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教案《氧气》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Ⅰ.课堂导入一.氧是心脏的“动力源”氧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

呼吸的氧转化为人体内可利用的氧,称为血氧。

血液携带血氧向全身输入能源,血氧的输送量与心脏、大脑的工作状态密切相关。

心脏泵血能力越强,血氧的含量就越高;心脏冠状动脉的输血能力越强,血氧输送到心脑及全身的浓度就越高,人体重要器官的运行状态就越好。

二.氧气喷泉随着人们对新鲜氧气的需求愿望与日俱增,在美国洛杉矶等大城市,一种氧气喷泉吧随之设立。

在氧气喷泉吧里,人们手持透明氧气罐,其上插上了精巧的外接吸收装置,轻轻一吸,罐内的纯氧即喷涌而出。

带着柠檬或其他香味的氧气可连续输送20分钟。

除此之外,美国其他与氧有关的产品不断涌现,如各种含氧水、含氧汽水、含氧胶丸等。

新兴的氧气消费,已形成一股新潮流。

【知识网络】要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高清课堂《氧气的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液体和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以液态形式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要点诠释】1.氧气不易溶于水,不等于氧气不溶于水,只是溶解较少而已。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大,利用这一性质可推出收集氧气的方法之一是向上排空气法。

要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与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等方面的对比:反应物条件反应现象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木炭和氧气点燃持续红热,放出热量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氧气二氧化碳硫磺和氧气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红磷和氧气发黄白光,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丝和氧气灼烧至红热,离火后迅速变凉(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要点诠释】Ⅱ.同步讲解1.氧气支持燃烧,但其本身无可燃性;物质燃烧一般要发光放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3.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练习】见课件【新课学习】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二、如何检验氧气?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方法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这是一瓶氧气。

方法2:把燃着木条伸入集氧瓶内,木条燃烧更旺,证明这是一瓶氧气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硫反应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二氧化硫 S O 2 SO 2 2、氧气与木炭反应补充实验:木炭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观察现象,将实验现象填在表中。

文字表达式: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C O 2 CO 2 3、氧气与铁丝反应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Fe O 2 Fe 3O 4点燃点燃点燃【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沙或少量水?防止反应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为什么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空气中氧气浓度小于集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人教版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的教案资料,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图表、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 实验器材: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如集气瓶、烧杯、导管、橡皮塞、火柴、蜡烛等。在实验前,要确保所有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器材损坏。
简短介绍氧气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氧气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氧气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氧气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氧气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特性和重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安全教育。其次,在课堂讨论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氧气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不够清楚,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氧气的用途和实际应用场景不够了解,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安全教育。同时,通过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用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在化学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优质课教学设计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我会巡回指导,为大家解答疑问。"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你们的讨论成果。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氧气知识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认识到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
(3)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氧气性质和实验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燃烧现象,引出氧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复习课本内容,整理氧气制取方法、化学反应原理、性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2.完成课后练习题,特别是关于氧气制取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氧气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作用原理。
4.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方案,要求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将实验方案以书面形式提交,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预期现象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课题,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题,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掌握氧气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法的直观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制取装置、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2.多媒体课件:介绍氧气性质、制法及应用的图片、视频等;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自然现象,如闪电、呼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氧气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展示氧气的性质。

同时,讲解氧气的制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九年级学生接触化学的重要物质之一,本节课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氧气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对于氧气的性质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掌握。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和讲解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氧气的性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瓶、火柴、铁丝、木条等。

2.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过程,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等。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氧气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氧气的应用实例,如氧疗、氧焊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新人教版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2《氧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实验环节,丰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1.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木炭、硫、细铁丝等。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作业效果。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新课内容:
(1)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讲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构成,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循环,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实验室制取氧气: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方法。
(3)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讲解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
4.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讲解)因为人吸入氧气后在人体内进行的是缓慢氧化,能不断地放出热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热过多,正常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所以健康的人不要长时间吸入纯氧。看来我们还得多了解氧气的知识。
(板书)课题2氧气
引导探究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
1.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1.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
3.溶解性:不易溶于水30mLO2/1பைடு நூலகம்H2O(室温)
4.三态变化
101kPa时,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钢瓶中(天蓝色,黑字)
实验探究化学性质:
【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演示】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
氧气的集气瓶中
【讨论】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儿,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放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举出生活中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讨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小结】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例说明。
【引导讨论】
教材P35“讨论” 比较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讲解】化合反应:我们把两种或两种以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氧气》一、教材分析《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因此重点是对实验的分析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而学生主要是观察实验和分析总结实验,因此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结合小组讨论,可给学生较大的思考、讨论空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化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掌握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过程及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教学设想1、课时安排:1课时2、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要求、实验器材的准备3、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五、教学过程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回答:课题引出1、空气的主要成分?1、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激发兴趣,2、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有气体等。

