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08)、电子信息类(0807)、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一.专业介绍1.办学定位:本专业基于XX大学“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校企深度融合和国际化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途径,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特色优势:坚持“多元协同”,开展“资源共建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建设,面向战略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办基地,充分发挥地处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区位优势,使该基地兼顾校园人才培养和企业业务功能,使之高度融合,互为增值,既提升这些设备资源的社会利用率,又实现设备资源的人才培养价值。
3.就业与发展(包括就业领域、研究生阶段研修学科和职业发展预期):本科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微电子及相关分支与交叉学科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硕士学位。
经过5年的实际工作,能够承担项目规划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集成电路产业和智能化技术发展的需求,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从事微电子学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具有解决多种工程技术问题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毕业生能够在微电子及其相关领域的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目标2: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新产品与新技术的研发工作。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合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微电子学理论基础和实验素养、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较全面训练的微电子学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学习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器件物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可开展微电子器件、纳微加工工艺和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与集成、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电子与通信、自动化等IT行业的科研、科技开发及信息化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微电子技术领域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为学制四年大学本科专业。
要求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并符合下列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为社会服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2.掌握完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学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强的汲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以上较熟练阅读所学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3.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4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就业指导、和毕业论文等的非课内学时。
教学生产实习一周,毕业论文十二周。
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六、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2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课程设置应包括电子学、微电子材料、微纳加工技术、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学、半导体器件工艺等专业核心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
此外,还应包括创新设计、专业实践、创业训练等综合性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设置模拟设计、数字设计、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专业方向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课、实训课、实践课、设计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课可以设置为电子电路实验、信号处理实验、半导体器件实验等,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训课可以设置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通过实际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课可以设置为微纳加工技术实践、光电子器件制备实践等,让学生亲自操作设备和工具,掌握实验技术和加工工艺。
设计课可以设置为电子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器件设计等,通过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发表科研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科研项目,邀请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设置科研训练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技能。
通过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发表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实习实践实习实践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实践,让学生接触产业环境,了解企业运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行暑期实习或实习项目,让学生在企业中实践所学知识,积累工程经验。
学校还可以设置实习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集成)器件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2、较系统地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封装与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设计、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的基本能力。
3、熟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熟悉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5、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IC版图设计、SOC设计、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践、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学习、军训、综合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
五、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学分要求(一)课堂教学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78.5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其中课堂教学137.5学分,实践课41学分。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微电子技术基本理论、技能与最新技术发展动向、计算机系统与接口芯片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电子产品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微电子设计和生产领域及各类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与生产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产品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分析及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和VLSI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集成电路和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2. 熟悉集成电路设计的CAD系统,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及逻辑模拟、电路模拟、时序分析等技术,具有应用EDA工具设计与分析集成电路的技能;3. 具有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版图设计与可靠性分析的基本能力;4. 掌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理论,具备从事微电子生产线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5. 掌握电子电路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制作等基本知识,适应在相应工作领域(如通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的需要;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7. 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产业发展状况;8. 熟悉国家电子产业政策、国内外有关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法律法规。
微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维护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同时,培养学生在微电子器件工程、电子系统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智能控制和通信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国际化的综合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要求(1)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信息技术基础;(2) 具有较强的电路、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微电子、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3) 熟练掌握半导体器件工艺、电子系统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4)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自主进行工程设计、仿真、调试和维护工作;(5) 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微电子技术导论、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电子器件与工艺、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波、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原理、数字通信与网络、电子设计自动化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微波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通信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微系统与纳米技术、电子商务、数字系统综合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等。
3. 专业选修课程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工艺与制造、可穿戴电子技术、MEMS技术、RFID技术、光电集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与通信应用、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三、实践环节1. 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微电子系统设计实验等。
2. 实习环节学生需要参加电子信息企业的暑期实习或校企合作实习,以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运作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与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二、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培养以微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微电子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能跟踪国际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微电子和光电子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案、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四、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理论、半导体物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复杂数字系统设计、微电子器件测试与封装技术、新型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等课程。
