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关联词)辨析共37页文档

合集下载

虚词、复句(关联词)

虚词、复句(关联词)

(4)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 了重大作用。
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上",应把"上"删去。
三、副词误用
(1)自相矛盾
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 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元以上。
(2)词性不明
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写诗。
“ 偶然”是形容词,不能充当“写”的状语,应改为 “偶尔”
9.解说复句
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 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 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 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 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
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 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 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 得,省得。如: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 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 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 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A.由于 C.如果
甚至 甚至
所以 而且
B.只是 D.虽然
也许 也许
可见 然而
____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 不少理论或模型, 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 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天津)
即使/也 尽管/但

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 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_给人以繁 华之感,_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福建) 即使╱也 尽管╱但
二、介词误用
1、不可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 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 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有 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虚词辨析

虚词辨析

虚词辨析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着重于虚词的正确使用,主要有两个考查角度:一是病句辨析中对关联词的搭配、位置的考查;二是单独对虚词的考查。

一、正确辨析和使用虚词的五个角度:
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做副词。

2.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成“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成“对于”。

;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具体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

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

如表假设关系的“即使……也……”等,又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

4.从逻辑关系的角度辨析。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再如“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1、本来本来“本来”重申治应这样,常与“就”连用。

“本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状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渐“逐渐”一般表示自但是然的变化,能够修饰形容词。

“逐渐”用于存心识有步骤的变化,能够修饰形容词。

3、有时有时“有时”(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目,次数罕有时跟“常常”相对。

“有时”着眼于不测,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不测的,是在规律以外,跟“一定”相对。

4、一齐一同“一齐“表示同时,重视点是时间。

“一同”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重视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地方。

5、以致致使“以致”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致使”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常常常常“常常”是对到当前为止出现的状况的总结,有必定的规律性,不可以用于主观梦想。

“常常”纯真指动作的重复,不必定有规律性,能够用于主观梦想。

所以“常常”能够用于未来的事情,“常常”则不可以。

用“常常”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相关的状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类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重申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还没有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持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准时,归纳事物,能够通用;归纳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达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需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和“一经”都是副词。

可是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说得通;用“已经”的句子,绝对不可以换成“一旦” 。

11、居然居然“已经” “已经”都是副词,都有预料以外,高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该当这样而这样” 。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简单这样而这样” 。

“居然”用于主语后边,动词谓语前方。

“居然”也能够单说成“竟” 。

“居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

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词表(二)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凡是......不少......""凡是"强调主语的总括性,强调主语所涉及的范围内的"所有"性,常常与"都""总"等搭配组成关联词组,而"不少"强调的是大多数,很多,但不是所有,所以"不少"和"凡是"在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构成搭配,属于误用。

如:"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这一句子中应该删掉"凡是",保留"不少",因为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缺乏"客观物质条件"的。

*"虽然......但是......"和"即使......也......""虽然......但是......"和"即使......也......"表示的都是让步关系,但是"虽然......但是......"侧重让步和转折,"虽然"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只能是已然性的事实,而不能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即使"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则多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侧重假设和让步。

因此,把"虽然......但是......"用于对假设事实的让步,则是误用。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如:"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绝对不能骄傲,何况我们的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呢?"这里因为实际上"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可见"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不是已然的事实,而只是一种假设,因此不能用"虽然"引出,而要用表示假设的"即使",后面也相应地换为"也",构成"即使......也......"结构,表示假设让步。

语文虚词的用法辨析

语文虚词的用法辨析

一)代词: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2、指示代词——之、其3、疑问代词——焉、何(二)副词:1、范围副词——则、犹2、时间副词——既、已、且3、语气副词——其、何、遂(三)介词:于、以、为、因(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五)助词: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二、词类分析:(一)代词1、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段太尉逸事状》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

《游褒禅山记》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而通“尔”)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

《鸿门宴》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张衡传》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3、疑问代词①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②代事物、处所:何、胡、奚、曷、安、恶(乌)、焉——什么、哪里、在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二)副词1、时间副词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从前适得府君书。

