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该文对我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进行描述,论述了流动人口与艾滋病的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一直都是我国医学界研究的重点所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患病原因主要是以性传播为主,而患上艾滋病的主要人群是城市的流动人群,所以需要进行针对性开展预防和监控工作。

标签: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进入到城市中工作,成为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中坚力量。而对于流动人口的卫生健康,则往往过于忽略。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务工人员而言,首先他们个人缺乏一定的卫生知识理念,而且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低,疾病预防观念缺失,对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也是目前城市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就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 流动人口的多重定义

1.1 移动的人口

流动人口可以解释为移动人口(mobile population),这层释义主要是来源于国际的普遍称呼,因为其主要代指的是用于一些人口的特殊移动,即如因为行业因素(即如运输行业、商务行业等)、安全因素等特别因素导致的人口移动,所以对于流动人口来说,移动的范围往往较大,而且这种移动往往会伴有时间性和合法性两个特征[1]。

1.2 不定的人口

不定的人口目前大部分出现在我国城市之中,其主要是指一些人员在没有变动自身原户籍的条件下,离开户籍所在地,去其他地方务工、经商或从事社会服务等经济活动。但是需要去除一些“人户分离”特殊情况,即如旅游、上学、访友、探亲、从军等。不过“人户分离”还包含一些特殊情况,即如时间过长或者空间过大,就会定义为人口流动。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内容,如果人口流动发生在农村的相同乡镇或者县市的流动不属于其管理范畴。

1.3 人口的迁移

人口迁移,即是流动人口的最后一层释义,定义为人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外一个区域,也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释义。而迁移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改变定居区域,以完成迁移过程。而这一过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前提性,所以前提过程又可包含自愿性以及合法性的特性。而对于我国来说,人口的迁移的定义与移动人口的释义需要进行完全区分,因为人口迁移一般是指在特殊条件下(即如学习、调动、

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一: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二:2013年第一中学预防艾滋病工作计划莎车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预防艾滋病 工作计划 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中学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人群和中坚力量,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相应的课程,完成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为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各种优势,大力增强我校广大师生的预防艾滋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大预防艾滋病工作力度。根据县防艾办要求和相关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预防艾滋病工作计划。一、总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形式,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二、分目标: 初中: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进一步了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初中: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内容标准(6课时)教学内容: 1.艾滋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2)什么是艾滋病。 3)hiv/aids的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 (4)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 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②增强抵御不良行为和侵犯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③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所等场所打针、输液、穿耳、纹身等。 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2.艾滋病对人类社会(重点在个人及家庭)的危害。 3.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4.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 5.如何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6.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有关艾滋病流行情况、对人类社会危害的相关资料。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传播途径。 3.集体讨论哪些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4.小组活动,危险度分级(日常行为)辨别hiv感染的高危行为及预防措施。 5.角色扮演:拒绝不安全行为(包括吸烟、吸毒、酗酒、到不健康场所活动等)。 高中: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内容标准(4课时) 教学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以及艾滋病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危害。 2.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 3.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 4.吸毒与艾滋病。 5.无偿献血知识。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艾滋病的预防主题班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艾滋病的危害。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不可能传播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2. 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没有洲界,没有国界,更不认种族和肤色。1998年底,全世界累计已有47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5岁以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已超过400万。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至少已使近1000万的儿童成为孤儿。预计到 2020年,全球将有410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因失去母亲而变成艾滋病孤儿,并在为生存而挣扎!现在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已超过1300多万,占据了世界死因排位的第四位。仅在1998年一年中,就约有58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25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中国有84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八成是青壮年。这是多么触目我惊心的数字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个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该文对我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进行描述,论述了流动人口与艾滋病的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一直都是我国医学界研究的重点所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患病原因主要是以性传播为主,而患上艾滋病的主要人群是城市的流动人群,所以需要进行针对性开展预防和监控工作。 标签: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进入到城市中工作,成为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中坚力量。而对于流动人口的卫生健康,则往往过于忽略。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务工人员而言,首先他们个人缺乏一定的卫生知识理念,而且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低,疾病预防观念缺失,对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也是目前城市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就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 流动人口的多重定义 1.1 移动的人口 流动人口可以解释为移动人口(mobile population),这层释义主要是来源于国际的普遍称呼,因为其主要代指的是用于一些人口的特殊移动,即如因为行业因素(即如运输行业、商务行业等)、安全因素等特别因素导致的人口移动,所以对于流动人口来说,移动的范围往往较大,而且这种移动往往会伴有时间性和合法性两个特征[1]。 1.2 不定的人口 不定的人口目前大部分出现在我国城市之中,其主要是指一些人员在没有变动自身原户籍的条件下,离开户籍所在地,去其他地方务工、经商或从事社会服务等经济活动。但是需要去除一些“人户分离”特殊情况,即如旅游、上学、访友、探亲、从军等。不过“人户分离”还包含一些特殊情况,即如时间过长或者空间过大,就会定义为人口流动。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内容,如果人口流动发生在农村的相同乡镇或者县市的流动不属于其管理范畴。 1.3 人口的迁移 人口迁移,即是流动人口的最后一层释义,定义为人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外一个区域,也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释义。而迁移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改变定居区域,以完成迁移过程。而这一过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前提性,所以前提过程又可包含自愿性以及合法性的特性。而对于我国来说,人口的迁移的定义与移动人口的释义需要进行完全区分,因为人口迁移一般是指在特殊条件下(即如学习、调动、

