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建筑的空间形态

合集下载

建筑与生态建筑探索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理念与实践

建筑与生态建筑探索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理念与实践

建筑与生态建筑探索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理念与实践建筑与生态建筑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同时也是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建筑的理念与实践逐渐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理念与实践。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顾名思义,是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建筑设计理念。

它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互动,追求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建筑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手段,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1. 绿色标准:生态建筑设计应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包括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节能设备的使用、景观绿化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2. 能源效率:生态建筑应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能耗,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水资源利用:生态建筑应合理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废水等手段,降低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

4. 建筑环境舒适度:生态建筑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包括空气质量、采光、温湿度等方面的设计。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生态建筑的实践案例1. 芝加哥芭芭拉·伊涅斯自然保护区中心芝加哥芭芭拉·伊涅斯自然保护区中心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建筑。

它采用了许多创新设计,如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自然通风等,实现了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生态建筑的典范。

它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采用了高效节能玻璃幕墙、光伏发电等技术,降低了能耗的同时也提升了建筑的舒适度。

四、生态建筑的意义与发展前景生态建筑的实践可以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并且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建筑将成为主流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五、结语建筑与生态建筑的探索为人类创造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活空间。

生态建筑分析

生态建筑分析

生态建筑分析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并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建筑形式。

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目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建筑舒适度和质量。

下面将对生态建筑进行分析。

首先,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是重要的方面。

生态建筑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如阳光、风力、地形等因素,并结合建筑材料和技术,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果。

同时,设计应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

其次,生态建筑的节能性是其核心特征之一。

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节能灯具、高效绝热材料等,生态建筑可以有效减少用电量,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生态建筑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风力,进一步降低能耗。

再次,生态建筑的材料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实现高效的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生态建筑应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如再生材料、低碳材料和无毒环保材料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性能,还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生态建筑还应充分考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温湿度控制和噪音减少等手段,生态建筑可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在居住和工作中的需求。

这一点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最后,生态建筑的运营和维护同样需要重视。

建筑师和设计师应该为建筑设定合理的操作和维护指南,确保建筑的环境性能得到长期的保证。

同时,员工和居民也应该接受相关教育和培训,增强对生态建筑的理解和参与意识。

总的来说,生态建筑在设计、节能、材料选择、室内环境和运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减少能源消耗,生态建筑可以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

在未来的建筑发展中,生态建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带领人们走向低碳、环保的未来。

浅谈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浅谈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浅谈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摘要:最近几年,生态型建筑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多维立体的空间,并将经济实用、环保与现代科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天然的、生态的和谐环境。

这就需要生态建筑与原来的环境相匹配,在维持原来的生态平衡基础上,更多地关注节约能源,进而降低对建筑周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的寿命。

将生态、环境友好型生活环境与大自然的均衡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后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生态建筑设计一.生态型建筑建造理念在现代建筑中,人们日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养护。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就是在对资源和能量的有效使用进行考量的同时,也要对人类生活的环境进行考量,进而将其作为一个以自然生态为中心地设计出来。

这一原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能源需求。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要结合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行恰当地布置和组织,要处理好与其它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的目的。

生态建筑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可持续发展”必将是今后建筑发展的方向。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特点与原则只有在对建筑生态学有所认识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所以,针对其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分析原理,具体来说就是:(1)总体的设计原理:因为生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总体的设计原理。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生态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栋建筑来进行,更是将其作为维持建筑周边区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与建成环境相融合,并将其与周边的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因素相融合。

生态建筑学的基本原理是:既要对天然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又要保持建筑物自身的可达性,而不能超过其所处的环境承载能力。

(2)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设计方法。

近几年,我国建设事业迅速发展,但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某些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绿色环保的环保理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的建材作为绿色环保理念,以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为目标。

浅谈对生态建筑及生态设计的认识

浅谈对生态建筑及生态设计的认识

浅谈对生态建筑及生态设计的认识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生态建筑越来越收到建筑师的重视,并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收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生态建筑设计,首先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等,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节能,这是生态建筑采取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设计太阳能科技的飞速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空前繁荣。

然而高能耗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麻烦:稀有物种的灭绝,生态环境的失衡,自然能源的枯竭,气候条件的恶化……这些现象不断出现,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面对这种情况,生态建筑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1生态建筑学所谓生态建筑,概括地说是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看待。

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里创建了城市生态理论,把生态学和建筑学合并为一体,即Arcology,意为生态建筑学,并在《生态建筑学:人类理想中的城市》中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理论。

1969年,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所著《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诞生。

2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问题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至于自然环境中时,组成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景观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如下问题:2.1总体综合的设计观念(图1 西塔里艾森)建筑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态的、社会的环境,以满足人的身体和心理、精神方面的各种需要。

