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爱在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课时爱在家人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中亲情的表现形式;知道亲情碰撞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认识亲子冲突处理不好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领会和感受家庭中的亲情;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树立化解家庭矛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难点:了解亲情形式的变化,明确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本来珍贵的东西一旦被我们认为是习以为的事物,我们就可能不再珍惜和在意。
亲情之爱也是如此,我们从小到大都尽情地享受着家庭中的亲情之爱,以至于我们对这种爱到了熟视无睹的境地。
可见,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亲情之爱,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发现这是一种爱,都能领悟到这是一种爱,你领悟到亲情之爱了吗?(二)、讲授新课一、体味亲情1.家庭中的亲情之爱(1)研读教材第76页正文第一段。
设置问题:什么是亲情?亲情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教师补充: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份情感的产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活动拓展:看图,在家里你最爱的人是谁?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亲情因多种缘由而产生,亲情有时是双向的,有时也因个人缘由是单项的;亲人是否特别爱你,不能作为你是否爱亲人的条件。
2.亲情的表现设问题: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形式相同吗?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亲情吗?学生讨论,教师补充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件件,有的内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需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优秀教学案例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以下问题:
1.家庭沟通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在家庭中有效地与父母、兄弟姐妹沟通,分享彼此的心声。
2.家庭矛盾的解决:探讨如何用所学知识和法治思维解决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和谐。
3.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孝敬父母,关爱家人。
(四)总结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家庭亲情,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家庭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家人沟通,掌握沟通技巧,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
4.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家庭亲情,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照片,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多样性。
2.创设家庭生活情境,如一起用餐、节日庆祝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责任。
3.通过讲述真实感人的家庭故事,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思考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团队共赢
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家庭主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共同成长。
4.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实现教学相长。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法治观念。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紧扣教材,系统地传授家庭相关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和亲情展开。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对家庭关系和亲情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原因,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进一步感受家庭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
4.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3.情感分享引导:准备情感分享的引导语,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分享家庭故事。
4.角色扮演剧本:准备角色扮演的剧本,包括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家庭视频,引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道德与法治(部编)七年级上 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设计意图】本课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视频《一碗蛋炒饭》设置情景,并将该情景贯穿整个课堂始终,对情景材料的深入挖掘运用使整个课堂具有连贯性。
采用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采用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强调通过情景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加深情感认同。
导入时学生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明白家人之间有爱、有亲情。
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家人亲情、父母之爱,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重新体味亲情,进而引出正文的学习。
本框的学习共设置了四个环节:环节一:体味亲情通过对视频《一碗蛋炒饭》的与母亲相处的画面展示,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再小组活动例举出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得出亲情始终是我们割舍不断的情感的结论。
环节二:爱的碰撞增加新的情景,音乐《我想更懂你》的节选,母子争吵及母亲内心独白引发学生思考亲子冲突的原因,同时结合视频《一碗蛋炒饭》争吵片段分析亲子冲突的原因。
环节三:沟通传递爱展示视频《一碗蛋炒饭》片段及《我想更懂你》母亲独白歌词,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体悟、分析、判断,寻求正确的沟通方法。
再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模拟情景学以致用,融入传统文化“孝”,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尝试接纳、理解父母。
环节四:爱的表达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亲情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亲情之爱需要呵护与沟通,借此契机直白的表达出对父母的爱,以达到一个情感的升华,增进与家人的情感的目的。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七课的第二框。
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爱的表现。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如何在家庭中表达爱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家庭关系和情感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对家庭中的矛盾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家庭观念和爱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表达爱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爱的表现。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与家人的沟通和理解。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爱的表现。
2.难点:如何表达爱意,增进与家人的沟通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经历和感受,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情境,学会表达爱意和沟通。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的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这些关系对家庭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和感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爱在家人间(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7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学科道德与法治学段:第一学段年级初一年级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 课标要求:(1)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
(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
2. 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师长情谊》中自己与长辈等家人之间的关系。
孝敬父母,关爱家人这些道理学生从小就知道,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领悟、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的自觉性,增强家庭的责任感,学会和其他家庭成员共建温馨和谐的家。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少年期,是进行德育培养的关键时期,亟待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促进。
