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53页]

合集下载

竟将云梦吞如芥、未信君山铲不平

竟将云梦吞如芥、未信君山铲不平

26/2
甭指望社会保险能帮上什么忙,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 政府管不过来!看看现在退休的老头老太,有多少手头宽裕的? 政府早就说过了,社会保险就是低水平广覆盖,满足不了我们晚 年生活的富裕要求,说白了,有晚饭吃就不错了。 我总在寻思,人活一辈子,年轻时那么玩命干活,不就是为 了晚年图个幸福吗?咱中国人最讲究有始有终,甭管怎么着,年 轻时爱怎么风光就怎么风光,可到了晚年,一定不能穷着了,否 则,不就白活了。 所以说,从现在有个打算非常关键。千万别跟自己的小命打 赌,仗着眼前身强体壮,加上有点小钱就得意,咱也别瞧不起卖 保险的跑街先生和小姐,咱可以对他们中某些不专业的人有看法, 但咱可不能一闭眼,拒绝所有的保险保障。保险可是一个好东西, 是人家西方几百年总结出来的,抵御风险就是好使。请个看着顺 眼的保险业务员到家里,听听大家怎么说,请人家帮忙设计个保 险计划,好就买,不好就不掏钱,反正决定权在咱手里。
12/2Βιβλιοθήκη 健康的文化助力企业腾飞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循的文化理念系统和价值观体系,它虽 然是软性的,柔和的,但有时却比硬性的规章制度还要“硬”,对员工 行为产生直接的约束和激励作用。长城保险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公 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业务、管理和文化三者协调发展,培 育、塑造富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文化。
14/2
《中国保险报》 做全面报导
15/2
第三章
保险!体验什么样的收获
16/2
大约超过八成以上的保险代理人是冲着保险界 的高收入去的,但是我今天谈到的与钱无关,因为 做保险能够收获的首先不是钱,而是其他的,只有 您将以下几种体验当作收获以后您才会收获到金钱。
17/2
1:做保险后您的人情世故观念会改变,进入保险界您会 发现自己的亲戚朋友对您的态度有些变化,这是您以前没 有预料到的,这些亲朋好友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主动打 电话给您要到您手上购买保险;一种是奉劝您赶快别干了 并积极的为您寻找工作;还有一种是告诉您他很忙,别提 保险,提了就跟您急。保险界所谓的缘故关系让您审视自 己的做人水准,做保险就是做人,缘故关系从侧面帮助您 正视人情世故。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背景、发展路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

然而,这一增长模式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传统的低成本、高污染和高耗能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因此,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迈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路径1. 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同时,建设创新驱动的国家创新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 节约资源的经济增长。

加强资源环境约束,制定和实施资源环境税收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推动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多污染"向绿色生产转变。

此外,还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与资源利用之间的良性循环。

3. 质量导向的经济增长。

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引领市场需求的升级。

同时,注重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通过质量导向的经济增长,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和资源枯竭,使未来世代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要求对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继续教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继续教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网上最全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试答案,亲测轻松过80分。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A。

IBM B.NEC C。

NASA D。

EDTD2。

日本在( C )年提出了U—JAPAN 战略。

A。

2002B.2003C。

2004D。

20053.韩国在(C )年提出了U-KOREA 战略。

A。

2004B。

2005C.2006D。

20074。

2009 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B )。

A。

20%B.25%C。

28%D。

30%5.2009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的发展战略。

A.智慧中国B.和谐社会C.感动中国D.感知中国6。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 )年。

A.2008B.2009C.2010D.20117.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B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A。

二B.三C.四D.五8.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 )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A。

电子信息B。

生物转基因C.空间技术D。

超级浮点计算9。

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也称( D )。

A.计算时代B.信息时代 C.互联时代 D.物连时代10。

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环节。

A.标识B.感知C.处理D.信息传送11.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

A.射频识别B.传感器C。

智能芯片D。

无线传输网络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A.射频识别B。

智能芯片C。

软件服务D.物联网13。

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C )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

A。

金融危机蔓延B。

其他领域发展乏力C。

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14.条形码诞生于20 世纪(B )年代. A.10B。

20C。

30D。

4015.条形码只能够适用于(A)领域。

A。

流通B.透明跟踪C。

性能描述D.智能选择16。

( B )将取代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手段。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也经历了多个增长模式的变迁。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因此,中国经济必须进行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中国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需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型发展。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可以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关注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发展,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这些努力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保护好生态环境,给后代子孙一个良好的家园。

