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生态红线区域分布图 3
2019年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大全
2019年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大全目录前言 (i)1总论 (1)1.1指导思想 (1)1.2基本原则 (1)1.3总体目标 (2)1.4编制依据 (2)1.5划分标准 (4)2区域分类 (7)2.1自然保护区 (7)2.2风景名胜区 (7)2.3森林公园 (8)2.4地质遗迹保护区 (8)2.5湿地公园 (8)2.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8)2.7海洋特别保护区 (8)2.8洪水调蓄区 (9)2.9重要水源涵养区 (9)2.10重要渔业水域 (9)2.11重要湿地 (9)2.12清水通道维护区 (10)2.13生态公益林 (10)2.14太湖重要保护区 (10)2.15特殊物种保护区 (10)3分级分类管控措施 (10)3.1自然保护区 (11)3.2风景名胜区 (12)3.3森林公园 (13)3.4地质遗迹保护区 (13)3.5湿地公园 (14)3.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3.7海洋特别保护区 (16)3.8洪水调蓄区 (17)3.9重要水源涵养区 (17)3.10重要渔业水域 (18)3.11重要湿地 (19)3.12清水通道维护区 (20)3.13生态公益林 (20)3.14太湖重要保护区 (21)3.15特殊物种保护区 (21)4区域名录 (22)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25)无锡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64)徐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80)常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108)苏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122)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157)连云港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182)淮安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210)盐城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236)扬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273)镇江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306)泰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326)宿迁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343)前言生态红线是指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维护的国土空间边界线。
常熟市东南开发区昆承湖两侧地块环境提升规划ppt 1206
环湖功能定位
(FROM:南部新城
城市设计)
规划结构(七大功能区) 湖东科技商务区 湖东文化创意综合区 湖北商贸综合居住区 湖西国际水乡区 南部生态湿地区 沙家浜镇和湖东水乡区
2
环境提升实施内容
主要入口节点建设
环境景观层面
湿地公园建设 环湖整体景观营造 道路系统优化 河道及岸线整理
基础设施层面
地块开发层面
主要实施项目
环境景观层面
相关规划依据:
绿地水系规划图
(FROM:南部新城 总体规划)
环境景观层面
相关规划依据:
绿地系统结构图
(FROM:南部新城 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环境景观层面
主要景观节点:根据相 关规划对南部新城大型 公园的选址意见,逐步 推进湖区东西入口和大 型湿地公园的建设。
昆承公园景观工程 文化公园建设工程 湖东公园景观提升工程
环湖路拓宽
富强路
——环湖路拓宽:全长约13000米,现状79米,拓宽至24米(道路断面进行拓宽,增 设公交点及交通标设、管线等) ——临湖慢行系统:长约9000米,宽30-60 米(包括两侧绿化) “二堤” ——公望岛及公望堤、沙家浜堤:公望岛
公望岛堤和 沙家浜堤 临湖慢行系统
约130亩,两堤共长约3000米,宽60米
环湖整体景观营造:沿 昆承湖设置100米绿化控 制带,并设置环湖慢行
景观系统,各河流水系
也分别形成独具特色的 绿廊体系。
昆承湖森林公园
昆承湖南岸生态修Βιβλιοθήκη 提升工程主要入口节点建设湖东公园景观 提升工程
个性地铺 1、规模:约460亩 2、位置图
广场雕塑
趣味小品
文化公园建设工程
1、规模:约250亩
苏州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
0.66 0.66 30.63 30.63
—
序号
生态空间保 县(市、 主导生态 护区域名称 区) 功能
范围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面积(平公里) 国家级生 生态空间 态保护红 管控区域 总面积
92
—
太湖国家级
275
风景名胜区 石湖景区(姑 苏区、高新
姑苏区、自然与人文 高新区 景观保护
西塘河水体及沿岸50米范围(不包括 西塘河(应急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
西塘河水体及沿岸50米范围
0.90 0.90 0.49 0.49 1.09 1.09
89
90
—
序号
生态空间保 县(市、 主导生态 护区域名称 区) 功能
—
阳澄湖(工业园 工业 湿地生态系
区)重要湿地 园区 统保护
阳澄湖(相城 区)重要湿地
相城区
湿地生态系 统保护
265
阳澄湖(昆山 市)重要湿地
昆山市
湿地生态系 统保护
266
独墅湖重要 湿地
苏州 市区
湿地生态系 统保护
267
金鸡湖重要 湿地
苏州 市区
湿地生态系 统保护
268
太湖国家 风景名胜 木渎景区
级 区
吴中区、自然与人文 高新区 景观保护
太湖国家级 269 风同区、景里吴名(中胜吴区区江)吴吴江中区区、自景观然保与护人文
231.76 231.76
东面以迂里路、光福古镇东侧边界、 米堆山山脊线为界,西面、南面以太 湖岸线为界,包括漫山岛,北面以安 山北界、游湖路、西崦湖西侧水系北 岸以北150米、未名四路为界
108.30 108.30
东面以启园路、东扬路为界,南面以 环山南路为界;西面、北面以太湖岸 线为界,包括余山岛、三山岛(厥山、 泽山、大姑山、小姑山)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第一章城市概况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一)、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市域处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 31ˊ~31° 50ˊ。
东邻太仓,南接昆山、湘城,西连无锡、江阴,西北与张家港接壤,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域略成荷叶形,东西宽49公里,南北距37公里,全市总面积1264.3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江滩水域面积106.4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设15个建制镇和虞山林场。
市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大多在3~7米之间(吴淞基面,下同)。
