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浙江海洋渔业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试析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试析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试析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一、引言海洋渔业资源作为全球食物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其生产能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海洋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并探讨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二、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一)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概念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海洋渔业资源通过自身的繁殖、生长和补充,能够为人类提供渔业产品的潜在能力。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因素1、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渔业资源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水温、盐度、水质、海流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生长、繁殖和分布。

例如,水温的升高可能导致某些鱼类的生长速度加快,但也可能使其繁殖周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种群数量。

2、捕捞强度过度捕捞是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捕捞强度超过海洋渔业资源的自然补充能力时,就会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

此外,不合理的捕捞方式,如使用小眼网具、底拖网等,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一步影响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

3、海洋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如石油、重金属、农药、塑料垃圾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直接毒害海洋生物,还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等都会改变海洋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

三、当前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现状(一)渔业资源衰退全球范围内,许多重要的渔业资源都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例如,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鲱鱼等传统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大幅下降,一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循环经济——指导浙江渔业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指导浙江渔业可持续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近 年来 ,随着 渔 业科 技 的进 步 和 发 展 ,海 洋
基金项 目:浙江省科技厅科技 支撑 和面上项 目(0 8 2 0 5 ; 20 C 50 ) 浙江海洋学院科研项 目 作者简 介:沈佳强(9 5 ,男 ,副教授 ,研究方 向 :渔业 经 16 一)
济 学 、哲学 。
捕 捞业 的技 术 装 备 日益 现 代 化 ,渔船 吨位 、马 力 成 倍增 加 ,渔 具 机械 化 ,极 大 地提 高 了渔业 捕捞 能 力 ,致 使 可 捕 渔场 年 年 外 移 ,渔 场 饱 和度 、海 洋 自然 资源 量 均 进入 临界 点 ,再 加 上 中 日、中韩
力 、生 态 承 载力 以及 生 态 群 落 结 构 之 实 际 ,以发
展 特 色 、高 效 、生 态 、可 持 续 养 殖 业 为 目标 ,划
致 过 度捕 捞 ,使 东 海 渔 场 的渔 业 资 源 结 构 发 生 巨 大 变 化 ,原有 的海 洋 生 态结 构 基 本 解 体 ,物 种 多 样 性 减少 ,系统 结 构 趋 于单 一 ,主 要 渔 获对 象 小 型 化 、低 龄化 、低 值 化 。有 关 资 料显 示 :8 O年 代
T e r R sac h oy ee rh理 论研 究
循环 经 济— — 指 导 浙 江 渔 业 可持 续 发 展
沈佳 强 ,何 杰
3 60 10 0)
( 浙江 海 洋 学 院 ,浙 江 舟 山
摘 要:文章阐 述了制约浙江渔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各种因素, 并在理论上纳入循环经济体制,分别从水产 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等方向提出了 若干战略思考,以指导浙江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的排 放 量 ,摒 弃 传 统 的 高 开采 、低 利 用 、高排 放 的 “ 源 一 品一 染 ” 向线 性 开 放 式 经 济 过 程 , 资 产 污 单 实 现 渔 业 资 源 的循 环 利 用 、清 洁 生 产 、渔业 与生 态 和谐 发 展 ,它要求 把 渔业 经 济活 动组 成 一个 “ 资 源一 品一 产 再生 资源 ” 的反馈式 闭路循 环经 济过程 。

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民盟浙江省委会我省是全国岛屿数量最多、海岸线最长、天然港口及深水泊位、渔业产量及产值居全国第一、海域资源丰富的海洋大省。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海洋强省”的宏伟目标,海洋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观念落后,海洋意识淡薄海洋不仅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而且维系着国家安全。

然而过去我们却重视不够,“祖宗海”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无限量地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对近海渔业资源滥捕滥捞,法制建设也明显滞后。

一些领导和政府部门缺乏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观念和战略高度,偏重于局部和眼前利益,延用陆地上的那一套办法和理念管理海洋,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会制约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陆上开发的一些悲剧还会在海洋重演。

