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大悲拳内外功
大悲拳与内家拳的关系

相 扣 ,式 势 相连 ,技击 威 力 非 同一 般 。大 悲拳 动
作 中 有很 多 都是 模 仿菩 萨 、金 刚 、罗汉 、佛 的本 相 。全 套 拳构 成 的框 架形 势 是 以6 3 {  ̄ B 式为 主 而逐 步 展 开 。它 最大 的 特点 就 是 升要 升 到极 点 ,降要 降 到 最低 限 ,开 要 开到 最 大 ,合 要 合到 最 小 ,极 而 后 变 ,外 方 内圆 。它 与 太极 拳 的 弧形 运 动 “ 用 意 不用 力 ,拳 出七 成 留三 分 ”的 留 有余 地 是截 然 不 同 的 。太极 拳 讲 究柔 中 有 刚 ,而 大悲 拳 讲究 抟 气致 柔 ,先柔 而 后 刚 ,刚 柔相 济 。我 认 为 , “ 伸 筋拔 骨舒 经络 ,内调 五 脏 身安 康 ” ,是 大 悲拳 至
仙人 穿袖
金 蝉脱 壳
太公 钓鱼
金鹏单 展翅 推 窗 望月 捧 箫式 中的转 身双 推 掌 马 步撕 拳
二 、大 悲拳 与 形意 拳相 近相 似 的拳 路 如下 :
形 意 拳 大 悲拳
顺风 扬 帆 推窗 望 月 猛虎 撞 山 带手 拉 弓式
鹃子 钻天 ,提 膝右 钻拳 ( 钻 ) 蹲 身压 拳 、弓步 舔拳
鹞 子 入林 ( 炮 ) 罗 汉撞钟
通 过 以上 两 套 拳 法 的对 照 ,大 家不 难 看 出 ,大悲
拳 吸取 融 会 了戳 脚 中的 许 多有 实 用 价值 的 东 西 ,其身
法 、腿 法 与 手 法是 那 么 的 相 同 ̄ n Nf L X。同样 ,戳 脚 和 . 形 意 拳 模 仿 动物 技 击 的 形 象 ,在 大 悲拳 中也 同样 是 涵 盖了 整 套 拳法 。这 就足 以证 明大 悲 拳 是 以6 3 势金刚、
少林内功五拳:精、气、神、骨、力都可练到!内含五行,外练筋骨

少林内功五拳:精、气、神、骨、力都可练到!内含五行,外练筋骨少林武术最大的特点是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在战略上强调沉着果断,内静外猛,虚实兼用,声东击西;在战术上,讲究变化无常,失局时退而引敌入伏,利局时攻而猛狠,势如破竹,如此才能重创对手。
少林武术讲五行相克,五行相合。
五行外应以之五官,内应人之五脏。
如“心属火,心动通力生;肝属木,肝动火烙冲;肺属金,肺动沉雷声;肾属水,肾动快如风;脾属土,脾动大力医。
此五行之属于内也。
”少林武术讲合自己之五行以克敌之五行。
龙拳练神练时周身无须用力,遍体活泼,伸缩自然,起落有方,暗听气息沉于丹田。
古谱曰:龙拳之运使,以运气为主,周身无须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体活泼,两臂沉静,五心相印,如神龙游空,夭矫不测,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苦修不辍,自有神应矣。
虎拳练骨练时须鼓实全身之气,一气整贯,始终不懈,关节开放,骨节通灵,骨壮坚实,功力大增。
古谱曰:虎拳运练之法,须鼓实全身之气,臂坚腰实,腋力充沛,一气整贯,始终不懈,起落有势,努目强项,有怒虎出林、两爪排山之势。
豹拳练力豹喜跳跃,必须短马起落,全身鼓力,两拳紧握发出,五指如钩,指坚似铁,气达劳宫,力达指梢。
古谱曰:豹之威不及虎,而力则较虎为巨。
因豹喜跳跃,腰肾不若虎之弱也。
练时必须短马起落,全身鼓力,两拳紧握,五指如钩铜屈铁。
故豹势多握拳,又名曰金豹拳也。
蛇拳练气气练吞吐抑扬,以沉实、静柔为主。
蛇有进退自如、回环自然之趣。
蛇缠蛇脱,练久则有柔软如链、内实如钢之功。
古谱曰:蛇拳之运练,气之吞吐抑扬,以沉静柔实为主。
如蛇之气,节节灵通,其未着物也,若甚无力者;一与物遇,则气之收敛,胜于勇夫。
有经验者自能知也。
练气柔身而出,臂活腰灵,骈两指而推按起落,若蛇之有两舌,且游荡曲折,有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之意。
所谓百练金刚而化绕指之柔,即为此写照也。
鹤拳练精练时须凝神铸神,舒臂运气,神闲志暇,上吸下呼,手心相应。
少林外轻功的功法介绍

少林外轻功的功法介绍世人不知内壮则外强的奥妙,练拳习功所用都是较低级的纯外功练法,例如插砂、击铁、石担、石锁等。
凡练习外功首先必须具有-走的内功功底,再配合真传外功秘法将气血贯注在全身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则内部坚实、外部钢筋铁骨,神勇无敌。
少林宗门之下外功练法众多,尤其是"遍体铜人"一法,世俗人很少知道,即使知道的也不很全面,属于"偷艺"之流:想当年师门高僧练功之时闪转翻腾、如飞鸟穿林一样灵敏飞纵;遍身芳是法,象猛虎扑食那般威猛,然而时至今日,真功绝技已将近失传了,故此,我特将"遍体铜入"的练法又称弥勒布袋活步功记述于下,以期前承后教,艺术绝传。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少林外轻功的功法介绍。
少林外轻功的功法介绍遍体铜人法(弥勒布袋活步功)布袋制法:练功所用的布袋,要受到人量的冲撞击汀,因此戍选择坚韧牢实的札料多层缝制,市袋的尺寸,高约一尺二寸余,中空直径约八寸在布袋中装入石砂或铁砂.重量由二十四斤、三十六斤、四九斤的数目增加)袋口牢牢扎紧后用一根粗绳约二尺许将布袋吊挂空中,袋高约齐人的胸口.这叫做"走马一元袋",也林为"单袋"。
当"单袋"练习纯熟后,可再照前面所说的制一个布袋,将两个市。
袋用一根长的山丈六尺的粗绳,各系于两端,绳上距离各袋口三尺高处各安放一个木抽(注:滑轮),吊袋空中,两袋相距约丈余,袋与人腰部同高,这叫做"双环朝坤袋",又称"阴阳袋"。
在这之后则更有四方袋,九宫袋等法,均以上述制法多制布袋,在练功房中分四方或九宫悬挂、此不多言。
走马一元袋(单袋)练法:立步于袋前,以拳法招式出击将布袋推动,待布袋荡回之时,以头、肩、肘、手、膝、足、胯、正侧各面迎击布袋,将其再次冲出,如此循环练习,时间以长为妙、力尽为度,初习时用力应由轻渐重,仅以进退部练习。
少林内外兼修铁拳功