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资源供给一直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并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

例如,制定并执行资源环境约束政策,加大对资源节约型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强资源勘探与开发的管理等。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实现经济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还需要加强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关注。

经济增长不仅仅是GDP的增长,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需要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这包括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医疗服务、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努力。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课件 新人教版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课件 新人教版

办起了养 绒衫集团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大规模的发
展养羊业
过度放牧
因为超载放牧造 成了对资源的过度 草原退化、 1.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 消耗,破坏了生态 水井干枯 经济的一时繁荣是不可取 平衡,而恶劣的环 境又导致牧民远走 的 他乡,无人放牧, 2.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资源枯竭,经济萎 缩的恶性循环。由 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 此可见,这个羊绒 经济萎宿、牧民 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 衫集团已经无法再 生活走向贫困 存在和发展下去了。
自主 学习目标 学习
1.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2.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有 何影响?
• 任务一:阅读教材P90回答目标1问题 • 要求:独立阅读教材内容1分钟,同坐相互交流,结合 对图片资料观察理解后,举手发言。
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其它国 家的比较
中国 2000 年 大学程度 3.6 以上(%) 文盲半文 6.72 盲(%) 美国 1994 年 46.5 0.6 加拿 大91 年 21.4 1.0 日本 1990 年 20.7 0.3 阿根廷 1991年 12.0 5.7
三幅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
•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 问题,环境污染、环境 破坏严重
合作探究

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环境问题对我 们国家发展有什么危害?
• 环节一.齐读P92页上正文,相互交流感悟。 • 环节二. 认真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思考 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1995年5月5日特大少尘暴席 卷我国西北地区,致使85人死亡, 31人失踪,264人受伤,12万头牲 畜丢失或者死亡,37万余公顷农田 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垃圾污染 固 体 废 物 污 染
大气污染 大 气 污 染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其治理53页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其治理53页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其治理53页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其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经济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这两个现象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过剩,导致物价居高不下,货币价值下降的情况。

而通货紧缩则是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下跌,货币价值上升。

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的普遍上涨。

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购买力的上升,人们追求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可能被引发于多个因素,例如政府过度印钞、需求超过供应、制造业成本提高等。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货膨胀降低了货币的购买力,人们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才能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

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其次,通货膨胀使得投资者难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从而减少了他们对投资的积极性。

此外,通货膨胀还使利率上升,对借贷市场造成冲击,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压力。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降低货币供应量是减缓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印钞数量,抑制通胀的发展。

其次,加强市场监管,遏制价格的过度上涨。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和制约,打击垄断和不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价格水平。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稳定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生产资料的供给,从而降低物价的上涨压力。

而通货紧缩则是通货膨胀的反向现象。

通货紧缩通常表现为物价的下跌和经济活动的减缓。

当货币供应量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时,人们的购买力下降,造成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导致价格下跌。

通货紧缩可能由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等因素引起。

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通货紧缩使得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更加困难。

由于价格下跌,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急剧下降,导致许多企业陷入困境。

其次,通货紧缩还对借贷市场造成冲击,使债务人的财务压力加剧。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而经济发展则更广泛,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持续性改善。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影响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的情况。

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

经济增长对国家和个人有着广泛的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其次,经济增长有助于就业的增加。

经济的扩大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的人口数量。

此外,经济增长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要素经济发展是指经济在长期内持续改善,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进步。

经济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的升级和优化。

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则是指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应有的权利和机会。

最后,经济发展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的要素包括内外部要素。

内部要素主要包括科技进步、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等。

外部要素则是指国际环境、市场需求等。

三、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种体现,而经济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目标。

经济增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一个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可以让国家拥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经济增长也需要在经济发展的框架内进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
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解题知能培养] 从图中可获得信息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答案] D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持续 性原 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 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 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 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 境的关系
共同 性原 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 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 族、宗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 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 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 示:
主要问题
具体措施
环境污染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 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 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 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态 土地荒漠化 然植被遭破坏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破 坏
生物多样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 大熊猫、华南虎、藏
性减少 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返回导航页 结 束 放 映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
工业“三废”的大量
水污染、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研究生课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学号:20121811219姓名: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年级:行政管理(公共经济方向)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任课教师:梁凯音、刘建萍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7日《》课程研究生期末论文评阅表考核形式:论文选题要求:(请任课教师说明学生应围绕哪些领域、方面写作)字数要求:_________字满分分数:_________分论文提交截止日期:_______________评分要求:(请任课教师说明从哪些方面评定分数,下列指标项仅供参考,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论文要求对指标项进行调整。

