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理想国》第八卷共26页文档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30ed90f58fafab069dc0274.png)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及心得感悟!第一部分《理想国》章节框架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许多篇目都涉及了政治哲学有关的问题,但其中有三篇的多数篇幅用来讨论政治哲学,分别是《理想国》、《政治家》与《法律篇》。
《理想国》一书则是柏拉图壮年时期的代表作。
读完此书,我感觉到柏拉图在书中论述的宽泛,如乔治·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说到的“《理想国》是一部无法归入任何一门学科的论著。
它既不适合被归入任何现代社会研究的范畴,也不适合被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畴。
这部论著实际上论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书中包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等诸多门类。
从书中我们可以一窥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以及书中柏拉图国家理论的线索。
接下来按书中的章节进行梳理:第一卷:苏格拉底与众人就正义展开讨论(引入)苏氏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之父)谈论年龄与财富的话题,克法洛斯渐而提及了正义与不正义的问题。
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应是讲真话与欠债还钱。
苏格拉底又举例疯人朋友在反驳克法洛斯的观点。
玻勒马霍斯也加入讨论,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在平时也有用处。
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
伤害不正义的人,帮助正义的人,算是正义。
色拉叙马霍斯插入对话,其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一种较为激进极端的正义观。
接下来的格劳孔的正义观则较为普遍:“正义的人生活的比较有益”。
与色氏谈论最后,苏格拉底则总结:“正义的人生活的好,不正义的人生活的坏”,但是关于正义的定义,苏格拉底还没有作出结论。
第二卷:进一步讨论正义,并从“个人的正义”转到“城邦的正义”以及城邦所需要的人格劳孔接替色氏与苏格拉底讨论,格劳孔提出正义的本质与起源(做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
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
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
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
解读《理想国》第八卷
![解读《理想国》第八卷](https://img.taocdn.com/s3/m/b9067184cc22bcd126ff0cf2.png)
第四种制度
三种人
第一种人,听任发展,在民主国家里比在寡 头国家里更为强暴 第二种,每个人在追求财富的时候,天性中 节俭的人变成了富翁 第三种,所谓“平民”了。他们自食其力, 不参加政治活动,没有多少财产。在民主 社会中这是大多数。要是集合起来,力量 是最大的。
第三种人时常集会分享好处---头头的出 现,开始从中得到好处,---劫掠者与被 掠夺者斗争的开始---推选出的平民保护 人顺理成章成为领袖人物
• “如果是由两个以上的统治者掌权,便叫做贵族 政治;如果是由统治者中的一个卓越的个人掌权 ,便叫做王政”。在这种政体之下,尊崇统治者 ,完全不让战士阶级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 非战争活动,重视教育,特别是文艺和德育被视 为与国家品质息息相关的。实行公有制,共产、 共妻、共子。规定统治者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竞 技和战争等等,这都是“贵族政体”的显著特征 。而这样的政体也正是著者所推崇的,在其看来 ,之后的四种政体都是由“贵族政体”蜕变且堕 落而形成的。
慑于僭主 的淫威, 不敢有异 端思想, 对僭主敢 恨不敢言
在柏拉图 看来已经 是城邦最 后的祸害
柏拉图指出当时的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 主政制、僭主政制都是非正义的政制,只 有建立哲学家的王政或贵族政制才是正义 的善的理想的政制。 他得出了这五种政治制度下的人的幸福程度 ,他们依次是:王者型、贪图名誉型、寡 头型、民主型、僭主型。
• 柏拉图企图改革旧的贵族政制,主张建立 新的以哲学家为国王的正义的国家,他以 正义论作为区分政制的标准,认为凡是按 照全城邦公民利益的、各等级按其本性做 自己的事并保持和谐一致的政制就是正义 的政制;凡是只照顾统治者利益的、各等 级不按其本性做自己的事而互相干扰的政 制,就是非正义的政制。