国旗下讲话《《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国旗下讲话——《《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高一七班的张仙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每年的12月1日都被作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之后,艾滋病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据统计,近20多年来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病,一旦感染,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无药可救的,但是只要我们洁身自好,科学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患上艾滋病的,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要远离可导致性骚扰和性暴力的环境和场所,比如不要出入夜总会、歌厅;晚上不要单独外出;休息时间在网吧、游戏厅等场所不能玩得太晚等。 2、不和他人共用牙刷、不共用电动剃须刀,不吸毒品,不纹身,不纹眉,不纹唇线和扎耳朵眼,不和别人共用针头和注射器。不到消毒不规范无营业执照的医疗机构和诊所拔牙治牙。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一般性的接触,比如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学习用品,公用电话机,打喷嚏、咳嗽,蚊虫叮咬,游泳等均不会感染爱滋病。 老师、同学们:学校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传播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殿堂,加强对大家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保证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防止滋生新吸毒人员和毒品向社会扩散的一项重要措施。让我们一起

行动起来,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构建一道坚强防线,远离毒品、艾滋病,珍惜生命。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艾滋病从我做起》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 了解南充市、区两级多部门工作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多部门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为探索多部门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访谈提纲与流动人口管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深入访谈。结果共调查市、区两级25个单位49名工作人员。73.47%的政府工作人员基本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72%的部门开展了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防治工作,12%的部门不了解本部门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任务,16%的部门领导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各部门均缺乏专业人员和专项经费。结论南充市多部门工作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且开展了宣传教育工作,但对流动人口中艾滋病防治工作了解较低,无专业人员及专项经费。 流动人口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人群,低龄、低文化程度、流动性强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

征。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有自己的社区文化,但也接受着城市文化对自身的影响[1],一方面他们缺乏AIDS防治方面的常识,另一方面又有多性伴、低安全套使用率的现象,这使他们成为艾滋病病毒(HIV)的高危人群[2]。南充市作为跨省劳务输出大市,每年跨省外出务工人员达170余万人。据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库统计,至2008-12,南充市有流动史的HIV感染者已占报告总数的54.88%,流动人口中的HIV传播已成为该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以流动人口为重点对象,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解“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实施现状及成效,为国家制定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南充市疾控中心受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委托,对南充市及顺庆区两级政府多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现将访谈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来自与流动人口接触比较紧密的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包括市、区两级的卫生局、公安局、司法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工商

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操作规程 艾滋病病毒为血源性病原体,可通过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亦可通过职业接触传播。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艾滋病病人血液或其他潜在性传染物质,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屏障或粘膜屏障,导致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因此,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一、医务人员防护 1、预防职业暴露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护目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5、医务人员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放入利器盒,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电话报告感染管理科(8320),并到感染科找专家进行评估:

40期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

40期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 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 总第40期2003年6月第6期(总第40期)2003年6月10日出版 目录 防治动态 卫生部组织开展“2003年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103) 中美CDC完成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监测系统的联合评估(103) 儿基会项目官员、卫生部专家赴河南省上蔡县考察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104)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东南亚区域二期项目将在我国四省实施(104) 全国19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人对艾滋病最了解(105) 青年志愿者与佑安医院共建“爱心家园”(105) 各级工会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106) 省际交流 广东省将流动人口纳入艾滋病监测(106) 重庆市向同性恋者发安全套预防艾滋病(106) 湖南省提出遏制艾滋病五大方案(107) 一季度香港有52人感染艾滋病病毒(107) 国外信息 美国艾滋病防治策略(107) 美国科学家认为HIV-2病毒于1940年传给人类(108) 肯尼亚一些女性能天生抵抗艾滋病(109) 艾滋病成为南非头号杀手(109) 日本开发出高精度检测艾滋病病毒新方法(110) 南非获准艾滋病疫苗试验(110) 非洲艾滋病感染率下降(111) 英国性病传播速度惊人(111) 津巴布韦:艾滋孤儿祖母养(112) 短讯 新华人寿为医护人员提供艾滋病保险(112) 我国专家提取中草药有效成份治疗艾滋病(112) 凯莱英公司建抗艾滋病药物中间体生产基地(113) 活动预告 法国将在巴黎召开国际艾滋病学会大会(113)

卫生部组织开展“2003年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认真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加强艾滋病的监测工作,了解不同类别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和人群基数,掌握艾滋病流行现状并为流行趋势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为艾滋病防治措施和决策提供依据,卫生部疾控司组织了今年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计划,该项调查在对现有监测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开展感染率调查的人数约8万余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专家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吸毒人群、暗娼、有偿献血员、同性恋者、性病门诊就诊者、医院无关联检测等人群进行现场调查和血清学调查,性艾中心负责确定调查技术方案并对全国31个省市有关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该项调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卫生部疾控司) 中美CDC完成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监测系统的联合评估 为了确定如何加强中国HIV哨点监测系统和HIV实验室系统的工作,以及为中美合作艾滋病项目设计的实验室提供建议,2002年9月16日-27日,美国CDC的监测和实验室专家与中国CDC的同事一起对广东、江苏和山东的HIV监测系统进行了评估。这也是中国CDC和美国CDC合作艾滋病防治项目的一部分。日前,中美专家共同完成了评估报告。在报告中,专家们总结了HIV哨点监测、HIV和AIDS病例报告以及这三个省的HIV实验室检测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为如何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以及开展全球AIDS项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哨点监测方面,评估小组认为存在的问题有:现实中所用的调查方法与监测方案里的标准方法并不一致;在拘留所等地点进行的强制检验和医院等地进行的自愿检验所采用的检测标准不同;由于资金及人员不足,对哨点工作的核查有待加强。他们建议中国CDC应该与各省CDC监测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扩大哨点监测的覆盖面,同时在监测中纳入行为监测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评估HIV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率。 在病例报告方面,评估小组认为现有三种报告体系过于复杂,他们初步的意见是江苏省三合一的报告体系值得推广。小组还提出其它方面的建议,如提高病例报告系统的标准化程度,改进电子数据输入和管理;对保护病人的隐私给予更大的关注;重新总结对AIDS病例的定义;需要一个标准化的表格来收集临床、行为和危险因素信息。此外,评估小组还建议开展更多的HIV匿名检测和无关联检测,一方面可以消除HIV监测哨点和HIV/AIDS病例报告系统中数据的偏性,另一方面可以用很少的花费提供整个国家低危人群的资料。 对于HIV的实验室系统,评估小组认为实验室的装备良好,人员培训到位。但是确认实验室过于集中在省级CDC中的HIV实验室,造成大量的样本在实验室间的传递和重复测定。整个实验室体系的结构还需进一步加强。 报告认为将监测作为中美双方优先合作的领域是正确的。同时,美国CDC可以在监测方案的标准化和监测数据的管理方面为中国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支持,通过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举办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那么,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 【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会背景】: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速度让人震惊,据统计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多,为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高一(8)班以班会的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普及活动。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班会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班会准备】:

1告知同学班会主题及主要框架步骤 2发动同学在课下上网收集相关艾滋病的资料,图片等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 * 和危害。 4最后让同学把资料再给出建议并让同学串稿。 【班会过程:】: 一. 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二. 同学讲解 (一) 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 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 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