少林内外兼修铁拳功铁拳功顾名思义,就是练习铁的拳头的。
只有具备深厚的拳功拳力、增加拳面的韧度和击打力。
才是一个实战搏击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铁拳硬功就是一种内外兼修、动静结合,提高拳功臂力、增加拳面硬度和攻击力的好功法。
只要依法练习,就可以大大提高搏击者的实战能力。
下面把具体功法献给广大功夫爱好者学习参考,由于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恳请行家不吝指正。
准备式: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脚趾扣地,双目微闭,舌顶上腭,头顶如悬。
自然呼吸,全身肌肉、关节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
要求:无意无守,静站1分钟左右。
一、马步行桩两膝下蹲呈马步桩,膝盖不能超过脚尖,两脚距离为自己脚长的3倍。
舌顶上腭,头顶如悬,脊柱正直,胸部微含,双目微闭。
两手内外劳宫相叠贴于丹田处(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意守丹田,呼吸自然。
要求:习功15分钟左右后活动一下,改练下式。
本式为筑基内功,是其它各式的基础,习者要重视。
二、铁拳贯力依上式,马步桩型不变,两手握拳收于腰际。
右臂内旋,打拳出去。
同时,意想丹田精气注于拳面。
接着,右臂外旋收拳。
同时,意想外界精气收归丹田。
打拳时呼气,收拳时吸气。
左拳练法同右拳,左右交替进行。
要求:打拳次数依自己的身体素质量力而行,但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上去就猛打,防止臂部僵硬。
本式主练拳功,日久拳力惊人。
三、卧虎功习者双拳拄地,拳心相对,拳眼朝前。
双脚尖支撑地面,头颈正直,全身形如一条直线。
功架类似现代体育的俯卧撑。
吸气全身下俯,呼气全身又恢复原状,这样为1次。
要求:不能塌腰,不能撅屁股,不能低头,保持正确的功架。
开始时做20次,以后可逐日增加。
习完本式后,抖动双臂,改练下式。
本式主练臂力和拳面硬度,日久功夫深厚。
四、铁拳击壁习者功前准备一沙袋固定在墙壁上,沙袋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均可,但不能太大,内装均匀细沙。
习者以格斗式面对沙袋,假想面对敌人,左右由轻到重各击拳100次,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各击拳50次。
要求:注意不能用悬挂的沙袋,固定于墙的沙袋有较强的阻击力。
少林七十二绝技具体功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享给大家

少林七十二绝技具体功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享给大家01.一指金刚法一指金刚法,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
练习精纯,一指到处,能洞胸撤腑。
其法每日于往来经过之墙壁及树木,或其他物体,以手之食指,向墙壁及物体,轻轻点之,渐渐增力,三年后则技成。
以一指触任何物体,必有显然之痕迹。
触木木可洞,触石石可碎,触人身则立见伤亡。
盖三年苦功习之一指,聚精会神,其功纯,其志坚,故有此惊人效力。
惟以防误伤起见,可见左手食指,非至万不得已,切勿轻事伤人也。
此种功夫与阴手一指禅功,有异曲同功之妙,惟须恒字为功。
02.双锁功双锁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
精习之,可空手破白刃,两臂相接,如铡刀者然,且习之最易。
其法:以两臂之小臂,互相撞击,其初也痛难忍,殆习之既久,则筋肉坚实,不但不觉痛苦,而相撞之下,竟砉然有声,则第一步功夫成。
再以两腕两拳,两掌二指,一指独伸,互相撞击,俟声隆止,则第二步功夫成。
再以两臂与腿之上部颠倒互相撞击(左右膝上提),至皮肤柔软为止,则大功成矣。
03.足射功足射功,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
其练法至简且易,晨昏散步之际,以足尖踢砖石等物。
初则足尖(即足趾)痛甚,习之即久,则筋肉坚实,且富于弹力,并须渐踢渐重,至斗大砖石,能一足踢出至丈外者,则初步功夫成矣。
再踢砖石向欲击之物体,瞄准击之,能应声而中者,则全功成矣。
于是交手之际,远则出其不意踢砖石以击之,近则以足踢其下部,无不应声而跌者,且下盘因之稳固。
04.拔钉功拨钉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为手上功夫之一。
注重拇指、食指、中指之抓劲,其练法至简且易。
用枣木厚板一块,三寸长大铁钉百零八个,用铁锤入木板,用拇指、中、食三指徐徐拔之,能应手脱落,则第一步功夫告成。
然后将铁钉锤入木板,喷水使生锈,再照法拔之,能应手脱落,则全功成矣。
惟此种功夫,初则苦之,甚至皮破血出,练后须以青盐、地骨皮,煎水洗之,以消毒去肿。
最后向空中抓取,如牵千斤之意,则兼阴柔之气,交手之际,出三指抓之,无不受重创,如著穴道(拿穴),亦有性命之虞,诚可畏也。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掌指功!附内功心法!补阳不需要采阴!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掌指功!附内功心法!补阳不需要采阴!'掌指功'的内功法是少林秘传功法中'内外兼修'的功法练习。
这种内功法的练习,不仅可使人体的力量得到较明显的增长,而且可使筋骨强健,内脏及呼吸功能加强,使人体的三宝'精、气、神'得到程度不同的有益锻炼,促进人体经络的顺通、气血运行的旺盛,达到强健体能,精力充沛,祛病延年的功效。
同时对培养正确的体态姿势,对各种正确手型的不同技击意识的理解和感觉,都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一、马步抓拳(三心合一)1.动作说明①按马步姿势要领站好,同时配合腹式自然呼吸,眼看前方。
②接上动,两拳变八字掌,同时由腰间向体前用力撞出,两掌平行,距离与肩同宽,掌指朝上,力达掌心(劳宫穴),同时配合呼气,眼看前方。
③接上动,两臂不动,两掌十指端同时用力内扣成虎爪型,力达十指端,眼看前方。
④接上动,两手虎爪同时以腕为轴,分别外旋约180度,两臂曲肘内收,两手虎爪指端同时用力卷握成拳(中指抵住劳宫穴),并随势收至腰间,拳心向上,力达掌指,同时配合动作吸气,眼看前方。
2.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①上体要保持正直,做到下颏内收,收腹含胸,立腰沉肩,提裆收臀,扣足展膝,重心稳实。
②双推掌要迅速、用力。
肩部顺达,肘部微沉屈,背部略有后撑,上述动作可反复进行。
③两手变虎爪外旋时,腕部要用力,做到灵活、沉稳,两肩、臂、腕部不耸不僵。
④两手抓拳收至腰间时,做到拧旋,稳缓有力。
⑤呼吸与动作配合要密切、自然(充分发挥'丹田'的鼓荡之劲),练功时思想要集中在力点。
⑥练功时间宜在清晨,初学练功时间不宜过长。
选择环境安静、空气新鲜的林间、草地进行练习,这样对身体的健康和锻炼的情绪最有益。
二、双撞掌(千斤掌)1.动作说明①按马步姿势要领站好,两臂屈肘置于体前,肘端下垂,两手成柳叶掌,掌指朝上,掌心相对,意守劳宫穴(两掌心),采取自然腹式呼吸,眼微看前方。
②接上动,两掌同时迅速平行向体前用力撞出,两肘微曲,掌指朝上,力达掌外缘,两掌与肩同宽,配合动作同时呼气,眼看正前方。
少林武术七十二艺之一,少林内劲一指禅