)研究生院培养办制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实现了连续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被西方媒体冠以“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

但是,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困境、经济动力不足的困境。

对此,我们要采取必要措施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消除经济发展中不可持续因素,转变经济增长思想,把握好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个关键时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进而实现整个国家的总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国经济;困境;对策;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已实现了连续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GDP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到2011年达到47.3万亿美元,特别是在2011年,GDP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西方媒体冠以“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

事实上,支撑中国经济奇迹般发展的主要是两大支柱: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势在于,在实现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实现规模优势,集中用于经济建设。

0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习题班模拟试卷26

0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习题班模拟试卷26

0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习题班模拟试卷二一、单选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是()。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D. 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答案:C解析: 见教材第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 其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A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B 建立法人财产制度C有限财产责任制度 D 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答案:B解析: 见教材6页最后一段,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法人财产制度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A委托代理制 B 有限财产责任制度 C 公司制 D 法人财产制度答案:C解析: 见教材7页,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 在公司制企业中, 产权分解为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4. 替代品价格是决定某产品需求的因素之一, 替代品价格与产品需求的关系是()A, 正相关B, 负相关C, 不相关D, 不确定答案: a解析:见教材10页, 替代品是使用价值相近, 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 若该产品的替代品价格升高, 人们会把消费转移到该产品上, 从而使该产品需求增加。

5. 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理论基础是()A,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 抬高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增加B,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 抬高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增加C, 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 降低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增加D, 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 降低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增加答案: c解析:见教材17页, 针对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的商品, 提高价格使得商品销售收入减少;降低价格使得商品销售收入增加, 适合薄利多销策略。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被视为全球最具潜力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源的不断需求,我们也必须关注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经济增长的崛起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中国政府不断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这些政策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多种机会。

例如,自贸区的成立,为外商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

另外,中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

此外,中小企业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崛起。

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如同一股巨浪,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中国大力发展产业,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用于生产,导致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一系列严重环境问题的出现。

中国的环境状况已经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解决。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中央政府加大了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了对环境问题的监测和管理。

此外,中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发生。

由于这些措施的效果很显著,中国的环境状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中国政府不断开展各种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改变过去以短期利益为主导的模式,倡导绿色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推行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实施能效提升计划和废弃物处理计划等。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可持续性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速度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可持续性,并分析相关的因素和挑战。

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背景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政策、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外贸扩张是这一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快速的城市化、制造业扩张和消费升级也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否可持续值得深思。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和环境,以确保子孙后代也能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中国经济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渐被重视,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三、环境压力对经济可持续性的挑战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大量的工业污染、水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生态系统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而且也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生产成本上升。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性,中国需要采取积极行动减少环境污染,并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挑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另一个对经济可持续性的挑战。

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可能会对生产力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会增加养老、医疗和福利支出,对财政造成额外负担。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需要实施有效的人口政策,并鼓励更多的人口参与劳动力市场。

五、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的经济增长也面临来自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国际贸易摩擦、全球经济低迷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可能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经济可持续性,中国需要加强国内需求,培育新的增长引擎,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六、中国政府的措施和展望为了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2024年公务员省考之行测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公务员省考之行测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公务员省考之行测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思想史研究在很长时间里面,变得相当陕窄和单一,近来这种状况有一些变化的,其实,学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的思想史研究不能。

A.痕迹刻舟求剑B.苗头南辕北辙C.迹象画地为牢D.呼声闭门造车【答案】 C2、某市统计局对本市范围内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该市10年前的男女性别之比为1.02:1,而现在这个比例迅速上升为1.39:1,远远高出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因此他们认为,本市计生部门最近10年的工作肯定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市统计局的结论的一项是:A.事实上,本市计生部门对控制男女性别比例问题非常重视,每年都会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这个问题B.建材(石料开采)、建筑两个行业是本市的经济支柱,最近10年来,这两个行业吸收了大量的外地男性民工,女性民工则非常少C.最近10年,本市农村地区私人购买B超鉴别胎儿性别,不留女婴,只生男孩的违法行为十分猖獗D.10年前,本市计生部门制定了一项政策,政策规定,育龄夫妇只生一个女孩的,可以得到相应的经济奖励【答案】 B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A.规范呈现B.章法展现C.章程体现D.标准表现【答案】 C4、2006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5737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954万人。

