsweetSorghum.FrontiersinPlantScience,2020,10:1722.[31]㊀王佺珍,刘倩,高娅妮,柳旭.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7,37(16):5565⁃5577.[32]㊀IgamberdievAU,EprintsevAT.Organicacids:thepoolsoffixedcarboninvolvedinredoxregulationandenergybalanceinhigherplants.FrontiersinPlantScience,2016,7:1042.[33]㊀Che⁃OthmanMH,JacobyRP,MillarAH,TaylorNL.WheatmitochondrialrespirationshiftsfromthetricarboxylicacidcycletotheGABAshuntundersaltstress.TheNewPhytologist,2020,225(3):1166⁃1180.[34]㊀RasoolS,AhmadA,SiddiqiTO,AhmadP.Changesingrowth,lipidperoxidationandsomekeyantioxidantenzymesinchickpeagenotypesundersaltstress.ActaPhysiologiaePlantarum,2013,35(4):1039⁃1050.[35]㊀MikamiK,MurataN.Membranefluidityandtheperceptionofenvironmentalsignalsincyanobacteriaandplants.ProgressinLipidResearch,2003,42(6):527⁃543.[36]㊀SuiN,WangY,LiuSS,YangZ,WangF,WanSB.Transcriptomicandphysiologicalevidencefortherelationshipbetweenunsaturatedfattyacidandsaltstressinpeanut.FrontiersinPlantScience,2018,9:7.[37]㊀毛恋,芦建国,江海燕.植物响应盐碱胁迫的机制.分子植物育种,2020,18(10):3441⁃3448.[38]㊀王炎钦,董海涛.磷脂酸在植物中的第二信使功能.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22(9):697⁃703.[39]㊀JiangZH,ZhouXP,TaoM,YuanF,LiuLL,WuFH,WuXM,XiangY,NiuY,LiuF,LiCJ,YeR,ByeonB,XueY,ZhaoHY,WangHN,CrawfordBM,JohnsonDM,HuCX,PeiC,ZhouWM,SwiftGB,ZhangH,Vo⁃DinhT,HuZL,SiedowJN,PeiZM.Plantcell⁃surfaceGIPCsphingolipidssensesalttotriggerCa2+influx.Nature,2019,572(7769):341⁃346.[40]㊀ZhuJK.Abioticstresssignalingandresponsesinplants.Cell,2016,167(2):313⁃324.[41]㊀KhareS,SinghNB,SinghA,HussainI,NiharikaK,YadavV,BanoC,YadavRK,AmistN.Plantsecondarymetabolitessynthesisandtheirregulationsunderbioticandabioticconstraints.JournalofPlantBiology,2020,63(3):203⁃216.[42]㊀WangQ,EnejiAE,KongXQ,WangKY,DongHZ.Saltstresseffectsonsecondarymetabolitesofcottoninrelationtogeneexpressionresponsibleforaphiddevelopment.PLoSOne,2015,10(6):e0129541.[43]㊀BenAbdallahS,AungB,AmyotL,LalinI,LachâalM,Karray⁃BouraouiN,HannoufaA.Saltstress(NaCl)affectsplantgrowthandbranchpathwaysofcarotenoidandflavonoidbiosynthesesinSolanumnigrum.ActaPhysiologiaePlantarum,2016,38(3):72.[44]㊀VermaN,ShuklaS.Impactofvariousfactorsresponsibleforfluctuationinplantsecondarymetabolites.JournalofAppliedResearchonMedicinalandAromaticPlants,2015,2(4):105⁃113.[45]㊀SarkerU,ObaS.Augmentationofleafcolorparameters,pigments,vitamins,phenolicacids,flavonoidsandantioxidantactivityinselectedAmaranthustricolorundersalinitystress.ScientificReports,2018,8:12349.9453㊀8期㊀㊀㊀张杨㊀等: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苗期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㊀。
杜鹃花叶片总RNA的改良CTAB法提取

杜鹃花叶片总RNA的改良CTAB法提取概述杜鹃花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其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叶片总RNA提取是进行基因测序、转录组分析、基因表达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
然而,由于不同植物组织、不同品种之间含有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多糖、脂类等干扰物质,因此,杜鹃花叶片总RNA提取的方法需要针对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分进行改良。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CTAB法提取杜鹃花叶片总RNA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优化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该方法不仅能够提取高质量的叶片总RNA,同时也可以降低RNA提取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污染,为后续的酶切、PCR扩增、RT-PCR反应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基础。
