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利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应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应用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插图的有效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辅助教学:插图可以用来辅助教师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解释某个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场景背景、物体特征等,让学生更加有感触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二、拓宽视野:插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和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学习诗歌鉴赏时,插图可以展示诗人的形象、生活环境、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在学习古代文化时,插图可以展示古代建筑、服饰、习俗等,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三、激发兴趣: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精美的插图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更加愿意阅读教材内容,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插图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受,主动发问,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情感交流:插图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展示人物的表情、动作和环境的描绘,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忧愁欢喜,进而学会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增强同理心和情商。
五、提升审美能力:精美的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欣赏插图,感受画面的美感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插图辅助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情感交流和提升审美能力等方式,充分发挥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的利用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的利用策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利用课文插图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插图作用分析插图是语文课本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资源,它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具体来说,插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传递信息。
插图可以通过图像、颜色、形状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课程内容。
2.引导思考。
通过图片的呈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添加情感。
插图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为学生创造情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更好地体会故事主题。
二、插图教学策略针对插图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选择多角度的视角。
选择多角度的视角来呈现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事物的不同侧面和细节,提高学习效果。
2.激活学生想象力。
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象、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探索故事背后的含义。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从插图中看出问题,通过多角度思考和探索,可以展开学生的思维世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4.营造情境,创造氛围。
制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融入故事情境中,更深刻地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以小学二年级的《小鹿的故事》为例,具体说明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1.多角度观察。
将小鹿有关的图片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了解小鹿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
2.自由猜测。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里的小鹿叫声、表情等自由猜测小鹿的情绪,进一步展开探讨小鹿的内心世界。
4.创造情境。
通过图中的内容展示小鹿的内心情感和经历,创造起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更好地领会故事中的含义。
结语说白了,教学中如何利用插图教学资源,只要遵循上述策略,合理利用,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尹轻敏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01期小学语文课文中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叙述是课文的中心部分,课文中的插图是为课文中心服务的。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每一篇课文里基本都配有插图。
字少图多,插图新颖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
插图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插图讲授课文知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利用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插图都依赖于教材的文字内容,或服务于教材的文字内容,或从教材内容延伸开,能起到认证内容的作用,即对课文内容作呈现、展示、解释或延伸。
插图在教科书中起着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突出课文重点或疏通文意、化难为易的作用,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能较好地抓住文章的主旨。
所以,教师要紧紧扣住图文关系,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
利用插图,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利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导入课文是教科书插图最明显的功能。
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和显眼夺目的格式能够给学生以枯燥平板的文字所不及的视觉刺激。
学生会从喜欢看插图,继而喜欢看课文并引起图文之间的思维互动,由此喜欢教科书。
受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的影响,小学生喜欢形象性的东西,对画面特别感兴趣,一些插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课文时很想从图中知道课文的内容,把图作为依托,帮助阅读课文。
课文插图很多是根据文中的某一情节所配的。
教学中,不妨把插图作为铺路石,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教师巧妙地利用设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关注点由图引向课文。
例如学习《三亚落日》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看插图,并指出美在哪里。
然后,利用过渡语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课文内容:图片是实景的再现,可利用相机拍摄、或用画笔画出来。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指通过画面、图片、图表等形式,来辅助教材内容的阐述和理解的一种辅助手段。
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教材,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下面从几个方面浅析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一、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普遍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兴趣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无法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阅读等问题。
所以,在教材设计中,加入插图以丰富视觉效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在学习语文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例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通过优美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对于写作主题的直观理解,然后慢慢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最终达到感性理解到思维转化的效果,让学生舒服愉悦的接受课程。
二、深化理解力,加强记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插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小学生的视觉记忆较为强烈,插图这种直观形式会更加印象深刻。
