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合集下载

艾滋病病感染与流动人口的关系与预防

艾滋病病感染与流动人口的关系与预防

艾滋病病感染与流动人口的关系与预防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损害的严重疾病。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对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传播和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病感染与流动人口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艾滋病与流动人口的关系流动人口是指居住在非户籍地或在外地且移居频繁的人群。

他们的流动性使得他们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性伴侣,增加了感染HIV的风险。

下面是艾滋病与流动人口关系的几个重要方面:1. 性传播: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发生性行为是最主要的HIV传播途径。

长期离家的工人、农民工以及流动妇女往往面临诸多心理、社会和经济困境,导致他们在性行为中缺乏保护措施,增加了感染HIV的风险。

2. 注射药物滥用:流动人口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

这一群体通过共用注射器等行为,增加了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3. 垂直传播:流动人口中的感染者在流动过程中可能会妊娠或分娩,将HIV传给其胎儿或婴儿。

儿童感染AIDS的比例在流动人口中较高。

二、艾滋病病感染流动人口的预防措施1. 促进健康教育:加强关于艾滋病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健康教育应包括性教育、安全用药用具的使用以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2. 提供便捷的检测和治疗服务:建立适应流动人口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机制,提供快速、便捷的检测服务,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者。

此外,应建立健全的HIV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追踪管理机制,确保感染者能够持续接受治疗。

3. 加强安全用药用具分发: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安全用药用具发放,如安全套和消毒器具等,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目的对流动人口中存在的艾滋病问题和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方法选取本地区的1000例流动人口,对1000例流动人口所存在的艾滋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一定的艾滋病健康预防干预措施,对流动人口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本地区中流动人口所存在的艾滋病问题主要表现为感染人数急剧增加、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贫乏、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增加、艾滋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难度增加四个方面。

同时,经有效健康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1000例流动人口在预防干预后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与干预前相比较提高了25.8%,干预前后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健康干预的方法,这对流动人口在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和减少艾滋病的感染上有着重要的价值。

标签: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格局分析,目前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都在不断的攀升,以此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于此同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和蔓延还呈现着由农村向城市,从吸毒、卖淫等这些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迅速传播的趋势[1]。

在艾滋病的传播中,由于流动人口的自身素质和流动性都比较大,以此导致着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成为了艾滋病传播中的高危人群。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加强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和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地区的3家工厂、1个农贸市场和2个建筑工地为抽取对象,随机抽取其中的1000例流动人口。

1.2方法首先采取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从文献、网络、医院等方面对当前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中的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根据流动人口中所呈现的这些艾滋病问题进而采取一定的预防干预措施。

针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主要为健康干预的方法,此预防干预措施所采取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的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录像、以课题组专家讲授的方式听取关于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的讲座、下发艾滋病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的方法,以及在以上三种单一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继续采取其他的措施进行复合性的干预,此四种方式进行[2]。

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6 1 . 1 l 9 / 6 , 大部分 为 已婚 男 性 青 壮 年 农 民l 5 ; 石 家 庄 市
截止 2 0 0 8年 底 , 共 报 告 HI V/ A I DS 3 8 1例 , 6 2 . 7 3 为流 动人 口, 感 染 者 以性 传 播 为 主 , 男 性 青 年 居 多 ; 成都 市 1 9 9 2 —2 0 0 6年 间共 发现 HI V/ AI D S 1 3 1 9例 , 流动人 口占 5 2 . 5 4 E ? 3 。综 上 所述 , 我 国 HI V 感 染 者
高, 与艾 滋病感 染 者一 起 吃饭 、 共用碗筷、 与 艾滋 病 感
体伴 随着 改 革 开 放 的大 潮 兴 起 、 发展 、 壮 大 。 由于 脱
离 原户 籍所 在地 、 绝 大 多数 为 处 于低 端 劳 动 力 市场 就
业 等特 点 , 流动 人 口群 体在 医疗 卫 生保 障方 面 较其 他
流 动人 口在 我 国是 一 个 庞 大 的特 定 群体 , 这一 群
虽然 近年来 开 展 的 防 治 知 识 宣 传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提 高 了该 人群 的认 知水 平 , 对艾 滋 病 3个 传 播 途 径知 晓率 有所 提 高 , 但 对 于 非 传 播 途 径 知 识 的错 误 认 识 率 较
时, 仍有 大 部 分 人 难 以判 别 l _ 8 昆 明市 调 查 显示 , 流 动 人 口中对 于艾 滋 病 的 基 本 认 识 程 度 较 高 , 9 8 . 1 3
在 艾滋 病 传 播 上 扮 演 了 重 要 的角 色 口 ] 。流 动 人 口的
数 量 和流 动范 围 的扩大 , 是 HI V/ AI D S流 行加 剧 的重

