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将军列传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nì)吏当.广所失亡多(dāng)
屏.野(bǐng)中石没镞
..(mòzú)
辄分其麾.下(huī)广讷.口少言(nè)
骠.骑将军(p iào)骠.勇(p iào)
广数.自请行(shuò)其势不屯.行(tún)
以为李广老,数奇.(jī)意甚愠.怒而就部(yùn)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
..遗广(bèi láo )遂引刀自刭.(jǐng )
悛悛
..如鄙人(xún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
4、名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广家世世受.射(传授)有所冲陷折关
....及格猛兽(冲锋陷阵;破关)从广勒.习兵(统率,部署)有白马将出护.其兵(监护,监督)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接应)广暂.腾而上胡儿马(霎时)
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陷入)
专以射为戏,竟死
..(一直到死)广数.自请行(屡次)
乃自以精兵走.之(疾行)东道少.回远(稍,略)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以为李广老,数奇.(单数,不大有好运气)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愠怒
..而就部(怨愤)
南绝.幕(横渡)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
...广(酒食;送给)
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听审受质)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比喻)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尝”同“常”,经常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同“阵”,布阵
行十余里,广详死“详”同“佯”,假装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同“阵”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同“幕”
军亡导,或失道“或”同“惑”,迷惑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幕”同“漠”,沙漠
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三、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名作动,布阵)
后大将军(名作动,落在后面)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名作动,向前行进)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名作动,交给)
络而盛卧广(名作状,用网)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名作状,在夜里)
鞭马南驰数十里(名作状,向南)
尝夜从一骑出(名作状,在夜里)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名作状,向南)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形作名,紧急情况)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形作名,委曲详情)
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形作名,迂回绕远的路)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形作名,大道理)
胡兵终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使…跟从)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形使动,使…坚定)
络而盛卧广(使…卧)
尝夜从一骑出(使…跟从)
败韩将军(使…败)
止广宿亭下(使…止)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形作动,靠近)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复得其余军古义:他的余下的今义:其他的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古义:省略“之”,把他作为今义:认为
其善射亦天性也古义:天赋今义: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委曲详情今义:弯曲
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古义:乡下人今义:谦辞,对人称自己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古义:确实被信任今义:诚实守信用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

用.善骑射(因为)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以……的身份)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认为)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来)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用)广以.卫尉为将军(从,由)
以.故得脱(因为)良久,乃.许之(才)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
大军不知广所之.(往)其李将军之.谓也(提宾标志)
因.推堕儿(趁机)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杀其骑且.尽(将)
虏多且.近(并且)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急诣部,如.书(按照)
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判断句)
是必射雕者也。

(判断句)
使大军伏(于)马邑旁谷(省略句)
为虏所生得(被动句)
置广(于)两马间(省略句)
士以此爱乐为用(被动句)
其将兵数困辱(被动句)
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被动句)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定语后置句)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定语后置句)
从人(于)田间饮(省略句)
固自辞于大将军(状语后置句)
其合军出(于)东道(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状语后置句)
尝从(文帝)行(省略句)
见匈奴三人,与(之)战(省略句)
汉下广(于)吏(省略句)
广即请霸陵尉与(自己)俱(省略句)
毋令(之)当单于(省略句)
大将军亦欲使敖与(自己)俱当单于(省略句)
无老壮皆为(之)垂涕(省略句)
皆为(之)尽哀(省略句)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被动句)
七、重点句子翻译。

1、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按法应该斩首,经钱物赎罪后,削职为民。

2.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译: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几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认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

3.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4.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译: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严重,他们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的中间,用网兜盛着使李广躺(在上面)。

5.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译: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认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射中了石头,箭头都射进去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

6.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

译:李广说话迟钝,话语很少,平常与人闲居时,每画地作军阵,比射远近为戏,不胜的罚酒。

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都是这样。

7.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译: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且大部队行军所经之处缺乏水草,这种形势是不适合两支部队并队行军的。

8.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译: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到今天才得到一次与单于面对面作战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9.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译: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