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1.杜鹃花叶片(新鲜样品),切碎后冷冻保存2.液氮3.TRIzol试剂(Invitrogen,美国)4.75% 乙醇5.0.1% DEPC水6.DNase І酶(Takara,日本)7.RNase inhibitor(Takara,日本)8.离心管(1.5 ml)设备1.冰箱2.离心机3.恒温振荡器4.烘箱5.声波细胞粉碎仪6.超净工作台实验步骤RNA提取1.将新鲜杜鹃花叶片还原为粉末状,加入1 ml TRIzol试剂中,随后剪碎5-8次,使其充分混合,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
如果需要处理多个样品,则一定要保证每个样品与试剂的体积比例一致。
2.加入0.2 ml冰冷的氯仿(CHCl3),轻轻混合15-20秒,并静置5分钟。
3.将离心管离心10分钟(12000 r/min,4 ℃)。
4.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加入1 ml的75% 乙醇即可。
加入乙醇时要注意不要将样品底部物质带入管中。
5.前置处理以消除样品中残留的基质和纤维素。
加入2 ml 75% 乙醇,在室温下轻轻摇晃,离心5分钟,10 ℃下用0.1% DEPC水稍微清洗一遍沉淀。
基于叶绿素荧光光谱技术的茶叶藻斑病模型研究

病情程度 正常叶片 轻度病害 重度病害
受害程度 几乎无病 叶片上有零星藻斑菌丝 藻斑菌丝覆盖叶片面积50%〜75%
1.2叶绿素荧光光谱采集系统 搭建的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该系统具体包括:激光光
源、光纤、样品池、光谱仪和计算机组成。实验中使用的光 谱仪是科研级别光谱仪QE65000 (Ocean Optics $美国)$分 辨率为1. 5 nm$积分时间为7 ms〜15 min,工作范围是200 〜1 100 nmo光谱仪侧面配有USB接口 $与电脑相连$由电 脑直接供电。光谱仪的线阵CCD探测器(东芝$日本)像素为 1044X64。光谱仪配有SMA905接口 $与同样接口的VIS-
第41卷,第7期 2 0 2 1年7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andSpectralAnalysis
Vol 41,No. 7,pp2129-2134 July, 20 21
基于叶绿素荧光光谱技术的茶叶藻斑病模型研究
刘燕德,林晓东!高海根,王舜!高雪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水果智能光电检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 0 0 13
如图4所示,在PLS-DA"2#建模集模型中,误判样品数 为3个,误判率为3% ; PLS-DA预测集模型中,误判样品个 数为5个,误判率为7. 1%。两个判别模型的识别率都高于 90%以上,能够较好的将正常叶片和患病叶片分类。误判情 况都是在正常叶片和轻度病害叶片上,可能原因是在40〜 600 nm波段上,轻度病害叶片儿茶素,茶黄素和花青素的混 合光谱强度高于正常叶片导致误判。 2.4基于光谱特征的茶叶病害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研究
第7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131
2.2茶叶光谱信息变量降维 由于全光谱数据包含的信息量巨大,获取的叶片光谱变
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KDF1胞外蛋白酶酶学性质与水解大豆蛋白产物研究

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KDF1胞外蛋白酶酶学性质与水解大豆蛋白产物研究陈曦;陈红;刘懋;李春秋;张慧敏;徐淼;冯镇【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3(039)009【摘要】对1株分离于克东腐乳的优势菌株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KDF1胞外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及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SPI)产生的氨基酸图谱进行研究.以酪蛋白为底物,利用酶学技术研究了温度、pH、NaC1、乙醇和金属离子对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KDF1胞外蛋白酶的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KDF1胞外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20~4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最适反应pH为9.0,在pH7.0~9.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9% (w/v) NaCl和8%(w/v)乙醇中分别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Ca2+和Mg2+可显著增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KDF1胞外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利用氨基酸分析技术检测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KDF1胞外蛋白酶水解SPI产生的氨基酸图谱,结果表明总游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KDF1胞外蛋白酶在酶法促熟和酶法发酵腐乳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总页数】7页(P11-17)【作者】陈曦;陈红;刘懋;李春秋;张慧敏;徐淼;冯镇【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克东腐乳有限公司,黑龙江克东,164800;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芽孢杆菌B15胞外蛋白酶和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J], 朱薇玲;石豪;李金华;赵子鹏2.