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线规范一(2015.06.26)

合集下载

电气接线标准规范

电气接线标准规范

电气接线标准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电气接线的标准规范,以确保安全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提高操作的一致性和效率。

2. 基本要求- 电气接线应符合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要求,并获得相关许可和认证。

- 接线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证书,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 所使用的电线、插头、配件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

3. 接线程序1. 在进行任何电气接线之前,务必切断电源,并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

2.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电线规格和类型,确保电流负载和电压要求的匹配。

3. 使用绝缘工具剥离电线端部的绝缘层,不应剥离过多或过少。

4. 检查电线的质量,并对裸露的导线进行编织或焊接处理。

5. 使用合适的连接器或终端块将电线连接到相应设备或电源。

6. 在接线完成后,进行有效的绝缘和封装,以防止漏电和机械损坏。

7. 连接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查,确保接线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措施- 接线人员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

- 在进行高压电气接线时,需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材料进行保护。

- 确保接线过程中整洁有序,预防电线短路和触电的风险。

- 在操作环境中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他人避免接近或触碰电气接线。

5. 维护和检修-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接线,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受损的电线和配件。

- 在进行维护和检修时,务必切断电源,并按照相关程序操作。

6. 结论本文档所制定的电气接线标准规范将有助于提升电气接线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并为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接线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电气接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气接线规范一(2015.06.26)

电气接线规范一(2015.06.26)

电工接线规范一目的:规范电工接线,提高电工接线质量。

一、元器件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电气布局图安装,图纸有不详之处或有争议之处,要有自控部经理签字更改,禁止私自更改。

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

7、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8、柜内所有的电器元器件只要有接地标示的都要接地,要单独接地,禁止并联接地,接地线要大于2.5平方。

电气门要如下接地处理。

9、整个设备的所有的电器元器件都要贴电气标示(和图纸一一对应)二、柜内布线规范1、要按图纸正确接线,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裸露部分不超过2mm。

动力线和信号线尽量分开走线。

2、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必须两根导线合并压一个线鼻子。

3、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4、回拉式弹簧端子的联接导线的剥线长度: 10 mm导线插入端子口中,直到感觉到导线已插到底部,上部不能露铜。

5、配线颜色标准(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按此标准执行)动力线:红色零线:蓝色接地线:黄绿色DC24V+: 棕色DC24V-: 蓝色PLC-IN:蓝色PLC-OUT:蓝色其它:灰色6、配线规格标准(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按此标准执行)动力线:不得小于1.5平方(根据实际功率确定)零线:不得小于动力线接地线:不得小于2.5平方DC24V+: 0.75平方DC24V-: 0.75平方PLC-IN:0.75平方PLC-OUT:0.75平方断膜加热线:采用高温线,不得小于1.5平方。

(根据电流确定)其它:不得小于1平方7、柜内所有的电线都要压线鼻子,要选择合适的线鼻子,一定要用专业工具,禁止违章操作。

电气自动化电工接线规范标准

电气自动化电工接线规范标准

电气自动化电工接线规范标准摘要: 1:将配电柜后板拆出,按照图纸布局安装线槽及导轨,横平竖直,导轨两头与线槽缝隙不得大于2MM(线槽内安装扎线扣)。

2:确认元器件型号,按照图纸布局排放元器件并贴上标签。

3:接线时须强弱电分开走,避免干扰(...1:将配电柜后板拆出,按照图纸布局安装线槽及导轨,横平竖直,导轨两头与线槽缝隙不得大于2MM(线槽内安装扎线扣)。

2:确认元器件型号,按照图纸布局排放元器件并贴上标签。

3:接线时须强弱电分开走,避免干扰(左强右弱)。

4:号码管字体方向大小必须统一(由左往右看,由下往上看)。

5:压线时线鼻子必须压紧。

元器件接线时按照螺丝的顺时针方向拧紧,拧紧后用手拉一下,检查是否会脱落。

一个接线孔最多只能接2 根线。

6:电线颜色使用根据图纸或者客户要求,如果没有要求就使用公司标准:(380V A 黄B 绿C 红N 蓝PE 黄绿,220V 火线黑色零线浅蓝色,24v+棕色0v 深蓝色)7:接线完成检查没有错误后装入配电柜,接线过门时须留有弧度,并套缠绕管保护。

