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历法》教案

合集下载

天文时间与历法讲义

天文时间与历法讲义

• 优点:日期与月相吻合的较好
缺点:历年长354 11/30 =354.3666日 与回归年365.2422 比,一年就相差11日
左右 ,3年就要短1个月,约17年就会出现月 序与季节倒置的现象。
因此,岁首逐年提前,与季节完全脱节。 目前只有少数伊斯兰国家和地区在宗教节日上 使用。
三、太阳历(公历)起源于古埃及
置闰:30年11闰 太阴历年长: 354 11/30 = 354.3666日
12个朔望月:29.5306×12=354.36708日
30年的历年长:354×30+11=10631日 30年朔望月长:29.5306×12×30=10631.0124日
30年共差17m1s,一年差41s.5 在30年的第2、5、7、10、13、16、18、21、24、 26、29年为闰年,闰日加在闰年的最后一天。(可 保证朔在月初和年首)
年:以地球公转为依据、四季变化的周期。 1回归年=365.2422平日
月:以月球公转为依据、月相变化的周期。 1朔望月=29.5306平日
日:以地球自转为依据、昼夜交替的周期。 这是三种完全独立的运动,没有简单的通约关
系,日是基本单位不能分割,这种整日数的年和月 为历年、历月。
2. 历法的制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则
19年7闰 19个回归年长:
365.2422×19=6939.6018 19个历年长:
29.5306×(19×12+7)=6939.68865 19年相差2h05m04s
闰月大致在第3、6、9、11、14、17、19年。
4 二十四节气
农历中表示太阳位置的特殊方法
每一节气太阳黄经均匀增加15度, 但时间间隔不同 .
时。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四组干支就是所谓的“生

天文初中课程教案

天文初中课程教案

天文初中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初中天文课程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天文学基本概念2. 宇宙的结构和演化3. 恒星和行星的特性4. 天文观测方法5. 天文事件的解读教学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文学基本概念、宇宙的结构和演化等内容。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文现象,如恒星、行星、月球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天文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第1课时:1. 导入: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天文学的研究对象。

2. 讲解:讲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如大爆炸理论、宇宙的组成等。

第2课时:1. 导入:介绍恒星和行星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恒星和行星的特性,如恒星的发光、发热、行星的组成等。

第3课时:1. 导入:讲解天文观测方法,如望远镜的使用、星图的阅读等。

2.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天文观测,记录观测结果。

第4课时:1. 导入:讲解天文事件的解读,如彗星、流星、日食等。

2. 讨论:分组讨论某个天文事件,分析其成因和特点。

第5课时:1. 复习:复习前四节课的内容,进行测试。

2. 讲解:讲解恒星和行星的演化,如恒星的生命周期、行星的形成等。

第6课时:1. 导入:讲解星系和宇宙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星系的结构、宇宙的膨胀等。

第7课时:1. 导入:讲解地球和月球的特性,如地球的自转、公转、月球的运行等。

2. 讨论:分组讨论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规律。

第8课时:1. 复习:复习前七节课的内容,进行测试。

2.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天文观测,记录观测结果。

第9课时:1. 导入:讲解天文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实践:引导学生操作天文仪器,进行观测。

