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塔里木盆地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二)难点
分析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六、教法与学法
采用读图分析,加强直观意识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教师采用引导法、启发法、以指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
鼓励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竞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地形因素及其对于塔里木气候、河流、城镇分布的影响;
师:想要去一个地方探宝,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
生:知道这个地方的位置。
师:非常好!那么,你们探宝准备的第一步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定位我们想要探索的塔里木盆地,它在哪?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做好小队的探宝笔记。
随机问题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在哪?(如有必要,此处将补充地点定位的三种方式:区域位置——半球、区域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塔里木盆地位置主要为区域和相对位置——西北新疆南,深居内陆,三山夹一盆。)
3、探宝小队通关:探宝准备结束后,将进行通关考核,通关题目共6分。
附加题:将探宝笔记主要内容编成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可加2分。(师读)
(四)探宝准备——探宝笔记及随机问题(18分钟)
师:明白你们的任务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么,探宝准备任务开始。
(PPT展示:探宝准备第一步)
1、探宝准备第一步——定位(位置)4分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干旱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增加对该地区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新疆地区的其他特点有所了解,但对塔里木盆地的特点还需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塔里木盆地的地图,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2.图片:收集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图片,如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人类活动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3.资料:整理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资料,以便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如盆地、干旱等概念。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塔里木盆地吗?它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如何理解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环境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干旱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逐步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式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下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歌曲视频引入:播放歌曲视频《天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青藏地区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青藏地区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讲授新课]展示:中国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板书),并解释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

板书:一、世界屋脊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你能从图中找出青藏地区的界线吗?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和河流?你能找出世界最高峰和长江、黄河等河流吗?下面请小组同学完成寻找活动。

学生:小组内共同完成寻找任务,并派代表上讲台在展示的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界线,主要河流、山脉等,教师适当归纳指导:并板书。

板书:1.地理范围:(我国西南部)提问:你们知道青藏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吗?学生回答:高教师讲述:非常好,青藏高原的非常高(板书)。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西北地区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_33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西北地区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_33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教学笔记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自主
引导探究
提问:请同学们请联想什么会跟以下四副图片都有关?(塔里木盆地)
干旱的宝地—— 塔里木盆地
1、塔里木盆地的海陆位置。
2、塔里木盆地的地形特点
3、塔里木盆地的河流特点
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
展示我国干湿区图、降水量分布图、温带大陆性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突出塔里木盆地的特征:干旱
过渡、知识拓展
引导探究
提问
能力提升
小组展示
总结
图示并讲述胡杨林的特征
塔里木盆地如此干旱、有人居住吗?有城镇吗?如果有分布在哪呢?丝绸之路上的城市
观看影片:喀什
读图:1、塔里木盆地的城市分布有什么共同点?
2、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分布关系
活动四:试一试(6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
写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
和自然环境的思维导图。
辅导和了解小组写思维导图的情况
运用手机现场拍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课堂小结
活动三:想一想(小组讨论5分钟)
塔里木盆地干旱的特征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那些影响?
观看影片:喀什
读图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城市分布有什么共同点及其原因
活动四:试一试(6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
写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和自然环境的思维导图。
小组展示说明所写的思维导图
从胡杨树延伸民族精神,让学生有民族的自豪感,想一想的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生活。
观看影片,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聚落有形象和深刻的认识。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材,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进一步拓展和加深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干旱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塔里木盆地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和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2.教学难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特点;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3.教学用品:粉笔、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沙漠与草原”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于塔里木盆地的人文、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塔里木盆地的人文、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认知。

3.讨论法:学生讨论干旱地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图片展示法: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干旱地区的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资料:收集关于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

4.板书: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板书内容,以便进行课堂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干旱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章青藏地区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课标要求】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在“2联系与差异”中要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3环境与发展中”要求:“根据资料,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节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

首先,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和城镇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最后,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塔里木盆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因此教材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设疑思考: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塔里木盆地里面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说起塔里木盆地,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活动:谈论各自外出的见闻,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设计《8—2塔里木盆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设计《8—2塔里木盆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设计《8—2塔里木盆地》一. 教材分析《8-2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特征及其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这一具体地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经济发展,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经济发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练习题:准备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经济发展等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获取相关信息。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塔里木盆地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塔里木盆地学案

第二节塔里木盆地【自主学习】一、沙漠和戈壁广布1.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____的盆地,位于我国_____南部,_____山脉和____山脉之间。

2.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内部的_________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3.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_____,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地区。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1.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油气是天然气的储量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_____左右。

著名的________工程就是把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2.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油气资源时要注意避免破坏_____,并加_____的环境保护。

【合作探究】1.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其自然环境特征。

(2)观察塔里木盆地交通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2.西气东输工程。

(1)观察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地点,分析其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合作探究答案】1.(1)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水汽很难到达,因此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2)新疆境内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主要来自盆地周围的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在盆地边缘浇灌出大大小小的许多绿洲,绿洲地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人口和城市的集中分布区。

交通设施也沿着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2.(1)西气东输工程西其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上海。

对于东部地区: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优化能源结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改善东部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酸雨的危害。

