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闻法规概述
新闻法规概述
第三节 中国新闻法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在社团整顿中也没能获 得登记。 1997年,一些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条例出 台,比如《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 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
第三节 中国新闻法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1994年) 《电影管理条例》(1996年) 《出版管理条例》(1997年) 《印刷业管理条例》(1997年)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997年)
1、坏的倾向原则(bad tendency) 1915年,吉劳特诉纽约州案 受到指控的作品或者言论,只要从其本身的 倾向中发现其有导致暴力行为的倾向,即使 距离实际非法活动的发生还远,也足以成为 制裁的理由。
美国通过判例形成的司法原则
2、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第一节 新闻法规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新闻法,是指针对新闻事业的专门 的立法,如《新闻法》、《广播电视法》、 《报刊法》、《新闻记者法》等。
广义的新闻法,是关于新闻事业的一切法 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总称。
世界上的两大法系: 大陆法系:成文法 海洋法系(英美法系):判例法
美国通过判例形成的司法原则
1987年,新闻出版总署 成立。主要任务是起草 关于新闻、出版的法律、 法令和规章制度。 1988年,用了五个月的 时间就新闻立法的问题 向2000多名学者、专家 还有代表们进行调查, 分析他们的意见。
第三节 中国新闻法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风波过后,新闻法研究 室并到其他研究室名 下,不再独立存在。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制类型
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 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
理新闻案件。 特殊领域里的新闻传播法。 在宪法、刑法、民法以及其他法律中包含
导论 新闻传播法规概述
导论:新闻传播法规概述新闻传播法规是指针对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行为和规范性要求所制定的法规、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规定。
新闻传播法规的实施,能够规范新闻采编、发行传播、内容监管等方面的问题,保障新闻传播的合法性、公正性、秩序性和稳定性,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新闻传播法规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领域结合实践逐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下列法律法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对于新闻传播领域,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明确了公民应该享有的言论自由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法》新闻出版法是中国新闻传播领域最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规主要围绕新闻出版中的发行、审批、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同时,新闻出版法也对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条例》广播电视条例是对广播电视行业进行基本规范的法律法规。
该条例明确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监管等各方面的规范,保护了受众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针对互联网新闻的管理要求,对新闻信息的采用、发布、发布人、平台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上述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为中国的新闻传播行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规范。
具体实施中,应以本身行业特点为背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遵守法律规定,依法行事。
世界新闻传播法规概述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法规也不尽相同,在内容、执行力度和实行效果等方面表现各异。
美国美国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从中推导出了新闻传播方面的法规。
其中,《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任何限制言论、新闻、出版的法律;或者干预人民,以追究和保障其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等权利。
同时该修正案还规定州和地方政府遵循同样的原则。
新闻道德法规重点汇编
新闻道德与法规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法?法的基本特点(特征)是什么?“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它通过对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982年中国法学界)法的特征:(1)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共同意志的体现,即国家意志的体现;(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4)法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5)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2、新闻法制的概念、构成体系以及渊源新闻法制: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构成体系:渊源:法律渊源——从形式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指依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其制订机关、效力范围、修改程序都有不同。
补充: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核通过。
3、新闻违法行为分类及定义新闻违法行为的定义: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主观过错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新闻违法行为的分类:(1)新闻刑事违法行为;(2)新闻民事违法行为;(3)新闻行政违法行为。
4、新闻法制中法律关系及特点新闻法律关系的定义: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1)是根据新闻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2)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4)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PS:*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即新闻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新闻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eg:①新闻媒体: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
②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总编辑;主编;编辑;记者;通讯员。
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
作业
1、什么是新闻法制?我国新闻法制的 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道德和职业道德? 3、新闻法制与职业道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二、法制与法治 1、 法治 是主张严格依法治国的一种政治思想。