设计中的环境综合考虑将不仅包括室内空气质量,也包括热舒适度、良好的光照、声学环境及空间大小关系等。

符合人类需要的(使用者、管理者、参观者)建筑将不需要时常的改变和更新或重新改造,而这些都意味着材料和能源的额外消耗。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分析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分析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分析摘要:生态建筑是一种具有生态效益的房屋建筑类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能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充分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确保生态房屋建筑发挥其最大价值。

关键词:房屋建筑;生态;建筑设计目前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索取无度、破坏生态系统等问题越来越重视;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以保护自然为前提进行设计。

现在我国一些地方采用了自然式的小区住宅,这些房屋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因此,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生态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保障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基础。

1 生态建筑定义通过对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生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到人体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健康为出发点,尽量减少材料、能源的浪费,并对其进行合理再利用;同时还注重对建筑的空气与水质进行合理控制,使建筑的整个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而且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会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得整个建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生态建筑设计还能够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与能源、资源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生态住宅中主要体现在:(1)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将其纳入到建筑设计当中来;(2)注重自然元素、节能以及节水,将自然因素引入到住宅设计中来;(3)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整个室内环境进行改造、优化等。

2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2.1 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的人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也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所以说生态式房屋设计就是人们最好的选择。

如今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都将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

所以说,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应该不断的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这是人们需要做到的事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很多人都想住得更加舒适,因此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浅析杨经文生态建筑设计环境

浅析杨经文生态建筑设计环境

浅析杨经文生态建筑设计环境摘要:杨经文在建筑设计中,成功地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结合,从分析生态、环境、气候出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节能建筑。

本文论述了其生态建筑特点和建筑技术评价指标。

关键词:生态设计通风垂直循环系统垂直景观杨景文先生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

早年,他毕业于英国AA建筑学院,在剑桥沃尔夫森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于20世纪70年代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早在沃尔夫森学院,他的研究课题就是建筑与环境。

根据研究需要,他学习了生物系的课程,对生态学和生物系统的特性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那以后,他一直在研究建筑的生物气候学,不仅写专题论文,还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1996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生物化学上被认为是一本入门书的骨架》的书,这标志着他的生物气候学建筑设计理论的全面成熟[1]。

作为现代马来西亚建筑师的代表,杨经文以传统作为出发点,把传统与现代化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了既具传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感的新建筑。

并在其建筑中注入了生态的理念。

认为传统有封建性和保守性,但“传统不仅仅是沿袭物,而且是新行为的出发点,是这些新事物的组成成分”。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是其文化走向现代化的立足点、出发点、根据地。

传统是过去的现代化。

它在所形成那个时代是现代派。

现代化就是未来的传统”。

传统的进程是去粗取精的选择过程。

“由于任何文化都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所以任何文化的现代化,都是自己传统的现代化,任何现代化的文化,都包含着自己的传统在内。

“某些外来传统之所以被人接受,归因于它们明显的优越性”,但“西方的现代化文化,是现代化了的具有西方传统的文化”,并无普遍性。

在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碰撞中,有一个排斥、选择、接受、融合的过程[2]。

如何在建筑创作中将本土文化与国际风格相结合,杨经文等马来西亚建筑师们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坚持走自己的道路――马来西亚化。

基于以上观点,开创了马来西亚生态建筑设计的新理念。

生态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原则浅析

生态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原则浅析

作 者 简 介 : 琳 琳 ( 90 , , 士 , 划 师 , 册 规 戈 师 , 苏 省 城 市 规 划 设 计研 究 院 , 苏 南 京 李 18 -) 女 硕 舰 注 町 汀 江
2 02 10 4

