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品质分析与快速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食品检测和检验技术的新进展

食品检测和检验技术的新进展

食品检测和检验技术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检测和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从传统的化学检测到遗传学和纳米技术应用,食品检测和检验技术的新进展正在改变食品产业的全貌。

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食品检测领域。

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在微小的细胞内测序,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菌落和微生物。

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分析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对于人体的影响。

这样一来,食品厂家可以对产线上的微生物及时进行监测,从而避免食品污染。

此外,智能检测技术也正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

智能检测技术需要结合传感器、摄像头、数据处理等多种技术,才能进行食品质量的评估、安全性的评估等多方面的检验。

这种技术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食品的质量信息和安全信息,从而提高食品产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纳米技术在食品检测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通过薄膜材料和分子筛、纳米金粒等化学材料来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等。

通过这样的技术,食品生产者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成分的含量和成分的相对含量,从而掌握食品品质的信息。

此外,遗传学技术也正在食品检测中大量运用。

遗传学技术主要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芯片测序技术等。

通过这样的技术,食品中的DNA分子可以被快速分离和检测。

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微生物污染、基因改造储存、体细胞克隆等方面的问题,为食品检测和检验提供了便利。

总体来说,食品检测和检验技术的新进展正在不断提高食品产业的品质和安全性。

新进展的技术配合各种先进的设备,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放心地购买食品,食品生产厂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未来,该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应用,会给食品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和前景。

生鲜食品品质鉴定中无损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研究

生鲜食品品质鉴定中无损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研究


(1)光学法。该技术主要利用光, 通过对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特点 对食品鉴定,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 可见(近红)线光谱法、光学成像技 术等。①可见(近红)线光谱法。主 要对食品成分、品质检测,有关研究 对沙田柚做化学信息模型,对沙田柚 L、a、b 等颜色参数测定,在建模参数 充分优化的情况下, 对光路长度评估, 与高信号波长组合,对沙田柚成熟度 做评价。该研究技术可将之用于其他 水果品质检测中。实验利用可见光与 近红外光谱法对梨可溶性固体含量做 测定。均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技术中
□ 栾玉龙
提升生鲜食品品质鉴定工作的质量与 效率。 关键词: 生鲜食品;无损快速检 测技术
长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Jun. 2017
CHINA FOOD SAFETY
97
T
echnology
科技
工艺技术
(4)电学法。该方法通过待测物 电导率、 电阻抗等电学特点实现检测。 电磁法主要利用待测眼物品与电磁场 发生变化反应物品的信息。比如核磁 共振、电子自旋共振等。①电学法, 现阶段对食品展开多方检测和评价, 如定介电常数、电导率对被测水果的 含水量、含糖量检测。通过对榴莲水 果成熟阶段的无损技术研究,该方式 水果成熟过程中,电磁散射特性可对 其成熟度测定,实验中结果显示,散 射频率会随着榴莲果实成熟度发生变 化。频率发生变化其实就是果实核节 介电常数受榴莲果实成熟度的影
1 无损快速检测技术及应用分析
近些年由于出现较多的食品安全 问题,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 断提高, 社会各界也引起了重视, 所以, 我国有关部门也提升了监测、监督食品 安全的力度。无损快速检测技术是在不 破坏分析物的基础上开展检测工作。食
生鲜食品品质鉴定中无损快速检测技术 的进展研究

快速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快速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快速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日益增强,因此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严格。

通过对食物的品质测试,保证食物的品质,进而保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

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检测活动中,受检测工序、测量速率等的因素影响较大。

所以为了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检验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检验中,快速检验方法也得到了比较普遍的重视和运用,使食品安全监管检验准确率得到了更高效地提高。

因此本文所阐述的技术信息,将为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应用分析快速检测技术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对物品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居民对物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不仅要增加食品的丰富性,更重要的是在食品检测流程上,如仍然采用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将不能适应人们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

那么,怎样扩大检验手段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检验过程上的运用,以便提高产品的稳定性这就是一个需要加以研究的课题。

一、食品快速检验方法在粮食安全监管领域的具体实现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粮食安全监管已经开始使用更加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耗材,而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仅仅几个轻巧的便携式仪器和耗材即能完成。