2、海洋无序开发,环境污染严重据我省2004年发布的《海洋环境公报》称,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污染较上年有所加重,污染程度居全国沿海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基本无一类海水。

2004年,全省海域共发现赤潮面积累计约16000多平方公里,是上年的2倍多,占全国的1/2。

海洋开发利用存在无序状态,致使海洋(特别是海湾)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污染的海域面积占全国的1/3以上。

如象山港和三门湾,近些年大规模的海涂围垦和堵港蓄淡工程,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不仅如此,由于围塘养殖,使越来越多的残饵与鱼类粪便沉积到海底,既破坏了海洋生态,使近乎枯竭的海洋生物难以保持多样性,又加剧了海域污染。

另据生态监控监测,长江口和杭州湾生态系统均处于不健康状态,海水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部分产卵场正在逐步消失,……。

3、海洋科技要素配置不合理,人才匮乏,科技兴海收效不大我省实施的“科技兴海工程”,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每年仅200万元,使海洋科技资源要素未能得到有效的合理配置。

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

从事海洋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数量少,人才匮乏,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

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

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摘要:文章从海岸线经济密度、海洋经济总量、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了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同时指出浙江省海洋经济在海洋产业结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江省在发展海洋产业中应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对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健全现代海洋产业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海洋产业;经济密度;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50-02浙江省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毗邻台湾海峡,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纵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

全省沿海及海岛岸线全长6696千米,海岛数量达2880个,海域面积为3.09万平方千米。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渔、港、景、油、涂、岛、能”等海洋资源,它们为支撑浙江省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不可比拟的重大贡献。

一、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一)浙江省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表1为全国沿海地区2008、2010年海洋产业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其反映的是各沿海地区海洋开发及其贡献度。

分析对比海洋生产经济总产值与海岸线的关系,可以获得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空间的相互关系。

从表1的数据可知,2010年浙江省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相较2008年上升了44.99%,这说明浙江省近年来在海洋开发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比较单位海岸线经济密度可知,浙江省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在全国11个沿海省市中排名第六,远远低于天津、上海等沿海省市,和山东、广东等省处于同一水平,这说明浙江省在海洋岸线的利用上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海洋经济总量和规模发展趋势21世纪来,由于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成果的强大推动作用,浙江省海洋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

浙江省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管理难度大
由于海洋渔业活动的复杂性,对其实施有效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协 调多方利益关系源
分类管理
01
对不同类型的水域、鱼类品种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渔业
资源开发计划。
限制捕捞
02
对部分鱼类品种进行数量限制,避免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
的可持续性。
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区
03
渔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国外成功案例介绍
1 2 3
挪威渔业管理
挪威通过实施配额制、建立渔业合作社、加强海 洋保护等措施,实现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冰岛渔业创新
冰岛通过发展深海渔业、推广渔业科技、加强国 际合作等措施,实现了渔业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 。
澳大利亚海洋保护区
澳大利亚建立了海洋保护区制度,对重要海域进 行保护,同时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
未来海洋渔业发展趋势
01 02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渔业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利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海洋渔业进行监测、预测和管理,提高 渔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生态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海洋渔业将更加注重生态化发展。例 如,推广生态养殖、生态捕捞等模式,降低渔业对环境的影响。
非法捕捞
全球范围内存在大量非法捕捞活动 ,这些活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渔业 管理秩序,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我国海洋渔业现状
渔业资源状况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部分地区的渔业资源面临过度捕
捞、污染等问题。
捕捞技术
我国在海洋捕捞技术方面取得了 显著进步,但部分技术手段仍相 对落后,如传统捕捞方式的过度
03
国际化发展