比如,如果教材中要求学生理解一段话的含义,如果加上一张相应的插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住这段话,使其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印象更深刻。
三、加强语文素养,提高文学鉴赏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也会涉及一些名著名篇的插图,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插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官体验,同时也促进学生对于文学鉴赏的深度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促进交流,开展文化教育语文是一门交流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开展交流和文化教育。
每种插图都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进行插图欣赏时,不仅能欣赏到艺术上的美感,也能够学习到其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进而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更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益的全方位教育手段。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应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应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目前国内小学语文教育中常用的教材之一,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在这套教材中,插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有效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就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应用展开讨论。
一、在课文导入中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在课文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展示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所呈现的场景和人物,然后带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幅插图在讲述什么故事?你们能猜猜主人公会在故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在思考中主动地去了解课文内容。
二、在课文理解中辅助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插图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课文中的情节和场景比较复杂,或者某些生僻词语和成语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展示插图,通过插图的形象展现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习《木偶奇遇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展示插图中的木偶和其他角色,让学生通过插图来理解木偶在故事中的遭遇和成长过程,可以更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在课文情感体验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插图不仅可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通过插图中所呈现的情感和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学习《小兔子乖乖》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展示插图中小兔子和妈妈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插图来感受小兔子的忐忑和妈妈的关切,从而引发学生内心深处对母爱的感悟和对小兔子的情感共鸣。
四、在课文扩展中启发学生想象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插图还可以用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有些插图中的场景和情节并不完全呈现在课文中,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比如:“这幅插图中的故事发生在哪里?你觉得主人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观察插图的还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对课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插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插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插图是具有巨大潜在教育价值的隐性课程资源。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插图占据量较大,几乎每一篇课文、语文园地都配有跟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这些插图具有直观形象、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等独特性,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
低年级儿童思维的发展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利用插图直观形象性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使用插图讲授课文,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插图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插图教学的必要性(一)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具体运算阶段,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1]由此可知,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然而插图与文本的联系是紧密的,插图的直观性、形象性是文本所不及的。
因此利用插图资源来教学是必要的。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插图的特征1.视觉性:插图属于视觉语言,是对文字的补充与拓展,是对文字直观、形象、具体的描述。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童趣,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
“配置插图可使课本具有跃出的生命,不仅成为教师当教,学生当学之书,且复成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书。
”[2]2.直观性:“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直观形象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大脑思维潜能,加速记忆有着纯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直观形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3]低段小学语文课本的插图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人物画、自然景色画、动物画、故事画等类型。
插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让学生储备的大量表象材料,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
3.功能性:插图是在文本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它与文本内容息息相关,具有文字不可替代和超越之处。
课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课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
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文并茂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习效果相对就好。
究其原因,是因为插图比文字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较快领悟出相关文字的内涵。
这也说明,充分地利用插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辅助语文教学大有益处。
而学生观察、利用插图,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射出学生对课文的相对喜欢,给学生多一个理解课文的机会,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在菜花丛中捉蝴蝶的欢乐情景。
这节课上,我没有逐字逐句地学习诗意,而是在屏幕上出示了课文的插图问学生:同学们,这幅图美不美?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插图。
在学生的感官得到满足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然后,我再一句一句地理解诗意。
这样,便亲切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作者描写的春天农村景色中,并体会了作者生动的语言。
二、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少儿认识世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课本中的插图恰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助手”,如一年级《语文》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的图画得很有趣味。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有目的地让学生认真读图,告诉学生看图的顺序,并且要求观察细致,能指出“戴围巾”的大燕子是“妈妈”,这样有利于孩子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两幅插图,可让学生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结合内容认真读画。