通过使用这些便携式设备,可以有效地监控食物的质量,从而极大地增强监管部门的及时性,并有效地处理可疑的食物。

目前将深入探讨其中五种方法,分别为:目前常见的食品质量检查手段——化学比色法、生物感应器法、蛋白质芯片法、酶抑制法、免疫标记法。

(一)化学比色法化学比色法是指利用食物样品在一定化学试剂的影响下的色泽改变所做出的食品安全监管测定,当利用食物所显现的色彩变化与标准的化学比色卡作出相应的色彩比较后,就能够得出比较正确的食品安全监管测定结论,而这个方法现在大多用来测定果品蔬菜中的有机磷含量。

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全国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们的食品生产仍然存在持续的安全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查。

快速检测技术不仅必须确保检测的有效性,还必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监管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快速检测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食品;快速;检测一、引言食品是人民生存的物质基础,确保食品安全可以维护社会和国家稳定。

目前,一些食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不仅损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影响社会稳定。

为了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控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优化,该技术主要采用化学和生物方法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可能是化学物质,如三聚氰胺或病毒微生物。

同时,对用于食品安全和快速检测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一)监督管理缺乏实时监督管理系统食品生产阶段的质量往往受到不同阶段的影响,在任何阶段,问题都会直接受到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影响。

因此,食品检验工作必须覆盖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检查每一步,才能实现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设。

然而,食品检验监督体系目前缺乏全产业链的监督机制,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也无法有效地找到有效的改进措施,这也是一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二)各地区食品检验标准未标准化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规范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食品公司自身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不关心内部控制,缺乏投入,因此实际检查工作中采用的标准不规范,而参与食品安全检查的员工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强的事实正在影响食品质量,最终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一)生物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侧重于具体检测技术的分析,目前应用非常普遍,在许多领域和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展。

食品科学与工程行业中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行业中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行业中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在食品科学与工程行业中,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分类以及其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检测技术、化学检测技术和生物学检测技术。

物理检测技术包括外观检测、形态特性检测和物理性状检测。

化学检测技术包括成分分析、有害物质检测和添加物检测。

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微生物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

接下来,将逐个介绍这些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外观检测是通过对食品的色泽、形状、表面光泽等进行观察和测量来评估食品品质的一种方法。

如通过测量果蔬的色度参数来判断其品质,通过检测面包、糕点等的外观来评估其质量。

形态特性检测主要用于饮料、乳制品、果酱等液态食品的质量检测,如测定悬浮液的分布均匀性、颗粒大小等。

物理性状检测主要涉及到食品的质地、弹性、粘性等物理性质的测量。

化学检测技术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品质。

成分分析是食品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有害物质检测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农药、农药残留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和监测至关重要。

添加物检测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色素、增稠剂等添加物的合格性。

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微生物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

微生物检测是食品质量检测中的重要环节,其包括了细菌、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检测。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有菌落计数法、PCR 法、荧光仪法等。

生物活性检测是通过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抗氧化成分、抗肿瘤活性等来评估其功能性。

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通过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监测,可以确保食品不含有超过国家标准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

其次,质量检测技术也可以用于评估食品的新鲜度和保存期限。

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食品检测技术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发展趋势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食品检测技术正朝着快速、准确、灵敏、便携和多指标检测等方向发展。

一、快速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满足了对食品进行现场实时检测的需求。

例如,免疫分析技术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的检测。

还有生物传感器技术,它将生物识别元件与物理化学换能器相结合,能够快速感知并转换生物信号为可测量的电信号或光信号,实现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即时检测。

便携式检测设备的发展也是快速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些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适用于食品生产现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的快速筛查。

比如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等,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需要不断提升。

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微量的有害物质,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在基因检测方面,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如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能够检测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和转基因成分,准确性高,特异性强。

此外,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提高目标物质的提取和净化效率,也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例如,固相萃取、磁珠分离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杂质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三、多指标同时检测能力的增强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只能针对单一的目标物质进行检测,效率低下。