我国控制艾滋病的手段和措施

我国控制艾滋病的主要手段和措手 2000年起,我国对艾滋病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截止201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成功的控制在150万之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有社会医学手段,也有技术手段等非社会医学手段。 主要采取的社会医学段有: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强性病管理,使用安全套,控制艾滋病流行;加强血液安全管理,预防医源性传播;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服务和管理。 1 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加强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方法之一宣传部门协调指导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将宣传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作为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加大刊播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和公益广告的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对大量流动人口流出的地区,从小学开始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将会对流动人口及其家属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做用。 2. 加强性病管理,使用安全套,控制艾滋病流行 加强性病的管理对控制艾滋病的流行至关重要。公安部门依法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等违法犯罪行为。相关部门应负责做好妓女、嫖客的性病查治工作,打击贩毒、吸毒,对抓获的妓女、嫖客、进行强制检查、治疗。有关场所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安全套的使用。加强对高危行为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通过广告、社区健康教育项目等渠道开展促进使用安全套项目,可明显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降低经性传播的危险性。 3加强血液安全管理,预防医源性传播。 严格加强采供血机构及用血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血制品安全显的尤为重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及供血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严禁一切采供血环节上的违法违规操作,加强血站组织制度、技术设备建设,加强消毒质量管理,对献血员要严格实行健康管理和检测制度。依法对血液制品实施预防性监督监测,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切实杜绝艾滋病、性病等严重传染病通过输血环节危害健康人群。 4 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服务和管理 要根据感染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就地治疗原则,及时开展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加强随访,提高治疗效果。积极动员感染者家庭成员、社区组织参与非住院病人的治疗工作,提高治疗依从性。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在病人抗艾滋病病毒、抗机会性感染治疗、随访、药品提供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及异地治疗的转介和衔接机制,加强被监管人员和流动人口中病人

作文: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作文: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作文: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艾滋病,一种让人敬而远之的可怕疾病,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下面是小编采集的材料: 【作文一】 近年来,我们对艾滋病这个词可谓是”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听到这个词的名字太多了,陌生是因为我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极少。 艾滋病是什么,说实话我并不太了解,但是我知道艾滋病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可怕,这几天和同学们在一起研读了一些关于艾滋病方面的内容,使我收获良多。

艾滋病是英文Acquirdmmumo---Deficioney Synderome 的缩写,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病”,在很多国家艾滋病被称为”世界瘟疫”或现代的”黑死病”,尽管从发现到现在只有20余年的时间,但其已在全球大规模流行,其实已经证实一点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日常生活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艾滋病传播有三条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只要我们牢记就好,同时也要知道:共用游泳池、拥抱、同桌吃饭、共用餐具、共用办公办学用具等途径是不传播艾滋病的,因此艾滋病患者不应该被歧视。 艾滋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被我们呵护关心,我相信他们的心里也同样害怕,假使我们不给他们关怀还歧视他们,那么他们还怎么有和病魔做斗争的勇气呢?我们应给予他们的是更多的鼓励,对他们所遭受的痛苦给予同情和帮助。这种宽容可以赢得社会各种人群的.协作,使社会力量集中起来减少艾滋病的危害。 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传染疾病,关于艾滋病的问题不仅

仅是复杂的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警惕,认真关注,关注艾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并把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到的知识向身边的人宣传,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它的严重性。 只有认识艾滋病,才能更好地预防,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学习有关知识,使大家能尽快认识HIV这个人类的大敌,远离艾滋,同艾滋抗战到底。 【作文二】 国际规定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联合国确定的当今三大国际公害之一,目前,全世界有四千多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每年新感染人数高达五百多万,死亡三百多万。中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处于世界第14位,在亚洲排名第二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以40%的速度在递增。专家预测,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再过10年,艾滋病将成为中国的”国家性灾难”。

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 普合乡卫生院20xx年艾滋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防艾文件指示精神,全面有效开展我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广大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我乡艾滋病疫情的蔓延。特制定我院艾滋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预防、控制和转介治疗措施,有效遏制我乡艾滋病疫情蔓延,最大程度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基本原则 1、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 2、加强艾滋病防控机构能力建设,确保足够的人员和设施,满足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需求。 3、宣传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为主的策略防治艾滋病。 4、深入开展注重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消除社会歧视。 (二)总体目标