20
孝3 1
李 琳生 城 规 中市 间态 划 则 析 琳 : 市 划 城 空 形 规 原 浅 态
国伯克利 、 巴西库里蒂巴、 瑞典马尔默 、 日本北九州和新加坡等。
国江 西 省 宜 春 市 提 出建 设 生 态 城 市 的发 展 目标 , 出 我 国生 态 城 跨
环经济 、 色交通 、 源再生利用 、 碳模式等 。 绿 能 零
我 国的生态城建设 在 2 纪 8 0世 0年代 已经开 始。18 9 6年我 3 生态城 市 空间形态 规划 原则 运用 生 态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原 则 可分 为 两 大类 , 类 是 宏 观层 面 的 , 一 涉
随着 城 市 的发 展 , 市 中 显 现 的 各 种 问 题 越 来 越 突 出 , 们 市建设 的第一步 。 目前我 国 已有 6 0多个 大中城市 及 2 0 城 人 0 000多 开始反思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健康 的 , 于生 活的 , 适 可持续发展 的。 个小城镇都在 向生态城市发展模式转 变 , 中具有 代表性 的有 江 其 20 0 8年 世界 生 态 城 市 峰 会 提 出 生 态 城 市 是 人 与 自然 和 谐 持 续 共 苏省 的张家港市 、 常熟 市 、 山市等 , 昆 这些 城市 在 2 0 0 6年被命 名 存的城市环境 。各 界有识之 士也 已经陆续 提 出人 类文 明要 向生 为 国家生态城市。同时 , 国很多大城市 新建卫星城来 缓解主城 我 态 发 展 。 人类 为 了更 好 的生 存 , 必 须 处 理 好 城 市 与 自然 生 态 环 压 力 , 些 卫 星城 的 建 设 越 来 越 多 的采 用 了 生 态 城 市 模 式 , 中 就 这 其 境 的关 系 。建 设 生 态 城 市 是 人 们 对 以 往 工 业 文 明 产 生 的 城 市 模 具有代表性的有与新 加坡 合作 的天津 中新生态 城 、 与瑞 典合作 的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是指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使用可持续发展技术,达到减少对环境影响和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以实现环保和可持续性。

生态建筑对于当今社会资源缺乏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对生态建筑设计的分析。

1. 设计理念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中心,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能源、材料和生产、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舒适感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设计要素(1)建筑能源效率。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设计者需要考虑建筑物在能源消耗方面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减少能源的浪费。

设计者可以使用高效的建筑机械和设备、太阳能、地热能等技术,优化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2)材料选择。

生态建筑的材料选择要遵循环保的原则,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可降解材料。

不仅要考虑其环保性,还要考虑其保温、隔热性等性能。

(3)水资源利用。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注意水的资源利用。

设计者可以使用节水设备,例如雨水收集和再利用设备、低流量水龙头和洗手间等,以减少水的浪费。

3. 设计实践(1)建筑物形式设计。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形式是重要的。

设计者应遵守自然的规律,将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更好保护。

(2)建筑钢结构设计。

钢结构是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之一。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可以通过设计减小钢材的消耗,采用少量的钢材结构来达到同样的承重效果,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建筑物室内环境设计。

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应考虑空气质量和温度控制等问题,同时减少使用VOC 类的材料和化学物品。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设计思想,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建筑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解析生态建筑

解析生态建筑

解析生态建筑摘要“生态建筑”已成为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理念,并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一、生态建筑概述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工作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可以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很好的统一。

生态建筑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和煤炭等的依赖。

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自然阳光和通风,被动节能措施来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材料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巾.将水等资源循环利用。

另外提倡使用本地材料,减少运输费用。

3、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降解或做无害化处理利用,如生活用水之中的中水利用。

4、生态环境与人文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阳,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手段,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

托马斯赫尔佐格生态建筑分析

托马斯赫尔佐格生态建筑分析

生态建筑
(2)建筑的内界面
外界面的应变措施所遵循的规律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有利 因素,而把不利因素屏蔽阻隔掉。而内界面的应变措施则不同。内界 面与人们使用空间息息相关,因此,灵活高效的应变是内界面设计应 遵循的设计原则。一般来说,内界面主要包括内部垂直界面和水平界 面。在托马斯.赫尔佐格的作品中,秉承了经典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 建筑空间的分隔常常表现出通透,流动的特征。
生态建筑必须满足以下四点: 1.必须对周围环境协调,并且对周围环境起保 护作用 2.建筑物本身决不可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和破 坏 3.室内设计应尽量回归自然,如天然采光、自 然通风、利用太阳能、理想的室内绿化等 4。各种物质、源在建筑系统内可以有序的循环 转换
班 级:建筑学 091 姓名: 董雅聪 学号 : 092876
生态建筑
分析内容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大量作品所遵循的生态建 筑设计原理和策略:
1 缓冲空间的营造 2 采光与遮阳的协调 3 自然通风的组织 4. 应变界面的构造(内外界面)
生态建筑
1 缓冲空间的营造
现代建筑物理学研究表明,使 用者对于建筑空间的热舒适性不是 一个恒定的指标而是一个区域,并 且这个区域还由于季节、服饰、使 用者的不同发生一定偏移。这也就 是说,单纯使用机械空调措施并不 能满足使用者舒适度的要求,而且 大量消耗能源。营造缓冲空间就是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区别,针对不 同使用频率的建筑空间进行不同处 理的设计原理。在赫尔佐格的作品 中,常常把辅助空间或不能使用的 消极空间作为缓冲空间来保证主要 使用空间的舒适度,主要表现为几 种策略:
生态建筑
(1)一般建筑的通风
小体量建筑的自然通风往往采取直接利用外窗进行空气交换的方式。同时, 也有利用内部空间的得热不同,即热压通风(由于空间内不同的温度而产生了 热空气向冷空气处流动的现象)而进行的通风设计。