而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正朝着多指标同时检测的方向发展。

比如,芯片实验室技术(LabonaChip)将样品制备、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功能集成在一块微小的芯片上,可以同时检测多种食品污染物和营养成分。

煎炸油的品质评价及其极性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煎炸油的品质评价及其极性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最后,完善煎炸油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建立全面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 现对煎炸油从原料采购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监管。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迅速追 溯至源头,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
总之,煎炸油品质和极性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保护 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从政策、技术、教育等多个层面共同推动餐 饮业健康发展,确保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
3、采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 对食用油的极性组分进行快速检 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食用油在煎炸过程中品质会发生明显变化,酸价和过氧化值均呈现上升趋 势,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在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2、极性组分作为食用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和性质与油脂的品质密切 相关。在煎炸过程中,食用油的极性组分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目前,关于食用油品质变化的检测方法主要涉及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的测定, 但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等缺点。此外,关于极性组分的快速检测 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方法的应用。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仪器设备昂贵等问题。因 此,研究一种操作简便、快速可靠的食用油品质变化和极性组分的检测方法具 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煎炸油的品质评价及其极性化 合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目录
01 一、煎炸油品质评价
03 三、总结
02 二、煎炸油极性化合 物的快速检测技术
04 参考内容
煎炸油品质评价及其极性化合物 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煎炸油是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加工介质,其品质直接影响到食品 的口感、色泽和营养价值。然而,煎炸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聚合 等反应,导致油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对煎炸油品质进行评价 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围绕煎炸油品质评价和极性化合物的快速检 测技术展开讨论。

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进步有哪些

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进步有哪些

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进步有哪些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我们的饮食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一、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快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一大亮点。

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初步筛查,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其中,免疫分析法应用广泛。

比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物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的样品筛查。

还有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能将生物识别元件与物理化学换能器结合,将生物反应转化为可检测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例如,用于检测农药残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快速、灵敏地给出检测结果。

此外,便携式检测设备的出现也让现场检测变得更加便捷。

这些设备体积小、重量轻,能够在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进行即时检测,如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等。

二、色谱和质谱技术的提升色谱技术一直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

气相色谱技术对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和检测效果显著,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塑化剂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气相色谱与质谱(GCMS)联用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质谱能够提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高效液相色谱则适用于非挥发性和热不稳定物质的检测,如食品中的抗生素、色素等。

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HPLCMS/MS)的结合,使得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有害物质。

三、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通过对微生物特定基因片段的扩增和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食品是否受到污染。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有哪些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关乎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那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究竟有哪些呢?一、快速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能够在现场快速得出检测结果,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快速检测技术将朝着更加灵敏、准确、便携的方向发展。

比如,基于免疫分析的快速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层析技术等,将不断优化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同时,这些技术将与便携式检测设备相结合,如手持式免疫分析仪、微型化检测芯片等,使检测更加便捷,能够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随时随地进行检测。

此外,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快速检测技术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物传感器能够将生物识别元件与物理化学换能器相结合,将生物信号转化为可检测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未来,生物传感器将朝着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降低检测成本,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多技术联用检测方法的发展单一的检测技术往往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复杂食品体系中多种污染物的同时检测和准确分析。

因此,多技术联用检测方法将成为未来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

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技术能够将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能力相结合,实现对食品中多种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添加剂等污染物的同时检测和准确定性定量分析。

同时,这些联用技术还将与前处理技术,如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等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联用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无需样品前处理等优点,但在复杂样品的分析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食品快检ppt课件

