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教案
教学设计3:第6课 娜塔莎
娜塔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相关词语2.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3.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1.自读、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2.师生互动,深入理解小说主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非正义战争,热爱和平,歌颂爱国主义。
2.呼唤人性的回归。
【教学重点】掌握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知人论世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将他抚养长大。
在青年时代因小说《童年》获得过屠格涅夫的赞扬。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本文节选之《战争与和平》它展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从1805年到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夜。
小说所热情歌颂的真正爱国英雄是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他们朴实英勇,藐视死亡,和贵族军官的哗众取宠适成对照。
小说中也反映了作者的一些很典型的偏见。
例如婚后的娜塔莎表现了宗法制家庭的贤妻良母理想。
下面,让我们走进《娜塔莎》,去感受列夫。
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风格。
二、整体感知,创景设疑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写的,怎样的场景写的?明确思路:小说从三个场景,有不同的对话与人物活动构成情节来刻画人物。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娜塔莎》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习提取文本信息和推测人物心理。
4.提高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提取文本信息和推测人物心理。
2.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1.课本《娜塔莎》第一课时内容。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展望(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娜塔莎》的封面和简要介绍。
2.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娜塔莎》这部作品了解吗?你们对这部作品有什么期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步: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娜塔莎》的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时代背景。
2.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
第三步:阅读故事(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娜塔莎》第一课时内容。
2.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简单的标记和注释,以便后续的讨论和分析。
第四步: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
2.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和地点?–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何感想和疑问?3.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互相交流。
第五步:整体讨论和分析(15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
2.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细节和人物,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六步:作品赏析(15分钟)1.向学生展示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2.通过选取一小段文本,引导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作者的笔法、意象和语言运用。
3.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第七步:自主写作(15分钟)1.提供一个写作题目,例如:“如果你是娜塔莎,你会如何应对困境?”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一篇短文回答这个题目。
《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1《娜塔莎》第二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教师,我负责教授本学期的文艺批评课程。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文艺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艺审美能力。
而《娜塔莎》是我们本学期必修的文学课程之一。
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对《娜塔莎》主要人物性格分析的引导,让学生们对这个文艺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第二节课中,我将继续以文学分析的角度,分析小说主要情节的发展和对应的文学手法,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1. 了解小说主要情节的发展,并且掌握小说过程中的冲突和高潮的构造。
2. 学习文学分析的方法,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构造和手法。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步骤1. 热身:引导学生回顾小说前五个章节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反思。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们回顾和加深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角色的理解。
2. 引入:通过阅读小说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主要情节的发展以及小说中的冲突。
通过引导学生的文学分析,加深对主人公娜塔莎被选为“二十日俱乐部”皇太后的舞会的理解。
3. 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了解小说中冲突的构建和高潮的设置。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 了解小说中的冲突和高潮小说中的情节一般都包括冲突,一个好的冲突是故事的推动力。
在《娜塔莎》的第六章到第十章中,主人公娜塔莎意外被选为“二十日俱乐部”皇太后的舞会的主角,这个情节就是小说中的冲突点之一。
同时,小说的高潮则发生在娜塔莎在舞会上的举动中,而这个高潮点的设置主要依赖于文学手法的运用。
- 探讨文学手法的构造通过分析这个情节的构建,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情节设计和构造手法,并加深了解这些手法与情节构造之间的联系。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节设计的艺术感知:对于一个好的情节设计,通过情节的构造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构成,能清晰地引导读者的思想方向,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及写作风格。
