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范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范文1这绝对是一本经典的中国风绘本。
梁祝的故事,流传已久。
这是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多多少少听过这个故事。
在美丽的杭州,还有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共同求学的“万松书院”,踏进书院,仿佛穿越到了梁祝同窗共读的那个时光里。
而杭州西湖边的观光车上,播放的正是动听的梁祝乐曲。
还有我们听过的戏曲选段“十八相送”、“我家有个小九妹”、等等,无不出自梁祝故事。
自从我给小不点讲过一些关于梁祝的故事以后,小不点就经常缠着我讲这个故事。
但是梁祝的故事真要讲起来,可不短,而且其中有些太多片断,尤其是祝英台抗婚、梁山伯病殁的情节,太过凄凉悲伤,如果一五一十讲给小孩子听,感觉不太合适。
所以,我在想怎样精简一些,用孩子的语言来讲,能让孩子容易理解又会伤及孩子的心灵。
无奈自己水平有限,绞尽脑汁,总觉得讲不好。
然,这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绘本,解除了我的困惑,帮了我这个忙,绘本,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图书类型。
有精美的图画、有简洁且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字。
这本书,图画可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孩子们喜欢的皮影。
因为带小不点看过皮影戏,所以,一看到这本书时,就立马认出来是皮影,惊叹不已,直呼“好看”!说自己太喜欢这样的书了。
于是,仔细认真读了好几遍。
唐亚明老师描写的梁祝故事忠于民间传说故事的原版,也就是我们从小听得最多的版本。
而文字则精简了许多,但是却没有遗漏时间地点,将这个民间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理位置做了非常明确的交待,正好与真实的景点相吻合。
故事讲述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也是去杭州的书院求学,两人结伴而行,同窗三载,情投意合。
可惜英台奉父母之命断学回家,但是英台早就托心于梁山伯,在二人十八相送之时,暗示梁山伯来家娶“小九妹”,可惜山伯来晚,英台在父母催促之下要嫁给马家公子。
梁 山伯和祝 英台的读后感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从小到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悲情和反抗,每次回味都让我感慨万千。
故事里,祝英台本是个富家千金,却有着一颗追求知识和自由的心。
她女扮男装去读书,这种勇气在当时的社会简直是破天荒的举动。
想想看,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祝英台敢于冲破束缚,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呀!她在书院里结识了梁山伯,两人一同学习、玩耍,感情日渐深厚。
他们在书院的日子,一定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瞬间。
比如说,梁山伯可能一开始根本没发现祝英台是女子,还把她当成好兄弟,一起畅谈理想,一起为了功课发愁。
祝英台呢,估计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的身份被识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个“男装”的秘密。
也许在课堂上,梁山伯因为回答不出先生的问题而抓耳挠腮,祝英台则在一旁偷偷给他提示,两人交换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当梁山伯终于发现祝英台是女子时,那种惊喜和感动肯定难以言表。
他们的爱情就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中慢慢萌芽、生长。
可是,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祝家父母早已经为祝英台安排好了门当户对的婚姻,全然不顾她的感受。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会以“为你好”的名义,替孩子做各种决定,却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祝英台的反抗在那个时代是多么难得,她坚决不愿意嫁给自己不爱的人,为了爱情不惜一切代价。
梁山伯呢,这个善良、正直又有些书呆子气的男子,面对祝家的压力,他的无奈和痛苦可想而知。
他没有强大的家世背景可以依靠,只能靠着自己对祝英台的一片真心去争取。
可最终,他还是没能战胜现实的残酷,抑郁而终。
当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世的消息,那该是怎样的肝肠寸断啊!她穿着嫁衣,奔向梁山伯的坟墓,那一刻,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哪怕是死。
最终,他们化作了一对蝴蝶,双宿双飞。
这个结局虽然带着一丝凄美,但也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力量是可以超越生死的。