对于西部地区:能够使西部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拓展延伸】讨论在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课堂演练】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2.图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3.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A.高寒B.干旱C.湿热D.多雨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回答4~5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塔里木盆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2、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3、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带来的好处以及注重学生态保护等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绿洲城镇的分布、开发资源中的环境保护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3、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了解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2.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对东西部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部资源的开发是如何注重“经济效益与学生态效益双赢”的。

【学法指导】
1.重要知识点在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农产品和图片,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
2.查找西气东输的资料。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北地区,本区西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是哪个省?
学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师:谁能描述一下它的地形特点?
学生:“三山夹两盆”从北往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

教师: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有“干旱的宝地”之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1:干旱是因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宝地是因为……
学生2:塔里木盆地下面埋藏着丰富的石油。

教师:不错!塔里木盆地由于干旱,地表黄沙漫漫,寸草不学生,可历史上这里却是是“丝绸之路”的走廊,如今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

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正焕发出勃勃学生机。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片干旱的宝地去探“宝”。

【设计意图】
从复习上节的旧知识入手,随之提出问题“塔里木盆地为什么被称为是“干旱的宝地”,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这样的疑惑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中。

思路清晰简洁,开门见山。

导入二、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下列信息):新疆塔里木盆地正在变成投资热土。

2013年,全球知名化工公司世界500强巴斯夫公司、中国化工500强河北诚信公司先后入驻库尔勒市。

截至7月底,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驻中外企业达637家。

塔里木盆地吸引这些世界著名公司落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塔里木盆地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走进塔里木盆地,感受其大漠风光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设计意图】
运用时事材料导入新课,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学生活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提高其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塔里木盆地地形图和位置示意图):请大家读图和P79第1、2段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指地形图描述塔里木盆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把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标在图上)
2、读位置图,找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简述干旱的的原因。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通过读图描述位置、分析干旱原因,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指图介绍)纬度位置:位于36°N—42°N之间的北温带。

海陆位置: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

2、塔里木盆地距北冰洋3200多千米,距地中海3600多千米,距太平洋2800多千米,距印度洋1800多千米,不管从哪个方向上说距离海洋都很远,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都难以到达。

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转承】
沙漠连绵、戈壁广布的干旱地区,曾被视为“最不适合人类学生存的”的地方。

然而,居住在这里的新疆各族人民没有被干旱的自然环境所征服,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改造学生活,发展学生产,并创造和延续了灿烂的文化。

教师(出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认真看图,完成P80的活动题。

(老教师提示:结合上节学过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的分布)
【设计意图】
区域的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试着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加深对于区域综合性特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主要城镇有:喀什、叶城、和田、于田、且末、阿克苏、阿拉尔、库车、轮台、库
尔勒、若羌等。

它们都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2、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较多,形成许多绿洲,城镇和交通线路正是分布在水源比较丰富的绿洲上。

(提示灌溉设施:坎儿井)
3、为开发塔里木盆地丰富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转承】
这里的瓜果量大质优:库尔勒香梨、库车白杏、阿图什无花果、叶城石榴、和田红葡萄等都驰名世界。

这里还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的高产稳产区。

(展示部分水果和长绒棉图片)现在新疆人民又赶上了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新疆的这些“宝”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尤其是新疆丰富的油气资源。

教师(展示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图)读图和P80—81的课文及小资料,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1、本区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吗?占全国的比例是多少?
2、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开发,为什么?
3、为开发塔里木河盆地的油气资源,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4、西气东输工程为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带来哪些好处?
5、西气东输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这几题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塔里木盆地的油气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爱国情感。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很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陆上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1/5和1/4。

2、气候严酷,交通不便。

3、陆续修建了两条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铺设了沙漠输油和输气管道、通过西气东输工程把这里的天然气送到我国东部地区。

(展示沙漠公路图片、输气管道图片)(安排学生看P80图8.18和P81“塔里木的沙漠公路”资料,了解公路的起止点。


4、东部: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使东部
地区的环境得到改善;
西部:把塔里木盆地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了新疆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P81 活动题第一题答案)
5、首先要注意避免破坏环境,加强对绿洲的环境保护。

原因:本区十分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学生态环境脆弱。

绿洲是本区人民学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为避免学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一定要避免破坏环境,加强对绿洲的环境保护。

【转承】
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整个过程包括天然气田开发,输气管道干线建设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建设。

该工程分别把塔里木盆地和中亚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送到经济发达和急需清洁能源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教师(出示西气东输线路图)看图和P82的课外资料,简单介绍西气东输的一线和二线工程,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活动题第2题。

【设计意图】
要求学生介绍西气东输工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西部资源的开发要注重“经济效益和学生态效益双赢”。

西气东输如此,其他工程的建设也是如此。

让学生合作探究西气东输施工过程中保护学生态环境的做法,培养了学生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和团结协作的
精神。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分两条线路。

一线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年输气120亿立方米;二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广州。

年输气量300 亿立方米。

1、施工中严格划定工作范围,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
2、施工中的学生产、学生活垃圾全部回收处理;
3、土石方全部回填,并在施工结束后恢复自然面貌;(植被复植)
4、尽量避免污染物的排放或达标后才能排放;
5、经过某些林木茂盛的山区时,为避免破坏植被,应开挖隧道;
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加大了西部地区治理环境的投入;
7、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治理了大气污染,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改善……
(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