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共事业发展的主体共54页

合集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课件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课件
私人企业也是公共事业 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02
私人企业通过提供公共 服务、参与基础设施建 设、开发公共资源等方 式参与公共事业管理。
03
私人企业需要遵循法律 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 公共事业的公平、公正
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 主体之一,包括社区组织、志愿
特点
公共性、服务性、公益性、复杂性、 稳定性。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 率,满足公众需求。
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公共事业管理通过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公平 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领 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变革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
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
,提供适应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和设施。
城市化进程
02
城市化进程加速,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应对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
03
社会变革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保
全球化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跨国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公共事业管理需 要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跨国污染 等。
资源共享
全球化使得资源流动更加便捷, 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充分利用全球 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文化交流
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公共事 业管理需要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需求和价值观,提供更加包容 和多元化的服务。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学》PPT课件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学》PPT课件
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
信息传递的效率 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 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
市场体制的局限性
市场竞争的不完全 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 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探讨
第三部门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公共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政府组织、事业组织和市场组织三者存在互补替代关系
公共事业体制局限性的克服
公共事业组织和政府合作,可以解决志愿失灵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体的概念
主体是能动地从事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是能将自身之外的 客体自觉地作为实践和认识的对象,并在对象身上展示自身内 在本质力量的人。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起主导、支配和决定公 共事业发展方向和性质的组织。
公共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
非营利性 沟通性 低成本 专业性 开放性 互助性
公共事业体制的局限性
正如市场和政府都可能失灵一样,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在 西方国家,这种局限性被称作“志愿失灵”(Voluntary failure) 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是筹款不足,即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 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志愿活动的狭隘性(Philanthropic particularism) 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Philanthropic paternalism) 志愿组织的业余性(Philanthropic amateurism) 志愿活动的产出的质与量难以测定和量度
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 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 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 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 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应付紧急事件 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2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2

四、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之一
第一,公共事业组织能承担原由政府部 门承担的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职能,成为 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充当公共事 业管理的基本主体。 第二,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 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并监督规范企业行 为,协调保障市场的运转,从而充当公共事 业管理的主体。

第三,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 服务,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而充当公共事 业管理的主体。 第四,公共事业组织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 作,介入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充 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节 政府与公共事业管理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 在我国现阶段,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一个系统, 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具有准政府性质的事业单位、 行业协会构成。 公共事业主体是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结构内产生 的,一旦确立,就决定和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整个 过程。 现代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产 生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事业运营组织为基干,由 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一定的准政府组织共同构成 的公共组织系统。
四、政府与公共事业管理改革




(一)政府在改革过程中的存在的问 题 1、现阶段我国政府管理的体制, 整体上与社会领域中新的变化和需求 有明显的距离。 2、从深层次来看,政府社会管理 改革是政治领域中的改革, 而能否深 入并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实际上又有 赖于社会领域改革的深入所 促成的社会发展和成熟。
第二章 公共事业组织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一、“市民社会” (一)“市民社会”理论的由来与发展 1、古典市民社会理论 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对现代意义的“市民社会” 概念有很大影响。在他看来,市民社会--或者毋宁说是社 会中的市民部分--是处于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地带。黑格尔 的贡献在于把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加以区分,强调市民社会 系由非政治的社会所组成。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乃是私人利益的体系或特殊的私人 利益关系的总和。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2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2章

温来成认为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主体。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就现代社会而言,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政 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2.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 地位 公共事业究其特性而言属于纯公共产品或 准公共产品。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3.市场机制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 领域必须积极有为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与国际上的“第三部 门”和非营利组织的概念接近。
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美国税法501(3)规定,非营利机构必须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该机构的目标完全是为了从事慈善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性、教育性、宗教性和科学性的事业,或者是 为了实现税法所规定的其他目的。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有:冯云廷、娄成武等。 政府组织 公共组织 非政府公共组织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非法组织 非政府组织 合法组织
公 共 组 织 非政 府公 共组 织
非执政党等组织 宗教组织 营利性组织 非营利性组织
非 政 府 组 织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政府组织 广义: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 狭义:行政机关 政府是不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冯云廷认为政府不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娄成武认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
市场无法完全满足公共需要,无法保证社 会公正,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后果。 4.政府管理公共事业也又优点和长处 可以通过自身强制力所具有的制度安排、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法律制度保障的优势,组织直接生产市场机制 不能自动生产或社会机制生产不充足,而社 会或公众需要的产品。
5.政府不仅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而且 还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灵活性
官僚制结构,机械 系统,稳定但缺少灵活 性
与公民间明确的契 约关系 公共利益导向,但 目标多元,经常相互冲 突 税收和部分捐赠
注重合作,组织结构简单, 有机系统,灵活性较强
与社会的契约关系不强,但 受多方力量的影响监督 某一特定的公共利益导向, 目标尽管难以衡量但单一 会费,捐赠,不以营利为目 的的营业收入,政府拨款
自由放任主义

