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及意义_潘一禾

论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及意义_潘一禾
论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及意义_潘一禾

第10卷第4期1996年12月浙 江 大 学 学 报

Jo urnal o f Zhejiang U niv ersity

№4Vol.10

Dec.1996

论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及意义

潘一禾

一 尽管人类文明的蹒跚步履已经越过了原始狩猎、传统耕种和原始资本积累的漫长岁月,逐渐进入了工业化、都市化的现代大门,但时至

今日,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仍然必须依靠“工作”才能维持生计、养家糊口。我们只有围绕着工作这个主题才能谈论我们的生活和感受,不仅年轻人在未来的工作中寄托了自己的幻想和向往,不仅成年人在正从事的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或委屈感,不仅老年人在曾经的工作中珍藏了无数的回忆和遗憾,就是我们已经争取到的每个人每周两日的“体闲”,实际在安排和享用上,也还是围绕着那五天工作的业绩和心境,根据那五天积累下来的困顿和艰辛情况,才决定自己是睡觉还是出游。

林语堂因此感叹:“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世间万物尽在过悠闲的日子,只有人类为着生活而工作”。他因此还作了这样的结论:“人类的危机是在社会文明。”1当然,没有人相信林语堂会希望人类放弃进步,放弃工作,像动物一样“悠闲”,他的偏激言论中所包含的一点点“片面的真理”,无非是说人类已有的文明还不够文明,而这些不够文明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人类的“工作”活动之中。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对人类的“工作”习俗和传统观念作了历史的回顾。首先引起他关注的内容是劳动分工的最初意义和形式。在现存的北美洲任何一个狩猎部落里,在真正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出现之前,高职位的首领仍需从事生产,但是这些部落中的工作却有明确的职能分化。这种分化主要体现在男女的劳动分工和对内对外的区别。在人类由原始野蛮部落向未开化的初级阶段转变的时期,劳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武力或计谋征服野兽,抵御生存环境的可能性危险,抵御外族部落的进犯和抢劫等;另一类则是保存和维护已经获得的生活资料,保证部落自身的种族繁衍,也就是妇女通常所做的生儿育女、做饭洗衣等日常劳动。对这个时期的人类而言,男子从事的前一类工作是值得尊敬的、高贵而光荣的,因为这是对付“有生气的”(animate)事物及力量,是利用和“侵占”非人类的自然资源来作为生存的资源,男子因而并不认为自己是“劳动者”,“劳动”是指妇女们的苦工贱役,是平凡琐碎的辛勤工作,是利用“无生命的”(inert)自然提供的事物,是生产性的粗鄙劳动。o在男人的工作里体现了人的强壮、自主和应付意外的能力,而女人的劳作则被认为是奴性的、屈服的、低微和不体面的。

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歧视性工作对比,在今天看来是十分不公平和不民主的。但这种对比却使人类在“不得不工作”的羁绊里创

造出工作的最初“意义”。当工作还没有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第一需要”的时候,人们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减轻工作带来的负担,并在工作中制造竞争和不平等,以寻求部分人的、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超脱“工作”的快感,使少数人在不平等的基础上首先成为不劳而获的有闲阶级。这些少数人的“快感”对其余的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现实的希望和可为的幻想。

“侵占”是人类早期工作的第一追求。男女工作的差别首先体现在侵占与劳役的差别上,狩猎部落的男子在射中猎物后就很快离去,死了的猎物就由妇女来拖回部落和加工处理。侵占的含义是主动和有威力,是战胜或征服自然,侵占者的勇敢、有实力和卓有成效表现了人类最早对自己队伍里的“强者”的崇拜,可以说人类工作的第一要义是体现人自身的力量,尊敬“胜人一筹”的成功。早期工作的第二意义是“财富”的意义。侵占和掠夺能力在部落成员中得到公认和尊敬后,被侵占的战利品就具有了证明获得成功和优势的象征意义。强者对战利品的积累逐渐导致了所有制的形成。最早积累的财富主要是人或劳动力,被俘的女奴首先在占有式婚姻中成为侵占者的私有财富,随后男俘和弱者也逐渐沦为做工的奴隶,侵占者在继而占有妇女和其他奴隶的劳动成果后,就获得了对人和一切事物的所有权。于是工作的意义就指向占有和积累财富,占有的财富又很快地与权力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地位和价值。由于不断占有和积累的财富及意味着不断增长的权力和荣誉,所以早期的人类就在各种可能的歧视性工作对比和相互竞争中,尽可能地炫耀自己的力量:精神和物质的力量,这就是早期人类工作的第三个意义:炫耀。炫耀风气和心理的出现是建立在少数人财富的“剩余”上的,炫耀的方法不仅是是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剩余财富,而且是当着其他人的面“挥霍”这些多余的财富。在炫耀自己财富的同时,这些少数人还挥霍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从而炫耀他们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有闲”和消闲方式。

早期人类对工作和休闲的认识显然都不是其本身的意义。而是人通过工作得到的、或者说人赋予工作和休闲的意义。劳动分工不仅是自然物质条件对人生存状况的一种“决定”,也是人在面对自然环境的威胁时自己作出的一种“决定”和选择。人不仅在改造世界的工作中获得体能和智能的不断更新,而且也用自己创造的观念和习俗塑造自己的工作文化和休闲价值。侵占、财富和炫耀成为人类早期工作的基本意义,是基于以下的一些根据:一是当时人类将自己对着自然环境的斗争视为更重要和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而人为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则还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二是困顿、贫乏、艰辛的物质生存条件,迫使人类不得不在竞争中优胜劣汰,首先适应大自然基本的生存法则。三是“非生产性”男子的工作之所以被认为是比妇女的纯粹劳动更高级和优越,是因为人类对工作的认识并不主要基于它们是否困难、危险和劳累,而更在于工作是否能给人带来实利之外的乐趣和荣誉。人们在工作中最初逃避的东西,是那些纯粹为了谋生而千篇一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役;在后来男子首先享用的“高级”工作和休闲活动里,即在战争、政治、运动比赛、宗教崇拜、学术研究和工艺操作等工作中,人们追求的是创造精神和文明的奇迹。因此,人类早期追求的工作意义也有其超越现实和崇尚创造性的价值因素。

维特根斯坦写道:“早期的文化将变成一堆瓦砾,最后就成一堆灰土。但精神将萦绕着灰土。”“一种文化犹如一个大型组织。它给每个成员分配一席地位,使这些成员按照整体的精神进行工作……”?。我们也许已经告别了人类早期的工作状况,但我们仍会按照人

41

论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及意义

类长期积累的工作精神和闲暇文化在生活和生存。在以等级制、私有制为核心的人类古代社会,生产性的工作越来越被认为是屈辱、苦难的象征,物质和金钱也愈来愈被认为是幸福和安乐的保障;由于下层社会的成员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劳作一生,工作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竞争方式和晋升可能,由于上层社会成员保持自己身份和礼俗的必要条件,就是绝对不做“不值得做”的生产劳动,安闲度日,因而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种大众心理和社会风习,就是在工作与休闲之间划出鸿沟:躲避工作,向往休闲。

二 在农业文明的自然经济形态下,少数人的作威作福和绝大多数人的艰辛劳动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图景,整个社会的财富还有限得仅够