浅谈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浅谈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浅谈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引言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多,建筑行业的耗能量相当大,由于能源利用率低,不但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有机融入生态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安全的要求,这也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

因此,在提倡保护环境的同时,需牢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空间环境。

1. 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点1.1生态建筑的概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生态建筑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总体上是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使物质、能源实现秩序地循环转化,获得一种无污染、高效及低能的生态平衡系统。

这个概念的落脚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健康的建筑环境,并向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二是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使建筑和自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2生态建筑特征在生态建筑的建筑设计上,要考虑选取不同的绿化方式来提高建筑周围的小气候,通过选取大跨度和轻型的建筑结构来提升建筑空间的适应能力。

设计生态建筑还要从生态建筑的特征着手,要整体而系统地考虑到建筑设计区域内外环境的相应关系。

2 .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2.1尊重环境属性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

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

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

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
等方面,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

下面将对生态建筑
设计进行浅析。

生态建筑设计注重节能减排。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热环境设计、采用节能材料、选用节能设备等措施,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和碳排放量。

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建筑的供暖、供电等需求,可
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生态建筑设计注重资源循环利用。

传统建筑设计中,施工废弃物、建筑材料的浪费等
现象比较普遍,而生态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
利用,减少浪费。

可以选用可再生材料、低碳材料等,来替代传统的高碳材料,降低资源
消耗的也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生态建筑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生态建筑设计不仅注重建筑本身的节能减排、
资源利用等方面,还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建筑的布局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自然通风等自然资源,减少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使用,提高建筑的舒适性。

还可以结合
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景观规划,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生态平
衡度。

可以看出,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原
则的建筑设计理念。

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等措施,可以实
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凸显。

建筑设计行业的生态建筑概念

建筑设计行业的生态建筑概念

建筑设计行业的生态建筑概念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建筑的概念在建筑设计行业中逐渐走俏。

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及施工、建筑使用等环节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模式。

它致力于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本文将以探讨生态建筑的概念、原则和案例为主线,为读者提供对建筑设计行业中生态建筑的深入了解。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是一种以生态为导向的建筑设计与建设理念。

它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指导原则。

与传统建筑相比,生态建筑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创建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二、生态建筑的原则1. 节能减排原则:生态建筑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科学的设备配置,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大气、水资源的污染。

它采用高效的隔热保温材料,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和采光系统,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2. 环保材料原则:生态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环保性,强调采用可再生材料和低污染材料。

它鼓励使用回收材料、天然材料和可降解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水资源利用原则:生态建筑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建筑的水资源利用系统,实现节水和水资源的再利用。

它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灰水回收系统等技术手段,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景观原则:生态建筑不只是建筑本身,还包括建筑周边的外部环境,如园林景观、生态湿地等。

它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和水体的覆盖面积,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生态建筑的案例1. 宜宾熊猫基地大熊猫馆:这是中国首个以熊猫为主题的生态建筑,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和雨水的循环利用。

什么是生态建筑_生态建筑方法初探

什么是生态建筑_生态建筑方法初探

什么是生态建筑_生态建筑方法初探生态建筑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方法。

它与传统建筑相比,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致力于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能源的消耗,并提供更好的室内生活体验。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源于生态学,它尝试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优化能源利用、采用环保材料和建筑技术等措施,创造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建筑环境。

生态建筑追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相互依存,力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通过提供自然光照、通风和节能技术,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舒适和健康的需求。

在生态建筑设计和建造方面,有几个关键的原则和方法需要考虑。

首先,生态建筑的位置和布局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和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和资源的浪费,尽量减少原始环境的破坏。

其次,生态建筑应该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并通过优化建筑的能源系统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可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热水器来提供热水和电力需求,使用地源热泵来实现空调和采暖。

此外,生态建筑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废水处理系统,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并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建筑还要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建筑技术。

环保材料应该具有低碳排放、可循环利用和低能耗等特点,并尽量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建筑技术方面,应该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和建筑设计,以减少能量的损失和浪费。

此外,生态建筑还注重室内环境的质量。

室内环境应该提供舒适的温度、光照和通风条件,并采用环保的室内装饰材料和家具,以减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

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建筑方法,其目标是通过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并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生态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和建造领域的重要方向,并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师和建筑师的重视和采用。

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设计

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设计

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设计,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设计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生态;建筑;中庭;空间;设计;现状;作用;引言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需求、社会意识、人们的审美情趣及城市建筑环境品位的不断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模式。