作为一种治国思想和治国方式,与“人治”相对。 广义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 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的用以维护社会关系和社 会秩序的法律和制度。 狭义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平等地执行和 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
2、法制
四、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
1、宪法原则。宪法是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新闻传播遵循
2、社会效益第一原则。与经济效益冲突时,选社会效益。 3、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不危害国家、集体、他
人的利益。
的最高准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即公民,人民在先。
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 宪法、主要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国际公约等 新闻法制的主要内容: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 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 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力 新闻事业行政管理
2、与新闻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同属上层建筑,本质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人 类文明进步; 区别: (1)新闻法制以国家意志出现,确定性、程序性、制 裁性; 职业道德以社会意志出现,没有明确的制裁 性; (2)新闻法制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以权力为主;职业 道德以义务为主; (3)新闻法制具有强制性,以他律为主; 职业道德 具有诱导性,以自律为主;《女孩重病引出身世之 谜》
三、依法保证言论出版自由 1、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19条规定
“任何人都有通过一切手段不受国界限制,寻求、接受、 传达信息及实现的自由。”
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49条规定:“保护报道真实新闻的自由。禁止利用新闻 进行诽谤,破坏国家人民的利益和煽动世界战争。”
新闻法规(第1章)
第一节 法的概述
四、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1)违法行为的主体 实施了违法行为的公民或组织 (2)违法行为的客体 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侵害了法律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第一节 法的概述
四、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3)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违法行为在主观上有过错, 违法行为在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包括故 意和过失 (4)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违法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社会的危害 结果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宏观上 宪法 微观上 民法通则》 民法 《民法通则》、相关司法解释 刑法 行政法 保守国家秘密法》 广告法》 其他 《保守国家秘密法》、《广告法》
法律
行政法规
管理各类传播媒介的专门行政法规 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单项 管理的行政法规 其他领域的专门行政法规中对新闻传播活 动有关的规定。 动有关的规定。
第一节 法的概述
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法律关系中依 法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人或组织。 法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人或组织。 常见的权利主体主要是公民和一般法人、 常见的权利主体主要是公民和一般法人、新 闻单位、设立新闻单位的单位、 闻单位、设立新闻单位的单位、国家机关
新闻法治与自律的比较研究 张西明著
2002年 年
第一章
新闻法制学导论
第一节 法的概述 第二节 世界新闻传播法简介 第三节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第四节 我国新闻法建设的难点 第五节 其他行为规范
第一节 法的概述
一、什么是法?法律? 什么是法?法律? 是由国家创制的, 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 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体现了 统治阶级的意志。 统治阶级的意志。 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是法的主要表 现形式。 现形式。 广义的法律包括包括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 包括包括宪法、 广义的法律包括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多种形式。 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多种形式。
新闻法规与管理课程要点
• 7、不适用于著作权保护的情况 • 8、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哪些情况属于合理 使用?合理引用和抄袭、剽窃的区别 • 9、什么是法定许可使用?与合理使用的区 别 • 10、什么是邻接权?和著作权有何区别? • 11、出版者权。报刊社和出版社的不同规 定 • 12、表演权和表演者权。广播权和播放权。 • 13、侵害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新闻法规与管理课程要点
题型
• • • • • • 单项选择10题10分 判断题10题10分 名词解释5个20分 侵权行为分析,四个20分 简答4个28 • • 1、法的定义、不同形式及其制定主体 2、法的内容和法律关系 3、我国法制的基本原则 4、构成违法行为的必备要素 5、违法行为的制裁方式
第七章 新闻业的行政管理
• • • • • • • 1、我国新闻传播的行政管理机构 2、报刊、广电最高位阶的法律文件 3、报刊创办制度及条件 4、国内统一刊号及构成 5、报刊监督管理的措施 6、广播、电视台创办制度及条件 7、节目制作的主体及获得广播电视节目制 作经营许可证的条件
• 8、广播电视节目转播、禁播和限播的内容 及群众参与直播的规定 • 9、互联网的管理机构和主要行政法规 • 10、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主体及不同规 定 • 11、申领记者证的条件及记者证的管理 • 12、记者站的设立和规模 • 13、外国记者的管理。
第二章 新闻传播法概述
• 1、广义和狭义的传播法 • 2、我国属于什么法系?我国没有《新闻 法》,新闻活动是否是无法可依?为什么? • 3、我国新闻传播法的不同形式 • 4、新闻法与新闻政策、新闻纪律、新闻职 业道德的关系
第三章 宪法规范中的新闻传播活动
• 1、《宪法》第22条和35条、41条 • 2、我国公民出版自由的实现 • 3、言论自由的边界:明显而即刻的危险“霍 尔姆斯标准”;时间一地点一方式限制 • 4、知情权的宪法基础 • 5、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公开的主体、内 容、形式) • 6、新闻采访权的权利性质及其实施 • 7、舆论监督和“新闻审判”
红星照耀中国九章概括200字
红星照耀中国九章概括200字
摘要:
一、前言
二、九章概括
1.第一章:概述
2.第二章:独家新闻
3.第三章:新闻写作
4.第四章:新闻编辑
5.第五章:新闻摄影
6.第六章:新闻评论
7.第七章:新闻伦理
8.第八章:新闻法规
9.第九章:新闻业的发展与挑战
三、结论
正文:
《红星照耀中国》九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关于新闻传播的专著,全书分为九章,旨在全面介绍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
首先,在第一章中,作者对全书进行了概述,明确了本书的主题和结构。
接下来,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探讨了独家新闻的获取和新闻写作的技巧,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实践指导。
第四章和第五章转向新闻编辑和新闻摄影,深入剖析了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从新闻评论和新闻伦理两个角度,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进行了探讨。
