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第20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doc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揭开了经济运行的神秘面纱,了解了国家经济的整体表现和趋势。

期末考试临近,让我们一起对这门课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重要方面。

首先,我们来谈谈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

在复习时,要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以及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关键概念。

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它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比如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影响人们的储蓄和投资决策,甚至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我们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如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等,以及政府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失业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失业不仅给个人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也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要清楚不同类型的失业,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降低失业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复习的要点之一。

接下来是宏观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它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中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供给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经济的均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在国际贸易方面,要掌握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以及贸易顺差和逆差对经济的作用。

了解国际贸易政策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实现经济目标。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经济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经济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岀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岀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岀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丁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木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岀)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框架。

2、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GDP、NDP、NI、PI、DPI之间的关系。

(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GDP中扣除了折旧后的产值。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的概念)国民收入(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的各种生产洋提供者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货币价值之和。

个人收入(P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得到的全部收入之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最后归个人所有并能直接支配和使用的全部收入。

(2)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GDP-折旧(资本消耗)=NDPNDP-企业间接税=N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PIPI-个人所得税=DPI3、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那些?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性偏好。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是指由于资本家普遍对未来存在信心不足,从而导致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流动偏好指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及投机动机而使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产生偏好。

4、凯恩斯理论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何时达到均衡?如何调整以实现均衡?(1)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当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经济达到均衡。

(2)如果投资大于储蓄,经济社会的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大于零,即企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会削减生产。

反之,储蓄大于投资,经济社会的总收入大于总支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小于零,即企业的存货会减少,于是,企业会扩大生产。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各章复习大纲: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 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你3、名义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4、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的计算遵循国民原则。

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1、生产法:又叫增值法,采用对每个生产过程新增价值加总的方法计算GDP。

20宏观经济学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20宏观经济学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第二十单元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选择题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速度加快。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3.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因为()。

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C.GDP 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D.以上说法都对。

4.下列各项中()项属于生产要素攻击的增长。

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

5.下列各项中()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B.就业人口的增加C.人才的合理流动;D.发展教育事业。

6.根据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可能有的关系是()。

A.G w >G;B.G w =G;C. G w <G;D.以上各项均可能。

7.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和自然增长率G n的区别在于()。

A.G w 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率不断提高,而G n没有;B.G w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G n没有;C.G w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不稳定的增长率,而G n是比较稳定的增长率;D.G w一定小于G n8..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9.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增长率Gw大于自然增长率G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10.如果实现了哈罗德模型的自然增长率,将使()。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B.实现均衡增长;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D.经济持续高涨。

宏观经济学 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 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南方医科大学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W洋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Δk=sy-(n+δ)k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项。

宏观经济学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版

A
0 k1< k2 kA
→经济增长率G1>G2 (n+δ)
k
3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5.对增长率差异的解释
人均资本增长率
②如果两个国家的初始人均资本相同,但投资率s不同 ,
→那么,投资率高的那个国家将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 ③如果一个国家提高投资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5.对增长率差异的解释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 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经兮, 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劳动、资本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吾将上下而求索
索洛剩余
增长核算方程不仅被用来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还被用 来衡量经济的技术进步
可见,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 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 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因此,有时被称为索洛剩余。
宏观经济学第20章经济 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
鸿业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
本章主要结构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产出
峰顶
峰顶
峰顶
深化,k上升
A点之右,△k<0
O
,k下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n+δ)k
y
A
sy
kA
k
2、稳态分析
稳态下,总产出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资本存 量增长率=劳动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G=n。

宏观经济期末知识.doc

宏观经济期末知识.doc

宏观经济期末知识点名词解释消费函数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假定除收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记作:c= c (Y)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表示为储蓄函数的斜率。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将增加消费,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

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的作用,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的份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并存的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定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口J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增长并实现充分就业,使供给(生产)增加。

简而言之就是需求可以自发地创造供给。

这被凯恩斯主义者称为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定律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o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即= ―1—o邕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Ay是收入变动,△肖是政府支出变动,b是边际消费倾向,t是边际税率。

政府购买乘数和投资乘数相等:K,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即灼=丛=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n 1 -/?(! -t)LM曲线是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即实际货币需求(L)等于实际货币供给(M)。