浙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

浙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
( ) 近 年 大 量 的 围 海 造 地 工 程 ,侵 占 了 渔 3 民 传 统 的 生 产 渔 场 。 目前 , 浙 江 外 海 渔 场 的 近
资源不 堪 重 负 ;而 渔 港 、渔 船 监 督 管 理 方 面 也 存 在诸 多 问 题 。要 解 决 这 些 矛 盾 和 问 题 ,确 保
( ) 中 日、中 韩 渔 业 协 定 生 效 ,浙 江 省 渔 1 船 已不 能 自由进 入 ,失 去 1 O万 多 k m。的渔 场 , 受 限制渔 场达 2 6万 k 。 m。 ( )港 口和 通 信 等 产 业 的 发 展 , 占用 了大 2
省捕 捞 年 产量 超 过 1 0万 t 主要 经 济 鱼类 如表 的
上 养 殖 面 积 减 少 1. ,产 量 减 少 4 1 。 虽 然 17 .
渔 业 经济是 国 民经 济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尤 其是 对 浙 江这 样 一 个 海 洋 强 省 而 言 ,其 所 占
的 分 量 就 更 重 。 实 践 证 明 , 经 过 5 多 年 的 发 O
量 海 域 。 目前 浙 北 渔 场 “ 线 密 布 、 航 线 纵 管
浙 江 渔 业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就 有 必 要 对 浙 江
4 按 规 定 已不 能作 业 ,使 得 大 量 渔 民不 得 不 O 在 受到 压 缩 的剩 余 海 域 作 业 ,海 洋 捕 捞 强 度 大 大 超过 渔 业 资 源 的再 生 繁 殖 能 力 ,使 原 来 已 相 当脆弱 的资 源基 础 ,承受 更 沉重 的压 力 。
1 渔 业 经 济 资 源 现 状
1 1 渔 场 资 源 . 自从 2 O世纪 7 0年代 以来 ,浙江 省 的渔场 面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面临问题及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面临问题及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面临问题及管理优化措施分析海洋渔业是指从事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生产事业。

海洋捕捞属采集性工业。

海水养殖分为鱼虾类养殖、贝类养殖和藻类养殖三大类。

海洋渔业因离海岸的远近不同,可分为近海、外海、远洋渔业。

一、发展现状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稳步恢复,除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盐业外,其他海洋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展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202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较上年减少6083亿元,同比下降17.03%。

202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其中,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15.9%;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3924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47.0%;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5711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19.3%。

随着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海洋捕捞得到有效控制,海水养殖实现较快发展。

特别是深远海大型养殖装备和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冲了疫情对冷链运输的影响。

2020年,我国海洋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较上年减少3.0亿元,同比下降0.06%。

我国捕捞产品产量主要来自于东海,其次是南海和黄海,来自渤海和其他海区的捕捞量较小。

近年来,我国捕捞强度超过资源再生能力,导致海洋捕捞产量逐年下降。

2019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1000万吨,较上年减少44万吨,同比下降4.24%。

二、发展问题及措施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不断衰竭的渔业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捕捞强度之间的矛盾。

即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突出表现在渔业资源衰退,渔业环境恶化,水产品不安全等方面。

渔场净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水产品疾病控制体系的确立,需要开发高效能的预防和治疗药剂;为防治养殖场的自身污染,要加大复合饲料的供给;建立高效的赤潮应对措施,普及赤潮防治设施。

浙江设施渔业发展情况汇报

浙江设施渔业发展情况汇报

浙江设施渔业发展情况汇报
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渔业发展条件。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动设施渔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我对浙江设施渔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首先,浙江省在设施渔业方面加大了投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设施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浙江省还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导各方积极参与设施渔业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浙江省加强了设施渔业的科技创新。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不断推进设施渔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了设施渔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加强了设施渔业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了设施渔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再次,浙江省积极推动设施渔业的产业化发展。

通过加强产业链整合,推动设施渔业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形成了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设施渔业生产基地,提高了设施渔业的整体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浙江省还加强了设施渔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认证体系建设,提高了设施渔业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还加强了对外贸易合作,拓展了设施渔业产品的国际市场,提高了设施渔业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价值。

总的来看,浙江省在设施渔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设施渔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设施渔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努力实现设施渔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浙江省渔业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深层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深层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深层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说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大家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渔民们一网打尽,鱼类都快抓光了嘛?”哎,这话说得不完全对,问题可不止这么简单。

