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袋空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但对于空气这一抽象的概念,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知空气,理解空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充满整个空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

2.难点:让学生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充满整个空间。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一根吸管,一些碎纸片。

教师准备一个大塑料袋,一些实验器材。

2.教学环境:教室里要有足够的空气流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吗?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充满整个空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塑料袋装空气,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感受空气的力量。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教科版一下科学《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认识一袋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袋空气》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组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科书通过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和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空气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对空气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其性质和组成了解不多。

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渴望通过实践活动去发现和探究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组成,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袋、水等)2.课件、教学素材3.课堂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特性,如气球的膨胀、塑料袋的吸附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空气的性质,如吹气球、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课堂记录表,总结空气的性质和组成,并进行分享。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问题,讨论如何保护空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道关于空气的探究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60分钟教学情境分析:《认识一袋空气》这一课的设计,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空气、认识空气。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定义和特性。

2.掌握空气的组成和构成。

3.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空气一袋、放大镜、磁铁、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记录本。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知道什么是空气吗?”、“你有没有想过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等等。

2. 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的形式,教师简要讲解以下内容:2.1 空气的定义和特性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存在的气体的混合物,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它具有质量、重量,可以产生压力,将物体向上推。

同时,空气可以被压缩和膨胀。

2.2 空气的组成和构成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其中,氧气占空气的约21%,氮气占空气的约78%,其他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氩气等。

3. 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空气的认识。

例如:3.1 使用一袋空气•将一袋空气放入水中,观察袋子的变化,解释原因。

•在一片平静的湖面上放一小袋空气,观察袋子的浮沉变化,解释原因。

3.2 使用放大镜观察空气•将放大镜紧贴眼睛,并关闭一只眼睛,观察通过放大镜和不通过放大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差别,解释原因。

3.3 使用磁铁与空气互动•将磁铁悬挂在水平方向,用一块纸板遮挡住磁铁,使之与周围空气隔离,并在纸板上撒一些铁屑,移开纸板,观察铁屑的运动情况,解释原因。

4. 总结归纳(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归纳知识点,例如:•空气对物体的浮力和推力的作用。

•空气与光的传播的关系。

•空气对铁屑的吸引力。

5.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空气的应用场景,例如:•空气的压力在汽车和自行车的轮胎中的应用。

•空气的浮力在热气球中的应用。

•空气的振动在音箱和乐器中的应用。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第一篇:《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二、探索(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

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

(板书:空气)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提问。

(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逮”住呢?(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办法了吗?(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 1.提问.(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一、内容概述前面课程已经研究了固体(小木块等)、液体(水等)的特征,学生对研究物体特征的方法和描述词汇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对空气进行观察,研究空气的特征。

二、教学准备1.下载美丽科学资源《认识一袋空气》、《你同意吗》教学素材。

2.教师需参考教材结合实际,自行准备用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实物或图片。

三、教学建议1.课堂引入,展示《认识一袋空气》视频(大约5分钟)这节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认识一袋空气》实验视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包裹了充气袋的鸡蛋掉在桌面上完好无损,于是很自然地会好奇充气袋里有什么(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个实物充气袋,用于课堂展示)。

接着引出这节课的研究对象——空气,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知道空气吗?说说你对空气的认识”,以此了解学生对空气的已有认知。

2.回顾本单元学习中用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词汇(大约5分钟)如何研究空气?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研究方法和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接着提出本课的探索任务,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3.课堂活动:收集一袋空气,观察描述它的特征(大约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活动,结合活动手册观察并记录。

1.用透明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观察它是什么样的,你能看见空气吗?2.打开袋子,让袋中的空气吹向自己,你能感受到它吗?它会流动吗?3.比一比袋子里的空气和袋子里的水的异同,把它们都倒入杯中,有什么发现?空气、水、木块有什么不同?4.展示《你同意吗》视频,思考讨论,总结空气的特征(大约10分钟)课堂活动结束后,展示《你同意吗》视频。

学生需要通过仔细聆听视频中不同人物对空气的描述,结合本节课掌握的知识,对视频中传达的信息的正误作出自己的判断。

其中1号信息的核心为空气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2号的核心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3号的信息核心为空气具有各种气味(这显然是不对的,空气本身并没有味道)。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袋空气》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认识空气,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科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袋空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有了初步的认知,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其性质、作用等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学生具有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空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及其作用。

2.观察、操作等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一袋空气,引导学生发现空气的特性。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作用。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对空气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袋空气,用于展示。