一•般来说,LM曲线斜率为正,向右上方倾斜。

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组合。

宏观经济学 第九讲 经济增长理论(第20章)-62页PPT精品文档

宏观经济学 第九讲 经济增长理论(第20章)-62页PPT精品文档

9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
经济增长:产量的增加。
经济增 Gt 长 YtY 率 t Y 1t1
y
Yt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 Yt-1表示 (t-1)时期的总
产量。
人均 gt
yt
yt1 yt1
20.09.2019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经济增长 的趋势
t
10
(三)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11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发展: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 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济的多方面 变化。
(1)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 (2)产出结构的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出的比例 (3)一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均GDP、分配状况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 (5)文化教育状况: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大学生比例 (6)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变化:春天能否听到鸟叫
20.09.2019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 增长,可以定义为 给居民提供种类日 益繁多的经济产品 的能力长期上升, 这种不断增长的能 力是建立在先进技 术以及所需要的制 度和思想意识之相 应的调整的基础上 的。” --------美国经济学 家库兹涅茨 (SimoS.Kuznets)
第九讲(第20章)
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有两个不变的基本命题。其一
是说明经济活动中的短期波动,有些人将这种 变动称为周期,这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变 化,总合起来形成繁荣或衰退、通货膨胀或通 货紧缩。其二是说明长期经济趋势,即某一经 济在几十年内的增长率。”
——托宾
20.09.2019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总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
增长因素 总要素投入 劳动:1.34 资本:0.56 单位投入的产量 知识:0.66 资源配置:0.23 规模经济:0.26 其他:-0.03 国民收入 增长率(%) 1.90
1.02
2.92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模型)
一、基本假定和思路
五个基本假定:
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 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 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 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指企业内部 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带来的 产量同比例变化); 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 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 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为储蓄率。30
4、经济增长的稳态图示
y
人均生产函数 资本广化 (n+δ )k f(k)
sf(k) 储蓄
yA syA
A
s yA = (n +δ)kA k
0
kA
图21-5 经济增长的稳态
增长过程:①k<kA 且向kA逼近 ↑ sf(k)>(n+δ)k, △k>0, k(k何时不再增长?) A点以左:
y
生产函数 (n+δ )k 资本广化 f(k)
14.2 14
12 10 8 6 4 2 0
13.1 10.9 10 11.4 10.7 10 10.1 9.9 9.3 9.1 9 8.4 .3 8 7.8 .6 7
9.2
GDP平均增长率9.9%
4.1 3.8
5.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哪?
时 间 19 79 19 81 19 83 19 85 19 87 19 89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20 05 20 07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gt
t
t 1
Yt 1
评述:增收与脱贫 政府在提到“三农”问题时强调农民增 收是最核心的问题,那么农民增收能否使农 民脱贫?对于农民而言,贫穷不单单表现为 没有钱,还表现为各种物质环境、精神生活 的贫乏。有了钱以后能够为农村环境的改善 提供前提条件,但农民真正地脱贫,摆脱文 化意识、生活条件、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落后 却不是用钱所能买到的。所以,解决三农问 题离不开经济的增长,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 整个农村社会的繁荣与进步。钱并非万能, 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评述2:毛泽东的过失 经济充分就业均衡增长条件中有一个人 口增长率的限制,如果人口增长快一点经济 就能更快的增长。所以,毛泽东狠批了马寅 初(50年代北大校长,最早提出中国应该实 施计划生育,却被扣上了中国的马尔萨斯的 反动帽子)。从中国的国情看,这是毛泽东 一大过错。哈罗德模型强调的侧重点在于储 蓄,没有储蓄转化为投资经济是不可能增长 的,当初毛泽东鼓励多生不仅增加了消费阻 碍了资本的形成,也给现在的中国经济留下 了没完没了的麻烦。
n k
s f (k ) L
k
