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放逐,精神的回归

合集下载

放逐灵魂的流浪——解读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放逐灵魂的流浪——解读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那刀疤脸 上 的岁 月 痕迹 和 迟 到 的母 爱 印 证 着灵 魂
文 化 身份 是 人们 收 获心 灵 寄托 和 安 全感 的 自
然 需求 , 身份归 属 的不确 定会使 生命 产生强 烈 的精 神 孤独感 。在 《 风筝 的人 》 , 追 中 主人公 阿米 尔 出生
望门, 爷爷 是地 位 显 赫 的大 法 官 , 亲是 当地 声 名 父 卓 著的 企业家 , 可他 却一 直在 自我认 同感 的缺失 中 痛苦 成长 。为 生 育他 而难 产 死 去 的母 亲 是 阿 米尔 童年 的噩 梦 , 失 去母 爱 的 成 长历 程 中, 望 完整 在 守 的父 爱成 为他 精神 世界 的另一个 支点 , 可这 对他来
控 制 , 个 惨 遭 蹂 躏 的 民族 悲 哀 惨 淡 , 弱 不 堪 。 一 孱
流浪 不再 是生命 个体 的单 薄体 验 , 是一 个 民族 困 更
境 的真实 写照 。
收 稿 日期 :0 10 .2 2 1 —51 作者简介 : 李
事 比较文学 肃 天水 人 , 北 民 族 大 学 文 学 院 2 0 17 一)女 ( , 西 0 9级 比较 文 学 和世 界 文 学 研 究 生 , 主要 从
还是 精神 的无所 归 属 , 注定 这群 处 于边 缘 流浪群 都
体身 心 的疲惫 和痛 苦 。
1 .物 理 空 间 的 显 性 流 浪
赛 义 德说 :流 亡 就 是无 休 止 , 奔 西 走 , “ 东 一直
未能 安定 下来 … …而且更 可 悲的是 , 无法 与 新家或
新 情境 合 二 为 一 。 l 《 风 筝 的人 》 , 说 时 间 ”1 追 ] 中 小 跨 度从 1 7 9 5年 到 2 0 年 , 者将 主人公 阿 米尔 的 01 作 流浪体 验游 离 于 四个 空 间 之 中 。( )战 乱 前 的 阿 1

回归精神家园——托马斯·沃尔夫《他父亲的土地》解读

回归精神家园——托马斯·沃尔夫《他父亲的土地》解读

的 情 感 体 验 中探 索人 生 , 找 心 的 归 宿 , 终 回 归 精 神 家 园。 寻 最
关键 词 : 托马斯 ・ 沃尔夫; 短篇 小说 ; 精神家 园
中 图 分类 号 : 1 .4 I 2 7 7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08 9720 )3 08 3 10 —89 (09 0 —08 —0
“( 2 世纪 的小说一般都着重社会性 、 】 文化性 , 着重认识 价值
和审美价值 。比如在谈到小说 的本性时 , 有人说它更靠近历史 ,
有人说它更靠 近哲学 , 有人说 它就是 生活本身 的镜子。 《 也 ” 他
父亲 的土地》 篇运用 意识 流与 象征 手法 , 通 描述 了小男 孩儿 寻 找精神家 园的成长过程 。一开始 , 以为 自己已经加入 了一个 他 马戏班子 , 因为他 的意识确实在 跟着班 子出发到全 国各地去演 出, 之后又 回到原地 。这时 , 的思绪 、 他 精神才真正找到 了归宿 , 找到了他 父亲的土地 , 正体 会 出社 会 与人生 、 质世 界与精 真 物
第 2卷 2

第3 期
山 西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u a o hn iC l g rYo t d nsrtr o r l fS ax ol ef uh A mii aos n e o t
v 12 N0 3 o. 2 . A g ,O 9 u .2 O
美 国如此 , 在欧洲更 加如此。然而 他珍视毫无 慰藉 可言的放逐 生 活……这种生活使他有 了极其 深刻 的 自我认识 , 也给 了他上 好 的写作环境”2, l 所以其小 说便形 成 了“ j 不缔结 纠缠不休 的联 盟” 以及相 对超脱 的个人生活环境 , 自我认识” 了他创作的动 “ 成 力, 于是也就有 了超越 一般 南方 性文 学 的基 础。《 他父 亲的 土 地》 就是作者在 这种理念 下创 作 出来 的, 篇都是 作者 自身 的 全 投影 , 于马戏班子 的行进 中, 于父亲 的土地 的不断寻觅 中 , 勾勒 出一个辐射性 的探 索者—— 小男孩儿 的心灵 与意绪 的世界 , 从 而将回归精神家园的主题一 步步提升 。

回归自然——品读《我所知道的康桥》

回归自然——品读《我所知道的康桥》

︱ ︱

世 深似 一天 ,离 自然 远 似 一 天 ”, 徐 在 康 桥 ,
品 读

仿 佛重 新辨 认了 星月 的 光 明 ,草 的 青、 花的
︽ 我 所

香 、流水 的殷 勤, 生活 中 最最 本真 的 东西; 仿 佛 重新 审视 了自 己的 心 灵,体会到回归自然,

回 溯本 源的 重要 以及 世
情 之人,将自 己放逐回自然,将景致包融于心房,只有拥
有这样的心态才能悟出这般飘逸若仙的文字,这也是观景
的 极至吧!
但,作 品若仅限于对景 物的雕磨刻画,抒 发自己的
闲适心情,就落了俗,
失 掉了 大半 使文 章浓 重
的 色块 和支 撑它 的骨 感

了 。 徐 说 到 :“ 我 是 一 个 生 命 的 信 仰 者 ”, 觉 得 “不 幸是 文明 人, 入
上 万物,而你在草 间蹁跹的脚将是你 与世界密语的桥梁 。
这 是对生命的我所知 道的 康桥》,是 一次心 灵的
涤 净 , 一 次 有 氧的 呼 吸 。
35
人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和皇
帝 是人类的救世主,遗憾的是,人类文明的发达,却不是
回 归自然,而 恰恰是远离自然。离开了泥土的花草 、离开
了水的鱼能快活吗?我们的肉体由自然赐予,我们的灵魂
也 应当回归自然,以求二者的和 谐统一。这时,你将听到
周 遭万事万物的心跳 ,你抚摸到它们温热 的鼻息,你将爱
那妙意只可去秋梦边缘捕捉……
我最喜 欢这段,觉得它 是全文最亮眼之 处。第二句
用 顶针的手法,将青苔沁凉 之意贯透全身,融景于心 。 “墨
泼 的山形”让人感到水 嫩嫩的通透和零落 随意的文气。即