“君主的义务,首在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 暴行与侵略,……君主的第二个义务,为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 受其他人的欺负和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 构,……君主或者国家的第三种义务就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 公共工程。”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


工商部门以企业形式登记的社团(扩大范围:未能合法 注册登记的社团) 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联合性社会团体(中国行政 管理学会、湖南省收藏学会、长沙总商会、中国青少年 发展基金会、全国工商联) 3、民办非企业组织 民办高校、新东方学校、体育健身俱乐部
思考:为什么需要非政府组织

3、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1)发展历程


非政府组织改造建设时期(建国到1978年) 重新发展时期(1979到1992年) 广泛发展时期(1992年至今) 2005年底,民间组织32万,社会团体17.1万,民 办非企业单位14.8万,基金会975个 2006年底,民间组织32万,社会团体18.6万,比 上年增长8.8%,民办非企业单位15.9万,比上年 增长7.4% 我国现有2768家环保民间组织 从业人数22.4万人 -广西新闻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一)主体的概念要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问题,必须首先揭示主体概念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主体是能动地从事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是能将自身之外的客体自觉地作为实践和认识的对象,并在对象身上展示自身内在本质力量的人。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主体问题的基本观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起主导、支配和决定公共事业发展方向和性质的组织。

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对它的研究现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因此在对其主体的界定问题上也还存在较大的分歧。

(二)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探讨第三部门是公共管理主体的观点,在国外没有公共事业管理这一概念,但国外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有一个中间层,活跃在这一领域并起主导作用的是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开始出现后,就以极快的速度超前发展。

在国外由于第三部门具有比政府公共部门更灵活、更好的创新机制和更为广泛的参与基础,所以它能够使公民的参与需要得到满足,环节社会突出问题的压力,并起到制度创新的作用,还能解决一些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避免“政府失灵”现象的产生。

同时由于第三部门具有非营利性、社会志愿的特点,所以它能够通过社会福利服务这种利他行动来促进社会伦理的完善,增进社会的信任基础,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避免“市场失灵”现象的产生。

第三部门的活动既不基于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也不以交换服务或商品来获得利润,其显著特征是非营利性、志愿性和专业性。

第三部门的兴起,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它传导政府政策,另一方面又反映民众的诉求。

第三部门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的二元结构,使社会朝着“国家-市场-志愿组织”的三元结构发展,显示了其强大的社会功能,因而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公共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的观点,国内部分学者认为,现代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系统。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重点)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重点)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第一节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一、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信息传递的效率;激发商朝社会财富的创造力;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

二、市场体制的局限性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由于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使得在现代市场体制下企业在提供某些物品和服务时失灵。

第二节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一、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经济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应付紧急事件。

二、现代国家体制的局限性国家的主观发展努力同以人为本为中心的发展要求和有距离;政府有不少发展努力是低效率的;国家有可能是不公平的;决策时滞。

第三节公共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一、公共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非营利性;沟通性;低成本;创新性;开放性。

二、公共事业体制的局限性志愿失灵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筹款不足;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志愿组织的业余性;志愿活动产出的质量难以测定和度量。

三公共事业体制局限性的克服(结合案例)P32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一、第三部门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观点第三部门的兴起一方面它传导政府政策,另一方面又反映民众的诉求。

二、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观点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体系中最为基本的组织,也是整个管理主体系统的核心。