学生大都有着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容易忽略对亲情的感悟和回馈。
而亲情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过程中首要经历的情感体验,是最基本、最美好的情感,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的纽扣。
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此,加强亲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味家中亲情的可贵与美好,学会正确面对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学会以积极的态度与父母沟通。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知识目标:增强对亲情的理解与认识,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和面对亲情碰撞2.爱需要呵护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带领学生吟诵古诗《游子吟》感悟亲情激起兴趣讲授新课一、体味亲情引导学生结合古诗分析领悟。
探究1.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你的家人通常怎样表达这种情感?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孩儿什么样的情感?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思考回答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领悟悟情于诗引导:亲情是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亲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惦念,亲情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守候。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可能因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而对家庭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家庭,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家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家庭责任感。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等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生活。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经历,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家庭情境,准备相关道具和图片。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等知识,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3.操练(15分钟)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生活。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优秀教案
7.2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思路】课标分析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习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不仅是密切亲子关系,也是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的需要。
虽然在家庭生活中形成新型的平等关系,其主要责任在父母,但在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日益深入家庭的今天,也不可忽视学生在其中的作用。
另外,帮助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对于家庭文明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有些同学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的语言。
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甚至和父母顶撞,争得不欢而散。
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十分冷淡。
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通过“运用你的经验”体验家人间的亲情之爱,进而引导学生感受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说明家人之间爱的表达形式虽然各不相同,却不可否认其存在。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与家人之间产生冲突,既有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心理之间矛盾的原因,又有代际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原因。
初中学生需要学习呵护亲情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而架起代际沟通的桥梁。
学情分析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爱在家人间》 教案
《爱在家人间》教案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
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
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
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2. 掌握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关爱、合作的道德原则。
3.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关系维护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关爱、合作的道德原则。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关系维护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关系维护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课堂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探究(10分钟)1.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认为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你在家庭中有什么责任?你和家人相处的时候遇到过哪些问题?2. 鼓励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记录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Step 2 知识传递(15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家庭的定义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图。
2. 通过课件和案例展示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关爱、合作的道德原则。
Step 3 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如何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并互相讨论彼此的观点和建议。
Step 4 情感体验(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关于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的视频或故事,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加深对家庭的重要性和责任的意识。
Step 5 总结梳理(5分钟)1. 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课程内容,总结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好家庭关系和发挥自己的家庭责任。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篇关于如何维护好家庭关系的作文。
教学扩展:1.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分享家庭故事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方式和关系,进行学生的家庭调查报告。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检查学生的作文,评价他们对于家庭关系维护的理解和思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7.2 爱在家人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懂得解决与父母冲突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学会在生活中体味亲情,熟练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尊重父母,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与父母沟通。
【教学难点】如何与父母沟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播放韩红《天亮了》歌曲创作故事来源。
学生谈感受。
教师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1. 体味亲情活动一:经验分享——亲情之爱PPT上呈现下面资料内容,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观看《有爱就有责任》公益片,认真思考问题。
你爱你的家人吗?为什么?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小组交流分享,达成共识。
推选1名代表准备参加全班的交流。
老师邀请1到2名小组推选出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份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2)学生说出有关亲情的名言,进一步理解亲情之爱。
(3)教师展示图片,结合洛克菲勒教育孩子的故事,让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亲情之爱的不同表现。
(4)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家有爱女》中的亲情。