心灵的解构与重构

心灵的解构与重构

心灵的解构与重构自人类诞生以来,始终有一个巨大的斯芬克斯之谜困扰着我们,这就是人究竟有没有“心”?如若无心,那人为什么能进行认识?如若有心,那心又为何?心何所依,心何所安?为求解这些心问。

人类是“上究碧落下黄泉”。

人们不管怎么去问“心”、求“心”,都是基于对“心”的关切,其中寄托了我们美好的梦想,隐藏着我们深切的诉求,体现了人对自身心灵的深刻关怀。

其实,心灵问题及与人有关的一切问题,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突现出来的、人心问题都应置于人类的理性审视之中。

正凶如此,我们看到,无论是古老的宗教、神学、哲学,还是现代科学都在求解心灵。

本文从心灵观念的解构人手,试图清除笼罩于心灵之上的重重魅影与神秘性,还原心灵的本质。

一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志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研究表明,心灵观念起源于原始的灵魂观念。

据词源学和词义学考证,英语的“心灵”一词(Mind)是从“灵魂”(soul)演变而来。

在希腊文里,灵魂称为“Psyche”,原指肺或呼吸、气息,后变为灵魂、精神或神灵。

其实,古代各民族都有灵魂观念,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

我们称之为“灵魂”的,古罗马人称作“普纽玛”,印第安阿尔衮琴部落人称为“奥塔赫朱克”,阿比彭人称作“洛阿卡尔”,祖鲁人则称作“吞吉”。

相信万物有灵以及灵魂不死,这是原始人的最主要的观念和最基本的信仰。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

”原始人凭直观的感受和梦境的影响,把梦中见到的自己、他人或死人看作是另一个存在,灵魂的存在。

这样,他自己的存在被认为是双重性的:在同一时刻里,他是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意识的个人而实际存在着;同时,自己又是作为一个可以离开身体的、单独的灵魂的存在。

进而,把这种朦胧的意识推广到一切客体上,认为电闪雷鸣、飞禽走兽、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都有灵魂,由此自然事物和自然力量都被人格化了,这就是万物有灵论。

2024年青桐鸣高三5月大联考作文“逃离与回归”导写+优秀题目+作文素材+范文5篇

2024年青桐鸣高三5月大联考作文“逃离与回归”导写+优秀题目+作文素材+范文5篇

2024年青桐鸣高三5月大联考作文“逃离与回归”导写+优秀题目+作文素材+范文5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二提到了“短逃离”现象,指的是人们挤出一段时间,短暂逃离疲乏状态,获得一个浓缩的、尽兴的瞬间,再重回生活轨道。

其实这样的“逃离与回归”在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请以“逃离与回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命制参考2024年九省联考“交错带”作文,类型为读写结合类作文。

读写结合类作文,第一要注意全面理解阅读部分提供的材料,完整解释关键概念的含义。

如本题“逃离与回归”,要提取关键特征,分别是“挤出、短暂、浓缩、尽兴、重回”。

第二要和阅读材料做好清晰的切割,即不要在写作过程中将试卷阅读材料作为素材反复征引。

“逃离”和“回归”是两个抽象的词汇,考生要想写好这次作文,必须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

“逃离”可以理解为“放飞”“自由”“无拘无束”,也可以引申为“向外走”;“回归”可以理解为“返回”“归来”,也可以引申为“往回走”。

可以具体理解为青年学有所成后选择回乡建设家园,在外奋斗拼搏之后选择回家照料双亲,沉迷于热闹喧嚣之后选择回归精神家园等。

另外,要阐述两者的辩证关系,比如“逃离”是起点,“回归”是结果;前行是为了更好的归来;等等。

综合材料来看,“逃离”和“回归”是一对矛盾的词,立意的关键在于梳理两者的辩证关系。

可以说“逃离”与“回归”是辩证统一的,短暂的逃离是为了修养身心积蓄力量,实现自我再发现与成长,更好、更长久地回归到生活轨道上来。

也可从两者各自的目的、特点、原因等方面进行比较。

【参考立意】①逃离得自由,回归守初心;②逃离以休憩,回归再启航;③出门见山海,归家修身心;④逃离回归感人生,寻寻觅觅得真我;⑤观湖光山色,念柴米油盐;⑥能逃得开,也要回得来。

倾听心灵的声音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

倾听心灵的声音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

倾听心灵的声音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倾听心灵的声音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倾听,是教育的一种言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有时,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今天本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倾听心灵的声音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更多“声音作文”的相关文章内容推荐【↓↓↓】最难忘的声音初三作文800字5篇描写声音记叙文小学作文5篇那声音特别_中考满分作文五篇以声音为话题的作文800字记叙文倾听心灵的声音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篇1当你失败时,你是否哭泣?当你成功时,你是否欢呼?心灵的声音,那缓缓回荡的声音,震动着,在警示我们?生活是一道七色的彩虹,有鲜活的橙色,也有厚重的紫;有翡翠般的绿色,也有沉甸甸的靛;有金光闪闪的黄·色,也有广阔无垠的海蓝。

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意识

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意识

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意识【前言】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对于道德和人性问题的关注。

忏悔意识是郁达夫小说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主题之一,本文将就这个主题进行探讨。

【提纲】1. 简介2. 忏悔意识的概念3. 忏悔意识在郁达夫小说中的表现4. 郁达夫小说中忏悔意识的作用5. 郁达夫小说中不同类型人物的忏悔意识分析6. 忏悔意识在郁达夫小说中的影响7. 郁达夫小说中忏悔意识的艺术价值8. 郁达夫小说中忏悔意识的价值与当代社会的关联9. 结论【正文】1. 简介郁达夫,字静安,号悟真。

生于广东省惠州市。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作家之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忏悔意识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之一。

2. 忏悔意识的概念忏悔,即悔过,一般指对于过错或错误的自我反思和内心自责,并采取积极的自我改变行动,以期达到自我救赎的一种精神内涵。

忏悔意识指对过去的自己或他人的过错行为进行反思、自我检讨,对于自己的过失和不足进行批评和反思的意识。

3. 忏悔意识在郁达夫小说中的表现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意识是贯穿全篇的主题之一,他通过描写人物的自我内心和行为上的反省,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忏悔和悔过,表现了人类精神的自我救赎和自我超越。

这种忏悔意识体现的是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进取的决心和行动。

4. 郁达夫小说中忏悔意识的作用忏悔意识在郁达夫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忏悔意识体现了人类的悔过和自我转变的精神,表达了人类的善良本质。

