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3篇【可编辑版】
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3篇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3篇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篇一在三八妇女节之际,我们学习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
在上这课之前,我让同学们观察母亲一天中做了那些事。
哪些是为你做的。
在教学时,我决定抓住恩情入手。
恩情,字典上的解释是深厚的情义。
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深奥了,不能理解,还得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
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哪儿?体现在母亲的行动中、母亲的心理活动中,母亲的语言上。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读课文,感悟母亲的恩情。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
她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接着我请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词句中具体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爱呢?学生通过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找到了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这些关键的词语。
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说明了什么?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终于领悟到这就是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就体现在深夜为儿缝衣这一行动中,体现在对儿子的深深担忧中,这就叫恩情。
这时再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学生便很容易感悟到古诗中母亲对儿子的恩情了。
在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爱。
首先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发言热烈,看来他们对自己妈妈的了解还是很深的;其次,我让学生说说你观察了一天妈妈后有哪些发现呢? 早上洗衣、做饭、送我上学,然后上班。
下班回家,辅导我作业、煮晚饭、洗碗筷。
晚上织毛衣我引导学生说说妈妈的一天过得怎样?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辛苦! 然后,我乘机问:妈妈那么辛苦,可你为妈妈做了什么呢? 好多学生都沉默不语。
看来好多学生心里产生了惭愧。
接着我再问,你知道妈妈平时最喜欢什么? 。
你的妈妈知道你平时最喜欢什么吗? 通过回答,同学们明白了自己平时对妈妈的关心较少。
纷纷表明自己今后要多关心妈妈,让妈妈少操心。
那怎么关心呢?我让同学们谈了一些具体做法:妈妈下班回家,给她递上一杯茶,作业自己独立完成,给妈妈做小帮手,帮妈妈捶捶背。
《母亲的恩情》教师反思小结(精选15篇)
《母亲的恩情》教师反思小结(精选15篇)《母亲的恩情》教师反思小结篇1今天上午我执教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整节课讲下来,发现有以下不足:一、时间掌握不当,前面有点松,后面有点紧。
课堂上在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里,我让学生做完基础达标,里面两个题,一个是看拼音写词语;一个是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小组汇报结果时,前进组里的那个有智力障碍的学生也积极兴奋地进行了参与合作,我让她回答了她力所能及的问题著名的“著”不是“注”时并表扬了她,全班同学也给予了她热烈的掌声。
给予了她自信,但却浪费了点时间。
在第二个环节精读感悟的第一个大问题上浪费了时间。
由于进步组学生不能及时领悟母亲的恩情除了缝衣,还涉及在生活中其他什么情谊时,组员陈美言几次重复是缝衣,组长及其他成员也没补充。
于是我就这个问题注重了对学生的多元指导。
我认为语文就是生活,就是社会。
这篇课文是亲情篇,体贴父母、孝敬长辈、知恩图报本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儿童在温室中长大,母亲对他的爱视而不见。
所以我认为学习语文不能专从书本上学那点滴知识,而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来体会孟郊的爱。
因此,我就生活中的母爱进行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母亲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全方位让学生去体会母亲对孟郊的恩重如山,情深似海,伟大而无私。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小组汇报一涌而出。
课堂上挖的有点深了,时间悄然无声地从指间溜走了。
二、学习目标没完成。
本文有两个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理解小诗意思,画出课文中诗句的解释,懂得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道理,能背诵古诗。
在精读感悟这一环节里,我按层次设计了两个大问题,每个问题里有三个小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即对1——3自然段的理解是重点。
连我没想到的,他们都说出来了,很细很透彻。
读得也十分棒!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知道了作者热爱母亲、思念母情的情感。
由于第二个问题品析第4——5自然段没完成,所以也就没让学生利用书中的语句去解释古诗的意思。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让情感充满课堂]让世界充满爱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让情感充满课堂]让世界充满爱教学反思原创:[片段一]师:早晨,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看到这种情景,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1:太阳出来了,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想起昨晚深夜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为他缝补衣服,他心里非常感谢母亲。