近些年,咱们的渔业资源是越来越少,近海的鱼啊虾啊蟹啊,一年不如一年,渔民们出海打鱼的次数多了,但每次捞上来的东西,却越来越少,甚至一上午下来,空网返回的事儿也是时有发生。

问题就在这儿了,咱们的近海渔业怎么就这么衰退得这么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得说说过度捕捞这事儿。

你看啊,咱们国家的渔业资源丰富,几十年来大家都习惯了“捕一网,满仓回”,渔民也是这样,习惯了“多打些,多卖些”,所以,捕捞的频次就高,捕捞的强度也大。

可是你想啊,鱼类是有生命的,它们也得休息,得繁殖,得生长。

如果我们一直高强度捕捞,那它们自然就跟不上更新换代的速度,渔民能捞上来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最终陷入“捞不到鱼,赚钱也难”的困境。

近海水域的环境也没之前那么好了。

污染严重,垃圾多,海水质量变差,导致了很多鱼类的栖息地遭到破坏。

比如海洋里的石油泄漏,塑料垃圾等问题,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水里的生物,甚至能让一些原本富饶的渔场变得“无人问津”,没鱼可捞,也就没法再靠这些地方赚钱了。

现在许多人都明白了,捕捞的方式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网撒出去,什么都能打上来”的模式了。

因为这样不仅让鱼种群数量下降,也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的平衡。

你打鱼的同时,没准还把一些本不该捕捞的鱼类一同网住了,那些小的、幼的、甚至是濒危的鱼种也遭殃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杀鸡取卵”,短期看似赚了,长远来看却得不偿失。

再者说说市场需求。

现在人们吃鱼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海鲜,成为了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

这种需求增加,导致了渔业压力更大。

鱼类资源的逐渐减少,就让一些不太规范的渔民或者不道德的商家,开始采取一些违法的手段,比如使用非法渔网、破坏渔场等,甚至有些地方的非法捕捞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这种无序的竞争,也加速了渔业资源的衰退。

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及特征研究

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及特征研究

78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2020年5月下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及特征研究祝晓栋(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海洋渔业是浙江省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浙江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章分析了浙江省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渔业资源过度利用、海域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管理手段欠缺等特征,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浙江省海洋渔业餉发展。

关键词:海洋渔业;发展;特征中图分类号:DF41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20)10-0078-011浙江海洋渔业发展概况被赞为“中国鱼仓”的浙江,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不仅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优良的水质,而且气候温和,饵料资源十分丰富,给众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延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目前其有着种类丰富的生物。

另外,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给东海大陆架盆地带来了光明的开发前景。

相比较其他沿海城市,浙江拥有五种主要资源,包括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为后续发展相关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浙江具有发展海洋渔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作为我国的渔业大省,浙江渔业目前的定位是内外贸全方位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前,浙江省还是一个以传统渔业为主的“小渔村”,但是经过产业化经营发展,形成了海洋渔业产业链,将种苗培育、养殖、捕捞、加工,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贯穿起来,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

东海渔场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而浙江渔场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总面积将近22.27万畑2,由舟山、鱼山、温台、舟外、鱼外、温外6个渔场共同构成[1]o2浙江海洋渔业特征2.1渔业资源过度利用云事皆有利弊,经济发展也不例外。

在海洋渔业快速发展后不久,因为市场对野生海鱼的需求日益增长,带动了供给量,利益驱动使得在浙江海域进行捕捞的船只和渔民都在增长,海洋捕捞行业规模逐渐壮大,其中不乏其他行业的劳动者进入渔业来分“一杯羹”[2]o2.2海域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海洋资源不仅给浙江省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同时也“养育”了处于河流上游的企业。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海洋渔业在维持全球人类粮食安全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海洋渔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机遇。

一、资源过度开发的挑战海洋渔业资源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生态系统的破坏将对渔业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过度捕捞、非法捕捞、底拖网等不合理的渔业手法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物种的灭绝。

