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算法及时间复杂度分析(C++)
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实验课程: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名称:归并分类与快速分类平均时间之比较(验证型实验)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比较归并分类与快速分类算法在平均情况下哪一个更快。
(2)加深对时间复杂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任务:(1)用C/C++语言编程实现归并分类算法6.3 和快速分类算法6.6。
对于快速分类,SPLIT 中的划分元素采用三者A(low),A(high),A((low+high)/2)中其值居中者。
(2)随机产生20组数据(比如n=5000i,1≤i≤20)。
数据均属于范围(0,105)内的整数。
对于同一组数据,运行快速分类和归并分类算法,并记录各自的运行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3)根据实验数据及其结果来比较快速分类和归并分类算法的平均时间,并得出结论。
实验设备及环境:PC;C/C++等编程语言。
实验主要步骤:(1)明确实验目标和具体任务;(2)理解实验所涉及的两个分类算法;(3)编写程序实现两个分类算法;(4)设计实验数据并运行程序、记录运行的结果;(5)根据实验数据及其结果得出结论;实验数据及运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一、实验数据1、在窗口中输入10,即产生10组数组,并选择手动输入数据,因为手动输入数据数组中数据量太小,运行时间都是0毫秒。
(1)234 45 56 343 656 23 56 7634 32 344(2)223 45 5657 546 78 67 34 56 84 578 687 9845(3)48 8 54 32 65 98 452 32(4)56 87 12 35 65(5)568 887 54 65 32 555(6)98 65 32 12 20 4 78(7)565 87 545 65 87 23 65 48 54 21(8)59 54 54 21 548 457 659 26 60(9)59 54 21 87 45 12 35 6588 877 451(10)584 87 12 35 9 15 772、在窗口中输入20,即将随机产生20组数据,每组有5000~100000个元素,元素均属于范围(0,105)内的整数。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操作方式。
排序是数据结构中的基本操作之一,它可以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排列,从而方便后续的查找和处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排序算法的实验比较,探讨它们的性能差异和适用场景。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不同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并通过对比它们的性能差异,选取合适的排序算法用于不同场景中。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实验环境:Windows 10 操作系统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C++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先准备一组待排序的数据。
为了保证实验的公正性,我们选择了一组包含10000个随机整数的数据集。
这些数据将被用于对比各种排序算法的性能。
2. 实验步骤我们选择了常见的五种排序算法进行实验比较,分别是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 冒泡排序:该算法通过不断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将较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双重循环来遍历整个数组,并通过交换元素的方式进行排序。
- 选择排序:该算法通过不断选择数组中的最小元素,并将其放置在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双重循环来遍历整个数组,并通过交换元素的方式进行排序。
- 插入排序:该算法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然后逐个将未排序部分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循环和条件判断来找到插入位置,并通过移动元素的方式进行排序。
- 快速排序:该算法通过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两个子数组,并对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递归和分治的思想,将数组不断划分为更小的子数组进行排序。
- 归并排序:该算法通过将数组递归地划分为更小的子数组,并将子数组进行合并排序。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递归和分治的思想,将数组不断划分为更小的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将子数组合并起来。
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常用算法复杂度排名
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常用算法复杂度排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算法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好的算法可以大大地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而坏的算法则会导致程序运行缓慢,浪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因此,在实际的开发中,需要对算法的效率进行评估和分析。
其中,时间复杂度是评估算法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常用算法复杂度排名。
一、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是指在算法中用来衡量算法运行时间大小的量。
通常情况下,时间复杂度用 O(n) 来表示,其中n 表示输入数据规模的大小。
由于常数系数和低次项不会对时间复杂度的大致表示产生影响,因此,时间复杂度的精确算法往往会被简化为最高次项的时间复杂度,即 O(n)。
二、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时间复杂度可以通过算法中的循环次数来分析。
一般来说,算法中的循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 for 循环,一种是 while 循环。
因为 for 循环的循环次数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可以通过循环次数来估算时间复杂度;而 while 循环的循环次数取决于输入数据的大小,因此时间复杂度的分析需要基于输入数据的规模进行分析和推导。
三、时间复杂度的常见表示法在实际的算法分析中,常常用到以下几种时间复杂度表示法:常数阶 O(1)、对数阶 O(logn)、线性阶 O(n)、线性对数阶 O(nlogn)、平方阶 O(n^2)、立方阶 O(n^3)、指数阶 O(2^n) 等。