阳泉市城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调查

阳泉市城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调查
查 分 析 .中 国 妇 幼 保 健 杂 志 , 2 0 1 1 , 2 6 ( 9 ) : 1 4 3 6 . [ 3 ] 张建勤 , 王改娥 , 金鑫 , 等. 1 0 5 4名婴 幼 儿 体 内 五种 微 量 元 素 检 测分析. 中 国 妇 幼保 健 杂 志 , 2 0 1 2 , 2 7 ( 3 ) : 4 7 3 . [ 4 ] 王惠珊 , 刘欢欢 , 刘 纪平 , 等. 儿 童 早 期 综 合 发 展 项 目婴 儿 期 培 训教材 . 北京: 卫生 部 妇 幼 保 健 与 社 区卫 生 司 , 2 0 0 5 : 9 1 — 9 3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0 7 )
它们具有竞争性 抑制作 用l 4 ] , 所 以 血 铅 高 时 提 高 膳 食 和 药 物 中 的钙 铁 锌 的 补充 , 可 降 低 铅 的吸 收 。
参 考 文 献
[ 1 ] 杜文冉 , 王平, 崔立华 , 等. 儿 童佝 偻 病 与 微 量 元 素 的 关 系 . 中
国妇 幼保 健 杂 志 , 2 0 1 2 , 2 7 ( 2 ) : 2 3 1 .
孩子 体内微量元素水 平不 低而 忽视 了症状 的存 在 , 所 以医
务 人 员要 分 析 其 原 因 。实 验 室 检 查 结 果 只 能 反 映 孩 子 一 段 时期 的情 况 , 而 小 儿 临床 表现 是 不 断 变 化 , 一 旦 近 期 有 症 状
的, 随之体 内钙 、 铁、 锌含 量 也会 有 所 变 化。据 文献 [ 1 ] 报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应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如公安部门对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劳动部门对外来劳动力的培训用工管理计划生育部门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卫生部门对流动人口的预防与疾病管理等还应发挥工会妇联产业协会性病艾滋病防治组织等各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预防控制

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预防控制

流 动 人 口在 国 际 上 有 不 同 的 称 谓 : 当 一部 分 为 文盲 或 半 文 盲 。 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 北京 102 00 1
22 地域 分 布 和 流动 时间 特征 .
较低 的 工 作 ,很 难 真 正 融 入 到 当 地 的 社
在 流 动范 围方 面 流动 人 1主要 以省 内 会 生 活 中 ,容 易 被 忽 视 和 排 斥 。 工 作 条 3
Chn s rma y He l r , o 9 39 : 3 4 ieeP i r at Ca e 2 o ,2 ( ) 4 _ 5 h
Ab ta tC re t ,C i a S HI p d mi h sb e p e d n r m ih r k s b p p lt n t c mmo o u ain a d t e r l h t s r c u r nl y h n ’ V e i e c a e n s r a i g fo h g i u - o u a i o o s o n p p l t n h o e ta o t e f ai g p p l t n h s p a e u n h s p o e s i g v n mo e a d mo e a tn in h o t o u ai a ly d d r g t i r c s s i e r n r t t .W i h e e o me t o u c n my h l n o i e o t te d v l p n fo r e o o ,t e h
病病 毒感染 者和病 人约 7 0万 人 f5万 ~ 口 ;流 动人 口( o t gp p lt n 这 个 概 部 地 区到 东部 沿海 地 区 。在 流动 的时 间 方 5 l n f ai o ua o ) i  ̄ 年 8 万人 ) 5 ,全 人 群 感 染 率 为 00 %(. %~ 念 主 要 应 用 于 我 国 ,特 指 人 们 在 没 有 改 面主 要 以 4 6个 月 的短 期流 动和 大 于 1 . 5 0o 4

艾滋病预防知识在移民与流动人口中的传播

艾滋病预防知识在移民与流动人口中的传播

艾滋病预防知识在移民与流动人口中的传播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衰竭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在全球人口迁徙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移民与流动人口成为艾滋病防控的重要群体。

因此,艾滋病预防知识在这一人群中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宣传、医疗服务及社区支持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从而促进防控工作的开展。

一、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艾滋病预防的首要环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移民与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的普及。

首先,可以在入境和出境检疫处设立艾滋病宣传点,张贴宣传海报并播放相关预防视频,提醒移民人员注重健康防护。

同时,也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播放宣传短片或出版相关知识手册,以提高移民人员的防控意识。