当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建筑运动在建筑空间的观念和形式带来了巨大的解放和进步的同时,忽视了人们的感情和心理需求,以及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和延续。

中庭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公共建筑空间,在办公、科教、医疗等各类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态建筑理念在西方被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中庭空间在吸收太阳辐射、改善自然采光、促进室内通风等方面的生态效应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中庭空间不仅是现代建筑室内的精彩演绎,也是生态建筑中的重要设计策略. 于是人们强烈地渴求与他人交流,与社会联系。

正是处于这种需求,生态建筑中的中庭空间的运用显得越来越有意义。

一、建筑中庭空间的概念中庭是建筑内部带有玻璃顶盖的内院,是以一个大型建筑内部空间为核心,综合多种使用功能,引入自然构景要素,着意创造环境和激动人心气氛的场所。

中庭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被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所接受并运用到各种形式的建筑中。

酒店、商场、办公大楼随处可见中庭的踪影,它设置有方便的垂直交通设备而成为整幢建筑的交通枢纽空间,同时也作为人们憩息、交往、观赏、娱乐、餐饮等活动的中心场所。

根据《牛津大词典》的释义中庭是指罗马时代的中心庭院:带顶的回廊,主要位于教堂入口前部,从罗马时代的中心庭院到如今遍布于全球的各种纷繁复杂的中庭,他的空间形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二、中庭空间在生态建筑中的作用对于生态建筑来说,中庭空间同时具有一种吸引力和一种辐射力,调节、缓解人的各种活动,供人际间交流,又从此中心发出新的行动和功能——中庭空间既是交通的枢纽,又是人们活动的中心,是多功能的综合体。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分析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达到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的建筑目标。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可以实现节能目标。

高层建筑的能耗较高,而生态建筑设计可通过使用高效节能的建筑系统,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减少能耗。

生态建筑设计还可以合理利用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进一步降低能耗。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可以实现环保目标。

生态建筑设计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出发点,注重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并尽可能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在高层建筑的外墙和屋顶设置绿化植被,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感。

生态建筑设计通过良好的室内环境设计,如合理采光和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生态建筑设计还注重人体工程学原理的运用,使建筑内部空间更加舒适。

高层建筑的居住者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室内环境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实施生态建筑设计也面临一些挑战。

高层建筑的结构限制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实施。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抗震、抗风等因素,而生态建筑设计的要求可能与结构设计相矛盾。

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大,在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时可能存在供应不足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绿化植被和水景设计需要考虑重量和水资源的限制。

简析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简析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

简析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的品质也不断提高。

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房屋建筑设计以设计理念为主导,特别是以生态环境为主要理念的房屋建筑,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现在我国有一些地区都采用了生态式的小区住宅,这些住宅也都受到了住户的一致好评。

因此,生态的理念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生态的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也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人与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1生态建筑涵义概述生态建筑是一个组合体,要想设计并建造出一座生态建筑,需要运用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主要有生态学技术和建筑科学技术。

通过这两项技术可以将建筑物和自然因素进行融合,将这两者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建造出来的建筑会具有比较优秀的室内空气调节能力,给人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

在进行生态建筑施工的时候,会根据需求进行就地取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一举两得。

虽然生态建筑改善了人民的居住体验,但是它本身还是存在缺点的,它缺乏可持续性,如果要一直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稳定性,就需要从外界补充能量,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随着居住时间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所以,我国的生态建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应用策略研究2.1结合地域环境进行设计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建筑,城市,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城市的地域,气候,植被等地理环境和风俗,历史等人文环境进行调查研究。

地理环境的方面包括:在注重规划形态的同时应顺应城市日照,风向,水体等外部生态环境,协调与城市、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做到因地制宜。

将生态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利用生态环境来补充和完善建筑的功能空间。

其次,合理控制建筑的长宽比,优化室内空间的设计布局,即注重建筑物平面布置的科学性,保证室内自然通风和合理的日照时间,籍以提升建筑物自我调节室温的能力,进而实现提高空间的舒适性并降低能源消耗,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同时达到对自然资源充分的利用。

浅谈生态建筑的空间形态

浅谈生态建筑的空间形态

浅谈生态建筑的空间形态摘要:本文意在探索生态设计的表现形式,寻找与生态建筑相适应的空间形态语言,使生态建筑名副其实、表里如一。

空间形态对于人的心理、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空间形态能够提示、激发、唤醒人的生态意识,有助于人们养成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与生态建筑相适应的空间形态应该简约朴实、运用自然材料、呈现自然过程。

低技术生态建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生态建筑,空间形态,生活方式,低技术生态建筑一、生态建筑的技术内核与空间形态功能、技术与形态是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为满足使用功能,任何一个建筑都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材料、结构、施工)来建造,最终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形态,包括空间的形状大小、界面的色彩肌理等。