常数阶 O(1):表示算法的时间不随着输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即不论输入数据的大小,算法的运行时间都是固定的。
例如,最好的情况下,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即为 O(1)。
对数阶 O(logn):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随着输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比较缓慢,即随着输入规模的每增加一倍,算法所需的运行时间大致增加一个常数。
例如,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即为 O(logn)。
线性阶 O(n):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随着输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增长速度与输入规模成线性比例关系。
c++排序算法
当n较大,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归并排序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当待排序的关键字是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最短;1.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Straight Insertion Sort)基本思想: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序好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
即:先将序列的第1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个记录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要点:设立哨兵,作为临时存储和判断数组边界之用。
直接插入排序示例: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
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算法的实现:效率:时间复杂度:O(n^2).其他的插入排序有二分插入排序,2-路插入排序。
2. 插入排序—希尔排序(Shell`s Sort)希尔排序是1959 年由D.L.Shell 提出来的,相对直接排序有较大的改进。
希尔排序又叫缩小增量排序基本思想: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依次直接插入排序。
操作方法:1.选择一个增量序列t1,t2,…,tk,其中ti>tj,tk=1;2.按增量序列个数k,对序列进行k 趟排序;3.每趟排序,根据对应的增量ti,将待排序列分割成若干长度为m 的子序列,分别对各子表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仅增量因子为1 时,整个序列作为一个表来处理,表长度即为整个序列的长度。
希尔排序的示例:算法实现:我们简单处理增量序列:增量序列d = {n/2 ,n/4, n/8 .....1} 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即:先将要排序的一组记录按某个增量d(n/2,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分成若干组子序列,每组中记录的下标相差d.对每组中全部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再用一个较小的增量(d/2)对它进行分组,在每组中再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常用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常⽤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上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不正确没有的参考图1,以图2为准(对,就是懒得重新画图了)排序法最差时间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稳定度空间复杂度冒泡排序O(n2)O(n2)稳定O(1)快速排序O(n2)O(n*log2n)不稳定O(log2n)~O(n)选择排序O(n2)O(n2)稳定O(1)⼆叉树排O(n2)O(n*log2n)不稳定O(n)序插⼊排序O(n2)O(n2)稳定O(1)堆排序O(n*log2n)O(n*log2n)不稳定O(1)希尔排序O O不稳定O(1)1.插⼊排序由N-1趟排序组成,对于p=1到p=N-1趟,插⼊排序保证从位置0到位置p上的元素为已排序状态。
时间复杂度:O(N^2)代码void InsertionSort(ElementType A[],int N){int j,p;ElementType Tmp;for(p=1;p<N;p++){Tmp=A[j];//把A[j]保存下来,因为它要被插⼊到前⾯的某个位置去for(j=p;j>0&&A[j-1]>Tmp;j--)//⼤于A[j]的元素逐个后移{A[j]=A[j-1];}A[j]=Tmp;}}2.希尔排序希尔排序使⽤⼀个序列h1,h2,h3,ht,叫做增量排序。
在使⽤增量hk的⼀趟排序之后,对于每个i我们有A[i]<A[i+hk],所有相隔hk的元素被排序。
时间复杂度:O(N^(1+a)),其中0<a<1。
//代码不太好理解,使⽤了3层循环void ShellSort(ElementType A[],int N){int j,p,Increment;ElementType Tmp;for(Increment=N/2;Increment>0;Increment/=2){for(p=Increment;p<N;p++){Tmp=A[p];for(j=p;j>=Increment;j-=Increment){if(A[j]<A[j-Increment])A[j]=A[j-Increment];elsebreak;}A[j]=Tmp;}}}3. 堆排序思想:建⽴⼩顶堆,然后执⾏N次deleteMin操作。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及优化方法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及优化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最坏情况下执行的时间。
因为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
一、什么是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就是对算法执行时间的一种度量。
我们通常用Big O记号来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在计算时间复杂度的时候,我们会考虑算法的输入规模和算法的运行情况。
例如,当输入规模为n时,算法需要执行的次数就是我们需要分析的问题,我们将其标记为T(n)。
二、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类在算法分析中,我们通常把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为以下几类:1. O(1)复杂度: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常数级别,在算法执行过程中不会受到输入规模的影响。
例如,取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无论数组元素的多少,执行时间都是相同的。