其次,忏悔意识分析了人类自身的问题、不足和痛苦,激发了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这种认识和自我实现的努力最终升华为人类善良和美的精神境界。

5. 郁达夫小说中不同类型人物的忏悔意识分析在郁达夫小说中,不同类型的人物都有不同的忏悔意识表现。

富家子弟、知识分子、底层人民,虽然社会地位不同,但都面临着人生的问题和挑战,都有着不同的错误和过失,都有自己独特的忏悔方式和表现形式。

迷、愉与自由:庄周梦蝶之“化”境试析

迷、愉与自由:庄周梦蝶之“化”境试析

2024第1期·总第603期唐人李商隐曾在《锦瑟》一诗中言“庄生晓梦迷蝴蝶”,〔1〕其中对于“迷”字的使用可谓是对“梦蝶”故事的精准把握。

此“迷”非庄周梦醒时分的自我迷失,而是对梦境与现实之间无法区分的茫然,是对自身与蝴蝶之间身份琢磨不清的迷惑。

“庄生晓梦”更暗示世事无常、变动不居,唯有诉诸精神与心灵的放逐,方能远离世俗纷扰,徜徉于天地之间。

一、迷梦之幻:“庄梦蝶”与“蝶梦庄”《庄子》内篇中多次谈到“梦境”,场景多样,形式不一且层层递进,在此归纳为三:其一论梦中行为,可“饮酒”、可“哭泣”,传递不同心境;其二论梦中转化成的物象,可“为鸟”“为鱼”“为蝴蝶”,表达哲学玄理;其三论何谓“真人之梦”,彰显逍遥的至高境界。

于是,由虚幻梦境所带来的诸多感受让庄子遨游在各种梦与梦之间,沉浸忘我,与“道”会通而为一。

在这些与梦有关的论述中,当数“梦为蝴蝶”的场景描写最为细致,其中对“蝴蝶”这一物象的传神刻画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同样,文本中“物化”一词的呈现也充满义理之奥,为历代学者进行哲学阐释提供了无限空间。

“庄周梦蝶”这一情境,见于《齐物论》末章:“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基金项目:本成果受到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

[作者简介]张玉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摘要:“庄周梦蝶”作为《庄子》内篇中的典型梦境,蕴含玄妙哲理,呈现的场景充满真实之感。

多数学者在讨论此梦境时注重“觉”与“梦”之间的义理阐发,尝试体悟何谓庄子的精神自由。

后又有学者另辟蹊径,在哲学诠释的基础上结合精神分析,感知庄周彼时心境。

实则,唯有将《齐物论》末章置于《逍遥游》的主旨之中才可以回归本真,以此窥见深藏于庄子内心深处的渴望。

透过迷雾一般的梦境,看到的恰是庄子在“化蝶”这一虚拟物化过程中产生的“愉悦”心理,这是“齐物”想要消弭万物界限的旨趣所在,更是一种追寻超脱世俗世界,安放心灵的处世之法。

心灵的远行作文800字

心灵的远行作文800字

心灵的远行作文800字心灵的远行作文800字(精选2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心灵的远行作文800字(精选2篇),欢迎大家分享。

心灵的远行作文800字(精选2篇)1城中的高温和炫光,曾令人眩晕,迷失方向。

这高原暖土上适度的寒冷与孤独,让我们认清自己,逆流而上。

——题记长风冷月,流年日深。

每个人都渴望浪迹远方,孤旅天涯,舍下城市的烟火繁华,去经营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携记忆的尘埃,高燃生命的香火,在梵钟的声声召唤中,众里寻你,皈依远方。

七月流火,我远赴藏地,只为邂逅那月光下,红山顶的布达拉,吟咏中摇转的经筒,与一米阳光下绽放草原的格桑花……“旅行使我们谦虚”,都市里的绚烂繁华,湮没我们本应对天地风物的神往,每日以“社会时钟”为轴,在短促疾快的节奏中,做着无序的自我,蹉跎岁月。

此刻,我愿为灵魂重整装束,在天地大美的圣湖雪山中,做一场触及灵魂的心灵远行。

清晨的霞光,在柏油铺就的崭新高原公路上,投下带有古铜色质感的光泽。

流动的白云在天与地间的悬浮中,丝丝缕缕,与远方的雪山若即若离,温柔地盖住你凝视它的眼神。

汽车抵达在纳木错湖口,高原的风吹动着身侧的猎猎经幡,吹弯了脚下绿意流淌的牧草。

远眺纳木错,高洁端庄,靓丽灵妙。

她安静的样子,犹如一幅纯色的画卷,她的魅力,亦如一滴落在念青唐古拉伟岸胸怀下的情人的眼泪,给你致命诱惑。

踩着长满野花的草甸,仰望蔚然苍穹,云与水相映,雪与山相伴,山与湖相偎,我愿任风鼓动我的衣袖,痴望远方遥不可及的地平线。

这里离太阳很近,离物欲很远,便觉我心与大地同在,通体澄澈,神清气爽,一股久违的力量自灵魂深处升腾起如烟的温情,在高原的安静与明媚中,像哲学家一样的对着湖水思考,冥想生命的起源与归宿。

在我身旁,一位骑着马儿的`姑娘,肩上背着熟睡的孩子,亲切地向我们走来。

走出束缚自己的牢笼——对《一个中国的以赛玛利》中放逐主题的解读

走出束缚自己的牢笼——对《一个中国的以赛玛利》中放逐主题的解读

科技信息2008年第24期SCIENCE&TECHNO LO GY INFORMATION伊迪丝牟德伊顿是第一个在北美出版小说的欧亚裔女作家,以其笔名水仙花闻名于美国华裔文坛。

而她作为一个具有一半中国血统的欧亚裔混血儿,又常常被取笑或被冷眼看待,总是身处“两个世界之间”的尴尬境地,①所以一种强烈的无根的感觉在她心底由然而生。

“我对父母都不讲悄悄话。

他们不明白。

他们怎能明白呢?他是英国人,她是中国人。

我与他们俩都不一样—是一个陌生人,虽则是他们的孩子。

”②不论她生活在什么地方,在英国,加拿大,或美国,她都觉得自己是一个陌生人。

这种感觉正是百年来许多华人所体验的心态。

因此,这种被流放的边缘处境的体验,在伊顿的创作中都有所体现。

尤其是在《一个中国的以赛玛利》这部短篇小说当中,这种“放逐”的主题被体现得更为明显。

《一个中国的以赛玛利》是1899年(正值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排华与加利福尼亚洲的排华相呼应,愈演愈烈的时候)伊顿以其笔名水仙花在《海外月刊》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但是这篇小说并不是《春香夫人》短篇小说集中很受欢迎的一篇,它之所以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是因为批平家仅停留在小说的浅层,忽略了隐藏其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中国女奴苦云与一个出身贵族为了逃避家庭责任而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中国小伙雷才的一见钟情,而最后由于种种困难两人为爱殉情的悲惨故事。

