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数学情感。
【说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说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1)6×2= (2)20×4=6×20= 10×4=6×200= 5×4=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3、组织学生汇报。
(1)第一组算式中每个算式都有一个因数6,第二组算式中每个算式都有一个因数4。
(2)第一组算式的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第二组算式的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
(3)当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大或变小时,积也相应地变大或变小。
4、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1)观察第一组算式,探究规律。
引导学生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并验证。
(认真观察,发现:其中一个因数都是6,另一个因数由2变成20,积由12变成120。
另一个因数由2变成200,积由12变成1200。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完整地概括出来。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观察第二组算式,探究规律。
①继续观察,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②同桌之间一个人按规律写算式,另一个人用竖式验证。
2、在小组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1、完成51页“做一做”。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二)引入教学内容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积的变化规律,你们知道什么是积吗?生:积就是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师:很好,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例子:2×6=12,20×6=120,200×6=1200,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生: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所变化。
三)探究规律师:现在,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和一张空白表格,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规律。
请你们按照这个规律,计算出以下式子的积:2×7、20×7、200×7,然后把结果填入表格中。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表格,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生: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也乘(或除以)这个数。
四)总结规律师: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
请你们把这个规律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五)应用规律师:现在,我给你们出一个问题,请你们用这个规律来解决。
___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六)课堂练七)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积的变化规律,通过探究规律的活动,我们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准确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获得了探究数学规律的经验,培养了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检测,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组互相分享,让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口算中,感受到研究数学的实用性。
接着,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学生通过互相分享,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掌握,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善于观察和思考,不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教材与学情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同时,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中的例4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探究过程,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
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开发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但是,这一组算式是以能够体现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
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环节设计意图1、谈话导入,提出问题本节课算式的呈现我没有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是结合身边的生活资源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课的开始我与学生进行谈话“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①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②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 包,一共多少元?③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三个乘法算式写到黑板上。
接下来提出问题,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等知识铺平了道路,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理解其探究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并且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能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表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运用。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会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的方法,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献爱心的好品质。
二、说教学设想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我将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注重:1.注重探究过程的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这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注重变与不变思想的渗透:通过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我们班与希望小学四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请你计算一下,一盒水彩笔6元,如果买2盒要花多少元?买20盒,买200盒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列式计算一下,学生会列出算式:6×2=12;6×20=120;6×200=1200。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1、知识的联络与地位。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新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数计算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探究积的一些变化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乘法运算以及为以后自主探究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根底。
教材中的例3,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例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教材以两组既有联络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比照的根底上发现问题。
〕归纳规律〔结合探究交流,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基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教学内容做了灵敏的改动,从而更合适本班学生的特点,更能表达因材施教。
2、教学目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从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将其规律恰当地运用到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2〕、才能目的: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积的变化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才能、表达才能以及思维才能。
〔3〕、情感目的:引导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为了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的,因此,本次教学的重点应是探究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应是在探究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同时,能体验更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开展数学考虑。
关键是学生能正确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独立考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历,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也是尝试教学法倡导的。
《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等知识铺平了道路,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理解其探究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并且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能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表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运用。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会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的方法,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献爱心的好品质。
二、说教学设想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我将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注重:1.注重探究过程的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这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注重变与不变思想的渗透:通过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我们班与希望小学四(1)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请你计算一下,一盒水彩笔6元,如果买2盒要花多少元?买20盒,买200盒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列式计算一下,学生会列出算式:6×2=12(元);6×20=120(元);6×200=1200(元)。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6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6篇)《积的变化规律》篇1教学过程:一.谈话,直接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也能用乘法进行计算。