10.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译:他那忠实的心,确实已使一般士大夫感动和信任。

11.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译: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八、1、解析A项“尝”同“常”;B项“陈”同“阵”;D项“莫”同“幕”。

答案 C
2、解析均为逃亡,逃跑。

A项分别为任用,使用/因为;B项分别为跟从/使……跟从;D项分别为远远望见/期望。

答案 C
3、解析均为介词。

A项分别为代词,石头/动词,到;B项分别为表顺承/表转折;D项分别为地方/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答案 C
4、解析A项指“事情的复杂经过”;B项指“学习的人”;C项指“统率士
兵”。

答案 D
5、解析夜:名词作状语答案 C
6、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8、解析C项,绝:横渡答案 C
9、解析是:代词,这。

A项,乃:副词,才/转折连词,竟然;B项,所:助词,……的地方/介词,表被动,被;D项虽:连词,即使/连词,虽然答案C
10、解析要李广出东道,不是卫青的自作主张,而是因为暗中受到了汉武帝的吩咐。

答案 B
11、答案(1)军中向导逃走,部队迷失了方向,落后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2)况且我已经60多岁了,到底不能再忍受刀笔吏的侮辱了。

(3)谚语说“桃树李树从不宣扬自己,树下却自然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12、解析微:暗地里,暗中。

答案 B
13、解析C项都是动词,到。

A项分别为介词,把/介词,用;B项分别为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揣测;D项分别为介词,给,替/助词,呢。

答案 C
14、解析“郭解替他们调停也无用”不正确。

答案 C
15、答案(1)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加罪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

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

(2)在家乡居住(同住一个乡里),竟至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
(3)(这个人)觉得奇怪(认为这件事很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他免掉徭役。

【参考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

郭解的父亲因为见义勇为,在孝文帝时被杀。

郭解这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他小时候阴险狠毒,心中愤慨不高兴时,亲手杀死很多人。

他不惜自身来助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
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自铸钱,盗掘坟墓,这种事原来就不可胜数。

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危急中常常能摆脱出来,或者遇到了赦免。

到郭解年纪大后,就改变操行,检点自己,用恩德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施给别人,对别人怨恨很少。

但他自己喜欢行侠义的思想更加强烈。

已经救了别人性命,不炫夸自己的功劳,但他的内心仍然阴险狠毒,突然因为小的怨恨而行凶还和以前一样。

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不让他知道。

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威势,和别人饮酒,让人家干杯。

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灌人家。

那人生气,拔出刀来杀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后,就逃跑了。

郭解姐姐生气地说:“凭着翁伯的义气,有人杀了我的儿子,(你)却捉不到凶手。

”把尸体扔在路上,不加以埋葬,想借此来羞辱郭解。

郭解派人暗中打听到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己回来,把实情全部告诉郭解。

郭解说:“你杀他本来应该,是我的孩子没有道理。

”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

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

有一个人独自岔开双腿傲慢地坐着看郭解,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

郭解的门客想杀了那人。

郭解说:“在家乡居住,竟至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暗中嘱咐尉吏说:“这个人,是我很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免除他的徭役。

”以后每到服役时,多次轮到这个人,县吏都没有要求他去。

这个人觉得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给他解脱的。

这个傲慢的人就敞衣露体向郭解谢罪。

少年们听到这事,更加仰慕郭解的作为。

洛阳有相互结仇的人,城中十几个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他们始终不听。

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

郭解连夜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委曲心意听从了郭解的劝告。

郭解于是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很多尊者在这里从事调解,
你们大都不肯听从。

如今你幸而听从了我的话,我怎么能从别的县跑来夺取人家地方贤豪大夫的权力呢!”郭解于是连夜离去,不让别人知道,说:“暂且不要听我的话!等我离去后,让洛阳的豪士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谨守恭敬,不敢乘车进入他们县衙办公的地方。

他到附近的郡和王国,替别人办事,事情可以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使各方满意,然后才敢吃人家酒饭。

大家因此十分尊敬他,争着供他使用。

城中少年和附近县的贤人豪杰,半夜来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请求把郭解的门客带到自己的房舍去供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