想想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恋爱的时代,真的是无比幸福。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6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6篇,供大家赏析。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1学琴的孩子对音乐比较敏感,所以当梁祝的优美旋律刚刚响起时,彤彤就立刻反应到这个曲子他听过,梁祝改编于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它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民间传说。
从小看着国外绘本长大的孩子并不像父辈那时听过这些口口传承的经典故事,优美动人的音乐声中又有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手中这本《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信出版社出版,封面上花团锦簇,细看有着织物的纹理,翻阅全书亦是这种风格,就像于布匹上泼墨作画,有一种忍俊不住用手触摸的感觉。
梁祝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求学遇到老实忠厚的梁山伯,同窗三年分别在即祝英台将自己托付梁山伯,怎奈祝老员外棒打鸳鸯将英台许配他人,结果梁山伯病死祝英台投身墓中双双羽化成蝶。
扉页是一株树叶凋零的花树,是否喻意书中故事的结局呢,瞧书中第一页轩窗内对镜梳妆的祝英台,镜中的女装,镜外男扮,可曾看出端倪?一心求学的英台女早就有所准备,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尤其大家闺秀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更别说外出求学混迹全是男子的环境,女扮男装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祝员外还是非常疼爱唯一的女儿,几番思量还是应允了。
彤彤翻看故事早就发现人物造型与一般绘本不同,仿若木偶戏,说起来这种皮影戏的表演方式与木偶戏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不需要太大的舞台布景,都是由幕后人牵动各种语言动作,在此趁机可以为宝贝科普一下有关皮影戏的典故。
从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到十八相送,仔细看图你会发现其中巧妙隐藏着众多的飞禽走兽、神妖异物。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迫分离时,出现的尖嘴猴腮拿着锤子的雷公和拿着乾元镜的电母,是否象征梁山伯突听英台许配他人时的晴天霹雳。
英台出嫁时四只神鸟左右相伴,鸟身下红色的祥云是否代表这是可以沐火重生的凤凰,是不是喻意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可以羽化重生?书中此类场景颇多可细细琢磨。
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真真是家喻户晓啊!小时候听这个故事,就觉得哇,好神奇,好浪漫呀!长大后再回味,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你说这梁山伯和祝英台,咋就那么死心眼呢?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爱情的魔力嘛!他们为了彼此,可以不顾一切,哪怕是面对那么多的阻碍和困难。
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呀!这就好比现在的女孩子,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毅然决然地踏上一条未知的道路,多了不起啊!梁山伯呢,这个傻小子,一开始居然都没发现祝英台是女孩子。
但也许正是这种单纯和憨厚,才让祝英台喜欢上他吧。
他们在书院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的日子,肯定特别美好。
哎呀,我都能想象到他们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探讨学问的场景,那该是多么令人向往啊!可是,命运就是爱捉弄人啊!祝英台的家里非要把她嫁给别人,这不是硬生生要拆散他们嘛!梁山伯得知后,那得多伤心啊!这就像你满心欢喜地种了一朵花,每天精心呵护,期待着它开花结果,结果突然有人过来把花给摘走了,你说气不气人!梁山伯最后抑郁而终,祝英台在出嫁的路上跳进了他的坟墓,哇,这是多么壮烈的举动啊!他们化作了蝴蝶,从此自由自在地在一起。
这难道不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吗?为了对方,可以放弃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想想我们现在的爱情,有时候真的太脆弱了。
一点小挫折、小矛盾,就可能导致分手。
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相比,我们是不是太容易放弃了呢?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需要坚持和付出的,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而且啊,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
门当户对的观念,扼杀了多少美好的爱情啊!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是这种观念的受害者。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的时代,应该更加珍惜这种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利,不要让那些封建的观念再来束缚我们。