第10课时:1. 复习:复习前十节课的内容,进行测试。

第一节 天文、历法ppt课件

第一节 天文、历法ppt课件

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齐 卫 鲁 魏 井鬼 秦 柳星张 周 翼轸 楚

宿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斗牛


宿
兖州
虚危
豫州
室壁 奎娄
幽州
胃昴毕
江州
觜参
扬州 益州

宿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雍州
三河
荆州
• • • • • •
次 国 次 国 次 国
星纪 玄枵 娵訾 降娄 吴越 齐 卫 鲁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赵 晋 秦 周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楚 郑 宋 燕
元旦 正月初一日。 人日 正月初七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 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 日为马,七日为人。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 上元 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亦称“灯 节”。 社日 家家祭社祈年的日子。立春的第五个 戊日(在春分前后)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 日(在秋分前后)为秋社。
一、三垣
• 三垣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 以北极星为中心,集合周围各星 合为一区,叫紫微垣。 • 紫微垣以南是太微垣,太微垣以 南是天市垣。
二、七政
• 七政指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 星,又叫七曜。 • 金、木、水、火、土是五个行星,合起 来称为五纬。
• 金星古称“明星”,又称“太白”,特别明亮。金星黎 明时出现在东方,叫“启明”;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叫 “长庚”。 • 木星古称“岁星”。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 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因此就以木星每年所在位 置纪年,如“岁在鹑火”、“岁在星纪”。 • 水星古称“辰星”。 • 火星古称“荧惑”。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天文历法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天文历法课件 新人教版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第四页,共27页。
干支(gānzhī)趣闻
宋徽宗赵佶登基后不久,曾梦见一青衣童子(tóngzǐ) 从天而降,并向他出示一玉牌,上面写着“丙午昌 期,真人当出”8个大字。可是直到丙午年前一年的 乙已年,仍然未见有什么真人出现。那年冬天,宋 徽宗传位于儿子宋钦宗,即把他当做是“真人”, 勉强地去应验那个梦。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第二年,金兵攻陷了开封,掳去了徽、钦二帝。当 了俘虏的宋徽宗接受不了眼前的事实,他还念念不 忘20多年前的梦,怪它为何不应验。这时有个大臣 对那梦中的8个字作了新解释:“丙午是猖獗之期, 而女真之人出也。”
第五页,共27页。
天文小常识:
屈原(qū yuán)生辰之谜 古人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太阳运行轨迹)附近(fùjìn)一周天的 十二等份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其安排的方向和顺序正好和十二 星次相反。岁星由西向东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和顺序正好相 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并不方便。为此,古代天文占星 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
天文(tiānwén)历法
——课内文言文文化(wénhuà)常识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2.月的概念
朔望月,又称"太阴月"。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 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 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称"朔日",定为阴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 的一天称"望日",为阴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从朔到望,是朔望月的前半月;从望到朔,是朔望月的 后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的一个月。一个朔望月为29天半,实际上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
3、恒星年与太阳年(回归一周。
5、太阳周年视运动与十二星座的关系
云台28将为东汉开国功臣,上应28星宿,就是云台28将。耿弇就是明帝时与班超、窦固齐名的 民族英雄耿秉、耿恭的叔叔,祭遵的胞弟是民族英雄祭彤;另外伏波将军马援有大功,但因为女儿 为明帝皇后,明帝避嫌未将其列入。云台28将里只要和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没被列入,如光武的表 兄来歙功劳很大,最后也未被列入。
二、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
1、太阳系中太阳与八大行星示意图。
太阳系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织女座方向前进。
2、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约2.5亿年一周,速度为每秒250公里,银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长蛇座的方向运动。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阳相对于CMB的 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狮子座的方向运动。

立 秋 : 秋 季 的开始 。 处 暑 : 处 是 终止、 躲藏的 意思。 处暑是 表示炎 热的暑 天结束 。 白 露 : 天 气 转凉, 露凝而 白。 秋 分 : 昼 夜 平分。 寒 露 : 露 水 已寒, 将要结 冰。 霜 降 : 天 气 渐冷, 开始有 霜。

小学天文科学教案设计

小学天文科学教案设计

小学天文科学教案设计(人教社)一、教学目标:1.认识宇宙的奥妙和宇宙科学的基本知识,并了解太阳系基本结构。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观测天象,如日、月、星、云、彩虹、霞等各种天文现象。

3.了解一些天文学家的贡献和发现,如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

二、教学内容:1.天体观测与测量技术在本课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天体观测的方法和天文学家进行天文测量的过程。

同时,利用小学生所掌握的常识学习测量量和测量最基本的常用单位。

2.太阳系知识与星座常识在本课中,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能够描述日、月、星、云、彩虹、霞等各种天文现象。