虚词(关联词)辨析

虚词(关联词)辨析

【剖析】B句中“进而”表示递进关系,这里“找到病因”是“战胜 疾病”的前提,所以,应改为表因果关系的“从而”。C句中与“只有” 搭配的副词应是“才”,应当改“就”为“才”。D句中“不仅”与“更” 搭配,表意思进一层,搭配没有问题,但“不仅”的位置不恰当,应当 放在两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中华民族”之后。 【答案】A
9
3.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复句,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 词语,用哪个关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 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 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需要根 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据语境仔细推断。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滥用、错用、 据语境仔细推断。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滥用、错用、搭配不 当和位置不当等毛病。 当和位置不当等毛病。
14
关联词关系搭配一览表
关系类型 分句关系
关联词
假设 复句
如果……,就…… 前一分句表 如果……,就…… 示假设情况,要是……,就…… 要是……,就…… 后一分句说 若是……,便…… 若是……,便…… 这假设实现 即使……,也…… 就有结果。 即使……,也…… ……,不过…… ……,不过…… 前一分句提 出条件,后 一分句在次 条件下要产 生的结果 只有……,才…… 只有……,才…… 只要……,就…… 只要……,就…… 无论……,都…… 无论……,都…… 不管……,也…… 不管……,也…… 除非……,才…… 除非……,才……
【答案】①尽管 ②既然 ③因而 答案】
2
考点透析 近几年高考虚词考查内容有三类: 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 近几年高考虚词考查内容有三类:(1)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 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 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 否;(2)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3)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 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 关联词语。虚词考查的重点对象是副词、介词和关联词语等, 关联词语。虚词考查的重点对象是副词、介词和关联词语等, 主要命题形式有选择与填空两种。 主要命题形式有选择与填空两种。 1.副词的使用 副词的作用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 副词的作用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可 作状语,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 作状语,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不能 作定语。 作定语。

虚词的用法之间的联系

虚词的用法之间的联系

虚词的用法之间的联系一、虚词的定义与分类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表示具体意义和具有实际含义的语法成分,主要用来构建句子结构和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虚词在语言中起到了连接单词或短语、连接并列句、引导从句等作用。

准确理解和运用虚词是学习语言的重要一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虚词之间的联系及其正确使用。

虚词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连词、介词、副词三大类。

1. 连词(Conjunctions)连词是用来连接并列的部分以及引导从句之间的关系,起到衔接上下文、明确观点、强调意思等作用。

主要包括并列连词(and, but, or)和从属连词(because, although, if)等。

2. 介词(Prepositions)介词主要表示位置关系,如运动方向、空间位置和时间等。

它通常出现在名词短语前面,并且起到修饰名次或名次短语的作用。

常见的介词有in, on, at, by, with 等。

3. 副词(Adverbs)副词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并且能够回答问题如何(how)、在什么时间(when)和地点(where)等。

副词可以被用来修饰句子中的谓语动词,也可以出现在连系动词之后作状语。

常见的副词有slowly, carefully, often, there等。

二、虚词之间的联系虚词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它们在句子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但也会相互影响。

1. 连词与介词连词和介词都属于虚词,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成分的作用,但具体功能略有差异。

连词主要用于连接并列短语或从句,引导并列关系或条件关系;而介词则表示位置关系、时间关系等。

例如,在这个例子中,“I like tea and coffee”中的and是一个连词,将两个并列的名次短语连接在一起;而在“When I go to London, I will visit the museum.”中,“to”是一个介绍表示目标地点。

2. 介词与副词介词和副词之间也有密切联系,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相互转化使用。