2. O(log n)复杂度:这种算法通常使用二分法,每次操作都将输入规模减小一半。
例如,在一个有序数组中查找一个元素,使用二分法比线性查找更快。
3. O(n)复杂度:这种算法的执行时间和输入规模成正比。
例如,在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中查找一个元素,最坏情况下需要查找n 次。
4. O(n^2)复杂度:这种算法的执行时间和输入规模的平方成正比。
例如,在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中查找两个数的和等于target,需要进行两重循环,最坏情况下需要执行n^2次。
5. O(n^3)复杂度:这种算法的执行时间和输入规模的立方成正比。
例如,在一个长度为n的三维数组中查找一个元素,最坏情况下需要执行n^3次。
三、算法时间复杂度的优化对于不同的算法,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优化方法来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1. 减少无效计算:对于重复计算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缓存或者记录的方式避免重复计算,从而减少无效计算。
2. 比较复杂度:对于不同的算法,我们可以根据时间复杂度来比较它们各自的执行效率,选择效率更高的算法。
3. 优化算法设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算法的设计,优化算法的执行效率。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中文答案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中文答案一、引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它们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以C语言描述中文的方式,介绍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数据结构1. 数组数组是在内存中连续存储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定义数组类型、声明数组变量以及对数组进行操作来实现。
2. 链表链表是一种动态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的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了数据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可以是单链表、双链表或循环链表等多种形式。
3. 栈栈是一种遵循“先进后出”(Last-In-First-Out,LIFO)原则的数据结构。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数组或链表实现栈,同时实现入栈和出栈操作。
4. 队列队列是一种遵循“先进先出”(First-In-First-Out,FIFO)原则的数据结构。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数组或链表实现队列,同时实现入队和出队操作。
5. 树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边组成。
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其中一个节点被称为根节点。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定义结构体和指针的方式来实现树的表示和操作。
6. 图图是由顶点和边组成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表示各种实际问题,如社交网络、路网等。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邻接矩阵或邻接表的方式来表示图,并实现图的遍历和查找等操作。
三、算法分析1. 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是用来衡量算法的执行时间随着问题规模增长的趋势。
常见的时间复杂度有O(1)、O(log n)、O(n)、O(n^2)等,其中O表示“量级”。
2. 空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是用来衡量算法的执行所需的额外内存空间随着问题规模增长的趋势。
常见的空间复杂度有O(1)、O(n)等。
3. 排序算法排序算法是对一组数据按照特定规则进行排序的算法。
常见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各不相同。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阿里)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阿⾥)⼆分查找法的时间复杂度:O(logn) redis,kafka,B+树的底层都采⽤了⼆分查找法参考:⼆分查找法 redis的索引底层的跳表原理实现参考:⼆分查找法参考:⼆分查找法:1.⼆分查找⼆分查找也称为折半查找,它是⼀种效率较⾼的查找⽅法。
⼆分查找的使⽤前提是线性表已经按照⼤⼩排好了序。
这种⽅法充分利⽤了元素间的次序关系,采⽤分治策略。
基本原理是:⾸先在有序的线性表中找到中值,将要查找的⽬标与中值进⾏⽐较,如果⽬标⼩于中值,则在前半部分找,如果⽬标⼩于中值,则在后半部分找;假设在前半部分找,则再与前半部分的中值相⽐较,如果⼩于中值,则在中值的前半部分找,如果⼤于中值,则在后半部分找。
以此类推,直到找到⽬标为⽌。
假设我们要在 2,6,11,13,16,17,22,30中查找22,上图所⽰,则查找步骤为:⾸先找到中值:中值为13(下标:int middle = (0+7)/2),将22与13进⾏⽐较,发现22⽐13⼤,则在13的后半部分找;在后半部分 16,17,22,30中查找22,⾸先找到中值,中值为17(下标:int middle=(0+3)/2),将22与17进⾏⽐较,发现22⽐17⼤,则继续在17的后半部分查找;在17的后半部分 22,30查找22,⾸先找到中值,中值为22(下标:int middle=(0+1)/2),将22与22进⾏⽐较,查找到结果。
⼆分查找⼤⼤降低了⽐较次数,⼆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即。
⽰例代码: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2, 6, 11, 13, 16, 17, 22, 30};System.out.println("⾮递归结果,22的位置为:" + binarySearch(arr, 22));System.out.println("递归结果,22的位置为:" + binarySearch(arr, 22, 0, 7));}//⾮递归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 int res) {int low = 0;int high = arr.length-1;while(low <= high) {int middle = (low + high)/2;if(res == arr[middle]) {return middle;}else if(res <arr[middle]) {high = middle - 1;}else {low = middle + 1;}}return -1;}//递归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int res,int low,int high){if(res < arr[low] || res > arr[high] || low > high){return -1;}int middle = (low+high)/2;if(res < arr[middle]){return binarySearch(arr, res, low, middle-1);}else if(res > arr[middle]){return binarySearch(arr, res, middle+1, high);}else {return middle;}}}其中冒泡排序加个标志,所以最好情况下是o(n)直接选择排序:排序过程:1 、⾸先在所有数据中经过 n-1次⽐较选出最⼩的数,把它与第 1个数据交换,2、然后在其余的数据内选出排序码最⼩的数,与第 2个数据交换......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数据排完为⽌。