在第八章中,作者对新闻法规进行了详细解读,强调了新闻工作者在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最后,第九章对新闻业的发展与挑战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新闻业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讲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课件
相关法律法规
宪法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进 行了规定,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 权、监督权等。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等,对新闻传 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规范 。
专门法律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对新 闻传播活动中的版权、广告等方面进 行规范。
讲新闻传播法规的基 础知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新闻传播法规概述 • 新闻传播法规的核心原则 • 新闻传播法规的主要内容 • 新闻传播法规的实践应用 • 新闻传播法规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新闻传播法规概述
新闻传播法规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新闻传播法规是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广泛性和 制裁性的特点。
总结词
新闻传播法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法规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详细描述
在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新闻传播法规,但有关言论、 出版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对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影响。随 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新闻业的兴起,各国开始制定专门 的新闻传播法规,以规范新闻传播行为。随着互联网技 术的发展,新闻传播法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各 国纷纷加强相关立法,以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未来,随 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法规将继续 发展和完善。
02 新闻传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的核心原则
新闻真实性原则
总结词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歪曲事实、误导受众。
详细描述
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传播法规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基于事实,准确反映事件真相, 不得有任何歪曲、夸大或隐瞒。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核实新闻来源,确保报 道的真实性。
新闻法规知识点总结
新闻法规知识点总结新闻法规是指对新闻行为作出规范和管理的法律规定。
它涉及到新闻的传播、发布、采访和报道等方面,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旨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新闻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从业者的资格、采访报道的方式和方法、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新闻媒体的组织和管理等。
本文将从新闻法规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新闻自由、新闻真实性、新闻采访报道和新闻媒体管理等方面。
一、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保障公民的表达和获取信息的基本权利,也是新闻行业的基本原则之一。
新闻自由的保障需要依赖于相应的法律规定,通常包括宪法、新闻法、传媒法等。
在这些法律规定中,通常会明确规定公民有权利从事新闻工作,新闻机构有权利履行新闻职能,保障采访报道的自由和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自由的保障也意味着新闻从业者在采访报道和表达意见时享有一定的权利,包括新闻采访的自由、新闻报道的自由、新闻刊登的自由等。
这些权利的保障通过刑事和行政法律手段实现,例如通过法律规定对媒体进行审查和监管来维护新闻自由的良好环境,也通过法律制定行政诉讼程序来保障新闻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二、新闻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内容的真实和客观性,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者在采访报道时需要秉持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不得进行虚假报道、歪曲事实、捏造事实等行为。
为了保障新闻真实性,各国在法律规定中通常会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对新闻虚假报道和新闻不实报道作出了相应的处罚。
新闻真实性的保障需要依赖于相关法律规定的实施和执行。
例如,一些国家在规定了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还对虚假报道进行了相应的惩罚,例如通过新闻法对虚假报道和不实报道作出了处罚,同时对新闻从业者、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也进行了相应的监管和处理。
三、新闻采访报道新闻从业者在采访报道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规定和职业操守。
新闻采访报道需要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保持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立场。
第一章 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
重庆某报正式道歉 范冰冰经纪人表示事件已结束 昨获悉:重庆某报已在其报纸上和国内一 著 名网站刊登了致范冰冰的道歉信。 记者昨日在网上看到,重庆某报刊登的那封 致歉信放在该报文化版比较显著的位臵,致歉信 中说:‚本报刊载的《一知名电影人披露———范 姓女演员涉‚黄‛成星》一文中,未经核实,对 相关信息处理不当,作出不属实的报道,给范冰 冰造成不良影响和身心伤害及名誉损害,并对社 会公众造成误导。为此,特向范冰冰及读者致以 诚挚的歉意。‛ 就重庆某报刊登致歉信的消息,范冰冰经纪 人施曼说:‚事情自有公论,这个事儿到现在为 止就结束了。‛记者李姝
11月10日当天,广州一位愤怒的女性打长途电话到东方 大厦,告诉素不相识、尚不知情的于明。于明一口气读完 梁文,十分委屈、愤怒, 《祸起女人乎》发表之际,东方大厦内外挤满了全国各 地到大连的球迷。梁文传播的球队惨败的“秘密”不胫而 走,有个别球迷甚至要冲进酒店向于明“讨还血债”。从 那一刻起,于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便被完全打乱了。 作为副总经理,她已不能在办公室里停留片刻,那此起彼 伏的电话铃声使她胆战心惊,头痛欲裂,她只能在东方大 厦内四处“打游击”办公。于明寝食难安,心情压抑,一 度被控制的甲亢病症也开始复发并加重,一下子变了入形, 满脸通红、浮肿,嘴角溃烂。 1997年12月1日,于明在讨不到说法的情况下,向大连 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广州日报》及作者梁清 侵权,要求对方赔偿名誉和经济损失费54.9万元。(《祸》 文共计549个字) 思考: 该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3)社会效益原则 案例分析:《鄂东晚报》新闻敲诈调 查.doc 思考与讨论: 1、从经济转型的角度,谈谈《鄂东晚报》 新闻敲诈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2、如何理解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3、为什么新闻事业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 则? 4、媒体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 关系? 5、如何遏制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腐 败现象?
新闻法规
