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说课稿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第三单元-12《在天晴了的时候》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第三单元-12《在天晴了的时候》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经历了一段艰难困苦的生活后,终于迎来了晴天,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这首诗歌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节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教材中,这首诗歌被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他们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对诗歌背景和诗人情感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和讨论,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欣赏和评价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4.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应用:让学生进行诗歌仿写,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篇描绘雨后景象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雨后的美丽和生机。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以及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诗歌的感知和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表达技巧还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意境美的理解和表达。
2.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和音乐为辅助,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音乐资料。
2.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雨后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雨后的美丽和生机。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每组选取一个例子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雨后的景象还可能有哪些美丽的事物,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表达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的内容,并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8.板书(5分钟)板书诗歌的标题《在天晴了的时候》和作者,以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意境美、语言表达技巧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感知和理解诗歌的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文本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一首诗歌。
整首诗用拟人手法、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本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景物,最后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
全诗分为三小节,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领悟春天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课文。
四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敢于创新和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毕竟他们年龄还小,生活经验有限,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所以在教学中,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去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会认“炫、怯、曝”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温柔、炫耀、胆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下过雨、天放晴之后你们有没有到郊外、田间去过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还记得在空气中充满的泥土味儿吗?不管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美丽的情怀,去学习一首清新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中国诗坛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
他的早期作品大都吟咏个人的悒郁情怀和生活遭遇;后期诗作表现出反抗精神,情调趋向明朗。
其生前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描绘了雨后天空放晴时,小动物们纷纷出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需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对雨后天空的景象也有一定的感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培养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培养阅读兴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雨后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雨后的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不懂的地方可以圈点批注。
3.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字词,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体会情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描绘的场景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雨过天晴的画面。
能说出自己看过雨后天晴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场景和画面。
2.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板书课题,谈感受,介绍作者)2.今天,我们一起来跟随诗人戴望舒的脚步,欣赏雨后的世界。
二、梳理内容,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多音字“曝”。
(1)指导识字正音。
强调多音字“曝”在文中读pù,是阳光照晒的意思。
(2)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指导朗读,了解诗歌大致内容。
(1)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诗歌,学生评价。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例:含苞欲放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小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指名反馈。
(板书: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2.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3.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4.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应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
因为——(学生读描写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6.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句子后,你们发现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的自然风光图,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雨后的景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天空、云彩、小路、小草等事物的变化。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课文内容。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大自然的事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较高的敏感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体会课文中的意境,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朗读、讨论、想象等。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想象,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象。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示课文描绘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雨后的天空、云彩、小路、小草等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
3.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篇描绘雨后天空美丽景象的诗歌。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天空的美丽和生机。
本诗文字优美,意境清新,富有音乐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有了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能够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作。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的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内涵。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诗歌的图片、音乐等。
2.教学道具: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雨后天空的美丽。
然后引入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意境。
5.拓展(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把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读给家长听,并背诵。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诗歌的标题《在天晴了的时候》和作者,方便学生记忆。
以上是针对《在天晴了的时候》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歌时,我创设了一个雨后天空的美丽情境。
12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默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雨后小径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作者戴望舒在小径上散步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难点:感受课文描绘的雨后小径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课文插图、相关诗词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雨后初晴的时候吗?为什么?(2)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雨后小径的美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 感悟欣赏(1)引导学生想象雨后小径的美景,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5. 品词析句(1)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生动准确的词语。
(2)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小结拓展(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景色。
(2)引导学生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色。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2. 主要内容:雨后小径的美景3. 重点词语:小翅膀、泥路、新阳、小白菊、凤蝶儿等。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按要求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景色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雨后小径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2 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语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一个雨后的景象,通过描绘小溪、花儿、蝴蝶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境。
但是,对于一些描绘细腻的句子,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反复品味和朗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品味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雨后美景;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一个雨后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景象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一篇诗歌。
整首诗用拟人手法、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本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最后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
全诗分为两小节,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领悟春天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课文。
二、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7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据三个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
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戴望舒。
使学生了解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
2、朗读体会法。
朗读就是赋予作品以生命。
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如有个别读、集体读、齐读。
让学生在读书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三单元12《在天晴了的时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三单元12《在天晴了的时候》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和孩子们在雨后的欢乐场面。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通过形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雨后世界的美好。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寓含着一种人生的哲理:在困难面前,要有勇气和信心,相信天空总会晴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的景象和哲理,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喜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后世界的美好,领悟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勇气和信心,相信天空总会晴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难点:领悟课文中的哲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雨后的美好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雨后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雨后景象,引出课文。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3.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描绘的景象和孩子们的欢乐场面。