8:配电柜接线完毕后及时清理柜内垃圾及杂物。

9:外围人员拿到图纸后先确定传感器的位置及走线方向,diangon 根据现场位置布置线槽或者扎带扣,线槽内需安装扎带扣。

10:安装固定传感器并套好号码管,有气管的地方顺着气管走,没有气管的地方贴着固定件走,不能悬空11:走线时尽量将线理顺,不要交叉,穿洞的需要安装保护套,有线槽的地方走线槽,没线槽的套波纹管或者缠绕带,12:按钮盒及hmi 或者其他需要接线的元器件,如果材料没到货可以先将线放到位,并适当预留足够的长度且套上号码管。

13:根据现场位置合理安装集线器,尽量使需要走集线器的14:外部线进入柜内时强弱电分开走,并预留适当的长度。

15:保持走线美观大方安全不干涉。

16:上电前必须先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确保没有接错线后才上电。

17:保持工作周围环境整洁,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电气接线标准

电气接线标准
9
6、一台半断路器接线 (1)接线特点分析
3个断路器构成1串,接在 两母线间,引出2条出线 可靠性:高 灵活性:高 操作:避免用隔离开关进行大量倒闸 操作调度和扩建 经济性:大 一次投资:每串增加联络断路器。 (2)进出线布置原则 电源和负荷配对成串 只有两串时,交叉布置 (3)适用范围:330~500KV配电装置
16
两线连接不能铰接,用胶带包裹,应该使用接线帽或者对接接头。 17
电气元件无特殊要求,均应垂直固定安装 18
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使用扎带扎好,并且剪去多余的扎带.导线绝缘良好, 无损伤柜门上的线束通常是使用缠绕管保护。
19
控制线路的接线线端处理必须使用专用铜接头和与其匹配的标准压接工具。剥 除绝缘层时,不得损坏线芯,线芯和绝缘层端面应整齐并尽可能垂直于线芯轴心 线。线芯上不得有油污、残渣等。剥除导线绝缘应采用专用剥线工具,不得损伤 未剥除的绝缘,切口应平整。导线与电器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 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
4
(3)接线特点分析 可靠性:差 断路器故障或检修 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或检修 灵活性: 操作:方便 调度:不方便。电源只能并列运行 扩建:方便 经济性:好 、一次投资:设备少
(4)适用范围 出线回路少,没有重要负荷的发电厂和变电站中。
5
2、单母线分段接线 (1)接线特点分析(与单母线比较)
13
三、电气接线实际应用
1、电线的选用
❖ 选用导线首先要保证导线的截面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时要考虑到由 于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要留足余量。
❖ AC 380V 黑色
❖ AC 220V 红色
❖ DC 24V
普蓝色
❖ DC 12V

电气接线作业规范

电气接线作业规范

电气接线作业规范总体要求:1.1作业基本要求:➢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检查元器件外观有无损坏➢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元件安装具体要求:辅助元件安装要求:(线、端子、按钮铭牌及警示标志、端子排、线号、输入输出铭牌、线槽、螺钉、扎带、套管)1.1导线:➢按图面要求选择合适的线型(线径、屏蔽、品牌等);➢颜色(依图面要求进行,如无要求则按常规要求进行);➢导线进金属孔洞或与锐边金属相连时,应采用护套或套管;➢导线中间不允许出现断线短接点;1.2端子:➢按线径和要求选择并用压线钳压实,固定可靠;一线一端子;1.3按钮铭牌及警示标志:➢固定可靠,保证横平竖直,可借助直尺进行确认,字体平正;1.4线号:➢线号按图纸要求穿线号;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表面干净、字迹清楚、字体朝上;一线一线号;➢每束线束上套上与接线图一致的线号;➢备用线未接入端子的不穿线号,接入端子部分的线号与端子号标注一致;1.5端子排:➢按图纸标注要求摆放端子,数量,型号与图纸标注一致。

➢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的端子都要有标号,字迹必须端正清楚。

➢端子排必须写上端子排序号;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标记,图纸无要求的必须每隔5档用记号笔涂上记号,以便查对。