生2: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象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生3:孟郊看到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显得生机勃勃,他抚摸着身上的衣服,心里想:太阳给了小草光辉,母亲给了我很多关怀。
母亲就像太阳,我就像小草。
生4:孟郊想,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我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儿子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呢?让我们以无限崇敬的感情来读这首母爱之诗吧!(学生深情朗读《游子吟》。
)[片段二]师:春天的太阳用自己的光芒照耀着小草,让小草茁壮地成长。
孟郊的母亲同样用无微不至的爱关怀着他,天下所有的母亲都用自己最伟大的爱哺育着自己的儿女。
小朋友,你们就像一棵棵沐浴着阳光的小草,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为了你付出了多少心血吗?闭上眼睛,想想妈妈为你做的一件件事情吧!生:每天早晨,妈妈一大早就起床给我准备早餐,吃完了就送我上学,她每天都要为我做很多事情。
师:是啊,妈妈真辛苦!我们应该好好听她的话。
生: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妈妈总是耐心地教我。
师:妈妈为我们的学习操了很多心,我们可要更认真地学习才是啊。
生:有一次,半夜里我肚子疼,妈妈非常着急。
师: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见你痛苦妈妈比自己病了还难受。
生:有一次放学时天很冷,妈妈把自己的围巾给我系,她自己却冻得发抖。
师:是啊,妈妈的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沐浴着妈妈的爱,我们就像沐浴着阳光的小草。
我们多么幸福啊!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最动听的声音把妈妈深深的爱读出来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教室里回荡着深情的童音。
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德国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教材中的课文。
笔者教学这一课时,有几个细节,越是回味,越感芳醇。
细节一: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你们还知道哪些喊法?生:妈妈!生:娘!生:香港人叫妈咪,我在家里也这样喊。
生:英语中叫mother。
师: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有:善良、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 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
细节二:学生读通课文,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生:我听了课题“母亲的恩情”就让我感动。
……(学生基本上把课文中每个句子都说了)师:是啊,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饱含着母子浓浓的深情,所以整篇文章读来那样动人。
细节三:教学“孟郊使劲地点头”一句,师板“?”师:为什么使劲地点头?生:他虽然没有说话,其实他已经说了。
生:他点头,就表示答应妈妈了。
师:那他为什么不说呢?还要使劲地点头?再读课文。
生:他看见母亲的白发,快要哭了,他不敢说话,一说话,眼泪就会流下来。
生:……生:孟郊心里非常激动,所以使劲点头,他怕说舍不得母亲的话,会使母亲更加伤心。
师:千言万语,满腔激情都在这“使劲地点头”中了,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细节四:教学“扶摸”一句。
师:谁曾经抚摸过你,抚摸你时,你有什么感受?生:奶奶,曾经抚摸过我,抚摸过我的时候,我心里就暖洋洋的。
生:妈妈抚摸过我,抚摸我时,我感到很幸福。
师:妈妈抚摸我是因为一一生:妈妈抚摸我是因为妈妈爱我。
《母亲的恩情》课文教学反思[修改版]
第一篇:《母亲的恩情》课文教学反思在我的班上,学生们都有背古诗的习惯。
于是,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文时,我从让学生背诵熟悉的古诗开始,进而师生竞赛背诵《游子吟》。
学生和我的声情并貌自然略逊一筹,这时我乘胜揭题: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比你们背得好吗?因为我理解了诗人孟郊的心情,读懂了诗的意思。
学了课文,你一定也会明白的,也许到时比我还背得有感情呢!此话一出,学生立即跃跃欲试,满怀信心阅读课文。
课文展示了母亲一针针一线线为出远门的儿子缝衣及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抓住关键处展开想象,如:夜深了,油灯下忙着缝衣的母亲还会怎么想?又如:母子就要分别,从此不知何时再见,母亲拉着儿子会说些什么?儿子呢,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交流后,还请一生和老师一起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加入了想象的阅读,更丰富,更具神采,而学生也得以畅所欲言,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品尝到了哪怕是微小的思考的乐趣。
第二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课堂开始我让学生朗读三遍后,开始分析课文。
课文较简单,第一自然段写母亲深夜为即将远行的孟郊缝补衣裳。
这段一读就知道了。
第二自然段写母亲在送别孟郊时,孟郊发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理解这一点很难。
通过看图,又再读课文,都无法体会到孟郊的思想感情。
我看着学生一双双茫然的双眼,只好另辟途径。
我话题一转,要求同学们把孟郊的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
先想一想,从你出生到现在,你的母亲每天都为你做了些什么,想好了,就说给大家听。
这一讲不打紧,仅一小会儿,就有几个小朋友的眼睛湿润了。
继而传来了抽噎声。
我走到其中之一的韦海涛面前,示意他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激动。
他站起来,哽咽着说:“我妈妈每天早上起来都送我来学校……中午又来接我回家……下午两点又送我来学校,放晚学又来接我回家。