伊顿以严肃冷峻的态度叙写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将自己的同情和理解溶入了这部关于“放逐”的小说。

其实,在小说伊始,一种被放逐的悲哀旋律就处于高昂状态。

许多海狮在遥远的太平洋岸边的岩石上咆哮着,呻吟着,仿佛在不停地抱怨着什么,他们当中的一个可能会看见这对情侣在大海深处平静而安详地躺着。

小说的结尾是与开头是遥相呼应的,这对情侣最后也变成了一对美丽的海狮,依偎在月光之下,冥思着生命价值,咀嚼着爱的的乐趣与痛苦。

小说中每个人物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性格代表着各自的命运。

漂泊的人想家经典句子

漂泊的人想家经典句子

漂泊的人想家经典句子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一个人都拥有享受家的温馨与美满,团与圆的权利,但是,许多人总想着外面的精彩与诱惑,走出了家门。

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却在也没回来或着回来时以前的家都不存在了。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漂泊的人想家经典句子,欢迎阅读与收藏。

1、想家是一种情怀。

如今社会的是灯红酒绿,靡奢多彩,在外的人们啊,面对着这么多的诱惑,要怎样的自制力才能不违背心中的那份眷恋。

在外的朋友啊,我敬佩你们这样的人,在滚滚红尘中,坚持着自己的那份情怀。

永不褪色。

2、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在匆匆赶路,此刻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地――家。

3、家,是港湾,走的远了便自然会回归,停泊的港湾;家,是依靠,累了倦了便躺进陷进那软软的床,深深的沉沉的醉一回。

家,是人永远的栖息地。

4、不知不觉又想家了,也许是部队的生活太枯燥,太压抑造成的。

让我精神上极度空虚。

工作还是要干的没事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想法写进日记,让自己的心情能够释放一下。

必境是在部队,还是要把自己的心情能够更好的充实。

5、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故乡;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回忆;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很快乐,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我很快乐,因为我有一朵美丽的云彩;我很快乐,因为我清澈如秋水般的思念。

6、想家,很温馨,总会让我很心静。

每天都想家,想家里的那张床,想家里的母亲是否又有白发增,皱纹深。

那张记载着岁月的蜡黄的脸,是我见过的,最感人,最让人心疼的脸。

母亲,想你了。

7、其实,我喜欢家乡的山,是因为我人生的底色就是山的本色,我个性里就有山的影子和山的秉性。

我向往家乡的山,是因为它像故乡人一样勤劳率真,清晨捧着日出,给朝霞以亮丽;傍晚守侯日落,给晚霞以辉煌。

我崇拜家乡的山,是因为它像父亲一样忠厚坚强,有着父亲挺拔的脊梁,宽敞的胸膛。

“站起来就是一座山”。

8、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家――郢都。

阎连科《受活》中灵魂韵放逐与回归

阎连科《受活》中灵魂韵放逐与回归

毛枝 婆在 带 领众 人入 社 后 ,接 踵 而至 的 是种种 灾 难 。 “ 铁 灾 ”让 家 家 户户 失去 了所 有 的铁 器 ;“ 大 劫年 ”让 毛 枝婆 失 去 了 自己的 丈夫 ;“ 黑灾红 难 ” 、“ 黑罪 红罪 ”让 毛 枝 婆 意识 到 了 自己 的错 误选 择 和 天真 幻 想 ,开 始 走上 了 灵 魂 回归之 路 。她拼 尽全 力保 护 受活 人不 受外 界 的伤 害 , 在 整个 受 活 庄 人 的灵 魂被 放 逐 的 时候 , 只有 毛 枝婆 一 人 是 清醒 的, 因为 她 记得 曾经 的伤 痛 , 并且 用 了一 辈子 的 时 间来 赎 罪 ,最 终 在看 到退 社 的文 件 之 后 ,面 带微 笑 安 然 的死 去 , 完成 了灵魂 的 回归 之路 。柳 鹰 雀 轰轰 烈 烈 地 开 展着 自己往 上爬 的人 生规 划 ,渴 望像 伟 人 那样 呼风 唤 雨 ,被 全 世 界人 顶 礼膜 拜 。 他为 达 目的 不择 手 段 ,道 德 良知 已经 在 权 力 、利 益 、名 声面 前 被 消解 了,最 终 却 在 仅 离梦幻 中的 目标 一步之 遥 的时 候 ,被残 酷地 打 回现 实 , 切 梦境 化 为 乌有 ,被 省长 定 义 为得 了 “ 政 治疯 ” 的精 神 病人 ,撤 消 了县 长职 位 ,他 侵 入 毕 生 心血 苦 心经 营 的 政 治规 划 图此 时轰 然 倒 塌。 他在 狂 热 的追 寻 中放 逐 了 自 己的灵 魂 , 最后 在 哀婉 的绝 境 中 ,断 送 了政 治 前 程 。这 也 让柳鹰 雀 意识 到 自己已经 困在 了无 路可 退 的绝境 之 中 , 这 时候 的他 才 真正 的清 醒过 来 ,选 择 了 以 自残 的 方式 回 归 精神家 园 ,获得 了永远 留在 了受活庄 的资 格 。 人 一 旦沦 为 了赚钱 的工 具和 权 力 的 附庸 ,便 失 去 了 人 之所 以为 人 的本 质 和独 立 性 ,这 样 没有 精 神依 托 的 生 活 是无 法 长 久 持存 的。所 以人在 放 逐 灵魂 之 后 必然 会 付 出惨 重 的代价 ,只有 回归 能拯救 无处 安放 的灵魂 。

小学生必读的心灵成长书籍推荐

小学生必读的心灵成长书籍推荐

小学生必读的心灵成长书籍推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的好习惯,小学生多看一些心灵类的书籍,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小学生读的心灵成长书籍,欢迎参阅!小学生读的心灵成长书籍1、桥下一家人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描述了贫穷和贫穷中的爱与温暖。