三、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的观点公共事业组织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的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承担政府部门的具体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从而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组织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1、公共产品属性的淡化和私人产品属 性的强化 2、公共事业从自然垄断行业向竞争性 行业转化。 3、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市场体系的健 全。 4、法律的健全和制度的完善。
完善规制,推进公共事业主体多元 化
1、组织规制。 2、产权规制。 3、人事规制。 4、价格规制。 5、准入规制。
主体之一 行政组织——政府
反思:政府是不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 体?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依据
政府作为公共事业发展主体的优势 公共性、前瞻性、规模性
政府作为公共事业发展主体的劣势 财力受限、效率较低、监管不力
政府在公共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一)总体规划 (二) 制定规则 (三) 管理协调 (四) 监督和控制 (五) 给予补贴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指不以盈 利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专门从事对社 会公共产品的生产、公共服务的提供 和公共秩序及安全的维护并进行有效 管理的行政性组织和社会性组织的总 称。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特征
第一、服务型 第二、公益性 第三、社会性 第四、职能性 第五、法制性Leabharlann 公共事业发展主体转变的原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课件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课件
私人企业通常具有效率高、创新能力强、市场 敏感度高等特点,能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 灵活的公共服务。
私人企业在公共事业管理中需要遵循法律法规 和行业标准,确保其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 性。
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主体 之一,它们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团体 ,旨在维护社会公益和集体利益。
社会团体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发挥着桥 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公民参与和社 会监督,推动公共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
近代公共事业管理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近 代公共事业管理涉及领域 逐渐扩大,包括教育、医 疗、交通等。
现代公共事业管理
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更加注 重效率和公平,强调多元 化主体参与和合作,注重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02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政府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主体 ,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提 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维护社
监督与评估
建立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定期 评估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 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政策调整与完善
根据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 情况和新问题,对政策进行调 整和完善,提高政策的适应性
和有效性。
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评估与调整
评估标准与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为政策评 估提供依据。
评估方法选择
、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高效、公正和可持续性。
04
公共事业管理政策
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制定
01
02
03
04
政策目标设定
明确政策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 效果,确保政策目标的可衡量
性和可达成性。
政策调研与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问 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第三,在提供公共服务和承担公共责任上 区别于政府。
▪ 非营利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或组织的 存在目的不是积累财富或创造利润,而是 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组织的利润不能分 配给所有者和管理者: 其资产不属于任何个人;组织利润不得 分红;当组织解散或破产时,其剩余资产 只能转交给其他公共部门继续用于公益或 互益目的。
寻租涉及两个方面的行为主体:一是寻求 政府特别优惠的市场经济主体;二是掌握 分配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政府官员。
寻租行为的类型: ▪ 政府经济管制中的寻租(价格管制) ▪ 通过关税和配额的寻租 ▪ 通过政府特许权的寻租 ▪ 政府定货 ▪ “贿选”
返回
3、政府失灵导致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 时的限制表现在:
“盈利”、 “赢利”与“营利” 概念的 区别:
▪ “赢利”指赚得利润(make profit),或赚 得了利润(profit),强调结果;
▪ “盈利”强调得到的利润(profit)或较多 的 利润(many profits),强调果实;
▪ “营”突出的是谋求某种目的, “营利” 是指以利润为目的(seek profits, for profits),强调过程及目的。
另一种含义是同主流的或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 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 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例如在台湾民进 党的行动纲领中,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文化 鼓励草根文化,维护文化财产及民间技艺,加强 巡回展览演奏,平衡城乡文化发展。”
2、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即“志愿失灵”
▪ 筹款不足 ▪ 非独立性 ▪ 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 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 志愿组织的能力不足 ▪ 结构不合理(功能结构、服务对象结构)
政府-公共事业组织的合作模式中的 负面影响 :

公共事业管理 二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 二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现实中,中介组织主要是指社团,与非政府组织的外延相 去甚远,二者不宜混同。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扩充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三、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不由政府主导
不以营利为目的
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 维护社会公益、服务社会;维护组织内成员利益,服 务成员 具有规范的组织形式
非政府性 非营利性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本章教学重点: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非政府组织扩充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概况 ➢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一节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一、市场管理公共事业的局限 政府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 为存在市场失灵。
指政府和营利的企
指政府管理概念
一业、之外非的政一府切社组会织的概念在广义定义的
里的民间组织,
组织,即事业单位
外延上去掉企
包括在民政部门
非、政社会府团组体织和民(办Non-Go事v业er单nm位内en部tal Organ登iz记a的tio社n团s,和N民GOs)
的定非义企大业单致位有三种: 的社团
办非企业单位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扩充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二、与非政府组织相近的几个概念 4、志愿者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VO)
是公民在不计报酬、自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他人服 务的过程中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
在内涵与外延上与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基本一致,但 更强调组织的志愿性,使用时还是要进行区分
➢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课件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课件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公共事业管理 主体系统的重要手段,通 过激励手段激发各个主体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 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
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晋升激励等方 面,根据不同主体的需求 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方 式。
激励机制需要建立科学的 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根 据各个主体的绩效表现进 行公正的评价和奖励。
详细描述
非政府环保组织通常会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他们还会参与环境监测、生态保护、污染 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并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推动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私人企业案例: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总结词
私人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通过投资、建设、运营等 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决策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信 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 析各方面的信息,调整和优 化决策方案。
决策机制需要注重透明度和 公开性,加强公众参与和监 督,提高决策的公信力和执 行力。
协调机制
01 02 03 04
协调机制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协调各个主 体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02
CATALOGUE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
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主体 ,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提供公 共服务和监管公共事务。
政府机构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行政规 章和政策文件等手段,规范和引导公 共事业的发展和管理。
政府机构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发挥着领 导和协调的作用,确保公共资源的合 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组织与协调
组织
构建高效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顺 利进行。
协调
协调各部门、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解决矛盾和冲突,实现公共事业的共同目 标。

