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春朱自清教案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春朱自清教案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细致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3篇春朱自清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体会美感。
⑴能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思路。
看看作者从春这一背静中,分离出哪些图景来写的?并体会作者对春景的特殊感悟与喜爱之情。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物的技巧,来学习作者调动感官来感知春的方法,并找出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句等,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语言的精妙之蕴。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朗读,能复述课文,体会美感。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的技巧,体会作者写作方法及语言的精妙。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⑴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热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1、重点:⑴反复朗读,读出作者感知过程中所蕴涵的情韵。
⑴品味绘春图中所含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及优美的语句。
2、难点:⑴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思路,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方法。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技巧,学习并掌握作者调动感官感知周围、感知世界的方法。
3、教学突破:⑴读通、读懂课文,品味文章的意蕴和情韵。
⑴结合作文三步法感知原理及分想思维技巧,形成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有机地联结起来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春天是绚丽多彩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曾对春怀有特殊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描绘的一幅幅春天的图画吧,同作者一起领略和感悟春天的美!2、在学新课之前,请同学们说说:你心目中的春天是怎样的?3、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2页,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作者笔下的春是怎样的一幅图画?与我们大家心中的春是否相同呢?学生活动:1、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心中的春天的景象。
朱自清《春》第二课时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多 比喻 亮 排比 细
树叶小草 景: 衬托春雨润物 细无声的特点
天上的风筝渐渐 多了,地上孩子也多 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 了 。城里乡下,家家 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 户户,老老小小,也 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 赶趟似的, 一个个都 状态? 出来了。舒活舒活筋 骨, 抖擞抖擞精神, 人人迎春:城乡 老小 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 表现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夫,有的是希望。 和对未来美好的生活憧憬。
当堂训练
1、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 比喻句来写“秋天”,突出秋 天的特点。
新
三个比喻句
(三)颂春
美 力
表 达 对 大 自 然 的 喜 爱 赞 美 之 情
盼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 调,描绘了花卉争荣、 生机勃勃的春天图画, 绘 赞美了春的创造力和带 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 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 奋然向前,抒发了作者 对春天、对自然、对生 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 憬。
春
赞
绘
1、 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 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 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来发现美。 3、 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比如通过联想,想 象写景)。 4、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景物 。 5、 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 排比等增加文章的花下—地上)、由实到虚 (花—果)的描写顺序。这样的描写顺序符合 人们的认知规律,也使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 晰。
3、对于春风图的描绘: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触觉
嗅觉 听觉 柔、暖
鸟鸣、流水、短笛
运用各种感官描绘春风
4、对于春雨图的描绘:
《春》教学设计2课时
[出示课件]提示:第一部分——[ ]春——()段
第二部分——[ ]春——()段
第三部分——[ ]春——()段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五、再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1、教师配乐背诵前两段《云端的天使》
2、展示学生的绘画作业。肯定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由学生的图画,引导大家抓住景物的特征来细致多角度地观察景物,形象地描绘景物,以此来回顾复习课文的内容。
[展示几位同学的图画]
二、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颂春(8-10) 新美力————高昂 振奋细致观察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你眼中的“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描述。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古人眼中和笔下的春:[出示古诗句]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而诗句写的春天,往往是选取了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从大家的琅琅书声中,我听得出大家对这如诗如画的文章的喜爱,对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春天的喜爱。
朱自清的《春》教案2
朱自清的《春》优质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春》的背景信息。
激发学生对《春》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简要介绍《春》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朱自清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利用多媒体展示《春》的封面和简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章:文学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春》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春》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探讨《春》的结构和情节安排。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春》,感受语言的美感。
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春》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春》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分析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春》中的主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意象运用。
第四章:情感体验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感受《春》中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春》中的情感描写和氛围营造。
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感,感受春天的美好。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感受文中的情感。
小组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创意写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帮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5.2 教学内容分析《春》中的写作技巧和创意表达。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春》中的写作手法,总结写作技巧。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第六章:小组讨论与分享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春》的理解。
6.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春》————朱自清第二课时内容解析:《春》是一篇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点,描了大地回春,草木争荣、活力勃勃的情况,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
学情解析:是一篇特别典的散文,在解析文章能够合适加深度,重视文中的美句,使学生碰到美的熏陶。
授课目: 1、流利、有感情地朗文,感知文内容,掌握作者感情;2、学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序描述光景的写法;3、推断、品味本文美的言;4、培养学生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理想而斗的感情。
重点点:1、通屡次朗,整体感知文内容,掌握作者感情脉;2、推断、品味本文美的言。
授课方法: 1、授课法;2、自由研究授课法授课手段: 1、法2、情况法授课程:一、入::同学,在上,朱自清先生我描述了五幅春光。
,我上的,来解析春花。
二、文章解析(二)春春花:作者把春花描得异常美,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①你不我,我不你,都开了花赶趟儿。
明确:用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春、百花争的情况,表达了百花绽开的春天的喜之情。
②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明确:用比写花色之美,不直接出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是用“火”、“霞”、“雪”来比,不使色彩更明,且激起者丰富的想象。
③花里着甜味儿⋯⋯明确:用了味,用了想的方法。
④成千成百的蜜蜂地着⋯⋯明确:不有声音,而且有烈的气氛,表出一派明亮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的气氛。
⑤散在草里⋯⋯明确:写出野花之多,色彩之。
春:才我特别尽地“春花”中的重点句行了解析,接下,我想同学自己学“春”部分。
同学默部分,并填写幻灯片上的表格。
春雨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春雨” 部分,其他同学思虑:作者笔下的春雨有哪些特点?划出文中的重点句明确:常:次数多三两天:像牛毛、像花、像:多而密:“春雨”中有两个用得很好,第一个是“ ”明确:写雨的情,神地写出了雨朦的美感。