少数人享用。当这些少数人与绝大多数人的差距越拉越大时,工作与休闲的分离和对立也越演越烈。一方面“工作”的意义从来不是其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休闲”也极少有其自足的内涵。当少数有闲阶级悠闲度日的时候,他们休闲的意义不过是从工作的意义中派生出来的。而绝大多数人更是只能在有限的闲暇里恢复一下最基本的工作体能,他们的闲暇是绝对依附和从属于工作的。但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新的生存状态,使人类工作与休闲的历史从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阶级逐渐走向新的大众社会阶段。萌芽自西欧14~16世纪的现代化进程,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中形成社会变革的高潮,建立在更进一步劳动分工基础上的机器化工业生产,使整个社会的财富积累急剧增加,生活必需品和最低限度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在突破了曾经必须控制的范围之后,就迅速地普及到社会大众的各个阶层。虽然工作在今天依然是绝大多数人必须从事的主要活动,但高质量的休闲机会已不再被垄断,而逐渐为大众和社会所有成员共有。虽然人们所从事的各类工作依然在社会舆论和心理上被“白领”和“蓝领”划分着歧视性的等级,但“休闲”已不分彼此地,或者说高低错落、并行不悖地被鼓励和广泛动员。休闲文化正在成为现代大众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质文明尚不够发达的时期,少数人对休闲的独享是令人憎恶的,这些少数人不仅侵占了别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而且在他们的休闲里制造了病态、庸俗的休闲文化。在诸如社交、住宅装潢、服饰首饰、纸牌棋艺、划船滑雪、高尔夫球等一系列曾经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消闲项目里,他们有意地浪费人类共有的物质财富,挥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以达到炫耀自己和博取荣誉的目的。这种被凡勃伦总结为“挥霍性消费”的消闲方式,在今天仍有许多沿革和变异。不过除了将休闲与奢侈消费混为一谈外,在工作与休闲的关系认识上还有许多历史性的盲点和理解上的误区。

许多人把休闲等同于“不工作”。闲暇的意义在一些人看来就是通过休闲实现与工作分离得越远越好,休闲的日子若还“劳动”,就是“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休闲的时间若只是在家里闲坐或睡觉,在“档次”上就不如“出门郊游”或“出国旅游”;休闲的日程若没有发生一些次日上班可与同事“吹嘘一番”的情节和轶事,就显得面子上总是有些丢份或者让人觉得陈腐呆板。对此,另一些人又呼吁自然休闲的需要,他们呼吁大树下古道旁席地而坐的惬意,呼吁小河边草地上会友谈心的优雅,呼吁烈日里摇芭蕉扇的淳朴,呼吁寒风中室外打雪仗的野趣。这些正不断冒出来的呼吁令人想到几十年前林语堂在大洋彼岸写的杂文,与挥霍性消费式的消闲相对,中国人一直存有对远离尘世的“悠闲”的浪漫崇拜。

“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依林语堂的意思,美国人傻就傻在以为只有物质充分富足之后

42浙 江 大 学 学 报

才能休闲,因而生在福中不知福,每日仍为物质而劳碌;中国人聪明就聪明在哪怕生活贫寒困顿,也能在精神的悠闲中体味人生乐趣和意境。所谓“盛名多累,隐逸多适”。苏东坡“江上清风”、“山间明月”,陶渊明“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追求的是心胸蕴有伟大的美,袋里却不名一文的“艺术家的性情”。就林语堂而言,他一方面享受着美国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富有,另一方面却为古代寒儒文士宁愿辞官弃禄、不愿心为形役的“高尚的自负”所折服,在心态上不能不说是自相矛盾和尚虚务实的。鲁迅当年曾对林语堂式的闲富文人十分憎恶,但今天林语堂文本的流行畅销,正说明大多数人已远离鲁迅式的贫寒孤寂和严酷时势,而有了一些林语堂式的闲暇和无聊。正如林语堂自己在书的序言中坦言,他书中的“思想并不怎么深刻”,在工作与休闲的问题上,他不过是强调了与西方贵族消闲生活迥然不同的中国文人式远离尘嚣的悠闲,并企图用后者批判前者;但实际上,无论是挥霍浪费式的潇洒还是“自然休闲”的清新,工作与休闲都是分离的、互相对立和瓦解的。

休闲也被等同于“休息”。这是一种非常朴素、浅显的认识,也是最为传统的想法之一。在大多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休息的确是闲暇时间的首要任务,并且几乎是唯一的追求。但今天,当我们所有为谋生而工作的人同时也属于“有闲阶级”的时候,当我们都有充足的时间勿需劳役而有闲、可以休息却不劳累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休闲时间用在比“休息”更多更合适的目的上去。我们在历史、文学、电影电视上时常看到那些古代社会的统治者,由于有太多的闲暇无所事事,而逐渐变得虚弱和堕落;但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人感到自己的闲暇时间已经“太多”,大家在好不容易等到的两天休息里忙得不亦乐乎,不仅没有时间读书,没空写信,而且没有可能准时回家,没有心思坐下聊天。现代工作的劳动强度虽然普遍减弱,劳动环境普遍改善,但令人昏眩的机器速度、令人烦躁的都市噪音、眼花缭乱的图像泛滥、污染、公害,以及各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压力,都使人们感到疲惫、紧张、焦灼和渴望解脱。所以无论是积极地休息,还是消极地休息,休息始终是最终的目的;无论是出游还是睡觉,都是为了摆脱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感。工作一直是为了获得休息,而休息却未必是为了工作。

再次,休闲常被等同于“玩乐”。游戏和玩乐是一种纯粹的消遣,与积极的休闲活动不同,它更追求无心无意地消磨时间、摆脱工作。从功能上讲,玩乐与睡眠一样,具有生物的实益,也能使人松弛和恢复疲劳。在人人可以休闲的现代大众社会,休闲的空间和内容都急剧膨胀,休闲的方式也变得不拘一格和百花齐放。目前出现在我国城乡的各种休闲场所都因为商用的目的而过分地集中于“玩乐”的主题,无形中引导人“把闲暇用在没目的、消极的玩乐方式,以及自暴自弃的途径,用以杀却那沉重地垂挂在他们双手上的时间”?,这种纯粹的消闲既无益于个人,也无益于社会,甚至可能导致堕落和腐败。

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把工人和一切工作的人都变成了畸形物,人为培植的片面技巧不仅压抑了人的多种多样的志趣和才能,而且使人成为“局部机器的附件”。同时,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又使生产产品的成本大为下降、产品数量急剧上升,资产者为此也必须“培养社会人的一切属性……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换言之,资本主义制度又内在地需要占社会绝大多数的生产者逐渐富足和休闲起来,成为工业化产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由此看来,现代商品化、大众化的休闲活动并没有成为与异化性工作相抗衡

43

论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及意义

的另一种精神空间、另一种更符合“人的本质”的活动,相反,它也可能成为工作异化的另一种延续和变奏,给人以虚假的安慰和解脱。这种虚假的安慰和解脱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当前的大众休闲方式中都有一些体现:在流行歌曲、畅销小说、卡通片、游戏机房、赌城和无所不在的电视网络上,荒唐、庸俗、浮浅、刺激性、千篇一律、单调嘈杂、夸张重复、香艳肉麻、矫揉造作、超豪华、玩粗俗等等,无奇不有,莫衷一是。人们在五花八门的娱乐方式中,不仅一如既往地消除工作的劳累,而且也一了百了地消解自由休闲的意义,义无反顾却又毫无察觉地瓦解休闲时空的价值。

三 历史正在迫使今日大众社会的全体成员重新领悟工作和休闲的关系及意义。社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政治体制、经济格局和正规教育的

变革上,而且也反映在大众闲暇文化的水准和质量上。虽然闲暇的核心是个体的日常生活方式,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的差异在于人的业余时间。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和解放,闲暇文化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动力,是因为它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创造的源泉和“人的现代化”的可能性。每个人的潜能和需求都是丰富多彩的,工作只在某一方面开拓了人的才能或满足了人的某一部分需求,闲暇文化则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完整的人格塑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使人们有可能在各个领域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活、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才华。闲暇文化既为个人发展的完善化提供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为各种现代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时空条件,从而也为社会的整体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创造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氛围。

