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共26页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课件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课件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 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5人,被讥为“皇 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 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1905年赴欧考察各国宪政的五大臣及其随员在罗马合影
• • • •
日俄战争证明日本立宪政体成功。梁启超与革命派的辩论 五大臣出洋考察。载泽的报告。 各方认同立宪,但目的不一 1906年9月机构改革,重整之后,汉人在政府高曾中占据了 不足三分之一的职位,地方上设财政局和新军,削弱汉人督 抚的权力。 •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九年后生效。《大纲》实 质是加强皇帝的权力 • 太后死,皇族内阁成立,证明是一场骗局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第三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代表 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斗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 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说明资产阶级共和 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重点和难点 1.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局限性。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进步性和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黄兴像
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 多时达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美留学。 他们在国外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 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这 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一)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下仿行宪政诏 光绪三十三年(1907),颁布官制,考察日、英、德宪政,筹设资 政院及各省谘议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定谘议局章程,颁布宪法大纲,定9年后召 开国会。 宣统元年(1909):各省谘议局开幕,颁布资政院章程
宣统二年(1910):资政院开院,缩短预备立宪年限,改于宣统五
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以《民
报》为机关报,确定革命纲领。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革命纲领,是作为全体盟员共同奋斗的目标。 (2)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央成 立总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 (3)有全国革命党人承认的领袖——孙中山。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在那个时候是一个比较好的 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 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 民主性。”
——毛泽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和民 主性的原因:
(1)它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 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和民权主义思想在法律 上得以体现。 (2)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一步具体化,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 (3)从颁布的背景来看,是为了防范袁世 凯专制独裁,把袁世凯的权力限制在一定的范 围之内,确保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之后,同年9月,与清政府签定了《辛丑条
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 成。
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变化:
由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干涉变为通过清政府进行 间接的统治,称之为所谓的“保全主义”。即保全 清朝政府,维护中国形式上的独立,而不再进行领 土上的分割。 实质是他们通过清政府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侵略和渗透。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发行尊孔刊物;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 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孙中山起初受到袁世凯的欺骗,表示“十年不 预政治”,以修铁路、发展实业为己任。1913 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开始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 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1913年,李烈钧、黄兴组织讨袁军,上海、广 东及安徽等地纷纷起兵响应,但最终归于失败。
第 三 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臶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1903-1904 英国侵入西藏地区 1904-1905 日俄战争 德国将势力延伸到长江流域
论战的意义:


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 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论战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比如, 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他们所说 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他们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 也是语焉不详。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14年,孙中山在日 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 次发表讨袁宣言。中华革 命党要求党员向孙中山个 人绝对效忠;并且将国民 按入党时间分成等级,享 有不同待遇。部份同时流 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此反 对,原同盟会中重要人物 如黄兴、李烈钧、柏文蔚、 谭人凤等俱未有加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爆发?2、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3、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高度评价辛亥革命。

1939年5月4日,他在延安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辛亥革命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它的历史意义何在?它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帝国主义列强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控制,多方扩展其在华势力。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了。

2.社会矛盾激化本来就十分沉重的税赋加上巨额的对外赔款,使广大劳动人民不堪重负,民不聊生。

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从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

例:抢米风潮:封建地主阶级和清政府的残酷压榨,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农村经济凋破,亿万农民赤贫化,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地主商人乘机囤积居奇,民众生活极为苦难。

从1906年到1911年,几乎每年都有抢米风潮的发生,且遍及南北各地城镇乡村。

这些事实说明: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3.清末“新政”为了缓和国内人民的反抗情绪,1901年初,慈禧太后刚到西安,就发布“变法”命令,假惺惺地表示要力图振作,推行“新政”,加强“改革”。

