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超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时拔管
在腰穿持续外引流中,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 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减少,脑脊液漏的停止,应及时拔 除引流管。 拔管前先试行夹管24-48小时,观察意识、瞳孔、生命 体征的变化,如无异常,则可拔出引流管。 拔管后除仍注意意识、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注意置管 处有无脑脊液漏,拔管后置管部位有脑脊液溢出,给予缝 合1针加压包扎,严格卧床。
脑室引流管目的(意义)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颅内高压危机状态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脑室术后引流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经脑室引流管冲药控制颅内感染 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 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
YL-1一次性粉碎性锥颅穿刺针
G、囊腔引流管
引流时尽量放低引流袋,注药后夹闭引流管 数小时,护理中注意中无菌操作,引流管根据病 情、X光检查,逐渐向外退出至拔除。
申香梅. 颅内引流管的护理[J]. 北方药学, 2011, 8(3):122-123
(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量 (仍有争议) 方法:先夹管用碘伏离心式消毒引流管外壁,长度>3㎝,更 换新的无菌引流袋,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 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 流回脑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 头痛
预防引流感染
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做好床头交接班,防止管道脱落或意外拔管。 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红肿、渗出。 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逆流。 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必要时送细菌培养,及时发 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介绍一种引流管记录方法改进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本篇)》第二版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危重症监护》
(三)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成角;妥善固定管道 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 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
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畅。
反之不畅,应及时查明原因。 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注意) 体位: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30度 脑室引流管尽量减少挤压,以免增加颅内压
10%
11%
80%
wenku.baidu.com
脑组织、脑脊液、血液
脑组织占80%以上(1150~1350m
脑脊液占10%(100~150ml) 血液占2~11% 颅腔容积 1400~1500ml
脑内压(重点)
正常值:成人:
0.69~1.96kpa(70~200mmh20) 儿童: 0.49~0.98kpa(50~100mmh20)
(一) 颅内压的生理(the physiology of ICP)
1、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定义
颅 腔
脑内压
1、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
2、颅内容物由颅组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血 液 脑 组 织
脑 脊 液
颅腔内容物(cranial cavity matter)
E、腰大池持续引流管
置管位置 :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 引流物:脑脊液。 目的:1、引流血性脑脊液 2、颅内感染引流病灶 3、降低颅内压 4、治疗脑脊液漏 并发症:主要有脑膜炎及过量引流引起低颅压。 术前用药:术前30分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 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的发生。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a
脑室引流高度b
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c
观察引流物性状d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e
拔管护理f
(一)引流袋高度(重点)
仰卧位时以耳屏为基线,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侧脑
室水平)
引流瓶的内管(液体流出口)高度在基线上17~ 18cm(10~15cm),最高不应超过20cm。(《神经外科手术 学》)
脑部引管的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常是多条引流管共存,而每一条引流 管末端放置的位置不同其引流的目的和名称也不同,确保引 流管的功能,对监测病人病情,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
小小管道,大大学问!!
脑部结构
• 硬膜 :由2层纤维膜组成,紧贴颅骨内面,包在 脊髓外面的叫硬脊膜,通过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相连 之间有许多小梁呈网柱状为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 脊液此腔贯通脑和脊髓
D、创腔引流管
• 目的:颅内肿瘤切除后,引流手术 残腔内的血性液体和气体,使残腔逐 渐闭合,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 肿的机会.
创腔引流管护理
(1)术后早期(术后24~48h)引流袋放与头部创腔保持一 致
(使液体在创腔内维持适当的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创腔内积聚的液体可稀释积血而引流,以免形成血肿)
(一)引流袋高度(重点)
• *若血肿破入脑室,在行血肿清除治疗后,有大 量脑脊液经血肿腔内穿刺针引流出时,为防止颅 内压力过低,需将引流管的最高点放在穿刺点上 方15cm处,经此最高点使含陈旧血液的脑脊液流 出颅外,以控制颅内压力恒定。————《颅内 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范例》
怎么样判断血肿腔是否与脑室相通? 1、量:↑,〉原始量; 2、性:相对清; 3、CT
F、血肿腔引流管
1、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量、颜色性质、定时 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 2、注入尿激酶灌注溶凝后夹闭引流管数小时,引 流袋位置应低于血肿腔位置。(同前) 3、出血量较多血肿破入脑室时,会有脑脊液引流 出,拔管后如有脑脊液漏出,应通知医生妥为缝 合。
申香梅. 颅内引流管的护理[J]. 北方药学, 2011, 8(3):122-123
1、基线定位; 2、管道定位; 3、床头高度定位(不能调)
(一)引流袋高度(重点)
• 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变者, 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趋于平衡 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先高后低”) e.g.注入尿激酶后早期开放引流管 →先提高(颅内压可能较前升高),再逐 渐降低(放液后颅内压下降) →“平稳”
(六)拔管
术后3-4日(7日):颅水肿期将过,颅内压逐渐 降低应及早拔管
(我们认为:拔管与否着重于放置引流管的动机→达到目的了 →就拔)
试夹管24h: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 压再次增高的表现("三主征"或ICP<20cmH2O
(→×推迟拔管时间(最长2W),重新开放引流(额角→枕角 →颞角→分流术))
(二)
引流速度及量(重点)
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引流速度不宜过 快,颅内压不宜在短时间内降得过低,引流 量应<20ml/h,引流液量<500ml/d(400ml? 200ml?)
