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理、工效实验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概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在控制职业有害因素,保护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治疗疾病方面一有机结合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执业从事者的健康。

1、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 ):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下限度,人体不能代偿而导致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关系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主要发生于职业人群多数发生在普通人群有特异的病因多病因疾病职业暴露是最基本因素职业暴露是多种病因之一有立法意义,享受职业病待遇无③工伤(occupational injuries):是指工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职业有害因素,操作技术原因,设备原因,管理原因和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等所造成的工人的身体伤害,残疾甚至死亡。

2、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有特异性:只有在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之后才可能发病,若控制这些因素后可以降低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需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

(4)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的健康。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加强预防。

3、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早期健康损害(1)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和损害,即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立法和有关标准、法规制定,以减少或消除工人接触的机会。

(2)二级预防:是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损害。

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3)三级预防:对已经出现职业病或工伤的工人,给予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

职业卫生课件-职业生理心理与工效学一

职业卫生课件-职业生理心理与工效学一
❖ 一升氧氧化葡萄糖可产生6.5 mmol ATP,而氧 化脂肪产生5.6 mmol ATP。
❖ 脂肪能源:贮存量约90000-110000 kcal
❖ 糖原能源:贮存量约2000 kcal
乳酸系列
C6H12O6
2ATP+ 2CHCOCOOH 丙酮酸
2CHOHCOOH 乳酸
❖ 缺点:需动用大量的葡萄糖,产生的乳酸 有致疲劳作用,故不经济,不能持久。
无 氧 酵 解
氧化磷酸化
ATP
ATP-CP
❖ ATP-CP系列
ATP + H 2 O CP +ADP
ADP + Pi + 29.3 kJ/mol Cr +ATP
供能几秒钟至一分钟
❖ ❖
需氧系列
C6H12O6 +6O2
6CO2+6H2O +38ATP(36ATP)
❖ 一分子葡萄糖形成38分子ATP,一分子脂肪形成 130分子ATP。
氧 速度 能源
产生 ATP 劳动类型
肌肉能量供应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 系列
乳酸系列
无氧
无氧
非常迅速
迅速
CP,贮量有限
糖原,产生的乳酸
有致疲劳性
很少
有限
任何劳动,包括短 短 期 重需氧系列 需氧 较慢 糖原,脂肪及蛋 白质,不产生致 疲劳性副产物 几乎不受限制 长期轻及中等 劳动
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级别
劳动强度指数

≤15

~20

~25

> 25
*摘自《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于永中

职业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

职业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

在有氧氧化供能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氧化完全, 体内没有过多的乳酸蓄积,不易产生疲劳,劳动可以 持续较长时间。
(3)乳酸系列 在大强度活动时,ATP分解非常迅速,需氧系列 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形成ATP的速度不能满足肌肉 活动的需要。此时,需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 来提供能量,称为乳酸系列。这种方式提供的能量少, 如1mol葡萄糖只提供2分子的ATP,同时产生大量的乳 酸,机体容易疲劳,劳动不能持久。但这种方式供能 速度快,是有氧氧化供能速度的32倍,故能提供较多 的能量供肌肉活动之用。
职业劳动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
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一方面会受到劳动种类、 劳动强度、劳动姿势、轮班工作、自身个体差异等条 件或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和 适应,不仅完成了作业而且可促进健康。 但若劳动负荷过大、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制度和 分配不合理及环境条件太差,以至人体不能适应和耐 受时,这些就可能构成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造成 生理和心理过度紧张,从而使作业能力下降,甚至损 害健康。 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人在劳动过程中的生 理和心理问题。
因此,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但仅增高 总摄氧量并不能使脑力劳动效率提高。
2)脑力劳动常使心率减慢,但特别紧张时,可 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稍加快、脑部充血而四 肢和腹腔血液则减少;脑电图、心电图也有所变动, 但并不能用来衡量劳动的性质及其强度。 3)脑力劳动时,血糖一般变化不大或稍增高; 对尿量没有影响,对其成分也影响不大,仅在极度紧 张的脑力劳动时,尿中磷酸盐的含量才有所增加;对 汗液的量与质,以及体温均无明显的影响。
体力劳动的强度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改变 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强度作业能降低皮层的兴奋性并加深抑制过程。 长期脱离某项作业,可使该项动力定型消退而致 反应迟钝。 此外,体力劳动还能影响感觉器官的功能。如重 作业能引起视觉和皮肤感觉时值的延长,作业后数十 分钟才能恢复,而适度的轻作业,时值则反而缩短。