其中,参保职工11587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565万人,参保退休人员4150万人。

2006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728亿元,支出12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0%和18.1%。

截止2006年底,基金累计结存1720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结存1056亿元,个人账户积累664亿元。

A.1079.6亿元B.1123.7亿元C.989.4亿元D.1201.9亿元【答案】 A5、6、7、18、23、38、()A.47B.53C.62D.76【答案】 A6、据了解,这部“金纸书”是用—个手工工艺的紫檀木盒子包装着,内页全部由99.9%以上的黄金采用高科技铸成,耗费黄金量约112克。

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实践规律与形成路径

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实践规律与形成路径

经济观察2024年第2期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实践规律与形成路径谢建邦摘㊀要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发展格局下,通过科技创新和数据驱动的要素协同实现的生产力实践条件变革,它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创新发展㊁协调发展㊁绿色发展㊁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为目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㊂构建 实践条件 实践手段 发展目标 这一生产力理论框架,并从纵向的历史演进逻辑和横向的形成机制双重维度解构新质生产力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协调宏观发展目标与生产力实践过程,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生产力变革,利用要素协同和产业融合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㊂关键词新质生产力㊀数字经济㊀高质量发展㊀产业融合㊀要素协同作者简介:谢建邦,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㊂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数据要素市场驱动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3JJB014);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实践一般项目 畅通 数据之旅 :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策略可持续性研究 (2022BSCX17)㊂㊀㊀一㊁引㊀言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及 新质生产力 ,强调要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㊂新质生产力是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要素,准确理解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规律对回答 如何形成 和 如何加快形成 新质生产力等问题至关重要㊂在理论层面,新质生产力是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和中华卓越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理论突破,需要关注其在理论上的承续性和实践上的适应性㊂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演进的结果,既在演进逻辑上具有历史连贯性,又在形成路径上具有时代特征㊂因此,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还需要回到 生产力 本身,从纵向梳理其历史演进逻辑,从横向解构其发展机制,运用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论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㊂学界在解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过程中,对生产力的概念有多种见解㊂部分早期的研621经济观察究将生产力解释为 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①㊂这类定义停留在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只阐明了生产力的水平反映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小,但没有解释生产力本质上是什么,以及为何要发展生产力㊂②除此之外,这种一直强调人类对自然具有主导地位的观点 以征服自然为荣,以改造自然为刃,视自然资源为战利品 不仅成为人类掩耳盗铃,不断通过掠夺㊁破坏自然资源以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托词,而且忽略了全面发展人的个性与自由等本源目的㊂③还有部分学者尝试从生产力要素的视角拼凑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继而产生了二要素论㊁三要素论和多要素论之争㊂例如,将人力要素㊁物质要素㊁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等看作现代核心生产要素㊂④其主要依据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形成劳动过程的要素和影响劳动生产力的因素等的论述,例如 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⑤,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⑥等㊂然而,无论是决定劳动力的因素还是形成劳动过程的要素,都只是为诸多因素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提供洞见,本质上既未将生产力的发展目的涵盖其中,也没能明确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㊂⑦因此,即便不断添加和丰富反映时代特征的生产力要素,也只能对生产力内涵进行有限的补充,生产力概念仍需要更具一般性和完备性的理论界定㊂本文尝试对生产力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和总结,提炼出更具一般性和完备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阐释和形成路向提供理论基础㊂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考虑生产力在实践过程中所呈现的渐进式㊁螺旋式发展演变规律,从纵向的历史演进逻辑和横向形成机制双重维度对新质生产力进行解构;第二,关注新质生产力在实践过程中的外部动态性和内部互动性,提供有利于整体与局部㊁长期与短期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㊂㊀㊀二㊁理论逻辑: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与内涵㊀㊀(一)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探索发展㊁系统集成和赓续创新三个阶段㊂探索发展阶段可追溯至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㊂生产力这一思想和概念在学者们对财富的来源进行探索时即初见端倪㊂重农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朗斯瓦㊃魁奈(FrançoisQuesnay)被认为是最早提出并使用生产力概念的学者㊂他基于当时的经济发展进程,认721①②③④⑤⑥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页㊂马昀㊁卫兴华:‘用唯物史观科学把握生产力的历史作用“,‘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㊂柯宗瑞:‘生态生产力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第1期㊂鲁品越:‘ 资本论⓪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再发现“,‘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8页㊂张朋光:‘生产力解读的四种范式和三重境界 