• 他认为只有把权力和知识、政治和哲学结 合起来,才能治理好国家。因为哲学家懂 得辩证法,能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掌握 实在的知识或真理,特别是掌握正义本身 、善本身的知识,能够按神圣的原型描绘 出理想的政治制度和治国方略。 • 柏拉图认为政治体制应建立在人性的基础 之上,因为在他看来“城邦和个人性格之 间都是相似的”,
历史的抑或哲学的_柏拉图_理想国_第八卷刍议_曹为
![历史的抑或哲学的_柏拉图_理想国_第八卷刍议_曹为](https://img.taocdn.com/s3/m/a619e45ae45c3b3567ec8b83.png)
收稿日期:2011-07-20作者简介:曹为,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本文讨论所依据的《理想国》英译本是Plato :Republic ,tras.by G.M.A.Grube ,rev.by C.D.C.Reeve ,收入由J.M.Cooper 和D.S.Hutchinson 编辑注疏的Plato Complete Work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另参考T.Griffith 的英译本(The Republic ,trans.by T.Griffith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和A.Bloom 的英译本(The Republic of Plato ,trans.by A.Bloom ,Basic Books ,1991)。
有对照希腊原文处,则依据Loeb 古典丛书中的希腊文本(The Republic ,Book 6-10,trans.by P.Shorey )。
另参考的中译本为郭斌和、张竹明所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历史的抑或哲学的?———柏拉图《理想国》第八卷刍议曹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最佳政体;僭主摘要:19世纪,西方学界研究古希腊文明成果斐然,其中一个重要的论断便是古希腊思想的非历史性。
由此出发,涌现出了一批历史地研究古希腊文明的经典作品,库朗热的《古代城邦》即是其中之一。
然而,从传世的希腊文献看,古希腊人并不缺乏对历史的探讨和思辨,柏拉图《理想国》第八卷就是在集中处理城邦政治史的问题。
在该卷中,苏格拉底讲述了最佳城邦经由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而最终堕入僭主政制的衰亡史。
这一古典城邦政制演变的经典描述,随着19世纪以来古希腊史研究的进展,不断遭到挑战。
笔者试以19世纪法国大史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与柏拉图《理想国》第八卷作一对比,分析两者描述城邦政制演变之分歧,指明其原因,并进而说明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八卷中采取哲学的而非历史的书写的良苦用心。
解读柏拉图《理想国》
![解读柏拉图《理想国》](https://img.taocdn.com/s3/m/6d64112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e.png)
解读柏拉图《理想国》一、伦理学1.道德方面:勇敢,智慧,节制,正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智慧:领导者和统治者所具有的知识,这种知识用来考虑整个国家大事。
P147勇敢:勇敢是一种保持。
勇敢的人无论处于苦恼还是快乐中,或处于欲望还是害怕中,都永远保持这种信念而不抛弃它。
P148这种关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保持,就是我主张称之为勇敢P149节制: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
P150(关系)存在方式不同:勇敢和智慧分别处于国家的不同部分中而使国家成为勇敢的和智慧的。
节制贯穿全体公民,把最强的,最弱的和中间的都结合起来P152作用不同: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反叛,这样的人有节制。
P170正义: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P152 做自己的事——从某种角度上理解也是正义P152作用:能够使节制,勇敢和智慧在这个城邦产生,并在他们产生之后一直保护着他们的这个品质P154每个人各起各的作用,不起别种人的作用,这种正确的分工是正义的影子。
P172——每个人灵魂中都具有和城邦里一样的那几种品质和习惯。
-158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且数目相同。
P168(引出:学习即回忆)灵魂本来具有一切知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能促使灵魂回忆固有知识。
一切学习是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2.人的假设金银铜上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贵的,是统治者。
这辅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
虽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