中午和晚上都要煮饭,还要做很多家务。
我上学的时间她就开车去拉客,挣钱养家……晚上还要洗全家的衣服,经常半夜起来帮我盖被子……我妈妈很辛苦……”韦海涛说这段话的时候,我站在他旁边,拥着他,一直到说完。
《母亲的恩情》反思总结(二篇)
《母亲的恩情》反思总结《母亲的恩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通过描写母亲对子女的深情厚爱,唤起了读者对于家庭亲情的思考,也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观察,进行一番反思总结。
首先,这部小说让我正视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们默默无闻地为我们付出了一切。
无论是生涯的辛苦劳作,还是对我们的细心呵护,都是母爱的最好诠释。
小说中的母亲,从一开始就无怨无悔地照顾着自己的子女,她们的付出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求回报的期望,只是单纯地想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默默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只为我能够安心地学习,她的悉心照顾让我深感对她的感激之情。
其次,小说也通过描写母亲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我明白了母子关系中的复杂性和互动的重要性。
母亲对子女的期望往往很高,这是她们无可厚非的,但也因此常常与我们发生矛盾。
在小说中,主人公和母亲因为不同的生活观念、性格和价值观而产生了很多冲突。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母亲的爱有时也会变得过于善意甚至决断,但这并不改变她们对我们的关爱与付出,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去理解、尊重和包容。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母亲鼓励主人公走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也让我明白了母爱的包容和支持。
母亲不仅仅是我们的保护伞,也是我们成长中最坚实的后盾。
在小说中,母亲一直鼓励和支持主人公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和放弃对子女的期望。
这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无尽包容和无私奉献,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在我面临选择时,她鼓励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始终坚定地支持我。
最后,这部小说让我思考了对母亲的回报和感恩。
作为子女,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母亲的辛苦付出,感恩母亲的关爱和呵护。
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去关心母亲,陪伴她们。
母亲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总将她们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而是要主动传达对她们的爱与感激。
每天多与母亲交流、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健康,这些都是最简单却又最能体现我们对母亲的爱与关爱的方式。
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范文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通过读古诗,再深情的朗读古诗中去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我让学生好好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你能举一些小事例来说一说吗?通过我这么一问,课堂一下子就变得活跃,更让人想继续讲下去。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爱是伟大的。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这首古诗。
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
我利用古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
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1。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苏州教育出版社第四册书中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心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进一步地理解和体会母亲的恩情。
二、精读课文课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母亲的恩情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小节,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我感悟的空间,尊重学生的选择。
生: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补缀衣裳。
这一句话感动了我。
师:为什么?生: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补缀衣裳,我认为“忙着”一词表达出了母亲的恩情。
师:很好,哪位同学能用“忙着”说一句话?学生造句略。
师:还有哪句话感动着你?为什么?生: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这一句话感动了我。
我看到了母亲缝衣时的认真。
师: 你体会得很好,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读读好吗?生:应该把一针针一线线读重。
反复读这个句子,在读中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孟郊的爱。
教学反思:应该抓住“一针针一线线”和“又细又密的针脚”联络起来,这样能帮助孩子们更进一步感受母亲深深的爱。
师:通过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生:我仿佛看到了妈妈正在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衣服;我仿佛看到了妈妈头上的白发又增加了好多……师小结:(这说明了妈妈的爱真真实实地表达在行动中)。