同时, 了解星座常识,运用多种媒介观测星星。

3.认识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在本课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习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的知识,探究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同时,可以观测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方向、形状和变化,结合观察的结果,了解太阳和月亮的特征并尝试解释。

三、教学方法:1.听讲,阅读讲义。

2.观察实物和模型,认识天体行星、卫星的视觉特征。

3.关注各种天文现象,如日、月、星、云、彩虹、霞等,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4.方便的方式,如借助公共望远镜和天文学会观测。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可以利用应季的月相图或星座插图,在学生中引起对“天”和“星”等课题的注意,结合图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捕捉和激发他们对宇宙的探索热情。

第二步:查阅资料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查阅资料的过程。

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书籍、参观天文学会、浏览天文学网站或使用天文软件等途径,获取更多科普资料。

第三步:展示实物和模型老师可以利用模型和各种实物,展示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卫星和飞船,让学生了解它们的视觉特征、物理性质和巨大的空间尺度。

同时,也可以利用影像、图表等多种信息形式展示。

第四步:参观天文学会或天文观测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次天文学会和天文观测活动,观赏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星云、星团等天体和恒星,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体验科学的乐趣。

《天文历法》教案

《天文历法》教案

《天文历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历法的影响;了解我国古代的主要历法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天象,了解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通过研究古代历法,掌握历法的编制方法;学会运用天文历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文历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天文历法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历法的影响;我国古代主要历法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古代历法的编制方法及其演变。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象,了解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2. 研究法:引导学生研究古代历法,掌握历法的编制方法;3. 实践法:培养学生运用天文历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天文历法的资料,制作课件;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与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讲解相关数学表达;讲解我国古代主要历法及其特点,如夏历、阴阳历等;分析古代历法的编制方法及其演变。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天文历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作业布置:请学生课后总结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历法的影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历法的编制方法及其演变。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续)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活动,如日晷测量、月相观测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观测到的现象。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天文历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天文历法教案初中历史

天文历法教案初中历史

天文历法教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天文历法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内容;2. 掌握古代人们是如何观测天文现象并制定历法的;3. 能够区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法制度,并了解它们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天文现象的观测和历法的制定;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法制度。

教学难点:1. 掌握天文现象的观测方法;2. 理解历法对不同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天文历法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内容;2. 课堂展示物:地球仪、日历等;3. 学生练习册:用于课堂练习和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和日历等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天文现象和历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天文历法的发展历程(15分钟)1. 讲解古代人们是如何观测天文现象的;2. 介绍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如中国的农历、希腊的太阳历等;3. 分析不同历法制度对各自文化的影响。

三、学生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不同历法制度下的观测方法和历法的特点;2. 学生在练习册上练习相关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四、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一个具体的历法制度,如埃及的农历;2. 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天文历法的重要性;2. 带领学生思考天文历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天文历法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文化下的历法制度,培养了学生对历史和天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拓展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法的现代应用和未来发展。

小学天文教案范文

小学天文教案范文

小学天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的:1.通过天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通过天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识和现象。

3.通过天文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了解和认识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的基本特征和相关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投影仪、幻灯片等。

2.教材:《小学科学》第五册。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体观察天空,并引导他们描述天空的特征和变化。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关于天文的问题,如“你们知道太阳、月亮和星星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模块学习(30分钟)2.1.学习太阳的基本特征和相关现象。

2.2.学习月亮的基本特征和相关现象。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月亮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月亮的基本特征,如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等。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月亮相关的问题,如“月亮为什么有各种形状?”“月亮为什么会有月球皮带?”2.3.学习星星的基本特征和相关现象。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星星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星星的基本特征,如星星是遥远的太阳,它们有各种亮度和颜色等。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星星相关的问题,如“星星为什么会闪烁?”“星星为什么有各种颜色?”3.总结(1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复习问题,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然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相关现象。

教师通过观察、讲解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学生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问题。

天文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天文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天体、星座、行星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研究的热爱,树立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 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天体运动规律的掌握。