每次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心中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虽然他们的结局有些悲惨,但他们的爱情却是永恒的。
梁 山伯与祝 英台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个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每次读完,我都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动人的世界,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感动。
祝英台,一个勇敢追求知识和自由的女子,女扮男装去书院求学。
这在当时的社会,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想想看,一个女孩子,要瞒过所有人,在一群男子中学习生活,得多小心翼翼。
她得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露出一点点女孩子的破绽。
每天早上起床,不能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梳妆打扮,得迅速整理好衣衫,和那些男生们一起去学堂。
在课堂上,还得努力跟上先生的讲学,不能因为自己是女生就放松对知识的渴求。
梁山伯呢,是个忠厚老实、善良正直的书生。
他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祝英台的女儿身毫无察觉。
可就是这样的他,在与祝英台的相处中,渐渐生出了深厚的情谊。
他们一起探讨学问,一起游山玩水,那些时光,一定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记得有一次,他们一起在山上赏景。
祝英台看着漫山遍野的花朵,兴奋得像个孩子,蹦蹦跳跳地去摘花。
梁山伯就在一旁看着她,脸上洋溢着宠溺的笑容。
祝英台摘了一大束花跑回梁山伯身边,把花递给他说:“山伯,你看这花多美!”梁山伯接过花,轻轻地说:“英台,在我眼中,这花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容。
”那一刻,他们的眼神交汇,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然而,命运总是爱捉弄人。
当祝英台被家里逼着回家,梁山伯还不知道这一别,可能就是永远。
祝英台心里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可她又无法违抗父母之命。
她只能一步三回头地离开,眼里满是泪水。
梁山伯站在书院门口,望着祝英台远去的背影,心里空落落的。
后来,梁山伯得知祝英台要嫁给马文才,他的心都碎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之间的感情会遭到这样的阻碍。
他去祝家求亲,却被无情地拒绝。
他失魂落魄地走在大街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
最终,梁山伯抑郁而终。
祝英台在出嫁的路上,经过梁山伯的坟墓,她毅然跳进坟墓,与梁山伯化作了一对蝴蝶。
这是多么凄美的结局啊!但也是他们对爱情的坚守和反抗。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相关推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精选9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山伯与祝英台》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
继而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
然而,保守的年代却棒打鸳鸯两分离。
但梁山伯、祝英台的情,终究感天动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飞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
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我认识了许多具有不同特色的人物,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祝英台:16岁少女。
生于浙江上虞的世族人家,聪明伶俐,自小喜爱读书,不愿受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所束缚。
在父母的答应下,男扮女装去读书,因而认识了梁山伯,并暗恋着他,后来却因马家的强势及威胁所逼,不得不和梁山伯分离。
梁山伯:17岁少男。
生于浙江绍兴的庶民家庭,温文儒雅,谦恭有礼,长相俊俏。
在读书时认识了祝英台,后来发现祝英台是女儿身,两人相爱却因为马家威吓而无法成为亲家,最后抑郁而终。
马文才:18岁少男。
不擅读书,身边总是跟着一群狐群狗党,仗着自己家有钱有势,到处欺负他人,所以和狐群狗党三人行都经常被老师处罚。
也因为他发现祝英台是女生,所以造成后来梁祝两人相恋却无法在一起的悲剧。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而我也被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给深深地感染了,我羡慕他们能凭着自己的信念真爱到底,我会永远铭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2020-08-18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1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各位同学,今天我讲的故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很早很早以前,祝家庄住着一位财主,人称祝员外。