此外,针对不同移民群体,可以定制化宣传物品,如印制宣传册、发放宣传手册、提供多语种宣传资料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二、医疗服务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传播离不开医疗服务的支持。

移民与流动人口常常面临着居住不稳定、经济困难、语言障碍等问题,因此,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在移民人口密集地区设立专门的艾滋病检测点,提供免费、隐私保护的检测服务,并设立艾滋病咨询热线,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问题解答。

其次,在移民集中的社区卫生中心或诊所设立艾滋病预防门诊,定期开展艾滋病知识宣讲活动,组织相关培训,并提供免费或优惠的药物和防护用品发放,以便移民人员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

三、社区支持为了提高移民与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接受度和积极参与度,社区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组建由社区居民、志愿者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艾滋病教育团队,为移民人员提供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培训课程和疾病预防运动等活动,以增加他们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

此外,社区支持还应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

由于移民与流动人口在新环境中常面临着文化冲突、孤独等问题,需要得到相应的心理支持。

规定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多少以上

规定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多少以上

规定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多少以上
规定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90%以上。

国家要求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发适宜的宣传材料,提高信息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开展艾滋病疫情信息交流与警示、感染风险评估、在线咨询等活动,增强宣传效果。

对于流动人口、青年学生、老年人、出国劳务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当强化艾滋病感染风险及道德法治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行为。

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挑战

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挑战

3、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定期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患 者。
4、提高知晓率: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 知水平,使他们了解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5、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流动人口往往面临着多种压力和困难,容易产生 心理问题。应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五、结论
国家畜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关系到公共卫生和农业生产的安全与发展。尽管我 国在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高度重视该问题。未来,应继续加强政策 制定与实施、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提高防控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 全。
广大养殖户、消费者和社会大众要共同和重视畜血吸虫病防控问题。只有形 成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有效降低畜血吸虫病的感染风险,为我国 的公共卫生和农业生产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防控研究进展
近年来,艾滋病防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疫苗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疫苗已成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 段。目前,全球有多款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些疫苗已显示出一 定的保护效果。
2、药物治疗: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发展,艾滋病已从致死性疾病变为 可管理的慢性病。目前,全球已有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上市,能有效降低病毒 载量和延缓病情进展。
参考内容
国家畜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及防控 进展
国家畜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严重危害着公共卫生 和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国在畜血吸虫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 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介绍国家畜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和防控现状,以期引起广大 读者对该问题的和重视。

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摘要:艾滋病是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传染病,在1985年在中国出现艾滋病后,我国的艾滋病发生率出现快速增长。

艾滋病是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进行传播的。

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随着艾滋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学者发现,不断增长的流动人口会促进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因此,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作一综述讲解流动人口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艾滋病是一种由HIV病毒感染的感染病,艾滋病具有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潜伏期,艾滋病的发病年龄大约在18岁到45岁。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从而促进了艾滋病的发生率的增加[1]。

本文作一综述讲解流动人口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1 流动人口的概念由于人口流动的过程,原因,结局不同,产生了很多与流动人口相近的概念,为了进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明确这些概念。

1.1移动人口一般泛指由于安全原因或者各种职业的原因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动的人,这些中包括外出旅游的人,司机,难民,国际移民等情况,移动人口中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

1.2流动人口一般用于中国,特指在没有改变户口的情况下,到户口所在地之外的地方进行社会服务,务工,经商等经济活动,这种情况又叫“人户分离”[2]。

但是流动人口将上学,旅游,从军,探亲,访友等情况排除。

1.3迁移人口或者移民在我国一般指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运动,运动的目的是重新选取定居的地点,这个过程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非合法的,可以是志愿的,也可以是非志愿的。

在我国,迁移需要伴随户口的改变,其中包括复员,调动工作,上学,参军等。

2 现阶段流动人口的特征我国的流动人口中在男性居多,大多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有41%的流动人口为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有41%的流动人口为初中文化程度,有18%的流动人口为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

中国特殊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中国特殊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3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2008NO.24CHI NA FOREI GN M EDI CAL T REAT M E NT综述当前,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广泛,自从1985年,中国发现第1例艾滋病人后,艾滋病在我国也蔓延迅速,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

在中国,我们把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分类:流动人口、同性恋和性工作者。

本文试通过对流动人口、同性恋和性工作者的综述,指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1流动人口在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中,全世界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者们已共同认识到,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中国也不例外。

这一部分将从流动人口的概念、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艾滋病对我国流动人口的威胁及其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1.1流动人口的概念(1)流动人口(floating popula tion)。