有效地利用时代赋予我们的闲暇,创造和享受新的闲暇文化,首先就必需清楚以往不良的闲暇文化观念,正确认识工作和休闲的关系及意义。凡勃伦将人们在休闲中的“挥霍性浪费”归结为人的“虚荣本性”,林语堂以为现代文明只有物质丰富、精神堕落,反衬出中国古代文人的物质匮乏和精神自由,类似的文化批判都没有真正地切入问题的实质。马克思说过:“在文化初期,已经取得的劳动生产力很低”,人的需要“不是纯粹的自然需要,而是历史上随着一定的文化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自然需要”?。这些需要也许是不完全、不合理的,甚至是畸形变态的,但随着人类的进步,这些需要也会出现变革和进步。深受马克思影响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阿多诺在论及凡勃伦的观点时指出:“人类实际追求的幸福,不可能与挥霍浪费分开,不答应去实现一个社会所形成的愿望就不可能有幸福。但这种满足中如果不承诺一些质的不同的东西,也不会有幸福。”?即使是人类被扭曲的追求身份地位的欲望,也在其中包含了合理的因素,首先这是对现实幸福的追求,其次是这种过分的追求方式中必然包含批判和反抗的成分,尤其是对禁欲主义、保守主义的批判和对抗。从这个角度看,人们在工作和休闲中表现的商品拜物教倾向是一种社会现实与心理现实的交织,在人类通过工作达到“占有”的活动中体现的是人类对“拥有”的渴望,在财富被用来挥霍和浪费、闲暇被用来玩乐和享乐的做法里,体现的是人类渴望摆脱生存的压力和渴望得到尊敬、得到荣誉的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文人式的悠闲,虽然强调了休闲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享乐,而是心智和精神上的一种态度,强调了恬静的心地、简朴的生活和与大自然的和谐,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以精神追求对抗物欲的做法,不仅在观念上以独善其身的清白摒弃了应该承担的社会工作和责任,而且在实际的历史现实中也只体现为一种“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虚拟

44浙 江 大 学 学 报

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明确指出:“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在工作的“此岸”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由和价值之前,悠闲的“彼岸”都无法真正抵达和被实际拥有。

工作与休闲的整合统一,是我们对未来的希望。这个希望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在物质的普遍满足和共同拥有的休闲中,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全面发展,“以劳动为人的第一需要”。这个“劳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是工作与休闲的整合,自觉与自由的统一;是人在各种各样的工作和休闲活动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多方尝试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及能力,充分满足自己丰富的兴趣和需要。只有这样的“劳动”才可能是人的第一需要和必然选择。当工作与休闲在今天仍是分离和对立的时候,我们的文化满足与我们的物质满足就依然是分离和对立的。但工作与休闲的整合统一不是只有在我们不必“不得不”工作的时候才能到来,事实上,人类自踏上文明之途起,就既不是普遍拥有休闲,也不是绝对没有闲暇,而是在以休闲为中心的工作中首先创造了“业余时间的文明”。过去这种创造被垄断在少数人手里,现在却为大众所共同分享;过去是少数有闲阶级在闲暇时光里拥有专门创造和享受文化的权力,今天是大众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共同创造和享有文明的财富。

维特根斯坦认为:“时代疾病要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来治愈,哲学问题的疾病要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来治愈。”à我们的工作方式已经出现了重大变革,而我们的休闲方式和思维工作和休闲的方式还没有真正地、普遍地随之改变。“如何用有意义的内容填塞我们的闲暇在目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以后还会更严重。”á市场经济、信息时代、大众社会、双休日等,正在使我们每个人都开始一边浪费时间,一边抱怨时间不够,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旅游、宾馆、餐饮、茶楼、歌舞厅、俱乐部、文化之家、十字街头……我们会逐渐感到休闲方式泛滥中的无聊和乏味;会逐渐认识到休闲不仅是一种自然本能,而且是一种心灵的基本能力;会逐渐发现“工作比起消磨时间,不仅在社会意义上,就是在较高的人性层次上,都来得更重要”b k。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并不仅仅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将愈来愈轻松、我们的休闲方式将愈来愈丰富,而是使人的工作和休闲都由自在向自为逐渐演进,使工作和休闲的对立关系日益模糊和逐渐消失,使人在工作中有休闲式的愉悦,在休闲中有工作式的创造热情。

亚理士多德曾把人的活动分为两种:严肃活动和闲暇活动,他说,“做苦工是为了有闲,苦工是必要的,但本身只有成效,不会使人丰富和高尚;对照之下,闲暇包含所有增长人的道德、智性和精神生活的德性活动,是使人值得活下去的活动。”b l阿德勒更明确地把现代工作分为“谋生工作”和“闲暇工作”,从而强调闲暇也是一种困难的工作,因为人既需要在闲暇中恢复疲劳,也需要通过闲暇摆脱厌倦和无聊。工作使我们得以谋生,闲暇则使我们感到“值得活下去”,工作仅使我们“安生”,闲暇才使我们有可能去“立命”。实用性的活动以满足具体的生存需要为目的,非实用性的活动则直接体现了人的目的、人的自由。在工作中我们追求效益,开拓外在世界;在休闲中我们追求价值,开拓自身内在世界。工作使我们理解生活,休闲则使我们理解美好的生活。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在闲暇中“工作”,把空下来的时间用在继续学习、加强修养、发展能力、滋长心智、锻炼体魄和参

45

论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及意义

与社会、文化活动之中,使自己愈来愈接近“人的本质”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开拓。当然我们也需要玩乐和休息,娱乐是我们在谋生工作和闲暇工作之外的第三种主要活动,是为了洗脱我们在两种工作中的劳累和紧张;但我们要达到的娱乐目的,不仅是在逸乐中获得充分的休息,而且是为了使自己在两种工作中都充分发挥才能去取乐。

德国文化学家皮柏认为,休闲与工作不是相反的关系,而是直角关系。b m我们越是在休闲中开拓自己,也就越是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反之亦然,对工作的创造热情和敬业精神,不仅需要通过思想教育、职业教育来外在地灌输和培养,而且可以通过人们在闲暇和娱乐中的自我素质、能力的提高,而内在地生发、逐渐地养成和不断地巩固。健康的闲暇文化不仅将促进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而且也将改变我们已有的工作文化和工作态度,当休闲不再是纯粹消费和娱乐的时候,工作也就不再被认为是纯粹的谋生劳动和苦役;当工作和休闲的关系逐渐整合统一的时候,它们都将成为人类的自由创造性活动,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愉悦性活动。懂得工作的人不一定懂得休闲,无所事事的人更不会懂得休闲,而真正懂得如何尊重劳动和享受休闲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完整的人生。

注释:

1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第七章。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版。

o[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81版。

?à[英]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P5~8。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版。

?á[美]阿德勒:《西方的智慧》P82。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版。

??转引自[苏]E?A?瓦维林等:《马克思主义文化范畴》P141~142。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版。

?[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P207,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版。

b k b m[德]皮柏:《节庆、休闲与文化》P9,三联书店1991版。

b l转引自《西方的智慧》P83。

46浙 江 大 学 学 报

生活和工作感悟的句子

生活和工作感悟的句子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你对生活和工作的感悟是什么呢? 生活和工作感悟的句子 1.没有活动,生活等于昏睡;没有思考,生活即是盲从;没有控制,生活等于覆灭;没有快乐,生活等于凝固。 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3.一个人,真正能做出些东西的地方其实是很有限的,他或许不必看许多书,但是对一些相关重要的知识或者经典文献要沉思潜玩,吟咏默存。 真正的工作经验一定是长时间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 通过媒体炒作和舆论引导推出的职场明星,不论他有怎样的名声和地位,他的做事能力和事业成就都值得打折扣。 工作的时候不需要张扬,甚至不需要赶着向人展示自己,它有自己自足的价值。 4.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慧的脑筋也会变为愚昧;不践行确破的目的,浪漫的幻想也会失去光荣;不爱护可贵的时光,人生的岁月也会变得短暂;不总结失败的教训,简略的事件也会让你办砸。 5.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6.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持重;高调做事,你会一