少林武术七十二艺之一,少林内劲一指禅少林内劲一指禅功为少林武术七十二艺之一,乃众多少林先辈心血的结晶,其功法特点是:将全身劲力集于一指,攻敌之身达到“打其表面伤其内,击中前心震后心”之目的。
一、内功功法:内功即桩功。
选一空气清新之地,直身站立脚距与肩同宽,脚尖稍内扣,脚趾微抓地,两手自然垂于腰两侧,下颏微收,百会上顶,嘴轻闭,舌抵上腭,目视前方。
如此自然站立数分钟后两掌心相对,由大腿外侧向前慢慢地提起,抬至与肩平,掌指向前。
随后翻掌朝上,屈肘收手,双臂向后扭转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呈马步桩,两肩放松,沉肩坠肘,前臂与地面平行,两臂同肩宽并互相平行,肘关节部位与胸部外侧相距一拳,掌心向下,手指呈梯形,食指略高,中指与前臂同在一条直线上,收胯松腰,臀部内敛。
下蹲时上身保持不动,百会与会阴呈一直线,鼻尖与肚脐呈一直线,两小腿互相平行,膝盖不超过脚尖。
膝关节弯屈程度因人而异,按各人身体状况量力而行,以不喘气为度。
自然呼吸,如此站桩50分钟即可收功。
收功时两掌慢慢翻转,使掌心向上,双手慢慢作弧形运转,抬至头顶上方;同时吸气,直腿慢慢站起。
双手上提时掌指尖相对,掌心向后,拇指斜朝上;随后翻掌吐气,掌心向下,慢慢沿胸前下落至腹部,散步数分钟,功毕。
二、外功功法:1、铁锁横江:选一干净平滑水泥地面侧身倒地,左腿放在右腿上,右手屈肘收臂紧夹于腋下,头不可低垂,头与脚保持水平呈一直线,双目垂帘,舌抵上腭。
用鼻细长匀深地吸气,意想气自百会下入丹田;随即微用力将气自口中呼出,同时发“嗨”声,意想丹田之气由左手五指冲出,左手伸直将身体撑起。
如此反复练习,左手练习后可换右手练习。
内容来自武术丹道气功。
本式练30天后,将无名指减去,又练30天后,将大拇指减去,最后仅以左手食、中两指支撑身体。
练功达15分钟,可将中指除去,仅以左手食指支撑身体练功。
待以食指单臂支撑身体练功适应以后,可增加腿部高度,到最后达到仅以双腿、靠壁、左手食指撑地的境界。
少林秘传内功十式