要注意在后代心灵深处所混杂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
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
理想国
![理想国](https://img.taocdn.com/s3/m/53fab003de80d4d8d15a4fae.png)
内容概要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由探讨正义的本质出发,描述了其心中理想国度的情形。
其中包括国家的组成,成员的分工,管理者的职责,组织形式,青少年教育,男女平等,哲人做王的主张及哲人王的标准和培养等等方面。
同时还穿插论述了柏拉图的一些哲学思想,诸如洞穴比喻和理念论等。
作为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一书“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
”(译者引言)对研究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章节内容概要第一卷苏格拉底到比雷埃夫斯港参加祭奠,遇见几位友人,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
在与克法洛斯和玻勒马霍斯讨论时,苏格拉底运用了典型的“精神助产术”,推翻了“正义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助友害敌”等错误主张。
在接下来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辩中,他通过讨论利益和德性的问题,反驳了对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
同时在论辩过程中涉及到了城邦的管理者。
第二卷格劳孔进一步向苏格拉底发难,他与其弟阿得曼托斯提出深入讨论正义本质。
为了应答二人的质问,苏格拉底“由大见小”,将个人的正义问题暂时搁置,开始阐述城邦的正义。
理想国的命题就此展开。
国家中的社会分工问题首先被涉及到,接着话题从关于“护卫者”的讨论转到了教育上。
苏格拉底在此提出了诗歌和音乐不可亵神的观点,并引用荷马史诗中的人性化描写神的片断来说明其不是。
第三卷继续教育的话题。
苏格拉底进一步表达了文艺作品中不应展示假恶丑的主张,音乐也是一样。
通过讨论“模仿”的问题,他还毫不掩饰的显露了对戏剧的厌恶。
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
”“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
”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诉讼或就医之类的事情上。
教育之后自然是考察。
腓尼基人关于人是不同金属的传说在此引入,带出了“护卫者”的选拔问题。
第四卷护卫者是本卷的核心。
护卫者的责任,护卫者的标准及其教育培养方法都由苏格拉底在此作了详细地阐述。
其中提到了“不让体育和音乐翻新”的看法。
《理想国》研读讲稿
![《理想国》研读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59b4bf6e87101f69f3195d5.png)
《〈理想国〉精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核心课程教学时数总计:32 授课时数:32 实践教学时数:实验时数:学分:2课程英文译名:Introduction to Plato’s Republic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理想国》精读是国学实验班本科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欧洲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的名著进行细致研读,使学生直接接触到欧洲哲学家的思想,反复沉潜于其中,领略其思想的深度及其精微,逐渐学会哲学的思考方法。
可以说,没有原著就没有哲学史,那种只想从一两本哲学史教科本学习哲学史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对原著进行研读,所以,授课内容就是依原著教材的章节设计的。
选择柏拉图《理想国》作为教材,主要内容是讲授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论证方法,教化观,以及他的政治思想,他对理想国家的建构,特别是以对正义问题的追问作为主线来贯穿全课程,层层掘进,发现柏拉图思想的瑰丽多姿的宝藏。
分为十卷。
第一卷:正义的日常定义及其驳议。
在这一卷中,柏拉图列举了“正义”的有关定义,(1)“有债照还就是正义”;(2)“以善报友,以恶报敌是正义”;(3)“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分的报答”;(4)“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就是正义”。
但每个定义都遇上了矛盾。
后来色拉叙马霍斯提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同样有矛盾,于是,色拉叙马霍斯就为不正义唱起了赞歌。
这说的是不正义更为有益。
苏格拉底反驳了这一观点,主张“正义更为有益”。
第二卷对正义的哲学——政治学追问和设计。
