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你有5块巧克力,我的巧克力是你的2倍,我有多少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每组用计数棒或石子来代表物品,演示如何通过乘法操作来得到倍数。
பைடு நூலகம்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倍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倍数,掌握倍数的基本性质。
2.求倍数的方法:学会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3.倍数的应用:解决有关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倍数的基本概念、求倍数的方法以及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倍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求倍数的方法:在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忘记乘法口诀,导致计算错误。教师应提醒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提高计算准确性。
举例:在计算2的倍数时,引导学生回忆2的乘法口诀,如“2乘1等于2,2乘2等于4”,以此类推。
(3)解决实际问题:将倍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然后运用倍数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 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倍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 难点: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引出倍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倍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举例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倍数知识解决问题。
4.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倍数知识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倍数知识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用于展示倍数的概念和实例,清晰呈现教学内容。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实物模型:如玩具、水果等,用于直观演示倍数的概念。
4.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笔等,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举例讲解求一个数的几倍。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倍数的意义。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3. 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倍数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分份,引入倍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倍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倍数的概念和方法。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答题情况评价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结合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倍数应用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购物预算表,计算打折后的价格等。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倍数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家庭任务等。
3. 开展倍数知识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倍数树、倍数卡片等。
利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利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倍数的概念。
2.了解倍数的用途。
3.能够应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倍数的概念。
2.倍数的应用。
3.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1.倍数的概念。
2.倍数的用途。
3.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难点1.实际问题的解决。
2.学生们的思维转换。
五、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
2.手段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题:如果10支铅笔的价格是10元,那么30支铅笔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想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引导学生去找规律)2.学习一、概念的介绍什么是倍数?以10为例,它的倍数就是10的整数倍,如:10,20,30,40等等都是10的倍数。
那么,学生们能列出5的倍数、6的倍数、7的倍数等。
(白板写出5,6,7的倍数)二、倍数的用途2的倍数常被用来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
若一个数是2的倍数,则它一定是偶数;若不是2的倍数,则是奇数。
5的倍数,通常用于计算时间。
一周有7天,那么5周就是35天。
三、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出题:如果买3瓶水需要6元,那么5瓶水需要多少元?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答案呢?(引导学生找规律)答案:买5瓶水需要10元。
学生再思考:如果要买10瓶水,需要多少元呢?如果要买100瓶水呢?(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规律,从而用倍数解决问题)教师出题:如果一片土地有8行,每行有12个苹果树,那么整片土地上有多少个苹果树?学生思考:如果每行有12棵苹果树,那么8行有多少棵?(教师引导学生找规律)答案:整片土地上有96棵苹果树。
学生再思考:如果这片土地10年后,每年有10颗苹果树植入土地,那么10年后这片土地上有多少颗苹果树?(教师帮助学生找规律,从而用倍数解决问题)3.总结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什么是倍数?倍数有哪些用途?如何用倍数解决实际问题?4.作业出以下题目:1、如果7本书的价格是42元,那么9本书的价格是多少?2、如果3个苹果需要6元,那么10个苹果需要多少元?3、如果一条小鱼的长度是2cm,那么10条小鱼的长度是多少cm?(答案:1. 54元;2. 20元;3. 20cm)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倍数的概念、用途和应用。
最新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精编版
生:3个。
师:又来了一个领舞的,现在唱歌的人数还是跳舞人数的3倍吗?
生:2倍。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6个人里面有2个这样的3人。
师:很好!
【设计意图:巩固对“倍”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二、拓展。
过渡语:啦啦队们也在摩拳擦掌,准备为运动员们加油!
师: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这句话读一遍。
获奖人数在40以内,你猜是多少?(生猜任何数都“可能”,但不能肯定)
是6的倍数,
也是4的倍数,
还是8的倍数。(可以肯定了是:24.)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从可能是什么数到最后肯定是什么数,学生能体会到根据条件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更有目标性。】
师:猜对了!你们太棒了!
四、年龄问题。
过渡语:有请颁奖嘉宾:老师代表李老师、学生代表小明,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年龄情况。
生1:排球的人数是跳绳的几倍?
师:小老师,你是想让一个同学来解决,还是希望全班同学都动手计算?
生1:请全班同学开始计算。
师:小老师,你真有全局意识,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你的训练。
师:还有不同问题吗?
生:跑步的人数是跳绳人数的几倍?
请全班同学计算。
师:跑步的和游泳的人数是跳绳的几倍?你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吗?