次比一次优良 7.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8.我的工作,我的努力,我的付出,以及我的生活,我爱你们,我更爱我自己。 9.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10.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1.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2.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13.人们常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来为自己不愿努力而开脱,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积极的思想几乎能够战胜世间的一切障碍。 14.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5.我们都愿意相信,只要去努力,会有好前程。 有许多人都在忙碌着,有的就是明明白白地为着那个美好的前程。 就他们对自己的活动有自觉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而言,他们是值得钦佩的。

论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及其意义

摘要:休闲是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工作是社会取得进步、个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保障。在听了奂平清副教授的课后,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工作和休闲不仅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并对休闲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论证了其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 关键词:休闲工作互斥对立统一意义 论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及其意义 商学院张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度、快节奏的社会,承担着前所未有的任务和责任。而与此同时,休闲也越来越大众化,从统治阶级的专利品走进平常百姓家,《世界人权宣言》更是明确指出人人享有休息和闲暇的权利。 可见,休闲和工作都是人的基本需求,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它们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是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的一个基本矛盾之一。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对人自身的需要及发展的认识水平影响着这个矛盾的性质,影响着矛盾双方的发展变化。 一、休闲与工作的概念界定。 柏拉图曾说:“诸神怜悯生来就是劳累的人们,因而赐予他们一系列的节日,并由酒神、诗神、太阳神相伴,由此他们的身心获得滋养,他们变得高大、正直。”而罗素也曾经说到“运用休闲的能力是检验文明的最终手段。”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休闲呢? 社会学给休闲下的定义是指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 一致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是对生命意义和快乐的调适。它具有在自由时间内进行、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有活动主体自主选择和决定、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或者精神满足的状态以及实现自我发展的结果等特征。

而杰佛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一书中指出工作是“为达成某项目标而进行的有规范而又需要持之以恒的活动。在其间所做的任何具体的活动,都不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辅助性手段。”或者“工作是一种受外界驱使而非发自内心意愿的活动”。而在我看来工作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具有一定约束性的活动。它具有目的性、约束性、成果性、组织性和相对稳定性等主要特征。 二、工作和休闲关系的历史进程。 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工作于休闲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相互排斥到相互包容的过程,并越来越难以分离。 (1)工作和休闲的互斥。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社会,休闲和劳动是地位的象征,休闲和不劳动代表着特权,休闲和劳动是两个相互排斥、毫不兼容的概念,其中古希腊就是很好的样板。进入近代社会,由于社会对劳动和休闲给予道德观念上的肯定与否定,工作和休闲仍被看作是对立的关系。因为从经济角度讲,劳动是经济的基础,而休闲则是不生产的和受到谴责的;从道德角度讲,劳动被认为是“社会体制的中心价值”,休闲“因为与劳动的严格道德相比,它使人习惯于闲逸、放纵习俗、产生不正常行为”。 (2)工作和休闲的融合。 J.杜马兹埃迪认为:“休闲并非游手好闲,它不取消劳动,而必须以劳动为前提。”瑞士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也认为,休闲和劳动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事实上,随着产业革命出现、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劳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为了缩短工作时间和获得更多的休息权利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使“劳动”和“休闲”的分离程度逐步降低,走向融合。 同时,休闲活动内容的变化,使得劳动和休闲的界限变得模糊了,客观上也促进了二者的融合。“为什么劳动不能成为休闲呢?”。维兰斯基把工作和休闲混合在一起时休闲的功能称为“渗透”;当工作和休闲分离很远时,休闲的功能成

浅谈工作与生活平衡

工商管理学院考查课论文浅谈工作与生活平衡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年级: 2010级 作者: 学号: 成绩:

浅谈工作与生活平衡 摘要: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一直是每个人的渴望。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现实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工作与生活平衡。那么,生活与工作平衡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实现生活与工作平衡。在此,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浅薄之见。 关键词:工作生活平衡现实原因影响因素实现途径 一、工作生活平衡的定义 工作生活平衡,又称工作家庭平衡计划,是指组织帮助员工认识和正确看待家庭同工作间的关系,调和职业和家庭的矛盾,缓解由于工作家庭关系失衡而给员工造成压力的计划。一般来说,单身成人的主要问题是寻找配偶和是否婚后组建家庭。婚后初期,是否生育和实现家庭财务为主要考虑。子女出生后,抚养和教育子女成为首要任务。子女成人时,父母又要为之提供衣食和财务上的照顾。这些压力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和精神状态,最终影响员工对工作的参与程度。为此,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每一个企业的渴望。 二、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现实原因 那么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实现可能性,是我们探讨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过,对于为何人们渴望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具体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人是具有惰性的。每个人都愿意追求一种安逸的生活,生活对个人是具有价值的。如果我们因为工作而放弃生活,像一个持续不断地去工作的机器,那么这种平衡就毫无价值可言。而且假设人是理性人,每个人都能对工作和生活就个人利益做出自己的评价,辨别其效用的大小。 二、效用具有可传递性。即个人因减少工作时间而失去的效用能够通过生活中的效用得到补偿。而且,个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效用评价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不

论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及意义_潘一禾

第10卷第4期1996年12月浙 江 大 学 学 报 Jo urnal o f Zhejiang U niv ersity №4Vol.10 Dec.1996 论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及意义 潘一禾 一 尽管人类文明的蹒跚步履已经越过了原始狩猎、传统耕种和原始资本积累的漫长岁月,逐渐进入了工业化、都市化的现代大门,但时至 今日,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仍然必须依靠“工作”才能维持生计、养家糊口。我们只有围绕着工作这个主题才能谈论我们的生活和感受,不仅年轻人在未来的工作中寄托了自己的幻想和向往,不仅成年人在正从事的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或委屈感,不仅老年人在曾经的工作中珍藏了无数的回忆和遗憾,就是我们已经争取到的每个人每周两日的“体闲”,实际在安排和享用上,也还是围绕着那五天工作的业绩和心境,根据那五天积累下来的困顿和艰辛情况,才决定自己是睡觉还是出游。 林语堂因此感叹:“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世间万物尽在过悠闲的日子,只有人类为着生活而工作”。他因此还作了这样的结论:“人类的危机是在社会文明。”1当然,没有人相信林语堂会希望人类放弃进步,放弃工作,像动物一样“悠闲”,他的偏激言论中所包含的一点点“片面的真理”,无非是说人类已有的文明还不够文明,而这些不够文明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人类的“工作”活动之中。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对人类的“工作”习俗和传统观念作了历史的回顾。首先引起他关注的内容是劳动分工的最初意义和形式。在现存的北美洲任何一个狩猎部落里,在真正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出现之前,高职位的首领仍需从事生产,但是这些部落中的工作却有明确的职能分化。这种分化主要体现在男女的劳动分工和对内对外的区别。在人类由原始野蛮部落向未开化的初级阶段转变的时期,劳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武力或计谋征服野兽,抵御生存环境的可能性危险,抵御外族部落的进犯和抢劫等;另一类则是保存和维护已经获得的生活资料,保证部落自身的种族繁衍,也就是妇女通常所做的生儿育女、做饭洗衣等日常劳动。对这个时期的人类而言,男子从事的前一类工作是值得尊敬的、高贵而光荣的,因为这是对付“有生气的”(animate)事物及力量,是利用和“侵占”非人类的自然资源来作为生存的资源,男子因而并不认为自己是“劳动者”,“劳动”是指妇女们的苦工贱役,是平凡琐碎的辛勤工作,是利用“无生命的”(inert)自然提供的事物,是生产性的粗鄙劳动。o在男人的工作里体现了人的强壮、自主和应付意外的能力,而女人的劳作则被认为是奴性的、屈服的、低微和不体面的。 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歧视性工作对比,在今天看来是十分不公平和不民主的。但这种对比却使人类在“不得不工作”的羁绊里创