2.准备实验材料,如气球、水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袋空气,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空气的存在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对空气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吹气球、用水代替空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作用。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如:空气在哪里?空气有什么作用?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除了我们生活中的空气,还有其他的空气吗?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展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空气。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观察周围的空气,记录下空气的存在及其作用。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袋空气》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空气这一抽象的概念,他们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珍惜空气资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理解空气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袋等,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空气的概念,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经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对空气有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生动地呈现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例如,用气球吹空气,让学生感受空气的轻盈;用塑料袋装空气,让学生感受空气的无处不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用气球吹空气,用塑料袋装空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空气的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如人类呼吸需要空气,植物生长也需要空气等,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价值。

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教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教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认识一袋空气》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7课。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的探究方法对一袋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发展自己在物体方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研究主题是:描述一袋空气的特征。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不同方面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

【学情分析】通过前6课的学习,学生对用固态和液态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他们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特别是在本单元的第5课,学生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对空气是很熟悉的,但是对空气的一些特点还有点模糊,如空气的颜色、气味,空气的流动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空气有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认识空气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和大胆表达、耐心倾听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认识到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观察方法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透明塑料袋,针筒,气球教师材料:透明塑料袋,橘子,木块,水,抹布,针筒、气球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之前我们认识了许多周围的物体,谁能来说一说我们都用过什么方法来认识和观察它们?生1:我们用眼睛看、耳朵听....师:是呀!这就是我们科学课上经常用到的利用感官来观察物体,你记得可真牢固呀!生2:我们用乒乓球、小木块对比物体....师:真好!这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借助简单的工具对比来观察物体。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袋空气》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实验能力。

教科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袋空气的外观、重量以及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性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已经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来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

但对于空气这种无色无味的物质,他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如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来了解空气。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一袋空气的外观、重量等。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袋空气,让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袋空气,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的外观、重量等,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例如,用气球吹空气,让学生看到气球的膨胀;用水的吸入实验,让学生看到空气的流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空气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空气的知识。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拓展对空气的认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用气球吹空气,观察气球的膨胀,并和家长分享空气的知识。

小学科学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认识一袋空气引言: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带着学生一起探索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教案的主题是《认识一袋空气》,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并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

二、前期准备:1. 准备一些小袋子、橡皮筋、吸管、气球等材料。

2. 确保教室环境适合进行实验。

三、引入活动:1. 大脑风暴: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空气的问题,如空气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等。

2. 看图猜词:展示一些与空气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猜测出与图片相关的单词,如风、气球、呼吸等。

3. 前置知识检测: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回忆关于空气的知识,如空气是否有质量,是否可以看到空气等。

四、探究活动:1. 观察实验:将一袋子完全折叠,然后用橡皮筋绑住。

再用吸管封住袋子的一端,让学生观察袋子中是否有空气。

2. 讨论观察结果:学生观察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袋子中是否有气体,这个气体是什么等问题。

3. 实验猜测:鼓励学生提出对于袋子中气体的猜测,并带领他们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

4. 进行其他实验:利用气球、吸管等材料开展其他实验,如用吸管吹气球,观察气球变化,让学生认识到气体的体积与压强等概念。

五、讲解知识点:1. 学生的猜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2. 定义空气: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引出空气的概念,并简单解释空气由氧气、氮气等组成。

3. 空气压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中的观察,了解空气对物体的作用和气体对容器的压强,简单解释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六、拓展应用:1. 呼吸与空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如何呼吸能够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

2. 空气污染与环保: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并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空气质量。

一年级科学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一年级科学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一年级科学认识一袋空气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空气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会流动、抓不住、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1.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到的空气,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感知空气的存在。

2.用已学的科学方法观察、描述空气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1.对研究空气产生兴趣。

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空气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们周围存在空气,观察记录描述空气的特征。

难点:把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证据,支持自己观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大黑色塑料袋、餐巾纸、保鲜袋、注射器、圆形卡片、塑料盒、水、食用油、木块小组1:餐巾纸、保鲜袋、注射器、圆形卡片、塑料盒小组2:水、木块、两只保鲜袋。