齐读课文第一小节,再次体会孟郊母亲的恩情。
师:还有哪些地方感动着你?生: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潮湿了。
师:好,划出潮湿一次,谁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生:孟郊被感动了,想哭却没哭出来,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师:是呀!母亲的恩情深深打动着孟郊的心,他的眼睛潮湿了,你觉得此时的孟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教学反思:发散思维,让学生站在孟郊的立场上体会母亲的恩情,在练说中让学生学会感受伟大的母爱。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3篇)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3篇)《母亲的恩情》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领会母亲对子女的眷注之情,教育门生从小体谅、孝敬父母,晓得答谢怙恃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一、运用词语,整体把握1.复习导入。
出示下列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缝补湿润抚摸注视恩情慈爱沐浴报答铭记著名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3.请学生用用上述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学生读词、读文、用词,使词语复习经历了“认读——理解——运用”的过程,将语言文字训练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巧妙结合。
】二、抓住重点,反复训练(一)深夜缝衣图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最能反映母亲对孟郊爱的句子。
2.组织交流,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从“夜深了”、“还”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母亲缝补衣服的时间很长。
)(2)从“油灯”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光线不好。
)(3)从“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母亲缝补衣服的认真。
)设计情境,指导感情朗读。
出示:夜晚,母亲在。
一个小时候过去了,母亲还在,又一个小时过去了。
母亲仍然在。
(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油灯光线昏暗,时间长了,母亲的眼睛疼起来了,她还在;她手酸了,腰痛了,她还在。
(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3.师:母亲缝补衣服时间长,光线暗,眼睛花,手酸腰痛,母亲是怎么想的?(课文中的原句:“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师: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得很多,很多。
)师:母亲还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充。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对于低年级儿童,朗读指导方法最忌单调。
上述设计,紧紧抓住最能反映“母亲的恩情”的句子,强化对重点词语的推敲打磨,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亲为儿子缝补衣服的劳苦,并在反复朗读中增强了体验。
有关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精选7篇)
有关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精选7篇)有关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篇1细节一: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你们还知道哪些喊法?生:妈妈!生:娘!生:香港人叫妈咪,我在家里也这样喊。
生:英语中叫mother。
师: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有:善良、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
细节二:学生读通课文,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生:我听了课题母亲的恩情就让我感动。
(学生基本上把课文中每个句子都说了)师:是啊,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饱含着母子浓浓的深情,所以整篇文章读来那样动人。
细节三:教学孟郊使劲地点头一句,师板?师:为什么使劲地点头?生:他虽然没有说话,其实他已经说了。
生:他点头,就表示答应妈妈了。
师:那他为什么不说呢?还要使劲地点头?再读课文。
生:他看见母亲的白发,快要哭了,他不敢说话,一说话,眼泪就会流下来。
生:生:孟郊心里非常激动,所以使劲点头,他怕说舍不得母亲的话,会使母亲更加伤心。
师:千言万语,满腔激情都在这使劲地点头中了,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细节四:教学扶摸一句。
师:谁曾经抚摸过你,抚摸你时,你有什么感受?生:奶奶,曾经抚摸过我,抚摸过我的时候,我心里就暖洋洋的。
生:妈妈抚摸过我,抚摸我时,我感到很幸福。
师:妈妈抚摸我是因为一一生:妈妈抚摸我是因为妈妈爱我。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一、是语言同语言的对接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描写妈妈的诗文,让学生和自己的妈妈回忆一件使母女都感动的事情。
上课一开始,首先从“妈妈”这个亲切的词语人手,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学生通过原生态的课外阅读,陶冶情感,积淀语言。
生活中“母女回忆”是一个亲子活动。
在母女对话中,让爱的暖流再次升温。
课堂上,“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
学生说的热情被激发后,一个个饱含赞美之情的词语就在课堂上精彩纷呈,每一位学生都举了手。
从课外阅读的“书面语言”到“生活感悟”,再到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语言”;从积累,到内化,再到表达,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经验,最后一句“让我们永远地记住‘母亲的恩情’”又把学生引入教材文本的语言。