食品快检ppt课件

单一微生物
国 自动ELISA系统官方认可,但交叉反应导致的假阳性率高,美国Biocontrol系统、瑞 外 士Diffchamb系统和美国Detex系统是ELISA主流产品,美国的Real系统、VIP系统是
侧流式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官方网站上查到70多个厂家生产的8种微生物的84个检测 产品,其中包括12个AOAC方法
国 大多是模仿国外先进技术,且在试制阶段,各质检监督部门所用快速检测方法大多 内 为国外技术和设备,已开发出食源性致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猪链球菌2型多
重PCR检测试剂等
国 《FDA细菌分析手册》列出的基于DNA技术(PCR、探针)的商品化检测法有4个厂家
外 建立的7种微生物的16种方法,8~48h可得准确结果、比培养方法快速,比免疫分析
23
6、生物芯片
融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 交叉的尖端新技术。
该技术是在载体上以微阵列方式固定多种配体,用标 记物标记抗体(抗原)或基因等,利用配体间反应、结合的 特异性检测相应的靶分子,通过特定的扫描装置进行对靶物 质的检测。可分为:蛋白芯片、基因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等几 种。
24
食品快检原理与应用
1
目录
一、快检定义 二、快检意义 三、快检分类 四、食品快检技术方法 五、食品快检项目分类 六、食品快检技术进展 七、食品现场快检注意事项
2
一、定义
3
二、意义
• 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 • 快速检测是实验室常规检测的有益补充 • 快速检测是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与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措施 • 快速检测是国情的一种需要
五、食品快检项目
理化成分 农残药残
毒素
检测项目
不断更新中……

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是确保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1.色谱分析:色谱技术用于分离和鉴定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

GC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残留农药、挥发性香料成分等。

LC可用于分离和测定食品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如添加剂、污染物等。

2.质谱分析:质谱技术用于确定食品中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浓度。

质谱分析可结合色谱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用于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成分和污染物。

3.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技术用于分析食品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以获取物质的结构信息。

NMR广泛用于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成分,如脂肪酸、糖类、蛋白质等。

4.光谱分析: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近红外光谱(NIR)和拉曼光谱等。

光谱分析用于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如色素、氨基酸、糖类、食用油质量等。

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ELISA技术利用酶标记抗体和抗原结合反应来检测食品中的特定物质,如残留农药、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等。

6.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基因测序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的基因检测、微生物检测以及鉴定转基因成分等。

这些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结合了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对食品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根据具体问题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食品分析和检测。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一、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问题指人们在食品摄入过程中受到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危及人民生命健康,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是指对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上市之前的所有环节,进行质量检查、监控、记录和数据分析的一种综合技术。

主要包括储藏、调配、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料的检测食品的的质量是取决于其所使用的原料质量,因此,原料的质量检测十分重要。

常见的原料检测方法有感官检测(如长相、颜色、气味、口感等),理化指标检测(如水分、营养成分含量、有害物质含量等)和微生物指标检测(如细菌、真菌、酵母菌等)。

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加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控制。

如对生产过程的温度、时间、压力和湿度等加以控制,以确保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3. 产品的检测产品的检测主要包括感官检测(如长相、颜色、气味、口感等)、微生物检测(如细菌、真菌、酵母菌等)、理化指标检测(如水分、营养成分含量、有害物质含量等)。

对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需要特别加强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三、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对食品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有害物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测,确认食品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检测技术的目的是监督和指导企业和生产者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1. 感官检测技术感官检测技术是通过人类的感官器官(如眼、鼻、舌等)来检测食品的质量,主要包括外观、气味、味道等。

在感官检测技术中,评定食品的委员会采用多数投票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感官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从而确定食品的质量等级。

食品分析与检验的方法综述

食品分析与检验的方法综述

食品分析与检验的方法综述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而食品分析与检验作为食品企业整个质量管理程序的一部分,贯穿于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

食品分析与检验也是食品加工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原料、加工、直至终产品。

另外,食品分析与检验在调整配方、研制新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作比较、评价食品生产新工艺、找出导致不合格产品的原因等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食品分析与检验的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食品分析;检验;方法食品分析采用的方法有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感官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和酶分析法、人工味觉分析法等。

1、、物理检验法根据食品的物理参数与食品组成成分及其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食品的物理量了解食品的组成成分、含量和食品品质的检测方法。

物理检验法快速、准确,是食品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食品物理检验的一种方法是直接测定某些食品质量指标的物理量,并以此来判断食品的品质,如测定罐头的真空度,饮料中的固体颗粒度,面包的比体积,冰激凌的膨胀率,液体的透明度、薪度和浊度等。