新生隐球菌胞外蛋白水解酶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J], 徐赤宇;温海;王溪涛;朱红梅;顾菊林;罗平;王喜国3.新生隐球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及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检测 [J], 徐赤宇;温海;王溪涛;朱红梅;顾菊林;徐红4.大豆蛋白水解酶及产物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J], 易明花;徐尔尼;汪金萍;史立康5.玫瑰考克氏菌(Kocuria rosea)KDF3胞外蛋白酶KRP3酶学性质与水解大豆蛋白产物研究 [J], 李娟娟;陈红;郭力强;李春秋;刘懋;冯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黄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

叶黄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彭胜;彭密军;黄美娥;张昌伟;张琳杰【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2(038)003【摘要】运用KOH-甲醇溶液皂化法将叶黄素酯转化为游离叶黄素,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对不同纯度产品中叶黄素的含量进行HPLC法测定;以没食子酸丙酯为参照,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不同纯度叶黄素产品清除.OH的效果。
结果表明:叶黄素浸膏通过皂化,游离叶黄素的含量由1.35%提高到30.25%,进一步柱层析处理得到80.32%的叶黄素产品;不同纯度叶黄素产品均具有较强的清除.OH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与叶黄素的含量正相关。
【总页数】4页(P145-148)【作者】彭胜;彭密军;黄美娥;张昌伟;张琳杰【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张家界427000;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张家界427000;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张家界427000;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张家界427000;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张家界42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4.3【相关文献】1.女贞内生真菌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J], 陈安徽;陈宏伟;邵颖;章娣2.一种具有自由基清除活性的酸性苦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分析 [J], 陈红漫;杨佳颖;阚国仕;任大明3.苦丁茶冬青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J], 王新;何玲玲;刘彬4.玉米源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J], 李鸿梅;李玉扩;李红;倪鹏;宋欣;徐力5.五味子多糖的分离纯化及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J], 祁玉丽; 孙印石; 李珊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海拔梯度药用大黄叶片微形态特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 2011年5月,第9卷,第3期Science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Online May. 2011,V ol.9,No.3收稿日期:2010-12-21不同海拔梯度药用大黄叶片微形态特征王戌梅1,扬 帆1,张雨曲2,候晓琪2(1.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2. 陕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摘 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与统计,研究来自湖北、重庆和云南不同海拔高度的药用大黄叶片微形态特征。
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同一地点不同海拔梯度的药用大黄叶片,其上表面的气孔指数和栅表比没有差异。
下表面的气孔指数在湖北神农架的2个不同海拔高度和重庆金佛山的3个不同海拔高度没有差异,而在云南哈巴雪山的2个不同海拔高度间,叶片下表面的气孔指数有明显差异。
另外,下表面的气孔数和下表皮细胞数在云南哈巴雪山和湖北神农架的两个海拔高度间差异显著。
在扫描电镜下,药用大黄同一地点的不同海拔高度个体的叶片表皮细胞形态、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以及细胞表面角质层纹饰等方面均有差异。