进一步总结: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
但是,家中的亲情仍在。
2. 爱的碰撞(1)教师播放视频《小别离》。
引导学生思考:朵朵与父母发生了哪些冲突?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小组交流分享,达成共识。
老师邀请1到2名小组推选出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主要讲述了亲情之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是一种宝贵的情感财富,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富有启示性的建议,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家庭亲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审视自己和家庭的关系,对家庭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对家庭亲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抵触。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多样化,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亲情的体验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引发他们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分享等方式,增进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亲情之爱的重要性,表达对家人的爱。
2.难点:如何理解和体验家庭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体验。
3.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4.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亲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家庭亲情的感人视频。
4.情景剧剧本:设计的情景剧剧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展示家庭亲情的感人场景,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_7.2《爱在家人间》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2.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3.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加强珍惜、热爱家庭的生活观与家庭观。
二、学习目标目标1:通过丘索维金娜的故事和分享相册活动,学生体味亲情,感受亲情的温暖,了解亲情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亲情的变化。
(教学目标1、3)目标2:通过观看视频,填写表格活动,学生理解对父母亲人的爱,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教学目标3)目标3:通过“爱要大声说出来”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2)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导入】观察图片,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在照片中我们看出这个家庭非常幸福,家人都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家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好。
【讲授新课】第一目──体味亲情(目标1)活动一:听故事,体味亲情这届里约奥运会,“奶奶级选手”丘索维金娜又登场了。
41岁高龄,七届奥运会。
在20岁就被称为“老将”的体操界,是个绝无仅有的神话。
1997年,丘索维金娜步入婚姻殿堂,幸福甜蜜的丘索维金娜一度退役。
1999年11月,爱子阿里什出生。
原以为丘索维金娜从此将过着幸福快乐的童话生活,2002年却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岭。
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里什被诊断患上白血病,这对于丘索维金娜无疑是晴天霹雳。
噩梦开始。
作为一个妈妈,她要竭尽全力去救儿子的命。
现实的问题是,去哪里弄一大笔钱拯救儿子的命?之前做运动员的那点积蓄,完全不足以支撑十几万美元的治疗费用。
丘索维金娜没有一丝犹豫,在25岁时选择复出。
要知道,25岁,多少体操运动员已经退役。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C.孩子与父母的冲突是难以化解的个义
D.父母的做法是因为爱我们,但表达的方式欠妥
教学
反思
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3、议一议:如何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怎样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1、互动沟通;2.尝试接纳父母爱我们的方式。】
收获
环节(四)学生分享收获(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A.大多数子女都不能孝敬父母
B.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无法化解
C.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都是错误的
D.子女和父母之间存在着矛盾和隔阂
4.小杰的妈妈去世后,爸爸为了给他完整的家,照顾小杰的生活,于是给小杰找了继母。小杰对此很不理解,常常在家和继母唱反调,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
①每个家庭亲情之爱的表现是不同的
C.积极交流,让父母事事迁就自己
D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任何意见
2.某中学七年级女生饶某在日记中写下:父亲对我只有批评,根本都不爱我,我恨他;母亲对我的生活、学习、交友管得很多,我感觉到压力很大,真想离家出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离家出走的想法是错误的,不利于解决亲子矛盾
②学会理解、尊重父母,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沟通
初中部“三案”课堂
备
课
本
学科 道德与法治
班级 初一年级
授课教师xxxxx
2019至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中部“三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关爱家人。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理解亲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关系有自己的认识。
但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可能对家庭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家庭关系,学会关爱家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认识亲情,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关爱家人,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关系,感受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亲情,学会关爱家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理解亲情。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增强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3.视频:准备相关家庭和谐的短片。
4.道具:准备一些与家庭相关的道具,如全家福照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家庭和谐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关系,理解亲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去关爱家人,每个小组给出具体的关爱行动。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讨论的成果,全班共同总结出关爱家人的方法。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家庭和谐。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学会关爱家人。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 爱在家人间》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爱在家人间》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爱在家人间》主要讲述了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亲情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本课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懂事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庭关系,认识到亲情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学会与家人相互关爱、支持和理解,建立和谐的的家庭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美德。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和亲情之爱。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和支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3.情感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教学材料:案例材料、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呈现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亲情关系和支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和支持的具体例子。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验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爱在家人间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题内容。
本框重在引导学生体悟家人间的亲情之爱,化解亲子冲突,构建和谐家庭。
由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关爱司空见惯,最熟悉的感情往往不被当下的孩子重视和珍惜。