食品物理检验的另一种方法是测定某些食品的物理量参数,如密度、相对密度、折光率、比旋光度等,并通过其与食品的组成和含量之间的关系,间接检测食品的组成和含量。

食品的物理检验方法主要有密度和相对密度检验法,折光率检验法,比旋光度检验法,薪度检验法,液态食品透明度、浊度和色度检验法,气体压力检验法,以及固态食品的比体积测定等。

2、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食品分析与检验中基础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

化学分析法适于食品的常量分析,主要包括质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

质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食品某种成分的质量,来确定食品的组成和含量的,食品中水分、灰分、脂肪、纤维素等成分的测定采用质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也叫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食品中酸度、蛋自质、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等的测定采用容量分析法。

基于光谱技术的食品品质快速检测方法

基于光谱技术的食品品质快速检测方法

基于光谱技术的食品品质快速检测方法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快速、准确的食品检测方法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食品检测方法,已经在食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现象,来分析其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基于光谱技术的食品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食品的成分、品质和安全性进行快速、无损、定量的检测。

二、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物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分析其成分和质量的方法。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测定食品中的脂肪含量、水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

这种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度高,可以有效提高食品生产的质量控制能力。

三、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拉曼散射光的频率和强度变化来分析其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由于该技术具有非破坏性、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分析其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紫外可见光谱技术被广泛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色素、防腐剂、酸度和酒精度等指标。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经济的特点,可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和控制产品的品质。

五、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优势和挑战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有许多优势。

首先,光谱技术无需样品准备,可以实现非破坏性、非接触式的检测,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其次,该方法可以快速进行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生产的整体质量。

然而,光谱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不同食品样品的复杂性、光学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食品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食品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食品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钟结明1,凌茂宸2(1.珠海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珠海 519000;2.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基层食品监管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精准的检测手段,在基层食品监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免疫检测技术、纳米检测技术以及化学比色法等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食品监管中的应用,重点分析其在食品原料检测、食品加工过程监控和食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同时,对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期为基层食品监管提供有效、先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快速检测技术;基层食品监管;发展现状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Grassroots Food SupervisionZHONG Jieming1, LING Maochen2(1.Zhuhai High Tech Zone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Zhuhai 519000, China; 2.Zhengzhou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0, China)Abstract: Food safety is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and grassroots food supervis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public food safety.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as an efficient and accurate detection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grassroots food supervision. The paper will delv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immune detection technology, nano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chemical colorimetry in grassroots food supervision, with a focus on analyzing their applications in food raw material detection, food processing monitoring, and food quality insp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and advanc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grassroots food supervision.Keywords: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grassroots food supervision; development status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食品监管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食品检验与检测

食品检验与检测

食品检验与检测食品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食品的安全与质量的保证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检验与检测作为一项关键的质量控制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食品检验的定义、检验方法和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品检验的定义食品检验是指对食品样品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测定和评价,以确保食品安全性和质量的一种过程。

通过检验,可以对食品的组成、营养成分、添加剂使用、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重金属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保证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二、食品检验的方法1. 物理检验:通过观察和测量食品的形态、色泽、密度、纹理等性质,判断食品的外观特点和质量状况。

例如,通过目测判断食品的颜色是否正常,通过密度测量判断食品是否掺杂有异物等。

2. 化学检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和测定,以评估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

常见的化学检验方法包括滴定法、稀释法和光谱分析法等。

3. 生物学检验: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鉴定,判断食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

采用细菌培养、酶活性测定和PCR等方法,可以对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定量和质量评估。

4. 感官检验:通过人体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观察和评价,以判断食品的口感、气味等特性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通过品尝食品或嗅闻食品的气味,来评估其食用价值和品质。

三、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1. 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免疫层析、酶联免疫吸附、生物传感器等技术,可以快速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基因改造、转基因成分等特定基因信息,确保食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3. 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可以对食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其是否超过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4. 质谱技术:通过对食品中化学成分的离子化和质量分析,可以对食品样本进行快速和准确的鉴别和测定。

米粉条质量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米粉条质量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米粉条质量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米粉条作为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近年来由于批次不一,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质量问题,如合格率低、掺假等问题,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担忧。

因此,如何提高米粉条的质量并保障食品的安全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米粉条质量的检测一直以来都是麻烦而复杂的问题。