2、分析娜塔莎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娜塔莎在舞会前、舞会上和与安德来相遇时的心理和动作,理解其性格特点。
(2)探讨娜塔莎这一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2、难点(1)理解娜塔莎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的多面性。
(2)通过娜塔莎这一形象,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托尔斯泰及其作品,引出《娜塔莎》这一章节。
(2)提问学生对爱情和青春的看法,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娜塔莎的哪些经历?3、分析娜塔莎的形象(1)舞会前找出描写娜塔莎在舞会前心情急切的语句,如“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我一整晚都在受罪,我真的受不了这样的折磨。
”分析她的性格特点——热情、活泼、天真。
讨论她在准备舞会所表现出的冲动和缺乏耐心,如不断地问“我这打扮怎么样?”体现她的孩子气和不成熟。
(2)舞会上让学生找出娜塔莎在舞会上与安德来共舞时的描写,如“娜塔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的眼睛闪闪发光,她的舞步轻盈而欢快。
”分析她此时的心情——兴奋、陶醉、沉浸在幸福中。
探讨她在舞会上与别人交流时的表现,展现她的活泼开朗和善于交际。
(3)与安德来相遇分析娜塔莎与安德来相遇后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惊喜到后来的羞涩,如“娜塔莎的脸红了,她低下头,不敢看安德来的眼睛。
”表现出她的纯真和少女的羞涩。
讨论她在面对爱情时的勇敢和直率,如主动与安德来交流。
4、探讨娜塔莎形象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这一形象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代表性。
(2)讨论她的性格特点对个人成长和爱情观念的影响。
5、写作手法分析(1)分析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娜塔莎形象的方法。
《娜塔莎》公开课教案
《娜塔莎》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娜塔莎》是一部描绘俄国社会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娜塔莎的成长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风貌。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娜塔莎》,使学生深入了解俄国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娜塔莎》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1.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人文素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强调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作品背景分析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解读《娜塔莎》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主要人物详细分析娜塔莎、安德烈、皮埃尔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代表性。
3.2 人物关系探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如爱情、亲情、友情等,分析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四章:情节梳理4.1 小说结构梳理小说的整体结构,分析其章节安排、时间线索和空间转换。
4.2 重要情节挑选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如娜塔莎与安德烈的相遇、战争场面等,进行详细解读。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主题概述总结《娜塔莎》的主要主题,如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爱情与友情、成长与成熟等。
5.2 主题深度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主题,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等来阐述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叙述手法分析《娜塔莎》中的叙述手法,如插叙、倒叙等,探讨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6.2 描写手法研究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解读其对主题和人物塑造的贡献。
第七章:文化与历史背景7.1 俄国文化特点介绍19世纪末俄国文化特点,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娜塔莎》教案二
《娜塔莎》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娜塔莎》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
3.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娜塔莎性格形成的心理轨迹。
2.小说深层主题的挖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娜塔莎》小说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PPT。
2.学生准备:预习《娜塔莎》小说,了解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娜塔莎》的作者、背景及小说的基本情节。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疑问。
2.阅读与分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小说,引导学生关注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娜塔莎的性格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娜塔莎的性格特点,那么她的性格是如何影响小说情节发展的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分析小说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娜塔莎的经历中,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如果你是娜塔莎,你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小说的主题思想,那么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出有益的人生启示。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启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实践活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小说《娜塔莎》,写一篇关于人生启示的短文。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六、课后作业1.阅读小说《娜塔莎》,深入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2.结合小说,写一篇关于人生启示的短文。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娜塔莎》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1.2 教学内容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发展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强调《娜塔莎》作为托尔斯泰代表作之一的位置。
2.2 作品背景简述《娜塔莎》创作的历史背景。
介绍作品中的社会风俗和历史事件。