其实在乘法计算中,有个很好的的规律。
只要发现这个规律,并进行运用,就可以让我们的计算变得更快更准确。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规律是什么啊?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二、自主合作学习、探索规律1、出示例题,研究问题(1)6×2=12 (1)20×4=80(2)6×20=120 (2)40×4=160(3)6×200=1200 (3)80×4=320师:知道得数吗?谁说一说。
2、思考,概括规律师:下面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再认真想想,他们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因数都是6,另一个因数2到20,到200,都扩大了10倍。
师:你是说6不变,2扩大了10倍变成20,这个意思对吗?师:是个不错的发现,还有谁想来说的?生: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2扩大了10倍,积也扩大了10倍师:听懂她的发现了吗?你能具体地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吗?生:6×2=12,6不变,2扩大10倍是20,6×20=120,12到120也扩大了10倍。
(同时板书)师:她的这个发现真有意思。
你们都同意吗?师:我们把这个发现,用在右边的算式,看看还是不是有这个规律,生: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20扩大2倍,积也扩大2倍。
3.概括规律师:刚才大家的这个发现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呢?生: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就乘几4.验证规律师:是不是其他的算式也是这样呢?我们来举例验证一下每人写2组这样的算式,完成后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这些算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汇报5.完整规律师:从这些算式中,我们还能看出什么规律吗?刚才我们从上往下看,现在换个角度,从下往上看。
有了什么想法了,就赶紧把它写下来,然后很自己的同桌轻轻地说说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规律。
3.例题讲解:通过生动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思考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重要性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的核心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的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探讨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1、引导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自主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2、举例验证法让学生通过举例来验证积的变化规律,加深理解。
三、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观察算式,思考其中的规律。
2、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想法。
四、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回顾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
(2)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
2、探究规律(1)出示一组乘法算式,如:2×3 = 620×3 = 60200×3 = 600(2)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现。
(4)总结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3、拓展规律(1)出示另一组算式,如:4×5 = 204×10 = 404×20 = 80(2)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规律的普遍性。
(3)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 除外),积也除以几。
4、规律验证(1)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2)小组内交流验证结果。
5、应用规律(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不变,宽扩大3 倍,面积怎样变化?(2)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集体订正,讲解思路。
6、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积的变化规律。
(2)强调规律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7、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实例。
五、说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 除外),积也除以几。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第【1】篇〗3 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时说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第51页)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说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的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地记住哪个数123412341234950382573014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记住了第一个数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生1:有什么规律生2:学积的变化干什么生3:积的变化规律和什么有关系生4: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
妈妈提出问题想考考小明。
①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②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 包,一共多少元③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6×2=126×20=1206×200=1200师:非常好!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这组算式的特点再往下写2个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写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写得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教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说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理解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老师也很喜欢看电影,这个周末想邀请朋友一起去看最新上映的电影《姜子牙》,你能帮老师做下预算吗?(1)课件出示问题①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2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②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4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③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8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2)生口头列式并计算25x2=50(元)25x4=100(元)25x8=200(元)(3)导入新课师:速度真快,老师为你们点赞,现在请你们再次认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25。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 :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 :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小,积也越变越小。
师 :说得真好,看来积的变化和因数之间还藏着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问题-—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二、自主合作、探究规律1、探索规律一(1)引导学生任选两个算式比较。
师:为方便研究,可以称这三个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
2023年《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通用10篇)
2023年《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通用10篇)《积的变化规律》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5.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空白表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观察、验证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P51》说教学目标:1、经过探索的过程,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2、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写出有规律的算式的得数。
说教学重点: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说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教具:多**设备,速塑纸说教学过程:如下表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时间设计一、复习旧知、提出思考回顾总结一位、两位、三位数与一位、两位数的乘法都是:因数×因数=积。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改变了,那么它的积会改变吗?又是怎么变?跟随老师思路回忆、思考。
通过回顾旧知识,培养学生总结、思考和发现规律的能力2min二、探究得新知一、PPT展示下列算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几个算式的规律1、(1)6×2=(2)6×20=(3)6×200=从(1)到(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就(乘10)从(2)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就(乘10)从(1)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乘100)发现: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就乘几。
先口算,再让学生自主观察得到发现规律(下题同上)2、(1)20×4=(2)10×4=(3) 5×4=从(1)到(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就(除以2)从(2)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就(除以2)从(1)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4),积就(除以4)发现: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二、带领学生对今天的发现进行验证先用今天的规律填空,再列竖式验算。
(1)26×24= (2)17×6=26×12= 17×12=26×6= 17×24=跟随老师的思路,口算简单的算式,并认真观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数学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数学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数学说课稿1积的变化规律是学生学习乘法以来遇到的第一个规律性的内容。