减少我乡居民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机会,减缓传播速度,有效遏制我乡艾滋病疫情的蔓延,使我乡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三)20xx年防艾工作目标、任务 1、全乡15-49岁人口中,各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各村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85%以上。各村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宣传栏,各村公共场所90%以上有一条艾滋病宣传标语。 2、各村领导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各村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90%以上。 3、本院职工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4、本院卫生技术人员100%、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10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100%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本院职工承担艾滋病检测人员10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 6、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5%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 三、防控工作措施 广泛深入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艾滋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毫无疑问,艾滋病是20世纪以来人类遭遇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艾滋病的理解就是患上艾滋病就等于被判死刑。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全世界艾滋病病毒并没有像之前人们预言的那样失控蔓延,相反,在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下,近10年来,人类因感染艾滋病死亡的人数正逐步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也在不断下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也在不断研发,这些讯息都让人类看到了彻底治疗艾滋病的曙光。联合国在近一两年也屡次提及要在2030年真正消灭艾滋病。这不是异想天开! 但是,从目前来看艾滋病仍然是人类生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仍然艰巨。远离艾滋病,人人得健康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有一人群,明知艾滋病的危害,因为责任与使命,仍要与艾滋病进行亲密的接触,这就是医护工作者。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艾滋病。 既要保证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权利,又要确保医护工作者自身的安全,因此,医院有责任培养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对艾滋病两种错误的认识 1、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患者极端排斥,恐惧,对待艾滋病患者如临大敌,认为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就很容易感染艾滋病,甚至拒绝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服务。 2、不以为然,没有充分意识到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生命

力强,即使被损伤,患病几率也低。 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要求,严格落实首诊(问)负责制。对门诊、急诊、住院和自愿咨询检测过程中发现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要积极、科学、妥善地做好接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现已证实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传播(75%的艾滋病)2、血液传播(5%静脉吸毒,3%输血或使用血制品)3、母婴传播? 爱滋病毒非常脆弱,一旦离开人体就会死亡,一般的社交活动不会感染艾滋病。目前认为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咳嗽、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蚊子叮咬等。 医护人员在对艾滋病人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主要在于体液,血液,造成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艾滋病感染 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戴手套,接触后洗手。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手部皮破损情况下进行上述操作,必须带双层手套。 口罩与防护眼镜。接触患者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设计【最新版】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及传播途径。 2.使学生明确知道艾滋病对人体健康及人类生存的危害性。 3.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哪些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 教学重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内容分析: 艾滋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

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此种病毒很少,没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过性交传播的,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时很容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2.经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而传播。也可以通过使用受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器纹身、穿耳、针灸、与患者和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传播。 3.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会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大部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孩子会在3岁以前死亡。 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迅猛地传播,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突破3600万。至今年9月,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20711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3%。专家估计,我国艾滋病实际感染者已超过50万。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

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目的对流动人口中存在的艾滋病问题和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本地区的1000例流动人口,对1000例流动人口所存在的艾滋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一定的艾滋病健康预防干预措施,对流动人口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地区中流动人口所存在的艾滋病问题主要表现为感染人数急剧增加、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贫乏、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增加、艾滋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难度增加四个方面。同时,经有效健康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1000例流动人口在预防干预后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与干预前相比较提高了25.8%,干预前后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健康干预的方法,这对流动人口在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和减少艾滋病的感染上有着重要的价值。 标签: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格局分析,目前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都在不断的攀升,以此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于此同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和蔓延还呈现着由农村向城市,从吸毒、卖淫等这些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迅速传播的趋势[1]。在艾滋病的传播中,由于流动人口的自身素质和流动性都比较大,以此导致着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成为了艾滋病传播中的高危人群。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加强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和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地区的3家工厂、1个农贸市场和2个建筑工地为抽取对象,随机抽取其中的1000例流动人口。 1.2方法首先采取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从文献、网络、医院等方面对当前流动人口在艾滋病中的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根据流动人口中所呈现的这些艾滋病问题进而采取一定的预防干预措施。针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主要为健康干预的方法,此预防干预措施所采取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的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录像、以课题组专家讲授的方式听取关于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的讲座、下发艾滋病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的方法,以及在以上三种单一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继续采取其他的措施进行复合性的干预,此四种方式进行[2]。健康干预后,对1000例流动人口在预防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分析,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经调查结果分析,流动人口中针对艾滋病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感染人数

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基本知识 1.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 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3.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6.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7. 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 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10.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重要信息 1.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