第三章:主要人物形象分析3.1 娜塔莎·罗斯托娃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热情等。
探讨娜塔莎的成长历程及其对作品主题的作用。
3.2 帕夫尔分析帕夫尔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娜塔莎的关系。
探讨帕夫尔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第四章:情节发展分析4.1 娜塔莎与帕夫尔的爱情故事分析爱情故事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发展中的冲突和转折。
4.2 娜塔莎的成长与蜕变分析娜塔莎在作品中的成长历程。
探讨娜塔莎如何面对人生挑战,实现自我救赎。
第五章:主题思想探讨5.1 勇敢与担当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勇敢元素。
探讨娜塔莎如何展现勇敢与担当。
5.2 爱情与命运分析作品中的爱情观。
探讨爱情在塑造人物命运中的作用。
第六章:亲情与友情6.1 娜塔莎与家族关系分析娜塔莎与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探讨家族背景对娜塔莎性格形成的影响。
6.2 娜塔莎与朋友关系分析娜塔莎与朋友们的友情关系。
探讨友情在娜塔莎人生中的意义。
第七章:社会与环境7.1 作品中的社会风俗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风俗。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风俗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7.2 作品中的历史背景进一步分析作品中的历史背景。
探讨历史背景对作品主题的衬托作用。
第八章: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8.1 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分析托尔斯泰在《娜塔莎》中的写作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托尔斯泰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内心世界。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娜塔莎》这部作品。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1.2 适用对象1.3 教学材料《娜塔莎》原著或相关选段教学课件或黑板参考资料或评论文章第二章:作品背景介绍2.1 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2.2 作品背景《娜塔莎》是《战争与和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以其活泼、天真、热情的性格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2.3 作品主题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个体在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命运。
第三章:阅读欣赏指导3.1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通过阅读,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以及她的内心世界。
3.2 分析作品中的情节和冲突分析作品中的主要情节,以及娜塔莎在这些情节中的表现和成长。
3.3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涉及的人性、道德、爱情等主题,以及这些主题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第四章:课堂活动设计4.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扮演娜塔莎或其他角色,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4.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娜塔莎的短文,可以是描述她的性格、分析她在作品中的作用,或是对她的命运进行思考。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娜塔莎》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
5.2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战争与和平》全本或其他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以加深对俄国文学的了解。
5.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娜塔莎》的读后感,可以是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启示。
第六章:深入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6.1 比较分析将娜塔莎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进行比较,分析她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6.2 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对娜塔莎心理活动的描写,探讨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把握《战争与和平》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娜塔莎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发展。
3、学习作者通过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探讨娜塔莎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娜塔莎的形象特点,把握其性格的复杂性。
(2)体会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
2、教学难点(1)理解娜塔莎在爱情中的盲目与热情,以及她的成长与转变。
(2)引导学生对娜塔莎的爱情观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作品的背景、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娜塔莎的形象和爱情观,激发学生的思维。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爱情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娜塔莎的爱情。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列夫·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体特色的鸿篇巨制,以1812 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从 1805 到 1820 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三)文本分析1、娜塔莎出场(1)请学生阅读娜塔莎初次登场的段落,分析作者对她的外貌描写,如“她的头发是淡黄色的,梳成两条长长的辫子,垂在她那纤细的脖子两旁”,感受娜塔莎的青春活力。
(2)讨论娜塔莎此时的性格特点,如天真、活泼、充满朝气。
2、娜塔莎的爱情萌动(1)引导学生阅读娜塔莎在舞会上的表现,如“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分析她的心理变化。
(2)探讨娜塔莎在爱情萌动时期的心态,如渴望爱情、充满幻想。
3、娜塔莎的盲目爱情(1)讲述娜塔莎与阿纳托利的相遇和交往,分析娜塔莎在这段感情中的表现,如“她觉得自己爱上了他,并且相信他也爱她”,体会她的盲目和冲动。
教学设计7:第6课 娜塔莎
娜塔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把握娜塔莎的人物形象特点。