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比较在计算机科学中,排序算法是一类重要且基础的算法。
通过对数据进行排序,我们可以更高效地检索、查找以及分析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和效率,以便选择最适合特定任务的排序算法。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进行比较。
一、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多次交换相邻的元素,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待排序序列的末尾。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从头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不正确,则进行交换。
重复此过程,直到没有任何交换发生。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为待排序序列的长度。
这使得冒泡排序在大规模数据排序时表现较差。
二、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排序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未排序部分的元素依次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直到全部元素都有序。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将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中的正确位置,然后再将第二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中,依此类推。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但在实际应用中,插入排序通常要比冒泡排序快得多。
插入排序对于小规模或基本有序的数据集合表现良好。
三、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但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从未排序部分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将其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从未排序部分中选出最小的元素,将其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然后将已排序部分的长度加1。
重复此过程,直到全部元素都有序。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相同。
尽管选择排序的性能较差,但由于其实现简单,对于小规模数据集合仍然是一种可用的排序方法。
四、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常被用作标准库中的排序函数实现。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治的策略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较小和较大的两个子序列,然后分别对子序列进行递归排序。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序列分割为两部分,使得左边部分的元素都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部分的元素都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各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各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本⽂主要讲解下平常我们⽤到的堆排序,归并排序以及快速排序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堆排序:
堆排序分为建堆和调整堆。
建堆是通过⽗节点和⼦节点两两⽐较并交换得到的,时间复杂度为O(n),调整堆需要交换n-1次堆顶元素,并调整堆,调整堆的过程就是满⼆叉树的深度logn,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所以最终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空间复杂度为O(1)。
不稳定排序。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主要就是分解,和归并排序两部分,分解需要扫描所有的元素,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
归并过程中,两两归并,其实就是满⼆叉树,深度为logn,每⼀层都要进⾏两两⽐较,也就是n次,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归并过程中是需要保存排序好的元素,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n)。
稳定排序。
快速排序:
简单的可以认为,每次需要⼆分分解,左右两边均匀,每层需要⽐较n次⽐较,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当然如果待排序数组本⾝就是正序或逆序,那么时间复杂度会O(n2)。
空间复杂度为O(logn),因为递归栈空间的使⽤问题。
不稳定排序。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引言: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治的思想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并通过递归的方式解决这些小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实现和测试快速排序算法,探究其性能和效果。
实验目的:1. 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思想;2.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3. 通过实验比较快速排序算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性能差异。
实验步骤:1. 算法实现首先,我们需要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将数组分成两个子数组,小于基准元素的放在左边,大于基准元素的放在右边;- 对左右子数组分别递归地应用快速排序算法;- 合并左右子数组和基准元素。