4、通过对年龄问题的探究,学生能发现两人的年龄差不变,倍数关系在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语:学校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认真地排练歌伴舞节目,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展示歌伴舞图片)
师: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5个唱歌的,2个跳舞的。
师:你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吗?
三年级数学(上册)“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2、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图,想一想:指名上台到黑板上作答,教者指正。
二、新授 1、教学例2:出示P51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同学们在干什么呢?(1)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人)你能提一个能用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吗?(板书请你圈一圈、填一填。
是的几倍?是的几倍?问题)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读一读。
(2)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试一试画图法:擦桌椅的:扫地的:提问: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几倍?就是蓝色的圆圈是红色圆圈的几倍?试一试计算法:12÷4=3说说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求出倍数?(3)刚才求出的结果正确吗?你如何来证明结果是对的?反过来想: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
最后我们答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2、教学例3:出示P52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1)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还知道了军棋和象棋之间的价钱关系,你能提数学问题吗?(2)要求象棋价钱是多少,你能结合例2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画图,也可以算。
画图法:军棋:象棋:8元是军棋的4倍?元从图可以看出,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
计算法: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8×4=32 (3)这个结果为什么正确?小结:刚才我们经历了看图,将图上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来理解并解决,最后验证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你会用这个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吗? 3、练一练(1)完成P53-54 3、4读题,找准问题中对应数量,自己用画图或列算式解决。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第一章:引入倍数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倍数的概念。
培养学生用倍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1.2 教学内容:引入倍数的定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用倍数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倍数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倍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正确运用倍数的概念。
第二章:求一个数的几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
培养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乘法与倍数的关系。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
引导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使用计算器、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求倍数的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倍数的概念。
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是否理解乘法求倍数的方法。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正确运用倍数的概念。
第三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培养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乘法与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关系。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引导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使用计算器、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倍数的概念。
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是否理解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正确运用倍数的概念。
第四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培养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除法与倍数的关系。
5.2用“倍”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2用“倍”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5.2 用“倍”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内容,即用“倍”解决问题。
我们将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们理解“倍”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倍”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们理解“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倍”来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倍”来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们熟练掌握运用“倍”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例题:“小明有5个橘子,小红的橘子数是小明的2倍,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个橘子?”2. 我会逐步讲解解题思路:小红的橘子数是小明的2倍,所以小红的橘子数是5×2=10个;然后,小明和小红一共有5+10=15个橘子。
3. 我会让学生们跟随我一起口头解答,确保他们理解了解题过程。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我会给学生们发放随堂练习题,题目包括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
2. 我会巡视教室,给予个别学生指导和建议。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我会布置作业题,题目包括运用“倍”解决问题的实际问题。
2. 我会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和截止时间。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例题的题目和解答过程。
2. 用图表或图形来展示小明和小红橘子数的比较。
作业设计:1. 题目一:小华有4个篮球,他的篮球数是小刚的2倍,小刚有多少个篮球?答案:小刚有2个篮球。
2. 题目二:学校图书馆有6个书架,每个书架上有12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答案:一共有72本书。
倍的认识参考教案一
倍的认识参考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掌握“倍”的概念。
2.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
2.教学难点:运用“倍”的概念进行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卡片3.小组讨论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家里有两个人,一个人的年龄是另一个人的两倍,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二)探究新知1.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规律。
(1)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有4个苹果,另一组有8个苹果,引导学生发现两组图片中苹果数量的关系。
(2)引导学生用“倍”的语言描述两组图片中苹果数量的关系。
(1)小组内部分享对“倍”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教学卡片,学生快速找出卡片中的“倍”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倍”的概念。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拓展题目:小明的年龄是小于的2倍,小于的年龄是多少岁?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倍”的概念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汇报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倍”的概念描述一下家里的人数关系。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在巩固练习环节,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课后作业环节,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运用“倍”的概念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1.教师拿出两个苹果,问:“如果我再拿一个苹果,现在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现在有三个苹果。
”2.教师再拿出两个苹果,问:“如果我再拿两个苹果,现在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现在有五个苹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倍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的基本运算。
2. 能够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倍的概念,特别是理解倍数关系。
2.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关系。