当然,对于其它课文,也可因图而异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
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插图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出现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它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成为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提升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所以,我们应充分挖掘插图在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简要谈一谈插图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及效果。
一、课前插图引领,提高学生能力1、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新课文前都要先翻看一下书中的插图,特别是低段的小学生,由于他们在感知、认知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色彩鲜明的图画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如果把这些精美的插图在课前利用好,则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
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不要读内容,而是让他们联系课题再翻看本课的插图,想象本课要写的内容,这时学生展开想象,他们猜想到:课文一定讲的是和雷雨有关的内容,而且通过插图知道,文中应该既有对下雨时的描写,又有对下雨后的描写,并让学生想象自己所经历的雷雨时的情景,这样做,仅加深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还给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看图写话能力除此之外,书中的插图还是作为练习“看图写话”的好契机。
如在《找春天》一课中,学生也结合课题,联系课文中的三幅插图,自己创编了许多精彩的内容。
如:学生写到:几个小朋友到田野里去寻找春天,一个小女孩发现了一朵小花,她惊奇地望着它,好像在说:你终于开放了,好好享受阳光吧!虽然孩子创编的故事、片段没有作者写的那样精彩,但我看到了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且,学生从中也获得了写作的愉快及成功体验。
3、增强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学生通过翻看插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写话能力,同时还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作者是否和自己写的内容一样,而且,我还教会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比如在《雷雨》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内容真的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就是描写“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不同景象。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妙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妙用翻开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那一篇篇散发着墨香,兼具语言美和思想美的文章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通过一个个文字,感受着语言的精美,体会着人物的情感;另外吸引学生眼球的还有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从课本封面到单元导语,再到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形象生动,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内容丰富,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应有尽有;有课文内容的真实反映,也有由此产生的联想,这些插图散落于课文的各个位置,与文字相得益彰,这正是“画中有文,文中有画”。
打开课本,学生仿佛走进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中,享受着绘画艺术带来的视觉冲击,心中更是充满了对文字的渴求和想象:这么美的图画,课文一定很精彩吧?课文中的插图起什么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插图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呢?下面就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叙事性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1.渲染氛围,激发兴趣。
《跳水》一课有一幅插图,描写的是孩子在横木上行走的情形:一只猴子坐在桅杆的顶端,龇牙咧嘴,一个孩子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看到这样一幅图画,顿时一种紧张、令人窒息的氛围扑面而来,使我们不禁为孩子的命运担忧起来,画面对应的内容正是故事的高潮,我们内心不禁会问:孩子怎么会爬上这么高的桅杆?孩子最后脱险了吗?用了什么办法?这些问题促使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去阅读文本,读书兴趣一下子得到激发,另外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再看《普罗米修斯》一文中普罗米修斯因被宙斯押到高加索山上的悬崖上。
四肢被铁链锁住,孩子们不禁会想为什么呢?对文章阅读的兴趣不言而喻了。
2.理解内容,走进文本。
《梅花魂》里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外祖父将墨梅图展开,并向“我”讲述梅花的精神,这一场景正对应了课文的第12段、13段,赞美了梅花和她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这一部分也正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课文配以插图,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插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插图摘要:现在小学语文课文通常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每篇文章都会配以一到两幅插图,这些插图通常以卡通式风格为主,深受小学生欢迎。
可以说,插图在孩子们理解课文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许多教师似乎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过于注重对文章的讲解,而忽略了插图的潜力。
这导致许多学生将课本中的插图视为笑料,严重妨碍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策略引言: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文本内容往往是文字的主导,而图像元素却被较少的关注。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可以带来显著的教育益处。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利用教材插图的优势首先,插图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儿童通常对色彩丰富、生动形象的插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插图往往能引发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好奇心。
当学生对阅读感到有趣时,他们更愿意主动地阅读和思考,这有助于养成积极的阅读习惯。
此外,插图也有助于视觉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求。
其次,插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插图,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抓住作者的隐喻、象征和比喻等文学元素。
插图不仅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更加具体和直观,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品位和文学欣赏水平,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
另外,插图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观察插图时会不自觉地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
他们可能会探讨插图中的情节细节、人物性格和背景故事等,从而扩展了他们的思维领域。
同时,学生也可以被鼓励自己创作插图,从而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利用课文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利用课文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近年来,基础教育的教材设计愈益完善,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
这些插图画面形象直观、充满趣味、富有启迪性,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利用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基于文本,巧用插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教改,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效。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利用原则(一)辅助性原则插图的地位决定插图的利用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插图与文本的关系是从属关系、附着关系,没有文本插图就无法单独存在。