二、是情感与情感的交融“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通过朗读,初步触摸文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有前面的铺垫,再加上文字本身的情感和语言的魅力,字里行间,无一处不拨动着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爱的琴弦。
就连“母亲的恩情”这五个字,读来也让学生润湿了眼眸。
“孟郊使劲地点了点头”。
一句教学中,学生三个层次的回答(一是点头就是回答;二是不敢回答,怕自己的眼泪留下;三是不敢回答,怕自己说舍不得的话让妈妈更加心伤。
)让我也惊讶了。
细细想来,这种对爱的感悟得益于平时的感恩教育: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每天对他们说一句感谢的话,并说出原因。
这一处的教学,正是唤醒了学生平日里的点滴感悟。
让学生用真挚细腻的情感与作者以及主人公孟郊的心灵交融,思想在课堂里闪光。
一学生说,他不敢说,他怕说了让妈妈更伤心。
此时,教室里一片静,所有的表白都不需要了,惟有读!对,惟有读!用心叩击文字,用读传递情深,宣泄情感。
“抚摸”一句的教学中,他人对我的情感,我对他物的感情,再融合到孟郊对衣服、对母亲的情感,通过“抚摸”一词链接在一起,念之深,爱之浓,尽在这情感交融中了。
惟有再读,惟有再读来传递情深。
《母亲的恩情》语文教学反思例文.doc
《母亲的恩情》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通过读古诗,再深情的朗读古诗中去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我让学生好好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你能举一些小事例来说一说吗?通过我这么一问,课堂一下子就变得活跃,更让人想继续讲下去。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爱是伟大的。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这首古诗。
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
我利用古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
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也许就是所说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吧!这个形被译者通情达意的词藻融入了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万千气象中;这个声被译者用轻灵洒脱的文字弹奏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曲中。
我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这本书,觉得自己的赞美难以表过这本书内容之美好、意义之深远于万一。
所以,只得就此打住,请读者们自己去体会吧!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来欣赏这本书,得到更多的收获。
为了使这本书锦上添花,成为精品中的精品,我想指出书中还存在若干处编辑、排印的失误,例如在译者序言第2页第8行丧夫误为丧失;在永远这一章的154页第9行严重的考验应为严峻的考验;有几个地方坐座不分;等等。
虽然这些仅是微不足道的疏忽,但让喜欢咬文嚼字的读者看到,多少会觉得美中不足的遗憾,希望再版时都能订正。
2023年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5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这篇__通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缝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游子吟》,反映了诗人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
我从“出远门”入手,指导学生对比现在出远门的方便,古人出远门的不易,来体会孟郊母亲的“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心情,通过引导学生补白省略号所省去的母亲的心里话,来进一步体会母亲的不舍。
借助“补”的手段能让学生去感知,去缩短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深入__的内核,正确透彻地理解__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遇到了障碍。
理解句子“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我指导学生说说这里的他是指谁?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孟郊”。
“谁的眼睛湿润了?”这个问题答案就不统一了,有的认为是孟郊的眼睛湿润了,有的认为是母亲的眼睛湿润了,因为母亲不舍得孟郊的远行。
面对这些疑问,我想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认真研读文本,没有深入到孟郊以及他母亲的内心深处去感受,去体验,所以想之不深,体之不切。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并不急着去解释,而是放手让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辩论,各自围绕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通过思辨,学生终于同意了“是孟郊看到母亲的白发后,不由得感动而眼睛湿润”这一观点。
有时,放手也是一种美!《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课文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
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会到母亲恩情的珍贵。
全文的感情基调在于“恩情”一词上,为了让学生感悟母亲那份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我在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提出了“默读课文第一小节,用‘~~~~’画出让你感悟到母亲的恩情的句子。
”的阅读要求。
学生在读读、画画中,找到了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母亲的恩情》教后反思三篇