药用大黄叶的微形态特征的变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与海拔梯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关 键 词:药用大黄;海拔梯度;叶微形态中图分类号:Q944.52 ; Q94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4X(2011)0470-06A study of leaf micro-microscopic characters ofRheum officinale in different altitudesWANG Xu-mei 1, YANG Fan 1 , ZHANG Yu-qu 2, HOU Xiao-qi 2(1. College of Medicin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China)Abstract: To study leaf micro-microscopic characters of Rheum officinale in different altitudes. Light microscope (L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was used to observe and count. Under LM, stomatal index on the upper leaf surface and palisade ratio were not different for the different altitudes of Mt. Haba in Yunnan, Mt. Shennongjia in Hubei and Mt. Jinfo in Chongqing, respectively. The stomatal index on the lower leaf surface was also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altitudes of Mt. Shennongjia in Hubei and the three ones of Mt. Jinfo in Chongqing, except for the ones of Mt. Haba in Yunn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number of stomata and the epidermal cells on the lower leaf surfac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altitudes from Mt. Haba in Yunnan and Mt. Shennongjia in Hubei. Under SEM, the epidermal cell shape, the patterns of anticlinal wall and ornamentation of cuticular membrane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ltitudes from the same sampling site. The variation of the micro-microscopic characters of R. officinale leaf had no significant regularity, and it also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altitudes.Key words: Rheum officinale ; altitudes; leaf micro-microscopic characters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1],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用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档树叶片的角质蒸腾实验

档树叶片的角质蒸腾实验
薛桂伦
【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1999(016)004
【摘要】折枝处理降低了叶片下表皮蒸腾速率,提高上表皮角质蒸腾占叶总蒸腾的比值,使角质蒸腾的上下振幅增大。
2m高度叶片低于1m高度叶片的上表皮角质蒸腾。
位于黑纸套内及阴处的叶片上表皮角质蒸腾占叶总蒸腾的比值均增大,而全日上表皮角质蒸腾的振幅却减少。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薛桂伦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师范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5.172
【相关文献】
1.干旱胁迫条件下臭柏的气孔蒸腾与角质层蒸腾 [J], 温国胜;张国盛;张明如;王林和;吉川贤
2.不同植物叶片角质膜分离方法对角质膜水分渗透性的影响 [J], 李余;石辉;段保正;魏小芳;蒋子银
3.珊瑚树离体叶片光合、蒸腾特性的变化 [J], 柯世省;陈贤田
4.桃树叶片的角质蒸腾 [J], 高丽萍;张鹤英;薛桂伦
5.新型抗蒸腾叶面肥对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J], 邓春娟;郭建斌;高程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叶藤黄化学成分研究

大叶藤黄化学成分研究宋敬丽;高慧;袁林;王志亮【摘要】[目的]研究藤黄科藤黄属植物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以及MCI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藤黄提取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1,4,5,6-Tetrahydroxy-7,8-diprenylxanthone(1)、1,7-二羟基(咄)酮(2)、Isogarciniaxanthone E (3)、1,4,5,6-Tetrahydroxy-7-prenylxanthone (4)、Subelliptenone G(5)、1,4,6-Trihydroxy-5-methoxy-7-prenylxanthone (6)、Carpachromene(7)、6-Prenylapigenin(8)、达玛烯二醇Ⅱ(9)、3-Epicabraleadiol (10).[结论]该试验分离鉴定的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3)032【总页数】3页(P222-224)【关键词】大叶藤黄;提取物;化学成分【作者】宋敬丽;高慧;袁林;王志亮【作者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山东枣庄277599;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山东枣庄277599;湖北民族学院风湿性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恩施445000;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山东枣庄2775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是我国传统的傣药之一,产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至西部及广西西南部[1],季丰等[2]从中分离到二苯甲酮衍生物、黄酮、三萜、异戊二烯口山酮类化合物。