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
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s for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GBZ 1-2002 1-
1.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所有新建、扩建、改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所有新建、扩建、
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泛称“ 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泛称“建 设项目” 的职业卫生设计及评价。 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及评价。
1. 是防止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过量接触,保护劳动者的健 是防止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过量接触,
康。是评价生产和作业场所污染和职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 据;
2. 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 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
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 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21
GBZ 2-2002 中职业接触限值的定义采用:时 2中职业接触限值的定义采用: 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最高容许浓度 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最高容许浓度 (MAC)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MAC)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其中, 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其中, 具有明显急性毒性的56种化学物质采用单项的 具有明显急性毒性的56种化学物质采用单项的 MAC; 其余化学物质和粉尘均采用PC-TWA和PCMAC; 其余化学物质和粉尘均采用PC-TWA和PCSTEL双项并存标准。 STEL双项并存标准。 双项并存标准
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
6×107(孢子数/m3) 孢子数/
* 包括: 电磁辐射、高温作业气象条件、高温作业分级、激光辐射、局部振动、 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作业时心率和能量消 12 耗的生理限值、 紫外辐射

职业生理

职业生理

(二)体力劳动时的调节与适应

在劳动过程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 节来实现能量供应和各器官之间的协调, 以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维持身体健康 和作业能力。
1、神经系统:




(1)非条件反射: 内外感受器→中枢→效应器官 劳动时: 血乳酸↑→血管→中枢(呼吸、循环中枢),吸入 O2↑,合成ATP↑,分解乳酸,排除致疲劳物质。 体温↑→中枢→循环加强、皮肤血管扩张→散热。 (2)条件反射: 长期反复某一作业,可形成“动力定型” (dynamic stereotype),可使动作协调,减少不 必要的动作,使能量消耗减少,提高工作能力和 效率。 如现代化的流水作业,可使工人在较短的时间内 建立“动力定型”。源自不同强度作业时的心率及恢复时间
做功强度 (kg•m/min) 心率(次/分) 恢复正常水平 时间(分)
300 600 1200
96 116 140
2.5 35.0 >60.0
1500
168

(3)血压升高
收缩压升高明显。作业开始时收缩压即 上 升 , 劳 动 强 度 大 的 作 业 能 上 升 6080mmHg。 舒张压在轻作业时几乎不变,重作业时 上升,但不如收缩压明显。脉压差增大。

不同强度作业时血压及增加率
血压(mmHg) 做功强度 (kg•m/min) 收缩 舒张 300 120 72 600 134 76 1200 150 83 1500 160 93 血压上升率(%) 收缩 舒张 15.4 2.9 24.2 2.7 41.3 15.0 48.2 24.3
•作业后血压迅速下降,恢复期的长短与劳动强度 和环境条件有关。一般在5分钟内恢复正常。但大 强度作业后,收缩压可降至低于作业前水平,3060分钟才能恢复正常。

劳动生理实验报告

劳动生理实验报告

劳动生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劳动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人体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适当的劳动休息方式。

二、实验器材:心率监测仪、血压计、心率表、体温计、实验人员。

三、实验原理:在劳动过程中,人体会经历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体温升高等生理变化。

劳动休息是人体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实验步骤:1. 测量静息状态下的心率、血压和体温,作为对比。