4.体会诗歌节奏:让学生分组朗读,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讨论课文哲理: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的哲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景象和哲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第1篇】《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炫耀、胆怯、曝晒”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象。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炫耀、胆怯、曝晒”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见过雨吧,你过哪些雨呢?(预设: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的小雨,如瓢泼如倾倒的滂沱大雨······)。
同学们不仅阅历丰富,用词也是非常丰富得当。
那你们观察过雨后是什么样的景象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去看看雨后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雨后天晴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围绕天晴之后写了哪些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阴霾、胆怯、涉水”等词语的读音。
(3)课文写了雨后天晴,小径中的不同美丽景象,值得去观赏。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呢?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清新、凉爽。
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开一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优秀教案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
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悠远,作者细腻的心思,巧妙的语言,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上,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仔细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戴望舒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查阅作者资料,阅读戴望舒的小诗《雨巷》。
教学重难点:1.尝试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畅想,引入新课1.今天,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色)。
2.雨后你想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3.诗人戴望舒写了这样的一首诗《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谁来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作者?戴望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是《雨巷》,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由直观的画面展开畅想,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字音要读正确,句子要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词语:炫耀、污垢、胆怯、曝着阳光、赤着脚、涉过溪流、晕皱。
(2)指名认读词语,提醒“怯”的读音是qiè;“曝”的读音是pù。
(3)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适当简略,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1.指名读,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2.轻轻读一读全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
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3.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径,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雨后的景象,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描绘大自然的课文通常比较感兴趣。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抽象的意象,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学会欣赏自然美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文中的美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雨后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美景,理解课文内容。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美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6.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景象:雨后、小路、小白菊、凤蝶儿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朗读、理解、表达和运用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绘雨后天空放晴的美丽景象的诗歌,通过诗人形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雨后彩虹、草地、小白菊等自然景物的美丽。
教材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言上,课文采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此外,课文还蕴含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自然景物充满好奇和热爱,容易产生共鸣。
同时,他们也开始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
然而,由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经验参差不齐,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诗句,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法,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后彩虹、草地、小白菊等自然景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和审美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
朗读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审美教学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课文大意。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2023教学内容《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歌,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
这首诗以晴朗的天空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天晴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
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作者在不同时间段看到的天空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变化。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意境;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把握作者的心境变化。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 学生的阅读感悟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诗歌插图、教学录音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晴朗的天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在天晴时候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意象,分享彼此的感悟。
4. 朗读感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5.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创作一首关于天晴时候的诗歌。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1. 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2. 诗歌结构:三部分,分别描述不同时间段的天空景象和情感变化。
3. 诗歌意境:晴朗、美好、向往。
4. 诗歌手法:意象、象征、抒情。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背诵诗歌。
2. 拓展作业:收集徐志摩的其他诗歌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能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首描绘雨后小路美丽的景象的儿童诗。
诗中通过描绘小路上留下泥泞的脚印、小蛙、小鸟等动物的活动,以及雨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2.难点:理解诗歌中“小路上留下泥泞的脚印”一句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2.学具:课本、文具、字典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图上的景色美吗?2.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诗歌描绘了雨后小路怎样的景象?(2)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5)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3.巩固练习(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
4.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天晴了的时候》,体会了诗歌的意境美,大家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希望大家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六、板书设计《在天晴了的时候》雨后小路美丽泥泞的脚印小蛙小鸟美丽的草地美丽的蝴蝶七、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并背诵。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中的雨后小路。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感悟,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美。
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如“小路上留下泥泞的脚印”,让学生体会到雨后小路的美丽。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2《在天晴了的时候》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语言运用: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思维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审美创造:学习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课前解析】关注诗人:戴望舒(1905 年-1950年)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区)人。
他是中国现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
关注诗韵:诗人观察细致独特,想象富有诗性,赋予文字一种宁静而不乏灵动的美感。
全诗押“ou”韵,但不生硬,不是为了凑韵而选字,韵与自然景物、诗人情感、诗歌节奏和谐相融。
诗人借助跳跃的节奏和音的变化,将亲近自然的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注自主学习:本课教学应该体现对精读课文所学知识及技能的综合运用,要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1.认识“炫、垢”等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能自主阅读诗歌,并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诗歌,练习朗读1.(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12*在天晴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谈话: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很多现代诗,也摘抄了很多现代诗,现代诗给你什么感受?要点:有节奏感,情感丰富,有画面感,有优美独特的语言。
(出示课件3)2.引入: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诗《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是——戴望舒。
出示诗人照片和作者戴望舒简介。
(出示课件4)戴望舒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望舒草》《雨巷》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听范读。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课件5)3.会认字:炫耀 xuàn 尘垢gòu 胆怯qiè曝着pù赤脚chì携手xié涉过shè晕皱yùn师生随机正音生字,重点指导:尘垢.、胆怯.、曝.晒、晕.皱(出示课件6)4.(出示课件7)识字游戏,雨后美景,认读词语:炫耀尘垢胆怯晕皱曝着阳光三、整体感知1.提问:读诗歌,思考:诗人在小径中走走,都感受到了哪些事物?圈一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在天晴了的时候》整首诗用拟人手法、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后天晴的景象,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但要透过文字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情感还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的巧妙引导、点拨,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锭透”“晕皱”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
鸣,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所以开课伊始,我通过谈话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以此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把握,感知全文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我将让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些诗句写了雨后天晴时的景物?读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这样为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
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积极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根据上一环节的反馈交流,让学生先读第一节,读后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景物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凉爽又温柔”并通过想象来感受小路也是有生命的,通过“炫耀新绿”感受小草的勃勃生机,通过“一瓣瓣、锭透”来感受小白菊的美,并通过比较一瓣瓣、一瓣一瓣,来感受诗句语言美,并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锭透”的意思,接着我将通过“枯叶蝶翅膀”的作用,以此来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凤蝶儿比作智慧的书页,并让学生说说以上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以此来学习拟人手法,体会作者在天晴了的时候的喜爱之情。
并通过再读这一小节,读出那种喜爱。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品读第2小节,通过让学生抓住第二小节的1、2行与第一节
的1、2行进行比较,得出语气不一样,感受那一份激动,并让学生带着这种激动召唤的语气再读这一小节。
最后,我让学生齐读第三小节,并找出你觉得最美的词。
学生可能会找到“晕皱、暗绿”我将通过播放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并让学生带着这种美感在读这一小节。
最后,我让学生齐读第三小节,并找出你觉得最美的词。
学生可能会找到“晕皱、暗绿”我将通过播放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并让学生带着这种美感在读这一小节。
环节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我会设计这样一段结束语: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用你的笔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记录下你所见到的美。
以此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我是按文章的主题线来设计的,该板书力求简洁清晰,使学生一目了然就能对文本有所感悟,有所思。
在天晴了的时候
雨后天晴风景美心情舒畅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