3.从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及言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4.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的感性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点评式鉴赏、分角色朗读法,教师布置思考题,学生探讨,鉴赏小说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1.从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200部世界名著展评》评价说:即使我们一生中拒绝任何小说,也不能不读《战争与和平》。
(PPT展示)托尔斯泰这个被誉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在其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形象,如此感染着我们,震撼着我们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娜塔莎》(PPT展示),探究外国小说欣赏之人物话题。
二、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吗?请快速浏览课文,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要素概括小说各个部分的情节内容。
生:1.舞会前的准备。
2.舞会上的幸福。
3.为了爱的争吵。
(PPT展示)三、探究人物形象师:三个情节紧紧围绕娜塔莎这一人物展开。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
沈从文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曾说:贴着人物写。
“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PPT展示)。
请同学们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文章三个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和讨论,并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娜塔莎。
讨论要求:①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进行点评式鉴赏:第一大组:重点抓住第一部分中娜塔莎的语言、行动描写进行点评。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娜塔莎》这本小说,了解和欣赏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2 适用对象1.3 教学材料《娜塔莎》小说原文或译本。
笔记本和笔。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小说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娜塔莎》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作品特点。
介绍小说背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2.2 小说情节概要简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角色,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3 文本解读分章节进行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4 写作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说人物、情节或主题的写作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帮助他们理解小说中的难点和重点。
3.2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3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课程安排根据具体学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阅读和讨论时间。
第五章: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写作和讨论,进行综合评估。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学实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在每节课前,为学生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或讨论主题,以激发他们的思考。
6.2 课堂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制作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6.3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作业,巩固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七章:学生反馈与互动7.1 学生反馈在每节课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7.2 师生互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积极回应学生的疑问和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娜塔莎》,了解和欣赏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之作。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情感和社会问题。
1.2 适用对象高中生或大学生,对文学阅读有浓厚兴趣。
1.3 教学方法以讲解、讨论和阅读欣赏为主,结合电影片段欣赏和写作练习。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2.2 作品背景《娜塔莎》是《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托尔斯泰笔下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
作品描绘了娜塔莎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皮埃尔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风貌。
第三章:情节梗概3.1 第一阶段:少女时期的娜塔莎描述娜塔莎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以及她与皮埃尔的初次相遇。
3.2 第二阶段:战争时期的娜塔莎描绘娜塔莎参加战争的经历,以及她与皮埃尔的相遇。
3.3 第三阶段:成年时期的娜塔莎叙述娜塔莎与皮埃尔的爱情故事,以及她面对家庭、社会和道德挑战的过程。
3.4 第四阶段:娜塔莎的内心世界深入探讨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包括她对爱情、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第四章:人物分析4.1 娜塔莎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如活泼、开朗、热情、善良等。
探讨娜塔莎的成长过程,以及她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4.2 皮埃尔分析皮埃尔的性格特点,如稳重、善良、有责任感等。
探讨皮埃尔与娜塔莎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相互支持。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人性的探讨通过分析娜塔莎和皮埃尔的角色,探讨人性的光辉和黑暗面。
5.2 爱情与婚姻分析作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以及它们在19世纪俄国社会的背景下的意义。
5.3 个人与社会探讨作品中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以及个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抉择。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分析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如现实主义、心理描写等。
《娜塔莎》实用教案