此外,海洋污染也威胁着渔业资源的健康。

这些问题使得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生态系统保护的机遇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海洋渔业可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如限制捕捞量、建立禁捕区、推广可持续渔业认证等。

此外,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为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如利用先进的远洋渔业观测技术,及时掌握渔业资源分布状况,从而实现精确的资源管理。

三、气候变化的挑战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海洋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等变化对海洋渔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温度上升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一些温度敏感的鱼类可能会迁徙或减少繁殖数量,从而对渔业产量构成威胁。

此外,海洋酸化也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这些气候变化给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四、创新技术的机遇面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过度开发的挑战,创新技术为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利用远洋渔业观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海洋渔业资源的状况,有效地优化资源管理,减少过度开发。

此外,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也能够帮助渔民精准捕捞,提高渔业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五、国际合作的挑战与机遇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和合作。

然而,国际合作面临着利益分歧、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挑战。

因此,建立国际间的渔业合作机制以及加强国际渔业资源管理是保障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

六、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机遇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资源的保护,也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保障密切相关。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获取资源的重要领域。

其中,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数十亿人口提供了蛋白质和营养来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渔业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加强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

渔业资源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对于许多沿海地区和岛国来说,更是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

其次,海洋渔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众多从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渔业加工、运输、销售等。

此外,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然而,当前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过度捕捞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捕捞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捕捞规模的扩大,许多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一些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

海洋污染也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石油泄漏等污染物进入海洋,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问题,也给海洋渔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制度。

这包括制定合理的捕捞配额,限制捕捞工具和方法,加强对捕捞许可证的管理等。

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确保渔业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及时了解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推广可持续的捕捞方式和渔业养殖技术也有助于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浙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

浙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
满足人们对优质蛋白质 日益增长的需要 , 我们需要把 目 光转向海洋这一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广 阔疆域。 波 澜壮阔的海洋 , 占地球面积的 7 %, 0 蕴藏着十分丰富的 自 然资源 , 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 是人类可 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 。我国在渤海、 黄海 、 东海 、 南海等四海可管辖的水域面积达到 30 0 多万 k 当于 m, 相 我国内陆面积的 1 , / 这片“ 3 蓝色国库” 不仅可 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优质蛋 白质 , 而且也是许多具有药物和
o h j n i eyE o o f ei gFs r c n my Z a h
JN S i c a g I h- h n
( u l d ns ai c ol f h nj n ca nvri , h uh n 3 0 , hn ) P bi A mii rt nS h o o e g a gO e nU ies y Z o sa 0 0 C ia c t o Z 续发展的模式研究
45 4
根据上述布伦特兰夫人科学而又权威的对可持续发展的这种界定 , 所谓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 是指渔业 资源和渔业产品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能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的发
展。 它特别强调了健康的渔业经济发展应建立在海洋 自 然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 , 而使其 渔业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 , 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兼顾现在与未来的发展。 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 , 人类社会面临着人 口增长 、 环境恶化 、 资源短缺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 我国首 当其冲。 二十一世纪 , 根据科学预测 , 我国人 口 将突破 1 亿 , 6 而可耕地 面积却不断减少 , 直接面对世界 7 %的耕地资源要养活人类近 1 人 口的现实。为了缓解这一严峻局面并 / 4

渔业环境与浙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渔业环境与浙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 n rvn e i gpo ic . a
Ke r s f h r n i n n ; s i g e o o ; u t n l e e o me t y wo d : s e e vr me t f h n c n my s sa a e d v lp n i y o i i b
文章 编 号: 0 8 8 0 (0 00 — 3 3 0 10 — 3 X 2 1) 0 7 - 4 4

研 究简 报 ・
渔业环境与浙江 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思考
金世 昌
( 浙江海洋 学院社会科学部 , 浙江舟 山 3 6 0 ) 10 4