2. 进行体力劳动,例如进行踏步运动。

3. 持续劳动一段时间后,测量心率、血压和体温。

4. 进行适当的劳动休息,例如平躺静息。

5. 测量休息后的心率、血压和体温。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劳动过程中,实验结果显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体温升高。

这是因为体力劳动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人体为了满足能量需求,使心脏更加快速地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肌肉组织中,以便提供足够的燃料。

同时,体力劳动还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另外,肌肉活动也会产生热量,进一步导致体温上升。

在进行适当的劳动休息后,实验结果显示心率、血压和体温均有所恢复。

这是因为适当的休息可以使心脏、血管和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和恢复,从而使生理指标逐渐回归到静息状态下的水平。

适当休息还可以帮助人体排除肌肉产生的废物和乳酸,以及帮助恢复体内的能量储备。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体力劳动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体温升高。

2. 适当的劳动休息可以帮助人体恢复到静息状态下的生理水平。

3. 劳动休息对于人体的恢复和疲劳缓解是十分重要的。

七、实验心得体会:通过参与本次劳动生理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体力劳动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劳动休息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更加重视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的时间,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如何通过实验方法对人体的生理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劳动生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生理心理与工效学1

职业生理心理与工效学1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1750-1870) ☆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
☆ 机器取代手工劳动。
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1870-1945) ☆ 以内燃机和电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
☆ 1898年Taylor(美)铲煤试验。即用5、10、17 、30公斤的铁锹铲煤,发现用10kg的铁锹铲煤效 率最高。 ☆ 第一次世界大战:特点是研究和训练人,“使 人适应机器”。 ☆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变为“使机器适应人”
一、时间动作分析
研究作业人员在各种操作中的身体动作和花费 时间,目标是减少完成工作所需的动作量,消除多 余的动作,减轻劳动强度,减短劳动时间,使操作 简便有效,从而制定出最佳的动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人疲劳。
15
代表人物和实验
泰勒和铁锹实验
泰勒通过对“铲”的动作规律分析发现: 铲子的大小及铲动东西的重量对劳动效率会产生明显
域; • 操作者的手和前臂避免长时间位于高出肘部的地方; • 如果操作者的手和脚需要长时间处于正常高度以上时,
应提供合适的支撑物。
24
(三)合理用力
动力单元(kinetic element)
包括关节在内的某些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完成以关 节为轴的运动,称动力单元,可以完成简单动作。
动力链(kinetic chain)
站着就能够完成工作。
18
二、工作过程的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Biomechanics)
是将力学与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研 究生命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力学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职业生物力学(occupational biomechanics)
研究工作过程中人和机器设备间力学的关系,目的在 于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

职业工效学定义及主要内容

职业工效学定义及主要内容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内容
15
(三)合理用力
动力单元(kinetic element)
包括关节在内的某些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完成以关 节为轴的运动,称动力单元,可以完成简单动作。
动力链(kinetic chain)
两个以上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起称为动力链,可以在较大 范围内完成复杂的动作。在组织生产劳动时,尽可能选用较 简单的动力链。
骨骼结构具有承受力强的特性,不同部位骨骼对于 压缩、拉伸、剪切等力的承受能力不同。
软骨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长骨的软骨具有吸收 冲击能量和承受负荷的作用,关节软骨磨擦系数很低, 对运动十分有利。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内容
12
(二)姿势
最常见工作的姿势是站姿和坐姿
站姿 运动比较灵活,便于用力,适合从事体力劳动。 坐姿 身体比较稳定,宜于从事精细工作。
5
一、时间动作分析
研究作业人员在各种操作中的身体动作和花费时间, 目标是减少完成工作所需的动作量,消除多余的动作,减 轻劳动强度,减短劳动时间,使操作简便有效,从而制定 出最佳的动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人 疲劳。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内容
6
代表人物和实验
泰勒和铁锹实验
泰勒通过对“铲”的动作规律分析发现: 铲子的大小及铲动东西的重量对劳动效率会产生明显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 内容
职业工效学定义和主要内容
1
概述
职业工效学的定义 occupational ergonomics
是人类工效学应用的重要分支,以解剖学、心理 学、生理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人群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工作中的健 康、安全、舒适,同时保持最佳工作效率。