从内容上来说,它更加抽象化,更接近纯数学的学习。
如何走好这一步,对学生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整堂课的设计始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注重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一、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应当“学有用的数学”。
教师不仅考虑到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考虑到与本堂课的知识点要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素材。
本节课联系全社会非常关注的西藏发展和青藏铁路建设为线索,教师充分提供表象将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让他们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兴致勃勃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积的变化规律,并一次次地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规律作出分析、判断和计算,解决了西藏铁路运输和校园改造等生活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关注“个性化”,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是新课标教材编排的意图,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主动观察、猜测、讨论、交流和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通过看、想、说、动手做、练的过程,顺利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并能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特别是在初步感知规律后,引导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这样相同的特点呢,再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
学生们个个像数学家一样,进行大胆的猜想,并自主地收集例证材料进行验证,发现真正的数学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的例题学习,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计算,去比较,再通过我的适时引导,让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积随因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积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教法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来自主探索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六学法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教学规律的一般经验。
七教学具及相关资料小黑板八教学流程谈话导入——猜想规律——验证规律——表述规律,小结探索方法——应用规律——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九教学设计过程1谈话导入课的开始我与孩子进行谈话“学校为了奖励参加大扫除的学生,每人发一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6元,买2本需要多少元钱?买20本,200本呢?孩子你们算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三个算式及其结果:6×2=12(元)6×20=120(元)6×200=1200(元)设计理念:我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纯粹的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孩子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猜想规律(1)我提出问题:观察这三个算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呢?我引导孩子从上向下观察:因数到因数,积到积有什么规律。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四,59页练习九)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说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屏幕显示:为响应"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持西藏"号召,武汉市长征小学与西藏希望小学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全校学生们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西藏小朋友购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
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盒美术颜料6元,买2盒花多少钱?40盒呢?200盒呢?师:谁来帮忙解答第一个问题?生:6╳2= 12(元)师:你能说说在这道乘法算式中,6和2是什么?12又是什么?生:6和2是乘法中的两个因数,12是积。
师:说得好!第二个问题呢?生:6╳40=240(元)师:接着说第三个问题?生:6╳200=1200(元)师:和他们想法一样的请举举手。
(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6╳2= 12(元)6╳40=240(元)6╳200=1200(元)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6。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四班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学校数学四班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支配了积的变化规律的例题学习,把握这些规律,为同学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做预备。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同学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计算,去比较,再通过我的适时引导,让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依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学问目标:使同学结合详细情境,通过计算、观看、比较,发觉积随因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积的变化规律。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初步的抽象概括力量和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力量。
情感目标:体验探究和发觉数学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奇怪心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自己发觉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教法我引导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通过观看、猜想、验证来自主探究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六学法同学经受观看思索、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究过程,获得探究教学规律的一般阅历。
七教学具及相关资料小黑板八教学流程谈话导入猜想规律验证规律表述规律,小结探究方法应用规律拓展延长课堂小结。
九教学设计过程1谈话导入课的开头我与孩子进行谈话“学校为了嘉奖参与大扫除的同学,每人发一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6元,买2本需要多少元钱?买20本,200本呢?孩子你们算算。
”依据同学的回答,我板书三个算式及其结果:62=12(元)620=120(元)6200=1200(元)设计理念:我缔造性地利用教材,将纯粹的算式给予肯定的生活意义,让孩子感受数学学问就在身边,从而更大地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四班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2猜想规律(1)我提出问题:观看这三个算式,你会发觉什么规律呢?我引导孩子从上向下观看:因数到因数,积到积有什么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西阳城总校尚庄小学郭彩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积的变化规律》一课进行说课,我从五个方面说一说。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同时,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教材中的例4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探究过程,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尝试教学法,着重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练在当堂。
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激趣导入,猜想规律
本节课算式的呈现我没有以纯算式的方式呈现,而是结合身边的生活资源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例如,每人有两只手,2人有多少只手?5人呢?10人呢?每人有10个手指头,2人有多少个手指头?20人呢?200
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三个乘法算式写到黑板上。
接下来提出问题,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此环节我分四步进行,一是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二是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的变化情况;三是引导学生将两个发现总结到一起形成积的变化规律,形成板书,并揭示课题。
在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接下来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学生总结并验证了规律之后,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计算与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
3、拓展延伸,应用规律
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注重了练习的层次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练习中不但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同时训练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体验到发现规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第一组练习除了让学生完成书中的看算式直接写得数的练习外,我还设计了一些算式,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巩固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
第二组练习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思路,我会对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学生灵活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组练习时让学生完成书中59页的第五题,让学生探索学一个算式中当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会怎么变,使学生的探索进一步深化。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评价,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感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进行梳理与评价。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想、说的过程,逐步探索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这样的探索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说课完毕,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