格劳孔提出一种契约论的正义观,认为订立契约是为了既不得不正义之利,也不受不正义之害,热衷于契约正义的人是因为自己搞不了不正义。
也就是说,正义并不是本身就好的东西。
但他有一种特别深刻的困惑,那就是究竟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它不受外在东西影响的本质?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区分“有效善”和“优秀善”。
单纯从有效善的角度无法理解正义的本质,所以从优秀善的角度来理解,即还原到存在论的层次——功能的优越发挥。
理想国第八卷概述
![理想国第八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4de29dc26fff705cd170a0c.png)
理想国第八卷概述在这一卷中苏首先总结了之前介绍的贵族政制的特点,然后依次介绍了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的产生、特点及对应的个人的形成和特点。
一、贵族政制的特点妇女、儿童、教育公有,男女平等治理者一经任命便带领部队住营房、没有私有物品。
与这种政治对应的人是善者和正义者。
二、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又称荣誉统治或荣誉政制。
首先是讲这种政体的产生。
政治体制的变动都是领导阶层的不和引起的,在之前的贵族政治体制中统治者不能永远正确无误,他们也会在不适当的时节生育,生育的孩子会丧失真正护卫者的能力,成为不一致、不和谐的因素引发冲突,这种冲突会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化、相互斗争、妥协,护卫者最终成为奴役压迫他们原来所保护的人的阶层,这样,结余贵族制和寡头制之间的第一种政体便产生了。
这种政体的统治者爱好财富、重视体育、放弃音乐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好胜和爱荣誉。
这种政体中的人自信但缺乏文化,喜爱锻炼身体和打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爱财,失去了最善的保障,向善之心不再纯洁这种性格的形成是这样的:这种人的父亲住在政局混乱的城邦里,但是不爱荣誉和权力,注重自身修养,起初是听到母亲抱怨父亲的这种行为,然后是仆人背后也这样议论,走到外面,所见所闻也是如此。
父亲教育的理性与受别人的言行影响而增强的欲望和激情在青年的心中较量,最终折中使其成为傲慢的喜爱荣誉的人。
三、寡头政制这是一种根据财产资格的制度。
寡头政治是从荣誉政治中产生的。
荣誉政治中的私人有钱人挥霍浪费,相互效仿,统治阶层形成同一种风气,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尊重钱财和有钱人,而善德和善人不受尊重。
最终好胜的人变成爱财的人,富人掌权,这时他们通过武力制定法律,规定按财产数目定竞选资格。
寡头制形成。
这种政体存在的毛病包括:1、财产标准使有才无财的人不能当选统治者;2、不相信人民使其不能组建军队进行战争;3、产生一人做多种工作或有人无所事事、仅依附的现象;4、通过雄峰的例子说明这种制度中有很多罪犯。
理想国第八卷贵族政制和荣誉政制
![理想国第八卷贵族政制和荣誉政制](https://img.taocdn.com/s3/m/d54165ef1ed9ad51f11df204.png)
理想国第八卷贵族政制和荣誉政制直到第七卷结束,苏格拉底基本已经完整的构造了自己的理想国,这一卷主要讲的是四种其他的国家制度,考察其缺点和代表人物,他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变的原因,以论证这四种制度的优劣。
其重要的原因是苏格拉底认为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中产生的,习惯的倾向决定一切的方向,因此对应的政治制度也就对应人的品行。
作为理想国的反面,这四种政治制度是对理想国的模式的进一步的阐述,最终目的是回到确定一个问题的答案:“最善的人是不是最幸福的,最恶的人是不是最痛苦的?”,也就是关于正义的问题。
在进入“四种政制”的描述前,有必要对苏格拉底与其他人之前对于“贵族政制”的讨论进行一定的阐述,这一政制与“四种政制”共五种政体之间,存在着“继往开来”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或者说蜕变过程也正是第八卷中的核心的观点。
因此需要将这五种政体归入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
第五卷中说,“如果是由两个以上的统治者掌权,便叫做贵族政治;如果是由统治者中的一个卓越的个人掌权,便叫做王政”。
在这种政体之下,统治者是经过选拔和培养的最优秀的人,尊崇统治者,完全不让战士阶级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非战争活动,重视教育,特别是文艺和德育被视为与国家品质息息相关的。
实行公有制,共产、共妻、共子。
规定统治者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竞技和战争等等,这都是“贵族政体”的显著特征。
对应的个人灵魂是善的、正义的。
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理性成分。
而这样的政体也正是柏拉图所推崇的,在其看来,之后的四种政体都是由“贵族政体”蜕变且堕落而形成的。
贵族政治本身是一个秩序非常严明,极度理想化和理性化的一个绝对的平衡的状态,每个人也都在自己的最为理性的状态中。