这个概念目前主要用于中国,它特指人们在没有改变原居住地户口的情况下,到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从事务工、经商、社会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即所谓“人户分离”,但排除了旅游、上学、访友、探亲、从军等情形。

如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对农村的同一乡(镇)或者城镇的同一县(市)之内流动不在管理之列。

(2)迁移人口或移民(migr a nt population)。

在中国,迁移不同于流动,通常应伴随着原居住地户口改变到新居住地户口,包括上学、调动工作、参军、复员等。

以下所指“流动、流动人口”则引用“人户分离”的概念。

1.2现阶段流动人口的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数不断上升,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资料推算,我国流动人口共有5349.7万。

1.3艾滋病对流动人口的影响相对固定人口而言,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人口的流动本身与艾滋病并无因果关系,而是人口流动与艾滋病病毒传播因素相结合,才真正导致了艾滋病病毒的加速传播。

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预防挑战与应对策略

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预防挑战与应对策略

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预防挑战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流动人口在社会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感染风险也不可小觑。

这给艾滋病的预防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减少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

本文将分析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预防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预防挑战1. 缺乏艾滋病知识和意识流动人口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他们在艾滋病预防知识上的了解相对匮乏。

许多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感染后果以及预防措施缺乏正确的认识。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时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容易陷入高危行为。

2. 高危行为的增加由于流动人口生活不稳定,往往面临着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压力。

这使得一些流动人口很容易陷入不安全的性行为,例如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同时,有些流动人口也可能通过注射毒品等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

这些高危行为使得流动人口中艾滋病感染率升高。

3. 社会歧视与融入困境流动人口往往在城市中居住在较为拥挤的环境中,他们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歧视与排斥。

这种歧视和排斥使得流动人口很难融入当地社区,也会影响他们寻求艾滋病防治服务的情愿。

在这种情况下,流动人口更容易被忽视,缺乏及时的艾滋病防治服务。

二、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预防应对策略1. 提供艾滋病教育与咨询服务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和咨询服务是关键。

宣传工作可以通过组织宣讲和发放宣传材料的形式进行。

重点内容包括艾滋病的知识、传播途径以及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预防方法。

此外,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电话咨询等远程服务,以扩大受众覆盖面。

2. 加强艾滋病防治服务网络建设建立流动人口专门的艾滋病防治服务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该网络可以由政府部门、社区医疗机构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共同组成。

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应提供流动人口包括艾滋病检测、咨询、防治药物配给等多方面的服务,以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关于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分析论文

关于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分析论文

关于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策略分析【摘要】流动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是导致艾滋病传播蔓延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剖析了流动人口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工作策略。

【关键词】艾滋病;流动人口;防治就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和传播规律而言,目前全球从事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多数专业认识普遍认为,流动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是导致其传播蔓延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基于我国人口总数庞大以及以外出务工为主的流动人口数量众多的特点,艾滋病已经成为了之于我国人口安全的一个非常具有威胁性的问题,其防治工作自然就成为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1]。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当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的年增长率为40%,其流行趋势居世界第14位并亚洲第2位,另外,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目前已超过2亿,其流动性与管理难度均有较大程度增加[2]。

基于此,加强对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特点的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1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特点1.1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人在流动人口中具较高检出率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当前已确定的hiv感染者当中,其中有相当部分均为流动人口,可见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了传播与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人群,且其检出率还有逐步增高和高危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趋势,因此,艾滋病所构成的威胁其影响范围愈来愈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1.2多数流动人口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了解诚然,我国在近些年加强了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水平,但很多地区仍停留在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层面,尤其是流动人口,由于难以稳定接受此方面的宣传教育,其所能掌握到的防治知识就更为有限,甚至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都未能有正确的判断标准[3]。

在这种情况下,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恐惧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表现均会更趋于不正常状态,进而可相对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与传播的几率。

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预防及控制

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预防及控制

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预防及控制作者:达争此吉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5期摘要:现如今,在我国的艾滋病(HIV)疫情已开始由高危人群逐渐扩散至一般人群。

在此疫情扩散期间,流动人口群体越发引人关注。

文章首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进行了阐述说明,之后着重对其HIV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科学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帮助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流动人口;HIV;防控流动人口属于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特殊群体,此群体随着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而一同壮大发展。

由于流动人口脱离原户籍所在地,大部分人的就业地域为低端劳动力市场,因此其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始终处于劣势状态中,进而成为地域HIV等传染性疾病侵蚀的弱势群体。