名词解释1、新闻传播法规:广义,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由于调整人们在新闻法规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2、新闻传播法制:是指新闻传播法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3、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4、新闻侵权行为:也称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5、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填空1、批准登记制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
意义有两点:一是确保媒体切实遵循《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积极的功能;二是便于对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资源配置进行调整。
2、关于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报道,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的制度,以确保重大政务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与准确性。
3、重大政务新闻主要是指:①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决定;②重要文件;③重要会议新闻;④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活动;⑤中央领导人同外宾会见,会谈时发表的涉及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谈话;⑥重要人事任免;⑦领导人去世等。
4、在我国,有关地震、传染病各类天灾人祸,以及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新闻与信息的发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均有国家指定的部门统一发布,新闻传播媒体不得擅自报道,以保证新闻与信息的准确无误,避免不实传闻影响社会安定与秩序,给公众带来惊扰与损失。
5、证券信息的发布与报道,要做到:①要公开、公平、公正;②要真实、准确、完整。
6、两种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的问题:①以言论煽动危害国家安全;②非法窃取后泄露国家秘密。
7、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新闻法规
1)新闻法:广义的新闻法是指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的总成;狭义的新闻法是特指一部专门用于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法典。
2)法的形式特征:1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2是由国家认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3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4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3)新闻法规:是新闻法规的总称,也是指有关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中的一种具体形式。
4)新闻法规的基本特征:第一它是由国家制定与认可的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规范,第二它是由国家明确规定的有关新闻事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第三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具有普遍社会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5)新闻政策:一般是指一定国家的执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所制定的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6)论述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的统一性:第一,新闻政策是新闻法规的依据与指导。
第二,新闻法规是新闻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工具。
第三,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有许多共同点,基本内容相同,都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反映。
政治方向相同,都是以坚持当得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服务对象相同,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作用相同,都是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促进作用。
7)新闻发挥与新闻政策的区别:第一,新闻法规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第二,新闻法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第三,新闻法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四,新闻法规作为调整新闻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规定得比较具体,而新闻政策往往是比较原则的规定和号召,而且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伸缩性很大。
8)新闻法制:就是有关新闻事业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包括新闻立法,新闻执法和新闻守法三个方面。
9)新闻自由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法制的根本原则。
第一章 新闻传播法规概述
六、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七、我国同外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 条约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内容
第四节 新闻法规与其他规范的关系
1、新闻传播法与党的政策 党的政策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形成法律 党的政策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党的政策直接指导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法的 补充
2、新闻传播法与新闻职业道德
联系 1、目的一致 2、内容相互包容 3、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区别 1、形成方式不同 2、实施不同 3、表现形式不同
五、自律规则
第三节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一、宪法
第22条关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的方向的规定 第35条关于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言论自由) 第41条关于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 建议的权利的规定(舆论监督) 第47条关于公民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 的自由的规定等等,都是对新闻传播活动具有根本意 义的法律规范。(从业)
四、法的实施和违法制裁
我国执行、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有: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5)实事求是,有错必究。
构成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1)违法行为的客体,就是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 规定的行为,侵害了法律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 关系; (2)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就是违法行为在客观上 造成对社会的危害结果; (3)违法行为的主体, 就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公 民或组织; (4)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就是违法行为在 主观 上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案例1
该报道是 否构成新 闻侵权?