桥下寒冷的风,吹不散一家人温暖的爱。

即使贫穷、苦难,相信诗意、幸福也会与你同在。

老流浪汉阿曼德在巴黎的大桥下过着孤单但却自在的生活。

当他发现自己的地盘被三个陌生的小孩子和一只小狗霸占了时,他既吃惊又生气,要把他们赶走。

但是,在与他们的接触中,阿曼德慢慢从反感孩子们到喜欢上他们,而孩子们也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亲爷爷。

阿曼德的内心被这种浓浓的家的感觉温暖了,为了给孩子们一个真正的家,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2、青鸟它既体现了作者一贯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倾向,又吸收了童话、和传统戏剧的长处。

圣诞前夜,棣棣和咪棣家来了一位仙女。

她请兄妹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寻找青鸟(幸福的象征),并送给棣棣一顶能看到事物灵魂的神奇的帽子。

两个孩子在猫、狗和各种静物的灵魂的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光神的指引下寻找青鸟……3、铁丝网上的小花198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著名图书奖1986年《号角书》杂志荣誉名册奖布拉迪斯拉法金苹果奖美国图书馆协会米尔德里德·巴彻尔德奖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少儿图画书这是一个让孩子透过战争的现象体味人性本真的故事!这是一个让孩子分辨善与恶、美与丑的故事!这是一个让孩子认识善良、纯真和爱心的故事!这是一个让孩子感悟高尚美德的故事!这是一个让孩子的道德情操得以升华的故事!4、绿山墙的安妮一部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

主人公安妮出生三个多月就成了孤儿,在阴差阳错来到埃文利的绿山墙之前曾帮人看过孩子,做过家务,还在孤儿院生活过。

她渴望亲情,渴望理解,渴望有个温暖的家。

她爱风景秀丽的绿山墙和收养她的卡斯伯特兄妹,幸运地在绿山墙开始了崭新的生活……5、木偶的森林获中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入选小学生必读书目,多位小学语文教学名师鼎力推荐。

从“放逐”到回归:浅析徐璐作品中的青春气质与精神向度

从“放逐”到回归:浅析徐璐作品中的青春气质与精神向度

蓝 色的梦睡在 静静 驶过的小车里
漂 亮 的 孩 子 迷 失在 小路 上 这 是 一 个永 恒 美 丽 的 生 活
来体现其批判性 的。小说《 我想你 是海》中, 开篇便 以追忆 式话语 回溯到高一 , 台上班主任 一本正 经地强 调“ 讲 秩序 ” 与学生 私下的偷 语嬉 笑形 成强烈 的喜剧 反差。《 火》 , 花 里 张北大 的 自杀既没有恐怖 的渲染 , 也没有锋利地批判 。“ 温 和 的夏天 的中午 ” “ 、 义无反顾 ” “自由落 体运 动”, 实而 、 平
没有 眼泪没有 哀伤 现在我有 些倦 了, 倦得 像一朵被风折断的野花
所 以我开始 变 了, 变得 像一 团滚动炽热的花 火
略带调侃的陈述下 , 一场 自杀平静 结束 。《 城市 没有 日出》 中阅历丰富的姚 sr 于兼 职 , 要找 “ 手 ” i忙 却 枪 来完 成博 士
现在 我有些醉 了, 醉得 像一只找 不到方向的野鸽
者 大量着墨于主人公青春期所独有 的反叛精神与张扬 的个
情赞美 。 ”小说《 花火》 , 引用 了大量 的摇 滚歌 词 , 里 徐璐 诸 如以下这首 《 薄荷茶》: 这是一 场没有结局的表演
包含所有 荒谬和疯 狂
像 个 孩 子 一 样 满 怀 悲伤 静 悄 悄 地 睡在 大地 上
性 。这不仅 体现在作 品人 物的形 象塑造 上 , 更体 现在其行 文 纹路 里的反叛精神 , 它代表 着一个 全新时 代背景 下一个 集体 的青春气质 。
反叛的表现之一在于 以身体力 行来对抗制度和权威 的
束缚 。作品 中, 徐璐 以学生体验者的身份 , 塑造了一个个个 性鲜明的形象 。她的作 品不乏批判性 , 例如在小说《 我捡到 了秘籍》 里便有直接的陈述 : 在这个 娱乐化 的年代 和鱼龙 “

白先勇作品中的放逐与回归

白先勇作品中的放逐与回归

《 金大奶奶》中时间将女人的青春消磨殆尽,留下了岁月的 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 白先勇笔下被时 间放逐的主人
痕迹,男人只看重物质与青春,将金大奶奶抛弃。在男人另 娶新欢时,她含恨 自杀 善 良执着的她何 曾想过 时间对一个 公的境遇如利剑直刺读者心 中,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压力 。白
反抗 也罢 , 自身再也无法 回归 。尹雪艳却给 了我们一个答
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痛苦。人在创造中获罪,又在反省中赎 案,当与命运合二为一,掌握命运时,时间才不会放逐你, 罪,他们借助罪恶 的力量完成有效的创造 ,又通过哲学、艺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术或者宗教寻求灵魂 的解脱,前者构成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历
稹笔下的 “ 白头宫女 ”尚能 “ 闲坐话玄宗 ”,因为这些宫女 夸父般追着时间,却被 时间吞没。白先勇层层揭 开时间的面 已习惯这孤独终老 的生活,平静地发不出一丝怒吼 。白先勇 纱,让尹雪艳成为了永恒 。 二、地域的放逐与回归 时间改变着一切 ,时代的变迁,环境的置换,一切都物
笔下的第…位主人公金大奶奶虽说带着 旧式的奴性 ,却能以 死反抗命运放逐 的悲哀, 以死来回归 自由。一 开始时间放逐
先勇谱写的时间放逐之歌,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诉说着放 女人 的伤害,还苦守着一个不忠 的男人。奴性思想伴随着 金 逐者 的无奈与绝望 。人类创世之初一直 与时间做着斗争,夸 大奶奶的一生 ,最终她 以死亡来诅咒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元 父逐 日道渴而死 。金大奶奶 、吴钟英、老画家这些人物如同
兰 种纯结的同性之爱,静夜的纤美月光烘托出爱的真诚。他 着回忆煎熬的现在,现在的台湾和美国。今昔对 比在欧阳子 一 星对过往青春的怀念融入到每一个青春的身体里。命运让静思 女士 《 王谢堂前的燕子 》已透彻地分析过。六七十年代 ,台 基 岂