主要内容有:(1)编练新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广西按察使奉命用西法编练“定武军”﹐共4700人﹐驻天津附近马厂﹐袁世凯此基础上,增募2000余人,聘德国教官,在小站成立新建陆军督练处,设立步队、马队、炮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刊名 中国旬报 开智报 国民报 政艺通报
游学译报 大陆 女报 湖北学生 报 直说 浙江潮 江苏
刊物
刊行时间 1900—1901 1900—1901 1901 1902—1906 1902—1903 1902—1905 1902—1903 1903
1903 1903—1904 1903
出版地 香港 横滨 东京 上海 东京 上海 上海 东京
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 誓的地方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宗旨: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 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 革命团 体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宣传 (2)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出版报刊:
报名 中国日报 苏报 国民日日报 俄事警闻 檀山新报 俚语日报 世界公益报 警钟日报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起因
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传 三民主义思想,扩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阵地, 迅速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领导地位。以康有 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阻 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护其在思想界的 权威地位,极力驳斥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 对此,革命派予以了坚决回击。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同盟会建立后,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国内支部
同盟会国外支部
《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
改良派的机关报——《新民 丛报》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阵地:1905—1907年间,革命派和改良派分别以
《民报》和《新民丛报》为阵地,展开论战。
主战场:日本、加拿大、新加坡。
范围:包括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方法、前途等

3《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其中以棉纺织、面粉 加工等行业最为显著 1901至1911年间设立的纺织厂共85家, 资本额400多万元; 食品厂共95家,资本额1300多万元。 卷烟、造纸、火柴、玻璃等轻工业, 都有一些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 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905年华兴会部分成员在日本合影。前排左边1黄兴, 左3胡瑛,左5柳阳谷;后排左1章士钊,左4刘揆一
(2)同盟会成立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 1905年 东京 《民报》 机关报: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2)国家统一完成,对外获得了民族独立;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建立,人民当家作主; 中共成为执政党。这些为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 来,中共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 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穷落 后的中国变成了初步繁荣,充满活力的 社会主义国家。
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有了明显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 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的阶级基础。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及其早期革命活 动 (视频) (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 广东省香山县一农民家 庭。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 学名文,字德明,号日 新,后改号逸仙,旅居 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 “中山”因而得名。
(3)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906年 1905年 1908年 1911年
宣成 布立 实督 行办 『政 新务 政处 』
1901年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及意义剖析
1、设立商部、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政治上) 2、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经济上) 3、废除科举考试,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 (文化上)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 等人在东京组建了以兴中会、华 兴会和光复会为基础的同盟会, 从而推动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 新阶段。 同盟会具有明确的三民主义 政纲,组织上采取了近代政党所 依据的原则,以知识分子为骨干, 并以孙中山为领袖,制定了比较 完整的方略 ,以支部和分会形式涵盖了国内外各主要地区。 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先进的领导资 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出版地 香港 横滨 东京 上海 东京 上海 上海 东京 东京 东京 东京
刊行时间 1900—1913 1903 1903 1903—1904 1903—1907 1903—1904 1903—1904 1904—1905 1904—1912 1904—1906 1904—1905
刊行时间 1900—1901 1900—1901 1901 1902—1906 1902—1903 1902—1905 1902—1903 1903 1903 1903—1904 190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邹容在《革命军》中热情歌颂革命 的必要性,他说:“革命者,天演之公 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 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 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我中国欲摆 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 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 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邹容因《苏 报》案被捕入狱,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年仅20岁。 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 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中马前卒 邹容’所做的《革命军》。 --鲁迅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陈天华著《猛回头》、《警世钟》。“须知
这瓜分之祸,不但是亡国罢了,一定还要灭 种”。 学生读之“如同着迷”,士兵读之“即奉为 至宝”。“散至民间,则用为歌本,遍行歌 唱,其效力之大,不可言喻”。
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重要内容是排满思想。
他们的反满宣传,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过程, 吸引了一些群众。但这个口号又容易滋长种 族主义情绪,模糊了斗争方向,把一切仇恨 简单地集中到满族统治者身上,清政府一旦 倒台,革命势力就迅速瓦解。