插图是作为语文教材文本的补充资源而存在,在课堂中对解读文本起到重要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决定如何使用插图,使用中不能过度、过量。
一定要注意主辅分明,不要造成喧宾夺主、避免学生注意点的偏移,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灵活性原则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数量很多,年级越低插图越多。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其中包含的图画资料琳琅满目、异常丰富。
在不同类型的教材课文中其图片所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插图主要起美化装饰的效果,不是每一幅插图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如教师对每一幅插图不分是否需要,都一一讲解,不仅会占用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会适得其反,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使用教材插图,一定要遵循灵活取舍、适度使用的原则。
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兴趣取向进行详细的引导、点评、解读。
(三)合理性原则在教材中大部分插图是文本内容的解释说明,也有部分插图是对教材文字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还有一部分插图是彰显文本重难点的。
合理选择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合理选图是有效运用的基本前提。
首先,教师选图必须密切联系文本,应该了解课文插图所要解读的内容,不能出现图文分离的现象。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插图是一种图像符号,能够直观地传达信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就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浅探。
语文教材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较强,插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教材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材中可以插入生活场景、卡通形象等图像,使学生产生共鸣,感兴趣的学生会更主动地去学习。
示例:课本中的一个插图描绘了小孩子在公园里玩耍的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插图感受到快乐和活力,进而增加对课文的兴趣。
语文教材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插图往往能够直观地表达语言的含义,通过图像的展示,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具体意义的把握。
如果教学内容是讲述一个小故事,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插图能够提供更具体的信息细节,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语文教材插图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
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发散思维。
通过观察一个插图,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关于情节发展、人物行为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回答这些问题。
这种参与与思考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教学辅助作用------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故事”为例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教学辅助作用------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故事”为例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基础学科之一,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还能够为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语文教材中有颜色丰富、形象生动的的插图,这些插图相对于文字来说更加直观形象,也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意识到教材插图的辅助教学作用,上课时忽略了插图的作用,这就导致了教材中编排的插图成为摆设。
笔者在从教中关注了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插图完成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教学辅助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教材编写者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精心绘制,形象直观。
语文教材中编排的插图,符合小学生的审美特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
语文教材插图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更丰富,使小学生学习语文时更加简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教学的辅助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心智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较重。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与文字相结合,避免了学生单纯阅读课文而产生的枯燥性,能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插图多,色彩鲜艳,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从而使小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
2.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小学语文课文中有部分知识难以被学生理解,小学生现有认知经验无法深入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通过语文教材插图能够直观展示出课文内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分析插图中人物关系等,可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层次记忆[1]。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利用
题目: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利用引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这些插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因此,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插图。
一、提高对插图的重视程度1.教师意识: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意识到插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利用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和交流的时间。
2.学生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插图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合理利用插图资源1.插图的数量和质量:教师在选择插图时,应当注重插图的数量和质量。
数量适中、质量较高的插图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插图的利用时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插图资源。
例如,在导入环节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环节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等。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观察、分析和讨论插图,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三、注重插图的教学价值1.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利用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插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插图可以传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利用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巧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
巧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文字的补充,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
巧妙利用这些插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和实例,供教师参考。
1. 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方法:在教学新课时,可以先展示相关的插图,鼓励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你看到了什么?插图中的人物表情传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个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实例:在学习《春望》这一课时,可以展示与春天相关的插图,如花开、鸟鸣等。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联想到春天的美好,从而引出诗歌的主题。