案例2:博客短文侵权事件
愚笨的女人打击男人;聪明的女人激励男人。愚笨的女人盯着男人的缺 点,老是生气;聪明的女人欣赏男人的优点,很是开心。 愚笨的女人不分场合与男人争吵,弄得男人很没面子;聪明的女人在外 人面前给足男人面子,私下再对男人严加管教。 …… 这是山东滕州的郑峰于2006年在自己新浪博客上写的一篇500多字的 随笔,标题叫《郑锋哲思:女人成就男人》。 2011年4月18日,郑锋上网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篇跟自己文章类似的作 品,题目和作者都被改头换面。随后,他在网上搜索,发现自己这篇文章已 被大量抄袭、转载,甚至篡改。 一怒之下,郑峰将北京一家侵权的女性网站告上北京市丰台区法院。7 月13日,经法院调解,郑峰获赔5000元。500字博文获赔5000元,为目 前国内博客著作权短文诉讼赔偿的最高纪录。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传播法规是指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它是保障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规范新闻工作的重要法律基础。
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保障新闻传播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法规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新闻传播法规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知情权、表达权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新闻传播法规的作用在于规范新闻工作的行为准则,确保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不违反法律法规。
严格遵守新闻传播法规,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建立信任,维护社会良好的传媒环境。
其次,新闻传播法规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新闻产业管理、新闻报道原则、新闻发布与采集、著作权保护等。
例如,在新闻报道方面,新闻从业人员需要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确保报道的准确性,不得散布虚假信息。
在新闻发布与采集方面,新闻工作者需要遵守新闻采访的合法程序,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在著作权保护方面,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尊重著作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勇于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积极传递正能量,不扭曲事实,不渲染矛盾,不散布谣言。
同时,职业道德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保护隐私权,尊重个人尊严,尽量减少伤害,追求人文关怀。
另外,职业道德还强调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求他们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受利益困扰,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实践中,新闻传播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新闻传播法规为职业道德提供了法律支撑,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了法律边界和制度规范。
而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的准则,是对新闻工作自律的要求。
只有依法遵纪、恪守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才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信息。
然而,目前新闻传播法规和职业道德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足。
新闻道德法规
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的本质:规范行为;调节社会关系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泛指现行的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所有法律和制度。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主要内容•宪法中的相应条款•部分基本法律及司法解释中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的条款•新闻传播机构及其主管部门颁布的自律性法规和条例三、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宪法原则•社会效益第一原则•言论出版自由原则四、法制与道德的区别•道德: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问题上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统一体。
•法制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道德是以社会意志的形式出现。
•法制以权利为为本位;道德以义务为本位。
•法制有一定的行为禁止和惩罚;道德更多表现为人们行为的劝阻和示范。
•我国是否有必要出台《新闻法》?《新闻法》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一个法律的类别,不是相当成熟的国家中,都没有《新闻法》,很多人不是崇尚美国的新闻自由吗,美国就没有《新闻法》,恰恰相反,美国禁止出台《新闻法》,对宪法的条文做了解释,他们认为出台《新闻法》就是对某一方面新闻自由的干涉,所以不允许出台《新闻法》,世界上多数国家也没有《新闻法》,为什么?新闻立法的难度是很大的。
你是保护公众的新闻自由、保护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自由还是保护当事者的新闻自由,这个角度是很难选的。
柳斌杰说,就目前我们国家要求新闻立法,我认为从我接触到的情况有三种:有人呼吁新闻立法是限制新闻工作者的自由,他不愿意让你曝光、采访、监督,他希望有这个法律把新闻工作者管住,这显然也不恰当。
有一种立法的呼吁是保障公民的新闻自由,这是我们宪法上已经保障了的,不需要再用法律去规定。
有一种要求新闻立法的是呼吁保障当事人利益的,特别是在新闻事件中受到冲击、受到影响的这一类人员,强调呼吁由《新闻法》管管新闻单位,这又不利于我们加强舆论监督,因为舆论监督是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章新闻法制的基本理论
(四)新闻出版法规的法律渊源
(1)何谓法律渊源? (2)我国现行新闻出版法的法律渊源。
宪法 法律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条款 行政法规
重点 难点 新闻法律关系 新闻法渊源