第一目“体味亲情”,通过分析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帮助孩子发现爱,进而明确亲情是割舍不断的;第二目“爱的碰撞”主要分析亲子碰撞产生的原因,即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和依赖心理的矛盾显现,成长中叛逆心理的呈现以及亲子之间的代际差异,让碰撞不可避免,进而明晰其危害,为化解冲突预留伏笔,第三目“沟通传递爱”,重在寻找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换位思考用沟通化解冲突,有效改善家庭的亲情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根据《道德与法治(2022年版)》课程标准依据,第七课亲情之爱对应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对应的内容为“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好成员”和“理性平和,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依据的学段目标是“体贴父母长辈,能够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为父母分忧,懂得感恩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心智不成熟,虽然能够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意义和重要性,却容易忽略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并且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
因此,教育引导学生“慧眼识爱”,用心体味亲情之爱,培育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初中生通常认为父母与子女是至亲骨肉,即便有矛盾,也不会影响与子女的关系,却很少想到长期忽视亲子交流,会给家庭和每个成员的危害。
由于年龄的局限,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和能力不足,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予学生成长的支持,帮助他们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创造和谐家庭,培养感恩情怀,进而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并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尽孝在当下。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人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自我,但家庭是他们成长的基础,对他们的影响依然深远。
学生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体味。
同时,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逐渐理性,他们开始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家庭责任感,尽孝在当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2.难点:深刻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体味亲情之爱,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增强对家庭的理解。
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家庭情境,让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对家庭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分享对家庭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对家庭的理解。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2 爱在家人间 教学设计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2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爱在家人间”,教材以家庭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体验爱的力量。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提高家庭交往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与家人沟通不足、家庭责任感不强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家庭关系,提高家庭交往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掌握与家人沟通、交往的基本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提高家庭责任感。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家庭的温暖,增强对家人的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的理解,与家人沟通、交往的技巧。
2.难点: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关系,提高家庭交往能力。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设计亲子活动,让学生体验家庭的温暖,增强对家人的关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案例材料:相关家庭案例。
3.亲子活动方案:设计适合课堂的亲子活动。
4.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系,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与家人沟通、交往的技巧。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与家人沟通、交往的基本技巧。
5.拓展(5分钟)邀请家长代表参与课堂,分享亲子活动经验,让学生了解如何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教学重难点:重点:沟通传递爱。
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课前活动(调查)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3.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案提示: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今天我们学习——爱在家人间,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更温馨。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
3.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4.亲子冲突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5.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来解决。
6.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体味亲情探究一:教材P77探究与分享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答案提示:第一“碰”:双方有差距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家人了解不深,关心不够。
第二“碰”:知道原因后,我的想法会有变化。
因为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第三“碰”:我发现了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
探究二:教材P78阅读感悟教材P79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1)学生分享这两篇文章。
(2)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爱在人间》主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我选择的课题是“爱在人间”,这是一节情感意蕴课。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1.锻炼学生速度品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大量阅读的习惯以及对优美语段进行鉴赏的能力。
2.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的,他们叙写了一群普通人的生活,表现了生活中各种形形色色的“爱”。
其中《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
《背影》写了父爱。
《台阶》写了儿子对父亲的无限关怀。
《老王》写自己对社会上的不幸者的关怀。
这堂课,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章体现的主题“爱”为基础,我寻找到了“无私奉献”、“善良”、“责任”、“宽容”、“见义勇为”这一情愫。
首先,我采用为爱开生日party的形式,給每个小组规定不同的任务,通过让学生采取不同方式研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写给歹徒的借据》、《一个父亲的责任教育》、《将悲悯化作责任》、《悠长的铃声》、《爱的链接》等文章,让我们明白:无私奉献、善良、责任、宽容都是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从课本上回到时代中去,通过刘盛兰、方俊明的感人事迹来感动学生,进
一步进行情感上的熏陶,体会人间的大爱,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爱的眼睛。
大爱容易被我们的双眸发现,但是生活中的小爱却容易被我们忽视,比如老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同学一丝甜蜜的微笑等现象,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现象了吗?让学生敞开他们的心扉,把目光转向他们身边的人和事,来一起共话身边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中爱的能力,进而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爱。
我们选择小组与个人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合作探究共同创作的环境氛围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生成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利用分角色朗读、表演情景剧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再次以小组喜欢的朗读方式(分角色朗读、齐读、轮读)进行练习。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概括能力、鉴赏分析能力、表演能力、朗读能力的目标。
〖教学目标〗
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爱”在说文解字中,繁体的“爱”是由“爪”(爫)、“秃宝盖”()、“心”、“攵”四部分组成,爱从受从心从攵,受即接受,攵即脚即行走表示付出,心的接受与付出就是爱。
生活中的爱是什么呢?