棱镜中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评析“,‘学术论坛“,2016年第1期㊂阅江学刊2024年第2期为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的㊂在他看来,生产力即 土地生产力 ㊂①亚当㊃斯密(AdamSmith)在‘国富论“中分析了劳动生产力,将 劳动 看作国民财富的重要来源㊂②萨伊(Jean-BaptisteSay)创造性地提出了 精神生产力 ,认为生产是土地㊁劳动和资本的结合,并进一步将生产力细化为 资本生产力 和 自然生产力 ㊂③在此基础上,大卫㊃李嘉图(DavidRicardo)提出机器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认为财富的增长 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实际肥力,资本积累和人口以及农业上运用的技术㊁智巧和工具 ④㊂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㊃李斯特(FriedrichList)是最早倡导建立并系统地研究 生产力理论 的经济学家㊂他认为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 ⑤,且 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并不是像萨伊所相信的那样决定于它所蓄积的财富(也就是交换价值)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⑥㊂因此,李斯特的研究同时重视包括制度㊁环境㊁科学技术㊁教育㊁自然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㊂⑦在系统集成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回顾了早期西方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并提出了完整且科学的生产力理论㊂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生产力包含两层内涵,其一指代生产效率㊁生产水平,其二指代生产力诸因素㊂生产力因素形成了生产过程,而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则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和表现㊂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即 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 ⑨㊂在‘资本论“中, 生产力 这一概念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的产生㊁流通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过程㊂马克思将生产力看作社会的生产力,认为是社会将改造自然作为手段和实现物质财富增长目标的能力㊂此处, 能力 同时涵盖了生产力实践中的基础条件和约束条件㊂前一阶段的生产力实践创造了当前阶段的基础条件,并为当前阶段的发展目标提供支持㊂约束条件则对发展目标形成限制,对当前阶段的生产力实践提出要求㊂进一步,列宁和斯大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具体化和发展㊂列宁认为, 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㊂ 他将生产力的发展看作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提出技术改造㊁改造农业劳动组织㊁发展大工业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工具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㊂ 斯大林的生产力思想继承了马克思㊁恩格斯和列宁的生产力思想,并进一步厘清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逻辑,地理环境㊁人口等外部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㊂82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法]弗朗斯瓦㊃魁奈:‘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吴斐丹㊁张草纫译,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91-102页㊂[英]亚当㊃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㊁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7-14页㊂[法]让㊃巴蒂斯特㊃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陈福生㊁陈振骅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72-75页㊂[英]大卫㊃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㊁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3页㊂[德]弗里德里希㊃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陈万煦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18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7页㊂黄亚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产力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26页㊂孙冶方:‘什么是生产力以及关于生产力定义问题的几个争论“,‘经济研究“,1980年第1期㊂[德]马克思㊁[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多语种珍藏版“,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第44页㊂‘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69页㊂黄亚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产力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31-32页㊂经济观察在赓续创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使得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更具时代性㊁实用性与现实性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注重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邓小平提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的重要观点㊂江泽民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㊂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全面㊁协调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在深入研究我国实际情况后,创新性地提出了 新质生产力 这一新概念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积极培育新能源㊁新材料㊁先进制造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㊂综合以上观点,实践条件㊁实践手段和发展目标共同组成了生产力的理论架构,即 实践条件 实践手段 发展目标 生产力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探讨新质生产力,会发现其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㊂㊀㊀(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条件包含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和人们之间利益矛盾的协调性两个方面㊂①马克思在‘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谈及一切生产的条件包括 进行生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和 