传统的米粉条检测方法需要借助专业人员进行手动检测,而且时间周期较长,检测精度和效率均存在局限。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米粉条质量的快速检测也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

一、常规米粉条检测方法传统的米粉条检测方法主要分为目测法、食感法、中药指标法等多种方案,方法多且费时,且容易因人工主观性等原因导致检测不准确。

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一些检测要求,但是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升级,这些传统方法已经无法承受如此大量的数据量和复杂的检测需求。

二、现代化检测技术现代化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米粉条质量的检测工作带来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如今,现代化检测技术主要分为电化学检测技术、光学检测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等几种。

1、电化学检测技术电化学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检测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检测器材主要有电解池、离子选择电极、导电底材等。

这些仪器通过测量电子的活动、电流强度、电化学反应的速率等数据变化来判断给定米粉条的化学反应情况、品质状态和安全性。

电化学检测技术的优点在于准确率高,检测速度快,而且不需要大样品和长时间等待。

但缺点是对检测仪器的技术要求较高,且价格偏高。

2、光学检测技术光学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器或红外线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检测的方法,主要测量米粉条中的表面温度和光谱变化情况。

光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红外线、光学显微镜、荧光检测等多种方式。

这种检测技术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并且能够对米粉条的成分组成、形态结构、色泽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但其成本较高,仪器维护费用高。

3、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学原理的检测方法,主要利用生物体特有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来进行分析。

食品质量保证中的食品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法

食品质量保证中的食品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法

食品质量保证中的食品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法食品质量是确保人们食用到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的重要保障。

在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食品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品质量保证中的食品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法,从而加强食品行业的质量管理。

一、食品质量监测方法1. 采样与取样:要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必须进行科学的采样与取样操作。

采样应遵循随机、代表性和均匀的原则,确保样本具有普遍性和可比性。

2. 检验与检测:在食品质量监测过程中,常用的检验与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微生物检验以及感官评估。

物理性质分析可以通过测量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参数来评估食品品质。

化学成分分析则利用科学方法来测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防腐剂、添加剂等物质。

微生物检验则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菌群是否超标。

感官评估则是通过判断食品的外观、味道、气味以及口感等来评估其质量。

3. 检测设备与仪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食品质量监测更加精确和高效。

高性能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仪器设备的应用,为食品质量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4. 数据分析与结果评判:监测得到的数据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判。

通过建立食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指标,以及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将监测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判断食品的合格性。

二、食品质量评估方法1. 法律法规评估: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评估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的要求。

例如,是否取得了生产许可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食品标签的使用等。

2. 标准评估:食品质量评估应基于相关的食品标准。

根据食品的类别、加工方法、储存条件等,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自身制定的标准,评估食品的质量状况。

3. 用户评价:用户评价是评估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用户调研、意见反馈以及投诉回访等方式,了解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满意度和需求,从而改进食品质量。

4. 外部审计评估:外部审计评估一般由第三方机构执行,通过一系列的检查、评估和验证活动,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操作规程、记录和可追溯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以验证其质量保证体系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

一、样本采集的基本知识1.1样本采集的基本概念采样(又称取样、抽样)就是从原料或产品的总体(通常是一批食品)中抽取一部分样本,通过分析一个或数个样本,对整批食品的质量进行估计。

根据样本的性质可分为原始样本和平均样本。

原始样本:根据待检食品的性质,按相应规则从待测食品的各个部位采集少量的小样,混合在一起即是该批食品的原始样本。

平均样本:将原始样本混合均匀按四分法平均地分出~部分作为全面检验用的样本。

根据样本的作用可分为试验样本、复检样本和保留样本。

试验样本:由平均样本中分出用于全部项目检验用的样本。

复检样本:对检验结果有怀疑有争议或分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检,故必须有复检样本。

保留样本:对某些样本需封存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再次验证。

原始样本通常数量较大,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取舍,即四分法。

具体做法是将采得的原始样本置于一大而洁净的平面上,用洁净器具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将锥顶压平,使厚度为3cm左右,然后等分四份,弃去对角两份,将剩下的两份按上法再进行混合,分四份,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剩余量为所需的样本量为止。