他有个女儿,名叫祝英台,不但美丽大方,而且勤勉好学。
她想到学堂念书,可学堂不收女子。
经过苦苦挨求,终于征得父母同意,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
路上,祝英台遇见一位书生,名叫梁山伯,也要去杭州求学。
这二人,一个聪明乖巧,一个憨厚老实,相互说话挺投机,彼此感觉很良好,便山誓海盟、结拜兄弟。
山伯年长称“梁兄”,英台从此为“贤弟”。
同窗三年,“梁兄”对“贤弟”百般照顾,却从未识破对方是个女生;“贤弟”对“梁兄”十分敬重,好感也与日俱增。
说话间,学业期满,该是打点行囊,告别老师,各回各家的时候了。
“梁兄”恋恋不舍,十八里相送,把“贤弟”送到长亭;“贤弟”情意浓浓,说家里有个“小九妹”,让“梁兄”一定来提亲。
几月后,梁山伯来到祝家庄。
咦,原来“小九妹”就是祝英台。
“贤弟”已不再是清秀的男生,而是一位漂亮的姑娘。
可是,祝员外腰缠万贯,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压根儿瞧不上家境贫寒的梁山伯,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了马太守的儿子,活活拆散了一对有情人。
梁山伯悲恨交加、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祝英台闻听噩耗,突然间变得异常平静。
她不再与父母抗争,只是要求娶亲的花轿必须在梁山伯坟前停留,待她祭奠之后,再去马家成婚。
就这样,花轿在梁山伯坟前停了下来。
祝英台跪拜在地,哭得泣不成声。
这哭声感动了上苍,感化了神灵。
忽然,坟头裂开一个大口,祝英台奋身一越,跳了进去。
娶亲的人们还没顾上去拉,坟头又紧紧地合拢了。
这时,天空现出彩虹,地上盛开鲜花,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梁 山伯和祝 英台的读后感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读后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小时候就听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时候只觉得是个悲伤的爱情传说。
可当长大后,再次深入去品味这个故事,却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感触。
祝英台,一个勇敢追求知识和自由的女子。
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根深蒂固。
但祝英台不甘心被这样的规矩束缚,她女扮男装,踏上了求学之路。
想象一下,她得费多大的心思去掩盖自己的女儿身啊!要模仿男子的走路姿势、说话语气,还要时刻担心被人发现。
她得小心翼翼地整理自己的衣着,不能露出一点点女性的特征。
每天早上醒来,恐怕都要先紧张地检查一下自己的装扮有没有破绽。
在书院里,祝英台结识了梁山伯。
梁山伯是个忠厚老实、善良正直的书生。
他们一同学习,一同探讨学问,一同玩耍。
那种纯粹的友情,慢慢在心底滋生出了别样的情愫。
记得有一次,书院组织大家去游春。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大家都兴高采烈。
祝英台和梁山伯走在一块儿,看到路边盛开的野花,祝英台忍不住想去摘。
可又怕自己的动作太女孩子气,于是故意装出大大咧咧的样子。
梁山伯在一旁看着,笑着说:“英台兄,你这摘花的样子倒像是个娇俏的姑娘。
”祝英台心里一惊,脸上却强装镇定地说:“山伯兄莫要打趣我。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感情越发深厚。
而梁山伯呢,这个有些木讷的书生,却一直没有察觉到祝英台的女儿身,更没有领会到祝英台对他的深情。
直到有一天,祝英台不得不离开书院回家,她多次暗示梁山伯去她家提亲,可梁山伯愣是没明白。
祝英台回到家后,被父母许配给了马文才。
那个马文才,有权有势,可祝英台的心里只有梁山伯。
她哭啊,闹啊,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是她能轻易反抗的。
梁山伯得知祝英台要嫁给别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心爱的“兄弟”竟是女子,而且一直钟情于自己。
他满心悲痛,却又无力改变什么。
最终,梁山伯抑郁而终。
祝英台在出嫁那天,路过梁山伯的坟墓,她毅然跳进坟墓,与梁山伯化作了一双蝴蝶。
每次想到这个结局,我都忍不住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感
“快乐人儿快乐在,快乐人儿快乐在,青春换了新衣裳……”,随着轻快浪漫的片头曲,我们进入了精彩的电视剧世界……
封建时期,一般都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学而优则仕。
因此,不少人便从小就去私塾求学,期盼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可是当时一直都是男尊女卑,剥夺了女性的许多自由和权力。
正因如此,才引出了女扮男装求学的祝英台。
随着尼山书院的撞钟声响起,新一届的学生便陆续汇聚于此。
途中,由于种种机缘巧合,梁山伯与祝英台结识了,谈得很投机,因此结拜成好兄弟,一起上私塾求学。
这也为将来这对有情人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埋下伏笔。
我从小就看了这部电视剧。
对于梁小冰扮演的祝英台十分赞叹。
这位秀丽的姑娘,天真纯洁地睁着大大的眼睛,鼻梁高挺,配着一张樱桃小嘴,着实令人心动,是儿时心中的女神。
在书院里,学生们无忧无虑地读书学习,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闲时一起讨论学习理论,摆棋对弈,蹴鞠,一切都是那么的快乐、舒适。