或多或少促进生产的条件 ,这为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提供了切入口和方法论㊂②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㊂ 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㊁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㊂后来的每一代人都得到前一代人已经取得的生产力并当作原料来为自己新的生产服务,由于这一简单的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的历史,这个历史随着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越益发展而越益成为人类的历史㊂ ③因此,新质生产力实践的条件既涵盖了前人实践的结果,同时也描绘了新阶段的起点,具有历史的连贯性和发展的连续性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了协作㊁分工㊁机器生产等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㊂④如今,数字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跨产业㊁跨区域等更大范围的协作,支持更具专业化㊁细密化的分工模式和智能化的机器制造,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质的提升㊂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涵盖了反映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生产力思想和生产关系变化导致的生产条件变化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 诚然,生产力㊁实践㊁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㊂然而,生产关系㊁理论㊁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㊂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921①②③④孙大飞㊁张春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产力思想发展研究 基于人的发展的视角“,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98页㊂柯宗瑞:‘生态生产力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第1期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86页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9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9页㊂阅江学刊2024年第2期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㊂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赋予新质生产力以更丰富的内涵㊂形成新质生产力既需要考虑发展战略㊁宏观政策环境和资源配置制度㊁微观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产生的影响,也要将社会制度差异纳入研究范畴,考虑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㊂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手段是指实现生产力发展目标的工具性目的㊂生产力是劳动的生产力,即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和其他生产要素推动生产力的发展㊂③马克思认为 研究在各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生产率程度 是评价亚当㊃斯密所说的 前进或停滞的社会状态 的关键㊂这暗示了 生产率程度 (即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作为促进生产的途径和手段,是生产力发展的工具性目的㊂这与可持续发展㊁ 以人为中心 的发展观等成就性目的存在区别㊂ 取得发展并不是一种自我生效的绝对目标,而是一种相对较好的㊁只是取得某种特定生活意义上较为可取的状况㊂正是没有看到这种相对性,使得许多人把发展变化进程等同于它的目标,这样就把工具性的目的错认为成就性目的㊂虽然在某些方面,发展本身是追求目的的,但是在更深层面,发展从属于美好生活㊂ ④据此,可以厘清新质生产力实践的 条件 手段 与发展的 目标 之间的内在联系:生产力要素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条件,生产效率㊁生产水平则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工具性目的,即 手段 ㊂实际上,实体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载体㊂⑤为实现生产力的发展,需通过制度构建㊁战略部署和政策引导等手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协调短期条件约束和长期美好愿景与需求之间的矛盾㊂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㊂物联网(IoT)㊁大数据㊁人工智能㊁机器学习等技术渗入各个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智能制造㊁智能农业㊁数字零售和数字物流等新产业形态,为生产力实践带来深刻变革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显现出的主要矛盾和实践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发展观念㊂在不同时代,社会发展观念围绕物质㊁人和生态自然发生演变㊂在工业文明时代,物本主义的传统发展观念主导着生产力实践,人们片面地将发展问题理解为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这是发展手段代替发展目的㊁工具理性战胜价值理性的表现㊂迈克尔㊃托达罗(MichaelTodaro)㊁丹尼斯㊃古雷特(DenisGoulet)和贡纳尔㊃缪尔达尔(GunnarMyrdal)等尝试对这种将人的主体性㊁社会公平等边缘化于整个社会发展系统的不正常情况进行纠正,将社会的全面进步纳入对发展问题的考究中,提出社会中心型发展观,认为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的统一㊂在罗马俱乐部提出 增长的极限 后,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引发了赫尔曼㊃戴利(HermanDaly)㊁赫伯特㊃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和詹姆斯㊃奥康纳(JamesOᶄConnor)等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他们提出并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理论㊂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在‘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经031①②③④⑤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68年,第141-142页㊂林毅夫㊁蔡昉㊁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64-65页㊂马昀㊁卫兴华:‘用唯物史观科学把握生产力的历史作用“,‘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㊂[美]德尼㊃古莱:‘发展伦理学“,高铦㊁温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43页㊂苏玺鉴㊁孙久文:‘培育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㊁重点方向和实践路径“,‘社会科学季刊“,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012.C.20231222.1549.040.html㊂经济观察济增长与人类发展“中指出无工作增长(joblessgrowth)㊁无声增长(voicelessgrowth)㊁无情增长(ruthlessgrowth)㊁无根增长(rootlessgrowth)和无未来增长(futurelessgrowth)五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情况,进一步丰富了发展的内涵㊂①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对经济㊁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的持续深入,人们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㊂发展的焦点逐步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 