(二)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所谓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
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与人直接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构成 主体 客体 内容
(三)新闻法律关系
(1)新闻法律关系及其特点。
第一,它是符合新闻法律规范的要求,并受新闻法律规范调 节的社会关系。 第二,它所调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必须是在新闻活动中发生 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第一讲 导论
一、开设新闻出版法课程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要求新闻传播事业 依法办事 (二)新闻立法符合经济全球化和政治 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已初步具备实行新闻法制的 基础 (四)新闻单位必须依法办事
(五)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生了大量的新 闻官司
1、1949—1980 行政手段 2、1980—1987 《刑法》 3、1987—— 《民法通则》 “新闻侵权的四次浪潮”
(六)加强新闻法学研究有助于新闻法 制的健康发展
二、新闻法律关系
(一)法律的含义及其特征
(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
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的特征
第一,从法的对象来看,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规范。 第二,从法的内容来看,法是关于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第三,从法的产生和实施来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 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闻事业 新闻媒体成了独立的法人单位 管理者必须依法管理新闻媒体 新闻记者必须依照法律要求开展新闻活动
三、新闻法治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新闻活动的法律要求加强了 新闻报道中的违法现象令人关注 新闻法治是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要求 层出不穷的新闻纠纷和新闻诉讼要求新闻法治 世界范围内的新闻法制化要求新闻法治
新闻法律关系
由新闻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当事人在新闻活动过程中 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
符合新闻法律规范的要求,并受新闻法 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 必须是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权利义 务关系
新闻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新闻主体 新闻法 之间在新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关系的法律规范,新闻法属于法律调整机 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在新闻活 动中,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政府、公民 和法人之间彼此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 务。
[案例 案例]: 案例 原告:北京市海淀区文登培训学校、 原告:北京市海淀区文登培训学校、陈文登 被告:北京娱乐信报社、丁来峰、 被告:北京娱乐信报社、丁来峰、举晶 北京市海淀区文登培训学校系民办学校。2000.4.24, 北京市海淀区文登培训学校系民办学校。2000.4.24,被告 举晶到该校参加英语培训学习时, 举晶到该校参加英语培训学习时,向现场工作人员称其听课证丢 当天,该校工作人员告知听课证的补办办法, 失。当天,该校工作人员告知听课证的补办办法,允许当天先听 后补办听课证。4.25—5.8 5.8, 课,后补办听课证。4.25 5.8,举晶就听课证问题多次找到学 但因补办手续不齐全或证明不符合学校要求未能补办。 校,但因补办手续不齐全或证明不符合学校要求未能补办。至5 日上午,举晶交纳了105元补证费,学校为其开具收据, 105元补证费 月8日上午,举晶交纳了105元补证费,学校为其开具收据,举晶 补办了听课证。举晶第一次交费办听课证时, 补办了听课证。举晶第一次交费办听课证时,学校未给其开具收 据及发票。在举晶丢失听课证期间,学校未阻止举晶听课。 据及发票。在举晶丢失听课证期间,学校未阻止举晶听课。 北京娱乐信报记者丁来峰根据举晶的朋友提供的新闻线索采 访举晶后,2001.5.11在信报发表 考研班, 在信报发表《 访举晶后,2001.5.11在信报发表《考研班,只顾搂钱不怕犯 一文,其中有“文登培训学校大把收钱无收据” 法?》一文,其中有“文登培训学校大把收钱无收据”、“听课 证丢了,再花500元买新的” 500元买新的 开来贫困证明还要开遗失证明” 证丢了,再花500元买新的”、“开来贫困证明还要开遗失证明” 等小标题。在该文“编者按”中编辑撰写“小编大话” 等小标题。在该文“编者按”中编辑撰写“小编大话”:“如此 为人师表,教出的能不是钱串子吗?让你育人你也配! 为人师表,教出的能不是钱串子吗?让你育人你也配!” 两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称,该报道侵害其名誉权, 两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称,该报道侵害其名誉权,导致文登 培训学校报名数额下降,教材销售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 培训学校报名数额下降,教材销售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给校 长陈文登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尤其在网上发表该文, 长陈文登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尤其在网上发表该文,外 地学生不明情况,报名人数骤减。要求三被告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地学生不明情况,报名人数骤减。要求三被告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新闻法律关系中主体资格的认定 作者的民事责任 职务作品的特征
过错责任原则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
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 过错责任原则包含两个含义:第一,它以 行为人的过错作为责任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具有故 意或者过失才可能承担侵权责任;第二,它以行为 人的过错程度作为确定责任形式、责任范围的依据 尽量避免损害后果,充分协调和平衡了 “个人自由”和“社会安全”两种利益的关系