(一)民族主义(前提)
1、内容: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指用“民族革命”的方式推翻满 清政府,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针 对当时十分激烈的排满情绪,孙中山特 别告诫,民族主义并非针对一切满人, 而是要扫除满清政府对人民的一切专制、 压迫、奴役。
2、评价: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体现了建立“民 族国家”的近代化要求,把握了时代主题。 但尚未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在三民主义思想中,民族主义是前提,而民 族救亡也是当时中国最紧迫的任务。由于国 内外的险恶条件,孙中山终其一生也没看到 中国真正独立自主的一天,民族主义的宣传 也就最为醒目。

1901年在日本,有人约黄兴去见孙中山,他以为孙不 过是“绿林豪杰”,所以不想见。后来他听说孙中山 是个书生,也以为不过是刘秀、邓禹之流,还是不想 见。直到1905年的一天,他在英国,有人来敲门,自 称“孙逸仙”,“温和端正”,他才感到很吃惊。在 自述认识孙中山的过程时,他颇有感慨地说:“我起 初不满意孙汶[文],就是因为他不是科第中人,不 是经生文人,并且疑心他不识字。到认识以后,才知 道他手不释卷。”当年留学欧洲的朱和中也回忆说, 孙中山去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时,他念着孙亲笔起草的 誓词草稿禁不住笑了。孙问其故,他回答说:“康有 为和梁启超常说您目不识丁,我见誓词简练,知康、 梁所言之妄。”孙傲然说:“我亦读破万卷也。”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各地响应武昌起义
太原 西安 安庆
烟台 镇江 上海
南昌 杭州 成都 重庆 贵阳 长沙 福州 昆明 桂林 广州
第一节 第二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宣告成立
改革教育:鼓励留学,废除科举、 消极性——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 颁布新学制等 活动本质具有落后性;实质是维护 改革经济: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 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商等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新政”的客观影 响
03 02 01
编练新军, 有利于中国军事 近代化进程,但 新并没有起到维 护清朝统治的作 用,反而成为清 王朝的掘墓人。
教育改革 促进了近代新 型知识分子群 体的产生,有 助于西学和民 主革命思潮的 传播。
经济改 革有助于民 族工商业的 发展,促进了 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的发 展和壮大。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4、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 使统治集团内部离心离德
德国
俄国 资金合计 1.3亿元
开平矿务局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对华贸易和资本输出恶性膨胀
通商口岸——上海
辛亥革命前,外国资 本已垄断了中国生铁 生产的100%、内外 河航运的84· 4%和铁 路的93· 1%以及煤矿 的76· 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终结-PPT课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终结-PPT课件
章炳麟,号太炎, 1903因著文《驳康有为 论革命书》触怒清廷被 捕,1906在日本加入同 盟会,主编《民报》。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陈天华著《猛 回头》、《警世钟》 等书主张推翻清政 府,建立民族共和 国。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 制。其为毒之致,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 聊生矣。” “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盛, 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孙中山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毛泽东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 朝的统治,沉 重打击了中外 反动势力,使 中国反动统治 者在政治上乱 了阵脚。 2.结束了统 治中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 度,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 开始深入人 心。
3.给人们 带来一次 思想上的 解放。
4.促使社会 经济、思想 习惯和社会 风俗等方面 发生了新的 积极变化。
民生主义:反映孙中山对劳动群众的深切同情和对资本主 义的制度反思,对将来的政权建设具有启发意义;只是为 了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端,未起到团结广大农民群众的作用。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论战焦点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 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 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1906年4月28日,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
接受“二十一条”
“称帝”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 级和买办阶级的利益。 兼并土地,征收苛捐杂税,压榨农民群众。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总结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总结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 纲领,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 纲领,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他 们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们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这些 起义虽然相继失败, 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是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的影响。
1911年4 年 月黄花岗 起义
(四)“告别革命论”不是学术研究更 告别革命论” 不是什么新观点
在中国学术界, 在中国学术界,根本否定辛亥革命的人 最早当推康有为和梁启超。 最早当推康有为和梁启超。 20世纪 年代,有人把“稳定压倒一切” 世纪90年代 世纪 年代,有人把“稳定压倒一切” 套到中国近代史上去了, 套到中国近代史上去了,认为那时也应 该是稳定压倒一切。 该是稳定压倒一切。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大家谈
我所知道的孙中山
中 山 陵
南京中山陵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情况: 翻译、创办、 情况: 翻译、创办、发表论著 中心: 中国上海、 中心: 中国上海、日本东京 著名代表: 著名代表: 章炳麟、邹容、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革 命 军 中 马 前 卒
革命团体的建立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最主要 的任务就是推翻清朝之后,建立资 的任务就是推翻清朝之后,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给人民以民主 和自由。 和自由。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指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 指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由国家 来重新核定地价,逐步向地主收买土 来重新核定地价, 地,实现土地国有化,以做到“天下 实现土地国有化,以做到“ 田 应为天下人同耕” 应为天下人同耕”。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漫画:民不聊生
.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年“新政”主要内容
改革官制: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改革军制:裁撤绿营,编练新军等
改革经济: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等 改革教育:鼓励留学、颁布新学制、(1906年)废 除科举等
.
一条线索
知识 结构
三个问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
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题 的 真 解
孙 中 山
决《
》中