望虞河、盐铁塘纵横贯穿全境,将全市分为虞西、阳澄、滨江三个片。
望虞河以西属虞西片,地势高亢,微有起伏,地面高程约5~7米,称虞西平原。
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北属滨江片,地势偏高,地面高程大都在5~6米,称滨江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南称阳澄片,地势低洼,河湖密布,地面高程约2.5~4米,称阳澄圩区。
尚有顾山、福山诸丘、虞山等孤丘分散分布在境域西北和城西。
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是支配本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最高气温38.2°C,最低气温-11.3°C,年平均温度15.4°C。
年平均降水量1030.8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年平均无霜期243天。
境内降水量不但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
据常熟站实测资料统计,从1922年至今,年降水量最大为1694.2mm(1931年),最小为352.7mm(1922年),最大为最小的4.8倍;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为1005.1mm(1931年),最小为180.3mm(1978年),最大为最小的5.6倍。
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的降水量平均占年降水量的54%。
最大日降水量为220mm(1962年9月5日),最大三日降水量341mm(1962年9月4日~6日)。
常熟空间利用导则
引言我国传统城乡经济关系中由于城乡分割、工农对立现象突出,普遍呈现“二元结构”。
而在发达地区由于农村非农产业的迅速崛起,对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深刻地改变了城乡空间的演化格局。
当前的城乡问题已不再是城乡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和工农关系的对抗,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城乡空间利用方面的冲突,尤其是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造成乡村空间在质上受到城市的强烈渗透。
地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常熟市目前城市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空间资源紧缺矛盾,当前最大的城乡问题无疑是人地关系紧张、城乡空间交错,其发展对城乡统筹规划提出了现实的诉求。
因此,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特编制常熟市市域空间利用规划,以引导远景常熟区域城市的构筑。
本规划基本思路是城乡空间统筹规划,是一个研究性的规划。
规划研究重点是城乡整体发展模式下,区域建设用地空间的布局,产业空间的区域统筹安排,城乡交通支撑体系、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和城乡规划管理政策建议。
本规划通过分析区域人口承载力,确定区域人口容量。
按照中心城区—小城市—独立社区的结构统筹安排市域居住空间;区域统筹整合工业园区,工业空间集中于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市域生态空间包括农业空间和风景区及各类绿地,农业空间兼具生产、环境、旅游、社会保障功能;市域统筹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是“高速公路—干线道路—集散道路—片区道路”构成的城乡有序衔接的交通网络。
本规划自2003年6月底开始编制,同年8月、12月向常熟市城乡规划局汇报了规划方案及研究思路,其后就具体问题与常熟市城乡规划局多次讨论,并进行了多轮方案修改;2004年9月2日通过了由常熟市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的论证会;现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完善,提交正式成果,包括导则(含图集)、说明、专题三个部分。
在本规划编制过程中,常熟市城乡规划局自始至终精心组织、协助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规划现状数据如未注明,均是2002年底资料。
《常熟市河道蓝线及主城区防洪规划》批前公示
《常熟市河道蓝线及主城区防洪规划》第一册《常熟市河道蓝线规划》一、规划概况常熟市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下游.市域为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1′~31°50′.东邻太仓,距上海100km;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总面积1276.32km2(含长江界属水面)。
全市辖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碧溪新区(街道办事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南街道办事处)、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虞山林场)、服装城。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常熟1276.32km2市界范围的河道湖泊,分为主城区及主城区以外两个部分,按照流域性河道、区域性河道、市级河道、镇级河道、村级中心河道以及湖泊的六个级别进行蓝线规划.河道共323条,总长度1187.0km。
流域性河道1条(长江不列入本次规划),长37.0km;区域性河道8条,长199.1km;市级河道16条,长180。
9km;镇级河道98条(主城区4条,主城区以外范围94条),长500。
8km;村级中心河道200条(主城区162条,主城区以外范围38条),长269.2km。
湖泊共24个,总面积5.143万亩。
三、规划原则(1)遵循流域、区域水利规划的相关标准;(2)同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3)与各乡镇规划相协调;(4)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相统一,体现生态型河道的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蓝线保护与控制范围界定清晰,实现线界落地,为管理部门提供直观、可行的管理依据。
四、蓝线规划1、蓝线绘制办法(1)现状河道的蓝线绘制:以现状河道河口线加向外预留距离(包括规划需拓宽的宽度)为蓝线位置,河道二侧蓝线之间面积为蓝线管理范围,即蓝线总控制宽度;(2)规划新开河道的蓝线绘制:以规划新开河中心线加向二侧预留距离为蓝线位置,规划新开河二侧蓝线之间面积为蓝线管理范围,即蓝线总控制宽度。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开发区规划概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碧溪镇,于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开发区发展目标为:通过有效的政府引导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依托本地区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港城协调、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为: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型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发展基地、绿色生态产业新城。