要 : 01 , 20 年 联合国正式提出“ 1 2 世纪是海洋世纪 ”海洋是支持可持续发展 的宝贵资源和空间。海洋经济 正在成 ,
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而海洋与渔业水 域环 境是 渔业 资源赖 以生存 和发展 的重要物质基础条件 , 海洋与渔业水域状况 的 好坏 , 直接关系到海洋和渔业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 关注海洋与渔业环境 污染现状 , 探索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的新途径 已成为 促进海洋与浙江渔业生产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解决 的重要而又 紧迫 的课题 。本文就加强海洋与渔业 环境保 护 , 促
mo i g ma i e a d f h r n i n n r s r ai n a d s sa n l e e o me t o s i g e o o n Z e- t l s e e vr me tp e e v t n u ti a e d v lp n ff h n c n my i h — n n n i y o o b i
Ab t a t 1 c n u y i a c n u y o rn e eo me t w ih i f r l l e lr d b h i t d Na sr c :2 e t r s e t r fma i e d v l p n . h c s o ma y d c a e y t e Un e . t n n 2 0 . c a sp o i e v u b e r s u c sa d s a e f rs sa n b e d v lp n , n r e e o o , i s i 0 1 O e n r vd a a l e o r e p c o u t i a l e e o me t a d ma i c n my o l n n h s b c me a n w g o t on n g o a c n my Oc a s a d f h n q e u n i n n e e s n i o a e o e r w h p i t i l b e o o . e n s i g a u o s e vr me ta s e t t l n i o r l a

渔业可持续发展了解渔类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和解决方案

渔业可持续发展了解渔类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和解决方案

渔业可持续发展了解渔类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和解决方案渔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挑战和解决方案渔业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同时也是许多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过度捕捞的问题日益突出,渔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渔类行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资源过度利用与捕捞压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船只的现代化,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

然而,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捞现象使得许多渔场资源遭到破坏和枯竭,并导致渔民的收入减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 限制渔业捕捞量:设立合理的捕捞量控制政策,包括渔业休渔期和渔场轮流休渔,以恢复和保护渔场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推行渔业许可制度:建立许可制度,确保只有经过合格培训和合法许可的渔民才能参与渔业活动,从而保证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3. 提倡渔业技术创新:通过研发和推广新的渔业技术,如远洋渔业、渔业科技养殖等,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渔场的压力。

二、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污染物、有害废弃物被排放到海洋中,导致海洋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污染治理和监测:加大对污染物的排放管控力度,完善海洋污染治理体系,并建立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变化。

2. 推行环境友好型渔业:鼓励渔民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捕捞工具和渔具,减少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同时,提倡渔民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增强渔民的环保意识。

3.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建立海洋保护区网络,保护和恢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为渔业提供适宜的生境和养殖环境,保证渔业的可持续性。

三、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渔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减排政策,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海洋渔业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和经济活动之一,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过度开发,海洋渔业面临着一系列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过度捕捞的问题过度捕捞是当前海洋渔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许多渔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取过度捕捞的方式,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导致了一些鱼类资源的枯竭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解决方案:1. 设立渔业管理区域:划定特定的区域进行渔业管理,限制捕捞量和捕捞工具的使用,确保渔业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管理。

2. 引入渔业配额制度:为不同的鱼类资源设定捕捞配额,以限制渔民的捕捞量。

并将违规捕捞者进行处罚和取缔,加强执法力度。

3. 鼓励可持续捕捞:推广可持续捕捞方式,如渔民使用改进的渔具和捕捞工艺,减少捕鱼的副作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二、环境污染问题海洋渔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无法避免的。

渔船排放废气和废水、渔网和渔具的丢弃等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环境污染直接威胁到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

解决方案:1. 推广环保技术:鼓励渔船改进发动机技术,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倡导渔民在捕捞过程中使用环保渔具,减少对海洋环境的造成的损害。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和国际公约的渔船和渔民进行处罚和取缔,同时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渔船和渔具符合环保标准。

3. 提高环保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加渔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行动。

三、非法捕捞问题非法捕捞是当前海洋渔业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一些渔民为了谋取暴利,采取非法捕捞的行为,无视相关法律法规,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