职业生理学 Work Physiology

职业生理学 Work Physiology
是神经系统对信息接受、加工处理和输出 过程,多为非重复性劳动,能量消耗不明 显。
感知加工 认知决策加工 运动加工
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
与体力劳动一样,脑力劳动系统包括: 劳动者、劳动工具、工作任务、工作环境、 工作组织制度
作业类型与劳动负荷
(一)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 1、劳动类型 2、作业类型
压快。
排泄系统的调节与适应
体力劳动时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尿量可减少50%~
90%。尿液成分的变动较大,乳酸含量增多,以 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体温的调节与适应
体力劳动时及其后一段时间内体温有所上 升,以利于全身各器官系统活动的进行, 但不应超过安静时的1℃;否则人体不能 适应,劳动不能持久进行。
脑力劳动过程
• 最大摄氧量 (氧上限): 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 一般不超过3L,有锻炼者可达4L多。
• 满足氧需的能力取决于 1、循环系统的功能(主要); 2、呼吸器官的功能(其次)。
• 氧债(oxygen debt): 实际供氧不足于氧需的量称~。
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
劳动强度分级
轻 中 重 极重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GBZ/T189.10-2007)
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可理解为在该负荷下能 够连续劳动8小时,不至于疲劳,长期劳动时也 不损害健康的卫生限值。
一般认为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约为最大摄氧 量的1/3(男1.1 L/min, 女0.8 L/min)。以劳动心 率表示适宜负荷水平,应不超过安静时的40次/分。
2、方法与指标
(1)客观方法
1)体力劳动:劳动能量代谢率它适合于评价全 身性的动态体力劳动,可以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测 定能量代谢率。
劳动负荷评价
1、基本概念 (1)劳动系统(work system) (2)负荷与应激(stress and strain) (3)个体特征 (human characteristics) (4)适宜水平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 试题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 试题
A.取某一百分位数作为上限值
B.取某一百分位数作为下限值
C.取第5至第95百分位数间的数值范围
D.取第50百分位数的值
答案:C
第2题.肌肉活动的能量代谢中,提供能量较慢的是()。
A. ATP-CP系列
B.乳酸系列
C.需氧系列
D.无氧代谢
答案:C
第3题.下述()不是动力作业的特点。
A.不易疲劳
B.能量消耗低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
第1题.劳动条件包括劳动任务、劳动场所、工作设备及工作环境等,但不包括劳动对象。
A.√
B. ×
答案:B
第2题.静力作业是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进行的作业。
A.√
B. ×
答案:B
第3题.氧上限是指人体在1分钟内消耗的最大氧量。
B.关节活动
C.能耗少
D.易疲劳
答案:B
第9题.下述关于职业紧张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长期存在
B.难以适应
C.可导致严重后果
D.与职业有关,与业余生活无关
答案:D
第10题.在极大强度作业时,氧债几乎等于()。
A.氧上限
B.最大摄氧量
C.最大耗氧量
D.氧需
答案:D
A.√
B. ×
答案:A
第8题.中等强度作业时,氧需等于氧上限。
A.√
B. ×
答案:B
第9题.动力单元由各部位骨骼和关节组成。
A.√
B. ×
答案:B
第10题.组织生产劳动时,要尽可能选用较简单的动力链,以减少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
A.√
B. ×
答案:A