创设问题3、在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的试验中用了什2、氧气约占21%。

情境。

么物质?它的实验现象是什么?3、红磷,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确认学习目标]本节课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探1.出示一瓶氧气。

阅读一遍指明重点学生观察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究活动1:氧气的物理性质(1)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结合问题思考氧气的物理性培养学生(2)想一想:氧气有味吗?(3)氧气质。

观察和思溶于水吗?回答:(1)常温下,无色、气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学习: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你们对氧气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氧气知识的掌握。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关于氧气知识的练习题,看看你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我已经批改了大家的练习,现在我将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寻找氧气应用的实例,分析氧气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并阐述其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3.书写氧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配平。
"请大家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确保方程式的配平正确无误。"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等知识。"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编号09
课题2
氧气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首次备课时间)
宋炳强
9.12
教学目标
1:了解02的性质、用途,以及S、P、Al与02反应的现象、反应表示式。2: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了解化学性质、氧化剂的概念。4:了解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本课题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氧气的性质、化学变化2:S、P、Fe与02反应的现象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1.实验探究2.多媒体教学3.仔猪体内就讨论。
教学准备
相关实验器材相关课件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提问】1.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学习和研究观察实验的方法。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1.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2.物质的色、态、味等。
1.反应条件(加热、点燃、催化剂等);
2.现象(发光、放热、生成沉淀或气体等)。
1.有几种物质生成;
2.生成物的色、态、味等。
常用气体钢瓶简介:
除装毒气的钢瓶外,钢瓶的一般工作压力都在150kg/c㎡左右。按国家标准规定涂成各种颜色
【讲述】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不同的原因以及二氧化硫的气味。
实验现象:①硫在空气中能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
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氧气的制备和性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木棒燃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氧气的制备: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实验操作提供指导。
属焊接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为后续学习氧气性质打下基础。
3.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了解和认识。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性质: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助燃性和氧化性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为后续实验和讨论打下基础。
-氧气的性质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氧气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主要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案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

4.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将演示实验的可能部分表格化,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为了应用才需要认识物质的性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4.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剧烈”两字。

4.解决办法(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分它们。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钻研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

(二)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教案-《-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教案-《-氧气》

课题二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响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氧气的性质。

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化合反响、氧化反响、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实验准备】:1.酒精灯、火柴、硫磺、细铁丝、木炭、坩埚钳、石棉网2.氧气〔一大瓶三小瓶〕课时:一课时〔附课件2.2〕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氧气的主要用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3〕判断以下物质:洁净的空气、海水、氮气、五氧化二磷、红磷、氦气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洁物?过渡: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2.讲授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让学生说出氧气的有关物理性质,指导学生看书1分钟并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L,略大于空气;〔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提问: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二、化学性质:1.氧气的检验〔教师演示〕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即氧气能支持燃烧〕〔教师演示实验〔1〕——〔4〕,学生仔细观察,并试着表达现象〕演示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①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放热。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备以及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非金属元素,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氧气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生能应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呼吸的片段,然后提问:“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如何生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下册学习的空气成分,特别是氧气的占比,引出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新知探究1. 氧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等,同时结合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2. 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反应。

3. 氧气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如正确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氧气的收集、颜色变化等。

3.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

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2、采用自主体验(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中[实验2—2]、[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导设入情新境课(问题与讨论)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节课的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1) 氧气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1) 氧气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1)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应用。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室中的常见实验。

–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并能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能够利用氧气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应用。

–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

2.教学难点:–对氧气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氧气制取装置(试管、容量瓶、水槽、电源等)。

–化学试剂:氢氧化钠、过氧化氢、氯化钴等。

2.教学资源:–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

–氧气制取实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实验视频展示氧气燃烧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入课题的学习。

2. 学习氧气的基本性质(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氧气的无色、无味、无臭等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氧气应用,例如氧气气瓶、氧气机等。

3. 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15分钟)•介绍实验室中常见的氧气制取方法:过氧化氢分解法、氯化钴催化法等。

•展示实验装置图,讲解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进行氧气制取实验(25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氧气制取实验。

•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引导和解释,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5.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15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导出氧气的性质和特点,并思考如何灵活运用氧气解决实际问题。

6. 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分享氧气在医疗、气球、钢铁制造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7. 拓展延伸(10分钟)•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氧气的相关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实践操作,开展更多有关氧气的实验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二氧气导学案学生:课题氧气时间2012 年8月日课型复习课时 2 主备人陈老师审核人【教学目标】:(1)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及科学探究。

(2)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师生共同探究,总结】:●氧气氧气,空气主要组分之一,比空气重,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325帕)下密度为1.429克/升。

无色、无臭、无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0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氧分子具有顺磁性。

●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况下密度是1.429g/L,略大于空气的密度(1.293g/L);注:标况指标准状况下,即温度为0℃,101kPa大气压条件下。