➢端子排接线点原则上接线螺钉只允许接一根导线,连接端子要用连接片,不接导线的螺钉也必须拧紧。

1.6扎带(固定夹):➢要松紧合适,不留尾巴。

有工艺要求的按工艺要求捆扎,无要求的间隔距离100-200mm;1.7线槽:➢安装要横平竖直,不留锐边毛刺。

进线孔要有橡胶保护条;1.8套管:➢按图面要求穿软管并加装管接头,导线不允许裸露,软管线路用卡子固定;1.9空开:➢与接线图纸要求的型号一致;2自检通电要求:各部分台子接线完成后要进行通电测试:(空开、插排、开关电源、端子排、电路板)。

2.1空开:➢通入电源后,空开能推上工作位置无跳闸,漏电情况。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电气接线规范是为了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电气接线规范的内容:1. 电气接线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在进行接线前,需要对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了解和熟悉。

2. 线缆的选择应根据电流载荷、电压等因素进行合理选取。

线缆的型号应符合规范,并且需要检查线缆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3. 在进行电气接线前,应先切断电源并确保电源是可靠的。

接地线应与大地可靠连接,以确保终端设备的安全运行。

4. 在进行接线时,应按照电路图或接线图进行正确连接。

接线图应清晰、准确,并标注有相应的符号和说明。

5. 电气接线应使用合适的接线工具和接线端子。

接线端子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并且需要与线缆或导线的规格相匹配。

6. 在接线过程中,需注意线缆的固定和绝缘。

线缆应固定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松动或摇晃。

线缆的绝缘应完好无损,避免绝缘损毁造成漏电或短路。

7. 在进行接线时,需要仔细阅读设备的操作说明和接线图。

操作者应具备一定的电气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相关图纸和说明。

8. 接线过程中应注意将电缆和导线分开敷设。

避免低压信号线和高压电源线、照明线等混在一起敷设,以防止电磁干扰和安全事故。

9. 接线点应进行标识,并做好接线记录。

接线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保存在适当的位置,以备日后的检修和维护。

10. 所有接线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试运行。

检查内容包括电压、电流、绝缘电阻等。

试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11. 在接线完毕后,应将多余的线缆和导线进行整理和固定,避免走线杂乱,并注意线缆的防护和维护。

12. 接线工作完成后,应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接线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

如果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地方,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总之,电气接线规范是为了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遵守接线规范,能够有效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安装接线规范

电气安装接线规范

电气安装接线规范1.电气接线颜色必须按标准接线颜色执行,线径大小必须满足设备所需用电量。

2.按图正确接线。

电气连接接线牢固、良好,配线应成排成束地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敷设,要求整齐、美观、清晰。

横平竖直,层次分明。

导线的长度合适,端头压接牢固,端子压紧。

3.电缆及桥架的敷设应远离锅炉高温部分,如现场条件限制应在高温区域加装保温材料。

4.电缆及桥架的敷设应避免与导热油油管平行或交叉,避免导热油渗漏引起电缆起火事故。

5.柜内和桥架内电缆走线应符合:电源线和控制线尽量分开,均匀分布,理顺以避免交叉,方向一致。

6.当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可动与固定部份时,如跨门的连接线,必须采用多股铜导线,并且要留有足够长度的余量,以免因弯曲产生过度张力使导线受到机械损伤,并在附近端子处要用线夹卡紧固定线束。

7.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凡是多股软线的连接头,一律用冷压接头压接。

螺丝连接时,弯线方向应与螺丝前进的方向一致。

为保证导线不松散,多股导线不仅应端部绞紧,还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

采用压接式终端附件是较好的一种方式。

8.线束敷设必须合理,不得妨碍电器的拆换或维修,不允许导线在两只接线柱中间走线,不得遮掩线路标号和观察孔眼。

9.强、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10.双屏蔽层的电缆,为避免形成感应电位差,采用两层屏蔽层在同一端相连并予接地。