第四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概述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是指经济总体总是呈 现出扩张和收缩交替出现的趋势,依次经历繁荣、 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的往复循环。
Y
复苏
繁荣 衰退
Yf
萧条
t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与成因 经济学家根据时间的长短将周期分为长周 期(康德拉耶夫周期,50年)、中周期(朱格 拉周期,8-10年)和短周期(基钦周期,40个 月)。 关于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也多种多样,观 点主要有: 消费不足; 投资过度; 货币信用过度; 创新理论; 心理理论; 太阳黑子论; 政治周期论。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但是,哈罗德认为,凯恩斯的分析只适用于短期,而
不适用于长期。从长期来看,投资的增加不仅会增加需求,
而且会增加生产能力,从而增加供给。这样,凯恩斯就没
有解决长期中经济均衡的实现问题。为此,需要把凯恩斯
的理论长期化、动态化。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一 、哈罗德模型 1、 假定: a、社会全部产品只有一种,或用作消费或用作 投资,故称一部门增长模型; b、规模报酬不变; c、资本-产量比(K/Y)、劳动-产量比(L/Y)、 资本-劳动比(K/L)保持不变; d、技术状态是既定的,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 存量为K,不存在折旧。
能力的增长
• S.库兹涅茨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 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 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 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上的。
一、含义:
1、经济增长集中体现在商品供应量的不断增长。
• 实际GDP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 人均实际GDP增长是较好的衡量。
三、经济增长的成本与收益
• 收益:
财富增加了人们的选择的范围,
商品总量↑,就业机会•↑,收入↑ 人们生活质量改善。
人们自由空闲↑,服务↑,
• 成本:
资源(能源、水)的耗竭; 环境的污染; 人们精神上的高度紧张; 制度变迁的适应程度。
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一、决定因素的基本分类
1776年Adam smith: 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资本(包括土地和自然资 源)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引起的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索洛等的数学分析:
• 新的稳态水平与旧的稳态水平相比,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 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 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 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 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1]
• [1] S·库兹涅茨:《现代经济的增长:发 现和反映》
完整版课件ppt
11
经济增长的成本与收益
• “经济增长的好处并不是财富增加了幸福, 而是财富增加了人们选择的范围。”[1] [1] 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商 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58页。
✓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使得资本 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那么每 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
✓ ' (k*)= n
完整版课件ppt
30
四、增长率的余值法
• GA=G-αGL-βGK • 技术进步增长率可以通过余值测算出来 • 例 : 1929 到 1973 年 , 美 国 经 济 中 ,
G=3% , GL=2% , GK=2% , α=0.75 , β=0.25,则GA=1%。
• 1、经济增长理论的渊源 • 2、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 3、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 4、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比较
完整版课件ppt
5
1、经济增长理论的渊源
• 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十七世纪中期的 重商主义者(Merchantilists)
• 把经济增长看成是货币财富的积累
• 十八世纪中叶,重农主义者(Physiocrats)
完整版课件ppt
28
三、资本的黄金分割水平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 ✓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如果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最大化,那
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如何 选择人均资本量(即资本—劳动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在宏观经济增长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主要是指( 后者还包插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A 产量的增加C 生产方式的革新 2. 索罗模型认为, A 金业家精神 C 劳动供给增加 B 技术的进步D 要素投入的增加 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来自于(B 资本形成 D 技术进步)。