《娜塔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一、了解托尔斯泰简况,掌握他的代表作;二、了解课文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分析娜塔莎形象;探究课文的主题思想;三、探究课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四、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一、查阅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简况,掌握他的代表作;二、阅读课文,讨论、探究,把握娜塔莎形象,探究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娜塔莎的恋爱经历,感悟人生要相信感情,但不轻信骗子。
教学重点:分析娜塔莎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娜塔莎复杂的人物个性。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结合课件,了解托尔斯泰简况,掌握他的代表作。
补充:《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1805-1820年俄国一系列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
小说主人公是安德来和娜塔莎。
安德来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
二、阅读编者写的话,了解课文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阅读课文,分析,讨论、探究:1.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表现她心理的?明确:(1)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2)通过神态、言行等方面的描写表现她的心理。
2.通过对娜塔莎即将参加舞会时的这些描写,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姑娘?明确:活泼可爱,充满热情,善良纯真。
3.第二部分中的娜塔莎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用什么手法塑造她?(1)天真纯洁、心无陈府的小女孩;(2)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3)侧面描写:①别人不太注意她——说明她还不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的女性;②安德来与娜塔莎跳舞时后,“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可见娜塔莎是真正活泼年轻的,有着很强的感染力。
4.第三部分中,娜塔莎有什么致命的弱点?明确:盲目、执拗、冲动,容易受骗。
四、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知识:1.在小说中,像娜塔莎这种具有复杂个性的非类型人物,我们称为“圆形人物”,与之相对的是“扁平人物”,就是那种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的类型人物,也被称为漫画人物,这种人物性格单一,某方面特性特别突出,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教案:《娜塔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教材中的一个章节,主要内容是介绍俄国著名舞蹈家娜塔莎·杜金娜的生平事迹和她的代表作《天鹅湖》。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娜塔莎的成长历程,欣赏她的舞蹈艺术,并从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娜塔莎·杜金娜的生平事迹,知道她是著名的俄国舞蹈家。
2. 欣赏《天鹅湖》这部舞剧,感受舞蹈的美。
3. 通过对娜塔莎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娜塔莎的生平事迹,欣赏《天鹅湖》舞剧。
难点: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天鹅湖》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舞蹈的认知和感受。
2. 教材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娜塔莎的生平事迹。
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天鹅湖》这部舞剧的剧情和舞蹈动作,让学生深入理解舞蹈的艺术魅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舞蹈片段,进行模仿和表演。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娜塔莎的生平事迹和《天鹅湖》舞剧的特点。
6.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娜塔莎或《天鹅湖》舞剧的观后感。
答案:略。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六、板书设计娜塔莎生平事迹成长历程舞蹈成就《天鹅湖》舞剧特点剧情介绍舞蹈动作艺术魅力七、作业设计观后感作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介绍娜塔莎的生平事迹和《天鹅湖》舞剧,让学生了解了舞蹈艺术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1《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学英语教育更多地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而课文教学作为唯一、直接和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课内对单元中的文本进行精读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篇的结构特点及语言运用要求。
谈及中学英语的核心技能之一,阅读理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的重点工作、也是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热点问题。
本课为新课标高一下册的第5单元,主要是就小说《娜塔莎》的第一章节进行精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本讲教学目标为:完整的读懂课文,进一步理解文中的人物、地点和时间背景,学会合理运用所掌握的单词、词组和知识点阐释文中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课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的《娜塔莎》第一章。
2.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人物、地点及时间背景。
(2) 掌握关键单词、词组和知识点在句子中的应用。
(3)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角色及描述。
(2)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不常见单词及词组。
三、教学设计1.预习环节学生看过课文后,在课堂上简要介绍娜塔莎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让学生使用阅读技巧(Skimming & Scanning)快速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2.输入环节教师用PPT或书上模型进行范读,特别是那些较难读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关键词,如"Pangoborn"、"Mikhail Fetyukovitch"等。
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些词在文章中的意义,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全文。
3.表达环节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尽力在限定时间内讲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娜塔莎》中的重要词语、概念和文学手法。
2. 通过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3. 领会《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娜塔莎》,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关系。