浅析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公务员权利救济的影响

浅议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公务员权利救济的影响 西北政法大学邸少伟710063 摘要: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的产生发展对特别权利关系中相对人的救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产生发展入手,论述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我国公务员救济制度构建的影响,并对我国公务员救济制度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公务员救济完善的方法,探讨该理论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特别权力关系公务员救济 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早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普遍认为,特别权力关系的集大成者是德国的公法学家奥托·迈耶,但是,如果想更深层次的了解特别权力关系的产生根源,我们必须追溯到更早时期。早在1794年的普鲁士一般邦法就有了关于特别权力关系的规定。该法把“穿制服的国民”和“一般的国民”进行了区分,规定:“军人和公务员除了尽一般下属之义务外,并对国家元首负有特别忠贞和服从义务”,这些法律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专制君主和高级官吏阶层的特权和行政优越性。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上升到理论高度是在19世纪后期,德国的法学家普尔·拉班德从“主体封闭说”出发,构建了国家与官吏之间的服勤务关系。主体封闭说认为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国家与官吏之间不存在一般的法律关系,而是一种基于自愿的服勤务关系。这种服勤务关系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必须有接受特定人为其服务的意愿,而官吏也应有加入该服勤务关系的意思表示,即双方实际上是一种公法上的契约关系。第二,该关系不适用法律保留原则,排除法律规范的适用。 普尔·拉班德奠定了特别权力关系的理论基础,但是,直到奥托·迈耶,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才发展为一个成体系的成熟的学说。奥托·迈耶对该理论的贡献体现在:第一,完善了该学说的基础,为特别权利关系领域排除法律保留的适用提供了更充分的“自愿不构成侵害”理论的支持。该理论认为,自愿加入服勤务关系,自愿放弃权利,便无侵害可言,也无救济的必要。第二,丰富了特别权力关系的理论体系,从特别权利关系的产生原因划分了特别权力关系的种类,扩展了特别权力关系的范围,分为公法上的勤务关系、公营造物之利用关系和公法之特别监督关系。 经过奥托·迈耶的完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德国行政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立法所吸收,成为了德国实务界和学术界的主流学说。 (二)特别权力关系的发展完善 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由于其绝对排除法律保留和法律规范的适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广泛的批评。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权,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 德国著名公法学者乌勒提出了“基础关系与管理关系理论”。该理论把行政主体与其特别权力关系相对人的关系分为“基础关系”和“管理关系”。“基础关系”即特别权力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项,在基础关系领域适用法律保留原则,允许该关系中的相对人权利受到侵犯时寻求法律的救济。而“管理关系”

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怎么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创新的人不看不同的事物,他们不同地看待相同的事物。因为这种独特的视角,他们往往将传统智慧颠倒过来。 另一方面,很多人通过发表吸引眼球和追随者的古怪言论来让自己出名。他们使用语义学、统计学以及狭隘而自私自利的研究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些专家建议,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在当今每个人都应该是全天候的世界里不再起作用。一些人通过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狭隘地定义为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来证明他们的观点。 就个人而言,我从来都不赞成这一古老的概念。我忽然想到你可以边走路边嚼口香糖。我知道我可以。 我的所有朋友几乎都工作。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一直将业务和娱乐混在一起。我努力工作,成为一名成功的高级主管,沿途充满快乐和美好时光。我总是设法把工作做好,但我也了解我自己。当我需要休息的时候,我就去休息。

有时你需要 ___断开并释放压力。其他时候,你可以将之混合起来。这是个平衡问题。这也和了解你自己,你的需求,你爱的人的需求都有关。 你如何决定你的生活完全和你照镜子并作出选择有关。 作为一名企业的主管,我努力工作,奋力进取。当我出差的时候,在会议开始之前,我早晨穿上运动鞋和运动短裤去跑步。这让我感觉好极了,而且有助于倒时差。晚上,我和客户以及我公司的本地同事一起出去吃饭,唱卡拉OK,诸如此类。 回到办公室,我每周至少和同事或我的员工出去聚会一次,时常带上我们的家人。当我整天奔忙于各种会议的时候,我仍然设法回家吃晚饭。然后,我手端一杯酒坐在沙发里,做一两个小时的 `PPT,而我的妻子在看电视。 这些天,我做咨询并写作。我在家工作。昨天我带着我的狗出去跑步,然后坐在外面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位从奥斯汀将想法发短信给我的老朋友兼同事的心血结晶。

某休闲会所各岗位工作职责

休闲会所各岗位工作职责 ?水疗部水疗行政总监岗位工作说明【工作关系】直接上级:酒店总经理直接下属:销售部经理、营业区主任联络部门:酒店各部门【岗位职责】协助酒店总经理做好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水疗部的全面经营管理工作。负 ... ??水疗部水疗行政总监岗位工作说明 【工作关系】 直接上级:酒店总经理 直接下属:销售部经理、营业区主任 联络部门:酒店各部门 【岗位职责】 协助酒店总经理做好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水疗部的全面经营管理工作。负责管理各营业部门所属员工及所使用的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一切财产物资的经营成本控制。 【工作内容】 1. 代表本部门参加酒店总经理召开的各部门经理例会和有关工作会议,反映本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会议精神和总经理的意图在本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落实,完成总经理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 根据总经理的意图,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本部门的工作,组织召开本部门例会和有关工作会议,协调下属部门之间的关系,使本部门工作有序、协调、高效地运行。 3. 组织起草本部门的服务操作程序和职位说明,并监督贯彻执行,做到有章可循,遵章办事。 4. 经常了解分析市场情况,摸索本行业的管理动向,并及时地采取应变措施,使部门的经营在同行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5. 努力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灵活、多变的经营手法搞活经营;加强财物管理,审核签发本部门各设施项目日常营业用品的采购、申领和部门运作费用的开支单据,按部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堵塞漏洞,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率,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 6. 经常巡视本部门公众场所和各部位的情况,检查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查督促下属管理人员加强对营业前、营业中和营业后的巡视工作,