开发区产业定位为:开发区第二产业在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集中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电子机械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业、商贸金融业、研究与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新区与开发区服务业的互动,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水平。
本次评价开发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常太边界,西至浦江路,南至碧白塘、扬子江大道、建新塘、通闸路及通港路,北至长江,总面积为59.74平方公里。
2开发区开发现状开发区自设立以来遵循“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准入门槛引进入区企业。
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实施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污水经管网收集进入滨江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标准排放。
一般工业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开发区采用集中供热,并优化能源结构,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燃料,为开发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区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总体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区在环境管理上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工作,成立了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中心,编制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0年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验收,已经形成生态工业雏形,2011年6月经环保部同意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将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整体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开发区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江苏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及分布图
0.003
0.003
2
南京栖霞山国 南京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南京栖霞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
家森林公园 市区 护
确定的范围(包含生态保育区和核心 景观区等)
10.19
10.19
3
南京幕燕省级
南京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南京幕燕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确 定的范围(包含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
森林公园
市区 护
观区等)
胜区
市区 护
雨花台烈士陵园及周边30米范 围
1.12 1.12
31
—
序号
生态空间保护 县(市、 区域名称 区)
主导生态功能
—
范围
面积(平方公里)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
国家级 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 管控区域 总面积 红线面积 面积
南界从中山门沿宁杭公路至马
32
群;东界从马群沿环陵路至岔
将军山风景名 南京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胜区
市区 护
东至雨花江宁区界,南至雨花 江宁区界-后庄地区-雨花江宁
6.18 6.18
区界,西至宁丹路-中兴三区
9
长江燕子矶饮 用水水源保护 区
南京 市区
水源水质保护
一级保护区: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
500米,向对岸500米至本岸背水坡之
间的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与相 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 内的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一级保
4.04 4.04 5.69 5.69
38
—
序号
生态空间保护 县(市、 区域名称 区)
主导生态功能
—
29 张圩重要湿地 浦口区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
㊀ 第3期
㊀ 燕守广等: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
㊃295 ㊀ ㊃
区,分类提出保护与管理措施, 从而在微观层面更 加明确 具 体 地 为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和 环 境 保 护 提 供 依据
[1]
2������ 2㊀ 重要性评价
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工作㊂ 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 2 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印发了 ‘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 能保护区区域规划“ ( 苏环发 2009 11 号 ) , 标志着 这一重要工作暂告一段落㊂ ‘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 “ 自发 而上反复的研究㊁指导㊁对接与汇总,最终于 2009 年
[1]
生态红线的划分应当依据现有自然生态环境
㊂
工作㊂ 主要利用 RS 和 GIS 技术, 分析和研究不同 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㊁ 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系统特 征,以明确全省不同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的空间分异 规律和分布格局㊂
生态环境现状评估是划分生态红线的基础性
㊃296 ㊀ ㊃
㊀ 生㊀ 态㊀ 与㊀ 农㊀ 村㊀ 环㊀ 境㊀ 学㊀ 报
2005 年 4 月,江苏省全面启动了全省重要生态
㊂