第二章公共事业发展的主体共54页

第二章公共事业发展的主体共54页

中型 解决外部 规范垄断 克服信息 提供社会保险
职能 效应:基础 企业:反 不完全问 再分配养老金
教育等 垄断政策 题
家庭津贴等
积极 协调私人活动
再分配:
职能 促进市场发展、集中各种举措 资产再分配
第二节 政府是兴办 公共事业的重要主体
二、国家对公共事业发展的影响与制约的理 论假说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M城的市民都很高兴,认为政府做了好事,虽然砍树、加路 灯不免奢侈,不过既然是政府花钱,人们也并不怎么心疼。
不过政府最近的个人所得税修改草案,却让M城的市民很不 爽——修改草案打算把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 时,通货膨胀越来越厉害,工资没涨,税却要涨,这让人们怨 声载道。
问题:为什么市政改造耗资过亿人们都没有意见,个税稍微增加 人们就非常不满?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三部门
政府
市场部门
志愿团体 社会组织 民间协会
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运行的非营利性
➢ 非营利性的涵义 公共事业组织的非营利性,主要是指从事公共事业活
动的部门与机构不以获取利润为自己的组织目标,也不以 活动的盈利用于组织成员的收入分配。
公共事业组织的非营利性是由其公益性的组织目标内 在地决定的。营利性行为与公益性目标之间存在着天然的 矛盾,因此,营利性行为会使公共资源被无端浪费,难以 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
(4)政策法规:关于基金会,我国仅有不足千字的行政法规 《基金会管理办法》,后来出台的政策又与之相抵触,而且 没有国家制定的财务规范;
(5)管理疏忽:希望工程管理层次多、程序复杂,一笔捐款 从捐款人到孩子手中要经过八个层次和国、省、地、县、乡、 校六级;
(6)《壹周刊》文章的不良影响 (7)缺少评判标准:没有权威评价机构,不能依据国际通用 标准对其进行合理评价;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事业组织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事业组织