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应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教案和管理等多方面工作的能力。
. 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电子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基本知识;. 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有电子材料、器件、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开发能力,具有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专业科技文献资料以及具备一定的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五、专业特色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应用为代表的微电子学是现代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应用性学科之一,本专业以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设计等学科的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相关科研项目和良好的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国家重大需求及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为培养目标,以一批优秀教师为保障,深入贯彻博学笃行的专业学风,通过学科交叉、促进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
六、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七、品牌课程固体物理导论、半导体物理、信号与系统、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学分方可毕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设计、制造与测试微电子器件和系统的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具备扎实的电子学、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基础知识。
2.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工艺制造技术,能够参与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测试。
3.具备较强的实验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中协同工作。
5.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三、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电子学、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包括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EDA工具的使用。
3.微电子器件制造工艺:包括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和制程技术,掌握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等工艺步骤。
4.微电子器件测试与可靠性:包括微电子器件的测试方法和可靠性评估,掌握测试仪器的使用和测试技术。
5.微电子器件应用与系统设计:包括微电子器件的应用和系统设计,掌握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和信号处理等相关知识。
四、学习过程1.课堂学习:学生需要参加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实验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实验室的实践活动,进行微电子器件的制造、测试和应用等实验研究。
3.项目实习:学生需要参与相关项目的实习活动,与企业或研究机构合作,接触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案。
4.毕业设计:学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体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培养评价1.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集成)器件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2、较系统地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封装与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设计、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的基本能力。
3、熟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熟悉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5、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IC版图设计、SOC设计、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践、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学习、军训、综合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
五、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学分要求(一)课堂教学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78.5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其中课堂教学137.5学分,实践课41学分。
北工大微电子工程培养方案
北工大微电子工程培养方案微电子工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学科。
微电子工程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支撑,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北工大微电子工程学科始创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一支业内领先的师资队伍,完备的实验室和先进的研究平台,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宽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的微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人才。
2. 培养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工程技术与管理、器件制造与工艺技术、电路与系统设计、射频及微波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3. 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能够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担负起微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应用任务。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电磁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
(2)专业课程:包括微电子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波技术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等。
(3)拓展课程:包括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MEMS制造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
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微电子工程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北工大微电子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实验、微波技术与射频电子技术实验等。
3. 实践环节(1)科技创新实践: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目标微电子学专业是培养从事半导体器件制造、微电子电路设计与集成、微电子材料与工艺、微电子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科基本原理、设备与工艺、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工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优秀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科基本理论、原理和应用;2.熟悉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流程,具备器件模拟和数值模拟能力;3.具备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电路设计与测试;4.能够进行微电子系统的设计与集成,了解系统与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具备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转化;6.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与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员协作工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工电子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
2.核心课程:微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与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微电子系统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3.专业选修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提供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和拓宽知识面的机会。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工程能力。
四、专业实践与实践环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专业设置以下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开设微电子学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熟悉器件制造和电路测试的基本操作和仪器仪表的使用。
2.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使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程实践,了解行业需求和应用。
3.毕业设计:每位学生需完成一个毕业设计项目,通过独立设计、实施和撰写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微电子学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704)
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065·微电子学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704)一、专业简介:该专业是为适应电子信息时代对微电子学的需求,适应以集成电路为主的微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适应微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
培养微电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多学科结合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物理学基础,并具有半导体材料、器件及集成电路的专门知识,掌握微电子学基本实验技能,能从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材料等方面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培养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
在学完物理学基础课的前提下,继续学习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设计、集成电工艺等微电子专业课。