“第 2 个是”静默“,能解析一下?一薄烟:盈,能解析一下?明确:民的房子在雨里静默,用人的手法,衬着了春雨中沉寂和平的情况,它也像民一,受春雨沐浴而感觉欢乐。
七年级初一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1《春》第二课时课件 教案 教学设计
1 春教学详案(第2课时)一、激情导入上一堂课,在琅琅的诵读声中,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朱自清先生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抓住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摹,使各种景物跃然纸上。
这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从三个方面进入《春》的艺术境界,感受它的手法美和语言美。
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背诵。
(小组接龙背诵比赛)二、合作探究(一)品味《春》之美景。
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探究一)学生发表意见,师生对话交流,期间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性地朗读,在朗读中赏析《春》语言的魅力。
备用赏析:1.春草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钻”字;短句的表达效果;对比语序,体会表达效果,如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对比赏析——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后面,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的嫩和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如果调到前面去,则没有这种效果。
2.春花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闹”字;比喻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写景,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虚实结合的写法,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一句话是作者由春天的花联想到秋天的果,虚实结合,既表现了花味的香甜引人遐想,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
3.春风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写景,如触觉、听觉、嗅觉等。
4.春雨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逼”字;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长短句,如将“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
《春(第二课时)》教案
学生动情朗读
(六)模仿“春花图”示例,自己完成“春风图”的品析,体会语段中的童趣。然后结合你的品析写出朗读脚本,动情朗读,读出童趣。
“春风图”品析:在这幅画面中,把春风比喻为“母亲的手”,孩子最喜欢母亲抚摸的感觉,这一喻体恰恰符合儿童的特点。“鸟儿”一句虽然看似写鸟儿的高兴,但是这何尝不是儿童的高兴,大自然几声鸟叫,就可以引起儿童极大的兴趣,这恰恰是儿童欣赏春天的角度。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这句,本身就是儿童的画面,而且更是儿童欣赏春天喜欢关注的地方。整幅画面有触觉,有嗅觉,有听觉,有视觉,一片活力,充满童趣。
(二)在联想中品读童趣
比较:
1.花里带着甜味儿。
2.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第二个句子,感觉出效果不同了吗?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来回味一下满树挂满果子的情状。桃儿挂满枝头,红红的,水灵灵的,味道是甜甜的。杏儿挂满枝头,黄黄的,簇拥在一起,味道也是甜甜的,还有点儿香。梨儿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葫芦,摘下来,咬上一口,满嘴的甜甜的汁水。想吃吗?同学们,这就是联想的神奇效果。所以这两个句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第二句因为联想,感觉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它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让眼前景和联想景合二为一,共同组成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而联想到“吃”,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童趣在联想中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课题:朱自清《春》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朱自清《春》教案2. 教材版本:人教版3. 年级学科:初中语文4. 课时安排:2课时5. 教学目标:a.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c.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背景: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描绘春天美景的散文,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春天的生机勃勃、春天的美丽景色和春天的希望。
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音韵美,提高朗读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美景背后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4. 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音韵美,提高朗读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深层含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进行分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回答问题、讨论分享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美景的表达能力。
《春》教学设计(2课时)
《春》名师教案教学建议:本文是初中语文第一课,本阶段学生容易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情境,因此朗读对他们来说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步。
本课的朗读可以分几个层级进行,一是初步感知的朗读,二是投入感情的朗读,三是在思考理解基础上的朗读。
可以找名家朗读的录音,给学生示范。
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大声朗读,读出美感,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韵味,体会文辞的优美。
另外每个段落要分层赏析,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将精美的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虽然在小学已经接受了朗读训练,但朗读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有种种缺陷和不良习惯,有待在教学中加以改进。
本课的朗读教学应当从基础训练入手。
端正朗读态度,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朱自清生平,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3.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连读。
4.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5.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春之美景,把握重音、连读。
(重点)2.赏析优美语句,揣摩品味语言,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朱自清生平,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3.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连读。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春天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古人就用很多美丽的诗句来描写春天,比如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那么朱自清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迎接春天的呢?他又会怎样描写春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中的第一篇课文《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在扬州长大,故自称“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族战士。
2022朱自清春教案第二课时
2022朱自清春教案第二课时朱自清春教案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5.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教学重点】1.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教学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niàngliáochēngsuōlìxīshūdǒusǒuchá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感情脉络。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积累词语,培养学生朗诵能力、想象能力。
2、了解春天的特点,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一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自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朗读,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文感情学生自主掌握课文构架。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文结构。
课后实践:如果有条件,教师可选择带领学生集体春游,以拍照、写生、唱歌、野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回归生活。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
春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听到“春”这个词,大家脑海里会闪现什么词语、色彩、诗句、景象呢?(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做出引导和评价。
词语:草长鸢飞、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暖洋洋、软绵绵……色彩:绿色(柳树、小草)、红色(山茶花)、粉色(桃花)、白色(梨花)……诗句: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朱自清《春》教案(优秀3篇)
朱自清《春》教案(优秀3篇)春教案-朱自清篇一春教案-朱自清《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新、美、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教学准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学过程: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步骤:一、盼春天:1. 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七年级朱自清《春》第二课时
• 朗读后思考:
• 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 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 法?