应注意温度和压强等外界条件,因为条件不同时,气体的色、态、密度等物理性质可能不同。

3、氧气不易溶于水;4、氧气能发生三态变化。

在101kPa大气压下,-183℃时变成淡蓝色液氧,-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氧。

●氧气的检验:1、检验氧气的实验实验步骤: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带火星木条复燃实验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

氧气具有助燃性。

补充:(1)在空气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并逐渐熄灭;在氧气中,带火星木条复燃,并剧烈燃烧。

(2)带火星木条不复燃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含氧气,二是氧气含量太低;(3)鉴别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是氧气)时,可使用带火星木条;(4)鉴别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气体(其中一种为氧气)时,可使用燃着木条。

2、氧气的检验把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集气瓶中所装气体是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1、几种可燃物燃烧实验【实验1】硫的燃烧实验步骤:……燃烧匙……集气瓶……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

实验结论:硫在空气和氧气中都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点燃注:硫粉点燃后燃烧匙需要由上至下缓慢地插入集气瓶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铁丝的燃烧实验步骤:……螺旋状……火柴……快燃尽时……集气瓶……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注:(1)先用砂纸打磨铁丝成表面光亮银白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铁丝绕在火柴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待火柴快要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5)由上到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6)集气瓶里预先装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3】木炭的燃烧实验步骤:……燃烧匙……加热发红……集气瓶……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点燃注:木炭点燃后燃烧匙需要由上至下缓慢地插入集气瓶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发出大量热,氧气在化学反应中能提供氧,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注:(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2)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有些物质在空气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3)氧气有助燃性,但没有可燃性。

●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combinationreaction)。

此外,化合反应一般释放出能量。

注意:不是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一般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时放热,个别可能吸热如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氧化性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较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比如合成氨制氮肥。

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的新陈代谢。

●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铝、蜡烛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

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①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 碳跟氧气反应:碳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和放出热量。

③ 硫跟氧气反应: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物都是有剌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④ 铝跟氧气反应: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⑤ 磷跟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白烟和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⑥ 铁跟氧气反应:铁丝在空气中红热不能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应将细铁丝表面的油污、锈迹擦净,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以增大受热面积。

(2)在细铁丝的一端系上一根火柴,让火柴燃烧,给细铁丝预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温度。

(3)集气瓶内应事先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提高练习】:一、选择题1.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反应B.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D.氧气具有可燃性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几种气体所组成的物质 B.一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C.人类与一切动植物的生存都需要空气 D.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3. 下列四种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在空气中含量由小到大排列的是①稀有气体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氧气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4.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5. 装在某容器内的空气,经测定含氮气16L,由此可以推断该容器中氧气的体积约为A. 6LB. 4LC. 10LD. 12L6.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 SO2B. 稀有气体C. CO2D. 水蒸气7.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B. 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C.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取出D.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8. 下列事实中,可以说明水能溶解少量氧气的是()A.水通电后能生成氧气和氢气B.水加热到沸腾变成水蒸气C.水能溶解某些氧化物D.鱼虾能在河水中生存9. 如图,在吸滤瓶内的湿润泥沙中生长着健壮的小麦三叶期幼苗。

从上边导管通入二氧化碳,通一会儿后,将气球紧包在吸滤瓶的侧管口,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起来,然后用弹簧夹住上面的橡皮导管。

将吸滤瓶放在强光下晒5-6小时后,准备好集气装置,插入橡皮导管,松开弹簧夹,气球自然回缩,将气体排入集气瓶中。

再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火焰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该实验说明了()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B、光合作用需要阳光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D、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10.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11. 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白雾 B.红热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13. 很多气体都用钢瓶储存,为了方便识别,不同气体的钢瓶漆成不同的颜色。

装有氧气的钢瓶会漆成( )A.白色B.蓝色C.黑色D.黄色14. 某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此气体可使用的方法是()A.只可用排水法 B.只可用向下排空气法C.只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D.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1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20XX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

为了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B. 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 大量使用煤作燃料,降低生产成本D. 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一种全降解塑料【课后作业】: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4.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潜水B.急救C.灭火D.气焊5.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镁条C.红磷D.铁线7.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A.我不易溶于水B.我具有可燃性C.我能供给呼吸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8.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具有可燃性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9.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铁——火星四射B.硫——黄色火焰C. 磷——黑色固体D. 镁——蓝色火焰1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O2 B.N2 C.氢气D.CO212.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13.“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是我市的旅游宣传语,清澈的瘦西湖水属于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14.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A.氮气B.焦炭C.硫黄D.天然气15.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产生绿色火焰B.铁丝:发出耀眼的白光C.镁带:火焰呈淡蓝色D.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6.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___________,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氧气与硫反应,生成了一种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并放出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