代码实现如下:```pythondef quick_sort(arr):if len(arr) <= 1:return arrpivot = arr[0]left = [x for x in arr[1:] if x < pivot]right = [x for x in arr[1:] if x >= pivot]return quick_sort(left) + [pivot] + quick_sort(right)```2. 性能测试接下来,我们将使用不同规模的随机数组进行性能测试,比较快速排序算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效率。
我们选择插入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作为对比算法。
首先,我们生成1000个随机整数,并分别使用快速排序算法、插入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记录下每个算法的运行时间。
然后,我们逐渐增加数组的规模,分别测试10000、100000、1000000个随机整数的排序时间。
最后,我们绘制出三种算法在不同规模下的运行时间曲线,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1000个随机整数的排序中,快速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X秒,插入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Y秒,归并排序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Z秒。
关于算法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3. 通过实验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
4. 提高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原理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序列分为两个子序列,其中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均小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均大于基准元素,然后递归地对这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基准元素的选取和划分过程。
在平均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但在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会退化到O(n^2)。
四、实验内容1. 快速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2.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3. 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验证五、实验步骤1. 设计快速排序算法的C++代码实现,包括以下功能:- 选取基准元素- 划分序列- 递归排序2. 编写主函数,用于生成随机数组和测试快速排序算法。
3. 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4. 对不同规模的数据集进行测试,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效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快速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cppinclude <iostream>include <vector>include <cstdlib>include <ctime>using namespace std;// 生成随机数组void generateRandomArray(vector<int>& arr, int n) {srand((unsigned)time(0));for (int i = 0; i < n; ++i) {arr.push_back(rand() % 1000);}}// 快速排序void quickSort(vector<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right) {return;}int i = left;int j = right;int pivot = arr[(left + right) / 2]; // 选取中间元素作为基准 while (i <= j) {while (arr[i] < pivot) {i++;}while (arr[j] > pivot) {j--;}if (i <= j) {swap(arr[i], arr[j]);i++;j--;}}quickSort(arr, left, j);quickSort(arr, i, right);}int main() {int n = 10000; // 测试数据规模vector<int> arr;generateRandomArray(arr, n);clock_t start = clock();quickSort(arr, 0, n - 1);clock_t end = clock();cout << "排序用时:" << double(end - start) / CLOCKS_PER_SEC << "秒" << endl;return 0;}```2.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快速排序算法在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关于堆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的比较
关于堆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的⽐较时间复杂度:堆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最坏时间 O(nlogn) O(nlogn) O(n^2)最好时间 O(nlogn) O(nlogn) O(nlogn)平均时间 O(nlogn) O(nlogn) O(nlogn)辅助空间 O(1) O(n) O(logn)~O(n)从时间复杂度看堆排序最好有⼈说代码实现后,数据量⾜够⼤的时候,快速排序的时间确实是⽐堆排序短解释是,对于数组,快速排序每下⼀次寻址都是紧挨当前地址的,⽽堆排序的下⼀次寻址和当前地址的距离⽐较长。
⽹友解答:1#4种⾮平⽅级的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我测试的平均排序时间:数据是随机整数,时间单位是秒数据规模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1000万 0.75 1.22 1.77 3.575000万 3.78 6.29 9.48 26.541亿 7.65 13.06 18.79 61.31堆排序是最差的。
这是算法硬伤,没办法的。
因为每次取⼀个最⼤值和堆底部的数据(记为X)交换,重新筛选堆,把堆顶的X调整到位,有很⼤可能是依旧调整到堆的底部(堆的底部X显然是⽐较⼩的数,才会在底部),然后再次和堆顶最⼤值交换,再调整下来。
从上⾯看出,堆排序做了许多⽆⽤功。
⾄于快速排序为啥⽐归并排序快,我说不清楚。
2#算法复杂度⼀样只是说明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算法时间代价增长的趋势相同,并不是执⾏的时间就⼀样,这⾥⾯有很多常量参数的差别,即使是同样的算法,不同的⼈写的代码,不同的应⽤场景下执⾏时间也可能差别很⼤。
快排的最坏时间虽然复杂度⾼,但是在统计意义上,这种数据出现的概率极⼩,⽽堆排序过程⾥的交换跟快排过程⾥的交换虽然都是常量时间,但是常量时间差很多。