药理研究发现大叶藤黄具有较广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细胞毒素、抗HIV病毒等。
一种简便快速鲜叶表皮制片技术

一种简便快速鲜叶表皮制片技术
王世强;方建新;王德青
【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06(023)004
【摘要】用透明胶带夹粘住适当大小的新鲜植物叶片,经轻轻挤刮,撕开两胶带,上、下表皮粘附在两胶带上,经NaOCl溶液处理3~5min,以离析粘附在表皮上的叶肉
细胞,在流水下用软刷刷洗,凉干后,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摄影.该法简便、快速,更适用于叶片较小的植物叶表皮制片.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王世强;方建新;王德青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生物系,安徽黄山,245021;黄山学院生物系,安徽黄
山,245021;黄山学院生物系,安徽黄山,24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3
【相关文献】
1.植物叶表皮制片技术的改进 [J], 吕玉龙;唐立红
2.蕨类植物腊叶标本叶表皮制片技术的改进 [J], 戴锡玲;庞婉婷;王全喜;陆薇
3.植物叶表皮永久制片技术的改进 [J], 秦卫华;汪恒英;周守标
4.易卷曲叶表皮制片技术(NaOCl法)的改进 [J], 洪亚平;陈之端
5.一种禾本科植物鲜叶下表皮制片方法 [J], 杨虎彪;李晓霞;罗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PLC法测定植物大黄提取物中蒽醌类化合物含量

HPLC法测定植物大黄提取物中蒽醌类化合物含量曾梦;王建明【摘要】为了使植物染料大黄可以作为商品染料使用,选用一定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对大黄染料进行回流法提取,提取液经过过滤、离心、旋蒸后应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干燥成固体,最后应用HPLC法测定了植物染料大黄固体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干燥后大黄染料呈棕褐色固体,质地疏松;固体中含有大黄素1.31%,大黄酚0.86%,大黄素甲醚0.25%,芦荟大黄素0.06%,大黄酸0.02%.经过验证,这5种蒽醌类化合物可以上染羊毛.【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7(045)010【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HPLC法;蒽醌类化合物;植物染料【作者】曾梦;王建明【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3.5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甘燥根及根茎,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毒性低、应用广泛、安全[1]。
大黄的根茎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
无机成分主要包含无机盐和20多种元素,有机成分可分为5大类:蒽醌衍生物、芪衍生物、萘衍生物、鞣质及其相关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等[2]。
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及芦荟大黄素等[3-4],这5种蒽醌类化合物均为有色物质。
大黄主要产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
本文选用的大黄产于西藏地区,根茎肉质肥厚、呈圆柱形,外皮表面呈黄棕色,断面呈橙黄色,有纵横皱纹。
大黄根茎中含有黄色染料色素,它溶于水和乙醇,如果只采用水作为提取剂,其中有许多有色物质水溶性较差,提取效果不佳,所以选用乙醇-水混合液作为提取剂[5]。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属升华干燥,是将含水物料预先冻结,然后使之在真空状态下升华的一种方法,经冷冻干燥的物品,其原有的生物、化学特性基本不变,易于长期保存,加水后能恢复到冻干前的形态,并且能保持原有的生化特性[6]。
大血藤叶片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大血藤叶片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李钧敏;虞优优;金则新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28)001
【摘要】目的:探讨大血藤叶片提取物抑菌作用;方法:采用70%乙醇、60%丙酮及沸水三种溶剂对大血藤叶片进行提取,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菌株,以平板二倍稀释法统计MIC,以试管二倍稀释法计算MBC,以菌落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结果:显示大血藤叶片三种溶剂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沸水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次是60%丙酮提取物,再次是70%乙醇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沸水提取物MIC90为25mg/ml,60%丙酮提取物MIC90为100mg/ml,,70%乙醇提取物MIC90为200mg/ml.大血藤叶片沸水提取物随着浓度的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明显下降,最低杀菌浓度(MBC)为500mg/ml.结论:大血藤叶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李钧敏;虞优优;金则新