论城市休闲与休闲空间的打造

论城市休闲与休闲空间的打造 刘艳华 摘 要:近年来,城市休闲正悄然兴起,城市社会的时间空间正在进行一种休闲性的建构。休闲在城市社会生活中从原来所扮演的“边缘角色”逐渐变成了“时代主角”,构筑城市休闲空间,优化城市形象,已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重要手段与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休闲空间要遵循人性化、可持续性、多元化等原则。关键词:城市休闲;休闲空间;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 N43-1027/F(2008)2-057-01 作 者:湖南工业大学经管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一、发展城市休闲的重要性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殷格哈特认为,后现代化社会的核心目标,不是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类幸福,提高生活质量(Inglehart,1997)。休闲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城市的整体福利,比旅游更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纯粹的经济利益。休闲质量的高低反映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全面发展状况。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工作时间的减少、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休闲需求日益迫切与多元化;休闲在城市社会和文化生活中从原来所扮演的“边缘角色”变成了“时代主角”之一。 后现代社会,城市的发展只有人才才能够实现,只有人才创业以后才能形成新的产业,“宜居”之后才“宜创”,而宜居对于一些高端产业是非同一般的条件。而宜居对于一些高端产业是非同一般的条件。只有人才创业以后才能形成新的产业,为了吸引足够高端的人才,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的宜居性成为关键。很多城市将整体优美环境的塑造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所以发展休闲产业已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重要手段与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休闲概念的普及,许多世界性大城市都打出了“休闲城市”、 “休闲之都”的口号,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意大利的威尼斯、新加坡的新加坡城、中国的香港等。2006年杭州被世界休闲组织授予“东方休闲之都”的称号。 虽然严格说来,休闲是工业化后期或者后工业化时期才真正能够普及的一种消费,但是在中国,在总体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今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休闲”这个词汇第一次正式进入政府报告,成为扩大消费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休闲将来在中国可能会被作为一个战略发展来看待。 二、我国城市休闲空间及研究概况 影响城市休闲的因素有许多,认为包括休闲空间、休闲服务,休闲管理,休闲营销等四个方面。休闲空间是休闲的空间载体,没有足够的优质休闲空间,市民休闲与休闲空间就无从谈起。本文主要从休闲空间的打造方面来谈城市休闲的发展。 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休闲的发展程度有着较大的差距。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注重休闲空间的建设,而内陆许多城市仍未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同一个城市,经营收益性的休闲项目由于利润的驱动而加大,公益性非营利性项目的建设相对缺乏,设施性硬件建设比较关注,而软件组织匮乏。理论研究方面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对休闲研究较多的是可赢利性的休闲产业,而对于与公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非赢利性产业发展与环境建设关注不够,对公民居住环境休闲空间的设计更是少有。本文所提的休闲空间包含了赢利性休闲空间与非赢利性空间,因为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打造城市高品质的休闲生活。 三、城市休闲空间及其作用 城市休闲空间就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及周围都市圈范围内为人们提供的轻松、舒适、自在的环境空间。城市休闲空间一般指城市的自然风景、街巷道路、广场公园、河流绿地、游憩商业区以及其他公众休闲娱乐场地。这些空间在城市中广为存在,并为人们提供切身的休闲活动。城市休闲空间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形式,即物质方面,如人、建筑、绿化等;另一种是内在形式,即精神或文化方面,也就是空间环境的主题与文脉。一个优美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应当是二者的统一体。 城市再造与完善休闲空间,不仅可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而且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形象、创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如巴塞罗那曾通过大量规划公园、广场和街道,为城市生活开辟休闲空间的措施来改变城市缺乏品位的不良状态,最终重塑了一座洋溢着文化气息的旅游名城。再如英国老工业城市卡迪夫,花重金打造废弃港口卡迪夫海湾的休闲空间,达到复兴城市的目的;日本札幌建设札幌艺术公园等以增加寒地城市冬季的活力,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创造了庞大的不受季节影响的地下公共休闲空间,改变城市休闲格局,提升城市寒季生活质量。休闲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要地”,成为衡量一个城市魅力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指标。 四、打造城市休闲空间的总体理念与原则 休闲空间再造与完善的重要前提是环境保护。美国在城市复兴之初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重视环境保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美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我们要避免走弯路,一定要加大城市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力度。在遵循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总体理念下,休闲空间再造与完善的原则如下: 人性化原则:城市休闲空间的完善是一个城市人性化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城市休闲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场所,其更新改造应充分关注居民生活,考虑居民的需求。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笨重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会使城市居民有某种心理上的压抑与被动;另外,城市居民又不得不承受着由于居住空间拥挤和人际关系复杂等方面的 75 宏观管理/

论特别权力关系

收稿日期:2003-11-04  作者简介:伍劲松(1969-),男,湖南永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讲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 N o.4,2004JOURNA L OF S OUTH CHI NA NORM A L UNI VERSITY (S OCI A L SCIE NCE E DITI ON )2004年8月Aug.,2004 论特别权力关系 伍劲松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排斥法律保留原则、否定司法审查,有侵犯人权、蔑视人性尊严之弊 端,应予以彻底检讨与反思;要修正与抛弃不合时宜的落后理论,以维护人性尊严,保障基本权利,实 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特别权力关系;人性尊严;法律保留;基本权利;行政救济 中图分类号:D922.1;D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4)04-0024-06 近几年来学生将学校告上法庭的事例层出不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北京科技大学的田永考场舞弊案、北京大学的刘燕文毕业证书案以及重庆邮电学院怀孕女生被开除案。这些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对此表示高度关注。作为法律学人,我们所关心的并不仅仅是案件的结果,更为关心的是这些案件背后所隐含着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笔者拟从人性尊严、法律保留、基本权利、行政救济等视角对此理论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一、特别权力关系之界定 特别权力关系又称特别服从关系,为行政法学上专有名词,是指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为实现公法上的特定目的,行政主体在必要的范围内对相对人具有概括的支配权力,而相对人负有高 度服从义务的行政法律关系。[1]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滥觞于19世纪君主立宪时代的德意志,是为 说明君主与其官僚之间的统合关系而设的。其后被日本全盘接受,并扩大其范围后传入中国,从战后到今天,一直影响着我国的行政法理论。 所谓“特别权力关系”是相对于人民与国家之间存在的“一般权力关系”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公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至于一般人何以会进入特别权力关系之中,实际上大都属于社会共同生活中非常自然之事,且大多系因遂行宪法所保障之基本权利。传统理论将特别权力关系之成因归纳为:法律规定、当事人自愿和特定事实之发生,实有变相为特别权力关系合法化或正当化之嫌。其实,令人非难的应是该关系之本身,而非特别权力关系之成因。特别权力关系大都存在于学校与学生、监狱与在押犯人之间、国家与公务员、军队与军人、强制戒毒机构与戒毒人员、实 施强制隔离时发生的医疗机构与传染病人以及某些营造物及其利用人之间。[2]4 2

女性如何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心得体会

女性如何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心得体会 前不久,我在电视上看《赢在中国》节目,评委对参赛选手提出了当工作和家庭发生冲突时你该怎么办?,当场每个人的回答却大相径庭:其中有两人的回答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另一个人的回答却是要视事情的轻重缓急而定。闲来细想,我还是赞同后者的观点,尤其是他在答辩时的一句话很值得人深思:如果把家当作事业来经营,把事业当作家来爱,一切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是啊,对于我们每一个女同志来说,事业和家庭都很重要。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女性的需求除了在工作中实现外,还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如结婚、生育、承担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对父母的照顾等。因此,女性的发展更具复杂性、矛盾性。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工作和家庭是一对矛盾体。工作搞好了,会给家庭带来收益和欢乐,而工作不顺心也会使家庭乌云密布;同时家庭生活的优劣也会反作用于工作,使工作或成或败。要处理好这对矛盾体,客观上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生活计划,而主观上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积极热情的态度也尤为重要。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会给你微笑。 我们都知道工作是幸福家庭的保障,而美满、和谐、幸福的家庭能促进我们更好地工作。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心灵载体,是我们生存和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后盾。在社会里无论我们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在家庭中,我们仍是普通的一员,作为女人,应该也必须有担负起孝敬老人、爱护妻儿、教育好子女的责任。现实生活中,夫妻在情感的表达、情绪的理解和行为感知方面,有着极为不同的方式,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情况,努力去维系一个实实在在的幸福之家。许多人渴望在攀登事业高峰的同时能成为好妻子、好母亲,走二者兼顾的道路,成为有孩子和家庭的成功职业女性。这两者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有一头偏沉,天平就会失衡,工作和家庭都会受到影响。事实上,没有必要把工作与家庭截然分开,相反,可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就能做到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但是,当工作和家庭有冲突的时候,我们又怎么去平衡呢?我认为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有一下几点: (1)系好感情纽带。家庭是事业的巨大支柱,一个女性在事业上奋斗离不开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对此,作为妻子首先应在感情上给予丈夫充分的满足。感情是家庭的纽带,无论工作多忙,都不可置丈夫的感情需求于不顾,当丈夫事务繁忙的时候,病倒在床的时候,事业受挫、苦闷彷徨的时候,或为生活的重负精疲力竭的时候,妻子若能送去温柔亲切的话语、体贴宽慰的爱抚或风趣幽默的笑谈,都能给对方精神上带来极大的满足。 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玫琳凯女士就是一位在平衡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冲突上做得很成功的一位,她处理家庭与事业关系的诀窍就是换帽子。玫琳凯说,女人有多重角色,要做女儿,要做母亲,要做妻子,要做管理者,要做领导者,这样多的角色,一定会很累,因为有很多顶帽子,但是如果你把帽子戴好了,不同的时间段戴不同的帽子,你就会很轻松,就能平衡得很好。她的做法是,早上出门,戴上管理者的帽子走进办公室,下班后,先把管理者的帽子摘掉,戴上妻子的帽子,回到家里就全身心的去对先生,陪先生聊天,陪先生看电视;当她跟儿子在一起的时候,她又脱下妻子的帽子,戴上母亲的帽子,全身心的放在儿子身上面。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不断的换帽子,从而使角色冲突变成角色平衡,这就是戴帽子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向往的一种生活模式,但不是人人都能获得这样的生活模式,就象事业需要学习经营一样,家庭也需要经营学习,成功一定有方法,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也有方法,关键在于我们要用心去学习与经营。作为女性必须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只有实现二者的平衡,我们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卓越,实现家庭的和谐。