智力劳动成果
民法中的智力劳动成果是指人的脑力劳动的成 果。在新闻法律关系中,智力劳动成果表现为具体 的新闻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著作权法所指的 “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 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新闻作品是指在新闻活动过程中,具有独创性 的,可以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四、新闻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 有的权利及承担的义务 权利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 有的某种权益或权能 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承 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
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
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权利 政府的权利 公民和法人的权利
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
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对政府的义务 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对公民和法人的义务 政府对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义务 公民和法人对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义务
新闻记者
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来看,新闻记者首 先是公民(自然人)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新闻记者从事新闻 采访和报道是其履行职务的行为 也有一些情况下,新闻记者实际上承担 着“通讯员”的角色
政府
政府是一个地位十分特殊的主体:既是 新闻媒体的领导机关,又成为新闻媒体的新 闻报道对象,其行为应该接受新闻媒体的舆 论监督 从法人分类的种类看,政府属于机关法 人主体
二、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
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新闻法 律关系中享有新闻活动权利和承担新闻 活动义务的人或组织。 我国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
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政府、公民和法 人五类。
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是最重要的主体 新闻媒体就其主体资格而言是法人主体 从法人分类的种类来看,新闻媒体属于 事业单位法人主体。但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 发展,其事业单位法人主体的特点在逐渐淡 化,而企业法人的特色在不断加强
三、新闻法律关系的客体
在新闻活动过程中,新闻法律关系 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新闻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 和智力劳动成果 。
物
在民法中,物是指在法律关系中可以作 为财产权利对象的物品和物质财富 在新闻法律关系中,物必须是和新闻活 动相关的有助于新闻活动完成的物品
行为
民法意义上的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的 人的活动 在新闻法律关系中,这种行为必须是发 生在新闻活动中间的行为
联系: 联系
治理国家,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的,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也要法治和道德并重。 首先是内容上互相吸收; 其次是职能上互相补充; 第三是实践上互相促进。
第三节
法律关系
我国的新闻法律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一、法律关系和新闻法律关系
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新闻法规 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 新闻法规概述
第一节 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基本概念 二、法的基本特征
法是行为规范 法是由国家创制的行为规范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
第二节
狭义、广义
新闻法治
一、我国新闻法的渊源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不足
问题:我国新闻法制中没有专门性法律 问题:我国新闻法制中没有专门性法律 是形式上的不完备,还是反映了实际上内 容上的不完备?
公民
在新闻活动中,公民有三种身份: 表达者,参与其中; 采访对象,新闻内容的主要来源之一; 普通受众,新闻内容的主要服务对象。
法人
专指企业的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在新闻法律关系中,法人的主体地位类 似于公民的主体地位。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 以后,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我国 的全面推行,新闻活动和法人的关系日渐密 切复杂,法人的主体地位日渐受到重视
四、新闻传播法与职业道德
区别: 区别:
形成方式不同。 形成方式不同。新闻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自律性规范, 是新闻事业在发展中追求行业自治的手段,因此,一 般都是新闻事业的行业性组织主持制定的;而新闻法 规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国家立 法机关遵循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实现方式不同。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 实现方式不同。 功能的发挥是以人们良知的觉醒为前提的。而新闻法 规的实施必须依靠建立有组织的社会制裁手段,即依 靠国家强制力来确保其实施。 表现形式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新闻法规的规定非常明确具体,禁止、 惩罚、后果。新闻道德虽然也有各种各样成文形式, 但都只是一些原则性规定,比较抽象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