虚词辨析

虚词辨析

(2)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 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 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 虚词用在主语后; 分句主语相同 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 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例 如: 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 他因为名字中有个 海 字 比大家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 比大家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 海哥”。 主语不同 主语不同, 因为”应放在 应放在“ 海哥 。(主语不同,“ 因为 应放在 之前) 他”之前 之前 与之相似的虚词还有: 不仅 不仅”“除了 与之相似的虚词还有:“不仅 除了 ”“不但 等。 不但” 不但
Hale Waihona Puke 看虚词的位置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 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1)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 一分句, 比如, 由于 由于”; 一分句, 比如,“由于 ;有的只能用于后一 分句,比如, 却 然而 至于”“以致 然而”“至于 以致”。 分句,比如, “却”“然而 至于 以致 。 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例如: 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例如: 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 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 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至于 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 至于”表另提一事 至于 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 改在“哪所 哪所”前 改在 哪所 前)
举一反三
忽然 突然 1.这场雨下得太( 这场雨下得太( ),一分钟前还是大 ),一分钟前还是大 这场雨下得太 突然 晴天呢。 晴天呢。 2.天气( 天气( 冷了起来。 天气 忽然)冷了起来。 必须 必需 1.由于生产所(必需 的原料价格上涨, 由于生产所( 由于生产所 )的原料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也不断攀升。 生产成本也不断攀升。 2.我们(必须 谦虚谨慎,戒娇戒躁。 我们( 我们 )谦虚谨慎,戒娇戒躁。 3.要想进度快, (必须)大家齐心协力。 要想进度快, 大家齐心协力。 要想进度快 4.空气和水是每个人所( 空气和水是每个人所( 空气和水是每个人所 必需)的。

虚词辨析

虚词辨析

虚词辨析技巧一辨词性。

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与功能也不同,确定了词性基本上就能辨析出该词的用法。

如:“偶尔”与“偶然”,前者只作副词,充当状语,而后者还可作形容词,充当定语。

如:一次的相遇,使我们成了好朋友。

二辨构词语素。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辨析时要比同求异,重点辨析相异的语素。

如:“逐步”与“逐渐”,重点区分“步”“渐”,“步”是步骤,“逐步”强调一步步,表示动作或情况要经过的过程或步骤。

“渐”是渐渐,“逐渐”强调动作行为等变化缓慢。

三辨词义侧重点。

有些近义虚词表达的角度和意义有差异,辨析时就要抓住其词义的侧重点来辨析。

如:“未免”与“不免”,前者表示委婉的否定,侧重于评价。

如你这样做,有点太过分了吧。

后者表示免不了、不可避免,侧重于叙述。

如他第一次上台表演,心里有些紧张。

再如“以致”与“以至”,都可表示结果,但前者侧重于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如他的腿受了重伤,几个月都不能下床。

后者则侧重于表示由于程度加深而形成的结果。

如他把书念得非常熟,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四辨词语适用对象、范围。

这一般是同义虚词表现出来的细微差别,辨析时要注意。

如:“一律”与“一概”,都是范围副词,表示没有例外,有时可以通用。

但前者强调“全部一样地”既可以用于人的动作、行为,也可用于事物。

如非本机关工作人员,不经允许,不得入内。

而后者强调“概括全部”,多用于概括事物。

如他们的事情,我不清楚。

五辨语气。

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如前者强烈。

如: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今天他没来,生病了不成六辨感情色彩。

有些虚词也带有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上易于辨析。

如:“径自”与“径直”,前者表示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

如:他没等会议结束就离去。

后者表示动作行为一直进行、不绕弯、不费周折,无贬义色彩。

辨析虚词的方法

辨析虚词的方法

辨析虚词的方法一、辨析虚词的方法(2014.9.12)1、看搭配情况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

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

“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配关系。

比如,“进而”、“从而”、“因而”等。

(3)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2、看假设与事实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比如,“虽然、尽管”。

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

(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

(“路途遥远”是事实)(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

(“路途有多远”是假设)3、看前后次序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

(“由于”应改为“因为”)(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虚词(关联词)