解决方案:1. 国际合作打击非法捕捞: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通过信息共享和执法配合,加大打击力度,形成跨国合力。

2. 加强执法力度:增加渔业监管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强执法力度,对非法捕捞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渔业可持续发展

渔业可持续发展

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是人类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从事的捕捞、养殖和相关活动的总称。

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渔业对于人类的食品安全、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给渔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一、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渔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渔业需求的同时,不危害未来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不破坏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能力。

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渔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栖息地等人为活动已经使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只有通过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才能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其次,渔业可持续发展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渔业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居民更加依赖海产品。

然而,全球渔业资源正呈现下降趋势,人类面临着渔业资源枯竭的威胁。

只有通过可持续的渔业管理,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才能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

最后,渔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渔业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养殖和捕捞业能够持久发展,从而为当地经济带来稳定增长,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政府、渔民、科研机构和各界人士。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措施。

1. 加强渔业管理。

政府应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监控,建立科学的渔业资源评估体系,设立渔业保护区和休渔期,限制渔业捕捞的规模和力度。

同时,加强对非法捕捞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违法者的违规成本。

2. 推动渔业技术创新。

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捕捞和养殖技术,减少对渔业资源的依赖,提高渔业利用效率。

渔业行业可持续发展总结

渔业行业可持续发展总结

渔业行业可持续发展总结渔业行业作为人类获取食物和培养经济的重要行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威胁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意识的提高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一系列措施已经采取,以支持渔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总结渔业行业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并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1. 增强渔业管理措施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各国不断加强渔业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渔业许可制度、设立渔业保护区以及限制渔获物的大小和数量等。

通过建立合理的渔业管理规范,可以有效控制过度捕捞现象,保持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再生。

2. 推进渔业科学研究渔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鱼类生态学、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等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鱼类的生境需求、迁徙规律以及繁殖生态等,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渔业管理方案。

同时,渔业科学研究也有助于改善渔业技术和设备,提高捕获效率和降低副捕物产生,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3. 促进合作与监督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与监督。

国际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应对海洋环境变化等挑战。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执法机制,可以减少非法捕捞和非法海产品交易。

4. 推动可持续养殖技术的发展渔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依靠可持续养殖技术的发展。

养殖方式的改革可以减少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依赖,同时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高效化。

生态友好型的养殖设施和养殖方式的创新可以避免对水体的污染,同时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5. 加强宣传与教育渔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

通过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形成社会共识和行动,推动渔业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尽管渔业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国际合作和监督力度,并提高社会意识与参与度。

渔业行业可持续发展

渔业行业可持续发展

渔业行业可持续发展渔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对人类经济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可持续的渔业实践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确保渔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资源管理是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过度捕捞导致了许多鱼类资源的枯竭,因此,采取合理的捕捞限制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规和政策,限制每年捕捞量,禁止违规捕捞行为,并推动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此外,建立海洋保护区和渔业禁渔区,保护重要的渔场和繁殖地区,也是维护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环境保护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海洋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渔业资源的丰富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减少污染和人为干扰,保护海洋环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限制渔船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渔业活动的监管,防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性的渔业实践,都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措施。

同时,推广环保渔具和渔业设备,减少对海洋生物的损害,也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是提升渔业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渔业技术和方法往往效率低下,对渔业资源造成了过度压力。

因此,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渔业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渔业的生产效率,并降低对渔业资源的损害。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数据分析,可以准确掌握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帮助渔业者合理选择捕捞区域和时间。

此外,推广可持续渔业实践,如海洋养殖和放流技术,也可以增加渔业资源的供给,减少对野生渔业资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渔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渔业从业者和公众共同努力。

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只有正确实施这些措施,才能保证未来的渔业行业能够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浙江海洋渔业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姓名杨从戎专业渔业学号1111091036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的分析,提出在浙江准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时,所面临着新一轮挑战。

以及如何在这样的情势下,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发展对策,以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浙江省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浙江历来是一个海洋大省,在浙江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海洋经济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要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1];浙江省也被列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省。