2. 词语解析:对《娜塔莎》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人物分析: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4. 创意写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讲解课文《娜塔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3-4课时: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第5-6课时: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第7-8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进行主题探讨。
5. 第9-10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6. 第11-12课时: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7. 第13-14课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8. 第15课时:进行教学评估,总结教学成果。
《娜塔莎》教学设计
《娜塔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中的基本语言表达;2.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背诵并表演故事中的对话部分;4.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创作,写出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描述故事情节;2.背诵和表演对话部分;三、教学准备1.故事书《娜塔莎》;2.卡片或图片,用于呈现故事情节;3.相关绘本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4.录音机或电脑,用于播放故事录音。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课堂上的一个粉色玩具熊。
2.教师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个玩具熊叫什么名字吗?”3.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说:“这个玩具熊叫娜塔莎,我们今天就要讲关于她的故事。
”第二步:讲故事(20分钟)1.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学生边听边看故事书。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关键词汇和关键动作。
3.教师使用图片或卡片呈现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4.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确保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角色扮演(20分钟)1.教师选择几个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并进行角色对话。
3.教师提供必要的语言帮助和指导。
第四步:综合运用(25分钟)1.教师给学生发放卡片,每个卡片上都有一个情节或动作。
2.学生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娜塔莎的句子。
3.学生将自己编写的句子读给同伴听,并相互交流。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故事情节,以及为什么喜欢的原因。
2.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本堂课中所学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3.学生和教师一起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板书设计故事梗概:娜塔莎是一只可爱的小玩具熊。
在这个故事中,娜塔莎经历了一系列有趣的冒险。
她先是在森林里和动物们一起玩耍,然后一只小鸟唤醒她,带她飞上了天空。
最后,娜塔莎又一次掉进了布偶房子的窗台上。
这个故事通过娜塔莎的冒险,展示了友情和勇气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娜塔莎》教学设计预习:阅读熟悉情节,并据描写批注人物形象分析。
一、课文导入:“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谁说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着《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着《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有人评价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是大师中的大师。
长篇巨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另外还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2. 作品简介(见资料):《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它长达一百三十多万字,是列夫·托尔斯泰历经7年艰辛创作的鸿篇巨制,被列宁称为“了不起的巨着”。
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素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
小说的主人公是安德来·包尔康斯基、彼埃尔·别素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
安德来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
安德来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队和参与社会活动,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步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
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后来主要在与人民的直接接触中精神上得到成长。
女主人公娜塔莎与两位主人公的关系使她成为小说中重要的连缀人物,而这一形象本身又是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的。
小说充分展开了娜塔莎热烈而丰富的情感,她与人民和大自然的接近,她的民族气质,以及她在精神上的成长。
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选文内容为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达莎深深地吸引了。
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
但是,年轻的娜达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娜达莎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
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小说的最后一卷,彼埃尔回到莫斯科。
他把自己在战争中的历险经过讲给娜塔莎听。
他们互相爱慕起来。
1813年,他们结了婚,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三、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概括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主人公是谁罗斯托夫家人参加舞会前的精心准备。
2、请用简洁的词语说说你对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的总体印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藏在他们内心的,你是如何得知的呢明确: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