以人为中心 的发展观㊂新质生产力并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一个持续迭代㊁重复反馈的过程(图1)㊂图1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在生产力实践的过程中,条件㊁手段和目标既相互促进,又对彼此形成制衡㊂一方面,生产力的实践条件决定了手段选择和目标决策㊂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⓪序言“中说: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㊂ ②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说: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㊂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㊁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㊂ ③生产力的实践条件是反映前人实践结果与历史积累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可被创造㊁可被改造的动态变化的约束条件㊂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式㊂具备相对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但资本严重匮乏的地区,很容易(至少在发展初期)选择外向型㊁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来积累资本㊂但不可忽视的是,教育投资㊁科研投入等能够增加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为下一阶段的生产力实践创造了新的基础条件㊂另一方面,目标的变化反过来又对生产力实践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产生了更加丰富的理解,对生产力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客观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资源约束对创造更多的财富形成阻碍㊂但在主观上,社会发展观念的演化赋予生产力实践目标以更多维的内涵,譬如更加追求精神上的财富㊁更注重长期的发展㊁更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等㊂新的目标对科技创新㊁制度创新和131①②③UHDROffice,HumanDevelopmentReport1996:EconomicGrowthandHumanDevelopment,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pp.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页㊂[德]马克思㊁[德]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2页㊂阅江学刊2024年第2期组织创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断调整要素结构改变着生产力实践的约束条件㊂实际上,马克思运用运动的发展的视角来分析生产力要素,认为生产力要素随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标准㊂只有当主体依据客观规律来优化对客体的改造,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㊂而当主体的发展得到提升,他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客观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变客观世界㊂①这在生产力内部产生了推动其自身发展的矛盾统一体,构成了一个自我循环发展的理论体系㊂总体来看,生产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为表里㊂生产力的发展目标是经济社会这一 车辆 的 前轮 ,它把握着 车辆 行进的方向;生产力的实践条件是 后轮 ,它驱动 车辆 前进;生产力的实践手段则是 传动轴 ,它协调车辆的动力配置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大国竞争博弈愈演愈烈,逆全球化不断加剧㊂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㊁未来产业,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打破技术㊁资源和环境约束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的生产力发展新思路㊂因此,根据上述在 实践条件 实践手段 发展目标 生产力理论框架下对新质生产力进行的分析,并结合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发展格局下,通过科技创新和数据驱动的要素协同实现的生产力实践条件变革,它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创新发展㊁协调发展㊁绿色发展㊁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为目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㊂下文将从纵向的历史演进逻辑和横向的形成机制双重维度解构新质生产力,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规律(图2)㊂㊀㊀三㊁实践规律:新质生产力的历史逻辑与形成机制从历史演变的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变革创新的结果㊂马克思指出: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㊁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㊂ ②一直以来,我国根据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阶段所呈现的环境特征和要素禀赋选择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布局生产力㊂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我国的发展理念展现出从狭窄的器物视野与发展框架到 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和 新发展理念 等以人为中心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嬗变㊂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有其历史演进逻辑和时代背景㊂㊀㊀(一)生产力的实践条件㊁发展布局与思想演变在生产力理论框架中,实践条件㊁实践手段与发展目标的主要表现依次对应于生产力的实践条件㊁发展布局以及发展思想㊂我国的生产力实践过程大致可划分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㊁改革开放初期和进入新时代三个发展阶段(表1)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通过土地改革㊁民主改革以及对农业㊁手工业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迅速扭转了解放初期面临的不利局面,为解放生产力㊁跳出 贫困陷231①②孙大飞㊁张春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产力思想发展研究 基于人的发展的视角“,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4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0页㊂。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总体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但也面临了通货膨胀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使中国能够生产大量商品,并提高劳动生产率。