浅议劳动与休闲的关系

浅议劳动与休闲的关系 [摘要]休闲学起源于西方,却是一门无国界无门槛的新兴学问。21世纪将是一个休闲的世代,集中表现为劳动与休闲两者关系的跃进。休闲科学与休闲产业在中国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而在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有着截然不同的休闲系统与文化。笔者将从劳动与休闲的角度探求澳大利亚文化对休闲的态度与定义,从而提出对国内休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劳动;休闲;休闲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其他的一些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大多数人的需要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相关的。“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时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人们在得到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开始注重精神的享受,追求惬意的休闲生活。 1无法定义的“休闲” 休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现实存在,笔者首先以为休闲是无法定义的一个概念,尤其当休闲发展为一种社会概念和文化体验之后,赋予了它更多元化的意义。“休闲是人的一生中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它为社会系统所必需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提供思考的空间”[1]狭义上来说,中国人理解一项事物和名词讲究拆字,休,有休息,停止和拒绝的意思,事事皆休,指的就是无事需要做了;闲,与“忙”相对,有闲置,无事或是没有正经事的意思。闲是休的一个可能,一种潜在的态度,而休是闲的基础,是闲的必要条件,合在一起,即是现代人语境下的休闲。 广义上来说,休闲难于精确解释的原因在于它是哲学、美学、社会学、行为学、人类学甚至通俗生活所衍生出的一项极其接地气又极其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学问。在普罗大众的眼中休闲除了上述的字面解释之外,就直接落入了具体的休闲方式和休闲需求等概念的理解中,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对待休闲的理解更是天差地别。而在该领域的学者眼中,核心观点是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休闲概念的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导致其难以定义,但脱节并不意味着错误,休闲是具有社会性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内容愈加丰富,意义愈发深厚的这样一种状态,而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是主要力量。一言以蔽之,这是劳动与休闲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 2劳动与休闲的关系 研究人类学的专家们认为:“休闲作为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实现的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使现代人具备精练的意识,充实的新的活力,获得积累的经验以及人生的愉快和幸福。”[2]一方面,休闲的本质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从劳动的疲劳、倦怠、压迫感解放出来,补充能源以进行的再生产的手段;另一方面,在越来越

特别权力关系与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

特别权力关系与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 李雨濛1201010064 摘要: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的产生发展对特别权利关系中相对人的救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产生发展入手,论述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我国公务员救济制度构建的影响,并对我国公务员救济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公务员救济完善的方法。 关键词:特别权力关系公务员救济 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一)特别权力关系的内涵 本文中所称的“特别权力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为实现特殊的行政目标,在一定范围内对行政相对人具有概括的命令强制权力,而行政相对人却负有服从义务的行政法律关系。①该理论在学说上通行的考证是起源于德国,遂为大陆法系传统行政法上特有的概念。在我国的行政法学理论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然而涉及学术理论界的“内部行政行为”,以及实务界现行的《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中关于受案范围的相关规定,尤其是排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服行政机关奖惩、任免等决定的诉讼救济的规定时,实际上却反映出了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相同的内容。 (二)背景与发展 该理论的创始者,通说认为要首推德国学者Laband(拉邦)和Otto mayer(奥托麦耶),所谓前者构筑了特别权力理论的雏形,而后者则为集大成者。奥托·迈耶使得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发展为一个成体系的成熟的学说。奥托·迈耶对该理论的贡献体现在:第一,完善了该学说的基础,为特别权利关系领域排除法律保留的适用提供了更充分的“自愿不构成侵害”理论的支持。该理论认为,自愿加入服勤务关系,自愿放弃权利,便无侵害可言,也无救济的必要。第二,丰富了特别权力关系的理论体系,从特别权利关系的产生原因划分了特别权力关系的种类,扩展了特别权力关系的范围,分为公法上的勤务关系、公营造物之利用关系和公法之特别监督关系。 ②经过奥托·迈耶的完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德国行政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立 ①参见杨临宏《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载于法学论坛,2001年04期26页 ②参加奥托迈耶《德国行政法》,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216-245页

你如何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压力和矛盾,请举例说明

2015年国考面试辅导: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九) 你如何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压力和矛盾,请举例说明。 【考点解析】自我认知类试题,本题主要考察考生自我认知能力与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思路点拨】1.阐述如何面对压力与矛盾;2.举例说明;3.联系公务员实际工作。 【参考答案】 生活、工作、学习中出现各种压力和矛盾是很正常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毫无起伏。关键在于我们要培养自己应对压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与素养。无论遇到怎样的压力和矛盾,我们都应摆正心态,勇敢面对,积极的找寻解决方法;而一味的逃避,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问题更加严重。下面我就自己的经历举一个我遇到压力和矛盾的例子。 上大学期间,我在学生会任学生干部,在活动策划的问题上与某个同学产生了分歧,导致大家不欢而散。由于我自己比较坚持自己的方案,不愿意妥协,所以很长时间里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都很冷漠,不怎么说话,虽然最终得以和解,但长时间的冷战还是给我们两个人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矛盾,工作中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大家需要多沟通交流,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吸取彼此优秀的地方,不能因此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所以,我从这件事情中充分吸取了经验教训。 第一,无论出现什么矛盾与冲突,都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复自己的心情,做到理性面对。 第二,要积极主动沟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加深双方的理解。出现问题绝不能因为爱面子或者害羞不去沟通,如果反思之后,是自己的问题,更应该开口向对方道歉,化解矛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工作得以良好完成的保证。

第三,无论矛盾与分歧多么的大,我们都应该勇敢面对,直面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在工作和生活要抱着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要冷静的思考,要沉着应对各种压力和矛盾,这样人生之路才可能走得稳,走得好。 假如我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将会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无论我将承受怎样的压力,会遇到的矛盾,我都要保持谦虚低调踏实的工作作风,面对压力和矛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和同事沟通交流,多学习请教。争取做一名领导同事认可,群众信任喜欢的公职人员!