苏格拉底在阐述荣誉政治,也就是斯巴达和克里特政治的时候有一个观点:政治制度的变动都是由领导阶层的不和产生的。
柏拉图在这里神秘的运用几何数的关系来说明这种理性平衡的打破是由于统治者在不适当的时节生育了一些孩子,使得这些孩子不够优秀和幸运,因为在正确的时节生育的孩子才拥有优秀的品质。
大学苏格拉底《理想国》第八讲PPT
![大学苏格拉底《理想国》第八讲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81ce2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f.png)
赏:1)勇士荣誉
2)爱的特权
“在该战役期间,他要爱谁,谁都不准拒绝。理由是:如果他在爱着什么人
(男的或女的),他就会更热切地要赢得光荣。”(联系:中世纪 骑士之爱)
3)赏赐好肉
4)厚葬与祭祀
三、第二波浪潮 妇女儿童共有
(3)内外有别的战争法 战争背景: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 战争分类法:内战/外战 内战法:
-传统分工与理性分工(传统并不自然正当,需要接受理性检验) 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休谟定理 “是”不等于”应当”,历来如此不 等于应当如此) -天赋的无差别分布规律 -男女差异在于程度而非本质。
结论:职业差别不以性别差别为依据,而需要建立超性别的客观标 准。
二、第一波浪潮:男女平等
(4)男女平等所解决的问题:
的。” 464E
(4)护卫者无私的幸福 465DE 466
三、第二波浪潮 妇女儿童共有
4、共有关系的维系与巩固
人能否像动物一样建立和维系一种共有关系(动物没有私有制;动
物世界)
-男女共同战斗
-儿童从事军中勤务并观战(见习战争;骑马自保;父辈的保护性安排)
(2)赏罚分明的纪律
罚:逃兵——降为手艺人;俘虏——不施救,送给敌人。
-管理得最好的国家最像各部分痛痒相关的一个有机体。”
把“我们”变成“我”
指伤的比喻:一指受伤,全身皆痛。
人国同构的政治学。
比较:地震救灾 雅安地震(20130420)
三、第二波浪潮 妇女儿童共有
(3)息讼止争(废除私有制)
“因为他们一切公有,一身之外别无长物,这使他们之间不发生纠 纷。因为他们之间的纠纷,都是由于财产、儿女与亲属的私有造成
女人具有某些擅长的技艺:织布、烹饪、作糕点。男女在具体职业 上互有短长,但不构成绝对的性别对立。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b7c747ee2bd960590c677e6.png)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篇一:理想国读书笔记(2)】《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
初读,感觉柏拉图有点诡辩论的感觉,更觉得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理解,但仔细的看了几遍之后,其中的韵味才略知一二。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是师徒关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
苏格拉底一生不著一个字,而柏拉图却记下老师的重要对话,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理想国》内容丰富,书中讨论到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等问题。
本书一共十卷,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卷、第四卷、第六卷、第八卷和第九卷。
这五卷分别讲了正义与非正义之争、节制与美德、什么是真哲学、寡头政治与僭主政治、详谈僭主政治。
在第一卷中,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对“正义与非正义”之争是非常精彩的,色拉叙马霍斯一直强调“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而苏格拉底反驳色拉叙马霍斯用了“医生、舵手、统治者”的例子来说明正义才是最有力的,正义的人才是最快乐的。
如果一个社会中不正义随处可见,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黑暗和无秩序的。
稳定的秩序一方面靠规则的约束,另一方面需要道德的感化。
而道德很大程度上就是正义的力量。
“理想国”的基础是一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也就是正义的社会的化身。
苏格拉底、柏拉图所追求的正义既是智慧与善。
什么是正义?谁拥有这些正义呢?怎样获得正义?这一系列问题引出了后面章节。
底所处的这个时代,哲学家并不被重视,甚至被称之为无用。
可是被称之为无用的哲学家是管理这个“国家”的最佳人选。
因为这些哲学家是至善至美的,“理想国”就是善与美的集合体。
柏拉图受老师影响,他的有一个关键的政治观点就是“哲学王”。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的根本措施。
理想国8.9.10卷
![理想国8.9.10卷](https://img.taocdn.com/s3/m/1650972583c4bb4cf6ecd110.png)
理想国 第八卷
1453901 赛米娜
卷八内容
