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一下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动物分类》 教案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动物分类》 教案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板书设计
6. 给物体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教学反思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动物分类》 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动物
总(6 )课时
课 题
6.给动物分类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
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第一课万物都有名字
教学目标
- 能够认识到万物都有名字
- 能够理解事物名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 认识万物都有名字这一事实
- 理解事物名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 掌握事物名称的记忆方法
教学内容
1. 导入新课:
老师问孩子们:“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孩子们认识这些物品。

2. 教学过程:
(1)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万物都有名字这一事实;
(2)通过故事、图片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事物名称的重要性;
(3)以生活中常见物品为例,引导孩子们研究记忆事物的名称。

3. 温故知新:
通过对老师之前讲授过的内容进行简单复,再次提醒孩子们万物都有名字这一事实的重要性。

活动安排
- 导入新课(10分钟)
- 教学过程(30分钟)
- 温故知新(10分钟)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生活中常见物品为例,让孩子们理解事物名称的重要性,并引导孩子们学习记忆事物的名称,相应的教学目标、重点和
难点也被很好地解决了。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会创新地利用已学到的知识,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天气的变化
教学目标:
-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 分辨晴天、阴天、多云、下雨、下雪等不同天气的特征;
- 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通过观察实际天气情况,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能力,分辨不同天气的特征。

3. 讨论天气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答、展示图片等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激发
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2. 概念讲解:给学生介绍晴天、阴天、多云、下雨、下雪等不
同的天气现象,并让学生观察实际天气情况,认识不同天气的特征。

3. 情境设置:讨论不同天气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4. 拓展延伸:通过玩游戏、制作天气图表等活动,巩固学生对天气的理解。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并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了学生观察天气的能力和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

>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全册序言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全册的总结和指导。

导学案是辅助教师进行科学教学的重要工具,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有效研究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观察天空导学案一:观察太阳和月亮- 研究目标:了解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和变化。

- 研究内容:太阳的特点、太阳的变化、月亮的特点、月亮的变化。

- 研究活动: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变化,描述它们的特点。

导学案二:观察星星和云- 研究目标:了解星星和云的特点。

- 研究内容:星星的特点、云的特点。

- 研究活动:观察星星和云的形状和颜色,描述它们的特点。

第二单元:万物由小到大导学案一:观察昆虫和植物- 研究目标:了解昆虫和植物的特点。

- 研究内容:昆虫的特点、植物的特点。

- 研究活动:观察昆虫和植物的形态和生长过程,描述它们的特点。

导学案二:观察动物和鸟类- 研究目标:了解动物和鸟类的特点。

- 研究内容:动物的特点、鸟类的特点。

- 研究活动:观察动物和鸟类的动作和性,描述它们的特点。

第三单元:水中的生物导学案一:观察鱼和水草- 研究目标:了解鱼和水草的特点。

- 研究内容:鱼的特点、水草的特点。

- 研究活动:观察鱼的游动和水草的生长,描述它们的特点。

导学案二:观察蛙和水蚤- 研究目标:了解蛙和水蚤的特点。

- 研究内容:蛙的特点、水蚤的特点。

- 研究活动:观察蛙的呼吸和水蚤的活动,描述它们的特点。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物体导学案一:观察杯子和纸张- 研究目标:了解杯子和纸张的特点。

- 研究内容:杯子的特点、纸张的特点。

- 研究活动:观察杯子的形状和用途,触摸纸张的质地,描述它们的特点。

导学案二:观察书包和钢笔- 研究目标:了解书包和钢笔的特点。

- 研究内容:书包的特点、钢笔的特点。

- 研究活动:观察书包的大小和功能,使用钢笔写字,描述它们的特点。

第五单元:世界在变化导学案一:观察四季和天气- 研究目标:了解四季和天气的变化。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践,使学生能辨别不同的动物群并能够简单地分辨它们的名字。

2. 了解每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3. 知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珍惜人类和动物友好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不同的动物群分类辨析。