工作与休闲的平衡

工作与休闲的平衡 摘要:工作与休闲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它们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虽有差别却又无法截然分开,具有对立统一性。工作与休闲是一个连续且不可分割的过程。 关键字:工作;休闲;休闲化工作 一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工作与休闲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它们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虽有差别却又无法截然分开,具有对立统一性。工作与休闲是一个连续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我们知道,“工作”、“休闲”都是复杂具有多个层面的概念,没有哪种简单的模式或隐喻足以体现工作与休闲之间的所有关系。 自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人们的工作压力也在逐渐地降低。从工业化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每周工作时间不断被减少,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可以投入休闲。另外,上班的时间安排决定了家庭、学校与休闲的社会时间表的基本结构。工作场所与住所之间的距离拉开既增加了用于工作的时间,同时也影响了休闲的的环境。 关于工作与休闲的关系,Stanley Parker(斯坦利·帕克)在The Future of Work and Leisure(《工作与休闲的未来》)中勾画出了一个可能性框架,即提出了工作与休闲的三种关系类型: (一)同一(Identity),即共组到休闲的延伸。 (二)对比(Contrast),即工作与休闲的两级对照;休闲成为工作的逃避补偿。 (三)分离(Separation),即两者之间没有持久一贯的关系,它们大体上都被包含在各自的社会空间内。

Parker还运用延伸(Extension)、对立(Opposition)、中立(Neutrality)三个词来指称这三种可能性。Parker的休闲与工作三项关系模式可如下表所示。 Parker的工作与休闲三项关系模式 ?? ??? Robert Parker. The Future of Work and Leisure[M].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1:88. (有修改)

女性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女性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心得体会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女性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心得体会,感谢您的阅读! 女性如何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心得体会 前不久,我在电视上看《赢在中国》节目,评委对参赛选手提出了"当工作和家庭发生冲突时你该怎么办?",当场每个人的回答却大相径庭:其中有两人的回答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另一个人的回答却是"要视事情的轻重缓急而定"。闲来细想,我还是赞同后者的观点,尤其是他在答辩时的一句话很值得人深思:"如果把家当作事业来经营,把事业当作家来爱,一切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是啊,对于我们每一个女同志来说,事业和家庭都很重要。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女性的需求除了在工作中实现外,还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如结婚、生育、承担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对父母的照顾等。因此,女性的发展更具复杂性、矛盾性。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工作和家庭是一对矛盾体。工作搞好了,会给家庭带来收益和欢乐,而工作不顺心也会使家庭乌云密布;同时家庭生活的优劣也会反作用于工作,使工作或成或败。要处理好这对矛盾体,客观上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生活计划,而主观上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积极热情的态度也尤为重要。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会给你微笑。 我们都知道工作是幸福家庭的保障,而美满、和谐、幸福的家庭能促进我们更好地工作。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心灵载体,是我们生存和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后盾。在社会里无论我们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在家庭中,我们仍是普通的一员,作为女人,应该也必须有担负起孝敬老人、爱护妻儿、教育好子女的责任。现实生活中,夫妻在情感的表达、情绪的理解和行为感知方面,有着极为不同的方式,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情况,努力去维系一个实实在在的幸福之家。许多人渴望在攀登事业高峰的同时能成为好妻子、好母亲,走"二者兼顾"的道路,成为有孩子和家庭的成功职业女性。这两者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有一头偏沉,天平就会失衡,工作和家庭都会受到影响。事实上,没有必要把工作与家庭截然分开,相反,可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就能做到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但是,当工作和家庭有冲突的时候,我们又怎么去平衡呢?我认为处理好家

论休闲与工作的关系

课程论文 论休闲与工作的关系 学院: 管理学院专业: 市场营销 任课教师:

论休闲与工作的关系 摘要:休闲是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工作是社会取得进步、个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工作和休闲不仅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和统一的。 关键词:休闲工作矛盾对立统一 一、休闲与工作的概念 休闲(leisure)是人类社会构建出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休闲的观念一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的,当时所谓的“休闲时间”是指人们不在工作的时间,个人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不受指责束缚的自由时间。此时,“休闲”定义为:因事情、活动或责任中断而得到的自由。亚里士多德称休闲为手边的时间,即:撤了工作和其他责任之外的时间。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是“非劳动时间”和“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它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 休闲之事古已有之,同时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伦理水平紧密相连,并相互作用。中国古人对休闲内容也是很讲究的,并赋予很浓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如收藏字画,篆刻临帖,弈棋鼓琴,栽花养鱼等,均列为一种休闲生活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休闲也越来越大众化。《世界人权宣言》更是明确指出人人享有休息和闲暇的权利。 工作就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将生产资料转换为生活资料以满足人们生存和继续社会发展事业的过程。工作对个人的意义,实现人生意义,以满足人生需求。工作对社会的意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每个社会组成成员的选择倾向是有密切关系的。

实习与工作的关系

实习与工作的关系 有写人到找工作的时候会问“简历应该怎么写?” 其实重要的不是简历怎么写,而是简历上写了什么。而简历上能写些什么,你的成绩在班级里的排名,你从事了哪些校园活动,你有怎样的实习经历,这些在你写简历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所以,做规划,要趁早。 大家最初对工作的事情还很模糊的时候,可以开始上BBS了。实习版,找工作版等等。精华区里会有历届学生实习和找工作的心得体会。这些是一手资料。虽然不完整,不准确,但很直观。看BBS的目的,一是为了搜集信息。 信息包括: 1>哪些企业会大规模招聘应届毕业生。像联合利华等人员流动性特别强的公司,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再比如四大,大家为什么经常提到它们,因为它们招聘应届生的比例很高。而有一些知名公司,它们只做少量的校园招聘,大量的职位是通过社会招聘(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填补的。它们虽然也在校园招聘季做大规模的广告和宣讲,在学校里树立自己的品牌,但招收的数量其实有限。有一些公司在全国几个城市做宣讲,但可能只招1~2名应届毕业生。 2>招聘季什么时候开始?前几年的招聘主要从9/10月份开始,10月到第二年的1月是高峰(大概的数据)。但近几年的趋势是,大企业从暑假前就开始招“暑期实习生”,再从其中选择正式录用的人。这些“暑期实习生”表现好的就会留用,也就是说,在暑期前应聘到“暑期实习生”,是未来留用这家公司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因此,想要在好的外企找到好的工作,从大三下班学期的4/5月就要开始注意招聘信息了。的确,在大四下班学期开学以后,还有一些公司会招聘。但错过了大型企业的招聘高峰,其实就错过了应届毕业生招工作的黄金阶段。一些比较小型的企业不太喜欢高不成低不就的应届毕业生。大型企业通常比较看重学生的潜力,至于工作能力,公司会提供培训来弥补。但小型企业通常希望你上手就能干活,同时怀疑高校毕业生是否能长期安于现状,所以录用比例反而不高。 3>各公司/各岗位招聘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最看重的素质是什么?像进入中资银行,一个必要条件是当地户口,这几乎是公开的要求。像四大,比较重视学校的品牌,而不太重视专业。像一些咨询公司,因为门槛比较高,所以它们连一般公司不太看重的专业成绩都看得很重,可能只要年级前几名的学生。再比如人力资源/行政这一类职位,明显偏爱女生,因为专业限制不高,所以实习经历/学生活动经历等其他指标就特别重要。销售类职位,最好有产品相关的专业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人的性格方面很有要求。内向性格的人,可能过不了面试关。技术类职位,除非是技术支持类的,公司可能会偏向于招聘研究生。 这些东西从学长学姐的经验贴里都可以总结出一些。 接下来说一点找实习的体会。一份好的实习,有意义的实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功利性地说,它是未来找工作的一个铺垫;此外,对于一个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实习也可以帮助自己开阔眼界,认识business world,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重新修订自己的职业目标等等等等。 当然,起步可能是比较困难的。很少有好的公司愿意录用简历一篇空白的大三学生做实习生。它们在挑选实习生的时候,已经在用那些有相关实习背景的学生了。就我身边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