11.设备中辅助电路的连接线,均应在两端套装标号头。

所有标号头应根据接线图所注明的数字或英文字母,将其输入电脑印字机,打印在专用套管上,套管直径应与套装的导线粗细配合。

标号头的长度一般为根据线号长短电脑自行输出,标号头的套装要求数字排列方向统一。

如是水平套装,数字从左到右,如是垂直套装,数字从上到下。

标号头要求字迹清晰、正确,一般不得用手写标号头。

使线号有字的一面朝外。

12.如控制箱面板有按钮,指示灯等元件时,须将门上各导线整理好,用扎线带沿箱表面绑扎整齐。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16
电气接线规范 • 10、电气元件的接
线,如图。 (1)使用标号管 (2)标号管方向 一致
17
电气接线规范
• 11、端子排的接线 ,如图。 (1)使用标号管 (2)标号管方向 一致 (3)端子排进行编 号
18
电气接线规范
• 12、单芯硬线的连 接,如图。 (1)两边剥等长 的裸线 (2)长度在8— 10cm左右
34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2220.10.22Thursday, October 22,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7:40:2217:40:2217:4010/22/2020 5:40:22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2217:40:2217:40Oc t-2022- Oct-20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22日星期 四下午5时40分 22秒17:40:2220.10.22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下午5时 40分20.10.2217:40Oc tober 22,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22日星期 四5时40分22秒 17:40:2222 October 2020
电气接线规范 • 13、多芯软线的连
接,如图。
25
电气接线规范
• 13、多芯软线的连 接,如图。 (1)需要把多芯 线按线别剪成不同 长度,以错开连接 处
26
电气接线规范 • 13、多芯软线的连
接,如图。 (1)剥除绝缘层 ,根据线径的大小 ,分成几等份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电气接线规范标准[详]

电气接线规范标准[详]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X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接线规范一
目的:规范电工接线,提高电工接线质量。

一、元器件安装
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4、必须按电气布局图安装,图纸有不详之处或有争议之处,要有自控部经理
签字更改,禁止私自更改。

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6、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
毛刺、尖锋应打磨平。

7、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
应的扭距。

8、柜内所有的电器元器件只要有接地标示的都要接地,要单独接地,禁止并
联接地,接地线要大于2.5平方。

电气门要如下接地处理。

9、整个设备的所有的电器元器件都要贴电气标示(和图纸一一对应)
二、柜内布线规范
1、要按图纸正确接线,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
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裸露部分不超过2mm。

动力线和信号线尽量分开走线。

2、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
则必须两根导线合并压一个线鼻子。

3、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4、回拉式弹簧端子的联接
导线的剥线长度: 10 mm
导线插入端子口中,直到感觉到导线已插到底部,上部不能露铜。

5、配线颜色标准(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按此标准执行)
动力线:红色
零线:蓝色
接地线:黄绿色
DC24V+: 棕色
DC24V-: 蓝色
PLC-IN:蓝色
PLC-OUT:蓝色
其它:灰色
6、配线规格标准(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按此标准执行)
动力线:不得小于1.5平方(根据实际功率确定)
零线:不得小于动力线
接地线:不得小于2.5平方
DC24V+: 0.75平方
DC24V-: 0.75平方
PLC-IN:0.75平方
PLC-OUT:0.75平方
断膜加热线:采用高温线,不得小于1.5平方。

(根据电流确定)
其它:不得小于1平方
7、柜内所有的电线都要压线鼻子,要选择合适的线鼻子,一定要用专业工
具,禁止违章操作。

举例:1.5平方线要压1.5平方的线鼻子,不能过
大或过小。

说明:软导线应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后再插到端子,注意铜线芯不要露出线鼻子且要压实。

3)合格压接4)不合格
8、线鼻子使用标准(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按此标准执行)
1.对于电气元器件的接线端子一般分为三类:
1、孔型(使用针式线鼻子)举例:西门子S7-200PLC
2、U型(使用U式线鼻子) 举例:施耐德中间继电器
3、O型(使用O式线鼻子) 举例:变压器
9、线号使用标准(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按此标准执行)
1、线号要和图纸一一对应,接线时线号方向要保持一致,线号大小要根
据实际电线线径大小确定,禁止细线套粗的线号。