2. 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学生能正确分组进行动物分类。

2. 掌握动物基本特征并通过能够判断属于哪个动物群。

3. 理解动物与人类的紧密关系,并能够认识到珍惜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友好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实验教学法
2. 教师讲授法
3. 情景模拟法
五、教学步骤
1. 前置知识准备: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性等。

2. 导入新知:让学生看图,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分组。

3. 了解基本特征:介绍不同的动物群特征。

4.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动物分类的理解。

5. 讲解名词解释:解释生态系统、食物链等名词。

6.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7.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动物分类题。

8. 课后作业:让学生研究生态系统、食物链等相关的知识。

六、教学资源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器材。

七、教学评价
1. 读进度:本单元教学时间是6课时。

2. 教学效果评估:定期进行随堂测试和课堂测验,最终进行期末统一考试,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优、优良、一般等级的评定。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教案【新教材】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教案【新教材】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教案【新教材】一、教学内容1. 春天的变化2. 植物的生长3. 动物的家园4. 空气的力量5. 水的奇妙之旅6. 声音的奥秘7. 光的传播8. 常见材料的特性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空气的力量、光的传播等。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思考、探究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实物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故事、实物等形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春天校园里的变化,画一幅春天主题的画。

(2)种植一盆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3)调查周围的生活环境,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4)设计一个简单的净水器,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5)制作一个简易的乐器,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6)利用镜子、光线进行实验,探索光的传播规律。

(7)收集不同材料,观察它们的特性,并做好记录。

2. 答案:(1)春天主题的画:学生可根据观察到的春天景色进行创作,如绿树、鲜花、蝴蝶等。

(2)植物生长记录: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长高、开花等。

(3)空气污染调查:列举出空气污染的原因,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净水器设计:介绍净水器的工作原理,如过滤、沉淀等。

(5)乐器制作:介绍乐器的制作过程及声音产生的原理。

(6)光的传播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镜子反射光线、光直线传播等。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能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会绘制春天的景象
教学内容
1. 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 花草树木开始生长
- 鸟儿开始筑巢
- 昆虫开始活动
2. 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附近的变化
-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3. 绘制春天的景象
- 学生用颜色画出春天的天空、花草树木和动物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学生讨论四季的变化,引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呈现: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现象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家附近的观察活动,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4. 练: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他们对春天的想象,鼓励他们用丰富的颜色表达
5. 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评估
- 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 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美观程度和创意性
拓展活动
- 邀请学生带来春天的图片或手工制作,进行展示和分享
-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注意:本教案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植物2. 动物世界3. 空气与水4. 常见物质5. 力与运动6. 电与磁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和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实践,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实践活动: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明确本节课的主题,突出重点。

2. 知识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

3. 图表: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直观易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画一幅植物画,并描述其特点。

(2)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3)用实验验证空气和水的存在。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拓宽知识面。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它们去哪里了》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它们去哪里了》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

《它们去哪里了》教案激发学生兴趣。

1)请学生看看课桌上的物品,你们知道这些物品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吗?让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溶解在水中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让学生想象并讨论。

二、探索活动1.实验操作。

1)教师向学生展示食盐、红糖、小石子,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

2)教师向学生展示三个装水的透明杯子,并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

3)教师让学生将食盐、红糖、小石子分别放入三个小玻璃盒中。

4)教师让学生将食盐、红糖、小石子分别加入三个杯子中的水中,并用搅拌棒搅拌。

5)观察每个杯子中的物质是否溶解在水中,观察物质溶解后水的变化,用放大镜观察溶解后的物质。

2.讨论交流。

1)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讨论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哪些不能。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不能。

3)让学生探究为什么用搅拌棒可以让物质充分混合。

三、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场景可以应用到溶解现象。

3.教师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将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整理并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混合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初步认识了“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掌握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操作正确、安全。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2.总结归纳。

1)师:通过实验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指导要点:①让学生先从物质的变化情况入手,描述物质在水中的变化;②引导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即物质去了哪里;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物质在水中溶解了。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春天的特点,如植物发芽、气温变暖等。