Add you text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Add you text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Add you title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1)缺乏竞争的压力,中层或者基层的领导人不会因为工作效率的低下 而遭到解雇。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政府活动多而复杂,成本难以估算,也 很难做到精确 (3)对于监督部门而言,很难得到正确地足量的监督信息。 3、政府的内部性和扩张 (1)政府的内部性是针对外部性而言的,内部性是用来评定全体成员的 机构的行为准则。使政府的工作人员过于追求内部性,关心自己的新金待 遇和升迁,导致公共官僚机构的运行,增加了机会成本。 (2)政府部门的扩张。政府官员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者,总是希望不断 扩大机构规模,增加其层次,扩大其权力,从而增加薪酬待遇和升迁机会。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一、非政府组织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1、学界观点 2、概念 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 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二)特征 1、非政府性 2、非营利性 3、自愿性 4、公益性 5、组织性 6、自治性
二、非政府组织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因
(四)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志愿失灵 1、筹款的不足,即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活动资金的不足 2、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虽然志愿组织活动要靠志愿 人员的支持,但是实际上那些掌握志愿组织经济命脉的人 对如何使用资源有很大的发言权。 3、志愿组织的业余性。由于出于非营利的运作本质, 很难有足够的基金来吸引专业人员参与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本章节的内容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所 在。需要学生重点掌握为什么被实践证明了的对资源最 有效配置的市场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的主体,而政府和非 政府的公共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二者是一个宏 观,一个是微观的主体。二者在提供纯公共物品和准公 共物品上的分工和职责又是有所区别的。 1、掌握: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2、熟悉: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流认识:凯恩斯主义
当代社会
政府职能状况 政府管理的公共事业在总体上仍继续维持增长势
头,但西方各国先后在公共事业领域进行的私有化、 市场化、社会化和地方分权为基本内容的改革,还是 大大削弱了政府公共管理方面的势力。
社会主流认识 新自由主义
政府是由人类的邪恶产生的;因为能制止罪恶, 从而消极地增进我们的幸福。因此,即使在其最好 的情况下,政府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 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
财政幻觉:政府的财政支出给人们带来好处,但 人们只感觉到享受了好处,却忽略了自己付出的代价。 而财政幻觉的产生往往与税收体制有关。
一般税
直接税:对个人收入、工资或保健征收的税。 间接税:销售税、营业税、贸易税。
官僚机构雇员追求个人行为最大化的模式 案例:一个副省长的政绩工程
(三)财政幻觉与税收约束
案例
M城是一个北方小城市。几年前,市政府决定进行城市改造, 市里主干道两旁的白杨树变成了一棵棵上千元引进的进口景观 树;街道上的路灯增加了一倍,变得密密麻麻;新修了“滨河 公园”,造了一条人工河、几座假山。整个城市改造工程耗资 过亿元。
中型 解决外部 规范垄断 克服信息 提供社会保险
职能 效应:基础 企业:反 不完全问 再分配养老金
教育等 垄断政策 题
家庭津贴等
积极 协调私人活动
再分配:
职能 促进市场发展、集中各种举措 资产再分配
第二节 政府是兴办 公共事业的重要主体
二、国家对公共事业发展的影响与城的市民都很高兴,认为政府做了好事,虽然砍树、加路 灯不免奢侈,不过既然是政府花钱,人们也并不怎么心疼。
不过政府最近的个人所得税修改草案,却让M城的市民很不 爽——修改草案打算把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 时,通货膨胀越来越厉害,工资没涨,税却要涨,这让人们怨 声载道。
问题:为什么市政改造耗资过亿人们都没有意见,个税稍微增加 人们就非常不满?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以亚当·斯密为首的经济学家们也认为应该在人 人追求个人利益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在 市场自由竞争规律的作用下,使资源得到自由配置。 商品、劳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在各部门自 由流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和调 节私人经济活动的基本手段。
表2-1 1880年——2019年工业国家政府支出占GNP或 者GDP的百分比
西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扩张也可以从政府部门、 工作人员和的增长来感知。据统计,美国从罗斯福执 政到尼克松执政的40年间,白宫人员的经费开支增长 了60倍。在1965年到20世纪80年代间,联邦赤字增加了 53倍,在各种联邦名义项目下的救济款项增加了4倍, 达到每年近3000亿美元,联邦预算增加了约5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在客观上促使 凯恩斯主义兴起。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为基础论证国 家需求的不足,而仅靠市场自发调节是无法自动扩大这 种需求的;市场机制的失灵,为政府干预活动留出了空 间;政府应该发现经济体系中几个关键参数,对之加以 控制或管理,以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主张放 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特别是 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他提出的 “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是: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 限定利息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导消费倾向……把投资 这件事由社会来总揽”。
对国家职能范围的理论总结
萨谬尔森的五种职能说 直接控制职能
公共物品的社会消费职能 稳定经济的财政政策职能和货币政策 从事生产的职能 福利支出职能
现代国家的职能类型说
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促进社会公平
小 提供纯公共物品
保护穷人
职 国防、法律与秩序、财产所有权、反贫穷计划
能 宏观经济管理、公共医疗
消除疾病
第二章 公共事业的主体
第一节 政府
政府职能扩大与公共事业发展 国家队公共事业影响与制约的理论假说
第二节 第三部门
基本概念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基本状况、外部环境问题对策
第一节 政府是兴办 公共事业的重要主体
一、公共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扩大 二、国家对公共事业影响与制约的理论假说
一、公共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扩大
现代公共事业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也是现代国家职能扩大的结果。
国家或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活动的范 围、内容和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近代社会
政府职能状况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国家或者政府组织的规模相 对较小,结构简单,政府公共管理的目标单一,范围狭窄。
社会主流认识 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说:政府是一种“必要的罪恶”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市场可以自我调节
现代社会
政府职能状况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规模 日益扩大,社会分工细化,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 复杂,政府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 政府支出比例的增加 政府本身规模的扩大 政府公共管理范围的扩大
(二)官僚行为增长论
(三)财政幻觉与税收约束
第二节 现代国家的形成 与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现代社会政府活动增长的必然性: 经济中的结构变革 社会的民主化 对社会正义日益增加的关注
案例:美国政府对科学技术投入的持续增加
(二)官僚行为增长论
现代国家的制度结构与决策模式也对公共事业的 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现代货币主义流派、公共选择流派、新制度流派、 合理预期学派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全 面干预论,分析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和政府失灵的成因 及其表现,主张限制甚至取消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 机制的作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产生 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政府是公共事业的 发展的重要主体
年份
1880a 1929a 1960b 1985b
法国
15 19 35 52
德国
10 13 32 47
日本
11 19 18 33
瑞典
6 8 31 65
英国
10 24 32 48
美国
8 10 28 37
说明:a:GNP;b:GDP。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的
挑战》,130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