虚词(关联词)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一个复句, 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 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 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 推断出来的。
1、滥用关联词语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 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去掉 “因为”
B.介词宾语不完整
一般来说,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加上"等方面"
(1)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2)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加民上精"的神观的点有"力武器基本一 致。
加上"方面" (3)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C.介词同后面的介词宾语不搭配
B.只是 也许 可见 D.虽然 也许 然而
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除 非……才” “无论……还……都” “不论(不 管)……总(不)”等;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而” “既 然……那么”
二、介词误用
1、不可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 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 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有 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3、不可误用介词
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1)元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改为"在"
改为"给"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 小天地里成长。 改为"关于"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改为"用"

虚词辨析技巧

虚词辨析技巧

虚词,包括关联词、介词、连词、助词,考试中,考查关联词较多。

关联词主要包括:1、并列关系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越……越……2、承接关系分句的先后顺序是一定的,不能颠倒。

如,首先……然后…………便…………就…………于是……3、递进关系后一个分句表达的意思是前一个分句意思的更进一层。

如,不但……而且……不仅……并且…………还…………甚至……不但不……反而……4、选择关系,如,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还是……5、因果关系由于……以致……因为……所以……既然……就……因而……6、转折关系。

关联词前后句意思相反。

虽然……但是…………然而…………不过…………否则……7、条件关系除非……才……只有……才……无论……都/也……8、假设关系,一个分句提出假设,一个分句则是在该假设下会出现的结果。

如果……就……要是……就……若是……便……9、让步关系,前一个分句承认某种实事,做出让步,后一个分句从相反的方向说出正面的意思。

尽管……也/都……即使……也/都……固然……也/都……10、取舍关系,两个分句表示不同事物,二者取一。

取在前,舍在后或舍在前,取在后。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11、目的关系,一个分句表示目的,另一个分句表示为达目的采取的行动。

为/为了……免得/以免/以便……【解题技巧】1、把握词性。

词性,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

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虚词的词性不同,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________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必须/必需)必须,副词,一定要;作状语后面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必需,多作动词使用,一定要有,不可或缺。

可以做谓语或定语。

”放弃“动词,填入词语是状语成分,用”必须“。

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

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

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关联词属于虚词范围。

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更多地偏向于关联词的使用。

关联词的辨析主要涉及到意思或词形相近的词在应用上的区别,广大考生可以在例题中慢慢理解。

其实,如果可以很好地使用关联词,对关联词辨析的掌握也就比较容易。

但关联词的使用一直是个难点,因为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试题涉及的有些不仅仅是关联词。

这就要求考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由于关联词属于虚词范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掌握本知识点,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介绍虚词的辨析与使用。

1.准确辨析一般虚词虚词在句子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使用时,要准确掌握相近虚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再”和“又”,“从而”和“进而”,“对于”和“关于”,“偶尔”和“偶然”,“一向”和“常常”,“分外”和“格外”,“由”和“由于”等,同时结合语境认真挑选。

2.注意虚词的使用(1)理解词义。

许多虚词其实意义并不虚,明白了意思,用法也就清楚了。

比如“不止”和“不只”,前者是超出某个数字或范围的意思,后面常跟数量词;后者是连词,与“也、而且”等呼应,后面常跟分句。

(2)注意搭配。

虚词尤其是关联词语常互相搭配或与实词搭配使用。

常见的错误有: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昨天下了一夜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而且”应为“反而”)“无论干部和群众,都关心这件事。

”(把“和”改为“或”“还是”)②介词搭配不当。

例如:“同学们无不为我们班级所取得的成绩而信心百倍,你也绝不能为我们班级丢脸。

”(改为“给”)“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点任务。

”(改为“以……为”或“把……作为”)。

③虚词与实词搭配不当。

例如:“无论困难这么大,我们也要坚持到底。

”(“这么”改为“多么”)“尽管困难多么大,我们也要坚持到底。

”(“多么”改为“这么”)(3)注意虚词的位置。

①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如:“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