少林秘传内功十式本方法共分十势,每个势前加练预备势再按本节要领进行。
每势练完后全身可自然放松片刻,再继续进行。
现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式少林站桩运动要领:少林站桩姿势要求下蹲较低平,架势展开强度较大,锻炼时两腿分立,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为自己脚长的3倍),两膝夸曲下蹲,两脚尖内扣,十趾抓地,重心落在两腿正中,膝部外展与脚尖垂直,档部撑圆,头正颈直,含胸腰直,沉肩收膊,两臂屈肘,环抱于胸前,两手呈八字掌,手心朝下,中指尖相对,四指微松开,两手臂与肩平齐,两跟微视两中指间。
收势时将两掌合拢于丹田片刻后,两手自然放于体侧。
站桩时间,每次不少于3~5分钟,间隔时间与总练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
然后保持原站桩势,再以双手掌及臂做内合外推,运丹田气,上下揉按动作;内合时呼气,外推时吸气;重复操作3分钟(图5-1)。
运动作用:练少林站桩,能使全身内外兼练,主要是增强腿力,提高弹跳力和脚趾的抓力。
它不仅锻炼武术中的底盘功夫,培养正确的体态姿势,增强两臂、腰背、胯部及各关节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更重要的是长期锻炼,还有强肾壮腰和丹田之气的功效。
第二式力士蹲起运动要领:两足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双手握拳屈肘,下蹲(图5-2),然后站起,要求丹田运气于拳(掌)和足,意念由手掌一丹田一腿一足。
采用自然呼吸随势运行的方法,重复上述蹲起锻炼9~18次。
运动作用;有助于促进上下丹田及周身的血脉贯通。
可增强筋骨。
壮腰强肾,增强体力及全身的耐力。
第三式丹田拍打运动要领;丹田拍打法,是形意拳练内力壮内丹的拍打方法之一,历代锻炼者与武术家对此都很重视。
丹田为内力聚会之处,运动者在选练丹田拍打法时,宜在练习少林站桩基础上进行。
首先将双手臂于体侧上举,两手臂再翻掌经胸前下扶交叉贴于腹部(丹田处)。
此间要求意念上接天阳之气,下按采地阴之气,使阴阳之气汇聚中丹田(脐下1.5寸处)。
当气贯丹田后,再随意力集中于丹田处,称丹田注聚点(图5-3),另一种练法,要领与要求同少林站桩势,然后将两手臂提于体侧平伸,五指分开,掌心向上,向下翻掌,向内合于少腹部(丹田处),进行拍打,先是左手拍打,后是右手拍打。
少林五拳探析

36禅武少林探析上乘至精至神之术少林龙、虎、豹、蛇、鹤五形拳法,简称为“少林五拳”,此外还有多种别称,如具有宗派门户色彩的少林拳,具有禅宗静悟色彩的罗汉拳,具有至高无上色彩的少林镇山拳,具有秘密组织色彩的洪拳、具有朴素传统色彩的五行柔术等,更有“宗门拳术”“宗门拳技”或“吾宗拳术(或拳法)”“吾宗拳技”以及“少林拳术(或拳法)”“少林精技”等暗称。
总之五拳俗称为五形拳,通称为少林五拳,儒称为五行柔术,释称为后天罗汉拳,道称为内功五形拳,帮称为洪拳,尊称为少林镇山拳。
拳名大都扼要地反映某一拳术的主要特点,五拳也不例外,名称准确地反映了五拳这一拳术的外在特点,即外部结构特点。
假如不抓住这一特点而用别的名称,则五拳不再是五拳而成为别的拳术,这一特点是有别于其他拳术而自成一门拳术的重要依据。
五拳称谓的多样性,反映着五拳自身所具有的固有特性与历史作用的多样性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不同形式的角色出现过,且拥有过不同的社会功能并起到不同的社会作用,自然对其理解的不同而解释也随之不同。
五拳拳名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性质,五拳既属于象形拳,又属于气功拳,因此称其为五形拳或内功拳,这是从其自然性出发命名的。
还有五拳既属于外家拳,又属于帮会拳,因此称其为少林拳或洪拳,这是从其社会性出发命名的。
五拳在其发展历程中深受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具体反映在拳名、拳理、拳法等诸多领域。
如在儒家仁义思想的影响下,其理论中始终贯穿着匡扶正义的理念,故称为五行柔术;又如在道家导引思想的影响下,其理论中始终贯穿着吐故纳新的理念,故称为内功五形拳;在释家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其理论中始终贯穿着明心见性的理念,故称为罗汉拳。
但传统思想并非总是对其只产生积极影响,如宗派门户之见令其失去和谐性,封建迷信思想令其失去科学性,保守思想差点令其销声匿迹。
据传五拳是由金元时期山西太原人白玉峰即秋月禅师所创,又多与南少林五拳探析禅武少林探析派少林之一湖南少林有关,因此又称为“湘派少林五拳”,又因其拳与其他南派拳术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而被归入南拳一族。
少林功夫简介

少林功夫简介总说我国武术丰富多彩,除各种拳术、长短器械以及擒拿、摔跤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功夫。
武术家们常说:“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因为拳术、器械是技击,讲究取巧,技巧欠精,难免受制于人。
而功夫则是过硬的本领,克敌制胜往往要靠它。
技巧与实力相辅相成,说明功夫在武术中地位之重要。
“天下功夫出少林。
”河南嵩山少林寺,自隋唐以来即以武术著称于世,所传功夫极多,有“少林七十二艺”之说。
这些功夫,按性质分,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
所谓内功,如易筋经、洗髓经等,以练精、气、神为主,功成后整体内壮。
所谓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躯体某一局部的猛力,如点石功、铁膝盖等,功成之后可凭一指、一膝的功力致敌于伤残。
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功成后飞檐走壁,如履平地。
至于气功,包括练气与养气,合武功与禅学成一体,练就“金刚不坏之躯”,乃是少林上乘功夫,功夫中的精华。
再就功夫的用途而论,又可分为自卫与制敌两类,自卫功夫如金钟罩、铁布衫等,传说功成后刀枪不入,不畏打击;而如红砂手、一指禅及上述硬功之类,则属制敌功夫。
应该指出,以上分类是从习惯。
事实上,人体乃是统一的整体,内部强壮,外力自然充沛;锻炼局部,也必带动整体,气功实即内功,制敌足以自卫;而精于自卫功夫的人,往往不战即可以惊服强敌。
一般看过功夫表演的人,总觉得功夫是如此之神奇,以致认为不可思议,不敢企望。
其实,世间万物,哪一件超越得了科学的范围?功夫也自有它的极限:练成刀枪不入的血肉之躯,毕竟抗御不了火器枪炮;纵有高来高去的轻功,毕竟不能脱离地心引力而凌空飞行。
气功的神奇效应,通过科学方法的研究,终将彻底揭示其奥秘。
再就功夫的练法而论,任何功夫,莫不遵循严格的法则而脚踏实地练出来的。
一切事实证明:功夫与科学并行不悖。
对于一切古代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功夫,我们也应取这种态度。
气功为少林功夫之极轨,练成之后,亦刚亦柔,变化无方,能不期然而然地克敌制胜于俄顷之间。
少林外家功壮丹田5式!内壮丹田,外练筋骨