工业化以前的建筑以砖、石、土、木等材料和手工艺的方式来建造,形成简单、质朴、自然的空间形态(贵族府邸、皇宫等建筑的繁琐装饰除外);工业化时期现代主义的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玻璃等人工材料和机械化、批量化加工的方式来建造,形成简洁、冰冷、无人情味的空间形态;后工业时代在生态危机背景下我们提倡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建筑,也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态。

当前的生态建筑大多是在原有建筑技术基础上加入生态技术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运用太阳能、保温隔热材料、节水节电设施等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这些技术基本是工业化、机械化的延续,其运用到建筑和室内当中,所呈现出的形态语言与以前的建筑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增加了一些被称作是高科技的东西,这样以技术为核心的生态设计相比于工业化的非生态设计,在建筑的形态语言上没有大的变化,大多数建筑从外部形象到内部空间上都难以让人感知绿色和生态的意义.我们经常会见到充满矛盾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一方面技术上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在室内装修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极尽奢华之能事,做得富丽堂皇像宫殿,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丝毫感受不到“能源短缺、环境恶化、节约环保”等概念,虽然节约用电了,但是空间对人的知觉感受似乎与“节能、环保、低碳”没有任何关系.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技术在实现节能、环保方面的实质性作用,但是对于技术的表现形式也即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外部形象,应该做出积极的探索,寻找一种崭新的设计语言,让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名副其实、表里如一。

浅析生态建筑的设计特点

浅析生态建筑的设计特点

浅析生态建筑的设计特点【摘要】:生态建筑对建筑界、对社会都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生态效应和绿色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关注绿色技术,让人们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上找到突破口,这将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成为一个时代建筑的特征。

【关键词】:生态建筑;环境;技术;形态;设计特点Abstract: Ecological building has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role to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community our society, it provide the ecological effects and green atmosphere, so that more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green technology, and allow people to explore the man and natur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to find a breakthrough, it will become a sign of the times to become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era.Key word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patterns; design features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前言生态建筑乃如今建筑世界的主角,设计生态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建筑界的潮流、一种趋势,不可否认的,生态建筑在建筑领域中拥有这主导地位。

一个建筑的好坏和价值在现阶段,往往会因为其是否运用了生态技术和该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所占有的比例而定位。

生态建筑的形体构成分析

生态建筑的形体构成分析

生态建筑的形体构成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环境恶化的后果,其日益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学理论在飞速发展中。

同时,建筑师们也开始关注生态学理论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本文通过介绍生态建筑的一些基本类别,并对它们的形体构成加以分析,从而阐述生态建筑的形体是怎样的一个由内至外的构成过程。

【关键词】生态建筑;形体构成On the Shape Composing of Ecological BuildingChen Hua(Hunan Communication Occup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Hunan410002)【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badly deteriorated and even the human being's existence is also under increasing threats. Owing to the facts above, ecology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Correspondingly, architects show concerns on the ecological theories' application in architecture. By introducing the basic categories and analyzingthe shape composing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mplete process of composing shape.【Key words】Ecological building;Shape composing1. 绪论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注意到,技术文明在给人类世界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可怕的后果: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增多,核武器的出现,使得地球的污染一天比一天严重;城市的无节制扩张,人口的不断膨胀,使得人居环境日益恶化;各种地下资源,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的无节制开采与破坏,使得生态危机一步步加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态建筑的空间形态摘要:本文意在探索生态设计的表现形式,寻找与生态建筑相适应的空间形态语言,使生态建筑名副其实、表里如一。

空间形态对于人的心理、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空间形态能够提示、激发、唤醒人的生态意识,有助于人们养成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与生态建筑相适应的空间形态应该简约朴实、运用自然材料、呈现自然过程。

低技术生态建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生态建筑,空间形态,生活方式,低技术生态建筑一、生态建筑的技术内核与空间形态功能、技术与形态是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为满足使用功能,任何一个建筑都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材料、结构、施工)来建造,最终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形态,包括空间的形状大小、界面的色彩肌理等。

工业化以前的建筑以砖、石、土、木等材料和手工艺的方式来建造,形成简单、质朴、自然的空间形态(贵族府邸、皇宫等建筑的繁琐装饰除外);工业化时期现代主义的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玻璃等人工材料和机械化、批量化加工的方式来建造,形成简洁、冰冷、无人情味的空间形态;后工业时代在生态危机背景下我们提倡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建筑,也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态。