《母亲的恩情》教后反思三篇«母亲的恩情»教后反思1苏教版小语教材针对古诗教学难点,创生出一种新型的教材方式〝文包诗〞,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文包诗〞课文«母亲的恩情»的进程中,我深深地感遭到:古诗虽是〝文包诗〞的重点,但它毕竟不是课文的全部,教学不能重诗轻文,而是既要读文,又要诵诗,〝文〞〝诗〞应水乳般融合地阅读,教学中力避割裂,诗与文的对应要自然过度。
«母亲的恩情»一文中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详细描画了古诗«游子吟»的背景和内容,有对母亲关爱子女的记叙,也有子女感悟母亲思情后的抒情。
教学中我这样处置文本——课前,我让先生搜集描写妈妈的诗文,让先生和自己的妈妈回想一件使母女都感动的事情。
上课一末尾,首先从〝妈妈〞这个亲切的词语人手,然后再让先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先生经过原生态的课外阅读,熏陶情感,沉淀言语。
生活中〝母女回想〞是一个亲子活动。
在母女对话中,让爱的暖流再次升温。
课堂上,〝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给了先生表达的时机。
先生说的热情被激起后,一个个饱含赞誉之情的词语就在课堂上精彩纷呈,每一位先生都举了手。
从课外阅读的〝书面言语〞到〝生活感悟〞,再到课堂上先生的〝行动言语〞;从积聚,到内化,再到表达,唤起了先生已有的知识、情感阅历,最后一句〝让我们永远地记住‘母亲的恩情’〞又把先生引入教材文本的言语。
〝课文哪些中央让你感动?〞经过朗诵,初步触摸文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有前面的铺垫,再加上文字自身的情感和言语的魅力,字里行间,无一处不拨动着先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爱的琴弦。
就连〝母亲的恩情〞这五个字,读来也让先生感动。
闭上眼睛,再次与自己的母亲对话,想像母亲带着浅笑的慈祥的脸。
孩子们用这一首诗作为对自己妈妈的心灵告白,重复诵读,似乎曾经走进了孟郊的内心。
«母亲的恩情»教后反思2这篇文章经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缝衣、天明送别的情形,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芒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心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游子吟»,反映了诗人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语文母亲恩情教学反思
语文母亲恩情教学反思引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任务。
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对语文母亲恩情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教学效果,培育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和家庭价值观。
什么是语文母亲恩情教学语文母亲恩情教学是指通过语文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母亲的爱与付出。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阅读素材等,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角色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语文母亲恩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语文母亲恩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讲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来传达母亲恩情的重要性。
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单一的教学内容,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素材。
2. 缺乏互动我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只是单向地传输知识,并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降低,无法深入思考。
3. 缺乏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我发现现有的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导致学生对母亲恩情的认识停留在表面。
他们只是在教材中获得知识,而无法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母亲行为进行联系。
解决方案为了改进语文母亲恩情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1.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语文母亲恩情教学中,我将引入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手段。
除了文学作品,我还将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教学。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多样化感官,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积极互动为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我计划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教学。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激发他们思考母亲恩情的能力,并通过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彼此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3. 结合实际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母亲恩情,我计划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教学。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母亲的行为,引导他们从中领悟母亲对自己的爱和奉献,并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精选
篇一
在“三八妇女节”之际,我们学习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