2.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

3. 动物的生存方式,如捕食、逃避敌害等。

4. 人体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人体模型、教学PPT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a.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户外观察春天的变化。

b.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春天植物发芽、气温变暖等现象。

c.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的画。

2. 植物的生长a.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b. 例题讲解:讲解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过程。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3. 动物的生括a.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

b. 例题讲解:介绍捕食、逃避敌害等动物生存方式。

c.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

4. 我们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人体模型,了解身体结构。

b. 例题讲解:讲解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c.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的身体结构图。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点2. 植物的生长过程3. 动物的生存方式4. 人体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或动物,记录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2. 作业题目:绘制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功能。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身体结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植物、动物和人体。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是什么,并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生物、物体运动和观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是什么•科学的定义及作用•举例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生物•了解生物的概念•辨认一些常见的动植物•探究动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3. 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和运动方式•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物体在水中的运动4. 观察•观察周围的物体•准确记录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三、教学过程1. 科学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科学有什么了解?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介绍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

•举例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用科学知识解释下雨、光线和声音等现象。

2. 生物•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动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通过观察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生物,以及常见的动植物有哪些。

•探究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等。

3. 物体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不同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位置、方向和运动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帮助学生总结物体在水中的运动规律,如轻物体上浮、重物体下沉等。

4.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物体,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通过观察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如颜色深浅与物体的材质有关等。

四、教学资源•课本《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视频资源:科学实验、生态环境等相关视频五、教学评估1.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于生物和物体运动等知识的掌握能力4.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的合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际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组织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并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

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目标:低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措述和记灵。

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

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还要强调的是,在教学中要坚持使用班级记录表,因为这是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记录、思维和认识发展的记录,是将整个单元学习有机联系起来的有效工具,希望教师们坚持使用。

二、学情分析: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周围物体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是十分有限,但是学生们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

所以,他们对这些物体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备课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备课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备课单元一:春天的变化
目标
-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探索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 学会如何保护春天的环境
教学内容
1. 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温度的变化
- 天气的变化
- 植物的变化
- 动物的变化
2. 探索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 学习春天的植物,如花草树木
- 学习春天的动物,如蝴蝶、蜜蜂、小鸟
3. 如何保护春天的环境
- 学习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
- 探讨如何节约用水和用电
教学活动
1. 观察春天的特点和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温度、天气、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2. 前往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让学生用
相机或绘画记录他们所见到的植物和动物。

3.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垃圾分类、种植树木等,让
他们亲身体验保护春天环境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
-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学生参与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记录所见到的内容。

- 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展示对保护春天环境的理解和行动。

参考资源
-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
- 图书:《春天的变化》、《环保小卫士》等
- 视频:春天的变化、环境保护等相关视频
备注
- 本备课针对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单元一设计,内容简单明了,无法确认引用内容。

- 根据作业要求,不得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一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年级科学下册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世界:物质的三态、颜色、形状、声音等。

2. 生态系统:植物、动物、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 生活中的科学: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4. 科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三、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实验、观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

2. 课堂讲解(15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复习,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

3. 实验演示(15分钟):针对重要的实验进行复习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提高。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

2. 实验器材: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和材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实验现象、知识点等。

七、教学时间共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以上就是一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本学期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课程概述本教案是根据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编写的,共包含 X 个教学单元。

每个教学单元包含若干课时,旨在帮助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记忆科学知识点,掌握关键词汇和概念。

2. 发展观察和实验的技能,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3. 培养科学思维,如观察、推理、解决问题等。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以下主题:1. XX主题:包括 XX1、XX2、XX3等课时。

2. XX主题:包括 XX1、XX2、XX3等课时。

3. XX主题:包括 XX1、XX2、XX3等课时。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和实验技能。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3. 测验考试: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教学所需资源包括: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

3. 辅助工具: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

按照每个教学单元的课时安排进行授课,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备注补充任何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供教师的联系方式等。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的简要概述,具体教案细节请参考教材和进一步制定。

2024版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2024版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Chapter一年级科学下册内容概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特点与结构02教学方法与手段Chapter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交流合作直观演示法辅助利用实物模型使用真实的物体或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和深入理解。