2. 新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倍的基本运算,让学生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如何求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倍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5.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22. 板书内容:倍的概念、倍的基本运算、倍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一个数的倍数,求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 提高题: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倍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倍的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困难,我会在下节课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部分。
下面将针对这两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特别是理解倍数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倍的概念是基础且重要的。
学生需要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意味着它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没有余数。
三年级《倍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倍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倍”的概念,理解倍数关系。
2.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方法。
3. 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方法。
难点: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倍的概念。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倍的概念。
如:老师拿出一篮子苹果,让学生观察苹果的个数,提问:“如果老师再拿出一篮子苹果,每篮子里都有5个苹果,两篮子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新课导入: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
如:老师拿出两篮子苹果,每篮子里都有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篮子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并回答。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拿出一篮子苹果,尝试用倍的概念解决问题。
如:一组拿出3个苹果,另一组拿出5个苹果,让学生提问:“一组拿出3个苹果,另一组拿出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倍的概念解决问题。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倍的认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倍的认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倍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的概念,运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倍数的概念。
2.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案。
2. 练习题、答案。
3. 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
4. 教学道具,如实物、图片等。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倍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举例说明。
3. 实例演示: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4.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倍数知识。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等。
七、教学步骤:1. 步骤一:讲解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
2. 步骤二:教授倍数的表示方法,如:用乘法表示,用倍数符号表示等。
3. 步骤三:举例说明,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倍数的概念。
4. 步骤四:练习计算,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
5. 步骤五:运用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对错误答案进行分析和指导。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例2及相关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目标:1、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懂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说一说。
1、口述算式并解答(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2)6里面有几个2?2、复习倍的知识。
○○○○有( )个,●有( )个。
●●●●●●●●●●●●●是○的( )倍二、学一学、议一议。
1、教学例2。
(1)出示P51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同学们在干什么呢?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人)你能提一个能用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吗?(板书问题)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读一读。
(2)自学例2下面的解答过程,同桌两个讨论一下: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实际是求什么?再说一说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3)学生汇报,师板书。
○1这道题是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也就是求“12人”里面有几外“3人”。
○2板书学生的做法:A.试一试画图法:擦桌椅的:○○○○○○○○○○○○扫地的:□□□□B.试一试计算法:12÷4=3说说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求出倍数?(12里面有几个4?)C.提示答案不用带单位名称“倍”。
想一想:为什么?它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数字,所以没有单位。
(4)刚才求出的结果正确吗?你如何来证明结果是对的?反过来想: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
最后我们答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三、做一做、练一练。
1、小明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理解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道具:小棒、图片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数量关系,引发学生对“倍”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倍”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1.利用小棒道具,引导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1)展示一根小棒,提问:这根小棒有几厘米?(2)展示另一根小棒,提问:这根小棒是第一根小棒的几倍?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1)出示例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苹果的2倍,小红有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解答:3×2=6,小红有6个苹果。
3.练习巩固(1)出示练习题:小刚有4个橘子,小强有橘子的3倍,小强有几个橘子?(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答案。
(三)拓展延伸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倍数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利用直观教具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倍”的概念。
2.通过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难点补充1.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理解“倍”与“和”、“差”等关系的区别。
2.培养学生将“倍”的概念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堆小棒,一堆有3根,另一堆有6根。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堆小棒,你们能告诉我这两堆小棒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第二堆小棒是第一堆的2倍。
用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用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倍数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灵活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利用倍数的性质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
2.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倍数的概念和性质;(2)倍数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推理和证明。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比如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走路的步伐是另一个人的2倍,那么走同样的路程,两个人所用的时间是怎样的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倍数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1)倍数的定义,如果一个数a能被另一个数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
(2)倍数的性质,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a加上或者减去b的结果还是b的倍数;a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数c,结果还是b的倍数。
3. 计算练习。