3#请问你的快快速排序是怎么写的,我写的快速排序,当测试数组⼤于5000的时候就栈溢出了。
其他的⼏个排序都对着,不过他们呢没有⽤栈。
这是快速排序的代码,win7 32位,vs2010.1int FindPos(double *p,int low,int high)2 {3double val = p[low];4while (low<high)5 {6while(low<high&&p[high]>=val)7 high--;8 p[low]=p[high];9while(low<high&&p[low]<val)10 low++;11 p[high]=p[low];12 }13 p[low]=val;14return low;15 }16void QuickSort(double *a,int low,int high)17 {18if (!a||high<low)19return;2021if (low<high)22 {23int pos=FindPos(a,low,high);24 QuickSort(a,low,pos-1);25 QuickSort(a,pos+1,high);26 }27 }……7#谁说的快排好啊?我⼀般都⽤堆的,我认为堆好。
几种常见算法的介绍及复杂度分析
几种常见算法的介绍及复杂度分析一、排序算法1.冒泡排序:通过反复交换相邻元素实现排序,每次遍历将最大元素放到最后。
时间复杂度为O(n^2)。
2.插入排序:将未排序元素插入已排序序列的适当位置,时间复杂度为O(n^2)。
3.选择排序:每次选择最小的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末尾,时间复杂度为O(n^2)。
4. 快速排序:通过递归将数组分段,并以一个基准元素为准将小于它的元素放在左边,大于它的元素放在右边,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5. 归并排序:将数组递归拆分为多个子数组,对子数组进行排序并合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二、查找算法1.顺序查找:从头到尾依次比较目标元素与数组中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
2. 二分查找:依据已排序的数组特性,将目标元素与中间位置的元素比较,并根据大小取舍一半的数组进行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logn)。
3.哈希查找:通过哈希函数将目标元素映射到数组的索引位置,时间复杂度为O(1),但可能需要额外的空间。
三、图算法1.广度优先(BFS):从起始节点开始,依次访问其邻居节点,再访问邻居的邻居,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遍历所有节点。
时间复杂度为O(V+E),V为顶点数量,E为边的数量。
2.深度优先(DFS):从起始节点开始一直遍历到没有未访问的邻居,再回溯到上一个节点继续遍历,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遍历所有节点。
时间复杂度为O(V+E),V为顶点数量,E为边的数量。
3. 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通过计算起始节点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找到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
时间复杂度为O(V^2),V为顶点数量。
4. 最小生成树算法(如Prim算法):通过贪心策略找到连通图的最小权重生成树,时间复杂度为O(V^2),V为顶点数量。
四、动态规划算法1.背包问题:将问题拆解为若干子问题,并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推导出原问题的最优解。
时间复杂度为O(nW),n为物品数量,W为背包容量。
常见排序算法及其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常见排序算法及其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排序算法经过长时间演变,⼤体可以分为两类:内排序和外排序。
在排序过程中,全部记录存放在内存,则成为内排序;如果排序过程中需要使⽤外存,则称为外排序,本⽂讲的都属于内排序。
内排序有可以分为以下⼏类:(1)插⼊排序:直接插⼊排序、⼆分法插⼊排序、希尔排序(2)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3)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4)归并排序(5)基数排序排序⽅法时间复杂度(平均)时间复杂度(最坏)时间复杂度(最好)空间复杂度稳定性复杂性直接插⼊排序O(n2)O(n2)O(n)O(1)稳定简单希尔排序O(nlog2n)O(n2)O(n1.3)O(1)不稳定较复杂直接选择排序O(n2)O(n2)O(n2)O(1)不稳定简单堆排序O(nlog2n)O(nlog2n)O(nlog2n)O(1)不稳定较复杂冒泡排序O(n2)O(n2)O(n)O(1)稳定简单快速排序O(nlog2n)O(n2)O(nlog2n)O(nlog2n)不稳定较复杂归并排序O(nlog2n)O(nlog2n)O(nlog2n)O(n)稳定较复杂基数排序O(d(n+r))O(d(n+r))O(d(n+r))O(n+r)稳定较复杂⼀、插⼊排序•思想:每步将⼀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其顺序码⼤⼩插⼊到前⾯已经排序的字序列的合适位置,直到全部插⼊排序完为⽌。
•关键问题:在前⾯已经排好序的序列中找到合适的插⼊位置。
•⽅法:直接插⼊排序插⼊排序的最好情况是数组已经有序,此时只需要进⾏n-1次⽐较,时间复杂度为O(n)最坏情况是数组逆序排序,此时需要进⾏n(n-1)/2次⽐较以及n-1次赋值操作(插⼊)平均来说插⼊排序算法的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上,直接插⼊法是就地排序,空间复杂度为(O(1))⼆分插⼊排序最坏情况:每次都在有序序列的起始位置插⼊,则整个有序序列的元素需要后移,时间复杂度为O(n2)最好情况:待排序数组本⾝就是正序的,每个元素所在位置即为它的插⼊位置,此时时间复杂度仅为⽐较时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2n)平均情况:O(n2)空间复杂度上,⼆分插⼊也是就地排序,空间复杂度为(O(1))。
数组排序算法与时间复杂度分析
数组排序算法与时间复杂度分析在计算机科学中,数组排序是一项基本的操作。
排序算法的目的是将一个无序的数组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排列,使得数组中的元素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
在实际应用中,排序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搜索和数据库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组排序算法,并分析它们的时间复杂度。
一、冒泡排序(Bubble Sort)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数组,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它们。
通过多次遍历,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数组的长度。
这是因为冒泡排序需要遍历n次数组,并且每次遍历需要比较n-1次相邻元素。
二、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从未排序的部分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将其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n^2),因为它需要遍历n次数组,并且每次遍历需要比较n-1次未排序元素。