职业生理与工效学

职业生理与工效学
B.乳酸性氧债: 强劳动 氧需 > 氧上限 特点: (1)偿还时间长,10min—1h
(2)恢复期氧用于:氧化乳酸,乳酸合成糖 原;合成 ATP、CP,补充氧;体温、心 率、呼吸消耗的氧
3. 劳动强度分级
只适用于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 A.以毎分劳动时总能量消耗区分
每分劳动总能量消耗(kJ/min)=劳动时能量消耗/劳动时间(min)
2CHOHCOOH 乳酸
优点:产生ATP非常迅速 缺点:需动用大量的葡萄糖,产生的乳酸有致疲
劳作用,故不经济,不能持久。
小结
糖原 葡萄糖
乳酸 丙酮酸 脂肪酸β氧化
乙酰辅酶A O2
三羧酸循环
CO 2 + H 2 O
ATP CP
ADP
Cr+P
劳动时即时能量系統, 短期能量系統,长期能量系統供能情况
10” 30” 60” 2’ 4’ 10’ 30’ 厌氧系列 % 90 80 70 50 35 15 5 需氧系列 % 10 20 30 50 65 85 95
原贮备接近耗竭。 C 血液成分
血糖降至正常含量一半时,表示糖原贮备耗 竭。 D 血液再分配
劳动时血液再分配
安静
轻劳动 中等劳动
ml/min % ml/min % ml/min %
内脏 1350 (27) 1100 (12) 600 (3)
肾 1100 (22) 900 (10) 600 (3)
脑 700 (14) 750 (8) 750 (4)
氧上限(最大摄氧量,maximum oxygen uptake) 血液在1min内能提供的最大氧量。
氧债(oxygen debt) 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氧债分二种 A.非乳酸性氧债:中等强度劳动 氧需<氧上限 特点: (1)恢复较快,2~3分钟, 比乳酸氧债快30倍. (2)恢复期氧用于合成ATP、CP,补充氧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课件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课件

职业情感过程
涉及到对职业的喜好、热 爱和投入程度,对工作满 意度和职业发展有重要影 响。
职业意志过程
指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表现 出的决心、坚持和克服困 难等意志品质,是实现职 业目标的关键因素。
职业个性与职业匹配
性格与职业匹配
兴趣与职业匹配
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职 业,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并选择与之 匹配的职业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 效。
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
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某种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特定疾病。例如, 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导致尘肺病,长期接触噪音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等。
职业相关疾病
职业相关疾病是指与职业活动相关的疾病,但不一定是直接由某种有害因素导 致的。例如,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可能导致颈椎病和腰椎病等。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02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和职
业危害。
开展职业安全培训
03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
能,减少事故发生。
员工健康与福利管理
提供健康保险和福利
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险和福利,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 质量。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为每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医疗记录,以 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流程优化
通过改进工作流程,提高 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和不 必要的环节。
自动化与智能化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 效率。
04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 的实践应用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
01

职业卫生综合实验报告

职业卫生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职业卫生综合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职业卫生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职业卫生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分析职业性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进行职业卫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验原理:职业卫生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卫生实验主要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的监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评价等。

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空气样品、水质样品、职业性危害因素样品等。

2. 实验仪器:采样器、气体分析仪、水质检测仪、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样品采集:根据实验要求,采集空气、水质、职业性危害因素样品。

3. 样品处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过滤、沉淀等。

4. 样品分析:使用相应的仪器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浓度。

5. 结果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1. 空气样品检测:通过气体分析仪检测,空气中某有害物质的浓度为0.5mg/m³,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

2. 水质样品检测:使用水质检测仪检测,水中某有害物质的浓度为0.2mg/L,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

3. 职业性危害因素样品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样品中某有害物质的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职业卫生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分析了职业性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实验结果表明,该工作场所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劳动者健康得到保障。

实验讨论:1. 职业卫生实验对于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危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验结果可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