• 一个安排的非常理想的国家 • 四种政制以及它们内在的联系,转变过程 • 四种政制对应的人们的性格
一个安排的非常理想的国家
• • •
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 不论战争平时,各种事情男的女的一样干 王则必须是那些被证明文武双全的最优秀的人物
→由而引出对诗的批判——进入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对诗的批判
〃A.对悲剧诗人领袖荷马及《荷马史诗》的探讨:
——通过连续的引用事例与荷马对比,从战 争和指挥的问题,城邦治理问题和人的教育 问题三方面来说明荷马及所有的诗人都只是 美德或自己制造的其它东西的影像的模仿者
——进而扩展到对其他所有诗人以及诗的批驳
〃诗腐蚀最优秀的人物 (舞台上的诗人满足和迎合我们心灵中本性渴 望痛苦流涕以求发泄的部分,而理性部分也因 怜悯放松了警惕)
第三部分:灵魂不朽
〃正义
〃勇士厄洛斯的故事(大篇幅)——论证灵魂不朽
〃结束语——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善和恶。让 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 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 还是在我们死后(像竞赛胜利者领取奖品那样)得到报 酬的时候。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 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三者分别对应:创造者(神) 工匠(制造者) 画家(模仿者)
对三种技术的探讨:
A.任何事物都有三种技术:使用者的技术(对事物有具体的知识) 制造者的技术(有正确的信念) 模仿者的技术(既没知识也没信念)
B.(着重)对模仿者的批判: “模仿术是低贱的父母所生的低贱的孩子。” “模仿者对于自己模仿的东西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知识”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b0c6de4eefdc8d376ee32ff.png)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篇一:理想国读书笔记(2)】《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
初读,感觉柏拉图有点诡辩论的感觉,更觉得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理解,但仔细的看了几遍之后,其中的韵味才略知一二。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是师徒关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
苏格拉底一生不著一个字,而柏拉图却记下老师的重要对话,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理想国》内容丰富,书中讨论到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等问题。
本书一共十卷,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卷、第四卷、第六卷、第八卷和第九卷。
这五卷分别讲了正义与非正义之争、节制与美德、什么是真哲学、寡头政治与僭主政治、详谈僭主政治。
在第一卷中,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对正义与非正义”之争是非常精彩的,色拉叙马霍斯一直强调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而苏格拉底反驳色拉叙马霍斯用了医生、舵手、统治者”的例子来说明正义才是最有力的,正义的人才是最快乐的。
如果一个社会中不正义随处可见,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黑暗和无秩序的。
稳定的秩序一方面靠规则的约束,另一方面需要道德的感化。
而道德很大程度上就是正义的力量。
理想国”的基础是一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也就是正义的社会的化身。
苏格拉底、柏拉图所追求的正义既是智慧与善。
什么是正义?谁拥有这些正义呢?怎样获得正义?这一系列问题引出了后面早节。
第四卷我用“节制与美德来概括。
因为在我看来苏格拉底与阿德曼托斯的对话中一直出现了“护卫者”这个角色。
苏格拉底说“只要护卫者成其为护卫者就能使国家有良好的秩序和幸福”。
什么是“成其为护卫者”?苏格拉底解释说就是有良好的营养和教育造成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来维护国家和法律的国家保护者。
《理想国》第八卷
![《理想国》第八卷](https://img.taocdn.com/s3/m/24a3b6b07e21af45b207a8b8.png)
第八卷主要议题一苗述斯巴达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等四种政制的特征及其次第演变的过程,并探讨与其相适应的个人特质格:如果我们的国家是正确的,其他国家必泄是错误的。
你说过其他国家制度有四种。
当我问你是哪四种时,别的话题插了进来。
请告诉我当时你本想说的是什么。