爱是什么?爱是父母的嘘寒问暖,爱是朋友扶助的双手,爱是急他人之所急的心情,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亲人之爱、朋友之爱、
陌生人之爱,种种“爱”的情感汇成一条条永不止息的河流,汇聚成海——海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天空有多大,爱就有多大。
二、初步感知用心体悟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为“愛”举办一个生日party,既然要为愛举办生日party,毫无疑问我们要为她准备一份生日礼物了,余秋雨的《信客》为爱送去了什么礼物呢?无私奉献是一种爱。
那么同学们要为爱送去了什么礼物呢?请认真准备,一会儿小组pk一下,看哪个小组的礼物给爱带来了最大的惊喜?
三、合作交流精彩展示
听——来自妈妈和歹徒之间的故事。
1、《写给歹徒的借据》:
(妈妈内心的善良不仅打动了歹徒,而且也震撼了包括她的孩子在内的广大读者的心,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其实善良也是一种爱。
)(听——来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2、演绎《一个父亲的责任教育》的情景剧。
从中得出:责任的重要性。
(爸爸用别样的情诠释了爱,教育了全天下的孩子们,在他们的教育下,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懂得了责任的重要性。
男孩懂得把悲悯化作责任,托起了生命的蓝天。
)
3、《将悲悯化作责任》
(孩子真的长大成人啦,懂得了责任也是一种爱。
远处的老人拉响了铃,传来悠长的铃声)
4、《悠长的铃声》:宽容是一种爱。
(为了让世界充满爱,我们需要接过老人手中爱的接力棒,进行传递。
)
5、《爱的链接》:将爱进行传递。
同学们为爱献上了精彩的礼物,相信爱会受到深深地打动,下面小组交流,以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分角色朗读、齐读、轮读)有感情地朗读刚才画下来的句子,一会精彩展示。
(我们身边不缺乏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
那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寻觅生活中的爱吧。
)
四、追时代寻觅爱
选取刘盛兰、方俊明事迹进行图片展览。
让学生介绍他们两人的事迹,学生一起为他们致颁奖词,很感人的文字,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学生背诵颁奖词,并起来精彩展示)。
(同学们,刚才屏幕上展示的是人间的大爱,大爱容易被我们的双眸发现,但是生活中的小爱却容易被我们忽视,比如老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同学一丝感谢的微笑,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现象了吗?请敞开你们的心扉,把目光转向你身边的人和事,来一起共话身边的爱。
)
五、忆往事共话爱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挥。
板书设计:
善良宽容
责任愛在人间
无私奉献见义勇为
六、小结
爱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只要你善良一点、责任一点、无私奉献一点、宽容一点、见义勇为一点,献出一点爱,就会感受到爱在人间,世界处处充满着爱,时时弥漫着爱。
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接受前辈递给你的那支爱的火炬,用它去点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爱的传递把世界装点得更加灿烂美好!播放《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