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氧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如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等。但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现象,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氧气的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整理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一篇知识总结报告。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运用所学的制氧方法,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氧气制取实验。要求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3.结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医疗、消防等领域。以“氧气与我”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感悟。
4Hale Waihona Puke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强化对氧气知识点的掌握。
(5)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3.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性质和作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工整,体现学生的认真态度。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理解木条、硫、木炭、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及文字表达式.3.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缓慢氧化.4.了解氧化物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3.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重点难点】1.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2.对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的理解。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4.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2.实验药品及用品:木炭、硫粉、红磷、细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火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师:假如你去西藏去旅游,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

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 天,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开始,就和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

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

【探究新知】【过渡】物质的物理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展示一瓶氧气,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从颜色、形态、气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氧气的性质。

【讨论与思考】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

【过渡】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演示[实验2-2]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归纳总结: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化学实验中的潜在危险,并能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化学式等方面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堂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6.教学评价: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操作考核、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需要氧气的场景,如深海潜水、登山运动员等,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在这些情况下有什么作用吗?”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等方面。
3.学生在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池北一中宋玉梅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1.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 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包含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介绍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木炭、硫、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讨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为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将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课堂改为学生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提升。

本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多角度观察,并能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本实验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事可做。

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顺利完成实验,解决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实验课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以及硫的燃烧实验部分会造成环境污染。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所以,如果要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此实验,必须改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充满探究欲望,但大部分的学生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表面认识。

单纯觉得实验本身有趣,而忽略了对实验本质的探究。

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知识,具备了药品取用、加热,各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也仅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加上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创造力欠缺,所以,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未做过系统的探究。

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物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2 氧气凤阳县黄泥铺中学陆乃军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其次通过木条复燃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然后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硫粉、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现象不同的原因。

四、实验材料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木条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五、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实验演示和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课题1中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和它们的用途,也初步了解了氮气的化学性质。

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演示: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提问:氧气像水一样有三态变化吗?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板书】二、化学性质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总结: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S O2 SO2讲解: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作业效果。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新课内容:
(1)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讲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构成,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循环,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实验室制取氧气: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方法。
(3)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讲解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
4.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学习: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你们对氧气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氧气知识的掌握。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关于氧气知识的练习题,看看你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我已经批改了大家的练习,现在我将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寻找氧气应用的实例,分析氧气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并阐述其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3.书写氧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配平。
"请大家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确保方程式的配平正确无误。"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等知识。"

初中化学_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_ 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②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会填写实验记录。

③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体验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验准备:燃烧匙、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双孔塞、玻璃导管、小气球、坩埚钳、镊子、烧杯;铁丝、硫、木炭、细木条、石灰水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物理性质1. 色、味、态:2. 密度:3.溶解性:4.三态变化:二、化学性质1.氧气的检验2.与硫的反应3. 与木炭的反应4.与铁反应【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氧气是助燃剂,但本身不是燃料。

2.2_ 氧气(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

经过课题1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

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缺乏系统了解。

本课是研究纯净物性质和用途的起始课,知识学习固然重要,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也不可或缺,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了药品的取用,但基本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

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氧气的制备和性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木棒燃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氧气的制备: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实验操作提供指导。
属焊接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为后续学习氧气性质打下基础。
3.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了解和认识。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性质: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助燃性和氧化性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为后续实验和讨论打下基础。
-氧气的性质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氧气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主要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并掌握其化学性质,如助燃性和氧化性。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实验操作,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氧气的收集、检验和储存方法,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合作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氧气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空气的组成和部分气体的性质,这为学习氧气打下了基础。然而,由于氧气性质的学习涉及到实验操作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在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此外,学生对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认识有限,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和启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
c.分析氧气在助燃性和氧化性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
3.深入阅读教材,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阐述。
4.小组合作,调查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调查成果。
5.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氧气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清晰。
2.学生练习: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与反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对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氧气知识,总结重点内容。
2.学生总结:回顾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知识点,加深记忆。
3.教师点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备以及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非金属元素,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氧气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生能应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呼吸的片段,然后提问:“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如何生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下册学习的空气成分,特别是氧气的占比,引出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新知探究1. 氧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等,同时结合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2. 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反应。

3. 氧气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如正确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氧气的收集、颜色变化等。

3.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

课题2 氧气 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  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包含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介绍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木炭、硫、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讨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为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将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课堂改为学生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提升。

本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多角度观察,并能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本实验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事可做。

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顺利完成实验,解决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实验课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以及硫的燃烧实验部分会造成环境污染。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所以,如果要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此实验,必须改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充满探究欲望,但大部分的学生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表面认识。

单纯觉得实验本身有趣,而忽略了对实验本质的探究。

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知识,具备了药品取用、加热,各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也仅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加上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创造力欠缺,所以,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未做过系统的探究。

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物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整体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地展示氧气的制备过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它们都与一种气体有关,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氧气。
3.学生分享对氧气的已有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加以证实。
2.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实验室制取(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和工业制取(如深冷法、膜分离法等)。
2.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内容,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
-针对难点内容,设计梯度性提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定期组织课堂小结,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对氧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入。
2.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安全意识、实验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3.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较浓,但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
4.学生在小组合作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在分工、沟通、协作等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4.注重小组合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
一、情分析目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符合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中来,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还很陌生,不知道学什么,由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生活中处处有氧气,便与学习本节课知识。

二、学情分析内容
教学主题:氧气
教教学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教学方法:采用演示实验,辅导法,练习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1.利用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形式辅助教学
2.利用PPT创设情境,了解教学目标
3.根据初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关注化学,关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出发,发展学生思维
能力,观察能力。

多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心理,关心学生生活,使之热爱生活,热爱化学,提高化学成绩,用心去和学生交流,是最好的工具,课前让学生预习,网上搜集资料,辅助课堂教学学习,拓宽知识面,为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可以使面谈,也可以是和家长沟通。

了解孩子思想情况,为学好化学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氧气
宿州市灵璧县黄湾中学柯春红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硫粉、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现象不同的原因。

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木条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课题1中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和它们的用途,也初步了解了氮气的化学性质。

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演示: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提问:氧气像水一样有三态变化吗?
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讲解: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提问:污染空气的三大污染物是哪几种?二氧化碳是不是?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实验
提问: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木炭在空气中只能发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CO2
提醒:碳与炭的书写不同及适用范围
讨论:(1)木炭、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的插入?
(3)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集气瓶内为什么预先放一些水?
【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提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总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提问:(1):为什么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铁丝?
(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
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为何要待火柴快燃尽时,再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3):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留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
总结:(1):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2):引燃铁丝
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3):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使瓶底破裂
提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碳、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练习:课本36页第3题中(1)、(2)、(3)、(4)
作业:课本36页第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