城市化则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参与工业化进程。

这两个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也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迅猛,人们的购买力也随之提高,导致商品需求激增。

这导致了物价上涨,尤其是在一些关键行业和热门城市。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迅速增长,使得房价飞涨。

这进一步推高了通货膨胀的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工业化也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上升。

工资水平的提高、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环保压力增加,使得企业成本不断增加。

为了维持盈利水平,企业往往会转嫁这些成本给消费者,进一步推高了商品价格。

除此之外,中国还面临着一些结构性问题,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出现。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而消费的比重较低。

大量的投资导致过剩产能,并推动了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模式也使得中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央行可以调整货币供应量,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此外,政府还会推出一些价格管制政策,对关键行业的价格进行干预,以限制物价上涨。

同时,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消费增长,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长期之计。

总而言之,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挑战。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加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则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以满足当前需求,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经济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通过经济增长,国家可以积累更多的财富,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改善,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

然而,经济增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过度的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进而对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可能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过度的自然资源开采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系统崩溃。

因此,经济增长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相协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推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 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减少对于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依赖。

2. 建立环境保护机制:加强环境治理和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 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倡导绿色消费观念,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

加强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实施。

5. 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绿色消费和生活习惯。

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背景的专业人才。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日益枯竭,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如何在实现经济繁荣的同时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讨论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在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增长。

它通常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提高生产率和技术创新等途径实现的。

然而,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环境、社会和资源等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收入差距扩大等。

因此,经济增长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并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它强调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资源利用最优化相结合。

可持续发展将人的发展作为核心,旨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同时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只有保护好环境,人类才能长期生存和发展。

2. 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追求社会公正,建立公平的社会制度和资源分配机制。

通过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3. 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追求长期和稳定的经济增长,并同时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并减少经济危机和波动的风险。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1. 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研发,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增加。

2. 推动循环经济: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废物的再生产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04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策略
创新驱动
提升科技创新
加大对科研领域的投入,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国家 整体科技水平。
推动产业升级
利力。
创新金融支持
完善金融市场,创新金融 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创新 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绿色发展
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 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加强医疗卫生保障
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 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全球化战略
坚持对外开放
01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吸引外资和技术。
加强国际合作
02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
外资利用
中国利用外资的能力不断提高,外资的流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
消费驱动
居民消费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逐渐增大。
政府消费
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长,为经济增 长提供了内需动力。
技术进步驱动
科技创新
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导致社会不公和不稳定。
教育与医疗资源不足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老龄化
人口结构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 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老龄化 问题日益严重。
VS
养老压力增加
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养老压力,社会保障体 系面临挑战,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2021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自然资源
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形成产品实体的物质源泉 制约着一国产业结构 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布局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2.人口因素
人口增长的影响
影响资金积累 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 影响消费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
的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衡量,应当排除通货膨胀造成产品 价格上涨这个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2.经济增长的度量标志
反映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核算 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
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 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 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三)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面临的机遇
经济增长质量将得到提升 增长动力将得到改善 经济结构将得到优化升级 创新驱动将得到贯彻落实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去产能、去 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 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 供需动态平衡。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三、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 家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推进再生 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方法、手段和 途径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增长方式一般发展阶段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 属于“生产要 素驱动阶段”。
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到19世纪后期第二次 产业革命开始前,“投资驱动阶段”。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讨论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如何?对 我国经济有哪些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3.科学技术水平
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 影响,提高生产率
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 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 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第九章 中国的经济增 长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第一节 我国经济增长与制约因素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度量
1.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 常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一个 国家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也 可以表示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 增长。
使每个社会成员从事生产活动的 成果得到有效保护,从而使他们获 得一种努力从事生产的激励;
能够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以发挥自 主才干的充分自由,使整个社会的 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5.需求因素
从需求角度来看,总产出主要取 决于消费(包括国内个人消费和 政府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个 部分,它们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2.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 变革和动力变革
质量变革,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全面 提高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
效率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动力变革, 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
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 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次产业革命后, “创新驱动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向信息时代或
者知识经济时代过渡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过度依赖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 对外部条件过度依赖; 加工组装型的贸易与产业结构。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四、新常态与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 与机遇
3/3/2021
人口因素要转变成“发展红利” 还需要以下条件
人力资源被充分利用 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 出现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特征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较多
社会抚养负担较轻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主要取决 于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禀赋、实质 资本数量累积与质量提升、人力 资本累积、技术水准提升以及制 度环境改善。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经济增长的含义:
表现为社会产出水平的提高和社 会物质财富的增加。
基础是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 要素在使用价值方面的提高和相 应的价值构成方面的优化。
3/3/2021
4.制度和体制因素 有效率的制度包括三个层次
基本经济制度,它可以保证社会公 正和透明及法治的稳定性,对私有 产权进行严格的保护;
激励性的政府调控政策,包括政府 税收政策、投资优惠政策、技术研 发支持政策等;
政府行为公正性与执行力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有效率制度的两个特征
3/3/2021
3.提高劳动者报酬,使经济增长方式从 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
劳动者报酬过低
导致了内需不足 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提高劳动者报酬转变发展方式的 路径
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把“以人为本”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推动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城镇 化战略, 防止贫困在代际进行传递
积极稳妥地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扩大基本公共服务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4.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转变 政府职能。
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 政府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一)新常态的特点
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从过去的不合理的结构转变为较合理的结构 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从要素、投资转向创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3/3/2021
(二)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
资本回报率下降抬高投资拉动增长的成本 人口红利窗口即将关闭,人力资本积累的效
用有限 全球化红利已经开始减弱 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迅速下降 “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正在累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