3. 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职业卫生监测,提高劳动者健康水平。

最新第二章职业生理学心理学工效学1-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第二章职业生理学心理学工效学1-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心率(次/分)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00
• 血液再分配:内脏、皮肤小动脉收缩,肌肉小动脉扩张。
关系。人的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会对这种影响做出各种
反应,指标也不同,而这些反应构成劳动生理的主要内容 (H. Luczak, W. Rohmert, J Rutenfranz)。 • 研究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规律,从而找出提高作 业能力和预防疲劳过早出现的措施,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 提高生产率目的的一门学科。
行的作业。
用于评价体力劳动强度的指标和分级标准[1] 劳动强度等级[2] 很轻 轻 中等 重 很重 [3] 耗氧量 (l/min) <0.5 0.5~ 1.0~ 1.5~ 2.0~ [<0.5 0.5~ 1.0~ 1.5~ (<0.70 0.70~ 0.96~ 1.19~ 1.36~ [3] 能耗量 (kJ/min) <10.46 10.46~ 20.92~ 31.38~ 41.84~ 心率(beats/min) 75~ 100~ 125~ 150~ [<90 90~ 110~ 130~ (<92 92~ 130~ 150~ 0 直肠温度( C) 37.5~ 38.0~ 38.5~ [4] 排汗率(ml/h) 200~ 400~ 600~
基本概念: • 氧需(oxygen demand): 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 • 氧上限(maximum oxygen uptake): 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 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 • 氧债(oxygen debt):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称为氧债。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 生理变化与适应
氧债及其补偿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 生理变化与适应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氧债及其补偿 A=氧债 B=偿还氧债

职业生理、工效实验

职业生理、工效实验

(五)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评价:
统计指标:P5、P50及P95,均数及
标准差(各组身高、体重)
评价个体在该群体中的水平 纪录所有原始数据
(六)注意事项
1.姿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身高在一天中有变化,最好在早晨 测量
3.校准测量仪器
4.读数时测量者的视线应垂直于仪器 的标尺部分
二、 动作分析
职业生理、职业工效学实验
职业生理检查方法
主要内容:
1. 2. 3.
体力劳动能力与负荷的常用指标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
PWC170及其测定
一、体力劳动能力与负荷的常用指标
1.
能量代谢率与耗氧量、最大摄氧量 :

能耗量:主要靠有氧代谢供给,一般每消耗
1L氧约产生20.92KJ能量,因此可用耗氧量
求得能耗量
远近:躯干
3.测量的量度种类:
高度: 长度:直线距离,实长 宽度、厚度:
围长
体重
(四)测量:
1.头面部测量
头矢状弧长、头冠状弧长
2.立姿及坐姿高度的测量
身高、眼高、脐高、肘高
坐高、坐姿眼高、坐姿肘高:各测点至椅面
的垂距
3.体部宽度、厚度及围度的测量
肩宽、腰围、臀围
工作
5.
Borg量表:主观法

根据功率车活动强度与心率的关系而研究制
定的,用于实验室体力劳动强度的主观评价
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
劳动强度指数:I=7M+3T
1.

平均劳动时间率(T)调查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观察


每个工种每天选择2名劳动者
纪录从上班到下班的各种操作的起、止时间,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休息5分钟后,负荷递增至167~200.4W,再尽力
踏车3~4分钟,心率达180次/分左右,并为稳态 心率(f2),记下此时的功率N2
4.
计算PWC170

稳态心率:
当第3分钟末的心率和第4分钟末的心率相差小 于5次/分时,表示已达稳态心率。 如相差大于5次/分时,则以第4分钟末的心率作 为稳态心率,一般踏车3分钟末,心率已达稳定状 态。
(5)眶下点:眼眶下缘最低的一点
2.躯干和四肢的测点
(1)脐点:脐的中心点 (2)肩峰点:肩胛骨肩峰的外侧缘,最向 外凸出的点 (3)肘尖点:尺骨鹰嘴在肘背侧面的最凸 出点
(三)测量条件
1.姿势:

自然姿势:脊柱自然伸直,两肩放松,上肢自 然下垂
(1)自然直立姿势:手掌面朝向体侧,手指轻 贴大腿侧面,腿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 前端分开呈45度夹角。 (2)自然坐姿:手轻放在大腿上,左右大腿平 行,膝关节弯曲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
工作
5.
Borg量表:主观法

根据功率车活动强度与心率的关系而研究制
定的,用于实验室体力劳动强度的主观评价
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
劳动强度指数:I=7M+3T
1.