1.2采样的原则1.2.1.代表性原则食品因加工批号,原料情况(来源、种类、地区、季节等),加工方法,运输、贮藏条件,销售中的各个环节(如有无防蝇、防蜂螂、防鼠等设备)及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卫生知识水平等都对食品卫生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采样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使所采的样本能真正反映被采样的总体水平,也就是通过对具代表性样本的监测能客观推测食品的质量。

1.2.2典型性原则采集能充分说明达到监测目的的典型样本,包括以下几种样本。

(1)污染或怀疑污染的样本应采集接近污染源的食品或易受污染的那一部分,以证明是否被污染。

同时还应采集确实被污染的同种食品作一空白对照试验。

(2)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这类样本种类较多,有呕吐物、排泄物、血液、脏器、胃肠及内容物、中毒者吃剩下的食物、药物和其他有关物质。

应根据中毒症状、可疑中毒物性质采集可能含毒量最多的样本,中毒者吃剩下的食物、餐具(未洗刷)、药品是最好的检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上的问题: 1.食品快速检测试剂在使用及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2.检测人员自身的诸多因素,影响着食品质量的检测效果; 3.部分干部对食品质量快速检测认识存在误区,在具体工 作中还缺少针对性和计划性; 4.检测结果处置问题
做好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全面提升食品快速检测人员业务 素质,努力适应快速检测工作需要; 2.加大检测设备的投入力度; 3.是在加大部门之间的协作,共同做好食品安 全监管工作。
食品品质分析与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品质分析的含义
食品是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体系,具有多种特征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食品的品质。是食品的食用性 能及特征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 度。表现为色、香、味、形和质地等等。 食品品质分析:依据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食品外 在和内在的特征进行检验分析,并与特定的标准进行 比较。
1 化学比色法 2酶联免疫法 3 免疫胶体金试纸 4 生物芯片 5 免疫芯片 6 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 7 生物学发光检测法
快速检测的意义
1.实验室设置数量有限: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及销 售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污染,需要多部门、多环节来加 以监控。而实验室的建设成本较大、设置数量有限,满足不了 实际需求,由此需要便携式的快速检测设备、试材来实施快速 检测行为。 2.实验室的样品检测数量有限:由于实验室更加着重于 终端产品的检测,难以满足对大量样品以及对食品原料、生产 环节卫生状况等进行适时监测,由此需要快速检测行为,将一 旦超标需要复检的样品送实验室做进一步检测。 3.实验室的样品检测周期较长:对于许多食物如蔬菜、 豆浆、快餐等等,如果送实验室检测,在还没有得到检测报告 之前就已过食用期或已销售待尽了。为保障此类食品的食用安 全性,比较好的措施即是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我国以往在食品入市方面的做法
样品 送检 实 验室 检测
达标 样品 未达标 样品
允 许上市 禁 止上市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食品入市方面的通常做法
采样 快速 检测 达标 样品 未 达标 样品 允 许上市
达标 样品 未达标 样品
进 一步 检测
Hale Waihona Puke 召 回处理禁 止上市
欧美国家食品安全检测上省时省力,又做到 了全面的食品监控,我国逐渐开始借鉴这种食品 监管方法。近年来,全国各级工商机关纷纷为基 层工商所配备了食品快速检测设备,检测箱、检 测车和检测点、检测中心“四位一体”的流通领 域食品快速定性检测体系已初步建成。工商执法 人员深入集贸市场、食品经营店、超市等地广泛 开展食品快速检测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 率,还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深受群众的欢迎。
积极作用 1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快速检测是提升食品质量监管执 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2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快速检测使监管关口前移,提升 食品质量监管水平; 3食品质量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维护了市场经济秩 序,突显了社会效益。
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快速检测技术表现出突出优势: 一是快速检测技术运用方便、成本低,能覆盖到农村 、城乡结合部等偏远地带,使基层工商所监管手段得到强 化。 二是快速检测技术反应迅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拥 有较强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小各 类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损害。 三是日常监管中对于大量的样品先用快速检测方法对 其筛选,发现有问题的食品再通过仪器进一步判定可以节 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执法人员现场控制 能力和公信力。