让心灵回归纯净的唯美句子

让心灵回归纯净的唯美句子

让心灵回归纯净的唯美句子
1. 让心灵回归纯净,就像洗净沾满灰尘的镜子,能重新清晰地映照出世界的美好。

就像那个午后,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他们的心灵是那么纯净,仿佛没有一丝杂质,我的心也仿佛被净化了一般。

2. 心灵回归纯净,如同让疲惫的鸟儿飞回宁静的巢穴,找到那份安心。

还记得那次旅行中遇到的老人,他脸上那种平和的神情,不正是心灵纯净的体现吗?我也渴望自己能拥有那样的状态。

3. 让心灵回归纯净吧,恰似为枯萎的花朵浇上清澈的泉水,使其重新绽放光彩。

比如和朋友一起在海边看日落,那宁静的氛围让我的心灵瞬间纯净起来,真的太美妙了。

4. 心灵纯净犹如雨后的天空,湛蓝而澄澈。

就像我看到那些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时候,他们的心灵该是多么纯净啊,怎能不让人向往呢?
5. 让心灵回归纯净,好比给迷失的船只指引明亮的灯塔,找到回家的方向。

想想小时候,我们的心是多么纯净呀,那时候多快乐呢!
6. 心灵回归纯净,仿佛是在喧嚣尘世中开辟出的一方净土。

像那次在山间小住,周围的宁静让我感觉自己的心灵被洗礼了,不就是让心灵回归纯净了吗?
7. 让心灵回归纯净,如同找回失落的纯真宝藏。

比如说看到婴儿那无邪的笑容,那就是心灵纯净的模样啊,我们也要努力让自己这样啊!
结论:只有让心灵回归纯净,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精神失常走心文案短句

精神失常走心文案短句

1. 疯狂的思绪,像脱缰的野马,在心海中狂奔,却找不到归途。

2. 心灵的裂缝,是时间的沙漏,悄悄地流失着曾经的欢笑与泪水。

3. 精神失常,是灵魂的独白,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找一束光明的希望。

4. 疯狂的边缘,是一扇门,推开它,或许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5. 心灵的荒漠,没有花朵,只有孤独的旅人在寻找那一抹绿意。

6. 疯狂,是灵魂的呐喊,是对现实的绝望,还是对自由的向往?7. 精神失常,是心灵的痛楚,在无声的泪水中,诉说着无尽的哀伤。

8. 心灵的枷锁,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自己亲手铸就的囚笼?9. 疯狂的舞蹈,是灵魂的狂欢,在旋律的引领下,忘却尘世的烦恼。

10. 精神失常,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心的恐惧与挣扎。

11. 心灵的翅膀,在黑暗中挣扎,渴望飞向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12. 疯狂的笑声,是心灵的释放,是对生活的调侃,还是对命运的嘲弄?13. 精神失常,是心灵的呐喊,在无声的呼喊中,寻求那一丝温暖的慰藉。

14. 心灵的河床,被悲伤的泥沙掩埋,曾经的欢声笑语,已消失在时光的长河。

15. 疯狂的画笔,在心灵的画布上涂抹,描绘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梦境。

16. 精神失常,是心灵的呼唤,在痛苦的挣扎中,寻找那一抹希望的曙光。

17. 心灵的驿站,是心灵的港湾,在风雨飘摇中,为疲惫的心灵提供片刻的宁静。

18. 疯狂的旅行,是心灵的探险,在未知的世界里,寻找那一抹属于自己的风景。

19. 精神失常,是心灵的呼唤,在痛苦的挣扎中,寻求那一丝希望的曙光。

20. 心灵的琴弦,在寂静的夜晚,弹奏出一曲曲悲伤的旋律,诉说着无尽的思念。

21. 疯狂的思绪,如同漫天飞舞的雪花,在心灵的荒漠中,寻找那一抹温暖的阳光。

22. 精神失常,是心灵的呼唤,在痛苦的挣扎中,寻求那一丝希望的曙光。

23. 心灵的角落,藏匿着无尽的秘密,等待着勇敢的人去揭开。

24. 疯狂的火焰,在心灵的荒漠中燃烧,照亮了黑暗中的前行之路。

25. 精神失常,是心灵的呼唤,在痛苦的挣扎中,寻求那一丝希望的曙光。

心灵驿站经典句子

心灵驿站经典句子

心灵驿站经典句子导读:1、心灵深处,一份真情在宽容中永恒,在光阴里成长,在时光里驻足,在血液里交融,在彼此的体凉中走的更远,风雨与共,默默相守。

迷离尘世,魅影浮萍,情锁眉心,寂寂窗棂,心弥漫着萎靡音瑟,醺落一行情泪,韵染一笺诗篇。

2、心,被一串串的记忆落寞;爱,在一段段的回忆中缠绵;心事如尘,亦可如花。

深知,有些美丽,在心,便是温暖;有些过往,恬静,便是最佳。

习惯于悄然把一些念想,绚烂成温馨,指过处,淡描晓月;回眸里,绕指成香;不去想对与错,是与非,让往事随风,让思念沉香。

3、醉眼看花花也醉,冷眼观世世亦冷,你笑世界笑,快乐源于心乐,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境遇,万念皆心生,心浮则气躁,心静则气平。

淡淡地对待一切,那一切自然就风轻云淡了。

4、回到最单纯的初心,在最空的地方安坐,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让湖光山色去清秀它们自己吧!让人群从远处走开或者自身边擦过吧!5、任世事浮华,惟愿在日出日落的光阴里,静静收集庭院檐下的花香与鸟语,在细水长流的岁月里撒播微笑与善良,在薄如蝉翼的时光里执笔画心、简静如水,珍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和丝丝缕缕的幸福。

6、人生出现的一切都犹如梦境,谁都无法永远占有。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和曾经拥有的一切永别。

经过的无论多么美好,终究只是一份记忆,得到的即使不如意也是上天的赐予。

坦然面对经历的一切,平和对待得与失,让内心永远充满憧憬和梦想,学会感受那些微小但真实的满足,我们就可以让每一天都充满快乐!7、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

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所以不要后悔。

8、相信缘分和宿命吧,一切都于冥冥中早已注定。

因此无论你是得到还是失去,都请顺其自然,同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曾走入你的生命,让你真真实实的爱过一次,正是他,丰富了你人生的记忆!9、红尘袅袅,岁月悠悠,人生苦短,生命匆匆,人人都是凡尘岁月的过客。

唯有、看淡世事沧桑,人情人暖。

平和心态,清理情绪,面朝阳光。

关于尼采的酒神精神的文学意义研究

关于尼采的酒神精神的文学意义研究

关于尼采的酒神精神的文学意义研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德国著名的析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作为西方现代析学的开创者,使其成为具有深刻思想的诗人。