2. 激发想象力实践方法: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根据图画进行自由联想,描述他们看到的场景,或是创作相关的故事。
实例:用插图展示一个小动物在森林中探险的画面,鼓励学生编写一个关于小动物冒险的短故事。
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还提高了写作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实践方法:在学生学习课文后,通过插图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讨论插图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实例: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结合插图展示女孩的遭遇,让学生通过图画理解故事的悲伤情感,从而开展深入讨论。
4. 丰富语言表达实践方法:通过观察插图,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进行描述,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使语言更生动。
实例:展示一幅热闹的市集插图,让学生描述画面中发生的事情和人物的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热闹”、“悠扬”、“五光十色”等词汇丰富他们的表达。
5. 结合音乐与节奏实践方法:将插图与音乐、节奏结合起来,通过声音的变化来增强插图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可以播放与插图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讨论。
实例:展示一个描绘秋天丰收场景的插图,同时播放舒缓的秋天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宁静与丰饶,进而讨论与之相关的诗词和文学作品。
总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插图是教学的一把得力工具。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不容轻忽之五兆芳芳创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良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不雅、富有儿童气息,易于小学生不雅察理解,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不雅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按照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生动、形象、具体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为教学办事的目的.第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以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现代教育家提倡“乐学原则”.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也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干学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就是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亲切的空气中进入学习状态.如教学《亲人》一课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的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猎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根本.第二、利用好插图,可以帮忙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忙学生理解.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指导学生不雅察插图,答复下列问题:倚靠在树杆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合?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的讲授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寄义.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既训练了学生团体的不雅察能力,又帮忙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准确生动地不雅察描绘人物的能力,更准确地掌控了老战士这一人物典型的形象.第三、利用好插图,能帮忙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如教学完《长城》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看图落后行总结: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现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粗陋的东西,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由此,让学生感触感染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现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四、充分利用好插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忙学生进行记忆.新教材中的良多课文需要记忆背诵,这无疑会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插图转化为文字,学生就容易记忆了.如《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课文要求学生背诵描写狮子形态的第二自然段,由于狮子的形态一共有五种,学生很容易混合.文中配了三幅插图,把狮子的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凭借这一优势,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大略记清狮子形态的顺序,再多次引导学生不雅察插图,并让学生配以相应的动作,接着抛开文字内容,让学生看插图进行记忆背诵,结果平时难以背出来的学生也就很快背出来了.第五,借助插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不雅察.小学习作教学是启蒙打根本阶段.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不雅察,培养学生不雅察能力应放在首要地位.因为小学生只有不雅察得好,才有可能把作文写好.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良多,要充分阐扬其作用,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在不雅察中学会不雅察的办法,增强不雅察的能力,从而为习作打下根本.如教学《小站》一文时,可先让学生不雅察课文的插图,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将学生引入课文,了解作者的不雅察和写作顺序,让他们从中学习不雅察办法;当完成这课教学后,再让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学习《小站》一文的不雅察办法,亲自不雅察校园的一角或自家、邻居的小院;最后指导学生把不雅察到的东西及自己的感触感染写下来.这样,就能下降习作的难度,让绝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从而让他们从小增强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六、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收获创新的花朵.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并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的想象力很是强,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激起兴趣,他们就能展开丰厚的想象,不竭的创新.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选取一些激起学生兴趣、想象丰厚的事例,就能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学生的兴趣一旦提高,就会展开不凡的想象,他们的思维就会绚丽多彩,散收回创新的火花.如高鼎的《村居》,作者将自然景物和勾当的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一幅画面里,付与了早春仲春乡村景物新的意境,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让人读来心旷神怡,除了那明媚的春光令人沉醉外,一颗童心恍如也飞到了空中,让人浮想联翩,令人神往.教学时,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伴着美妙的古筝乐,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恍如身临其境.你听:地上的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快乐的唱歌.杨柳的绿枝条抚摩着堤岸,轻轻地摆来摆去,下学回来早的孩子,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鹞子……”特别是对孩子放鹞子内容的想象,更让我们感触感染到了学生创新的光华正垂垂绚烂.生1:哦---下学了,同学们欢快地跑着,跳着,大家一边跑一边整理着自己的鹞子,议论着怎样进行鹞子角逐……生2:一个扎着小辫的孩子高洼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老鹰鹞子,一边跳,一边叫“快!快!”“注意,小心挂在树枝上”……生3:快看哟!我的鹞子正在和云朵比凹凸嘞!在这个拓展的进程中,学生眼不雅画面,放飞想象,完成了一次想象再创造的进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归纳综合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爱想象是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的联想.1、提出假定,启发想象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引导不雅察图上能看到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没有出现的东西.