决国体过 中”改时 国,变的 问才为满 题能“清 。真中君
正华主 解民政
.
视频:孙中山
级知识分子。
1895 -1911年新设资 本超万元的民族资本厂 矿达800家,资本额超
过1.6亿元。
.
1906年归国留学生考试之考官及学部官员合影(后左
二为严复,后右二为詹天佑)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 革命派骨干力量的形成
思资
想产
织 活 动 家
家 、 宣 传 家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陈 天
.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一瞥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的终结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的终结
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 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 三,孙中山及其旧三民主义 四,革命派的理论斗争和武装起义 五,武昌新军起义与南京临时政府 六,中华民国与军阀专制统治 七,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与失败原因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 尖锐化的产物,是十分腐朽的清政府没有能力领 导国内变革,无能继续引领中国前进,无能抵御 外国侵略的结果. 首先,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深 侵略和掠夺中国,使中国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政治 原因. 其次,20世纪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 其次,20世纪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初步形成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 治力量走上舞台,这是辛亥革命得以发生的经济 基础和阶级基础.
六,中华民国与军阀专制统治
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袁世凯为何人?窃权意味着什么?手段为何高明? 袁世凯为何人?窃权意味着什么?手段为何高明? 孙中山为何让位于袁世凯? 孙中山为何让位于袁世凯?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 阀反动政权. 首先,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 统治. 国会问题?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国会问题?宋教仁案?二次革命?中华民国只剩下一 块空招牌 ?
洪宪帝制活动? 洪宪帝制活动?张勋拥废帝溥仪复辟 . 其次,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 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最后,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 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 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 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18)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18)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 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 农民的抗捐、抗税、反赔款 、反洋教的风潮和反清武装 斗争; • 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 主体的拒俄运动、收回利权 和抵制美货运动日益高涨。
“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蔬菜等项,凡民间 所有,几乎无物不捐”(《江西巡抚冯汝骙奏宜春乡民抗
昨 夜 梦 和 尔 , 同 兴 革 命 军 。 ”
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杂志
“ 一 朝 沦 地 狱 , 何 日 扫 妖 氛 ?
邹 容 赠 章 炳 麟 诗

涌现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
※ 革命宣传的主要内容
(1)抨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揭露清政府卖国投降行径 。 (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3)批判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的主张,宣传革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1901《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国人 对清镇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变革 的呼声日渐高涨。为了摆脱困境, 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 处,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主要内容
对“新政”的评价 进步性——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近代化进程; 传播了新思想;促进 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 势的高涨。 消极性——主观目的 具有反动性;活动本质 具有落后性;实质是维 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1911
设责任内阁
各界对清政府民 主改革的诚意不 满意。
革命形势高涨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 廷和帝国主义间接统 治中国的代理工具, 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 地。
民族危机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
后果: 清政府无法照旧统治下 去,人民无法照旧生活 下去。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的发展:革命主观力量的成熟 1、经济、阶级基础: 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工商业: 棉纺织业:1905—1910,新增9家。 采矿业:1895—1913,22073000元。 1906—1909,13381000元,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