1流动人口的主要特点1.1一般人口学特点流动人口中主要组成为15~45岁的青壮年,其中15~19岁年龄段的青壮年女性要远多于男性。

大部分的流动人口未婚以及处于无配偶陪伴在旁的单身流动状态中。

另外,流动人口的文化水平较低,有超过一半的流动人口仅有初中文化,而有约1/4的人口为小学文化,剩余比例的人口文化水平未文盲或是半文盲。

1.2地域分布及流动时间特点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主要为处于省份范围内的跨县市流动。

而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向主要为由农村流向城市;由贫困地域流向发达地区;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域。

流动的时间段主要分为两种,即4~6月的短期及超过1年的长期流动。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流动还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春节等返乡探亲时期的流动较为频繁。

1.3在社会上的地位大部分的流动人口是经由农村流动至城市,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人从事技术含量低类工作。

这些流动人口难以融入至当地社会活动中,在人际交往生活中,易受到忽略及排斥。

流动人口的工作条件较差,且缺乏了必要的社会支持,在其心理上易出现较强的自卑感,其社会地位较低[1]。

2流动人口的HIV危险因素2.1 HIV基本知识缺乏,认知水平低近些年来我国对于HIV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量大幅度增加,流动人口对于此疾病的认知水平有所提升。

2024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结果的分析

2024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结果的分析

2024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结果的分析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流动人口在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健康风险,其中艾滋病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监测结果概述近年来,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数据显示,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这一趋势与流动人口的特点密切相关,如流动性强、居住条件差、卫生知识缺乏等。

同时,监测结果还显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尤其是男男性行为者群体中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流动人口通常面临着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他们往往从事低薪或无保障的工作,居住条件较差,无法享受基本的卫生服务。

这些因素限制了他们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服务的能力,从而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文化教育因素流动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导致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预防意识不足。

缺乏正确的艾滋病知识和防护意识,使他们在面对性行为等高风险行为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医疗服务因素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差,他们往往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

同时,医疗机构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排斥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医意愿和治疗效果。

防控策略建议加强宣传教育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同伴教育等方式,提高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和防护意识。

同时,加强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控的良好氛围。

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改善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可及性,为他们提供便捷、高效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艾滋病诊疗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消除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排斥现象,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医疗待遇。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流动人口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

在流动人口中防治艾滋病的措施

在流动人口中防治艾滋病的措施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59296投稿邮箱:sjzxyx88@·公共卫生与防疫·在流动人口中防治艾滋病的措施徐爱荣1,徐风丽2(1.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菏泽 274400;2.曹县仵楼镇卫生院,山东 菏泽 274400)0 引言众所周知,艾滋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不仅传播效率高,死亡率更是相当高。

由于流动人口普遍不能对艾滋病形成科学认识,再加之长期处于高危性行为环境中,这就使得流动人口极易携带艾滋病病毒并带动其流行,防治及管理难度也会相对增加。

1 现阶段流动人口中艾滋病流行现状1.1 艾滋病感染者中流动人口所占份额较大。

通过对可靠资料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已经感染艾滋病的患者中流动人口居多,在总体范畴中其所占比例普遍较大,在十个人中约有7个是流动人口。

在众多艾滋病患者中,流动人口比例的增加,促使其感染及流动身份限制了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他们往往会存在相应自卑感,在被忽视后,他们往往不会将自身情况真实反映出来,在缺少相应隔离措施后,不仅他们自身的感染程度会加剧,更会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相对的对这类人群进行管理难度也是相当大的[1]。

1.2 对艾滋病的认识较为片面。

由于流动人口大多为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之缺少对艾滋病的正确认知,这就使得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预防意识呈现弱化特点。

虽然在现阶段我国开展了大量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使得人们逐步加深了对艾滋病的理解,促使艾滋病防治水平有所提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也被人们所了解,但是关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人们却并不了解,错误认识也普遍较多。

1.3 流动人口中高危行为现象普遍较多。

流动人口中的大多数人在长期远离家乡、亲人的情况下,难免感到空虚及寂寞,这就导致的生活重心会在工作之外逐渐向性行为方向转移,因此,在流动人口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吸毒及卖淫嫖娼行为,还有部分人会有不同的性伴侣,婚外情现象也比比皆是,以上种种都属于高危性行为,这就增加了病毒传播及感染风险,且由于以上原因,流动人口在与伴侣发生性行为时往往不会使用安全套,该种保护意识一旦薄弱,再加之接受高危性行为服务,就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几率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传播将会更加便利,缺少自我保护,感染几率也会随之增加[2]。

