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描述不同地区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其他地区的特色了解不多,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地理、文化知识。

同时,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充满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风俗、文化等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各地特色,掌握相关的地理、文化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各地特色。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依据,分析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各地特色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及相关辅助材料。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各地特色。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述不同地区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祖国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国情、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常识,对于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情。

但他们对其他地区的了解相对有限,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于国家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不同地区的特色,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家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国情,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不同地区的特色,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家乡。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相关地区的图片和视频等。

2.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吗?它们有什么特色?”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对家乡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描述的不同地区的特色。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于家乡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区,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这个地区的特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风俗和文化,通过介绍不同的家乡,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特色,增强学生的国情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插图生动,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一些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掌握。

同时,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比较浓厚,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民俗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情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描述不同家乡的特点。

2.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家乡之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体验家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相关地图或图片:展示不同家乡的地理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用具:如笔记本、彩笔等,方便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带领学生去旅行,引出本课的主题——家乡。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讲解,理解课文中的不同家乡的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以及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情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3.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认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个人经历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与家乡相关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家乡的记忆和思考。

2.学生观察图片或教具,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起家乡的一些特点。

步骤二:阅读课文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

2.学生根据理解情况自主回答问题,或与同桌合作讨论。

步骤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种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诗歌等),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分享。

步骤四:情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2.学生互相交流,听取他人对家乡的看法,并进行适当的反馈。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3.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留在班级展示或学校图书馆。

五、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次活动,撰写一篇感受家乡的小作文。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情感互动中积极参与,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得到了增强。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的家乡来》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的家乡来》人教部编版
-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并将其转化为日常行为。
举例解释:
-多角度认识家乡: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不仅看到家乡的美好,也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全面的认知。
-文化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与自己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的家乡来》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请到我的家乡来》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产和风俗民情;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区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产和风俗民情的概念,并能结合实际进行描述。
-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尊重文化差异的价值观。
-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明白自己在保护家乡环境中的责任与作用。
举例解释:
-家乡的自然风光: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并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以及这些自然特点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2.文化意识:认识并尊重家乡的风俗习惯,理解文化多样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
3.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环境问题,提高环保行动能力,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4.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实践活动,探究家乡特色,发展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家乡优秀文化的意愿。
3.加强课程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传播家乡文化。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热爱家乡,树立文化自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特色,通过讲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阅读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家乡和祖国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域文化、民俗特色等方面,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特色。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家乡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随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人物,体验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同时,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20200330004946)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设计(20200330004946)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1条“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市等)、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请到我的家乡来》编写了“我的家乡在哪里”话题,其中有读地图的内容。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第2条指出“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编写了“我是家乡小导游”“家乡的特产真不少”和“我的家乡人”话题,体现了课标的这一要求。

需按主题分组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收集实物,并用报告、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

三、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社区产生归属感,体会到邻里生活种饱含的温暖。

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自己的家乡。

三年级学生对于“家乡”的概念是模糊的,对于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们也未必认真地观察、思考过。

为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逐步从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家乡,需要启发他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事物入手,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实现对家乡的地理认同,树立家乡观念,激发学生的家乡情。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图,因而对地图的学习侧重于简单读图,并初步具备最基本的使用地图技能。

能利用地图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空间位置,增进对家乡的认识。

四、教材分析: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在哪里”,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精品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精品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请到我的家乡来》《请到我的家乡来》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中的第十二课。

本课时主要是发现我们家乡的美丽,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特产和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2、通过观察发现家乡的美丽,感受家乡的发展;3、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与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收集照片,使学生发现家乡的名胜古迹;2、通过介绍家乡,使学生发现家乡的美丽;3、通过收集家乡的资料,了解发现家乡的物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发现家乡的美丽;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们发现家乡的美丽,了解家乡的物产。

【教学难点】使学生发现家乡的美丽,了解家乡的状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事先收集关于家乡的照片,带来家乡物产。

一、新课导入:1、课件播放《请到我的家乡来》视频。

2、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大家都有什么感受?视频里的家乡美不美?同学们的家乡都在哪里呢?3、学生回答,老师肯定。