【作者单位】台州医学院,台州,317000;台州医学院,台州,317000;台州医学院,台州,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甜葫芦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J], 范宏;朱珠;连奎;许丽丽;王敬涵
2.断血流不同方法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唐胤泉;祝浩东;陈马兰
3.黔产金银花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J], 俸婷婷;陈丽
4.樟树叶片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J], 甘聃;陈功雨;熊健;姚苗
5.黄芩提取物在体内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宿静;扈瑞平;杨丽敏;吕金辉;邓凤;娜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可清《提高免疫还是抑制免疫:中国医学的解决方案》25届世界哲学大会入选论文

人工智能将淘汰专家教授:黄可清与紫东太苏对话录(11)《医学篇》摘要:本文首先从生物的进化说起,植物和动物在应对寒冷时,分别采用:提高免疫和抑制免疫的方法。
在医疗介入中,过度提高免疫和抑制免疫对人体的伤害。
中国医学(汉方医学)在治疗中,将提高免疫和抑制免疫两种疗法完美结合,在取得最大疗效的同时将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小,使人体恢复免疫自调节!关键词:生物进化、提高免疫、抑制免疫、中国医学(汉方医学)、免疫自调节。
1.从生物的进化说起大型乔木适应寒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进化成针叶树,一种是落叶过冬。
针叶与空气接触面积小,拥有厚实、多蜡的角质层,既抗寒、又保持水分抗干旱。
针叶通常含油量高,使其比阔叶更抗冰冻。
进化成针叶林,就是提高免疫的方式。
阔叶乔木为了适应寒冷,采取落叶的方式过冬。
树木落叶以后实际上进入了休眠期,树枝上的芽孢都处于封闭状态,有效防止霜冻伤害。
落叶树的生存方法,采取的就是抑制免疫亢奋的方法。
而常绿阔叶林只能在温暖的地方生存,越往热带树叶越大,热带叶面巨大的常绿阔叶树,在亚热带就不能生存。
茶叶树原产于温暖湿润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种常绿乔木。
在向北繁殖的过程中,为了抵抗寒冷,逐渐退化成一种小灌木,越冷的地方树型越小、叶型越小,使其最多可以抵抗一10℃的气温。
茶树采取的也是抑制免疫的方法。
——动物的生存之道更是如此,冷血动物选择的是抑制免疫;而北极熊、海豹是靠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来抵御寒冷,是提高免疫的方式!2.人体的免疫调节人体为了抵抗高温,进化成薄薄的皮肤,大量汗腺连通汗孔,通过出汗来散热。
而狗就只能趴在阴凉处,吐着舌头喘气来散热。
人类这一功能也有缺陷,就是比很多动物都不耐寒!人在受寒以后,会发烧。
轻中度的发烧不可怕,这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工作!但是高烧会对人的生理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这个时候就需要抑制免疫了。
但是,过度抑制免疫,同样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广义的说,使用激素(比如肾上腺素)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也是提高免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叶藤黄叶片角质层的酶分离技术3王博轶 冯玉龙3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昆明650223)摘 要 角质层运输特征的研究在生态学、环境和农用化学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好地分离角质层是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前提。
本文以生长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大叶藤黄为材料,探讨了角质层的酶分离技术。
结果表明,30℃时用2%(w/v ),p H 310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溶液浸泡大叶藤黄叶圆片9h ,叶圆片边缘角质层分离,浸泡5d 可分离到完整的角质层,角质层在硼酸盐缓冲液(0101mol ・L -1,p H 910)中充分浸泡数日去除石炭酸,空气中干燥,室温下于聚乙烯的盒子保存备用。
关键词 角质层,酶分离,大叶藤黄,西双版纳中图分类号 Q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4)03-0141-03E nzym atic isolation of leaf cuticles of Ga rcinia xanthochymus .WAN G Boyi ,FEN G Yulong (Kun 2ming Devision ,Xishuangbanna T 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4,23(3):141~143.Investigation of cuticular transport physiolog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agrochemical research.Isolation of intact cuticles is a crucial prerequisite for these studies.Relative studies have not been seen in our country.The method of enzymatic isolation of cuticles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K ey w ords plant cuticle ,enzymatic isolation ,Garcinia x anthochym us ,Xishangbanna.3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项目。