),而 3. 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性的危机发生于1825年的(A 英国C 西班牙 4. 在宏观经济学里, A 加速原理C 牛鞭效应 )。

B 美国 D 徳国产量水平的变动与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B 乘数效应 D 宏观调控)是经济周期的波动源。

)。

5.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 A 技术冲击C 农业歉收6从长期來看,一个国家的储蓄率提高,会使生产效率增长率和收入增长率提高仅仅使生产效率增氏率提高仅仅使收入增长率提高 生产效率增长率和收入效率增长率都没有提高B 产业革命 D 人口增减 A 、 B 、C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7就整个经济来说,经济增长的主要机会成本是A 、 未来人们的生活水准下降B 、 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C 、 降低人们目前的消费水准D 、 必然导致贫穷8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生产函数可以被写为A 、 x Y=2XaRL, K, H, N)B 、 Y /L=AF(xL, xK, xH, xN)C 、 Y /L=AF(1, K/L, H/L, N/L)D 、 L =AF(Y, K, H, N)9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的资本劳动比决定于A 、 k =(n+d)yB 、 k =sy(n+d)C> k=sy/(n+d)D 、k=y/(n-d)10如果当前稳态人均资本存量低于资本存量黄金律,政府采取政策提高储蓄率,人均消费 因此将在A 、 开始时低于原来水平,以后会高于原来水平B 、 原来水平基础上不断上升C、最初时大大高于原來水平,以后又逐渐回到该水平D、原来水平基础上不断下降11索洛模型预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有A、较低的稳态人均产量B、较低的稳态人均增长率C、A 和BD、较髙的稳态人均增长率12下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A、人均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B、人均人力资本提高C、人均口然资源增加D、以上都正确13资本收益不变的假定意味着大公司应该比小公司更有效率。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趋向垄断,因为A、大多数产业本质上是完全竞争的B、公司的投入不仅仅是资本C、只有资本的回报不变,仍可得出所有要素的回报递减D、如果一个公司增加其资本,其他公司也能从这些新资本的运用中获益14若处于稳态的一个国家采取政策来提高储蓄率,在实现新的稳态后A、每个效率工人的产量将保持增长B、每个效率工人的产量将比以前高C、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量将与以前相同D、以上说法都对15若实际产量每年以3.5%的速率持续增长,在()年后实际产量将翻一番。

A、10B、20C、30D、3516在一个无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稳态中A、人均资本将保持不变B、人均投资等于人均折IHC、人均储蓄等于人均折旧D、上述三项都对17在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稳态人均产量增长率等于A、零B、技术进步率C、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Z和D、储蓄率18技术知识是指A、人力资本B、关于生产可运用的信息C、耗费在传播对劳动力社会理解的资源D、以上都是技术知识19假设资本报酬递减。

同吋假定两个国家除了其中一个资本较少从而人均实际GDP较低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当储蓄利率从5%上升到6%时,我们可以预期A、任何一个国家的增长率都不改变B、具有较少资本的国家增长较快C、具有较多资本的国家增长较快D、两个国家增长速度相同20根据Solow模型,n表示人口增长,5表示折旧率,每个工人资本变化等于A、S f(K)+(5+n)KB、Sf(K)+( 3 -n)KC、Sf(K)-( 8 +n)KD、S f(K)-( 3 -n)K21根据Solow模式,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A、提高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B、降低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C、对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没有影响D、如果则如B所述,如杲》>门则如A所述22考虑一个具有劳动扩大型技术进步(Y=F(K, AN))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人均产量与人均资本成比例,即y=ak,那么人均GDP的增长率可表示为A^ sa+(n+d)B、sa-(n+d)C、sa-(n+d)kD、s a+(n-d)k23资本存量黄金律是指A、产出增长率等于储蓄率的原则B、资本边际产出等于劳动增长率的原则C、储蓄率等于人口增长率的原则D、产出增长率等于技术变化率的原则24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屮,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由于A、技术进步B、高储蓄率C、高人口增长率D、以上说法都正确25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经济学家推断出关于增长的儿个因素,下面()不属于这些结论。

A、永久提高经济增长率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提高一个国家的储蓄率B、政策一般抑制而非提高经济增长C、良好确立的财产权被法院公平而有效地执行,对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耍的D、具有较少自然资源的国家也有经济增长机会26主流派经济学家并不认为增长的害处大于好处,但他们认为由增长带来的害处是因为A、资源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B、某些产品生产导致社会生产成本大于私人成本C、公司的判断错误D、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7其他都相同,下面()将会引起人均GDP提高。

A、高的人口增长率B、人力资本投资C、工人数目的快速增gD、以上都正确28如果一个国家的储蓄率趋于上升,那么从长期看,下列()也会提高。

A、收入水平B、收入增长率C、生产效率增2率D、以上均正确29假设一个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K)和劳动(N)的贡献都是1/2,并且A=L如果劳动增长率是n=0.06,折旧率是d=0.04,储蓄率是s=0.2,那么稳态的资本劳动比率为A、0.5B、1C、2D、430说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因为A、G 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B、GDP的增长代表已发生的实际增长C、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而且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D、以上说法都正确31假设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的贡献为0.25,劳动的贡献为0.75,那么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A、Y/NB、3Y/4NC、(3/4)ND、3N/4Y32经济增长的最佳定义是A、投资和资本量的增加B、因要素供给增加或生产率提高使潜在的国民收入有所提高C、实际国民收入在现有水平上的提高D、人均货币收入的增加3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34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A、产品生产的各种任意组合B、在原料、技术等既定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各种最大产品组合C、实际收入最大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各种最大产量组合D、增长制约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消费35如果生产函数Y=F(K, L)的规模收益不变,则A、F(ZK, ZL)=ZYB、F(K/L, 1)=Y/LC、y=f(k),其中y和k分别为人均产量和人均资本D、上述三项都对36下列()表述是正确的。