4、师:同学们,既然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哪里,结合课本55页,说说你们知道自己家乡里有哪些名胜古迹吗?5、同学回答,老师评价。

6、师:听同学们的描述,都能感受到大家家乡的美丽,老师的家乡也有很多名胜古迹,我的家乡也很美丽。

(展示课件)二、发现家乡的美:1、出示课件:我家周围都是山。

爷爷告诉我,这儿的每一座山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那尖尖的是斗笠山,矮矮的是金龟山,还有盼子山、铜锣山……我想,你会爱上我们的家乡的。

2、师:同学们,在大家自己的家乡里,一颗古树、一栋阁楼、一座石桥都是美丽的风景,结合课本56页,把你们心中家乡最美的风景画一画或者写一写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家乡情感。

但在家乡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之间的家乡差异较大,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家乡认同感。

2.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家乡文化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等方面。

2.难点: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以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了解家乡。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家乡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为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乡的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家乡的文化遗产、名人故事等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乡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家乡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分享。

鼓励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了解到的家乡文化。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富有童趣的文字,展示了不同地区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地域的同学友好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常识,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文化,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喜欢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地域的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家乡特色展示区、文化墙等。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引发学生对其他地区文化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通过讲解、展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独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

三下道法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三下道法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了解、熟悉家乡的风景名胜,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热爱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3.了解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关于家乡风景名胜的传说或故事。

3.了解家乡地理位置,学会初步看地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学会看地图了解家乡位置。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近家乡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疫情结束后,大家一定都想出门感受这满园的春色吧!想不想邀请四方的客人到自己的家乡做客呢?2.那就让我们来当“小导游”,一起发出邀请吧!请到我的家乡来!揭题:7.请到我的家乡来(二)家乡信息我知道1.当好小导游可不容易,需要掌握许多与家乡有关的信息。

瞧,这几位小朋友给你们出题了,猜猜他的家乡在哪里?(课件出示课本插图)(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2.小活动:你能也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大家来猜一猜你的家乡在哪里吗?(1)我的家乡被称为天府之国。

(2)我的家乡有美味的山羊肉和好听的山歌剧。

(3)我的家乡会用“献哈达”的礼仪来表达敬意和祝贺。

(4)我的家乡有著名的东方明珠。

……3.小结:看来大家对家乡的信息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家乡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热爱祖国从热爱家乡做起!(三)我的家乡在这里1.(课件出示地图)同学们瞧!这是一张《中华行政区划》图。

这里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了解,要看懂地图,首先必须了解地图的方向。

老师教给你们一句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的地域自豪感,同时通过介绍家乡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家乡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纳能力。

此外,学生之间的地域差异较大,家乡的风土人情各异,这为课堂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地域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家乡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提高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用于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特点。

2.准备家乡的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位置和地域特色。

3.准备一些关于家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特点,引导学生产生对家乡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乡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和地域特色。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感兴趣,愿意参与各种活动,通过图片、视频、实地考察等方式,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地考察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体验式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实地考察的地点和安排。

3.PPT、黑板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美食、民俗等,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回到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对家乡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家乡的未知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通过讲述不同地区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知识,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景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各地特色,增长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课文中所提到的各地特色。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家乡的特色。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魅力,提高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图,方便学生查找和了解各地位置。

3.准备课文中所提到的特色食品、工艺品等实物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地方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受课文的情感。

老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色,并进行交流分享。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查找地图,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地方位置。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2020年春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3、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并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猜猜我的家乡在哪里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有几位同学要介绍他们的家乡,通过他们的描述,你能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生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生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生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生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回答:区号是010的地方是北京,第一位同学的家乡是北京;江苏简称“苏”,第二位同学的家乡是江苏;广西桂林有美丽的漓江,第三位同学的家乡是广西桂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紫荆花,第四位同学的家乡是香港。

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请大家在教材43页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一找,然后描出它的轮廓。