【教学过程】一、聚焦:摸一摸,猜一猜(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大黑色塑料袋、餐巾纸、保鲜袋、注射器、圆形卡片]1.今天老师带来几样物体,我们一起来看看,全班读一读(课件文字出示:保鲜袋、注射器、圆纸片、餐巾纸)2.出示大塑料袋(把这四种物体装进塑料袋里),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提问:你摸到的是什么物体?(预设:四种不同的物体先后展示)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根据形状、大小、软硬等判定)3.这个袋子里还有物体吗?(四种物体都摸出来以后,可以请多位同学来摸一摸:空气)4.有同学说,袋子里没有物体了;有同学说:袋子里还有空气;提问:你们更赞成哪一种观点呢?5.揭示课题:空气二、探索:感受空气(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餐巾纸、保鲜袋、注射器、圆形卡片]1.课件出示:那我们周围到底有没有空气呢?提问:能否用这些材料来证明呢?(投影展示四种物体,先让学生静静思考15秒左右)2.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内同学说一说,如果你们小组内已经有两种及以上不同的方法了,可派代表来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3.小组活动,时间大约6分钟。

(实验结束,把材料放在塑料盘子里,准备交流)4.学生反馈交流:我们周围有空气吗?依据是什么?预设1:保鲜袋鼓起来,说明空气被装起来了;预设2:餐巾纸飘起来,说明空气在流动;预设3:圆纸片扇一扇有风,说明有空气在流动;预设4:保鲜袋鼓起来,一放手,有风,这便是空气;预设5:……5.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和交流,感受到了我们周围存在空气。

1.7《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1.7《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
内容: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空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知识点梳理
一、空气的基本概念
1.空气的定义:空气是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氩气(约占0.9%)和二氧化碳(约占0.04%)。
3.空气的质量:空气的质量取决于其密度,而空气的密度又取决于温度和压力。
2.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无处不在,即使是在密闭的容器中也有空气存在。
3.空气的作用: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如空气支持燃烧、空气中的氧气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等。
4.爱护空气: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倡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
针对每个作业,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例如,在检查学生观察空气的作业时,可以指出学生是否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如气泡、泡泡等,并给出具体的反馈。在检查学生进行空气实验的作业时,可以指出学生是否正确进行了空气实验,如空气炮的制作、空气的流动性等,并给出具体的反馈。在检查学生调查空气污染的作业时,可以指出学生是否正确调查了空气污染情况,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等,并给出具体的反馈。在检查学生制定空气保护计划的作业时,可以指出学生是否制定了一个有效的保护空气的计划,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并给出具体的反馈。

2022杭州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2022杭州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2022杭州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袋空气》这一课是杭州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空气,并了解空气的性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空气的存在,并通过比较、实验等方法,使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课程,对于科学的认知还比较浅显。

他们对空气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性质了解不多。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空气,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活动法和学生自主探究法。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空气的性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袋等)、PPT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颗好奇心,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吹气球,引出本课的主题——空气。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空气。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空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空气?空气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用手捧住空气,感受空气的存在;用塑料袋收集空气,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什么,了解空气的成分及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利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性质,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3. 学生能够加深对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问题的认识,明白自己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成分、性质及重要性;空气实验的操作方法。

难点: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1. 实验工具:瓶子、蜡烛、湿纸巾、杯子、吸管、水。

2. 实验材料:一袋空气。

3. PPT课件:介绍空气的成分、性质以及环境污染问题。

4. 教师备课:准备好实验演示的流程和讲解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空气的图片和视频,引入话题。

2. 提问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引导他们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探究空气的成分(20分钟)1. 实验操作:a. 将一袋空气放在水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变化。

b. 用蜡烛点燃,吹灭后将蜡烛放入瓶中,将空气袋中的空气吹入瓶中,观察蜡烛重新点燃的情况。

c. 用湿纸巾捂住杯口,用吸管吹气入杯,观察杯子变化。

2. 结果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得出空气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可以理解空气在燃烧和生物呼吸中的作用。

三、探究空气的性质(30分钟)1. 实验操作:a. 将一袋空气充分吹气,封口后揪紧袋口。

b. 请学生尝试用手指戳破袋子,观察袋子的变化。

2. 结果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发现袋子被戳破后,空气会逸出,说明空气具有质量和体积。

四、环境污染与空气质量问题(20分钟)1. 通过PPT介绍环境污染的概念和影响,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环保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2. 与学生讨论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课后作业:1. 回家后,观察家庭周围的环境污染现象,并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小学科学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认识一袋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注意实验安全。

4.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和了解空气的概念和存在形式。

2. 通过实验认识和观察空气的性质。

3. 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板书:主题:认识一袋空气内容:空气的特点、存在方式、应用价值示例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2. 实验器材:一袋空气、透明杯子、吸管、针等。

3. 实验原料:可乐、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请几个学生回答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告诉学生我们将一起认识一袋空气。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板书空气的特点和存在方式,并解释每个特点和方式的含义。