节㊁水源涵养㊁洪水调蓄㊁ 环境净化㊁ 营养物质保持㊁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研文化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结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分析, 在区 2������ 3㊀ 生态功能定位 域上综合评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㊂
针对区 域 典 型 的 生 态 系 统, 分 别 评 价 气 候 调
1㊀ 江苏省生态红线划分过程
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㊂ 江苏省 生 态 红 线 的 概 念 最 早 形 成 于 2004
2004 年 8 月,江苏省完成了生态功能区划工作, 将 全省划分为 3 个生态区㊁7 个生态亚区和 33 个生态 功能区㊂ 生态功能区划在宏观上为全省制定生态 环境保护战略㊁优化产业布局㊁ 开发利用资源㊁ 维护 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等提供了重要科 学依据㊂ 但在具体指导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㊁ 资源 为此,按照生态功能的重要性, 进一步将需要保护 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分出来, 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 护区,加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保护, 并根据重 要性㊁敏感性和特殊性界定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
常熟南部新城生态专项规划
一、规划概况南部新城位于常熟市正南方向,是江苏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南部新城规划面积77.48平方公里,西拥18平方公里昆承湖,沼泽湿地、水网纵横,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
随着主城空间的不断扩张,南部新城正逐步成为常熟经济的重要增长级、发展新引擎,是常熟实现由“沿江时代”到“环湖时代”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也是常熟实现宜居生态城市的重要契机,标志着南部新城的规划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规划主要以《常熟市南部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为依据,进一步优化、深化用地布局,确定土地使用的功能结构,引导城市建设,整合土地资源,控制基本建设,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同时为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技术依据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南部新城总体规划一致:北至三环路、富春江路、白茆塘,东至四环路,南至锡太一级公路、昆承湖东南岸、金象路、久隆路,西至苏常公路,总面积为77.48平方公里。
三、规划战略以生态和谐为目标,以绿色产业发展为主导、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为模式,以水系水网生态基底为特色,充分利用生态技术,创造资源节约利用、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新区。
建设“以水为韵、以水为魄、以水为神的都市新水岸•江南新水乡•中国新水城”。
四、分期目标近期(2013-2015):明显提升南部新城的环境质量。
重点解决地表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问题,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确保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中期(2016-2020):整体构建南部新城的生态安全网络。
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建成一个空间布局紧凑、生态交通引导、绿色建筑普及、智慧产业创新、低碳市政支撑的生态新区的完整格局。
远期(2021-2030):全面达成南部新城的生态文明。
倡导生态精神文明,建成绿色生态城区示范样板,争创国家级智慧产业与生态产业创新基地、生态建筑展示中心。
五、生态指标体系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大规模新城建设过程中对生态本底的保护要求,本次规划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城区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为南部新城构建了生态指标体系。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适应常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整合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 13号)4、《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 号)5、《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 号)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7、《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 17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 35 号)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 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 333号)1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规[1994] 36号)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规[ 1994] 533号)1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 —2020)»15、《苏锡常都市圈规划》16、《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17、《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18、《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9、《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常熟岸段水域利用规划报告》(2002)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以促进常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中心,提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并在空间上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