官渡区流动人口中艾滋病防治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官渡区流动人口中艾滋病防治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的状态 , 处于性活跃期 。长期的工作 压力 、 单调 的生活方式 、
(L H ) P W A 已超过 1 0 0例 , 每年 新发 现 病例 以 2% 左 右 0 且 0
的速度 递增 。全 区 9个街 道均有 P WHA报告 , L 以城 市周 边
缺少必要 的休 闲娱 乐方 式 , 会造成 同居 , 与商业 和 临时性 伴
的现象 仍然 存在 。2 1 00年开 展的 暗娼 哨点 监测 和规模 估计 中, 流动人 口所 占比例 高达 9 %。由于从 事商业性行为 的人 5 员具有 隐蔽性 、 流动 性更 强 的特点 , 很难 持续 接受 到防 治艾
滋病 的相关信 息 。
所工作 。流动人 口以低 收入 为 主 , 但女 性在 发廊 、 摩 院和 按
能 。我 区美沙酮维持 治疗 门诊 5年共 累计入组 9 1例 , 中 0 其 流动人 口占 5 .% ; 6 7 共检测 出 H V抗 体确 认 阳性 1 8例 , I 2 流
场等。随着城 中村拆迁 、 新昆明建设 、 国际螺蛳 湾整体搬迁 , 大量 的流动人 口涌入官渡 区。他们 中 以青壮 年为主 , 年龄 在 l 4 5— 5之 间 , 大部分未 婚 , 即使 已婚也趋 向于无 配偶 陪 同的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7 0 6 (0 2 0 0 6 — 2 6 2— 39 2 1 ) 6— 7 1 0 融人到居住地 的社会 生活中 , 且多为 未婚或者 夫妻两地分 居
官渡 区自 19 9 5年发 现第 一例艾 滋病 病毒 感染 者 以来 , 截 至 2 1 底 , 现住 址 统 计 艾 滋 病 病 毒 感 染 者 及 患 者 0 0年 按
3 2 流动人 口中吸毒 人 员 占有 一定 比例 .

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整改报告

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整改报告

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整改报告一、背景介绍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我社区位于城市郊区,居民结构复杂,流动人口较多,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艾滋病防控意识,我社区于去年开展了一系列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然而,经过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整改。

下面对具体整改方案进行说明。

二、整改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艾滋病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核心内容,然而在去年的宣传工作中,发现了以下不足之处:宣传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受众群体不全面;宣传效果不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工作:(1)宣传内容多样化:组织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培训班、座谈会等活动,宣传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多种途径向居民传达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2)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宣传:根据居民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如对青少年群体加强性教育宣传,对老年人群体加强血液传播的宣传等。

(3)加强宣传效果评估:通过对宣传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居民的接收程度和满意度,及时调整宣传策略。

2.建立健全防治机制(1)成立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内部协作,做到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有序推进。

(2)制定健全防治方案:针对社区特点,制定详细的艾滋病防治计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和措施,确保每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艾滋病感染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提交工作情况报告,加强对感染者的跟踪和管理。

3.建立健全快速检测机制快速检测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在过去的工作中,社区缺乏快速检测的设备和人员。

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1)购买快速检测设备:投入一定资金购买艾滋病快速检测设备,提高社区艾滋病检测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2)培训专业人员:邀请专业医护人员前来培训社区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艾滋病检测能力。

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及控制研究

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及控制研究

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及控制研究摘要:在现代社会中流动人口成为了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对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口的关注,在流动人口之中进行传播也成为了当前预防艾滋病的一个难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对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问题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管理及检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将艾滋病的扩散渠道进行彻底的控制。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艾滋病对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威胁逐渐加重,对这一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就成为了政府当前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艾滋病的传播中流动人口属于高危人群,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对于这一部分的疾病传播载体来说,需要加强控制,使得艾滋病在全国范围内的增长都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管理,在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增强工作的全面性广泛性,防止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肆意蔓延。

一、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现代社会发展中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群体的不断壮大为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也增加了难度,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有必要对流动人口的特点进行仔细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当前人口流动与艾滋病持续增长的矛盾。

流动人口中年轻劳动力是主要组成人群,当前阶段的人口流动实质上是劳动力的流动,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处于15到45岁之间,年轻化也是人口流动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另外,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通常在初中以上,流动与不流动人口在文化程度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流动人口与其流出地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相比要高,而没有出现人口流动的家庭总体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

在人口流动的总体情况来看,非举家流动占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群体中夫妻共同流动是比例较大的,而带上子女一起流动的则比较少见,举家流动的情况也比较少。