在上这课之前,我让同学们观察母亲一天中做了那些事。
哪些是为你做的。
在教学时,我决定抓住“恩情”入手。
恩情,字典上的解释是深厚的情义。
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深奥了,不能理解,还得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
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哪儿体现在母亲的行动中、母亲的心理活动中,母亲的语言上。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读课文,感悟母亲的恩情。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
她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接着我请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词句中具体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爱呢学生通过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找到了“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这些关键的词语。
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说明了什么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终于领悟到这就是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就体现在深夜为儿缝衣这一行动中,体现在对儿子的深深担忧中,这就叫恩情。
这时再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学生便很容易感悟到古诗中母亲对儿子的恩情了。
在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爱。
首先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发
言热烈,看来他们对自己妈妈的了解还是很深的;其次,我让学生说说你观察了一天妈妈后有哪些发现呢“早上洗衣、做饭、送我上学,然后上班。
下班回家,辅导我作业、煮晚饭、洗碗筷。
晚上织毛衣……”我引导学生说说妈妈的一天过得怎样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辛苦!”
然后,我乘机问:“妈妈那么辛苦,可你为妈妈做了什么呢”好多学生都沉默不语。
看来好多学生心里产生了惭愧。
接着我再问,“你知道妈妈平时最喜欢什么”。
“你的妈妈知道你平时最喜欢什么吗”通过回答,同学们明白了自己平时对妈妈的关心较少。
纷纷表明自己今后要多关心妈妈,让妈妈少操心。
那怎么关心呢我让同学们谈了一些具体做法:妈妈下班回家,给她递上一杯茶,作业自己独立完成,给妈妈做小帮手,帮妈妈捶捶背。
吃饭时,给妈妈夹菜。
平时认真学习,让妈妈少操心……
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培育,作为子女对待长辈应该尊敬、孝顺。
而且体现在每天每时每刻。
篇二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通过读古诗,再深情的朗读古诗中去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我让学生好好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你能举一些小事例来说一说吗?通过我这么一问,课堂一下子就变得活跃,更让人想继续讲下去。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爱是伟大的。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这首古诗。
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
我利用古诗作为突
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
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篇三
《母亲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诗的课文。
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
它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
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
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文与诗”的联系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文本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发情感、想象,从而体会母爱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
在细节上,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针针。
她想……”这句话,通过看课文插图,理解“一针针”“一线线”的意思,引导学生品味:从母亲在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衣服,你知道了什么再联系上句中
“忙着”一词,体会出母亲为儿日夜操劳的辛苦,然后通过想象:母亲会在心里想什么进一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牵挂疼爱,最后通过朗读表现母亲把对儿子的爱缝进了衣服里的无私关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围绕想象孟郊和母亲分别时的情景,说一说母亲怎样叮嘱儿子,儿子心里怎样想的,体会母子间的深情,为下面解决难点铺路。
第三自然段处理好比喻句:母亲就像太阳,母爱就像春天里的光辉。
我这样引导:回想平时妈妈照顾你的事情,从而体母爱就像阳光,无处不在,细致入微地温暖着小草。
并抓住“抚摸”一句,让学生模仿做一做动作,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母爱无法回报,从而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最后一段,我设问:虽然母亲的恩情,我们无以回报,但是我们要报答吗你怎么报答学生们说了很多:给父母端茶送水递拖鞋,陪父母聊天,给父母表演节目,帮父母做小家务之类的小事,教师的适时引导,帮学生把道德认识与具体的道德生活联系起来,指明了学生道德活动目标。
课后,我让学生给母亲做一件事,把想对妈妈说的心里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