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作文500字5篇

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作文500字5篇 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作文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每年的12月1日都被作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 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目前,我国的毒品和艾滋病形势非常严峻,学校是禁毒与预防艾滋病的重要阵地。艾 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 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 病原体的袭击。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 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及微生物得以乘机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 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 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之后,艾滋病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据统计,近20多 年来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病,一旦感染,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无药可救的,但是只要我 们洁身自好,科学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患上艾滋病的,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要远离可导致性骚扰和性暴力的环境和场所,比如不要出 入夜总会、歌厅;晚上不要单独外出;休息时间在网吧、游戏厅等场所不能玩得太晚等。 2、不和他人共用牙刷、不共用电动剃须刀,不吸毒品,不纹身,不纹眉,不纹唇线 和扎耳朵眼,不和别人共用针头和注射器。不到消毒不规范无营业执照的医疗机构和诊所 拔牙治牙。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一般性的接触,比如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学习用品,公用电话机,打喷嚏、咳嗽,蚊虫叮咬,游泳等均不会感染爱滋病。 老师、同学们:学校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 传播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殿堂,加强对大家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保

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对策及效果研究

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对策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30T10:57:10.0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8期作者:李旭光 [导读] 艾滋病属于临床治疗难题,其是免疫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及血液传播。 (临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 414300) 摘要:目的研究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流动人口100例未实施艾滋病预防措施作为常规组,选择2018年7月流动人口100例实施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作为实验组,两组疾病预防效果(自我保护、自我咨询、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艾滋病发生情况及干预情况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疾病预防效果显著,艾滋病发生率低,有效率高,P<0.05。结论在流动人口中实施合理的疾病预防干预措施有利于强化流动人口对该疾病认知,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干预效果,加强流动人口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咨询意识,降低艾滋病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对策;效果 艾滋病属于临床治疗难题,其是免疫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及血液传播,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疾病患者加以治疗,则对其生命健康可能造成直接威胁。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该疾病临床治疗具有难度,因此对其需高度重视,首先从预防与控制两方面入手,从而显著降低艾滋病发生几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呈上升发展趋势,但流动人口在医疗方面并未得到确切保障,其往往属于艾滋病侵袭预防的弱视群体,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不断强化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认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为分析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对策及效果,本院展开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流动人口100例未实施艾滋病预防措施作为常规组,选择2018年7月流动人口100例实施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为(37.12±3.27)岁;常规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为(37.26±3.58)岁。两组流动人口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常规组未实施艾滋病预防措施,实验组实施艾滋病预防措施,首先相关政府需结合流动人口实际情况切实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或开展艾滋病专业知识讲座等形式强化流动认知对该疾病认知,使其能充分意识到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帮助流动人员树立艾滋病预防意识,以广告区域宣传等措施科学合理的详细讲解艾滋病危害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对该疾病传染途径加以明确[2]。另外,相关管理人员对流动人口需合理倡导咨询工作,如果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需结合其自身病情实际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防止艾滋病病毒得以进一步扩散。除此之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需以流动人口聚集地为基点,合理安排相关管理人员切实开展艾滋病检查、咨询及防控活动,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人口服务站、劳务市场及工地等区域,加强流动人口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预防概念,从而有效减少艾滋病发生率[3]。 1.3观察指标 两组疾病预防效果、艾滋病发生情况及干预情况对比 疾病预防效果:测定两组自我保护、自我咨询、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四项内容,预防效果越优越好[4]。 艾滋病发生情况:测定两组艾滋病发生情况,发生率越低越好。 干预情况:显效:对艾滋病知识能完全掌握,自我咨询及保护意识较强;有效:对艾滋病知识能基本掌握,自我咨询及保护意识一般;无效:不能掌握该疾病知识,有效率越高越好[5]。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分析数据,艾滋病发生情况与干预情况[n/(%)]表示检验。疾病预防效果()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预防效果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疾病预防效果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艾滋病发生情况与干预情况对比 实验组(100例)中,艾滋病发生有2例,发生率为2.0%,常规组(100例)中,艾滋病发生有9例,发生率为9.0%,x2=4.7138, p=0.0299。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艾滋病发生率低,P<0.05。 干预情况:实验组(100例)显效:有效:无效各占比例为84:15:1,有效率为99.0%;常规组(100例)显效:有效:无效各占比例为76:17:7,有效率为93.0%,x2=4.6875,p=0.0303.与常规组比,实验组有效率高,P<0.05。 3 结论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就是艾滋病,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病机制为细胞免疫所致,相应的免疫缺陷病毒侵袭机体,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性传播及血液传播,如果不能对该疾病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则对患者生命健康可能造成直接威胁[6]。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该疾病在发生前实施合理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发生率,尤其在流动人口聚集区域需合理开展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