少林外家功壮丹田5式!内壮丹田,外练筋骨少林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是中华武术的一个著名的拳种,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观。
少林武术在国内外影响很大,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少林武术吸收、融入禅宗的修炼方法丰富了自己的功能,进而也为中国传统养生增添了特色。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一)朝山献礼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微内扣,双膝微屈,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双掌自然垂于两大腿外侧,舌尖轻点上腭,全身放松。
2.双掌从体侧内收于小腹前,掌心向上,掌尖相对。
3.吸气,双掌向上提起(意念感觉双掌上约有重物般,十指稍用力),提至肚脐下关元穴处时,双掌一齐内转,指尖对关元穴,随即垂腕5指向下,掌心含空。
接着再向上举至头顶,在头顶前上方停住,掌背相对,掌心向外,掌尖向上,脚跟也随之提起。
4.闭息,行吹诀,双掌翻转成虎爪,爪心向后。
随即身体迅猛下坠,脚跟震地,双臂在沉肩坠肘的同时猛力向下运动,大小臂成30度夹角,大臂贴紧两乳前,虎爪不变,爪心向胸,仍闭息。
5.双爪沿胸前缓缓向下,同时意引气入丹田,双爪随气走,下至关元穴,重心略前倾,即开始缓缓呼气,双爪继续下至两大腿外侧成掌,气呼完。
(二)龙虎归鼎开步正身直立,双掌向小腹前抱掌,置于腹前关元穴处,双臂微外张,一呼一吸为一息。
吸气时,意想气沉丹田;呼气时,呼出心口以上之气,心口以下之气继续向下用紧气法送入丹田。
连续练习24息,此功每天早晚练习30~60分钟,十天后便可进行拍打。
(三)白虎抖尾1.先练习“朝山献礼”3次。
然后,右掌握拳上抬,拳心对右肩,右肘尖对右脚尖,左掌自然下垂,掌根挺起,掌心向下,掌尖对左脚尖。
练24息,呼吸法同“龙虎归鼎”。
2.练习24息毕,左掌向左方伸出,随伸随吸气,抬至与肩同高时吸气完,掌心向下,5指略扣。
3.闭息、垂腕,5指尖向下微用力,双足跟离地,行吹诀;左掌心向上,足跟震地,闭息,左掌击打左肚角。
少林拳概述(二)

少林拳概述(二)作者:栗胜夫来源:《少林与太极》2019年第04期(接上期)二、少林拳基本技法少林拳基本技法,简而言之,是指演练与运用少林拳(械)的技术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法也可解释为技巧。
本节所谈的技法除了武术所共有的技法特点外,少林拳还特别强调如下四个方面。
1.内静外猛,束身秀敏内静外猛、束身秀敏是少林拳瞬间静态下的英姿展现,是指少林拳者所具有的身怀技法、镇定自若等心、神、意、志在面部的抽象性体现。
少林拳理认为,“静为形,动为法”。
内静外猛概括起来讲,静如磐石不动,猛似雄狮盯物。
其主要内涵全表现在头、面部。
少林拳对头部的要求是头正颈直。
头为一身之首,统领周身各部,头的中正可维系身的平衡。
头不正,身则歪,身歪则无技法可言。
面部是精神意气的窗口,既可示内,又可表外。
内静意味着少林拳练习者头脑冷静,凝神聚意,心存策略计谋,虽不露圭角,但胸有城府。
这种意识表现在面部,可视为目光敏锐、气质悍然、勇往果敢的信息传递。
由于少林拳脱胎于军事,注重攻防实战的遗风流韵明显蕴含其中。
加上口部牙齿对合,口唇闭拢,成全了面部神态的庄重与威严。
头部之下是颈,要求其端正直竖,不偏不倚,供左顾右盼,灵活自然。
束身秀敏是指少林拳动作不图开放大张,多显小巧紧凑的静势表现。
“身如裹炮,形似伏猫”。
裹与秀是为了固体蓄劲,蓄劲是为了有效地迸发。
少林拳系中的炮拳就是以此理取名的。
少林拳对肩臂的要求是两肩平沉,微向前合,胸背自然,立腰沉气,收腹敛臀。
具体到动作,其结构紧凑,手不离身,具有典型的外三合形状。
以常见的(右)弓步勾手推掌为例,右脚在前,大腿高于水平,脚尖内扣。
左脚脚尖斜向前,挺膝蹬地。
右手屈臂置于胸前,左勾手直臂贴身位于胯部稍后。
仔细审视,其右手右脚,右肘右膝,右肩右胯,上下对称;另一旁,左手左脚,左肘左膝,左肩左胯,也处于上下一线的法则之中。
整个身体,束身秀敏之状一目了然。
2.三节明理,四梢齐备三节明理、四梢齐备是少林拳法中的经典性理论,是指少林拳练习者在运动状态下,身体各部应遵循的基本法则和特殊要求。
少林正宗内功五拳第二章龙拳