朗朗书声,悠悠的琴声,一阵阵的文化的气息,环绕着整座尼山书院。
在这种封建剥削压迫的社会环境下,恐怕除了书院,再无如此惬意的地方。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纯真美好,没有那么多虚伪和奸诈,也不会培育出弑师毁校的赵中书和居心叵测、心狠手辣的马文才。
同窗友谊是真的,当路秉章因其妻如意的事情被下大牢,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趟那道浑水。
这不是可贵的友谊吗?人生难得如此仗义的朋友,得珍惜时且珍惜。
师生之情也是真的,当学生路秉章、梁山伯先后被害下狱之时,丁老师竭尽所能去挽救自己的学生,不惜得罪昔日的得意门生,当朝中书大人赵定方。
这足以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呵护。
情侣之间的感情也是纯洁的,发自内心的。
没有金钱利益的熏染,爱情的花朵开得如此纯洁,如此动人。
在这种婚姻大事父母做主的时代,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自由恋爱自然受到保守力量的攻击。
棒打鸳鸯,迫使这对深爱对方的痴情男女不能如愿的白发偕老。
这种事情当然不止此处一家,当时人们饱受封建社会之苦,无法倾诉,便借这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来表达心中的愤恨。
读了这部悲剧,对于父母理所当然地干涉驾驭子女,我相当愤慨。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把儿孙当牛马。
儿女的幸福就由他们自己去追求,去把握。
上一辈的恩怨何苦拖累下一代,让他们为自己而活吧。
对于梁山伯的悲剧,社会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知各位观众有没有注意到,秋闱试举揭榜时,出现了两个真真实实的历史人物,陶渊明和孙山。
陶渊明独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他在此乡试排名第六,在处理掉娄敬文和辛平之后晋升四魁,被派彭泽令,因不满官场的腐败,弃官归隐。
即使贫困,也不为这五斗米的官饷而折腰。
这些足以说明,官场容不下为民请命的清廉正直之士。
梁山伯被排挤,迫害是迟早的事。
除了外界原因之外,其自身也是很有问题的。
在此我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梁山伯这个规规矩矩的读书人对于社会的状况以及官场的腐败全然不知。
每次都是认为自己行得正,走得直就谁也奈何不了他。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在封建压迫制度下,官僚地主集团与百姓群众形
成一个对立面。
为民请命则势必损害了官僚地主集团的利益,从而站在官僚地主集团的对立面。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怎能完好的处在这个位置上,最终不仅不能为百姓谋福利,自身也将受到迫害。
在羽翼尚未丰满之时就必须忍耐,不可强出头,只有保全了自己,才能有机会去壮大实力,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古时候隐忍最终功成名就的人士不少,如卧薪尝胆的勾践,胯下受辱的韩信,鸿门宴上的刘邦。
这些人都教我们在非常时期的生存之道。
反观梁山伯,自己初来乍到,立锥未稳就把那些当地的士绅拒之门外。
这样既失去了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的机会,而且也断送了很多可以借助的力量,把自己推向了孤军奋战的境地,让以后行事变得举步维艰。
当得知自己的父亲被害之事,梁山伯便方寸大乱,既不问自己有没有切实有力的证据,也不管自己是否力所能及,冒然去祝府示威,打草惊蛇,给对方提前做好了准备。
岂不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争一口舌无益,忍一时之气,方可免百日之忧。
其师丁程雍也是因为发泄一时之气,多次得罪了赵中书,导致家破人亡,身败名裂。
因此,只有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才能实现心中的抱负。
路秉章,以后的征西大将军,就是一个良好的例子。
经过许多波折,梁山伯与祝英台终于得以结发为夫妻,共同生活。
这时候就应该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去寻找一片新天地幸福生活,跟自己心爱之人厮守一生。
普天之下,哪里不能安身。
何苦还要重返马文才掌控的上余县,成为鱼肉,任人宰割呢。
我觉得爱情是伟大的,它能占据你心里的空虚,填补你的内心。
曾经一个经典的问题摆在世人面前,就是江山美人孰轻孰重。
大多数人理所当然选择了江山,认为得到了天下就得到了一切。
可是,那时候自己真的过得快乐吗。
曾经充实自己的结发妻子因为自己的贪婪而失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拥有天下的物质财富,却失去了精神的支柱。
我想纵然坐拥天下,也将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能充实地活着才有意义,否则就像冬天的枯木,徒留一身躯壳。
上天也算眷顾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让他们在这种时代下,深深地爱一场。
还无忧无虑地同窗三载,也如愿结为连理,幸福生活了几年,也算不薄了。
人存于天地间,何其渺小,正如苏东坡所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这两位痴情男女能活在世人心里,为人们所传唱,也算活得有价值了。
就让他们化作双飞舞的彩蝶随风而去吧,永永远远在一起……
最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