或把图上的内容作一假定,变换,让学生想象新的条件下的新情况,不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小松鼠找花生》一文中,花生特殊的结果方法让小松鼠犯难了,而插图帮忙小松鼠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教学中,一位教师作了假定,把小松鼠假定为小蚯蚓,让学生说说小松鼠来到地下会看到什么,它会怎样想呢?爱想象的低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假定很感兴趣的.有的小朋友说:“小松鼠到地下,它艰巨的向前爬呀爬呀!一会儿看到了一串串花生,它终于明白了,原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而不是挂在枝头.”有的说:“呀!地下太暗了,小松鼠爬呀爬,头上不知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一抬头,发明原来就是苦苦寻找的花生.它连忙摘了一大串,然后钻出了地面.”……这样的想象训练满足了学生的爱想象的心理,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插图直不雅、形象,易于小学生接受.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充分阐扬其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一幅插图,描绘了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情景.在教学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仔细不雅察图画,首先着眼于整个画面,对各类事物都进行认真、仔细的不雅察,让学生对当时的情况有个大略的了解.在不雅察整个图画的根本上,重点不雅察邱少云的动作和面部脸色,最后引导学生把整个画面的事物联系起来,想象邱少云的内心勾当,让学生创设课文中所没有或比原文更生动、更形象的情景来.学生通过不雅察图画,阅读课文,想象情境,在头脑里显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从而进一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世界和他不怕牺牲、严守规律的精神.第七,充分利用好插图,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触感染教材中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取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安康的审美不雅念和审美能力.1、让学生在展现情境中感知美.课文插图以形象、直不雅的画面展示了课文内容,同时因为色彩鲜艳,生动传神,又使它具有一定的美育功效,恰当地指导学生看图,既培养了学生的不雅察能力、表达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爱漂亮之情.人教版第十册《阿里山的云雾》一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不堪收的图画,教师可在学生学课文进程中,适时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不雅察,体会文章中的“笼罩”、“遮蔽”、“笼着”、“汇成”、“漂浮”、“插”等词语,想象千变万化的秀美画面,体会作者对阿里山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给人的美妙意境.凭借插图,把学生带入风光优美的避暑胜地-------阿里山,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2、让学生在读读画画中表示美.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一首诗歌,往往就是一幅深刻意蕴的画.以图配文,可帮忙学生把美的感触感染上升到美的认识.《暮江吟》这首古诗词句优美,浅显易懂.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读诗、绘图、涂色理解诗的意思,感触感染诗的美景.①读诗.学生借助注释、字典读诗,边读边画,教师巡查指导,抓重点词“铺”、“可怜”组织讨论,为学生释疑、解难.②画画.指导学生认真不雅察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画出夕阳、江面、露珠、新月.初步感知诗中所描写的景物.③涂色.绘好草图后,让学生按照诗句意思,用橙白色或金黄色涂色,绘出夕阳的余辉斜照江面的景色,来暗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意思.江面的一半用碧绿色来涂,暗示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江面的另一半用白色涂,暗示夕阳的余照映照在江面的颜色.三、四句诗,可让学生大胆想象,将露珠、新月融为一幅图,再配上草绿,深蓝色的夜空……绿、墨、蓝等颜色的大胆使用,勾画出深秋时节夜晚的幽深意境.④吟诗.通过画画、涂涂后.一幅幅《暮江夜景》图跃然纸上,此时,再让学生看着图频频吟诗,诗画融合,学生就深深地领悟了全诗描绘的美丽景色.学生运用不合的彩笔、图案,借助插图,在纸上涂抹出不合的色彩,这复杂的形式把每个学生隐形的思维进程外现了,教学勾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成轻忽插图的作用,每一幅插图都从不合的角度,具体、形象、直不雅地提示着教材中某一方面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审美、不雅察等能力,有利于成长学生的创造力及特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插图的作用及运用课例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插图的作用及运用课例研究一、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插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 提供直观感受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处于物质认知阶段,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语言表述。
而对于绘画或图像,他们往往能够迅速接受和理解,因此,插图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小学一年级的《花儿与少年》课文为例,老师可以在课文中适当插入花朵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花朵”这个抽象概念,并知道花的外观特点,如颜色和形状。
2. 增加趣味性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保持集中。
插图的出现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以小学一年级的《妈妈鼓励我》课文为例,老师可以在课文的适当位置插入宝贝奖章的图片,感受到奖章的光亮和成就感,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二、插图的运用课例研究1. 课程概述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节课主题是“初识儿歌”,旨在通过播放一首寓教于乐的儿歌视频,让学生感受儿歌的优美和语言韵律,并了解儿歌的种类和特点。
同时,老师还会借助插图来加强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 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老师在课前准备了一副卡通儿歌相关图片,如《小跳蛙》、《小背篓》等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猜出这些图片代表的歌曲。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儿歌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性和普遍性。
(2)播放视频环节老师播放一首寓教于乐的儿歌视频——《我们是小天使》,并叫学生跟着节奏哼唱。
在播放过程中,老师应注意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插图加深理解老师在播放结束后,适时呈现《我们是小天使》的歌词及相关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歌词的含义和内容。
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资源并实现有效利用的途径探索
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资源并实现有效利用的途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资源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辅助工具。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插图资源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资源并实现有效利用已成为当前语文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插图资源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为语文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将探讨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资源并实现有效利用的途径,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提升。
【字数:208】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资源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插图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深入探索如何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并实现有效利用,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资源,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通过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正文2.1 挖掘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资源的方法1. 教材分析法: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找出教材中潜藏的插图资源。
可以从课文内容、情境描述、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挖掘,确定哪些插图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
2. 多方面搜集法: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资源,包括教材自带插图、网络资源、教育资源网站等。