平均劳动时间率(T)调查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观察


每个工种每天选择2名劳动者
纪录从上班到下班的各种操作的起、止时间,休
息时间,包括超过1min的工间暂停时间
心率检测带 鞍座 脚踏板 扶手 承重篮 控制仪表Leabharlann 控制仪表:
RPM: 转速,转/分。0-199 HR: 心率,次/分。50-240
TIME: 时间,分:秒。0:00-99:59 SPEED: 速度,Km/h。0-90
DISTANCE: 骑行距离,km。0.0-99.9
2. 3.
4.
受试着N1、N2不一定相等,但要求其负荷末的心率 最好为110次/分和180次/分左右。
因为PWC170要在较重的体力劳动负荷下才能获得较好的结
果,若体力负荷过轻,如有差异也不易查出。
5.
如条件限制,可以阶梯试验和手测脉率的方式来测 PWC170 。

阶梯试验
对中青年人,采用两级阶梯,总高为40-50cm
(五)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评价:
统计指标:P5、P50及P95,均数及
标准差(各组身高、体重)
评价个体在该群体中的水平 纪录所有原始数据
(六)注意事项
1.姿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身高在一天中有变化,最好在早晨 测量
3.校准测量仪器
4.读数时测量者的视线应垂直于仪器 的标尺部分
二、 动作分析
1、动作分析的目的及意义
2、动作要素符号:动素符号、动作要素说明

18种,分为三类:
(1)进行工作的动素:完成工作所必需的
(2)干扰工作的动素:需要减少或改进的 (3)无效的动素:对工作无效,应设法消除的 3、动作改进及评价 4、动作分析方法:目视法,摄像法

测定原理
在固定劳动负荷情况下,心率在一定范围内(110-180
次/分),所作的功越大,心率也越大,两者呈直线相关。 对于20-40岁左右的正常中青年人人为的定出以心律 170次/分时所作的功作为体力劳动能力的评价指标。对年 长者最好测PWC150或PWC130 。

测量仪器 Monark 874E 自行车功率计
PWC170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研究循环-呼吸系统生
理负荷的运动试验。 它是反映体力劳动能力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人
体心肺功能、锻炼和训练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 PWC170越大,表示体力劳动能力越好。且根据 PWC170可推算出最大摄氧量(VO2max,L /min)。

实验目的
掌握PWC170的卫生学意义和测定方法。
远近:躯干
3.测量的量度种类:
高度: 长度:直线距离,实长 宽度、厚度:
围长
体重
(四)测量:
1.头面部测量
头矢状弧长、头冠状弧长
2.立姿及坐姿高度的测量
身高、眼高、脐高、肘高
坐高、坐姿眼高、坐姿肘高:各测点至椅面
的垂距
3.体部宽度、厚度及围度的测量
肩宽、腰围、臀围
KP: 外加负荷,kg。1.0-7.0 CAL/WATT: 热消耗/功率。Cal/W。 0-999/0-7*RPM

1. 2. 3.
测量步骤
将心率检测带固定于受试着胸前 先训练受试着在功率计上踏车运动,至熟练 静息半小时后正式踏车运动
1)
负荷递增至66.8~100.2W时,尽力踏车3~4分钟,
心率达110次/分左右,并为稳态心率(f1),记下此 时的功率N1


分别测定各种操作活动或休息时的肺通
气量

将相似的活动操作归为一类,分别计算
各类活动的肺通气量体积,求出其能量
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时间后相加

再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得出工作日平均
能量代谢率
3.
劳动强度指数:I=7M+3T
三、PWC170测定
PWC170:Physical work capacity at a heart rate of 170 心率达170次/分时人的体力劳动能力。受试 者在定量劳动负荷下,身体功能动员起来,处于 稳定状态下,心率达170次/分时所作的功,用W 表示。