当前的生态建筑大多是在原有建筑技术基础上加入生态技术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运用太阳能、保温隔热材料、节水节电设施等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这些技术基本是工业化、机械化的延续,其运用到建筑和室内当中,所呈现出的形态语言与以前的建筑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增加了一些被称作是高科技的东西,这样以技术为核心的生态设计相比于工业化的非生态设计,在建筑的形态语言上没有大的变化,大多数建筑从外部形象到内部空间上都难以让人感知绿色和生态的意义。

我们经常会见到充满矛盾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一方面技术上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在室内装修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极尽奢华之能事,做得富丽堂皇像宫殿,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丝毫感受不到“能源短缺、环境恶化、节约环保”等概念,虽然节约用电了,但是空间对人的知觉感受似乎与“节能、环保、低碳”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技术在实现节能、环保方面的实质性作用,但是对于技术的表现形式也即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外部形象,应该做出积极的探索,寻找一种崭新的设计语言,让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名副其实、表里如一。

二、空间形态对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格罗比乌斯曾经说过:“建筑是可以协助形成生活方式的。

”建筑空间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在心理和行为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空间的布局、大小、造型、色彩、肌理、建筑的表皮以及环境绿化,都会对居住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久而久之会影响和改变居住者的生活方式。

对于生态建筑,我们探索其合理的空间形态,目的是发挥建筑空间对形成人的生活方式积极作用。

合适的空间形态有助于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空间的引导、暗示、唤醒和感化等方式使人直观地认识到生态危机就在身边,使人对节能环保的迫切性心领神会,让人在精心设计的空间中体验到低碳、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舒适与惬意,在现代建筑中增加更多的具有自然属性的元素,让人在生活中获得更多体验自然的机会。

美国学者斯蒂芬•R•凯勒特在其著作《生命的栖居——设计并理解人与自然的联系》一书中,对建筑和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分析都表明,在建筑和环境中增加自然元素、让人体验自然能够积极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好的空间环境有助于人们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生态设计的终极目标不在于太阳能使用率达到多少,也不在于节能冰箱和空调普及到什么程度,而在于全体公民对健康、节约、低碳、环保的理解达到什么层面,是否能够自觉认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养成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法律法规强制去做。

人的生态意识的形成与提高主要还是要靠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干预等保障体系来支持,但居住环境的教育和感化作用也不容忽视,这种“物”对人的教育作用,有时候比法律和社会的作用更加细腻、深刻。

例如,一个布局合理的室内空间能提高人的行为效率,一面呈现天然木纹肌理的墙会让人感触到自然材料的亲切温馨,一个具有正确提示功能的水龙头能够时刻提醒人节约用水,一个具有良好的亲近自然特征的住宅,居住者可以每天亲身接受大自然的恩赐,通过教育和感化作用使人产生尊重自然、保护万物的慈悲情怀,久而久之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意识得到了提升。

由此可见,建筑空间不是被动地适应和满足于人的需求,而是能够主动积极地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这就要得益于设计师的创意,让一个建筑不但要在技术上达到节能、低碳、环保的效果,而且还要在空间形态上有利于居住者养成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三、适应于生态设计的空间形态审视身边的生态建筑,人们青睐于高科技带来的优越感,把生态建筑做得更加具有科技味道,以张扬技术的先进,节能环保的数据和指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人的居住感受、生态保护意识往往被忽略,这些都与空间布局、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知觉要素息息相关。

我们需要探讨适合于生态设计的空间形态。

(一)简洁质朴的空间形态要让一个建筑空间呈现生态特征,应该选择简洁、质朴的空间形态,体现低调、内敛的空间性格。

简洁质朴的形态可以用最少的材料和加工费用来实现,本身很节约材料和资金,同时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清新、朴实、温馨的感受,让人体验到环境的舒适和惬意。

室内墙面、地面、顶面的处理应该摈弃繁琐复杂的装饰,采用整体、大方、简洁的造型和色彩,如果需要增加一些艺术氛围,可以选择一些和空间氛围相协调的陈设品来点缀空间。

当然简洁质朴不等于简单粗糙,对于材料和制作工艺的选择要讲究,尽量选择无污染的、具有自然属性的材料,注重细节的处理,让人在简洁中感受得到有节制的丰富度和精致感,简洁的空间同样能提升品位。

(二)自然材料的运用目前的大多数建筑在主体技术上依然是采用工业化的手段,钢筋混凝土、钢材、玻璃等对于大多数建筑依然是无法替代的,工业化材料呈现出生硬、冰冷、无人情味的形态语言,即使加入了高科技的生态技术,对于空间的知觉特征来说还是一样的工业味十足,这与生态建筑应有的空间形态是格格不入的。

相比于工业材料,自然材料不但具有无污染、无毒害、健康环保的物理属性,而且在知觉效果上给人质朴、温暖、亲切的感受,与节约、环保、低碳的设计相适应,是生态建筑空间设计的绝好选择。