此外,流动人口的收入普遍较低,之所以产生人口的流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经济上的限制,不仅如此,人口收入在区域分布上的差别也是比较明显的,在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流动人口的收入是比较高的,相反欠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收入是比较低的,即使两个区域的人口从事的是相同的工作这种差异依然存在,而且在流动人口中还通常会存在工资被克扣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该文对我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进行描述,论述了流动人口与艾滋病的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

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一直都是我国医学界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患病原因主要是以性传播为主,而患上艾滋病的主要人群是城市的流动人群,所以需要进行针对性开展预防和监控工作。

标签: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进入到城市中工作,成为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中坚力量。

而对于流动人口的卫生健康,则往往过于忽略。

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务工人员而言,首先他们个人缺乏一定的卫生知识理念,而且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低,疾病预防观念缺失,对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也是目前城市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文就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 流动人口的多重定义1.1 移动的人口流动人口可以解释为移动人口(mobile population),这层释义主要是来源于国际的普遍称呼,因为其主要代指的是用于一些人口的特殊移动,即如因为行业因素(即如运输行业、商务行业等)、安全因素等特别因素导致的人口移动,所以对于流动人口来说,移动的范围往往较大,而且这种移动往往会伴有时间性和合法性两个特征[1]。

1.2 不定的人口不定的人口目前大部分出现在我国城市之中,其主要是指一些人员在没有变动自身原户籍的条件下,离开户籍所在地,去其他地方务工、经商或从事社会服务等经济活动。

但是需要去除一些“人户分离”特殊情况,即如旅游、上学、访友、探亲、从军等。

不过“人户分离”还包含一些特殊情况,即如时间过长或者空间过大,就会定义为人口流动。

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内容,如果人口流动发生在农村的相同乡镇或者县市的流动不属于其管理范畴。

1.3 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即是流动人口的最后一层释义,定义为人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外一个区域,也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释义。

而迁移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改变定居区域,以完成迁移过程。

而这一过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前提性,所以前提过程又可包含自愿性以及合法性的特性。

而对于我国来说,人口的迁移的定义与移动人口的释义需要进行完全区分,因为人口迁移一般是指在特殊条件下(即如学习、调动、参军、复原等)我国国民迁移到新的居住地进行生活[2]。

2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调查情况市场经济推动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对于城市建设也需要更多的人才以及劳动力,而更多的人口也流入城市以获取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根据国家发布的《关于流动人口的宏观调控研究》以及2014年我国1%人口抽样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流动人口人数大概是2.53亿左右,相比2013年人口数量增加了800万人左右,流动人口集中在上海、北京、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人口性别结构男性占大部分;同时以进城务工人员占据主要比例,人员年龄多集中于20~30岁左右的青壮年。

目前阶段对于全国性的流动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调查缺少,但是各省市对于自身区域的流动人口感染情况都具有明确的调查记录。

3 流动人口与艾滋病关联性流动人口属于一个特别的群体,区别于固定人口,流动人口与艾滋病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因为流动人口的流动过程会导致艾滋病病毒出现扩散,进而扩大发病的范围,所以需要重视。

而根据相关文献可知,目前流动人口发生艾滋病的问题,也体现在4点,第一点,普遍病人缺乏对于艾滋病的预防理念,即如对于我国务工人员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了解率较低,了解血液传播途径知识的人占比79%;而了解性传播途径知识的人占比84%;而在一些性服务工作者中,了解血液传播途径知识的人占比为73%;而了解性传播途径知识的人占比为78%。

第二点,患病多来源于高危行为,根据相关调查对云南省的各类发廊、酒吧性工作者进行暗访数据可知,80%的酒吧小姐以及83%的发廊性工作者表示提供性服务以及与男朋友发生性关系会使用安全套的占比分别为41.3%与11.7%,由此可见,大部分流动人员都存在高危行为。

深圳市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该市流动人口中,存在多性伴侣的病人占比为47.41%,而且对于第1次性行为的人员,对象为非配偶,则他患病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第1次性行为对象为配偶的人员。

而且针对这些艾滋病病人1年的性生活安全套使用频率,女性使用率要远远低于男性;类似的调查还有南充市的流动人口性行为调查,第1次婚前出现性行为的病人占比约为33.24%,而且在有多次性行为的病人中,有97.30%的病人都具有固定性伴侣,仅有1.20%病人具有暂时的性伴侣;但是若与暂时性伴侣发生性关系,选择不用安全套的病人占比高达12.90%,因而不使用安全套,也是目前流动人群患上艾滋病的一种高危行为。

第三点,性病和艾滋病是主要疾病,有调查针对云南省某县的1190位长途驾驶员进行检测,其中HIV阳性检出率为1.51%;另外调查则是针对1517位农村居民流动情况以及艾滋病感染情况,根据数据显示,具有外出流动的人员艾滋病患病率高达15.6%,而对于无外出流动人员的病人,患病比例为8.8%。