三、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选择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因为它需要遍历n次数组,并且每次遍历需要比较最多n-1次已排序元素。
四、快速排序(Quick Sort)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采用分治法的思想。
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元素,然后将数组分成两部分,使得左边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元素,右边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
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最坏情况下为O(n^2)。
这是因为在最坏情况下,每次选择的基准元素都是数组中的最大或最小元素,导致分割不均匀。
五、归并排序(Merge Sort)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采用分治法的思想。
将数组分成两部分,分别对左右两部分进行归并排序,然后将排序好的两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
数据结构题及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作业题作业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两大类。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2. 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b )A.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B.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线性长度成正比3.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的量级为( d )。
For(i=1;i<=n;i++)For(j=1;j<=I;j++)For(k=1;k<=j;k++)X=x+1;A.O(1) B.O(n)C.O(n²) D.O(n³)4.在一个带头结点的双向循环链表中,若要在p所指向的结点之前插入一个新结点,则需要相继修改(c)个指针域的值。
A.2 B.3C.4 D.65、一个顺序存储线性表的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90,每个元素的长度是2,则第6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 b )。
A.98 B.100C.102 D.1066、判定一个栈s(最多元素为m0)为空的条件是(b)。
A.s-〉top! =0 B.s-〉top= =0C.s-〉top! =m0 D.s-〉top= =m07、循环队列用数组A[m](下标从0到m-1)存放其元素值,已知其头尾指针分别是front和rear,则当前队列中的元素个数是( a )。
A.(rear-front+m)%m B.rear-front+1C.rear-front-1 D. rear-front8、设有两个串S1与S2,求串S2在S1中首次出现位置的运算称作(c)。
A.连接 B.求子串C.模式匹配 D.判子串9、设串S1='ABCDEFG',S2='PQRST',函数con(x,y)返回x和y串的连接串,subs(s,i,j)返回串S的的从序号i的字符开始的j个字符组成的子串,len(s)返回串S的长度,则con(subs(S1,2,len(S2)),subs(S1,len(S2),2))的结果是( d )。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数据结构排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并通过实际编程和实验分析,比较它们在不同规模数据下的性能表现,从而为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提供依据。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 Python 3x,开发环境为 PyCharm。
实验中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三、实验原理1、冒泡排序(Bubble Sort)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数据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则进行交换,并一直重复这样的走访操作,直到没有要交换的数据元素为止。
2、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3、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4、快速排序(Quick Sort)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5、归并排序(Merge Sort)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稳定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
四、实验步骤1、算法实现使用 Python 语言分别实现上述五种排序算法。
为每个算法编写独立的函数,函数输入为待排序的列表,输出为排序后的列表。
2、生成测试数据生成不同规模(例如 100、500、1000、5000、10000 个元素)的随机整数列表作为测试数据。
实验三 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 matlab
实验项目——快速排序法11信本一、上机目的及内容1.上机内容用快速排序法对任意一组无序数据排序。
2.上机目的掌握并应用算法的数学分析,后验分析方法及matlab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1. 对所设计的算法采用大O符号进行时间复杂性分析;2.上机实现算法,并用计数法和计时法分别测算算法的运行时间;三、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或使用软件)1台PC及matlab .2008四、实验方法、步骤(或:程序代码或操作过程)以第一个记录作为轴值,对待排序序列进行划分的过程为:(1)初始化:取第一个记录作为基准,设置两个参数i,j分别用来指示将要与基准记录进行比较的左侧记录位置和右侧记录位置,也就是本次划分的区间;(2)右侧扫描过程:将基准记录与j指向的记录进行比较,如果j 指向记录的关键码大,则j前移一个记录位置。
重复右侧扫描过程,直到右侧的记录小(即反序),若i<j,则将基准记录与j指向的记录进行交换;(3)左侧扫描过程:将基准记录与i指向的记录进行比较,如果i 指向记录的关键码小,则i后移一个记录位置。
重复左侧扫描过程,直到左侧的记录大(即反序),若i<j,则将基准记录与i指向的记录交换;(4)重复(2)(3)步,直到i 与j 指向同一位置,即基准记录最终的位置。
在最好情况下,每次划分对一个记录定位后,该记录的左侧子序列与右侧子序列的长度相同。
在具有n 个记录的序列中,一次划分需要对整个待划分序列扫描一遍,则所需时间为O(n)。
设T(n)是对n 个记录的序列进行排序的时间,每次划分后,正好把待划分区间划分为长度相等的两个子序列,则有:T(n)≤2 T(n/2)+n≤2(2T(n/4)+n/2)+n =4T(n/4)+2n≤4(2T(n/8)+n/4)+2n =8T(n/8)+3n… … …≤nT(1)+nlog2n =O(nlog2n)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