虽然目前我们很难用自然材料完全取代钢筋混凝土、玻璃等工业化材料,但是在建筑和室内外设计中适当地运用自然材料能够很好地满足生态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要求。

自然材料如木材、竹子、泥土等,不需要太复杂的表面处理,材料本身就能呈现出美丽的质感,让人产生亲近自然的美好联想,并且这种良好的知觉特征是多方面的,能唤起人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各个方面的良好感受,生态设计不光是看起来生态,而且闻起来、触摸起来、使用起来同样生态。

建筑空间的工业化味道可以通过自然形态和自然材料来弱化,例如可以把水泥墙面处理成天然毛石的效果、铁栏杆可以用藤条或麻绳来包裹、家用电器可以设计成自然的造型和表面肌理,让工业化的室内空间具有了更多的自然属性和人情味,让人能间接感知自然形态的温馨朴实。

(三)呈现自然过程的设计建筑设计中采用自然材料、引入自然元素不失为一种实现生态设计的方法,但是静态的自然元素往往不能持续地刺激人的知觉,因此对人的生态意识的唤醒作用还是有限的,而动态的自然过程却不一样,自然界的风霜雨雪、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能带给我们持续的、永不疲劳的审美享受。

也许我们还记得儿时在农家小院安静地欣赏下雨天屋檐滴水的情趣,也许我们在一次远足旅行时看到白雪皑皑的美景而惊叹不已,也许我们回到农村田野看到庄稼的生长过程欣喜万分。

如今我们屈居于钢筋混凝土的盒子,离自然越来越远,风霜雨雪、万物生长的自然过程被无情地阻隔于视野之外。

如果生态建筑能把这些自然过程呈现出来,必定是激动人心的,比起那些冰冷的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便捷和优越感,创造一个亲身感受自然过程的空间更让人心动和向往,也更能够唤醒我们的环保意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建筑内部各个界面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覆盖,参观者乘坐缆车游览整个场馆,像蜜蜂一样穿行于绿地与鲜花之中,参观的过程就是在完成一种体验自然的旅程,真正使人们体会到“小空间、大自然”的生态建筑的魅力。

此外,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建筑结构和空间,把自然过程捕捉到人的视野中。

例如,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校舍建筑,把传统建筑的小青瓦屋檐加在建筑外立面上,下雨天同学们可以看到遗忘已久的屋檐滴水的美丽情景,既解决了建筑排水问题,又创造了体验自然过程的机会。

四、向低技术生态建筑学习低技术生态建筑是指不采用工业化材料和工艺、直接利用自然材料和生态原理建造的建筑,例如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的客家土楼以及一些农村的土胚建筑。

在生态原理方面,直接利用自然土层保温隔热的特性、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或者利用大面积植被来改善建筑的微气候环境;在可实施性方面,低技术生态建筑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便于施工;在知觉特征方面,土、木、竹子、草皮等自然材料,具有朴质无华的表面肌理,由此围合的空间界面能给人们创造直接体验和触摸自然的机会。

如果说在高技术生态建筑中营造朴实、自然的空间形态有时略显矫揉造作,那么低技术生态建筑的空间形态往往呈现给我们一种真实的“绿色感受”,对低技术生态建筑尤其是一些乡土建筑进行研究,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很多节能环保又不失自然之美的设计创意。

赖特曾说:“对建筑艺术进行认真的研究,基础在于那些简陋的乡土建筑。

它们对于建筑,正如民间传说对于文学以及民歌对于音乐。

”以陕西的窑洞民居为例,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经济状况、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窑洞民居的产生和发展,而这样的建筑形式又反过来促进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饮用水窖中储备的水让人感受水源的珍贵,而且这是大自然的直接赏赐,泥土包围的空间使人时刻都能看得见自然的色彩、闻得见泥土的味道、触摸到土地的温度,居住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因而窑洞民居的居住方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当地居民健康、自然、节约、淳朴的心理和行为。

对于低技术生态建筑的学习,一方面是研究并改善它的技术原理运用到现代建筑之中,例如对陕西地坑窑洞进行研究,利用冬暖西凉的微气候原理并改善通风采光问题,进而在城市现代建筑中进行新的探索;另一方面是从环境美学的角度研究它的空间形态,包括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绿化等,并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空间对人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作用。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不仅要在技术上实现节能、环保、低碳,而且还要在空间形态上让人感知得到绿色、朴实、真实的自然之美,空间形态应该能够提示、激发、唤醒人的生态意识,有助于人们养成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生态设计的终极目标,即从“硬件”(建筑)到“软件”(生活方式)的全面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