花多、花艳、花甜。运用 了拟人、排比、比喻、等 修辞手法
春花图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春花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写出了春花的特点?
花朵多(赶趟儿、杂样儿、散) 花色艳(红、粉、白) 花味甜 ——正面描写
蜜蜂 闹 蝴蝶飞 ——侧面描写 百花齐放,香飘惹蝶,和风吹拂,阳光明媚。
春草图
春野 风火 吹烧 又不 生尽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 的,绿
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
片满是 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
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研读与赏析
1、第3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征?
2、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文章运用了什 么写作方法?
hè
解释词语
酝酿: 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 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上页
返回
下页
Hale Waihona Puke 思考: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第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 是什么样的感觉?
2、这一节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 突出了它的温暖与柔情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是什么感觉?
❖ 温暖 亲切 ❖ 慈爱 幸福 ❖ 饱含深情 ❖ …… 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还像什么?
春风图
作者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调动了哪些感觉 来写春风的?是怎样写的?
温柔 清香 悦耳
朱自清《春》教案人教版《春》教案设计
朱自清《春》教案人教版《春》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2)能够分析朱自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朱自清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3)通过观察自然,培养对春天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2. 朱自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3.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句的理解;2. 朱自清的写作手法的运用;3.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味;2. 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4. 观察法:通过观察自然,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对春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味;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难句;4. 讨论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朱自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7.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课文和写作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春》朱自清教学设计
《春》朱自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的主题和内容。
2. 学习欣赏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并把握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和写作技巧。
2. 分析《春》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复印朱自清的《春》一篇用于课堂阅读和讲解。
2. 准备课堂笔记、课堂练习和相关教学素材。
3. 教师提前阅读并研究散文的相关资料,准备教学导图。
四、课程设计第一课时:解读朱自清的《春》1. 教师简单介绍朱自清、他的作品及散文《春》的背景。
2. 教师进行整体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3. 教师分析散文的总体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写作过程。
4. 学生分组讨论,梳理散文的思路和主题。
5. 教师与学生共同解读课文,讲解文中的生词和难句。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各段的朗读和理解练习。
7. 教师给出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课文,写下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欣赏朱自清的散文风格1. 学生交流和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讲解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课文的语言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4.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分析一些段落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他们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写一篇关于春天的随笔。
6.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三课时:思考《春》的主题和意义1. 学生汇报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的体会和思考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春》的主题和意义。
3.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出自己关于《春》的主题理解。
4.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和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和理解。
5. 教师总结课堂讨论的成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朱自清
第二课时
内容分析:《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草木争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赋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在分析文章时可以适当加深难度,着重讲评文中的优美词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感情。
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脉络;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2、自由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1、诵读法
2、情景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画了五幅春景图。
这节课,我们继续上节课的话题,来分析春花图。
二、文章分析
(二)绘春
师:作者把春花图描绘得异常优美,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①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明确: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对百花怒放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明确:用比喻写花色之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是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③花里带着甜味儿……
明确:用了味觉,用了联想的方法。
④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明确: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⑤散在草丛里……
明确:写出野花之多,色彩之鲜艳。
师:刚才我们非常详尽地对“春花图”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了分析,接下俩,我想请同学们自己学习“春风图”部分。
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并填写幻灯片上的表格。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春雨图”部分,其他同学思考:作者笔下的春雨图有哪些特点?划出文中的重点词句
明确:寻常:次数多三两天:时间长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多而细密一层薄烟:轻盈
师:“春雨图”中有两个词语用得很好,第一个是“笼”,谁能分析一下?
明确:写雨的情态,传神地写出了细雨朦胧的美感。
师“第2个词是”静默“,谁能分析一下?
明确:农民的房子在雨里静默,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景象,它们也像农民一样,为受春雨沐浴而感到喜悦。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的内容,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写了哪些人的什么活动?
明确:放风筝……舒活筋骨,抖擞精神……
师:他们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事呢?引用文章中的一句话就是——
明确:一年之计在于春。
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三)赞春
请同学朗读8-10节,回答两个问题:
1、这三个自然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2、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1、比喻,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力。
3、不能。
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到“青年”,按照时间推移的逻
辑顺序写的,形象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排列有序。
三、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希望同学们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体会文章精彩的写法和表现的意境美。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作业本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