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加深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实际问题解决。
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数的知识进行解决,比如一个商场在打折活动中,商品的价格是原来的3倍,那么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拓展应用。
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应用的练习,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同学们用倍数的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 总结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倍数的概念和性质,加深对倍数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倍数的概念,然后通过概念讲解、计算练习、实际问题解决、拓展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全面掌握倍数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倍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通用
《倍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倍数。
2. 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苹果和橙子。
苹果有4个,橙子是苹果的2倍,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橙子有几个。
2. 新课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举例:18是3的几倍?解答过程:18 ÷ 3 = 6,所以18是3的6倍。
4. 随堂练习(1)12是4的几倍?(2)15是5的几倍?(3)20是4的几倍?6. 应用拓展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倍的认识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计算:用除法计算2. 例题18是3的几倍?18 ÷ 3 = 63. 练习12是4的几倍?15是5的几倍?20是4的几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24是4的几倍?② 30是5的几倍?③ 18是6的几倍?(2)应用题:根据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是小明的2倍,问小红有几个苹果?2. 答案(1)① 24 ÷ 4 = 6,24是4的6倍。
② 30 ÷ 5 = 6,30是5的6倍。
③ 18 ÷ 6 = 3,18是6的3倍。
(2)小红有10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巩固对“倍”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2、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合作。
并能从摆出一个数的两倍,到思考出一个数的两倍。
3、学生看懂统计图,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会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4、通过对年龄问题的探究,学生能发现两人的年龄差不变,倍数关系在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语:学校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认真地排练歌伴舞节目,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展示歌伴舞图片)师: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 5 个唱歌的, 2 个跳舞的。
师:你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吗?生1:唱歌和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师:多少人呀?生(齐): 7 人。
还有不同的问题吗?生:唱歌的人数比跳舞的人数多几人?师:几人呢?生(齐): 3 人。
师:由于节目的需要,增加了一个唱歌的同学,你能提出和刚才不一样的问题吗?生: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师:谁知道?生:3 倍。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6 里面有 3 个 2.师:哦!你是把跳舞的 2 人看成一份,那么唱歌的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呢?生:3 个。
师:又来了一个领舞的,现在唱歌的人数还是跳舞人数的 3 倍吗?生:2 倍。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 6 个人里面有 2 个这样的 3 人。
师:很好!【设计意图:巩固对“倍”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二、拓展。
过渡语:啦啦队们也在摩拳擦掌,准备为运动员们加油!师: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啦啦队中男生是女生的 2 倍。
师:你觉得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生:男生多。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根据这个条件,你们来摆一摆,男、女生人数可能各有多少人。
红圆片代表女生,蓝圆片代表男生,同桌分工合作,一个摆女生,一个摆男生。
摆出一种可能后,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好,让我们开始吧!生汇报,师记录。
⋯⋯⋯⋯师:不摆学具,你觉得还有哪些可能?师:如果女生 40 人,男生多少人呢?如果男生 100 人,女生多少人呢?师:满足这个条件的可能情况还有很多。
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doc
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初步感知1、引入:小朋友们平时喜欢用小棒摆东西吗?会用小棒摆什么呢?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摆的小花伞,得出摆一把小花伞用4根小棒。
2、动手:学生动手摆小花伞,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摆。
3、交流:(1)说说你摆了几把小花伞,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2)观察黑板上:×××用的小棒根数和老师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出的关系可能有求和、比多少、还有倍数关系。
如果没有倍数关系,可以引导学生:除了小朋友们说的求和、比多少,如果换一种说法,说说我们用的小棒根数的倍数关系,你会吗?得出:×××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3倍。
(3)你又是怎么知道×××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3倍的呢?有些学生可能是直接通过观察,有些学生还可能会将求12是4的几倍转化为12里面有几个4,并用除法计算。
(4)12÷4=3表示什么意思?单位怎么写?得出:12是4的3倍,说明倍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5)让学生说说自己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
4、引出课题:用倍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二)进一步感知1、引入:森林里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一起去看看。
2、出示:跳远比松鼠:袋鼠:猜一猜:袋鼠跳的长度是松鼠的()倍。
3、出示数据,电脑验证(三)自主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并自主提出问题出示:爬行比赛蜗牛24只毛毛虫6只;乌龟4只。
学生提的问题能口答的直接口答。
(如求和的或者比多少的)从学生的回答中摘录:“蜗牛的只数是毛毛虫的几倍?”或“蜗牛的只数是乌龟的几倍?”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3、比较两个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四)灵活应用解决问题引入:闯关比赛1、第一关:估一估估一估,左边公鸡的只数是右边的几倍?图片出示:左边20只公鸡右边5只2、第二关:“阳光伙伴”体育运动出示图(略)要求列式表示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之间有倍数关系。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二)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咱们一起玩一会摆小棒的游戏吧!让学生根据要求摆小棒。
由组长安排先让其中一个学生摆一个正方形,再要求第二个学生白的正方形个数相当于第一个同学摆的2个那么多。
师:你用了多少根小棒:列算式计算一下。
生:我用乘法计算得出4×2=8(根)。
师: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两个正方形要用2个4根,也就是2个4根可以说成4的2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例3情境图)生1:我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
生2:还知道了两种价钱之间的关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摆出8根小棒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摆出4个8根的小棒来表示,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生2:我们还可以画图来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4段与之前相等的线段来表示4个8元,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军棋:象棋:想: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 )个( )元是多少。
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表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对“倍”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2、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合作。
并能从摆出一个数的两倍,到思考出一个数的两倍。
3、学生看懂统计图,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会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4、通过对年龄问题的探究,学生能发现两人的年龄差不变,倍数关系在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语:学校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认真地排练歌伴舞节目,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展示歌伴舞图片)
师: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5个唱歌的,2个跳舞的。
师:你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吗?