借助多媒体手段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现场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实践活动设计思路分层递进式设计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实践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注重过程性评价03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重难点解析Chapter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生长条件•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1 2 3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动物的行为分类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动物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

动物的行为习性对其生存的意义。

重难点解析重点:动物的行为分类和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教学策略天气的基本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降水等。

季节的变化规律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交替。

天气和季节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解析重点:天气的基本要素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难点教学策略通过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的科学原理。

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重点01难点02教学策略0304实验操作指导与注意事项Chapter选择观察对象准备工具观察并记录拍照或画图多角度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植物,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特征。

保持耐心和细心植物观察需要时间和耐心,要仔细观察并记录每一个细节。

比较分析将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不同时期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发现其生长规律和特点。

选择观察对象准备工具观察动物的行动路线、食物选择、社交行为等,记录其行为特点和规律。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 了解和认识环境中的不同物体和现象;- 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全册共包括以下单元:1. 科学实验2. 动物和植物3. 自然界的变化4. 运动和风筝5. 声音和光线6. 饮食和健康7. 四季和天气8. 磁铁和电池9. 人的生长和变化三、教学安排本课程按照每周一课时的安排,共分为九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课程安排如下:单元一:科学实验- 第一课:科学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步骤- 第二课:身边的物体实验- 第三课: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课:小动物观察实验单元二:动物和植物- 第一课:认识不同的动物- 第二课:认识不同的植物- 第三课: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生活性- 第四课:观察小动物和小植物单元三:自然界的变化- 第一课:季节的变化- 第二课:天气的变化- 第三课:水的变化- 第四课:观察河流与湖泊的变化单元四:运动和风筝- 第一课:各种运动的特点- 第二课:风筝的制作与飞行- 第三课:通过各种运动了解物体的特性- 第四课:观察运动物体的轨迹单元五:声音和光线- 第一课:声音的产生和特点- 第二课:声音的传播和响度- 第三课:光的产生和特点- 第四课:光的传播和遮挡单元六:饮食和健康- 第一课:健康与饮食的关系- 第二课:健康饮食的选择- 第三课:饮食滋味的感觉- 第四课:观察食物的变化单元七:四季和天气- 第一课:认识四季的变化- 第二课:认识不同天气的特点- 第三课:观察四季变化的风景- 第四课:观察不同天气的现象单元八:磁铁和电池- 第一课:磁铁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课: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第三课:电池的产生和用途- 第四课:观察磁铁和电池的效果单元九:人的生长和变化- 第一课:人的生长过程- 第二课:人的外貌变化- 第三课:观察人体不同部位的功用- 第四课:观察人的变化和成长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环境中的物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讨论法:倡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故事法:通过寓教于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教科版:全套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教科版:全套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教科版:全套科学教案教案1:认识植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 观察和描述植物的方法。

3. 爱护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植物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描述植物的特点。

4. 总结:强调爱护植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

教案2:探索声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声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观察和探究声音的方法。

3. 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示范,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来源。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总结:强调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和分享的良好习惯。

教案3:地球和天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天空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和天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地球和天空的基本知识。

2. 观察和描述地球和天空的方法。

3. 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示范,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和天空,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地球和天空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天空的特点。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描述地球和天空的现象。

4. 总结:强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探索自然科学的良好习惯。

以上是三个教案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一、单元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

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

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

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 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 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出示雨花石图片)2. 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3. 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

(板书课题:石头)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1.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2. 你会观察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3.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4. 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5.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6.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与学生一起梳理常见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斑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石头特征的观察。

)7.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

8.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四、给石头分类1. 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

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2.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

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 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做点事,给他们分分类!4. 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5. 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

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五、了解石头的用途1.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通过PPT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六、小结1. 看来小小的石头在我门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板书设计】 1.石头2.玩泥巴xíng zhuàng 形 状 b ān wén 斑 纹 b iǎo miàn 表 面dà xiǎo 大 小 yán sè 颜 色 ......【教学目标】1.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一个捏好的泥塑。