2. 天文观测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观星望远镜。

3. 实验器材:天球仪、星座图等。

4. 课堂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天文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天文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二、新课讲授1. 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天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2. 天体:讲解天体的分类、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3. 星座:介绍星座的起源、特点及主要星座。

三、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天球仪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天球仪上的星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星座图,了解星座的分布。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区分恒星和行星?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观察夜空,记录下观测到的星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天文学知识?2. 学生回答,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1. 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讲解望远镜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观测技巧。

2. 观星:介绍观星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测。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使用望远镜,指导学生观察夜空。

2. 学生分组进行观星,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如何判断观测到的星座?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测经验。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观星报告,分享自己的观测成果。

小小天文学家小学二年级天文实验教案培养孩子的天文研究能力

小小天文学家小学二年级天文实验教案培养孩子的天文研究能力

小小天文学家小学二年级天文实验教案培养孩子的天文研究能力小学二年级天文实验教案培养孩子的天文研究能力引言:天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既神秘又美妙。

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通过实验去观测星体,了解宇宙的奥秘,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二年级的天文实验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培养孩子们的天文研究能力。

第一节:实验目的通过天文实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对天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节:实验材料1. 星图:打印一套包含各类星座的星图,以供孩子们观察。

2. 望远镜:准备一些简易的望远镜,以便孩子们可以用来观测天空。

第三节:实验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们简要介绍天文学的概念,解释天文学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为了了解宇宙而展开自己的研究。

2. 观察星空:带领学生们到室外,展示并教授他们如何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让学生们轮流观察,并记录他们所看到的星体以及它们的特征。

3. 辨认星座:带领学生们观察星图,并指导他们在星空中辨认各个星座。

鼓励他们描述星座的形状、亮度以及和其他星体的相对位置。

4. 讨论: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观测到的星体以及他们对星座的了解。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展开探讨。

5. 总结:引导学生们总结观察的结果,结合他们对星座的认识,帮助他们认识到星体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联系。

第四节:实验扩展1. 制作星座模型:让学生们利用废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各个星座的模型,并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

2. 天文故事创作:鼓励学生们编写属于自己的天文故事,可以以星座为背景,用想象力展开创作。

3. 参观天文馆:组织学生们参观当地的天文馆,让他们通过实地观察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文学知识。

结语:通过这份天文实验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培养天文研究能力。

通过观察星空、辨认星座和讨论,他们不仅可以开启对宇宙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为教师们传授天文学知识提供一定的参考。

《天文历法》教案

《天文历法》教案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之一(最早种植粟、水稻的国家),而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重视.后来,古人用天象来预测人事,把天象与人间的凶吉祸福联系起来.如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拖有长长的尾巴,它的出现就被古人认为是预兆兵灾的凶象.《唐雎不辱使命》中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因为月亮是诸侯的象征(太阳是王的象征),所以这种天象是诸侯有灾的凶兆。

僚是诸侯(吴王),他将被刺,所以上天才显示出这样的天象。

(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与农业密切相关,名称和顺序见图表.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义-—立春:春季开始雨水:降雨开始惊蛰: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立夏:夏季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芒种忙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夏天到,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小暑: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立秋: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处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白露:夜间较凉,水气往往凝成露水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霜降:开始降霜立冬:冬季开始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冬至:进入“数九”寒天,昼短夜长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小学天文教案(五篇材料)

小学天文教案(五篇材料)

小学天文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小学天文教案小天文教案课题太阳与太阳系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一.教学导入师:今天我们要乘坐一辆神奇校车,开始我们奇妙的太阳系之旅。

旅途中请大家弄清楚太阳系的组成,并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一些星球的知识,填写好资料卡。

向同学提问,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讲解教材,了解太阳以及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1.阐述太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并且位置不变的星球叫恒星。

2.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各个行星的特点,并且通过用图片(用磁石固定在黑板上)展示太阳系的全貌和八个行星的独貌以及矮行星和小天体。

让学生通过图片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宇宙的神秘和美丽。

讲解:太阳系中有一大恒星和八大行星,他们是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晶球、钻木取火、陆天海)。