少林正宗内功五拳第二章龙拳少林正宗内功五拳第一节龙拳练神蛇形本来妙且能,坑坑洼洼急避封。
身腰回转似蛇意,关节松换手更灵。
吞身吸胸气意使,吸住对方退无能。
心灵手巧防不住,平素练习有长处。
人体比蛇关节僵,动腰动腿不慌张。
蛇形健身大有益,身强体壮寿而康。
五、鹤拳练精练时须凝神铸神,舒臂运气,神闲志暇,上吸下呼,手心相应。
子午步法斜身站,拳拳拱成如作揖。
上步抬肘先碰上,提脚备用踩前方。
束展两掌前后打,白鹤独立站鸡行。
屈膝形歪脚扁踩,鹤展单翅把身操。
正面开脚向前蹚,脚尖踢出敌难防。
双指分开戳左右,好像白鹤欲飞扬。
单腿屈立像睡觉,一腿横生踹裤裆。
转身回身走弯圈,返身须要脚扣边。
轻避袭击闪开浪,挨近对方更不慌。
肘灵膝活贴身靠,管叫敌人冤枉叫。
白鹤飞去黄鹤继,灰鹤啄食更有趣。
白鹤本来不伤人,被迫无奈动无名。
鹤形活动煞好看,能使弱人成铁汉。
鹤形内意同上叙,锻炼拳术有凭据。
斯人不知内意从,思想集中功夫深。
第二章龙拳第一节龙拳练神古谱曰:龙拳之运使,以运气为主,周身无须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体活泼,两臂沉静,五心相印,如神龙游空,夭矫不测,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苦修不辍,自有神应矣。
龙爪手形。
(图2-1)一、龙形手1.两脚并步,正身直立;两掌垂于体侧,自然呼吸。
目视前方。
(图2-2)2.身体立正不变,两掌屈指用力握拳(握固),拳面向下。
(图2-3)少林正宗内功五拳44/6145/61鹤形内意同上叙,锻炼拳术有凭据。
斯人不知内意从,思想集中功夫深。
第二章龙拳第一节龙拳练神古谱曰:龙拳之运使,以运气为主,周身无须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体活泼,两臂沉静,五心相印,如神龙游空,夭矫不测,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苦修不辍,自有神应矣。
龙爪手形。
(图2-1)一、龙形手1.两脚并步,正身直立;两掌垂于体侧,自然呼吸。
目视前方。
(图2-2)2.身体立正不变,两掌屈指用力握拳(握固),拳面向下。
(图2-3)3.两拳自体侧用力上收,抱于腋前,拳心向上;挺胸收腹,正头颈。
少林内功五拳图文详解

少林内功五拳图⽂详解少林内功五拳三武组所谓五拳者,即龙、虎、豹、蛇、鹤五法也。
⾃梁代达摩禅师传先天罗汉拳⼗⼋⼿以后,直⾄⾦元时⽩⽟峰披剃⼊⼭,整理少林技术,加以研究,由⼗⼋⼿⽽增⾄⼀百⼆⼗⼋⼿,于此⼀百⼆⼗⼋⼿中,更分为龙、虎、豹、蛇、鹤五拳。
⽩⽒之意,谓⼈之⼀⾝,精、⼒、⽓、⾻、神,皆须加以锻炼,使互相为⽤,使克臻上乘。
盖精不练不固,⼒不练不强,⽓不练不聚,⾻不练不坚,神不练不凝也。
五拳者,即可以练精、⼒、⽓、⾻、神之法也,故创此五势,使内外并修,⽽达于化境也。
龙拳练神。
练习之时,⽏须使⽤外⼒,唯须暗中役⽓,使注丹⽥,⽽周⾝活泼,两臂则沉静不动,使⼿⼼⾜⼼与⽅⼨相印,此所谓五⼼相印者是也。
如此练去,功成之时,竟如神龙⾏空,灵活⾃在矣。
虎拳练⾻。
⾻之在于躯⼲,所占之位置极重。
⾻若不坚,则⽓⼒⾃⽆施,故必⽤虎拳以练之。
练时须运⾜全⾝之⽓,使腰背坚实,臂腿牢壮,腋⼒充沛,起落有势,怒⽬强项,两⼿虎⽖之状,有如猛虎出⼭之势。
豹之为物,其⾝体之雄伟与形状之威武,皆不及虎,⽽⼒则过之,且腰肾坚强于虎,故善于跳跃,以之练⼒,最为合宜。
练习豹势,务宜两⼿紧握,五指如铁⽖钢钩,全⾝宜⽤短马为起落,⽽⿎其⼒于全⾝。
此等法则⼜名为⽩豹拳,以形似也。
蛇拳练⽓。
蛇之为物,游⾏夭矫,节节灵通。
⼈⾝之⽓,亦贵于吞吐抑扬,以沉静柔实为主。
其未着物也,若甚⽆⼒;及其着物,则⽓之收敛,胜于勇夫。
练蛇拳者,正所以使其⽓有如长蛇之游⾏,⽽节节灵通也。
练此拳时,宜柔⾝⽽出,臂活腰灵,两指相骈,起落⽽推按之,以似蛇⼝之⾆。
且屈折回环,有⾏乎不得不⾏、⽌乎不得不⽌之意,练刚为柔,所谓⾏⽓如虹者,即此是矣。
鹤拳练精。
鹤之为物,虽属⽻禽,顾其精⾜神完,⽽克享⼤年。
⼈⾝最重要之物,亦厥唯精神,故宜⽤鹤拳以练其精。
练此拳时,宜缓急得中,凝精铸神,舒臂运⽓,所谓神⽓相合、⼼⼿相印者是也。
上述五拳,如能练⾄精纯之境,则精固、⼒强、⽓聚、⾻坚、神凝。
五者相合,互相融化,为⽤之妙,不可尽⾔;倘以制⼈,则⼀举⼿⼀投⾜之间,纵顽强之敌亦可折服,且出之轻描淡写,⽽并不须穷形尽相也。
少林内功选粹

少林内功选粹魏彦丰歌:“两手叉指托天举,气透三焦好调理;骑马弯弓增臂力,扩胸伸肱强呼吸。
托天踏地对抻劲,脾胃健旺单臂举;扭头向后左右瞧,五劳七伤化为尘。
臀摇沿脊至头顶,心火不生保康宁;上仰前俯七颠簸,功须九次永无病。
紧握拳力向前冲,咬牙怒目除百疾;折腰前俯把足攀,防漏固元腰肾健。
”一、叉指托天歌诀:“两手叉指托天举,气透三焦好调理。
”练法:两脚并步站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二目平视(图1)。
接着,两手收于小腹前,十指交叉,抱贴于丹田(图2)。
接着,向正前方伸臂,两掌相贴,手指互按于掌背上,自然呼吸(图3)。
然后,收回横臂抱于胸前,两掌手指压直,虎口向上,贴于胸际(图4)。
鼻深吸气的同时,两臂徐徐上举,至头顶际时,两掌手指相叉不变,翻掌呈掌心朝上,伸臂高举如托天状,两足跟提离地面,全凭两足尖支撑,头正身直,至气吸满为止(图5)。
放下双手,用鼻把气徐徐呼出,还原成图1起式。
如此反复运动九次后,进入下一段的练习。
二、骑马弯弓歌诀:“骑马弯弓增臂力,扩胸伸肱强呼吸。
”练法:两脚并步而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二目平视(图6)。
左脚旁开一步,间距与自己三足同宽,沉身下蹲呈马步桩,两手抱拳于腰际(图7)。
接着,两手呈掌上抬,交叉臂于胸前,呈十字手,右臂在内,左臂在外(图8)。
配合鼻吸气的同时,左手握拳,食指向上翘起,拇指伸直与食指呈八字撑开,左臂缓缓向左推出至伸直,头左转,目视左手食指。
右手握拳,拇指尖与食指尖相扣,虎口呈一环型,恰如扣住弓弦一般,屈肘贴于右肩前(图9)。
随吸气之势,以意使力撑开两臂,犹如拉弓一般,至气吸满时闭息。
左手握拳,左腿渐渐蹬直呈右弓步状(图10)。
略停一会,呼气配合,两手放松向胸前合拢,呈十字手(图11)。
接着再做右拉弓式,动作要领与左相同,惟动作相反(如图12、13)。
反复九次后,还原成立正姿势,再进入下一段的练习。
三、托天踏地歌诀:“托天踏地对抻劲,脾胃健旺单臂举。
少林五形八法拳24内功式