还可以利用教育出版社的教学辅助材料来获取更多的插图资源。
3. 教师创意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创作和整合插图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留白的有效利用
51[2013.11]【才智】【热点透视】说也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内容来。
我想:谁没有金色的童年,谁的童年没有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正处在快乐的童年。
他们正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这本来就是童年啊,他们的童年不就在身边嘛!怎么都不会说呢?于是我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先抛砖引玉,谈我自己的童年趣事,想用我的经历启发他们。
于是我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代,把那些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甚至我自己的一些糗事也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到我爬树折柳条结果掉到小河沟里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可是那笑不是讽刺的讥笑,反倒是充满了羡慕。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孩子们把能记得的趣事一一搜刮出来,对于课文的理解也更到位了,而我也一下子回到了我的童年时光。
我不由感慨,生活真美好!同时我也深深感觉到:这节课的效果特别好。
另一次是教学《槐乡五月》,当时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备课时,都说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教学时间又刚好是槐花开放的五月。
大家纷纷说,这次课堂教学一定会很精彩。
我也做足了课前准备,想让学生喜爱这篇课文,喜爱我的课。
当时情境导入后,我便给学生介绍起槐花,槐树,并且出示了图片。
可是孩子们的表情让我疑惑,原来全班同学竟没有一个人见过槐树,槐花。
他们有的只是课前预习时看到的文字介绍,对于生活中的槐花,槐树,是丝毫没有感触。
我想:那么课文中所说的花白、花美、花香及槐花饭,他们仅靠文字又如何体会得到呢?本来是要引导学生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这些教学重点竟没有办法完成了。
原来想让孩子们联系生活谈谈他们见过的槐花,看来都无从谈起了。
于是这节课犹如纸上谈兵,寡淡无味。
这课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两次不同的课堂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首先把生活还给孩子,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学到知识。
学生对于生活是最亲近的,真正的生活对学生也最有吸引力。
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新课的教学,传授新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利用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
这些插图具有形象、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因此,我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一直很注重充分、有效地发挥课文中插图的作用,来积极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1运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
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
教师要紧紧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
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
如: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就要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能力。
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
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利用插图培养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2.1 利用插图,初步感知。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如:我在教学《蜗牛的奖杯》时,先指导学生看第一张图:现在的蜗牛长什么样?再出示第二张图: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长着一对翅膀呢!学生由于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一下子,就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利用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
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2.1 要把图画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
我记得人教版教材编写中心的一位专家说过,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内教学一般不要做主动性的讲解,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不理解课文意思,可以看图画。
可见,通过图画来解释有关内容是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比如,在教学《咏华山》时,从文字上看,“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学生很少有这样的体验,而两幅
图画紧扣文章内容,前者从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看,就能直接感受到“华山真高啊!”后者的两个人居高临下,又使人觉得确实是“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试想,读读优美的文字,看看多色的图画,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种享受吗?若置身于此情此景,说不定有人也会和寇准一样,吟诵几句好诗呢。
2.2.2 要把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面对一幅图画,如果调动了已有的经验,那么就容易入境生情,产生对事物新的认识。
再如教学《口语交际——春天来啦》时,不同的学生对春天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如能鼓励学生想想自己印象中的春天,再看看书上的图画,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角色去体味,必定能听到燕鸣,闻到花香,感到春风的抚摸,然后再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也许就能上出一节事半功倍的好课。
2.2.3 要把图画和语言文字训练结合起来。
图画作为辅助读书的工具,尽管能够传递比较多的信息,但它为学习语言文字服务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在学生初步掌握内容以后,用多媒体或挂图做背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或看图背诵、复述、分角色表演,或看图写几句话,效果一定不错。
2.2.4 要把图画和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来说,肯定有熟悉和陌生之分。
有些课文尽管提供了图画,但因学生心中没有相应的知识模块,也难以构建起新的知识来。
如《母亲的恩情》、《欢乐的泼水节》等对学生来说就比较遥远,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从图书、网络找寻资料,或请教他人。
这样的过程,不但有助于学生扩大阅历、丰富自我,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自学能力。
2.3 利用插图,总结课文。
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
如:教学《一株紫丁香》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的小女孩的体态和神态各是怎样的?她们为什麽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她们在门外深情地看着、等着,这说明了什么?由此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3巧用插图培养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只有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事物,才能使画面上的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也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
因此,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再认真反复地体会作者作画的意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活用插图培养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
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中年级的写作打好基础,就要活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
如:教学第四册《识字1》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表现春天的事物、场景,再在学习四组和春天有关的词语之后,就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的内容,在学生看、说的基础上,可以把它写成一段“春天来了”的小片段,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
教师根据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
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达到表述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