苏:你的记忆力真了不得!第一种叫做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荣誉政制);第二种叫寡头政制:第三种叫民主政制;第四种叫僭主政制。
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政制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人们性格。
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产生的。
我们先考察国家制度中的品质,再看个人的品质。
因为国家的品质比个人品质容易看淸楚。
这样好吗?格:这是很合论证程序的研究方法与判断方法。
苏:有件事很明显,政治制度的变动都是由领导层的不和引起。
如果团结一致,变动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才会动乱起来?既然事物有生必有火,社会组织结构当然也是一左会解体的。
我们挑选和培训的统治者,不能永远准确无误的为种族选左生冇的大好时节,有时不适当地生下一些孩子。
护卫者在不是生育的好时节让新郎新娘结婚,苴子女中选拔最优秀的治理国家,但实际上不是最优秀的。
他们先轻视音乐教育后轻视体育锻炼,越来越缺乏教养。
新统治者丧失了分别金种、银种、铜种、铁种的能力,使貝混杂产生不平衡,导致血统的冲突,引起战争和仇恨。
统治者内部两种不同集团。
铜铁集团趋向私利,兼并上地房屋,聚敛财宝, 金银集团则趋向美徳和传统秩序。
二者相互斗争互相妥协。
护卫者本是要保卫朋友和供养人的自由,从事战争捍卫他们,结果是将上地房屋重新分配,据为己有,变成奴役和压迫他们的人。
格:变动从这里发生。
苏:于是产生介于贵族制和寡头制的中间制度,荣誉政制。
它在有些事情像贵族制,有些事情像寡头制。
这种制度尊崇统治者,完全不让战士阶级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规泄公餐,统治者从事体冇锻炼、竞技和战争,这类似于贵族制,但统治国家的不是单纯和忠诚的人物了,其品质已经混杂了,是较为单纯而勇敢的人,他们崇尚战略战术,同时又爱好财富,这和寡头政制的统治者类似。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767c0cfe009581b6bd9eb43.png)
理想国第八卷读书笔记【篇一:理想国读书笔记 (2)】《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
初读,感觉柏拉图有点诡辩论的感觉,更觉得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理解,但仔细的看了几遍之后,其中的韵味才略知一二。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是师徒关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
苏格拉底一生不著一个字,而柏拉图却记下老师的重要对话,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理想国》内容丰富,书中讨论到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等问题。
本书一共十卷,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卷、第四卷、第六卷、第八卷和第九卷。
这五卷分别讲了正义与非正义之争、节制与美德、什么是真哲学、寡头政治与僭主政治、详谈僭主政治。
在第一卷中,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对“正义与非正义”之争是非常精彩的,色拉叙马霍斯一直强调“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而苏格拉底反驳色拉叙马霍斯用了“医生、舵手、统治者”的例子来说明正义才是最有力的,正义的人才是最快乐的。
如果一个社会中不正义随处可见,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黑暗和无秩序的。
稳定的秩序一方面靠规则的约束,另一方面需要道德的感化。
而道德很大程度上就是正义的力量。
“理想国”的基础是一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也就是正义的社会的化身。
苏格拉底、柏拉图所追求的正义既是智慧与善。
什么是正义?谁拥有这些正义呢?怎样获得正义?这一系列问题引出了后面章节。
第四卷我用“节制与美德’”来概括。
因为在我看来苏格拉底与阿德曼托斯的对话中一直出现了“护卫者”这个角色。
苏格拉底说“只要护卫者成其为护卫者就能使国家有良好的秩序和幸福”。
什么是“成其为护卫者”?苏格拉底解释说就是有良好的营养和教育造成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来维护国家和法律的国家保护者。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30ed90f58fafab069dc0274.png)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及心得感悟!第一部分《理想国》章节框架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许多篇目都涉及了政治哲学有关的问题,但其中有三篇的多数篇幅用来讨论政治哲学,分别是《理想国》、《政治家》与《法律篇》。
《理想国》一书则是柏拉图壮年时期的代表作。