讲解完毕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3. 实验操作(30分钟):实验步骤:(1) 将一袋空气用针扎一个小孔。

(2) 将针头靠近杯子的表面,轻轻挤压一下袋子。

(3) 观察杯子中的现象。

学生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4. 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询问学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并明确指出杯子中发生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为此现象找到合理的解释。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意见和理解,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5. 实验及观察(20分钟):分组进行更多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1) 将一袋空气放入水中,观察袋子的情况。

(2) 将一袋空气紧贴在鼻子上,感受气流。

(3) 用吸管抽取一袋空气中的气体,然后通过吸管将气体吹出。

6. 知识梳理(10分钟):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总结空气的特点和存在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和意义。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一袋空气》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一袋空气》教科版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空气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4.环境意识:通过学习空气污染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关注空气质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5.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Fra bibliotek1.教学重点-空气污染的影响: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如何采取行动保护空气质量。
举例解释:
-针对空气无形性的难点,可以通过吹气球、扇风等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从而理解空气的存在。
-在讲解空气成分时,可以采用简单的比例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和作用。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一袋空气》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认识一袋空气》(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本节课将围绕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科学》单元中的“认识空气”章节展开。内容包括:
1.空气是无形的:通过观察、感受和实验,让学生理解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真实存在的。
2.空气的作用:介绍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风、飞行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空气的无形性和空气成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充气气球和简易空气质量检测实验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空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我们如何保护空气不受污染?”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吸管在水中吹气泡,演示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3.空气的成分:简单介绍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4.空气污染: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认识到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空气与木块、水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观察和描述空气的一些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学生对探究水、空气等物质的兴趣。
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4.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气球里面有什么?”“我们周围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
活动二:探索1:用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从整不着,要想好好观察、认识它,可以把它装在袋子里。”(出示一袋已经装好的空气,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你准备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并把这些方法以关键词的形式补充呈现在黑板上。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聚焦
1.学生回顾已经用过的研究方法,如:利用感官观察;借助一些工具进行对比观察。(出示有关观察方法的图片:看、闻、摸、比较)
2.学生回答:
3.学生回:“气球”、“空气”等。
4.学生回:“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是看不见的。”“空气是摸不着的。”
活动二:探索1:用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从整体上观察它的特征。
1.全班学生研讨:“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回:
3.师生对班级记录表上进行补充完善。
活动一:聚焦
1.教师提问:“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过哪些研究方法?”
2.教师提问:“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来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有哪些?”。(板书词汇)
3.教师出示课本第18-19页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
活动三、探索2:将一袋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回:
2.学生回答:
3.小组活动:比较空气与水、空气与木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小组交流汇报观察到的信息。
活动四:探索3:描述记录空气的特征。
1.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方描述:无色、无味、透明、很轻、流动、气体
活动五:研讨、拓展
3.教师提观察要求: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
4.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说说新的发现。如:水和空气都会流动,水在流动时是从上向下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却无法被观察到。
活动四:探索3:描述记录空气的特征。
1.教师出示第1、5课的班级记录单或引导学生看《活动手册》第1页的记录表,让学生说说木块与水的特征。
活动五:研讨、拓展
板书
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
第1次观察
第2次观察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教学
后记
3.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摸、看、闻等方法感知空气的特征。
4.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
活动三、探索2:将一袋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1.教师出示一袋水和一块木块,提问:“我们刚才观察了一袋空气,如果把它和这里的水、木块比一比,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呢?”
2.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如:“可以从颜色、是否透明、轻重、气味、是否流动等多个角度观察空气与水和木块的异同。”“如果分别把水和空气倒人杯中,可以比较它们的流动性。”“用耳朵听空气流动的声音。”等等,教师把这些方法以关键词的形式补充呈现在黑板上。
1.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能描述空气的特征,还能说出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特征的,从而对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2.教师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描述,如:像木块一类的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像水一类的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像空气一类的物体还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探究
问题
空气有哪些特征?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
完成练习册
实践应用
体验我们周围的空气——风
文化
阅读
观看视频《生命》第五集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教学难点: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一单元
执教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认识一袋空气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认识到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空气与木块、水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3.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气:两人合作,其中一个同学打开袋子,在空中用力兜一下再收紧,另一个同学用皮筋扎紧袋口。(出示相关图片)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比如: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等;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一摸是否粗糙;用手捏一捏软硬;用天平去称一称轻重。
3.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一袋空气的特征。
4.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