这都给浙江渔业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浙江省的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全国的海洋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浙江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浙江省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海洋渔业,加上浙江渔民有着“技术好,肯吃苦,会钻研”的特点,浙江省海洋渔业发展十分迅速。

据《浙江渔业》杂志报道,每年浙江省海洋渔业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近十分之一,在国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浙江省现有渔业乡(镇)82个,渔业人口165.55万,渔业劳动力78.69万,有省级以上养殖示范基地33个,国家级原种水产场3个,省级水产原种场10个,并涌现出73个特色渔业乡镇,形成10多个优势产品[2]。

渔业的发展,促进了浙江经济的繁荣兴盛,并在沿海区域范围内形成了渔需物资供应、水产品加工和渔船建造等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有着悠久历史的浙江海洋渔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依然是浙江沿海渔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2 浙江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捕捞过度,渔业资源衰退
近年来,捕捞船只数量、吨位都在逐年增加,一些杀伤力巨大的渔具的滥用,使得现有的渔业资源已经无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捕捞。

渔船年捕捞量持续超过年可捕量,致使捕捞量增长的速度超过海洋渔业资源的自我恢复速度,捕捞压力过大,这些都使东海渔场出现渔业资源日渐衰退的问题。

同时,近年发现不少经济鱼类在幼年时期就被捕获,渔民在无大鱼可捕以及利益的驱动下,很少考虑放生幼鱼,从而使捕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日趋严重[3]。

另外,大量使用帆张网、流动张网等也严重损害了幼鱼资源,这也是影响渔业资源自我恢复与补给的因素之一。

2.2 环境恶化的挑战
随着浙江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工农业和生活废水不断增多,并通过江河等途径汇入大海,导致了污水排放量超出了海水的自净能力,海水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

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给浙江渔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3 今后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1 “耕海牧鱼”
今后浙江海洋渔业积极推进以海洋捕捞为主向“耕海牧鱼”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从单纯的捕捞的生产方式向“耕海牧鱼”或者说渔业“农牧化”的转变,这对于浙江海洋渔业向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4]。

在今后野生渔业资源更为困乏的时代,这必然是一发展大趋势,而且是一种可须持可循环的发展模式。

3.2 现代化渔业
渔业产业化是渔业新阶段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浙江海洋渔业由传统相对单一的产业状况向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的转变,是未来海洋渔业的一大发展方向。

要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积极推进名优水产品养殖、生态渔业、休闲观光渔业区域化发展;通过加大对重点渔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海洋渔业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推动生产、运销、加工一体化发展,形成龙头带基地、带农户新局面;逐步建立起开放、流动、协作的渔业科研体系,加大对渔业品牌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渔政执法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渔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5]。

3.3 精深加工[6]
近年来,浙江省努力建构渔业产业链,改变水产品初级加工模式,加强水产品精深加工,尤其是在水产品饮食工业化的技术研究上有了很大进步,如将大量的水产品转化为鱼糜、鱼片、鱼精、鱼酱等食品,充分挖掘了副渔获物的商业价值,利用了水产品加工下脚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产业。

今后,我们应继续投入资金,引进先进设备,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与工艺,促进水产品加工向更深、更精的方向发展。

3.4 环境保护[7]
政府应切实采取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水产养殖业是“弱势行业”,环境尤其是水域环境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养殖水体又是水产养殖业主无法控制的养殖要素。

因此只有政府才有能力统筹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浙江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 许想想,王超.浙江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农业经济与技术,2011,(5):149-151
[3] 庄国舟,张新杰.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50-154
[4] 董永虹.浙江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师,2001,(3):83-84
[5] 沈佳强,何杰.循环经济—指导浙江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经济研究,2009,(2):3-6
[6] 阳立军,李舟燕.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与未来走向.渔业经济研究,2010,(2):50-53
[7] 潘平.浙江水产养殖业若干发展模式的探讨.中国渔业经济,2004,(3):25-26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