33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3-03-19 改回日期:2003-05-061 引 言角质层是植物叶表面由角质和蜡质组成的膜状结构,并由果胶质连结,覆盖在表皮细胞外表面的细胞壁上,对植物起着机械防护和失水保护的作用。
角质层运输特征的研究在生态学、环境和农用化学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生长在大气环境中的植物来讲,角质层是一个防止非可控的水分丢失的屏障[4]。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气孔将会关闭,角质层蒸腾的速度决定了植物丢失到大气中的水分的量。
角质层的透性可以影响植物对雾露水、农药、微肥等的吸收。
喷雾到叶片表面的农用化学品必须要穿过角质层才能到达它的作用位点[1]。
在生态毒物学方面,为了估算沉积在叶片表面的环境中有毒的化学物最终的吸入量,测量角质层的通透性是很有必要的[9]。
而要研究角质层的这些特征,完好地分离角质层是重要的前提。
为探讨全球环境变化导致的雾露水减少对该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的影响,作者研究西双版纳地区热带植物对雾露水吸收能力的差异,分离了大量植物的角质层,本文介绍角质层的酶分离方法,快速、灵敏且操作简单。
2 材料与方法以生长在西双版纳沟谷林中的大叶藤黄(Garci nia x anthochym us )为材料。
试验时取相近环境中相近年龄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打孔得到直径15mm 的叶圆片,随机分组,每组20片。
进行如下处理:(1)不同酶浓度处理:以0101mol ・L -1柠檬酸盐缓冲溶液(p H 310)配成015%、1%、2%、3%、5%、8%(w/v )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溶液,30℃下浸泡叶圆片;(2)不同p H 值处理:分别以0101mol ・L -1、PH 为310、315、410、415、510、515、610、615、710的柠檬酸盐缓冲溶液配成2%(w/v )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溶液,30℃下浸泡叶圆片;(3)不同温度处理:以0101mol ・L -1柠檬酸盐缓冲溶液(p H 310)配成2%(w/v )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溶液,分别于15℃、20℃、30℃、40℃下浸泡叶圆片。
每一处理3个重复,各参数均以平均值加减1个标准误差表示,用t 检验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P <0105,差异显著。
本文以用解剖镊子能剥离开叶圆片边缘角质层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4,23(3):141~143(而不是角质层完全分离脱落)为标准判断角质层分离与否。
3 结果与分析在酶浓度为2%(w/v )、p H 310、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叶圆片刚刚浸泡时浮于溶液表面,溶液慢慢由叶圆片四周向中间渗透,可观察到四周颜色变深,中间较浅。
随着溶液的渗透,叶圆片逐渐下沉变软,浸没于溶液当中。
约9小时后,20个叶圆片边缘角质层几乎全部分离。
继续浸泡约5天后,整个叶圆片颜色完全变深,角质层基本完全分离。
这时,可用镊子夹住角质层边缘,轻轻撕下,有些则可自动脱落。
分离后用去离子水洗以除去粘附的细胞碎片。
增加酶浓度可以减少分离角质层所需的时间(图1)。
酶浓度小于2%时,随浓度的增加,角质层分离所需时间减少较快;而当酶浓度大于2%时,对角质层分离所需时间的影响则不很明显。
2%的酶浓度较合适,此浓度下大约9小时后角质层可分离。
图1 酶浓度(w /v)对分离大叶藤黄叶片上表皮角质层所需时间影响Fig.1 E ffect of enzyme concentration (w /v)on the time required toisolate the upper epidermis cuticle of Garcinia xanthochymus leaves 注:数据点为平均值±标准误(n =3),下同。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浓度处理间性差显著异(P <0105) 叶圆片浸泡3h 时还无角质层分离,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角质层分离的叶圆片增多,9h 后p H 310的酶液中的20个叶圆片角质层几乎全部分离(图2)。
酶液的p H 对角质层的分离速度有显著的影响,浸泡相同时间后,p H 值越低角质层分离的叶圆片数量越多,9h 后p H 310、315、410、415、510、515、610的酶液中角质层分离的叶圆片数分别为1916667±013333;1616667±013333;15±015774;1216667±013333;11±015774;613333±013333;013333±013333(图2)。
延长浸泡时间,p H 615的酶液中大叶藤黄叶片角质层也能分离,这与Sch nherr [8]的结果不同,p H 610条件下榕树叶片角质层已不能分离。
p H 710时,即使浸泡时间再长大叶藤黄叶片角质层也不会分离。
图2 pH 对分离大叶藤黄叶片上表皮角质层所需时间的影响Fig.2 E ffect of pHon the time required to isolate the upper epidermiscuticle of Garcinia xanthochymus leaves 角质层分离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温度较低时(15℃~20℃)增加较快,温度较高时(20℃~40℃)增加速度变缓(图3)。