A、各国人均GDP水平不同,但它们都以相同比率增长B、各国可能有不同的增长率和产量水平,但它们都有相同的人均GDP水平C、各国可能有相同的增长率和产量水平,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生产要素D、各国的人均GDP水平和增长率都有极大差别,因此,穷国在某一时期可能变富37假设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和劳动的贡献都是1/2。

如果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0,劳动和资本各增加2%,那么A、产出会增加4%,资本的边际产出为Y/KB、产出会增加2%,资本的边际产岀为Y/(2K)C、产岀会增加2%,劳动的边际产出为(2Y) / ND、产出会增加1%,劳动的边际产出为(2Y)/K38假设一个边际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劳动对收入的贡献是0.7,资本的贡献是0.3。

如杲劳动增加到4%且资本增加到3%,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年后产出才会翻倍。

A、7B、10C、19D、2339对于无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稳态,下列()将提高稳态人均资本存量。

A、人口增长率上升B、折IH率提高C、储蓄率上升D、上述三项都对40下面()是正确的。

A、人均实际GDP水平在国与国之间差异很大,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在国家之间却很相似B、生产力与政府政策联系并不紧密C、人均实际GDP水平是经济繁荣的标准指标,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的标准指标D、生产力可以用人均实际GDP来衡量41条件收敛的概念表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相同的国家将达到稳态均衡,而且拥有A、不同的产出水平但同样的增长率,如果他们的储蓄率不同B、不同的产岀水平和增长率,如果他们的储蓄率不同C、相同的产出水平和增氏率,即使他们的储蓄率不同D、相同的产出水平但不同的增长率,如果他们的储蓄率不同42如果两国有同样的总量生产函数、技术进步率和储蓄率,那么A、它们的人均收入始终相同B、人口增长率髙的国家人均收入较髙C、人口增长率低的国家人均收入较高D、折旧率高的国家人均收入较高43在下述()条件下,一个资本一劳动比低于稳态水平的经济能够达到稳态均衡。

A、储蓄率下降B、折旧率下降C、人口增氏率减少D、技术进步产生44 一个主要的环境团体发表了一篇报告,声称人类将面临资源缺乏,因为我们运用资源的速度快于资源再生的速度。

团体组织认为这意味着经济增反停止或甚至倒退,经济学家们A、同意报告观点,并且指出资源价格将上升B、同意报告观点,但是认为这并不重要,因为经济在几个世纪里都不会减速C、不同意报告观点,因为这篇报告忽略了科学技术变化对资源缺乏的缓和D、不同意报告观点,因为劳动力和资本是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既然这两者充足,所以增氏不会减速45根据索洛模型,下列()不会导致人均收入的趋同(收敛)。

A、各国物质资本净投资增加了100万B、穷国人口的快速增长C、各国教育净投资增加了100万D、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的流动46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体系中,资本积累需要A、降低储蓄B、实行低利率C、抑制消费D、外国贷款47下列()无助于提高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

A^技术进步B、家庭储蓄的增加C、货币供给增加D、技术人员从国外的流入48当现在的储蓄和投资恰好足以使得新就业者拥有与已经工作的劳动力相等的平均资本量,那么,A、经济处于稳态B、人均产出固定C、人均资本固定D、以上皆对49如果y = s=o.4,折旧率=20%,稳态人均资本存量为A、4B、8C、12D、1650如果y = 0”,折旧率=5%,资本存量黄金律/?* = 100,那么与资本存量黄金率相对应的储蓄率为A、5%B、10%C、20%D、50%51其他条件相同,工人数目的快速增长在短期内将会A、提高人均实际GDP,但是实际GDP降低B、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都降低C、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都升高D、实际GDP提高,但是人均实际GDP降低52当国民收入在乘数和加速数的作用下趋于下降吋,其减少将受下列哪项因素而放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