AL:提举限值


H:负荷的水平力臂
V:重物的原始高度


D:重物垂直移动距离
F:平均提举频率
Fmax:每分钟的最大提举频率
最大容许限值:MPL=3AL

分为三个级别


低于AL:多数人能耐受
AL和MPL之间:必需有指导和工程上的措
施,否则也是不可耐受的

超过MPL:多数人不能耐受,应重新设计


卷尺:测围度
可调式坐高椅 体重计 直角规、弯角规、活动直角规、附着式量角器、 三角平行规
(二)常用人体测点:

根据骨的突起、边缘及表面骨性标志来 确定,固定的,不因动作而改变
1.头面部测点
(1)眉间点:两眉之间的眉间正中线上,从侧 面看最向前凸出的点 (2)头顶点:头部保持眼耳平面时,头顶部正 中矢状面上的最高点 (3)枕后点:头部正中矢状面上的向后最凸出 的点 (4)耳屏点:耳屏软骨上缘,耳轮脚基部向颅 侧皮肤过渡的点

身体左右尽可能保持对唱,有左右差别的 项目均在右侧进行 受呼吸影响的项目,应在呼吸平静时测量

2.测量的方向:

测量时必须严格规定测量方向
(1)测量的基准面
矢状面、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 眼耳平面或法兰克福面:左右耳屏点、
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
(2)测量的方向:
上下:头侧端,足侧端 内外:正中矢状面

PWC170计算公式
PWC170=N1+(N2-N1)(170- f1)/ (f2 - f1)

最大摄氧量的推算公式
VO2max(L/min)=(13.1 PWC170 +1070)/1000
注意事项
1.
测试应在餐后2小时进行,避免受饮食的影响。测试 前1小时不吸烟、喝茶等。 重体力劳动后休息一天,测试前一晚应无失眠。 室温应为15℃~23℃,波动不超过3℃,相对湿度小 于65%。
腰背痛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NIOSH根据生物力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
流行病学等研究结果提出

属于卫生学限值 可用来预测搬运、提举的重物的负荷范围、 评价负荷是否安全、是否应采取改进措施, 从而预防腰背痛的发生
15 7.5 F AL 392( )[1 (0.004 V 75 )](0.7 )(1 ) H D Fmax
3.
一、 人体测量

用测量的方法研究人体的特质,探讨人体的类 型、特征、变异及发展规律,为机器、仪器设
备及工具等的设计及布置、工作场所的布局提
供依据。

既能保证操作者的安全、方便,又能有效地使 用仪器,充分发挥仪器的性能。
(一)测量仪器:

要求使用方便,精确、轻巧 人体测高仪(马丁测高仪):测高度
第一次每分钟上下15次左右,心率可达110次/分
左右
第二次每分钟上下25次左右,心率可达150次/分
左右
通过调节背上的负重或上下阶梯的速度达到所要
求的更高心率
工效学评价方法
目的与要求
1. 2.
掌握人体测量条件、测量方法、注意事项 熟悉人体测量仪器、常用人体测点、动作要 素符号、动作改进及评价、动作分析方法 了解动作分析目的及意义

适用于评价全身性的动态体力劳动,不适于
评价耗氧量不高却易于疲劳的作业
2.
心率及PWC170:安静心率、靶心率(适宜
心率)、最高心率

靶心率=(最高心率-安静心率)*40%+安静
心率

最高心率=220-年龄(岁) 脉搏法、心率检测仪
3.
肌电图、血乳酸、体温等
4.
手工搬运提举限值 搬运、提举重物是常见的生产性活动,也是
职业生理、职业工效学实验
职业生理检查方法
主要内容:
1. 2. 3.
体力劳动能力与负荷的常用指标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
PWC170及其测定
一、体力劳动能力与负荷的常用指标
1.
能量代谢率与耗氧量、最大摄氧量 :

能耗量:主要靠有氧代谢供给,一般每消耗
1L氧约产生20.92KJ能量,因此可用耗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