读完此书,我感觉到柏拉图在书中论述的宽泛,如乔治·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说到的“《理想国》是一部无法归入任何一门学科的论著。
它既不适合被归入任何现代社会研究的范畴,也不适合被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畴。
这部论著实际上论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书中包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等诸多门类。
从书中我们可以一窥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以及书中柏拉图国家理论的线索。
接下来按书中的章节进行梳理:第一卷:苏格拉底与众人就正义展开讨论(引入)苏氏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之父)谈论年龄与财富的话题,克法洛斯渐而提及了正义与不正义的问题。
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应是讲真话与欠债还钱。
苏格拉底又举例疯人朋友在反驳克法洛斯的观点。
玻勒马霍斯也加入讨论,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在平时也有用处。
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
伤害不正义的人,帮助正义的人,算是正义。
色拉叙马霍斯插入对话,其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一种较为激进极端的正义观。
接下来的格劳孔的正义观则较为普遍:“正义的人生活的比较有益”。
与色氏谈论最后,苏格拉底则总结:“正义的人生活的好,不正义的人生活的坏”,但是关于正义的定义,苏格拉底还没有作出结论。
第二卷:进一步讨论正义,并从“个人的正义”转到“城邦的正义”以及城邦所需要的人格劳孔接替色氏与苏格拉底讨论,格劳孔提出正义的本质与起源(做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
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
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
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
理想国第八卷读书报告
![理想国第八卷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23ddd9f90f76c660371a25.png)
《理想国》—第八卷读书报告【著作名称】《理想国》【著者】{古希腊}柏拉图(Plato) 著郭斌和张竹明译【出版信息】1986年8月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页数】312-351(第八卷543A—569C)【内容概要】在《理想国》第八卷开篇伊始,苏格拉底①便将其之前与格劳孔等人讨论的,关于一个安排的非常理想的国家在制度上进行了描述性的总结,即:共产、共妻、共子,其统治者应为“哲学王”②。
这也是之前几卷对于“理想国家”问题的一个总结。
接下来便进入了关于“四种政制”的讨论,这也是《理想国》第八卷主要涉及的问题。
在进入“四种政制”的描述前,有必要对苏格拉底与其他人之前对于“贵族政制”③的讨论进行一定的阐述,这一政制与“四种政制”共五种政体之间,存在着“继往开来”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或者说蜕变过程也正是第八卷中主要的阐述内容。
因此需要将这五种政体归入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
所谓“贵族政体”(或称“王政”),按照著者的阐释,就是“如果是由两个以上的统治者掌权,便叫做贵族政治;如果是由统治者中的一个卓越的个人掌权,便叫做王政”④。
在这种政体之下,尊崇统治者,完全不让战士阶级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非战争活动,重视教育,特别是文艺和德育被视为与国家品质息息相关的。
实行公有制,共产、共妻、共子。
规定统治者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竞技和战争等等,这都是“贵族政体”的显著特征。
而这样的政体也正是著者所推崇的,在其看来,之后的四种政体都是由“贵族政体”蜕变且堕落而形成的。
首先产生的是“荣誉政制”(或称“军人政制”或称“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⑤)。
在这一蜕变的过程中,著者首先提出了一个变化假设,即“政治制度的变动都是由于领导阶层的不和而导致的”。
而蜕变的直接诱因是不合理的婚配与生育,这直接产生了“不是最优秀的统治者”。
当这些人执掌了父辈的权利后国家便出现了弊病:轻视文体教育,使得年轻一代越来越缺乏教养。
统治阶层中出现了失衡状态,而这种失衡也就导致了战争和仇恨。
《理想国》解义共40页文档
![《理想国》解义共40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0b745c110a6f524cdbf8533.png)
《理想国》解义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