他的主要观点包括重估一切价值、权力意志和超人等而作为一个能够大胆喊出上帝死了的人,他在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酒神精神就是其大胆而深刻的思想的代表之一。

一直以来,尼采的酒神精神不断推动着西方文学的发展,使其打破了理性的束缚,完成了西方传统文学在新时代的转型和创新。

而在中国,最早接触尼采思想的是梁启超和土国维,而后高举新文学运动旗帜向传统的中国文化发起冲击的茅盾、鲁迅、郭沫若等作家,都曾借助尼采思想中的酒神精神这一武器,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出挑战,从而树立起重新估计一切的旗帜,他们及当时主要的作家、批评家都曾受益于尼采。

直到后来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尼采的地位才发生了动摇,进而逐步崩溃。

因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二三十年间,尼采思想在中国受到猛烈抨击并成为了无人研究的课题。

直到周国平出版了《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之后,才重新开始了对尼采思想的研究。

因此,尼采的酒神精神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鲜有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郭沫若的诗歌以及莫言的小说中的酒神精神的分析,说明酒神精神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以此提高人们对于酒神精神的重视,并将酒神精神应用于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中。

一、尼采的酒神精神酒神狄俄尼索斯是占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他不仅掌握着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以布施欢乐与慈爱而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他推动了占代社会的文明并确立了法则,维护着世界的和平。

此外,他还护佑着希腊的农业与戏剧文化。

酒神的祭祀仪式很特别,人们聚集在一起,且歌且舞,情绪亢奋,几乎达到癫狂状态,冲破了日常的禁忌,在忘我状态中追求精神超越的快乐、伟大的诗人析学家,柏拉图曾受酒神祭,的启示,提出了著名的迷狂说,此后,尼采,也就是另一位诗人析学家,认为酒神祭肯定了生命,酒神或酒神祭,即便是在面对生命中最艰难的问题的时候,也永远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的放逐,精神的回归李白是早于徐霞客且比其更伟大的旅游作家和诗人。

李白游历“凡江、汉、荆、襄、巴、蜀,与夫秦、晋、齐、鲁山水名胜之区,亦何所不登眺”(刘登楚《太白酒楼记》)。

然而李白的旅游不同于徐霞客的旅游,霞客的旅游是一位有文采的科学家的考察活动,李白的旅游则是为人生目的和理想追求的心灵的放逐和精神的回归。

这一层意思可以从他数量之巨的明月诗管见一二。

“明月千里寄相思”,从形式上看,诗人好像是眷恋故国家园,遥寄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其实蕴藏了诗人穷达之时的灵魂的啸傲与吟哦。

遍观其诗歌创作,在他的笔下,有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明月(《天山月》),有峨眉月(《峨眉山月歌》),有洞庭月(《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舍人至洞庭五首》),有古朗月(《古朗月行》),还有鹦鹉洲上、黄鹤楼头的明月。

他写过“苦竹声中的月亮(《劳劳亭歌》)和捣衣声中的“长安一片月”(《子夜吴歌》),也写过水精帘外的玲珑秋月(《玉阶怨》)。

这些明月或壮丽,或凄清,或娟秀,格调各不相同。

李白笔下的明月还会“留人”,“迷客”,能够见人谈笑,窥人轩窗,伴人徘徊,往往是富有人情味的。

李白的一生“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美好而皎洁的月亮是他理想的寄托,是他孤寂的慰藉。

可以说明月即诗人,诗人即明月。

王瑶在,《李白》一书中说他仿佛“锦心绣口,明月肺腑”,是一点也不过份的。

在王瑶先生的《李白》一书中,对李白及明月诗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从李白醉后水中捉月而死说起,又引王定保《唐摭言》中的记载为佐证,以说明人民对这位明月诗人的怀念和向往。

李白之死早有定论,然而传说本身是很能说明李白的性格的。

李白本来爱漫游“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境,终年不移”的豪迈行为是常有的。

另外他与崔宗元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这个表示他的傲岸性格的故事也是为人所传颂的,……对于李白说来,明月是一种皎洁率真的象征……他说“欲上青天揽明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正因为他厌恶了社会上的污浊和庸俗,要求纯洁清新,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多的深情。

无独有偶,在李白人生的两个重要关头,他都寄予峨眉山月以无限深情。

两首“峨眉山月歌”遥相呼应,锁定了诗人戏剧性跌宕起伏的人生。

他的漫游固然有他的现实的目的和世俗的打算,从形而上看,却根源于一种乡愁情结。

他寻觅的是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避难所。

从千余首诗作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力旺盛、才情横溢的浪漫诗人的精神的张扬和热情的挥洒。

屈原上下求索九死而不悔,李白并不那样单纯,他的思想更丰富,更芜杂,也更有人情味。

这些思想感情,我们不妨借李白的明月诗以窥之,或许有曲径通幽的趣味。

一、远游不忘峨眉月,入世还怜故乡水。

(试论出蜀后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李白的思想是矛盾的。

他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有明证,他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一方面要做超凡的神仙,这个矛盾并没影响鼓舞他一生的以用世为主旋律的理想的追求,而且执着可爱。

《峨眉山月歌》可以说是诗人入世的序曲。

请听:“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

诗人血气方刚,胸怀四海,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宏伟志向。

此前他游历了巴山蜀水,名胜古迹;他出入峨眉山的道观,与喜谈纵横术的赵蕤更是过从甚密,在思想上也明显地受其影响。

但一味地追求时髦已不能满足诗人的勃勃雄心。

他要“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然后再去“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

在巴山蜀水间的任侠尚游,广泛地学习以及社会交往,开阔了诗人的胸怀,培育了他热情奔放、不受传统约束的思想性格,受时代气息的感召,更因为“兼济天下”理想的鼓舞,诗人告别故乡,踏上了倚剑壮游的迢迢征程。

出发的时候,故乡的明月是那般明媚皎洁,它站在峨眉之巅,洒一路清辉,掬一江清泪。

为辞亲远游的儿子送别。

诗的首句末用一“秋”字,既点明告别时的季节,又突出了月的特点。

让人联想到:天高,风清,山黑,月白,构成了一幅以峨眉山月为中心的明月江水游子图。

李白是走水路出蜀的,峨眉月送了一程又一程,但千里送君,终有一别,山回水转,月亮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了倩影,诗人的心里也袭上来一阵淡淡的伤感。