在最坏情况下,待排序记录序列正序或逆序,每次划分只得到一个比上一次划分少一个记录的子序列(另一个子序列为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ut<<input[i]<<" "; cout<<endl; system("pause"); /// finish=clock(); totaltime=(double)(finish-start)/CLOCKS_PER_SEC; //统计时间截止 cout<<"\n 此程序的运行时间为"<<totaltime<<"秒!"<<endl; return 0; } 操作结果截屏
cin>>a[i]; } clock_t start,finish; //typedef long clock_t; double totaltime; start=clock(); ////开始统计时间 Qsort(a,0,n-1);/*这里原文第三个参数要减 1 否则内存泄露*/ for(i=0;i<n;i++) { cout<<a[i]<<" "; } system("pause"); /// finish=clock();
mergeSort(a,0,n-1);
for(i=0; i<n; ++i){
cout<<a[i]<<" ";
if((i+1)%10==0) cout<<endl;
}
cout<<endl; cout<<count<<endl; return 0; }
统计当数组长度分别为 700,800,900,1000 时执行步数:结果分别见下 图:
n1 = q-p+1; n2 = r-q;
left = (int *)malloc(sizeof(int)*(n1)); right = (int *)malloc(sizeof(int)*(n2)); for(i=0; i<n1; i++){ //对左数组赋值
left[i] = data[p+i]; ++count; } for(j=0; j<n2; j++) { //对右数组赋值 right[j] = data[q+1+j]; ++count;
int first=low; int last=high; int key=a[first];/*用字表的第一个记录作为枢轴*/ while(first<last) { while(first<last&&a[last]>=key)
--last; ++count; a[first]=a[last];/*将比第一个小的移到低端*/ ++count; while(first<last&&a[first]<=key) ++first; ++count; a[last]=a[first];/*将比第一个大的移到高端*/ ++count; } a[first]=key;/*枢轴记录到位*/ Qsort(a,low,first-1); Qsort(a,first+1,high); } int main() { int const n(500);//生成 500 个随机数,并把其赋值给数组 a int a[n]; srand((int)time(NULL)); for(int i = 0; i < n;i++ ) a[i]=rand(); Qsort(a,0,n-1); for(i=0;i<n;i++) { cout<<a[i]<<" "; if((i+1)%10==0) cout<<endl; } cout<<"执行步数为"<<count<<endl; return(0); } 统计结果(截图)
int q;
if(p < r) //只有一个或无记录时不须排序
{
q = (int)((p+r)/2);
//将 data 数组分成两半
mergeSort(data, p, q); //递归拆分左数组
mergeSort(data, q+1, r); //递归拆分右数组
merge(data, p, q, r); //合并数组
}
for(; i<n1; i++) //如果左数组有元素剩余,则将剩余元素合并到 data 数组
data[k++] = left[i];
for(; j<n2; j++) //如果右数组有元素剩余,则将剩余元素合并到 data 数组
data[k++] = right[j];
}
void mergeSort(int *data, int p, int r) {
}
i = j = 0;
k = p;
while(i<n1 && j<n2) //将数组元素值两两比较,并合并到 data 数组
{
if(left[i] <= right[j]){
data[k++] = left[i++];
++count;
}
else {
data[k++] = right[j++];
++count;
n =700 时
n=800 时
n=900 时
n=1000 时
快速排序:(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time.h> #include<stdlib.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count=0;//定义一个全局变量 count 作为计数器 void Qsort(int a[],int low,int high) { if(low>=high) { return; }
totaltime=(double)(finish-start)/CLOCKS_PER_SEC; //统计时间截止 cout<<"\n 此程序的运行时间为"<<totaltime<<"秒!"<<endl; return(0); } 操作结果截屏:
答:对 1 题中程序稍作修改:调用随机函数产生随机数,并对其进行 排序,并利用执行步数代替运行时间(大于 700): 归并排序:(代码)
n=700 时 n=800 时 n=900 时
n=1000 时
结论:对所得结果绘图有
由图可知,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几乎就是 O(nlogn),而归 并排序时间复杂度大于 Nlog(N)。由于数字是随机生成的,所以基 本可代表一般性。
merge(data, p, q, r); //合并数组
}
}
int main()
{
int const n(500);//生成 500 个随机数,并把其赋值给数组 a
int a[n];
srand((int)time(NULL));
for(int i = 0; i < n;i++ )
a[i]=rand();
right[j] = data[q+1+j];
i = j = 0;
k = p;
while(i<n1 && j<n2) //将数组元素值两两比较,并合并到 data 数组
{
if(left[i] <= right[j])
data[k++] = left[i++];
else
data[k++] = right[j++];
}
}
int main()
{
int n;
int* input = NULL; //输入数据 cout<<"请输入数组的长度: "; cin>>n; input = (int *)malloc(sizeof(int)*(n)); cout<<"请对数组赋值: "; for(int i=0; i<n; ++i) {
(2)快速排序算法: #include<iostream> #include<time.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Qsort(int a[],int low,int high)
{ if(low>=high) { return; } int first=low; int last=high; int key=a[first];/*用字表的第一个记录作为枢轴*/ while(first<last) { while(first<last&&a[last]>=key)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time.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count=0; void merge(int *data, int p, int q, int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