少林五形八法拳24内功式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少林五形八法拳 24内功式。
少林五形八法拳 24内功式泰庆丰的少林五形八法拳,属北派少林。
这套拳术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
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
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
如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
这对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
虎形拳法,腰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
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正确姿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
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
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质。
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练“气”。
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
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神,主练“精”。
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少林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学易用,便于自学。
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
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正身拱立二虎争威卧虎扑食饿虎抱石搬石寻路潜身入洞黑虎推山饿虎揽食豹子撞林迎风双探乌龙探水黑虎抖爪五爪探顶黑虎钻林豹子抖尘白蛇初探白鹤单息白虎望月金豹擂石虎尾揽林潜身入洞白鹤寻食正身拱立少林五形八法拳 24内功式1、起势(正身拱立势)直立,两掌并拢相合。
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颏内收,扣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均匀、自然。
少林宗法五拳

少林宗法五拳少林宗法五拳,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
内容包括·.虎、豹、龙、蛇、鹤5种拳,以及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8种功法的锻炼。
抱拳幵势两脚立正,收臀紧腰,右手握拳,左手成掌,抱拳于胸前,拳心、掌心皆向前,挺胸抬头,目视前方。
(图3-1)龙气升天以右脚跟为轴,两脚右旋,体右转90度;同时,左掌右拳变爪,一齐下落至腰间,爪心向下,成立正姿势,挺胸塌腰,目视前方。
(图3-2)三步升堂屈膝弯腰,两爪握拳仍停于腰间,先进左脚,再进右脚,连续前进3步。
(图3-3)昂首独立两脚并拢,成立正姿势,两拳变掌,合掌前伸,经胸前上穿,屈肘置于额头前上方,掌尖向上。
(图3-4)猛虎跳涧两掌握拳,下落收抱腰际,拳心向里;冋时,右脚后退一'步,左脚亦后退一步,右脚再后退一步,退至起始之处。
(图3-5)青龙望月退回起始之处时,两脚并步成立正姿势,两拳变成虎爪,爪心向下,靠于腰间,挺胸抬头,目视前方。
(图3-6)7·落地生根左脚向左后侧横开一步,上体左转90度,屈膝蹲成正马步;同时,两爪下落,置于大腿上成掌,掌心向下,虎口向后,挺胸抬头,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图3-7)8.双虎排山正马步不变。
两掌抬起,双臂向前伸直,自胸前方向左右平展成一字平肩状,掌心向前,掌尖向外,挺胸抬头,使胸部开张,目视前方。
(图3-8)五行八卦手(一)两腿变成右马步。
两掌成虎爪,屈肘内收经胸前走弧线下落,右爪在上,置于胸口,爪心向左;左爪在下,置于裆部右侧前,爪心向下。
头向右转,目视右前方。
(图3-9)五行八卦手(二)两腿变成左马步。
右爪向右、向下、再向左,走弧线下落至左小腹前,爪心向左大腿内侧;左爪向上、向左、再向右绕弧至胸口,爪心向右。
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
(图3-10)醉虎归窝两腿变成正马步。
双爪向上一推,屈指握拳,用腕力下收,落至胸前,分置两乳下,拳心向上。
挺胸抬头,目视前方。
少林拳法十八式