图3 温度对分离大叶藤黄叶片上表皮角质层所需时间的影响Fig.3 E 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time required to isolate theupper epidermis cuticle of Garcinia xanthochymus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温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 <0105)4 讨 论角质层酶分离过程中,一些酸性化合物如石炭241 生态学杂志 第23卷 第3期 酸、脂肪酸,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并被角质层吸收,被吸收的石炭酸会影响角质层透性[8]。
这些物质的释放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故在角质层酶分离过程中应尽量缩短叶圆片的浸泡时间,以减少这些物质对角质层透性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增加酶的浓度(图1),降低酶溶液的p H值(图2)和升高温度(图3),均可加快角质层分离速度,这与Sch nherr[8]的结果是较一致的。
2%(w/v)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浓度,p H310,30℃条件下可以较好地分离大叶藤黄成熟叶片的角质层,在此条件下也能较好地分离黄花胡椒、红雾水葛成熟叶片的角质层(结果未列出)。
角质层分离所需时间与植物种类和叶片年龄紧密相关,黄花胡椒、红雾水葛叶片角质层分离明显比大叶藤黄快,1%酶浓度下榕树叶片角质层分离速度明显比大叶藤黄快[8]。
增加酶浓度可以减少角质层分离所需时间,但酶浓度大于某一值时,酶浓度的效应不显著(图1),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酶浓度。
研究表明,40℃到50℃之间角质层会发生相变,引起水分通透性的不可逆转的增加[6,7],故分离角质层时温度不能高于40℃。
降低酶溶液的p H可以加快角质层分离速度(图2),但分离角质层时p H不能低于310,因p H低于310时角质层中的一些物质不稳定[3]。
在p H310的条件下角质层分离快,细胞内释放出的石炭酸等不能电离,角质层对它们的吸收较少[8],分离到的角质层结构、透性及表面的石蜡层均未受到分离过程的影响。
为去除石炭酸等对角质层透性的影响,分离下来的角质层需在硼酸盐缓冲液(0101mol・L-1,p H 910)中充分浸泡数日,期间定期更换硼酸溶液。
取出角质层于空气中干燥,并于室温下存放于聚乙烯盒中,3个月后可以用于角质层透性测定(新分离的角质层的透性比其实际透性高[2])。
室温下将角质层放于氯仿/甲醇(1:1)中10分钟,可去除其表面的蜡质[5]。
在叶圆片的酶液浸泡过程中,溶液很容易长霉。
15℃时,长霉较慢,当温度高于20℃时,浸泡1至2天,肉眼即可观察到霉菌。
为抑制霉菌的生长可在酶溶液中加入叠氮化钠等,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其它无菌操做技术。
参考文献[1] Hull HM.1970.Leaf structure as related to absorption of pesti2cides and other compounds[J].Res.Rev.,31:1~150[2] K irsch T,et al.1997.Cuticular permeability of the three treespecies Prunus laurocerasus L.,G ingo biloba L.and J uglans regiaL.: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intactleaves,isolated cuticles and reconstituted cuticular waxes[J].J.Ex p.Bot.,4:1035~1045.[3] Riederer M,Sch nherr J.1984.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 of(2,42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in plant cuticlesⅠ.Sorption in thecuticular membrane and its components[J].Ecotoxicol.Envi2ron.S af ety,8:236~247.[4] Riederer M,Schreiber L.2001.Protecting against water loss:anal2ysis of the barrier properties of plant cuticles[J].J.Ex p.Bot.,52:2023~2032.[5] Sch nherr J.1976.Water permeability of isolated cuticular mem2branes:the effect of cuticular waxes on diffusion of water[J].Planta,131:150~164.[6] Sch nherr J,Eckl K,Gruler H.1979.Water permeability of plantcuticles: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diffusion of water[J].Plan2ta,147:21~26.[7] Sch nherr J,Merida T.1981.Water permeability of plant cuticu2lar membranes:the effect of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on perme2ability of non2isolated cuticles of onion bulb scales[J].Plant,Cell Envi ron.,4:349~354.[8] Sch nherr J,Riederer M.1986.Plant cuticles sorb lipophilic com2pounds during enzymatic isolation[J].Plant Cell Enviorn.,9:459~466.[9] Sch nherr J,Riederer M.1989.Foliar penetration and accumula2tion of organic chemicals in plant cuticles[J].Rev.Envi ron.Contam.Toxicol.,108:1~70.作者简介 王博轶,女,1978年出生,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