四、核心课程:本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基础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字电路及实验、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原理、微电子实验、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设计、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等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基础物理实验(Ⅰ) 、 基础物理实验(Ⅱ) 、 基础物理实验(Ⅲ) 、 综合物理实验(Ⅰ)、综合物理实验(Ⅱ) 、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电子实验.六、毕业学分:总学分:153学分七、修业年限:4年八、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学 分学 时占总学分百分比必修课通识教育必修课程133292451+20周73986.92%18.95学科基础平台课程4173626.80 专业基础课程3257620.91 专业必修课程2340015.03 实践环节不含实验课程820周 5.23含实验课程000.00选修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1032016013.08%6.54通识教育选修课程348 1.96 专业选修课程7112 4.58 毕业要求总合计1532771+20周100%十、课程设置清单(见下表)微电子学专业(大类)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总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总学时总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 注授课实验上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sd0281024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5848考试课外10 sd02810050道德与法律35848考试课外10 sd02810150马克思主义原理35848考试课外10 sd0281025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2924考试课外5sd031100 (1-6)0大学英语8240128考试1、2自主学习112 sd029106(3-6)0体育(1-4)4128128考试1、2、3、4 sd01310010大学计算机3643232考试1sd06910010军事理论23232考试2sd090100(1-6)0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1-6) 1.57224考查1-6课外48小 计2973951232课外195通识教育核心课程00051国学修养类232任选2学分00052创新创业类232任选2学分00053艺术审美类232任选2学分00054 (00056)人文学科类(或自然科学类)232任选2学分00055(00057)社会科学类(或工程技术类)232任选2学分小 计10160物理学院·066·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067·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组348全校任选3个学分小 计348学科基础平台课程Sd009201(2-3)0高等数学(1-2)101601601,2Sd00920070线性代数II 348483Sd01120010大学化学I 348484102001510力学464641102001610热学464642102001010电磁学464642102001210光学464643102001710原子物理学464644102001320基础实验(Ⅰ) 1.548481102001420基础实验(Ⅱ)264642122000720基础实验(Ⅲ)1.548483小 计41736576160专业基础课程103100410理论力学464643103100710模拟电路464643103100820模拟电路实验132323103101110数学物理方法464644103100210电动力学464645103100510量子力学I 464645103101010热力学统计物理464646103101410固体物理464646103101220综合实验(Ⅰ) 1.548485103101320综合实验(Ⅱ)1.548486小 计32576448128专业必修课程物理学前沿专题232326103200310半导体物理464646103200110半导体材料232326103200210半导体器件物理464647103201410集成电路原理464647103201210集成电路工艺232327103202020微电子实验264647103201310集成电路设计348487小 计2340033664选修课程选修课组7112112小 计7112112实践环节军训03周1实习11周8毕业论文(设计)716周8小 计820周微电子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表二]类别课组号专业课组名称课 程 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总学时总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 注授课实验上机专业选修课组微电子选修课组算法语言348483算法语言实验132323 103301910计算物理464644103302020计算物理实验132324103302410数字电路464644103302520数字电路实验132324103301010单片机原理与接口348484103301120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验132324103302810微机原理应用348485103302920微机原理应用实验132325103303210微机控制技术348485103303320微机控制技术实验132325103302320实时测量技术132325103302610铁磁学464646103303010压电铁电物理464646103300610传感器技术232327103301210电介质材料与器件348487103302210凝聚态物理导论464647103300310半导体器件设计与仿真348487小 计47864640224物理学院·068·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710T)一、专业简介: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是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密集的学科,是现代电子信息科技的核心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科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需求的高素质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微电子学等领域的入门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具有深厚的电子材料和电子器件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和器件设计与制造;3.掌握微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进行微电子器件的生产和质量控制;4.了解和掌握微电子工程中的新技术和新发展方向,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5.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具备深入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大学化学、大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线性代数与矩阵计算、微积分、电路分析与实验、信号与系统等。
2.专业课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固体物理学、微电子学基础、半导体物理、杂质与缺陷物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技术基础、微电子工艺学基础、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微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半导体器件物理模拟与工艺设计、集成电路测试与可靠性、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等。
3.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是本专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
实践教学包括电子实验、材料实验、器件制备实验、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实验等。
三、实践环节1.实习学生在进行实习前,需要参加相关培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习期间,学生将在电子材料制备、器件设计与制造、光电子技术等相关领域进行实际操作,并参与相关项目的研发和实施。
2.社会实践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将参与社会实践,包括参观企业、参与科研项目等,以增加实践经验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
四、人才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为主通过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相关的电子实验与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基本英语能力,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有电路与系统、数字系统建模与设计、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 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 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建模与设计、系统仿真、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与测试等基本能力。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B、半导体集成电路、数字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来顺应社会发展,在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中,综合应用微电子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持续增强和展示自身健全人格、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成为在湖南乃至全国各地的集成电路行业,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优秀者成为相关技术或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毕业5年左右的学生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1:(道德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培养目标2:(学科素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方向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培养目标3:(开发创新)能够针对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复杂技术问题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目标4:(合作交流)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具备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技术开发团队中发挥领导或骨干作用;培养目标5:(终身学习)拥有自主的、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应对未来挑战。
二、毕业要求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毕业要求1(数理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微电子技术问题。
指标点1.1:能够正确使用技术语言表达复杂技术问题;指标点1.2:能针对具体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指标点1.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推演、分析和判别专业问题;指标点1.4:能运用相关知识,通过数学模型的比较与综合,优选技术方案,完成系统设计。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技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识别和判断复杂技术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指标点2.2: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指标点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指标点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子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及创新精神,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它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电路与系统的设计知识,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他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与系统设计、电路分析、器件工艺设计与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和VLSI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集成电路和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VLSI制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新型设计软件;
3.掌握电子电路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制作等基本知识,以能适应在相应专业(如通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的工作要求;
4.掌握微电子学基本实验技能;
5.了解VLSI和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 熟悉国家电子产业政策、国内外有关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法律法规。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184学分方可毕业。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CAD、半导体光电材料、半导体光电器件原理、半导体光电器件工艺、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和集成电路工艺实习
特色课程: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CAD、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半导体光电材料、半导体光电器件原理、半导体光电器件工艺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修业年限为4年,采取弹性学制,可在3~6年获得全部学分,完成学业。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七、教学进程安排
附表一、微电子学专业学历
附表二、微电子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附表三、微电子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附表四、微电子学专业双语教学、计算机教学课程安排表
附表一
微电子学专业学历
⊙军训及入学教育·理论教学:考试 = 假期○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验、计算机实践 + 金工实习△公益劳动 / 学年论文廿社会实践(调查)▲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机动
说明:理学院的不同专业的金工实习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安排在第11-14周
附表二
微电子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微电子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微电子学专业双语教学、计算机教学课程安排表
教学副院长:薛玲玲
负责人:李野校对人:王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