诗中之“君”,当指“峨眉山月”(《李白诗选》有注)。

“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已到重庆,月亮却留在了峨眉山的后面。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就连诗人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游子与故乡的永诀,即便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59岁的诗人在三峡遇赦的时候,他也没有再踏故土。

对故乡的思念遂成为困扰诗人终生的情结,而那首妇孺皆知的《静夜思》以化为游子之思的绝妙写照。

诗人漫游的第一站是湖北江陵、武昌和湖南长沙、岳阳等,泛舟洞庭,然后东游今江苏杨州、李白毕竟走的不是一条正宗的仕进道路,商人成分也不允许他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显达。

他的靠近长安采取了迂回曲折的策略。

因久仰襄阳的孟浩然“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抛妻别子,来到襄阳,与孟浩然诗酒唱和。

忘年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在襄阳勾留时还写有一首七言古诗《襄阳歌》,其中的“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历来被人们所传诵,这句诗淋漓尽致地活画出一位藐视功名宝贵,纵情诗酒山水的风流诗人的形象。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可并非人人得而亲近之,唯有心清如水,了无俗念的人才能信手拈来,玩于股掌。

这月,不再是故乡之月的简单的翻版,而是诗人神仙思想的折射,虽然不能与光焰万丈的太阳相比,但自有一脉清芬,一片干净。

这种独善其身的思想只要在谋求擢用的路上受到阻碍或受到同道者的引诱,它就要露出头角。

类似的诗还有“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东鲁门泛舟》),“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乌栖曲其一》),“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乌栖曲二》)。

从这些诗的表层来看,你似乎只见到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人在月下低吟,在水上浅唱,在空山放歌,其实,包裹在诗人胸中的是强烈的功名欲望,他反复称道的管仲、乐毅、鲁仲连、张良等辈都是所谓“致君尧舜上”的历史人物,他每每以他们自比,他还批评那些出世前曾经隐遁的历史名人,他说过“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他在成为许氏上门女婿后,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最能表明诗人的心迹,可以说是一份理想的自供状。

诗人玩的是欲擒故纵的游戏,这也无可厚非,你看他在天宝元年应诏入京的时候是多么的踌躇满志,得意忘形啊!“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纵观诗人此期创作的明月诗,诗人是借放浪山水,隐迹山林,培养声名,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

按郭沫若的说法,他在酒隐安陆期间曾打道河南南阳,走西路去过一次长安,只是打了一个擦边球,结识了几个神仙似的高人和几位诗酒唱和的上层文化人,如贺季贞辈,并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最终应征入京,待诏翰林,不能不说是他的策略的胜利,虽然这个胜利于诗人并非幸事。

二、可用孤高比云月,白日不照吾忠诚。

在长安朝廷,是诗人相对安定的时期,他的足迹只以长安近郊、远则以陕西地界为限。

他应征诏进了金銮殿,又受到皇帝老儿的厚遇,统计《李白诗选》该期诗作,写“日”的有七处之多,写“月”的却只有五处,如果将这两类诗作一番比较,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对皇帝的态度由感恩戴德到并不买帐。

下面按时序罗列有关写日的诗句,并略作分析。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

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

皇帝的“拂拭”使诗人受宠若惊,他欣喜若狂,书生意气洋溢于字里行间,“白日”自然是喻皇帝,“回景光”犹言浩荡皇恩如阳光沐浴了我,使我羽化登仙,有点不知身在何处,忘乎所以了。

这时对皇帝好感有加,梦想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如果他知道皇帝的真意思,是不会这么天真和开心的。

《酉阳杂俎》中的一段话就道出了庐山真面目:“……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

’”尽管李白“神气高朗”,而在玄宗眼里仍然“穷相”十足。

既然如此,往后的“待”而不用,以至“赐金还山”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再看《灞陵行送别》中的“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登高望四海》(《古风第三十五》)“白日掩徂徕,浮云无定端”;《古风第四十六》“斗鸡金宫里,圪蹴瑶台边,举动摇白云,指挥回青天”;《梁甫吟》“白日不照吾忠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以上所引诗句中的白日旁边,竟平白无辜地多出“浮云”、“鸟雀”、“斗鸡者”,不言而喻,这些尤物指的是围绕在皇帝周围的奸佞小人,他们炙手可热,神通广大,能左右帝王的听闻,干预唐朝的国政,甚而主宰臣民的生杀予夺之权。

天真的诗人初进宫廷,还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甚至借酒戏耍,当众侮辱,逞一时之快意,不顾后患之无穷。

以为成了皇帝的客人,就可以为所欲为,最后乐得冷落宫围,“赐金还山”。

产要作品《梁甫吟》借古乐府旧题抒发自己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后的悲愤心情,诗中列举历史人物的遭际,比拟自己的怀才不遇和朝政的黑暗,最后表示要安于困厄,以待时机,反映了诗人用世之心并不因遭遇挫折而有所削弱,当是离开长安时的作品。

以上列举李白以白日为抒写对象的诗句,可作为李白对皇帝这位真龙天子的认识和态度的根据。

“浮云蔽日”“白日不照吾忠诚”是诗人面对的现实。

我们再来看看此期数量有限的明月诗吧,看诗人在“太阳”那里碰了壁之后,对“明月”诉说了些什么。

“长安一片月”(《子夜吴歌》)是诗人同情体恤普通劳动人民的挚情流露;“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在皇帝那里受到愚弄后又想起了终南山的神仙朋友,于是出了宫围,翩然入山,与友人畅饮抒怀,排解胸中郁闷,直至月儿在山,暮色四合,主人自然有一番挽留,诗人因做了公家人,要受朝廷规矩的约束,还是百般无奈地告别这清静世界,携山月而归。

诗人在长安时,做应制诗的闲暇,偶尔也遍访陕西的名山古刹,他的《登太白峰》更见出诗人的郁闷、伤心和失望,“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浮云”成了他实现政治理想的障碍,有他们甚嚣尘上的白天,他高兴不起来,他只有在高山之巅,明月之下,才能手舞足蹈,浅吟低唱,返朴归真。

这种“举手近月,乘风归去”的情怀,折射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当对现实感到失望时,他就要寻一个更干净的去处安顿自己的灵魂。

《行路难》其三“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这就近于要与“白日”分庭抗礼了。

诗人自嘲且嘲世,是愤激之言;《玉壶吟》“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诗人以醉舞寄情,是悲恸之声,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孤寂的诗人,在阒寂无人的旷野,在不胜其寒的山巅,昂着高傲的头颅,伸开瘦长的双臂,悲声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