通过外化的神态、言行等来体会。
3.女生有感情朗读描写罗斯托夫一家进行舞会准备工作情景的文字(“娜塔莎要去赴她平生第一次大跳舞会——第一部分末”)同学们边听边找体现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的文字。
4.讨论明确:如第九、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八、三十九段,作者用简短重复的语言以及神情动作描写表现了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5、通过外化的言行,我们看到了娜塔莎即将参加舞会时的心情,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思考后请男生回答)明确:一位被兴奋、激动包围着的天真活泼、热情冲动、善良纯真的少女形象。
6、我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位可爱的少女参加盛大的舞会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明确:巧遇一段浪漫爱情(帮助理解“贴着人物写”)四、阅读第二部分,继续分析人物1、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明确:盛装的娜塔莎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注意,她只能将急切、羡慕的眼光投到已经成为舞会焦点的人身上,她非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目光的聚焦之处。
当安德来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
2.这部分用什么描写进一步明确刻画了她是个少女形象外貌:“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
这些都说明她还尚未发育成熟,还是“小女孩”。
3、请筛选你认为最能体现娜塔莎见到安德莱公爵心情的语句,并说说她为什么会由快要流泪到忽然快乐、感激。
①“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
”等语句。
安德来的邀请让她摆脱了无人邀请的尴尬处境,也满足了她渴望成为舞会的焦点心愿。
通过对娜塔莎神情的描写,写出了一位急切盼望异性肯定的而也有点虚荣的少女形象。
②“我等你好久了”,脱口而出的话语既表现出她喜悦的心情,也表现出娜塔莎直率胸无城府的性格。
一个在交际圈上混迹良久的成熟一点的女孩子,一般会在众人尤其是异性面前努力掩饰自己期待的情绪。
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法。
4、文中有一段将娜塔莎与爱伦进行比较的文字,我们请同学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出怎样一个娜塔莎呢明确:在这段文字中我们能读出一位清纯娇羞的少女,没有浮华之气;爱伦“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的荡妇形象衬托了娜塔莎的清纯娇羞。
5、你觉得风度翩翩的安德莱公爵与“又瘦又不好看”的娜塔莎一见钟情有可靠的依据吗思考一下,别急于回答。
明确:安德莱公爵“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令他厌烦的拘束”,因此他选择了热情善良清纯的娜塔莎。
而娜塔莎对朦胧爱情的寻觅也是两人一见钟情的基础。
6、一位对爱情如此渴望的女孩在爱人离开身边之后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同学们按着她的性格推想一下。
移情别恋(让学生想像,帮助理解“贴着人物写”)五、阅读第三部分1、请同学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简要说说娜塔莎的故事。
明确: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了安德莱,并与好友索尼亚发生争执。
2、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最能够体现娜塔莎认为自己已经找到幸福爱情的内容。
(1)幸福的表情:“她的脸是安静的、温顺的、幸福的”(2)疯狂的话语:‘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
’”“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
”“索尼亚,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但我没有他便不能生活!”等。
(恋爱中的女人都是疯子,说的都是疯话)3、这部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娜塔莎明确:盲目、执拗、冲动、失去理智、容易受骗等。
4、你认为此时的娜塔莎所表现出来的是真挚的爱情吗那么又如何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她对安德莱的爱情呢作者这样的安排合乎情理吗明确:此时娜塔莎的情感是真挚的。
但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别人的谎言之上的,这种痕迹在前面舞会上娜塔莎的言行和心理就已经有了体现——热情而冲动,带有一点虚荣。
课文第二部分她对安德莱的爱情应该也是真诚的,然而这种爱情是建立在一位少女朦胧渴望爱情的基础上的。
六.探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1.至此,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你喜欢这位托尔斯泰精心塑造的女主人公吗说说理由。
明确:她活泼、纯洁、天真、充满热情,但又有点盲目、执拗、容易冲动,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
人物形象鲜明丰满立体,是个符合真实生活的圆形人物。
2.介绍“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可见,托尔斯泰并没有因为娜塔莎是小说的主角,就把她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相反,她的身上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展现出复杂又独特的个性特点。
在小说中,这种具有复杂个性的非类型人物,我们称为“圆形人物”,与之相对的是“扁平人物”,就是那种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的类型人物,也被称为漫画人物,是那种性格特点单一,某方面特性特别突出的人物。
两者相比,圆形人物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这样的人物往往更能体现生活本真的面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矛盾的。
举例:《威尼斯商人》夏洛克,《红楼梦》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等等。
扁平人物因为性格单一,相对来说,缺乏变化,比较单薄。
但他们并非没有价值。
一般来说,在讽刺小说里较多见,对于某方面性格的放大,可以增强喜剧效果,起到讽刺作用。
举例:《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等。
3.“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般的长篇小说这两种人物往往是缺一不可。
如《红楼梦》王熙凤是圆形人物,焦大、刘姥姥、傻大姐是扁平人物。
作用:衬托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作品主题。
焦大、刘姥姥、傻大姐都是扁平人物,对于衬托王熙凤等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贾府真相,都起了很大作用。
(具体分析略)七.课堂小结:1. 本单元的话题是人物。
请你说说人物在古典小说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明确: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要素。
作者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来表现小说主题。
2. 人物刻画的手法有哪些明确:1、小说人物刻画的手法:正面描写,如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如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衬托等。
3. 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