少林拳法十八式引言:少林拳法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分支,它源于中国禅宗寺院少林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少林拳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入的哲学观念而闻名于世。
在少林拳法中,有一套非常有名的拳术技巧,称为“少林拳法十八式”。
本文将介绍每一式的基本动作和原则,以帮助读者了解少林拳法的精髓和技术。
一、少林拳法十八式的目的和起源少林拳法十八式是一套内外兼修的武术技巧,旨在培养身体的灵敏性、力量和平衡能力。
它起源于中国唐代的少林寺,最初是为了帮助寺庙的僧侣们保护自己而创造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巧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拳法系统,并被广泛传播开来。
二、少林拳法十八式的基本动作1. 转身式:从一个姿势转向另一个姿势,以增加灵活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2. 提腿式:单腿提高,以增强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
3. 踢腿式:从地面向前或向上踢腿,以提高腿部力量和灵活性。
4. 刀劈式:用手臂模拟剑或刀砍劈的动作,以加强手臂的力量和技巧。
5. 直冲式:从地面向前冲,以增加爆发力和速度。
6. 倒卧撑式:以倒立的姿势进行俯卧撑,以锻炼躯干和上肢的力量。
7. 打坐式:以跪坐的姿势进行冥想和呼吸练习,以增强内力和集中注意力。
8. 摔倒式:模拟被对手摔到地面的情景,并学习如何迅速站起来。
9. 拳打式:用拳头进行推击和打击的动作,以增强臂力和技巧。
10. 侧身式:向一侧转身,并学习如何抵御对手的攻击。
11. 躲闪式:以快速灵活的动作避开对手的攻击。
12. 抓取式:学习如何抓住对手的关节或衣物,以控制对手的动作。
13. 弹跳式:用双脚蹬地,并以弹跳的动作进攻对手。
14. 翻身式:学习如何从地面上翻身,以躲避对手的攻击。
15. 扭转式:旋转身体,并利用旋转的力量进行攻击或防御。
16. 撞击式:用身体的一部分向对手撞击的动作,以增加攻击力量。
17. 挥拳式:挥动双臂模拟打击或防御的动作,以提高臂力和技巧。
18. 抛物线式:利用抛物线的运动路径进行攻击或防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大悲拳内外功
大悲拳注重内外兼修,在练法上强调气沉丹田,沟通任督。
一、内功法
1 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身
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
内;头项正直,眼向前平视,口轻闭,舌
抵上腭(图1)。
立身要中正安静,全身放松,不
得有丝毫僵劲,含胸拔背,两臂下垂,
要松肩坠肘,手指自然微叉,手心要
空,要开裆敛臀,尾闾中正,气沉丹田,
神贯于顶。
大悲拳预备式的步法、身法、手法和其要点要求,无一不是内功(气功)的要求。
这就给拳术的开式和全套动作,打下了良好的气功基础。
2 双垂掌式
两手拇指自然叉开,其余八指自然靠拢,然后两臂徐徐平举,与肩平,成双垂掌式(图2)。
双臂平举不可一高一低,不得有前有后,要求与肩、胸成直线,随两臂徐徐左右平举,气沉督脉吸入脑海,两臂要明三节,即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都要松开,以使气血贯通。
在两臂上举时,其着力点在手腕上端,腕就像吊着一桶水似的那样沉重。
肘部还应有下坠之感,肩部要切实松开,使气贯于手指,并有发麻、发热和热流冲撞十指感。
3 立掌式
接上式,由肩部再往下沉松,逐渐缓缓以内劲将双掌翘起,形成立掌(图3)。
五指自然叉开,手心要空,中指微翘,以引气上行。
此时要沉肩、坠肘、坐腕(塌腰),以使气贯于十指,随缓缓立掌动作,气沿任脉归于丹田。
上述两式,系一吸一呼。
一吸气入脑海,一呼气入丹田。
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与所谓的“小周天”循环相似。
4 合掌式
接上式,双臂立掌以小臂缓缓向前合拢,指肚相对(先以中指相对,后食指、无名指、小指及大拇指相继而对),掌心合紧,拇指与喉齐,要松肩坠肘,徐徐向胸前回收,深吸气于脑海,形成合十手(图4)。
5 下垂掌式
接上式,手尖向前渐渐下垂,合掌下垂至裆部,要松肩坠肘,长呼气,形成下垂掌,气沉于丹田(图5)。
以上是大悲拳开始的五个立身动作,在全套复杂的动作中,下盘功夫繁多的情况下,也要掌握深长的腹式呼吸。
做到呼吸与动作相结合,以形成任脉、督脉循环。
6 贯气式
面南而立,本身肌肉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手下垂于两侧,舌抵上腭,眼平视,两牙齿轻叩,形神安静,此同预备式。
身体稍前倾,腿与身体成120度角。
用嘴吸入一口清气,意想清气吸入体内,呼气时,意想体内浊气从口呼出,如此反复3次;再恢复预备式;然后再用嘴吸气,吸气时发出“服”声,把气从牙缝吸入肺,同时,两手向上、向外展。
至两掌高举于头上时,两掌掌心相对,与此同时,两脚跟也随之提起(图6、7)。
当提到最高时,吸气满,然后闭气,两掌向下作弧,掌指相对,掌心向下,经印堂、天突、膻中至下丹田,意想胸部之气随手下压沉入丹田,同时,脚跟也随之下落(图8)。
当脚跟落地时,闭气满,两掌向外展收于两腰侧,掌心向上,同时丹田之气也收于两腰侧,呼气(用鼻轻轻呼出),恢复预备式。
如此共做9次。
然后收功,即将脚跟提于最高度,放松脚部,使身体自然下沉,震动全身。
共做3次。
二、外功法
1 铁头功
身体呈内功修养法预备式,面墙而立。
运气,意想丹田之气下沉至会阴,再沿督脉上行至百会。
当百会穴有气感时,左脚上一步为左弓步,两拳收于两腰侧,全身肌肉绷紧,牙齿咬紧,右腿用力前蹬,身体向前倾,使百会穴与墙壁相碰。
撞墙次数由少到多,力量要由小到大。
2 铁掌功
身体姿势同上,面向沙袋,沙袋放于与腰同高处。
意想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行经膻中,后外分至两手劳宫穴。
当手有气感时,两手轮流拍击(用小指侧、掌背、掌心轮流拍打)沙袋,拍打的力量由小到大,拍打次数可因人而异。
3 铁臂功
身体姿势向上,面对桩子。
意想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外分两小臂。
当两小臂有气感时,两臂轮流碰击桩子,碰击力量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碰击次数也少到多。
4 铁腿功
身体站成大马步桩,两手变掌收于腰侧,当两腿打颤时,意想丹田之气下沉至两腿。
辅助者可用木棒排击两腿。
排击力量要匀,由轻到重,排打次数依习者体格而定,逐日增加排打次数。
5 桶子功
身体呈内功修养法预备式,然后脚尖内扣,膝关节弯曲,平稳站立,两臂上举,两拳至头前上方,运气左胸,全身肌肉收紧。
辅助者可用木棒排打左胸,排打次数由少到多,力量由轻到重。
再以上法排打右胸、左肋、右肋、小腹、背部,但要注意意守排打之处。
一般而言,练内功法20天左右才有明显气感,少数人3个月可打通小周天,本功法的硬功外练法五式可全练可选练。
此外,铁肘、铁拳、铁指、铁膝盖等功也可参照练习,这里不一一叙述。
【注意事项】
1 练内功法时,若出现头晕、头痛,意守印堂片刻即消失。
2 打通小周天后方可练硬功修养法,切不可急于求成。
3 好斗者忌练。
4 一知半解者忌练,有气功基础者修习此功,则可事半功倍。
5 习内功法每日早晚各一次,不可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