生1:唱歌和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多少人呀?
生(齐):7人。
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唱歌的人数比跳舞的人数多几人?
师:几人呢?
生(齐):3人。
师:由于节目的需要,增加了一个唱歌的同学,你能提出和刚才不一样的问题吗?
生: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师:谁知道?
生:3倍。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里面有3个2.
师:哦!你是把跳舞的2人看成一份,那么唱歌的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呢?
生:3个。
师:又来了一个领舞的,现在唱歌的人数还是跳舞人数的3倍吗?
生:2倍。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6个人里面有2个这样的3人。
师:很好!
【设计意图:巩固对“倍”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
二、拓展。
过渡语:啦啦队们也在摩拳擦掌,准备为运动员们加油!
师: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啦啦队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
师:你觉得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生:男生多。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根据这个条件,你们来摆一摆,男、女生人数可能各有多少人。
红圆片代表女生,蓝圆片代表男生,同桌分工合作,一个摆女生,一个摆男生。
摆出一种可能后,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好,让我们开始吧!
生汇报,师记录。
师:不摆学具,你觉得还有哪些可能?
师:如果女生40人,男生多少人呢? 如果男生100人,女生多少人呢? 师:满足这个条件的可能情况还有很多。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合作。
并能从摆出一个数的两倍,到思考出一个数的两倍。
】
刚才的问题大家解决地很好,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都用到了什么知识?
【揭题: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倍的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呢。
三、综合应用。
(结合统计图解决问题)
过渡语:激烈的比赛紧张地进行着,请观看。
(课件展示几幅比赛的场景)
我们来看看参加排球、跳绳、跑步这三项比赛的参赛人数情况吧!
20 15 10 5 排球跑步
师:看了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这个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吗?
……
……
师:明明是3格,怎么有15人?
生:1格代表5人,3格就有3个5,一共15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提问,让学生请其他学生回答。
生1:排球的人数是跳绳的几倍?
师:小老师,你是想让一个同学来解决,还是希望全班同学都动手计算?
生1:请全班同学开始计算。
师:小老师,你真有全局意识,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你的训练。
师:还有不同问题吗?
生:跑步的人数是跳绳人数的几倍?
请全班同学计算。
师:跑步的和游泳的人数是跳绳的几倍?你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吗?
方法一:15+25=40(人)方法二:15÷5=3 方法三:45-5=40(人)
40÷5=8 25÷5=5 40÷5=8 3+5=8
【设计意图:学生看懂统计图,能提出数学问题并用不同方法解决。
】
课间休息:
过渡语:精彩的比赛结束了,评委们以最快的速度统计出了每个年级的获奖人数。
恭喜!二年级的获奖人数最多!你们想知道有多少人获奖吗?答案就藏在这个精美的盒子里,让
我们来猜一猜吧!
获奖人数在40以内,你猜是多少?(生猜任何数都“可能”,但不能肯定)
是6的倍数,
也是4的倍数,
还是8的倍数。
(可以肯定了是:24.)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从可能是什么数到最后肯定是什么数,学生能体会到
根据条件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更有目标性。
】
师:猜对了!你们太棒了!
四、年龄问题。
过渡语:有请颁奖嘉宾:老师代表李老师、学生代表小明,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年龄情况。
老师今年36岁,小明今年6岁。
师:你知道今年李老师比小明大多少岁吗?
去年李老师比小明大多少岁呢?
4年后李老师比小明大多少岁?
请学生口答。
师:李老师今年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师:年龄差一样,倍数肯定也一样。
是吗?)
去年李老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4年后李老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人的年龄差不变,倍数关系在变。
师:多好啊!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两人的年龄间还有这样的秘密!
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只要善于思考,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能发现两人的年龄差不变,倍数关系在变的规律。
】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小组间的评比有倍数关系吗?
相信大家以后能带着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