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因患者颅内压骤 然下降,有可能发生脑出血或脑疝的危险,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 在颅内有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时,其分泌 量将增加(因此,必须每24h测量1次,并准确、详细记录于病历中并进 行对比,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注射器轻轻外抽,但过度的负压抽吸无助于通畅→稍作推注)
4.脑组织、血凝块堵塞:
5.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四)脑脊液的颜色、量、性状
颜色:术后1~2日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 量:<500ml/d 性状:正常:无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 异常:1)、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颅内感 染 ,并且临床出现高热、呕吐、抽搐等症状时,应马上将脑 脊液送检应及时报告医生 2)、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 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出现血压波动,则提示有脑室 出血,出血量过多时应急诊手术止血 置管时间:5-7天
B、硬膜下引流管
• 慢性硬膜下血肿(>3w,硬与蛛之间,具有包膜)是最常见的颅 内血肿,占颅内血肿的10%,占硬脑膜下血肿的 25%。
特点:外伤轻微、出血缓慢、缓解期时间长
CT一旦确诊伴颅内高压症状立即行:颅骨钻孔 引流或血肿清除引流术
硬膜下引流管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管道、标记醒目 体位:术后(头低足高位患侧卧位或平卧) 引流袋高度: 低于创腔10~15cm(30㎝) (脑萎缩严重→“先高后低”) • 保持引流通畅 • 观察引流量、性状、色(棕褐色转红→出血) • 拔管:常于3~4天后CT检查血肿消退即可 • • • •
• 蛛网膜:半透明膜,位于硬膜深面,与深面软膜
• 软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膜
脑脊液循环机制
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无 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 该液的总量在正常成人为100~150ml(或70~160ml,约 50%在颅内,50%在脊髓),脑脊液产生速率为0.3ml/min, 日分泌量在400~500ml 。 要保持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150ml维持量的CSF持续循 环,静脉系统吸收的CSF量与分泌量相,大约450ml/d。 病理状态可影响CSF的产生、分泌和循环。
A、脑室引流管
1、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 脊液引流至体外 2、是颅脑术后常用的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室积血、 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用于各种 原因脑室出血
脑疝
当脑内一分腔占位病变时,该腔压力高于邻腔, 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剂入颅 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2)术后48h可将引流袋逐渐放低,较快地引流创腔内的液 体 (3)引流量:术后早期引流量多时适当抬高 ,引流袋维 持正常脑内压为原则
(因脑水肿已至高峰期,引流不畅将影响脑组织膨胀,死腔不能消失,局部积液的占位性也可引起颅内高压)
(4)拔管:置管3-4日脑脊液转清即可拔管(与脑室相通 的创腔引流管) (5)换袋、记量、观察性质
申香梅. 颅内引流管的护理[J]. 北方药学, 2011, 8(3):122-123
C、硬膜外引流管
• 硬膜外血肿:血液聚积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
当脑外伤后,一般成人幕上血肿>20ml幕下血 肿>10ml即可引起颅内高压症状,一旦确诊立 即行血肿清除术
硬膜外引流管目的
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 直径2㎜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 外接引流袋.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血 液及血性分秘物的同时也可引流出部分脑脊 液,此时引流液性质应为血性脑脊液。
(引流管内液面在引流完全通畅时可随呼吸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10mm左右)
(柏祥静. 几种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J]. 医学信息, 2011, 24(5):3067.)
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
1.脑内压低于0.98-1.47kpa(7.5mmHg~11.1mmHg)
2.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
(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
腰大池持续引流管
腰大池持续引流管护理
严格控制流速: 1、≤10滴/min(一般2—5滴/min为宜)。 2、引流袋应高于外耳道水平10~15cm为宜 (低于创 口15—20㎝) 3、引流袋置于床下低于脑脊髓平面 4、一般引流液控制在40—350ml/d。
颅内低压综合征头痛的特点是:在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 痛减轻。给予放低床头及停止、放侵引流速度的处理后,头痛得到缓解
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颅内血肿术后、肿瘤术后、 颅骨修补术后等,预防出血及血肿的发生。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
硬膜外引流管的高度与血肿腔处于同一水平 或低于切口,引流瓶低于头部或使用低负压 引流。使头偏向患侧以引流彻底。 硬膜外引流排液通常在6~12小时停止,术 后24~48小时之内拔除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3、颅内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实现
脑脊液循环通路
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正中孔、左右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
上矢状窦
常见脑部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创腔引流管(瘤腔引流管) 腰大池持续引流管(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 血肿腔引流管 囊腔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