第四点,自愿检测率低,而根据目前我国社会情况看,大部分民众对于艾滋病病人群体存在严重的歧视,一方面认为事不关己;另外一方面则因为对于艾滋病感染特性的惧怕。

如我国大部分疾控中心以及医院都已经推行了免费的VCT检测,而根据对当地艾滋病病人的抽查结果显示,不愿意接受检测的病人已经占据了64.5%主要原因是害怕自己患病被他人知晓,最后受到他人的歧视[3]。

4 流动人口患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手段4.1 完善相关防控政策虽然目前我国对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患病预防具有一定的防控手段,但是防控力度以及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

可以通过法律体现出人口流动与艾滋病防治的权益和义务的关联,例如法律制定可以从3个角度入手。

第一个角度,需要明确相关的政府以及部门在艾滋病预防工作中需要履行的职责以及义务;第二个角度,需要制定好法律履行的规则以及预防的流程;第三个角度,则需要在法律方面为艾滋病病人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基础。

4.2 掌握流动人口规则对于我国流动人口的流动规律,“人户分离”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常态。

自1984年起,早在第3次人口普查,就出现了“人口流动迁移”的相关指标,自此以后人口迁移流动也是主要的调查指标。

所以,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则可以根据之前的工作内容了解,流动人口的规则特征,同时根据以上的流动人口规则进行政策制定。

4.3 落实宣传教育力度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大部分人员主要是来源于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艾滋病的知识理念。

所以需要对于农村流动人口加大对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力度。

同时保证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普及具有提前性。

所以需要对人员进行广泛以及深层的宣传,例如在各个中学学校普及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即可对农村青壮年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素质进行有效提升[4]。

4.4 强化高危人群干预根据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发病原因调查,其中主要是静脉吸毒以及卖淫嫖娼病人为高危人群。

对于高危人群干预需要借助国外成功的干预案例作为指导,同时还需要根据目前我国艾滋病人的患病原因、性别结构、年龄特征,还有我国的国情入手,强化艾滋病的试点建设,以保证对于艾滋病进行切断根源,降低其传播速率。

4.5 增强病毒流动管控因为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以及病人的数量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除了对于这些病人需要进行知识教育、心理教育以及医疗咨询服务,当然还需要强化对于艾滋病病人的流动管理。

首先需要强化对于民众的宣传工作,消除人们对于艾滋病的盲目歧视,同时提供更多的艾滋病病人人文关怀以及人权保障方法,最后还需要管控好艾滋病病毒的流动。

即如:根据艾滋病的传播特征之一,血液传播特点,对于血站采血过程进行严密监测,特别是对于献血人员的个人信息要进行严格把控,避免血库采集到携带病毒的血液,以为艾滋病提供传播途径,保护健康人群的安全;再例如针对性传播的途径,需要推行防治艾滋病方法,特别是需要针对同性恋人群进行普及,即如何使用安全套;如何保证性生活的健康安全等。

4.6 结合信息管理方式对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管控方法,还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的配合和优化进行,即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动态监控以及辅助管理理念对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检测进行实时录入。

而且管理还需保证其中的动态性,所以需要对流动人口的居住地、户籍地以及经过的区域进行监管,同时强化政府相关信息部门的信息数据库以及平台就建设,特别是要保证平台具有交流互动效果。

5 结语艾滋病本身属于人体的免疫机能缺陷引发的疾病,一般艾滋病的感染流程为,艾滋病病毒进入到健康人体,然后通过感染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同时进行快速的复制和传播。

艾滋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和速率,而且尚且未能发现有效的治愈策略,所以往往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也让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正常生活都受到巨大影响。

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医学界及政府部门进行重视和解决。

而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往往是艾滋病的一大不确定因素,因而也需要格外重视和管控。

而在该文研究中,主要提出了6种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即完善相关防控政策、掌握流动人口规则、落实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高危人群干预、增强病毒流动管控及结合信息管理方式。

其中需要格外重视的是落实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病毒流动管控及结合信息管理方式3个阶段,因为这将是预防艾滋病发生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1] 焦亚芹,回延良,路新利.安国市部分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需求评估[J].医学动物仿制,2015,4(4):462-463.[2] 朱海霞.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1(1):339-341.[3] 田翠翠,王华东,李辉,等.安徽省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1):34-36.[4] 李桂英,卢红艳,孙燕鸣,等.北京市多部门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2013,4(4):249-250.(收稿日期:2015-06-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