八大行星是这个家族里八个大小不一、性格各异的兄弟。

水星是个小个子,和月亮很相似,上面并没有水。

金星在质量、体积、构造方面则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不过大气很浓密,竟达地球的六十倍。

地球是太阳系里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其它行星不是太热就是太冷,没有维持生命的条件。

(同学们可以看一下图片上地球在宇宙中的样子)火星只有地球一半大小,因为又亮又红,人们叫它“火星”。

木星是九个行星中个头最大的一个,它比其它七大行星加起来还大。

(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个小行星带,这里有无数颗小行星)土星是带有最大最亮光环的行星。

八大行星中有4颗行星有光环,他们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大家找找图片中哪颗是土星,同学们真聪明!)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离太阳系最远的两颗行星。

八个兄弟的感情都很好,他们各自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从不发生矛盾。

简明天文学教程(第三版) 天文电子教案 第3章

简明天文学教程(第三版) 天文电子教案 第3章
趋向统一。 •现在改历已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事情,而是 全世界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自然要国际组织来协调。 •尽管现行的历法有诸多的缺点,但它还是通用的世 界历法。
思考与练习题 1.何谓时间? 2.如何测时?常用的计时系统有哪些?试说明。 3.已知某地毕宿五(α=4h35m)正在上中天,当日太 阳的赤经α⊙为21h51m44s,时差为-4m13s,求当时 该地的平时。(参考答案:18h57m29s) 4.在成都某地(λ=104°05′E=6h56m20sE)5月6日用 日晷测得视太阳时10h02m,求相应的地方平时及北京 时间(时差为3m24s)。(参考答案:9h58m36s; 11h02m16s) 5.已知东八区的区时为2000年1月13日8h,求西九区的 区时?(参考答案:12日15h)
恒星时:把恒星作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 一个恒星日。 任何瞬间的恒星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瞬间 上中天的恒星的赤经。目前人为规定春分点的时角就是 恒星时 。
S=tr (春分点的时角)=aM (恒星赤经)+tM (恒星时角) 太阳时:以太阳在天穹上的位置来确定一日中的时间。 (它有视太阳时和平太阳时之分),太阳时与太阳时角有 12h的差值:S⊙=t⊙± 12h
1个太阳日 1 个 恒星 日
区时和时区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
四.时间计量和服务 1. 时间计量
测时;守时;播时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陕西天文台)
2. 时间服务
世界时服务;原子时服务
时间基准——地下钟房
通过GPS共视和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等手段与国际时间比对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陕西天文台)
§3.2 历法 一、历法及制定历法的基本原则
历法就是推算日、月、年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 系或指安排年月日的法则称为历法。

天文教案模板范文

天文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文观测的基本工具和方法,掌握太阳、月亮、行星等天体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天文观测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2. 太阳、月亮、行星等天体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天文观测的原理和方法。

2. 不同天体的运动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天文望远镜、星图、观测记录表等教具3. 实验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太阳、月亮、行星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天体是如何被观测到的吗?二、新课讲解1. 介绍天文观测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如望远镜、星图等。

2. 讲解太阳、月亮、行星等天体的基本知识,如太阳的结构、月亮的周期、行星的轨道等。

三、课堂实验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天文望远镜、星图等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进行天文观测实验。

3. 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观测结果,讨论不同天体的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天文观测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天文观测和天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宇宙?二、新课讲解1. 介绍天文观测的发展历程,如古代天文观测、望远镜的发明等。

2. 讲解宇宙大爆炸理论、黑洞等现代天文学知识。

三、课堂实验1.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次天文观测实验,如观测月亮、行星等。

2. 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文观测和天文学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天文观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天文观测的基本工具和方法,掌握了太阳、月亮、行星等天体的基本知识。

初中生天文科学教案模板

初中生天文科学教案模板

初中生天文科学教案模板是教师在教授初中生天文科学时所需要使用的教案模板,通过该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课程的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初中生天文科学教案模板的构成和应用方法。