(1)学生描出轮廓后,小组进行展示。

(2)同学们仔细观察河北省的轮廓像什么?生:像耳朵、像问号……师:请你在地图上找一找家乡的邻省。

学生找出后回答。

二、我是家乡小导游假如有远方的朋友要去你的家乡游玩,你愿意做他的导游吗?你都收集了哪些资料?咱们来做一个比赛吧,比一比哪个小组介绍得最精彩。

(1)小组合作整理收集来的资料。

(2)每个小组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介绍。

阅读教材45页,哪位同学收集到了关于家乡风景名胜的神话、传说或故事?给大家讲讲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介绍家乡的风景、讲述家乡的传说和故事,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我爱家乡的特产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46页的图片:图1:吐鲁番的特产——葡萄。

生1:我的家乡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合葡萄生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请到我家乡来”,是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描述不同的家乡特色,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文化常识,但对于家乡的了解可能较为局限。

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可能充满好奇,但对于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家乡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2.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3.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文化常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不同家乡的特色和文化。

2.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家乡的特色和文化。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3.引导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家乡的特色和文化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家乡特色的食物或物品,以便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家乡的景色和文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不同家乡的特色和文化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特色和文化。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家乡的特色和文化。

小组内讨论和合作,共同设计和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和文化。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演讲、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是家乡小导游”,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家乡的特产真不少”,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人”,本课四个板块之间是先地理后人文的逻辑顺序。

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了解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懂得它的独特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有关,接着了解并懂得家乡丰富的特产也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有关,最后了解让自己佩服的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特点,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让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体会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度上,获得立体的、完整的感受。

这节课我上的是《请到我的家乡来》的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个板块“我的家乡在哪里”和第二个板块“我是家乡小导游”。

学情分析:
随着三年级学生生活空间逐步从家庭和学校扩展到家乡,生活空间的扩大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

为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逐步从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家乡,需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人手,因此本课的活动涉及大量的家乡景物资料,课前我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调查搜集资料,让他们对以往一知半解的东西加以消化健全。

教学措施:
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图,对地图的学习侧重于简单读图,并具备最基本的使用地图技能,上课时利用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空间位置,增进对家乡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逐步从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家乡,我利用准备好的家乡风景图和学生自己准备的有关家乡的资料,通过“我是家乡小导游”这一活动,让学生分成“景点介绍组”、“景点照片、门票展示组”、“传说讲述组”、“绘画组”这四组来介绍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感知家乡的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最后把学生们搜集到的资料贴在一张大画纸上,做成一张家乡宣传剪报,并在剪报前合影留念,以此来升华他们对家乡的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让学生在当小导游活动中增进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了解,感知家乡的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我是家乡小导游”这一活动,让学生分成“景点介绍组”、“景点照片、门票展示组”、“传说讲述组”、“绘画组”
这四组来介绍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感知家乡的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张全开画纸。

2.学生准备:搜集家乡的景点介绍词、风光照片、景区门票、家乡传说、绘制家乡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出示泰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师:我们的家乡美吗?这么美的地方应该让更多的人来看一看,玩一玩。

2.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活动一:我的家乡在哪里
(一)找一找、描一描、说一说
1.老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吗?我们国家的版图像什么?”
2.师:你们知道咱们的家乡在这幅图的什么位置吗?(指名学生上台指)
3.让学生在43页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到自己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用笔描描它的轮廓,描完后试着找找它的邻省,并说一说。

(二)猜一猜
1.认真观察42页中的图,根据图上的提示,猜猜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
2.老师举例让学生猜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3.指名学生出题,让其他学生猜猜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三、活动二:我是家乡小导游
1.教师导语:咱们泰宁虽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在全国的名气还不够大,还需要加大宣传,你们愿意为我们的家乡出把力吗?
2.让学生分成“景点介绍组”、“景点照片、门票展示组”、“传说讲述组”、“绘画组”这四组来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组合小组,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指名介绍。

四、活动三:制作泰宁宣传剪报
1.让学生把搜集的资料贴在全开的画纸上,最后由老师加上标题,一份泰宁的宣传剪报就做好了。

2.帮学生和宣传剪报合影。

五、结束语
咱们泰宁的美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相信只要你来了,就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让我们站在这张剪报前再一次诚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们:请到我的家乡来!
六、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贴一张泰宁的宣传剪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