7.监管能力和监管形象需要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监管人 员,单凭眼看、手摸、鼻闻、嘴尝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食 品安全管理的模式。要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 将有可能发生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需要将积累的经验与先 进的设备相结合来加以实施。与此同时,也会让被管理者心服 于科学的管理,共同编织和谐文明社会。 8.食物中毒发生时更加需要快速检测:在诸多的可疑样 品中,快速筛选出是哪一种毒物引起的中毒,加以确认后,赢 得抢救伤者的时间。
标准内容
①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技术要求) ②卫生标准(卫生和毒理要求) 基础卫生:重金属、微生物、污染物、 添加剂 使用标准 卫生规范:生产、经营环境卫生、人员、设备等 产品标准:产品卫生质量 ③分类标准: 归类与划分、系统编码 ④检验标准 分析与检测、毒理评估、等级划分
食品品质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食品品质分析的内容
1 2 3
卫生安全
营养
质构
食品品质分析的指标
卫生 微生物:类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其它致病菌检测; 有毒化学物类:有毒重金属、农药、兽药,有毒添加 剂; 杂质类:异物
营养 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 营养成分平衡性:氨基酸模式,蛋白质利用率等等
质构 内在:粘弹性、硬度等等 质地、风味 外在:颜色、透明度等等 新技术及相关问题 机器视觉技术、电子鼻技术和电子舌技术 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如何建立起完整的检测数据库
快速检测的特点
1 快速:一是实验准备简化,使用的试剂较 少,配制好的试剂保存期长;二是样品经简单前 处理后即可测试,对操作人员要求低;三是简单、 快速和准确的分析方法,样品在很短时间内测试 出结果。 2 方便:仪器容易操作,结果容易判读等。 3 经济:节约成本。 4 检测的食品种类多,范围广。
快速检测方法种类
工艺过程中的品质 检查
半成品
工艺改进的效果评 定
贮存期实验
嗜好调查、市场预测
产品质量评比 新产品开发研究 食品品评价提供了人对产品由于配料、工艺、 包装或货架期的改变而感知的有用信息。
食品快速检测的定义
快速检测没有经典的定义,而是一种约定俗成 的概念。即: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 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针对“短时间”,业内已经达成共识:若是理 化检测,能够在2小时以内得到结果,即可视为实验 室快速检测方法;用于现场检测能够在30分钟(少 于10分钟则比较理想)内得到检测结果,即可视为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对于微生物检测,在准确的前 提下,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可以“大幅度”缩短 检测时间,即可视为快速检测方法。
4.实验室的样品检测费用较高:许多廉价、普遍食用而 又容易出问题的食物如集贸市场出售的食物,要用成百上千倍 的检测费用由实验室来全面保障食用者的安全是不现实的,而 快速检测则是一种可行的补充行为。 5.实验室的工作量较大:有些物质如色素,己知的就有 三千多种,要想区分哪些是食用色素、哪些是非食用色素,要 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其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为了减轻工作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快速检测加以筛选定性,条件许可时再加 以定量。 6.社会的发展需要快速检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政府在保障 百姓饮食安全上的投入越来越多。
存在的问题
1 法律法规上的问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认定。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是一项新兴的监管手段,在长 期的运用过程中一直没有相关的国家认定标准和具体的准 入制度。这一现状导致快检企业鱼龙混杂,生产规模、技 术实力相差悬殊,快检产品良莠不齐,质量失控。目前市 场上出现的快检产品准确性、稳定性差等现象正是这一问 题的具体体现。由于快检产品质量缺乏有力监管,其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无法保证,加之快检方法不是国家 标准方法,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快速检测的数据不具有法律 效力只能对食品进行初步筛查。
现场快速检测虽然不能作为最后的确证方法, 但是在目前监管分散、样本分散以及样本量不均的 情况下,对样本进行初步筛选,将可疑样本进行仪 器确证,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对于食品生产企 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商场、餐厅或食堂的 微生物及添加剂,畜禽屠宰点的兽药残留以及公共 环境的微生物、急性中毒等,均可采用现场快速检 测方法进行日常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