一、教案模板构成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教学成果的关键标准。

在制定教案模板时,教学目标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内容之一。

初中生天文科学教案模板应当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当直接涉及到课程内容,准确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辅助。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从教材中选择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

例如,初中天文科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太阳系、星座、天体观测等等,主要技能包括观测、叙述、解释等。

针对这些知识点和技能,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初中生天文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围绕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了解各种天体的特性、运动规律和变化规律,掌握天体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编制教案模板时,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例如,在太阳系的教学中,可以先介绍太阳的结构和特性,再介绍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规律,讲解彗星、小行星、陨石等天体的基本特征。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转化工具,是教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手段。

初中生天文科学教学应当采用一些有趣、生动、信息量大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小组探究、视频展示、图表演示、模拟实验、野外观测等等。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小组探究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探究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思考能力。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总结,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的意义。

天文课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天文课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天文课2. 适用年级:七年级3. 学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认识太阳系的主要行星和卫星。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天文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基本构成,行星和卫星的特点。

2. 教学难点:行星运动的规律,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天文课,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2. 新课讲授- 讲解宇宙的概念、结构和组成。

- 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

-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太阳系各个行星的特点。

3. 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行星,研究其特点,并制作简报。

- 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简报展示,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4.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和行星的特点。

- 布置课后作业:观察夜空,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星星和行星。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太阳系的知识。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观察和研究宇宙?2. 新课讲授- 介绍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如望远镜的使用、天文摄影等。

- 讲解行星运动的规律,包括开普勒定律等。

3. 实践环节-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模拟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练习。

-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调整望远镜,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和行星。

4. 讨论交流- 学生分享观测心得,讨论观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教师总结,强调天文观测的重要性。

5.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有关天文观测的资料,撰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之一(最早种植粟、水稻的国家),而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重视。

后来,古人用天象来预测人事,把天象与人间的凶吉祸福联系起来。

如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拖有长长的尾巴,它的出现就被古人认为是预兆兵灾的凶象。

《唐雎不辱使命》中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因为月亮是诸侯的象征(太阳是王的象征),所以这种天象是诸侯有灾的凶兆。

僚是诸侯(吴王),他将被刺,所以上天才显示出这样的天象。

(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与农业密切相关,名称和顺序见图表。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义——立春:春季开始雨水:降雨开始惊蛰: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立夏:夏季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芒种忙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夏天到,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小暑: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立秋: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处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白露:夜间较凉,水气往往凝成露水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霜降:开始降霜立冬:冬季开始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冬至:进入“数九”寒天,昼短夜长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三伏】分初伏、中伏、末伏,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一年内最炎热的时间。

【数九】从冬至次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数九寒天”二、干支与纪时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

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纪年法】公元纪年法民国××年(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纪时: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 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 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 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 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 3-5点【传统节日】1.除夕与元旦(春节)扫尘、春联(门对、桃符)、年画、守岁、爆竹、年糕、拜年过春节的国家: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2.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游园赏灯(点彩灯\猜灯谜)活动、吃元宵(汤圆)、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与寒食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前二日,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

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4.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门上插艾叶能驱鬼辟邪迎涛神说: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说: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5.七夕原名为乞巧节,起源于汉代。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

起源如下:最早来源于星宿崇拜。

至少在三四千年前,人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

“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

“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6.中秋三种起源说: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

【字母过中秋】24个字母也聚在了一起过中秋节,它们开始争论谁长得像月饼。

O:我长得最像月饼。

C:我也是月饼,只是被人咬了一口。

D:我也是月饼,只是被人切了一刀。

Q:我也是月饼,嗯……只是露了点儿馅。

三、天象【二十八宿】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范进中举》)“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王勃《滕王阁序》)意思是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苍龙”比喻极其凶恶的人。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朱雀”为南方神鸟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白虎”满五百岁变白色,神物,帝王德政,天下太平出现,守护西方之神、战神、杀伐之神。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龟蛇灵物,北方属水,水神,道教真武大帝。

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或有差别有距离。

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

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

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ā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

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

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

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