所有关联词和所有虚词

所有关联词和所有虚词

所有关联词和所有虚词(不是文言虚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它有如下特点: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一、联合复句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并列……又……又…………一面……一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既……又……承接……一……就…………首先……然后…………便…………于是…………才…………接着……递进……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还是……转折不是...而是.........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假设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目的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词表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词表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词表(二)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1 .“不单是.... 而是 ... ”“这已经不单是有趣的故事了,而是真实的血淋淋的搏斗了。

”这一句子中的“不单是”是“不只是”“不仅是”“不光是”的意思,“不单是”常常和“还是”“而且是”搭配,表示递进关系,而“而是”一般和“不是”搭配,组合成“不是而是”结构,表示选择关系,否定前者,选择后者,因此“不单是”和“而是”分别属于不同关系的关联词组,不能混用。

又如:“在内蒙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这里说“昭君不是人物”“昭君墓不是坟墓”显然是错误的,作者的意思是“昭君不仅是一个人物” “昭君墓不单是一个坟墓”,因此应该把“不是……而是”改成“不单/仅/只是而且是 ..... ”。

2. “不仅”“不仅”常常和“而且”“并且”“还”等搭配,构成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组,一般来说“不仅”要用于前一分句,且后一分句必须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相配合,不能单独使用。

因此下面句子中的“不仅”属于误用:“这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不仅为全国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模板。

”这里,“不仅”只用于一个分句中,后面没有表示递进的分句承接,因此是误用,应该在后面加上一个表示递进意义的分句。

3. “凡是不少”“凡是”强调主语的总括性,强调主语范围内的“所有”性,常常与“都…‘总”等搭配组成关联词组,而“不少”强调的是大多数,很多,但不是所有,所以“不少”和“凡是”在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构成搭配,属于误用。

如:“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这一句子中应该删掉“凡是”,保留“不少”,因为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缺乏“客观物质条件”。

4. “非但……却……”“非但”一般和“而且”“反而”搭配,表示的是递进关系,而“却”表示的是转折关系,一般不能和“非但”连用。

文言虚词的辨析知识点总结

文言虚词的辨析知识点总结

文言虚词的辨析知识点总结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起到辅助或连接作用的一类词语,它们没有具体意义,但却对整个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和使用文言虚词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对文言虚词的辨析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连词1. 而:表示转折或递进关系,可以用于连接两个相对独立的句子。

例如:“吾闻其言而观其行,则知其人之贤与不肖矣。

”2. 且: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强调持续性。

例如:“相形之下,我们且安之而可也。

”3. 其次:表示次序、顺序。

例如:“今日始其次作文,故特来祝贺。

”4. 又:表示继续、重复、同时。

例如:“不校辰星,不怕“篝火”无盎然又黯然也。

”二、助词1. 之:表示所属关系或代替作用。

例如:“天干而地支之法则遂成。

”2. 乎:用于疑问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例如:“人之生也,有喜则乎之,有忧则乎之。

”3. 耶:用于疑问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么”。

例如:“主人之至也乎?”4. 之乎者也:用于反问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吗”。

例如:“人怀至德,小人之乎者也,斯两者矣。

”5. 也/矣:用于陈述句,表示肯定或断定。

例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矣。

”6. 焉:用于疑问句,表示询问事物的状态。

例如:“吾不知天之上焉有圣人。

”三、副词1. 所/其:表示动作的对象或程度。

例如:“古之人,其知有至者,其约不弃于此矣。

”2. 皆/悉:表示全部、都、每个。

例如:“人之所以贵其立身者,皆因于人之身也。

”3. 不/毋:表示否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或“没”。

例如:“人有所不犯焉,而不见其难者,非臣之力也。

”4. 不仅:表示转折或递进关系,引出更进一步的内容。

例如:“若人类不仅仅停留于此,而是进一步探索未知的边界。

”四、叹词1. 噫/嗟:表示惋惜、叹息或赞叹。

例如:“噫!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而乐之至也!”2. 哉/之乎:表示感叹或反问之意。

例如:“明明德于天地,尊重经纬,而时穷节乎?”3. 咳/喏:表示答应、应和、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