学生材料:每组泥土若干(一次性餐盒分装)、一次性桌布(或旧报纸)1张、一套筛子(3个,筛孔大小不同)、2个塑料盆、一杯适量的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唤起生活经验1.小朋友们一定都很喜欢大自然吧!因为大自然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事物。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几个好伙伴相约一起来到户外去玩泥巴,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泥巴的?(堆土、浇水活泥巴、捏小乌龟……)2. 你玩过泥巴吗?3.泥土覆盖在地球表面,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泥巴”(板书课题),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二、筛泥土1.瞧,我用泥巴捏的小章鱼可爱吗?这是我用我家楼下花园里的土。

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生:不行,土里有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

生:不行,还要倒点水。

2. 没错,树枝、石头等都不是泥土,我们要先把他们挑拣出来。

(板书:拣)有些大的土块要用手捻捻碎(板书:捻)。

这样就行了吗?3. PPT出示两种土(颗粒大小不同)。

提问: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觉得哪一种土更适合?为什么?生:第二种,更细一点。

4. 没错,这是老师处理过的土,才这样细,你猜老师是怎么做的?可不可能是一颗颗拣出来的?你有什么好方法?生:……5.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器,它的名字叫做“筛子”。

筛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

(板书:筛)(播放PPT或示范)筛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

筛的时候手臂可以试着左右摇摆,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土就洒出来了。

6. 我正好有2个筛子,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孔的大小不同。

7.想一想:先用哪一个?后用哪个筛呢?生1:直接用筛孔最小的筛子筛(提醒:如果泥土没有进行初步筛选,大的颗粒很多,会堵住小的筛孔。

)生2:先用孔大的,再用孔小的。

8.小结一下,想要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呀!(1)(指着板书)“拣”——“捻”——“筛”,筛子从筛孔大的开始用。

3个筛子,2个盆,盆交替使用。

(2)友情提醒: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筛完坐正,注意卫生。

“筛完”:筛到已经没有太多土漏下来为止。

注意:筛子上的颗粒不要倒,就放在上面,筛子放一边。

下面就请你们来动动手。

发:塑料餐盒分装的泥土、3个筛子、2个塑料盆。

9.学生操作,老师巡视10.看一看:3个筛子筛得的土有什么不同?生:大小不同,筛孔小的筛出来的土就越细。

11.(PPT出示实验册内容)是的,不同的筛子可以筛出不同的土,请你来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他们筛土,分别可以得到下面几号土呢?学生口答12. 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粗细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三、捏泥塑1.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行不行。

2.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办?生:加水,像和面一样和泥3.水怎么倒?一下全倒进去行吗?生:不行,要慢慢倒,水多了就稀了。

4.时间关系,如果完全自己来筛出合适的泥土,估计得好半天呢,也需要更多的土,所以今天老师提前筛好了一些,补充给每一组。

5.补充说明:先把盆倾斜过来,把土集中在一边。

先倒半杯水,用手将泥和水搅拌在一起,泥团变大后不断捏一捏。

可以小组共同捏一个,也可以分成四份,每人捏一个。

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6.学生操作7.你发现加了点水的泥有什么变化?生:加水后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

而干的泥土很松散,不能捏成型。

8.展示作品四、总结与拓展1.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就成了陶器。

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家里的碗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

2.总结: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

今天一起玩泥巴开心吗?【板书设计】2.玩泥巴拣——捻——筛3.沙子与黏土【教学目标】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做出解释。

4. 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

【教学重点】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教学难点】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放大镜、培养皿、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课题1.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样物品,你们认识吗?(出示沙子图片)这个是什么?它是沙子。

(出示黏土图片)这个是什么?它叫黏土。

2.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沙子与黏土。

(板书课题)二、如何找到沙子与黏土1. (出示沙子与黏土实物)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沙子与黏土,知道我是从哪里找到它们的吗?2. 沙子是我在沙坑发现的,生活中很多地方我们都能找到沙子,你还能说说在哪里见过沙子吗?3. (课件:图片)介绍生活中哪里能找到沙子。

4. 你知道什么是黏土吗?黏土在生活中不容易直接找到,这是我加工得到的。

我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