2、线号管的长度要保持一致。

3、线号读向要保持一致。

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如下图
10、带电阻的ProfibusBus 插头的连接(适用于一根电缆的连接)
仅一根电缆连接时,则导线与第一个接口连接
推动开关置“ON”位置
编织的屏蔽带准确的放置在金属导向装置上
10.1 带电阻的ProfibusBus 插头的连接(适用于二根电缆的连接)
连接的两根导线是在插头之内的串联
推动开关置“OFF”位置
编织的屏蔽带准确的放置在金属导向装置上
10.2 不带电阻的ProfibusBus 插头的连接
编织的屏蔽带准确的平放在金属导向装置上。

导向装置中的两根红绿线放置在刀口式端子上。

绿导线:连接点A
红导线:连接点B
11、变频器上接线禁止如下图所示,要经过端子转化一下。

裸露部分超过2mm。

12.所有线缆必须有线号,线号方向要一致,线号管段长要一致,线号管号要与线缆相匹配。

三、柜外布线规范
1、动力线和信号线禁止走同一根多芯线,要单独走线,设备在公司制作过程中,
要和现场安装时一致,主要是设备布局、电控柜安装位置。

接线时不要用临时线,要按正规
接线。

(设备上的线要走线槽进入电控柜)
2、带有变频器的电机,电机线两端屏蔽层都要处理后接地,如图下所示
图一
没有线号,电缆的两端线
号要一致
规范:电机电缆的地线要和屏蔽层拧到一起,套上黄绿色热缩管后热缩,电缆的
末端要套上黑色热缩管热缩,电机侧要使用O型带护套的线鼻子,端子侧要使用针式
带护套的线鼻子。

3、对于其它多芯的RVVP电缆,正确处理方式。

规范:电缆两边都要这样处理(把屏蔽层套上黄绿色热缩管后热缩接地,电缆的末端
要套上黑色热缩管热缩),电缆两端线号要一致,要使用针式带护套的线鼻子。

4、外露电缆必须套波纹软管,应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固定牢靠。

管内电
缆不允许接线,动力线和信号线尽量分开走线不允许同用一根多芯线。

5、所有现场布线需在管道或电缆槽中实行.须有能充分支承管道或电缆槽重量的支架;
支架空隙不得超出制造商规定.
6、所有现场接线盒应当安装有接线端子并有线号.
7、所有接入接线盒、电机、感测器及其他电气设备的电缆均需用合适的聚乙烯电缆接
头恰当密封。

8、接近开关及光电开关的外伸电缆均需采用接线盒处理,不可采用焊接接头,如需特
殊情况,需采用接插件进行转接,禁止多个光电在现场使用一根多芯线短接处理,如图所示。

但是没有线号。

9、气动部分及技术人员接触维护的机械部分不可采用单绝缘配线,要采用RVV电缆,电磁阀接线要采用RVV2X0.5MM电缆,禁止如下图所示
错误
正确
10、所有的外部的电气元件、气动元件都要有标示,标示要和电路图一一对应。

11、电缆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橡胶垫圈以保护电缆。

12、接线盒进线要用旋紧件,一根线最好进一个旋紧件。

13、导电滑环要固定牢固
因安装不规范,会造成导电滑环损坏
杜绝磨损电线14、防护网入口、出口保护光电要安装在防护网的外侧,如图所示
15、电缆、信号线、气管走线方式要严格规范,预留长度要一致,采用扎带固
定。

16、桥架进出线采用防水接头或软管接头;
17、电机入线口需加软管接头或防水接头;
18、现场走线要求铺设桥架或穿管,电缆及气管不允落地;
19. 线缆走穿线管时不允许悬空,必须打软管支架固定;
20、气管、光电电缆等进入桥架处应增加软管接头;
21、其它有疑问之处请咨询自控部。

热缩管热缩长度太长,要把电缆开口处塞进旋紧件里,进行旋紧。

四、设备通电前准备
1、检查所有所有的元器件和机械件是否安装固定完成,是否存在损坏情况和安装不规范现象。

2、用万用表量一下动力线是否短路、DC24V是否短路、接地是否良好、电压是否正常等一系列检查。

3、确定没有问题后,方可上电。

4、电工自检一下PLC输入信号。

5、通知自控部调试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